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泡桐草履蚧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草履蚧学名别名桑虱,属同翅目,绵蚧科。主要为害泡桐、杨等林木,在泡桐养护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草履蚧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1、为害特点

草履蚧以幼虫吮吸嫩枝汁液为害,受害枝梢干枯,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树木死亡。

2、泡桐草履蚧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紫红色,复眼突出。翅淡黑色。触角丝状,黑色,由10节组成,除第1节和第2节外,通常各节环生3圈细长毛。

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黄赤色,卵囊为白色绵状物。

若虫:颜色较深,与雌成虫相似。

蛹:长约5毫米,圆筒形,褐色,外被白色绵状物。

3、泡桐草履蚧发生规律

草履蚧年生1代,以卵随卵囊在土壤中越冬。也有以1龄若虫越冬,但是不常见。翌年3月上旬孵化为若虫,孵化后的雄若虫在条件适宜时潜伏于树缝或土缝杂草等处,分泌蜡丝化蛹,蛹期10天左右,上午10时至14时在树的向阳面活动,沿树干爬至嫩梢,幼芽等处取食。初龄若虫行动迟缓,喜在树洞或树叉等处隐蔽群居。

雌若虫于4月底发育为成虫,雄成虫羽化后不取食,白天活动较少,多在傍晚活动。阴天整日活动,寿命10天左右。

5月中下旬雌雄交配,雄成虫交配后死亡。雌成虫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于其中。以卵越夏、越冬。12月份气温高时,有部分越夏卵能孵化为若虫。土壤过于潮湿,有利于雌虫产卵。

4、泡桐草履蚧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红缘瓢虫、大红瓢虫,均为草履蚧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2月,将配制好的粘虫剂绕树干基部涂一周,环宽20-30cm。粘虫剂可用废机油、棉油泥、柴油或蓖麻油0.5kg,充分加热煮后,再加入粉碎的松香0.5kg,待溶化后停火,即可备用。为避免产生药害,在涂粘虫剂前,可绕树干一周绑塑料布,然后把粘虫剂涂在塑料布上。

(4)4月中旬在树下挖坑,内置树叶,引诱雌成虫入坑产卵,杀灭。

(5)12月底或翌年1月初,即若虫上树前,绑药草绳进行防治。将树干的老皮刮除,缠2圈大拇指粗的草绳,在其上缘绑一略长于树干周长,宽20-30cm塑膜,用喷雾器往草绳上喷蚧死净150-200倍液或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后将塑料布向下反卷即成喇叭口状,封住接口即可。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药液。

精选阅读

草本植物红叶李草履蚧虫害的防治措施


红叶李作为色叶植物,在生长季节花、叶俱美,群植色彩效果明显,在园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随着片植、群植的应用,红叶李草履蚧的发生也较常见,使寄主植物红叶李丧失营养及严重失水,受害叶片常呈现黄色小斑点,日后提早脱落。幼芽、嫩枝受害后,生长不良以致枯萎,蚧虫在危害同时大量排蜜露,因而遭至煤污病的发生,使叶片减弱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危害严重的植物,树势衰弱,最后枯死。

草履蚧的防治措施

防治原理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为园林技术措施的防治,经过近几年的观察、探索与防治,我们经常采用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强检疫草履蚧营固着生活,容易随苗木调运传播至它处,所以在调运种植苗木时,应加强植物检疫的措施,发现有虫应及时处理,数量大的用药剂防治,数量小时可用人工刮除,保证种植苗木不带病虫进入施工现场,否则要集中烧毁。

2.园林防治草履蚧喜欢为害植物密集、生长茂盛的苗木,通过园林技术措施、改变、创造不利于蚧壳虫发生的环境,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在日常管理中,可利用冬季、早春对红叶李进行整形修剪,结合修剪,剪去部分有虫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对个别植株生长过旺、枝叶郁闭的进行局部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改变蚧壳虫的栖息条件,从而减轻蚧壳虫的危害,剪下的枝条集中烧毁。

