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w59.com - 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小麦的麦蜘蛛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在我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

1、生活习性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的旱作麦地;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0以南黄淮地区的水浇麦地或低洼麦地,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两种麦蜘蛛也可以在同一地区混合发生,为害。

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山区、干旱麦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易于猖獗成灾。对大气湿度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麦长腿蜘蛛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成虫喜爬行,也可借风力扩大蔓延为害。越冬越夏的滞育卵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燥严寒,且有多年滞育的习性。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

2、发病条件

麦蜘蛛在连作麦田,靠近村庄、堤埝、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地块发生为害严重。水旱轮作和收麦后深翻的地块发生轻。麦长腿蜘蛛的适温为15~20℃,适宜湿度在50%以下,所以秋雨少,春暖干旱,以及在壤土、粘土麦田发生重。麦圆蜘蛛的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因此,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麦田易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麦蜘蛛的控制要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争取早治,消灭点片时期。

⑴麦收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的虫口密度。

⑵适时灌溉,同时振动麦株,可有效地减少麦蜘蛛的种群数量。

⑶轮作倒茬,避免麦田连作,可减轻麦蜘蛛的为害。

药剂防治

⑴拌种用75%甲拌磷(3911)乳油100~200毫升,兑水5千克,喷拌50千克麦种,对两种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

⑵田间喷粉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每亩1.5~2千克。

⑶田间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或用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千克药液。

编辑推荐

麦蜘蛛怎样防治


麦蜘蛛的学名麦圆蜘蛛Pentfaleusmajor(Duges)属蜱螨目,叶爪螨科。麦长腿蜘蛛尸PetrobiaLatens(Muller)属蜱螨目,叶螨科。麦圆蜘蛛又名麦叶爪螨。分布在我国北纬2937度地区;麦长腿蜘蛛又名麦岩螨,分布在北纬3443度地区,主害区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干旱、高燥麦区。有些地区两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

麦蜘蛛的寄主两种麦蜘蛛均为害小麦、大麦。麦圆蜘蛛还为害豌豆、蚕豆、油莱、紫云英等;麦长腿蜘蛛还为害棉花、大豆、桑等。

麦蜘蛛的为害特点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江苏邗江县调查近年麦圆蜘蛛为害日趋严重。

麦蜘蛛的形态特征麦圆蜘蛛成虫体长0.6一0.98mm,宽0.43一0.65mm,卵圆形,黑褐色。4对足,第1对长,第4对居二,2、3对等长。具背肛。足、肛门周围红色。卵长0.2mm左右,椭圆形,初暗褐色,后变浅红色。若螨共4龄。一龄称幼螨,3对足,初浅红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褐色。2、3、4龄若螨4对足,体似成螨。麦长腿蜘蛛成虫体长0.62一0.85mm,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4对足,其中1.4对特别长。卵有2型:越夏卵圆柱形,长0.18mm,卵壳表面有白色蜡质,顶部覆有白色蜡质物,似草帽状,卵顶具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球形,粉红色,长0.15mm,表面生数十条隆起条纹。若虫共3龄。一龄称幼螨,3对足,初为鲜红色,吸食后为黑褐色,2、3龄有4对足,体形似成螨。

麦蜘蛛的生活习性麦圆蜘蛛年生2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2代,完成1个世代4680天,以成虫或卵及若虫越冬。冬季几乎不休眠,耐寒力强,翌春2、3月越冬螨陆续孵化为害。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虫口数量大,4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虫把卵产在麦茬或土块上,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播麦苗。多行孤雌生殖,每雌产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或土块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数十粒,卵期20一90天,越夏卵期45个月。生长发育适温815℃,相对湿度高于70%,水浇地易发生。江苏早春降雨是影响该蜘蛛年度间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麦长腿蜘蛛年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春23月成虫开始繁殖,越冬卵开始孵化,45月田间虫量多,5月中下旬后成虫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孵化,为害麦苗。完成一个世代需2446天。多行孤雌生殖。把卵产在麦田中硬土块或小石块及秸秆或粪块上,成、若虫亦群集,有假死性,主要发生在旱地麦田里。

麦蜘蛛的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冬春进行灌溉,可破坏其适生环境,减轻为害。

(2)播种前用75%3911乳剂o.5kg,对水1525kg,拌麦种150250kg,拌后堆闷12小时后播种。

(3)必要时用2%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每667m2用1.52.5kg喷粉,也可掺入3040kg细土撤毒土。

(4)虫口数量大时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kg。

(5)也可选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50%硫悬浮剂667m2用2004008对水5075kg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蜘蛛,同时还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6)上述措施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绿保素(螨虫素十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36%克瞒蝇乳油10001500倍液,持效期1015天。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小麦红蜘蛛俗名火龙、赤蛛、火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麦长腿蜘蛛成虫体长0.62~0.85毫米、宽约0.2毫米,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麦圆蜘蛛成虫体长0.6~0.8毫米、宽0.43~0.65毫米,体形略圆,头胸部凸出,深红色。

加强农业防治,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及早防治,将麦蜘蛛消灭于点片发生时期。

一、物理防治方法

小麦红蜘蛛可以进行孤雌生殖,有假死习性,喜群居。因此,降雨对他们有抑制作用,结合灌水、震落可以淹死部分小麦红蜘蛛。此外,清除田边杂草,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可减少虫源。

二、化学防治方法:

小麦红蜘蛛虫体小、发生早且繁殖快,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虫情调查。从小麦返青后开始每5天调查1次,当麦垄单行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可施药防治。检查时注意不可翻动需观测的麦苗,防止虫体受惊跌落。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小麦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小麦抽穗后气温较高,10时以前和16时以后喷药效果最好。可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加水50~75千克,药剂喷雾要求均匀周到、匀速进行。如用拖拉机带车载式喷雾器作业,要用二挡匀速进行喷雾,以保证叶背面及正面都能喷到药剂。

小麦红蜘蛛可选用15%哒螨酮乳油2000-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虫螨克)5000-6000倍液,5%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每亩3-4克,或使用炔螨特(克螨特)、苯螨特(西斗星)、双甲醚(螨克)。如果希望兼治其他害虫,也可以使用氟胺氰菊酯、毒死蜱、氟虫脲(卡死克)等药剂。

由于今年天气的原因,今年小麦红蜘蛛呈现加重趋势,加上小麦红蜘蛛虫体比较小,很容易被忽视,一般杀虫剂防治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大家必须做好防治措施。

杨树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因具有适种区域广、生长快、材质优、用途广、效益高等特点,成为绿化的主栽树种。但大面积杨树纯林的栽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现了杨树的多种病虫害。很多发生较大面积的杨树红蜘蛛,又名瘿螨。杨树红蜘蛛对杨树的危害比较严重,下面介绍一下杨树红蜘蛛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给大家。

危害杨树的红蜘蛛主要是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俗名红砂、火龙虫、火株子,分布广泛,寄主植物有山楂、栎、刺槐、泡桐、欧美杨、毛白杨,还有桃、李、葡萄等树木,危害杨树主要以当年生幼树为主,在杨树的叶、芽、嫩茎上吸食危害,初期常使被害处呈现灰黄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或红褐色斑块,或叶面卷曲,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嫩茎畸形。根据气候和环境特点,加强对杨树尤其是新栽植树木的管护,是降低虫害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一、形态特征

成年雌螨体卵圆形,背隆起,体背两侧有黑色皱纹,上有刚毛26根,成6列。体长有冬夏型之分,夏型个体大,长约0.6-0.7毫米,初为红色,后变暗红色,冬型虫体较小,长约0.4毫米,朱红色。有光泽,非越冬型为暗红色。雄螨体菱形,长0.4毫米,末端略尖,淡绿或浅绿色。体背两侧有黑斑,阳茎钩部几乎弯成直角。

二、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5-10代,以紫红色群集于缝隙、树皮、枯枝落叶内,以及树干附近的表土缝内越冬,越冬雌螨的抗寒能力很强,翌年树芽萌动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