对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蚧虫,可以用软刷、竹片等刮除,虫体刮下或受损以后,便丧失繁殖能力。

3月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围上粘虫胶塑料环,具围塑料环前需刮树皮或在环下口的缝隙用湿泥封严,以防止虫从缝隙钻过,在树干1米左右处缠绕塑料环约20厘米宽,使塑料膜与树干吻合,表面光滑,然后再环上均匀涂抹粘胶。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蚧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采用的较有效的方法,针对蚧虫体表有蜡质层的特点,掌握防治适期,选择防治突破口,选用具有内吸作用的药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紧贴树干周围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药环,也可在树干上基部涂刷有机磷1000倍液溶剂至树干1米处,阻止若虫上树。

对于上树若虫,抓住孵化盛期喷洒,每隔7至10天一次,连喷2至3次。我们常用效果较明显的药剂,为蚧杀1500倍液,锐煞3000倍液,顺利1500倍液,巧手2000倍液,喷药时,必须周密、细致使药液充分接触虫体。

冬季可喷洒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10至15倍液松脂合剂来消灭越冬雌虫、若虫。

以上方法要相互调配综合运用,在各个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比较好地解决红叶李上草履蚧的危害问题。

凤台县草履蚧的发生与防治


一、发生现状:2月19日至20日,凤台县林业局朱李萍副局长带领县森防站技术人员对全县各乡镇的杨树,主要是凤蒙路及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场杨树草履蚧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县八一林牧场、凤凰镇凤蒙路草履蚧正上树危害。

二、发生规律:草履蚧以卵越冬,一年一代,1月下旬开始出现若虫,2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初龄若虫2月上旬上树,多在1年生枝上吸取树,4、5月份下树产卵。

三、防治方法:1-2月份是防治的最佳时间。

1、缠防护胶带:在树干距地面1.2米处缠一圈防护胶带。胶带要紧贴树皮,尽量不留折皱,若树皮粗糙或者有裂缝,缠胶带之前,在选定的部位用粘泥抹平或者用刀子将树干修平后再缠。

2、喷农药除治:

一是:敌百虫。草履蚧对敌百虫农药也很敏感,在草履蚧若虫活动的场所,喷洒600800倍90%敌百虫药液效果不错。也可以用温水先将敌百虫原药溶化后混入机油、废机油,配制成毒油,在树干上涂毒环。

二是:高效氯氰菊脂。三月底气温升高后,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脂15002000倍液喷雾。

1、人工扑杀:在草履蚧若虫上下树集中时期,尤其是缠胶带后,大批虫子聚集在带环以下,这时是人工扑杀的有利时机,可进行拍打、搓揉、脚踏,收效甚好。

2、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进行生物防治

草履蚧在鲁北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草履蚧,属同翅目蛛蚧科。近几年来,草履蚧在滨州市杨树主栽区发生呈日趋严重之势,重度发生地块虫株率高达100%,虫口密度高者竟达每10cm210头。以雌成虫、若虫刺吸杨树的树干、幼芽和嫩叶等汁液,致使林木梢头枯死,树冠下部枝条发叶推迟,叶片细小,甚至不抽枝,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一、形态特征

1、成虫:雄成虫体长4-5mm,翅展约10mm,复眼较突出,头、胸部黑色,腹部紫红色,翅淡黑色,触角黑色,丝状,由10节组成。雌成虫体长约10mm,宽约5-5.5mm,扁平椭圆,无翅,背面灰褐色,腹面黄褐色,背面稍隆起,肥大,形似草鞋,腹部有横皱褶和纵沟,体被薄层白粉状蜡质分泌物,触角黑色,鞭状,多为8节。