幼螨爬上嫩叶取食危害,至成螨产卵繁殖。第1代雌螨寿命为15天左右,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43粒,危害杨树的叶螨多数栖息、危害于树冠的中下部和内膛的叶背处,主要危害新叶并群集在叶背,吸食叶片的汁液营养,使叶片从中柄到叶脉失绿变黄,背面变成红锈色,色泽暗淡无光,而后脱落,使杨树产生早落叶,早停止生长,对杨树的后期生长产生极大影响。

温度适宜时,其繁殖迅速,6-8月各世代重叠发生,所以在6-7月气候干燥时,爆发的危险性最大。传播方式有爬行、风力传送及随人、畜、果实和树苗而传带等。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春季发芽前,山楂红蜘蛛以雌成螨在枝干翘皮缝隙中越冬。因此,刮掉翘皮并集中烧可消灭大量的雌成螨。对防治红蜘蛛有较好的效果。

2、生物防治,有束管食螨瓢虫、深点食螨瓢虫、肉食蓟马、小花蝽、草蛉、粉蛉和捕食螨。这些天敌能在中后期抑制山楂叶螨的繁殖量。

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可选用1.8%虫螨克乳油4000-5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2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

栗树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树红蜘蛛是严重影响栗树产量的害虫。,在北方栗产区为害较重南方栗产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大发生。树势变弱,枝枯叶黄,早期落叶,质量降低。

栗树红蜘蛛形态特征

卵似荸荠形上有一白色丝柄分夏卵和冬卵两种类型。夏卵初产时半透明随发育渐变为乳白色至黄色近孵化时呈现橘红色冬卵深红色。幼虫刚孵出时体近圆形足3对。由夏卵孵出的幼虫乳白色冬卵孵出的幼虫深红色取食后幼虫的体色依次渐变为黄白色、淡绿色、橙绿色。幼虫经1次静止蜕皮变为若虫足4对体色呈黄白色、橙色。若虫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雄成虫较小体前宽后尖。雌成虫腹尾钝圆体呈橙色或暗红色有体毛。

栗树红蜘蛛为害特点

一般在9月上旬以卵在1-4年生枝条上越冬。成虫、若虫均在叶片正面为害5-7月为发生盛期。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致使叶面脱色为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桔黄树势衰弱产量大减。

栗树红蜘蛛防治方法

①药剂涂干。5月上中旬在树干地上30厘米处环刮树干1/10左右宽的环带刮去粗皮稍露嫩皮涂10倍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待稍干后再涂一遍用废纸和塑料布包扎好。防治效果可达90%-98%。

②叶面喷药。在若虫发生盛期可喷用0.2度石硫合剂混以杀螨剂或用1500倍乐果均能控制其危害。

樱花山植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樱花的山植红蜘蛛虫害是樱花主要虫害之一,对樱花危害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樱花的观赏,现将樱花山植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

红蜘蛛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早春其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面,将其口器刺入叶组织内吸食汁液,使被害叶呈现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形态特征

山植红蜘蛛的雌成虫体长0.5毫米,卵圆形,身体背面共有刚毛26根。虫体红色,有冬夏型之分:冬型体色鲜红,有绢丝光泽;夏型蜕皮时体色红,取食后变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4毫米,身体末端尖削,虫体初蜕皮时为浅黄绿色,后变为绿色及橙黄色。体背两侧有黑绿色斑纹两条。

发生规律

山植红蜘蛛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5~9代,主要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树皮裂缝内以及植株周围土壤缝隙内越冬。越冬雌成虫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危害芽及叶片。7~8月份为发生高峰期,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一是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虫源。

二是早春芽未萌动时,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防治越冬雌成虫。

三是药剂防治要及时,早发现,早喷药。可选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等。喷药时应注意叶背面也要喷到。四是保护和利用食螨瓢虫、蜘蛛等天敌。

小麦春季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春季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虫害的防治。现将小麦春季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蚜虫

主要集中为害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吸食小麦汁液,使叶片变黄白。蚜虫的排泄物还会污染小麦叶片,阻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灌浆,使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有蚜株率达25%以上时,要及时防治。

②防治方法。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50~75千克喷雾。

2.红蜘蛛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布满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成斑块,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①防治指标。在小麦单行33厘米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时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用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3.吸浆虫

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导致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4月底至5月初1个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蛹2头,或在灌浆期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蛹期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对水1~2千克并拌细土20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4.麦叶蜂

以幼虫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时仅留主脉。

①防治指标。每平方米麦田有40头幼虫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幼虫3龄前用药,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

粮棉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技巧


红蜘蛛(棉叶螨)是危害棉花、玉米、豇豆等各类农作物中后期生长的主要威胁。提醒各位农民朋友近期要密切关注虫情,及时做好防治,避免因害螨危害造成损失。现将粮棉红蜘蛛防治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种植更好的粮棉。

一、红蜘蛛生活习性

红蜘蛛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以成螨和若螨在寄主上吐丝结网,在网下刺吸汁液。棉叶被害后,叶片变红,植株早衰,导致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棉叶螨除为害棉花外,还会为害玉米、高粱、豆类、甜菜、瓜类、蔬菜、啤酒花等。棉叶螨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枯枝落叶、铃壳、土缝、地膜下和渠边杂草根际处群集越冬。一年繁殖8~10代。

早春气温达到7℃时恢复活动,先在杂草或越冬寄主上取食繁殖1~2代,5月上旬迁入棉田为害。以7~8月高温干旱时发生为害最重。一般连作、管理粗放、杂草多、离菜地近、沙性土壤的棉田棉叶螨发生早而重。红蜘蛛喜高温,高温干燥有利于生长发育,在15~30℃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期需要的时间缩短,在20~27℃时叶螨生长最有利。

二、防治方法

防治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及时进行秋耕冬灌,消灭田内越冬雌螨。

2.轮作倒茬:这个措施对防治叶螨作用很大,目前棉田面积大,很难全面做到,但当年发生严重的田块,次年一定要倒茬。

3.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埂、渠边杂草,减少叶螨的食料和繁殖场所,降低虫源基数,防止其转入田间。一般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棉田周围打封锁带,用氧化乐果1:1000倍喷洒田埂、路旁杂草,消灭侵染源,减少进地害螨基数,最好进行2~3次。

4.避免与豆类等作物间作,阻止其相互转移为害。

5.保护草蛉、瓢虫等益虫,充分利用天敌控制叶螨危害。

6.发现危害植株及时拔除并销毁。

7.化学防治。近期要特别注意加强红蜘蛛的监控和防治。如果发现红蜘蛛点片发生要立即点片防治。危害较重时可全田喷药,可采用克螨特、螨即死、炔螨特等杀螨剂与尼索朗或四螨嗪混配使用,达到成螨、若卵、卵同杀的目的。

由于棉叶螨在棉叶背面吐丝结网为害产卵,隐蔽性强,药剂不易接触。而专性杀螨剂多为触杀剂。为提高防治效果必须做到大水量,低浓度,冲破螨网,使叶螨接触到药剂,起到杀伤作用。喷药时特别是中下部叶片叶背面要喷施周到,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达较好防效。

同时要合理选用农药并交替使用,以免害螨产生抗性。特别提示:对于豇豆、鲜食玉米、蔬菜等作物,要以预防为主,同时要提高施药技术和水平,必须施药的最好选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新农药防治,做到不随意加大用药量,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单治,减少施药频次和面积,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小麦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主要有金针虫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三种,为多食性地下害虫。

一、危害特点及发生条件

常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幼芽和幼苗,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以成虫及不同龄期幼虫越冬。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

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呈碎屑状,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相对一面的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被害叶片干枯后,呈不规则残缺破损,并喜欢吮吸折断小麦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

二、金针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平均在10-15℃时活动危害最盛,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机,土壤温度上升到20℃时,则向下移动,不再危害,冬季潜居于深层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即上升活动为害,10厘米土温7-12℃时是为害盛期,超过17℃停止为害。细胸锥尾金针虫适宜于在较低温度下生活,越冬土层浅,早春回升为害期早,秋后也较耐低温,入蛰期迟。因此,一年内为害期长。对小麦一年两度为害(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而以早春正值越冬幼虫长期饥饿之后,所以受害严重。

②土壤湿度:金针虫喜湿润环境,在干旱土壤里为害很轻。细胸锥尾金针虫不耐土壤干燥环境,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