2、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桔黄色,包被于白色絮状卵囊中。

3、若虫:与雌成虫相似,但体小色深。

4、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4mm,外被白色蜡质絮状物。

二、发生规律

草履蚧在滨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中于树冠下土缝内、石块下及烂草中越冬。翌年2月中旬到3月上旬孵化,孵化后的若虫仍停留在卵囊内,随着气温升高,若虫开始出土上树,2月底3月初达盛期,3月下旬基本结束。个别年份,冬季气温偏高时,若虫孵化出土的时间会提前。若虫出土后沿树干上树,多集中在上午10∶00至下午2∶00在树的向阳面活动,如果虫口较少,便有选择地聚集在一年生枝条芽眼旁、叶痕处或12年生枝条交界处吸取树液,如果虫口较多,树木整个枝梢布满若虫。初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树杈处隐蔽群居。4月初若虫第1次脱皮,虫体增长,活动性增强,开始分泌蜡质物。4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4月下旬第2次脱皮,雄若虫不再取食,潜伏于树皮裂缝、翘皮、土缝、杂草等处,分泌大量蜡丝缠绕化蛹,蛹期约10天。5月上中旬,雄成虫羽化,雌若虫第3次脱皮成为雌成虫。5月中下旬为交尾盛期。交尾后雄成虫死去,雌成虫继续取食危害,在5月下旬开始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絮状卵囊,产卵其中而越夏越冬,每雌可产卵100粒左右。

三、防治方法

根据草履蚧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对草履蚧的防治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在秋冬季树木落叶后,清扫树下树叶、烂草等杂物,集中烧毁,以消灭其中的虫卵;结合抚育管理,深翻林地,破坏虫卵越夏和越冬场所,并收集树干周围土壤中的卵囊集中烧毁;在雌成虫下树产卵前在树干周围挖宽30cm、深20cm的环状沟,在沟内放草诱杀。

2、物理防治。利用草履蚧上下树的习性,在早春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皮,涂一圈约15-20cm宽的粘虫胶或用1份菊酯类农药、10份废机油混匀的药油,阻杀若虫上树。要经常查看,发现有风干现象及时增涂粘虫胶或药油,如果草履蚧死虫过多过厚时要及时进行清理。

3、药剂防治。发现已有上树的草履蚧若虫,应及时选用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5%蚧虱净800倍液,加用0.1%中性洗衣粉喷雾触杀,喷药最好在3月中旬之前虫体小、食量小、体被蜡质层少、抗药性小时进行。为防止害虫扩散蔓延,对发生区以外500米范围内也要喷药预防。对于高大树木,喷雾难以达到树冠,可在树干基部以45度角按不同方位打3-4个孔,用注射器注入氧化乐果、吡虫啉等内吸性农药,每孔注入2ml,有较好的杀虫防治效果。

4、保护天敌。草履蚧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红环瓢虫、大红瓢虫等,对草履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时掌握好害虫与天敌的关系,在5-6月份瓢虫幼虫期、草履蚧也近老熟时,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泡桐龟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泡桐龟甲又叫泡桐叶甲、二斑波纹龟甲。危害泡桐、梓树、楸树。泡桐叶甲取食叶片,将叶片咬食成网状,严重时整个树冠呈灰黄色,导致泡桐提早落叶,影响树势,应注意及时防治。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2毫米,橙黄色,椭圆形,触角淡黄色,基部5节,端部各节黑色,前胸背板向外延伸;鞘翅背面凸起,中间有两条隆起线,鞘翅两侧向外扩展,形成边缘,近末端1/3处各有一个大的椭圆形黑斑。

卵:橙黄色,椭圆形,竖立成堆,外附一层胶质物。

幼虫:体长10毫米,淡黄色,两侧灰褐色,纺锤形,体节两侧各有一浅黄色肉刺突,向上翘起,上附脱皮。

蛹:体长9毫米,淡黄色,体侧各有两个三角形刺片。

2、发生规律

泡桐龟甲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及石块等处越冬,甚至在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在新叶上取食、交配产卵。

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叶肉。5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8月中旬以后第二代成虫陆续羽化,10月底寻找适宜场所越冬。