③耕作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地区一般发生较轻。麦收后及时伏耕,可加重机械损伤,破坏蛹室及蛰后成虫的土室,并可将部分成虫、幼虫、蛹翻至地表,使其遭受不良气候影响和天敌的杀害,增加死亡率。而耕作粗放地区或者是间作套种面积较大地区及荒地、杂草丛生的地段较多,耕翻机会少,滋生的金针虫各虫态能比较安全地完成生活史,这些地方金针虫普遍发生较重。

三、近年来豫北地区金针虫危害呈扩大趋势原因的分析

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结合近几年来豫北的实际情况,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小麦播种后至冬前这段时间气温偏高,有利于金针虫地下活动。

2、近年来10月份降雨偏少,土壤湿度利于其活动。同时由于受暧冬气候的影响,小麦越冬期间气温相对偏高,土壤温度有利于金针虫活动。

3、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全县秸秆还田面积大不断增大。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确实有一定的益处,但也给地下害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特别是那些不能精耕细作的地块更是遭受危害严重。

4、土壤处理面积小。

5、广大农民朋友对金针虫发生条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

红蜘蛛防治


近些年来,红蜘蛛已成为危害园林花卉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同时,红蜘蛛还是病毒病的传播介体。

一、种类和形态

据初步观察发现,危害园林植物的红蜘蛛属于叶螨总科,主要有山楂叶螨、全爪螨、朱砂叶螨、果苔螨、针叶小爪螨、短须螨等。

螨类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不到1毫米,若螨可在0.2毫米以下。成螨体型为圆形或长圆形,多半为红色或暗红色。越冬螨橙红色,卵球形,直径在0.1至0.2毫米之间。幼螨体近圆形,长0.14毫米左右,淡黄色。若螨形态和成螨相似,黄褐色。卵为圆球形,橙色至黄白色。

二、发生规律

红蜘蛛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以及根际周围浅土层土缝等处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时,越冬雌成螨开始活动危害。展叶以后转到叶片上为害,先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为害,从若干个小群逐渐遍布整个叶片。发生量大时,在植株表面拉丝爬行,借风传播。一般情况下,在5月中旬达到盛发期,7至8月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尤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常使全树叶片枯黄泛白。该螨完成一代平均需要10至15天,既可营两性生殖,又可营孤雌生殖,雌螨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螨可交配多次。

越冬代雌成螨出现时间的早晚,与寄主本身的营养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寄主受害越重,营养状况越坏,越冬螨出现的越早;反之,到11月上旬仍有个体为害。

三、环境因子的影响

当前,红蜘蛛在各地发生较普遍,寄主植物广泛,为害严重。总之,红蜘蛛猖獗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身的生活习性决定。红蜘蛛繁殖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发育速度快,周期短,两性、孤雌均可繁殖,适应性强,传播方式广。

2、气候。对大多数红蜘蛛来说,均属于高温活动型。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红蜘蛛各虫态的发育周期、繁殖速度和产量的多少。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导致其大发生。因此,一定在高温干旱季节来临之前及时防治。

3、天敌。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和数量很多,主要有深点食螨瓢虫、束管食螨瓢虫、异色瓢虫、大、小草蛉、小花蝽、植绥螨等,它们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起到积极作用。因而,在防治害虫时勿伤天敌。

4、化学农药。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难度。故在防治害虫时,一定要轮换用药,不要任意加大用药浓度和施药次数。多选择高效安全农药,抓住害虫的薄弱环节。

四、检查方法

红蜘蛛体形较小。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用解剖镜或放大镜来观察,也可以先取一张白纸,再摘取受害叶片或枝梢,在纸面上连续拍打几下,检查纸面上是否有小黑点在移动,即可辨明。另外,还观察叶片上是否有受害的小斑点。平均每片叶上有虫在10头以上,就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绿化效果产生影响,应着手进行防治。

五、防治手段

红蜘蛛的防治,应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物理防治。同时注意,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的使用,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害虫入侵的能力。在高温干旱季节,及时开穴浇水,补偿植株的水分损失。加强修剪,改变植株生长的小气候,增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性,提高了树势,减少了害虫的发生机会。对当年红蜘蛛发生较严重的植株,结合清园,刮除翘皮,清除枝干上的枯叶、落叶以及杂草等越冬场所,消灭过冬雌成虫、卵等,降低虫源基数。