3、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将病残物消除,减少虫源。

(4)可钻孔蛀药,在树干基部胸径5cm以下,钻1-2个孔;胸径6-10cm,钻3个孔;胸径11-19cm,钻3-4个孔;胸径20-30cm钻4-5个孔;胸径31cm以上,钻5个以上孔;孔距均等,孔深2-4cm,注射37%巨无敌乳油或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注原液;40%久效磷注1;1水溶液防治,每孔注2-3ml。

(5)发生严重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1000-3000倍稀释液防治。

泡桐茸毒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茸毒蛾学名Dasychirapudibunda(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苹叶纵纹毒蛾、苹毒蛾、苹红尾毒蛾。主要为害泡桐、杨、柳、榆、栎、栗、李、杏、苹果、梨、山楂等树木。种植过程中泡桐茸毒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翅展35-45毫米,雌虫翅展45-60毫米。头、胸部灰褐色。触角干灰白色,栉齿黄棕色;下唇须白灰色,外侧黑褐色;复眼四周黑色;足白黄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腹部灰白色。

雄蛾体褐色,前翅灰白色,分布黑色和褐色鳞片,亚基线黑色略带波浪形,内横线具黑色宽带,横脉纹灰褐色有黑边,外横线黑色双线大波浪形,缘线具一列黑褐色点,缘毛灰白色,有黑褐色斑;后翅白色带黑褐色鳞片,缘毛灰白色。雌蛾色浅,内线和外线清晰,末端线和端线模糊。

卵:扁圆形,黄青绿色至浅褐色,中央具1凹陷。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2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黄褐色,头部黄色,第1-5腹节间黑色,第5-8腹节间微黑色,亚背线在5-8腹节为间断的黑带,体腹面黑灰色,前胸两侧有向前伸的黄色毛束,第1-4腹节背面各有一褐黄色毛刷,四周生白毛,第8腹节背面有一紫红色毛束。足黄色,跗节上有长毛。腹足基部黑色,外侧有长毛,气门灰白色。

蛹:浅褐色,背生长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圆锥形,末端具多个小钩。

茧:黄褐色,外附幼虫体毛。

危害症状

蛾幼虫食叶,受害叶片成缺刻或孔洞状,5龄幼虫食量大,常将叶片食光,老熟幼虫将叶卷起结茧。

发生规律

东北年生l代,以幼虫越冬。长江下游地区年生3代,以蛹在树皮缝、杂草丛、屋檐下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多在21时后羽化,交尾、产卵。成虫具趋光性,雄性较雌性趋光性强,昼伏夜出,白天静伏于叶子背面,树木伤疤、裂缝处,成虫寿命4-7天。

越冬代成虫产卵于树皮上,其它代成虫产卵于叶片上,成块状排列。卵历期10天左右。5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8月中旬出现第3代幼虫,9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进入越冬期。幼虫共5龄,1-2龄期群集生活,啃食叶肉。进入3龄期,分散取食。

进入5龄期,食量大增,可将叶片食光。3龄以后的幼虫较活跃,善于爬行。受惊后体曲卷,收缩、假死落地片刻后,迅速爬行。幼虫期体色黑黄、浅黄等色多变。第1、2代幼虫化蛹多在树皮缝、枝杈、伤疤、丛枝中。茸毒蛾靠成虫迁飞传播,靠交通工具携带幼虫远距离传播。在种植中纯林受害重,混交林受害轻。

防治方法

1、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2、保护可利用的天敌。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营造混合林,及时清理杂草、枯枝,减少虫源。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5、可钻孔蛀药,在树干基部胸径5cm以下,钻1-2个孔;胸径6-10cm,钻3个孔;胸径11-19cm,钻3-4个孔;胸径20-30cm钻4-5个孔;胸径31cm以上,钻5个以上孔;孔距均等,孔深2-4cm,注射37%巨无敌乳油或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注原液;40%久效磷注1;1水溶液防治,每孔注2-3ml。

泡桐叶甲虫害的防治措施


泡桐是中国的特产树种,具有很强的速生性,是平原绿化、营建农田防护林、四旁植树和林粮间作的重要树种。泡桐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色泽悦目、材质轻软、密度低、尺寸稳定、不翘不裂,是生产单板材如胶合板、拼板、集成材等最优良的材料。泡桐材保温、隔热、绝缘性能优良,共振性非常好,辐射阻尼高,内摩擦小,是优良的弦乐器用材,可与著名的乐器用材鱼鳞云杉媲美。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泡桐叶甲虫防治。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将病残物消除,减少虫源。

(4)可钻孔蛀药,在树干基部胸径5cm以下,钻1-2个孔;胸径6-10cm,钻3个孔;胸径11-19cm,钻3-4个孔;胸径20-30cm钻4-5个孔;胸径31cm以上,钻5个以上孔;孔距均等,孔深2-4cm,注射37%巨无敌乳油或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注原液;40%久效磷注1;1水溶液防治,每孔注2-3ml。

(5)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用45%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叶面喷雾防治,连用2-3次。

泡桐娇驼跷蝽的虫害防治方法


泡桐娇驼跷蝽以若虫群集嫩梢、嫩叶吸食汁液为害,受害嫩枝流出褐色粘液,逐渐萎缩,停止生长。嫩叶受害后,出现褐色小点,导致叶片萎缩不能正常展开,或展开后在斑点处破裂。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2毫米,体狭长,黄褐色或灰褐色,形似大蚊。头顶圆鼓,向前伸。头部至胸部腹面呈黑色纵纹。触角褐色细长,第1节端部膨大,第4节纺锤形;末端为白色,各节具黑色环纹。黄色喙,伸达后胸足基节之间。前胸背板发达,向上隆起,具粗糙点刻,后缘中央及侧角上有3个显著的圆锥形突起。小盾片弯曲呈直立长刺。后胸两侧各具一个向后弯曲的长刺。足细长,其上具黑色环纹,各足腿节顶端膨大呈棒状。前翅黄白色,膜质透明,有紫色闪光。腹部纺锤形,黄绿色,背面具黑色斑块。

卵:长0.6毫米,宽0.2毫米,长椭圆形,顶端有两个突起,表面有纵行刻纹,乳白色至黄白色。

若虫:共5龄。老龄幼虫体黄绿色,细长,腹部中间膨大,端部尖细,稍向背上翘起,末端黑色。触角和足细长,各节上均具黑色轮纹。翅芽泡状,末端灰黑色。

2、发生规律

娇驼跷蝽有世代重叠现象,1年发生3代。以第3代成虫在苗圃、林地附近地埂、杂草和落叶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泡桐发芽后取食幼芽嫩叶危害。成虫在夜间羽化,5-7天即行交配。成虫不活泼,较稳定,严重受惊逃飞苗下,多在均在苗木上部的大片叶子背面取食活动,中部次之。

4月开始产量卵,卵单粒,将卵散产于植株上部叶子背面主侧脉间的毛茸中,或背面边缘处。刚孵化的若虫在叶柄附近栖息。2龄若虫较活泼,多集中在苗木幼嫩梢的顶端或嫩叶上取食,3龄后稍有分散,可在叶子、叶柄上等处活动。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飞到泡桐大树上危害,4月下旬又飞到大田泡桐幼苗上危害;5月至6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和若虫危害高峰期;7月中旬出现第2代若虫高峰;8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成虫高峰。9月份以后,成虫逐渐转移到苗圃、林地边缘的小树叶片上。品种中兰考桐、秋叶桐危害重,白花桐、川泡桐次之,台湾泡桐、米氏泡桐较抗虫害。娇驼跷蝽的天敌有草蛉、蚂蚁等。

3、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虫品种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结合冬耕,清除地面落叶、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3)化学防治在5月中旬即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之前,喷洒20%杀灭菊酯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