2、化学防治。应根据红蜘蛛的种类、药剂性能,掌握施药的关键时期,彻底消灭早期危害,控制后期再度猖撅发生。在早春或冬季,向植株上喷布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并按0.2%至0.3%加入洗衣粉,以增强药剂展着性。可杀死越冬卵或成螨,降低虫口基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5至10倍液、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根际涂抹或涂干。在红蜘蛛为害期,对盆栽花卉、盆景,根施涕灭威、辛硫磷等颗粒剂,用药量随植株的大小而定。埋施后,要浇足水,以提高药效。或直接浇灌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性药剂。但都要远离水源,避免污染。大发生期,可喷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至600倍,20%灭扫利乳油2000倍,5%尼索朗乳油1500倍,50%久效磷乳油1500倍,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10%天王星乳油3000倍等,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交替用药或混合施药。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来控制红蜘蛛的发生量,协调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之间的矛盾。在天敌大发生时。应停止施药。

为了延长农药对红蜘蛛产生抗药性,最好与有机磷以及其他杀螨剂交替使用,施药必须力求全面、周到,叶片正反面都着药才能确保防治效果。

小麦病虫害防治


英文名称:条锈(Wheatstriperust),叶锈(Wheatleafrust),杆锈(Wheatstemrust)

中文别名:黄疸病

拉丁学名:条锈(PucciniastriiformisWest)、叶绣(P.reconditavar.triticiErikssetHenn)、杆绣(P.graminisvar.triticiErikssetHenn)

为害作物:小麦

为害症状: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三种锈病病部后期均生成黑色冬孢子堆。若把条锈和叶锈菌夏孢子放在玻片上滴一滴浓盐酸检测,条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病原菌形态特征: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黄色,具6~8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黄色,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小麦品种间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明显。

分类属性:

分布区域: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

叶锈:全国大部分麦区

杆锈:西南、华南、华北等

发病特点: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营寄生生活。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因此在不同时期,条锈菌就可以借助东南风和西北风的吹送,在高海拔冷凉地区春麦上越夏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的冬麦上越冬,构成周年循环。锈病发生为害分秋苗和春季两个时期。秋季发病:小麦条锈病,在高海拔地区越夏的菌源随秋季东南风吹送到以东冬麦地区进行为害,在陇东、陇南一带10月初就可见到病叶,黄河以北平原地区10月下旬以后可以见到病叶,淮北、豫南一带在11月以后可以见到病叶。在我国黄河、秦岭以南较温暖的地区,小麦条锈菌不需越冬,从秋季一直为害到小麦收获前。但在黄河、秦岭以北冬季小麦生长停止地区,病菌在最冷月日均温不低于一6℃,或有积雪不低于一lO℃的地方,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未冻死的麦叶组织内越冬,待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合生长时,再繁殖扩大为害。

小麦叶锈病: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所有种麦地区,夏季均可在自生麦苗上繁殖,成为当地秋苗发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麦停止生长但最冷月气温不低于O℃的地方,同条锈菌样,以休眠菌丝体潜存于麦叶组织内越冬,春季温度合适再扩大繁殖为害。

秆锈病:同叶锈基本一样,但越冬要求温度比叶锈高,般在最冷月日均温在lO℃左右的闽、粤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地区越冬。

小麦锈病不同于其它病害,由于病菌越夏、越冬需要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象条锈病和秆锈病,还必须按季节在一定地区间进行规律性转移,才能完成周年循环。叶锈病虽然在不少地区既能越夏又能越冬,但区间菌源相互关系仍十分密切。所以,三种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地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流行动态: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华北、西北地区大流行,19912000年在西北、西南局部麦区轻度或中度流行。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蜘蛛兰起病害、生虫子如何处理,蜘蛛兰病虫害防治办法


蛛蛛兰草型秀丽新奇,乳白色的花瓣像极了人们常用的蛛蛛,将其养在房间内能够说极好观赏价值。只有在房间内养植,病害是大伙儿最先要关心的,它不但伤害身心健康,还危害观赏性。那麼,蜘蛛兰长虫了该怎么办呢?下列是几类蜘蛛兰的害虫防治,跟随网编一起知道看一下。