茶花蚧壳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茶花为山茶科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蚧壳虫是茶花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一旦发生蚧壳虫的危害会严重影响到茶花的生长和观赏,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习性与危害:危害茶花的蚧壳虫种类较多,严重的有吹绵蚧、红蜡蚧、糠片盾蚧三种。蚧壳虫产卵量大,每只雌虫产卵可达千粒左右,1年发生3~5代。

大多是以受精的雌虫在枝叶上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产卵为害,多集中在嫩枝和叶片上吸取叶液。受害叶片由绿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枝叶上布满蚧壳虫,造成全株枯黄致死。其分泌物可诱发烟煤病。

2、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此虫大多数成群集中,可在发生周期数量不多时,直接在枝叶上压杀虫体。

②药剂防治:要抓住初孵若虫抗药力弱的特点,把握施药时期。成虫体有蜡质,防治效果较差。可以使用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对蚧壳虫特效,还可使用松香和烧碱(苛性钠)加水烧煮而成的松脂合剂(松香∶烧碱∶水=3∶2∶10),该药液为黑褐色,主要含有过量的游离碱和松香皂液,对蚧壳虫体外蜡质覆盖物具有强烈腐蚀作用,为防治多种蚧壳虫的有效药剂。一般冬季用10倍液,夏季用20倍液。

③改善:茶花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蚧壳虫的生长和繁殖。

茶树矢尖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茶树矢尖蚧学名Unaspisyanonensis(Kuwana)同翅目,盾蚧科,别名矢尖盾蚧。危害主茶、柑桔类、龙眼、番石榴等。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

雌成虫体橙黄色,长2.5mm左右。雄介壳狭长,长1.21.6mm,粉白色绵絮状,背面有3条纵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于前端。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卵椭圆形,长0.2mm,橙黄色。

若虫1龄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l对长毛;2龄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均消失。蛹长,长1.4mm,橙黄色,性刺突出。

生活习性

甘肃、陕西年生2代,湖南、湖北、四川3代,福建34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2代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34代区4月中旬,6月下旬一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天,卵期短,仅13小时,若虫期夏季30一35天,秋季50余天。

单雌卵量70一300粒,第3代最多,1代次之。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绵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绵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多种瓢虫和小蜂。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使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2)剪除蚧虫严重枝,放在空地上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亦可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

(3)保护引放天敌。

(4)药剂防治以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可用40%乐果乳油500l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一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一2000倍液。

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一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810倍液。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用效果更好,对已分泌蜡粉或蜡壳者亦有防效。松脂合剂配比为烧碱2:松香3:水10。

金叶女贞粉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叶女贞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金叶女贞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虫害,想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⑴危害方式: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叶柄和枝条等处危害,诱发金叶女贞煤污病,引起提早落叶,严重时造成枝株死亡。

⑵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椭圆形,长5~6mm,腹面平,背面略隆起,全身覆被白色蜡粉,分节明显,分节处蜡粉薄;体缘有白色蜡丝。雄成虫体长约2mm,黄白色,翅一对。卵椭圆形,橘黄色。卵囊灰白色,棉絮状。若虫初孵时椭圆形,长0.4mm,老龄若虫长达1.5~2mm,足发达,尾端有白色长短蜡丝各一对。蛹长椭圆形,长1.8mm,黄褐色,包被于灰白色蜡囊中。

⑶发生规律:河北中部一年发生1~2代。以若虫在树皮缝、翘皮下、鳞芽间做蜡囊越冬。第一代卵孵化期为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害若虫盛期在六月上旬。成虫羽化期在六月中下旬。第二代卵孵化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若虫孵化后从卵囊中下口爬出,在叶片背面叶脉两侧或枝条上固定取食并越夏,秋季落叶前转移到枝干隐蔽处越冬。

⑷防治技术:

①金叶女贞栽植密度要合理,为后期生长留出较充足的空间,不能只图眼前效果。建议双排绿篱栽植密度可每米6株;色块栽植每平米6~8棵,可以按照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栽植。

②加强管理,适时浇水、施肥,少氮肥,多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

③合理修剪,通风透光。金叶女贞生长较快,年生长量可以达到50厘米以上,因此,在修剪色块时尽可能降低修剪高度,以便改善透光条件。

④药物防治:在若虫盛发期至成虫盛发期,可以用40%速扑杀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发生严重时,可用速扑杀加吡虫啉或速扑杀加氧化乐果混合使用,效果更好,视防治效果可用连续喷施2~3次。

泡桐三种虫害的防治


一泡桐网蝽(一)危害特点。

泡桐网蝽又叫角菱背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泡桐网蝽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中旬,第二、三代分别出现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背面靠近叶柄的叶脉处取食,7~8月危害最重。被害叶片初期背面出现暗红色小点,正面出现黄色小斑,后期叶片卷曲、变褐,干枯脱落,状如火烧,严重时死亡。兰考桐受害率高达95%。由于泡桐网蝽飞翔能力不强,主要靠苗木、原木运输传播。(二)防治办法。在5月下旬喷施3%的高渗苯氧威4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20天喷1次。对泡桐苗木要严格检疫,否则不得外运。秋末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成虫,降低虫源。更多绿色尽在

二、龟甲

(一)发生规律泡桐龟甲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及石块等处越冬,甚至在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在新叶上取食、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叶肉。5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8月中旬以后第二代成虫陆续羽化,10月底寻找适宜场所越冬。

(二)防治方法(1)在树冠投影外围,挖宽约20厘米、深15~20厘米、长30~50厘米的弧形沟2~3条,施入3%的呋喃丹颗粒剂,并浇水,然后用土将沟填平。胸径5厘米以下的泡桐,每株用药20克;胸径5~1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药50克;胸径为11~2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药100克;胸径20厘米以上的泡桐,每株用药200~300克。(2)在幼虫发生期,喷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三、蒲瑞大袋蛾

(一)发生规律泡桐蒲瑞大袋蛾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梢上的虫囊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卵产于雌成虫袋囊内。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丝做囊,背负行走、取食。幼虫危害至11月封闭囊口。

泡桐三种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


泡桐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虫害,现将泡桐这三种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泡桐网蝽

(一)危害特点:泡桐网蝽又叫角菱背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泡桐网蝽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中旬,第二、三代分别出现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背面靠近叶柄的叶脉处取食,7~8月危害最重。被害叶片初期背面出现暗红色小点,正面出现黄色小斑,后期叶片卷曲、变褐,干枯脱落,状如火烧,严重时死亡。兰考桐受害率高达95%。由于泡桐网蝽飞翔能力不强,主要靠苗木、原木运输传播。

(二)防治办法:在5月下旬喷施3%的高渗苯氧威4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20天喷1次。对泡桐苗木要严格检疫,否则不得外运。秋末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成虫,降低虫源。

二、龟甲

(一)发生规律:泡桐龟甲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及石块等处越冬,甚至在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在新叶上取食、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叶肉。5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8月中旬以后第二代成虫陆续羽化,10月底寻找适宜场所越冬。

(二)防治方:(1)在树冠投影外围,挖宽约20厘米、深15~20厘米、长30~50厘米的弧形沟2~3条,施入3%的呋喃丹颗粒剂,并浇水,然后用土将沟填平。胸径5厘米以下的泡桐,每株用药20克;胸径5~1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药50克;胸径为11~2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药100克;胸径20厘米以上的泡桐,每株用药200~300克。(2)在幼虫发生期,喷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三、蒲瑞大袋蛾

(一)发生规律:泡桐蒲瑞大袋蛾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梢上的虫囊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卵产于雌成虫袋囊内。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丝做囊,背负行走、取食。幼虫危害至11月封闭囊口。

(二)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大面积营造该虫喜食的寄主纯林,农、桐间作时应以该虫不喜食的杨、柳树做防护林带,以阻隔传播,减轻该虫危害。(2)冬春人工摘除袋囊。(3)在幼虫发生期,大树可于树干基部打3个孔,注入50%的久效磷乳油原液2~3毫升。也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

《泡桐草履蚧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