一、蜘蛛兰长虫了该怎么办

在蜘蛛兰的生长发育全过程中,由于保养不善、自然环境很差等缘故,主茎必然的能生介壳虫、褐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等病害,他们的出現都将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觉应立刻打药开展预防。

二、蜘蛛兰的害虫防治

1、蜘蛛兰介壳虫

蜘蛛兰虽不容易长虫,但在高溫干躁、自然通风欠佳的状况下,它也将会遭来介壳虫。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允叶子和小枝干上的液汁,导致主茎生长发育欠佳,危害蜘蛛兰盛开,比较严重时枝干或叶子枯萎。

预防方式:介壳虫年少,能用食用醋、乙醇、洗床单等擦洗病株;介壳虫多时,除开人工服务除虫外,还应融合服药,药物能用60%氧化乐果乳剂或60%久效磷,多喷几回只能杀尽此虫。

2、蜘蛛兰褐斑病

我觉得说到蜘蛛兰生病,较大的将会就是说褐斑病了,它是这种细菌病虫害,关键伤害叶子。病发时,蜘蛛兰叶子上出現某些浅色的病斑,以后病斑会慢慢外扩散,比较严重时造成叶子连续不断掉下来,进而枯萎。

预防方式:蜘蛛兰褐斑病用什药?发觉所述症状时,大伙儿应立即切除病叶,随后集中化损坏,以降低菌源。除此之外,还应喷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器,隔12天上下1次,持续预防3~4次后只能奏效。

3、蜘蛛兰叶枯病

蜘蛛兰叶枯病别称蜘蛛兰焦叶病,它在工作温度较高、环境湿度较多、自然通风性较弱的状况下非常容易出現,关键伤害主茎的叶子和花及其球茎。得了某病后,叶子出現伤斑并扩张,比较严重的蜘蛛兰叶片变黄凋谢。

预防方式:发觉所述症状,要是生病最轻,则立即剪去病枯叶,以降低病原菌;生病比较严重时,喷撒63%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40%氧氯化铜胶悬剂700倍液,隔7~16天1次。

4、蜘蛛兰炭疽病

除此之外,蜘蛛兰也会产生炭疽病的伤害,它关键伤害叶子,危害蜘蛛兰的生长发育。炭疽病都是这种念珠菌性病症,病发时,病叶出現若干意见浅黄色、深褐色或淡灰色的住宅小区,内有很多灰黑色黑斑,比较严重的可感柒至茎枝。

预防方式:发觉所述症状后,能够剪去病发叶损坏;除此之外,还可采用50%多硫悬浮剂700倍液, 或60%施宝功可湿粉700-1500倍液开展更替冲施,防效极好。

有关蜘蛛兰的害虫防治,网编就详细介绍到这了,坚信大伙儿再遇到蜘蛛兰长虫或得病,应当了解如何做了吧!综上所述,蜘蛛兰的养植方式并多难,只需大伙儿仔细一点儿,小虫子是不容易上门来的。最终愿大伙儿的蜘蛛兰都能合出美丽的花朵来~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小麦白粉病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电话问,小麦长不好,是怎么回事,今天小植就和大家说说小麦的养护吧

比不上家里的花盆里的花,又不能和田里野草比,我们的粮食/经济作物,真的是很是吃亏。

我们在收获小麦后,由于自然落粒的原因,地里会出现很多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不仅对下茬作物造成生长障碍,而且还是很多病害的病原物休眠的“场所”。病原物通过寄宿在自生麦苗,实现对下茬作物的侵染发病循环。

小麦白粉病就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症状

小麦自幼苗至成熟期间,植株均可遭受此病害侵染。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一般叶正面的病斑多于背面,下部的叶片较上部叶片危害严重。发病初期,出现黄色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大并互相联合成大病斑。病斑首先出现的是白色丝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斑霉层并由丝状转为粉末状,呈白色。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或黄褐色,并在其上形成黑色颗粒。

发病后小麦叶片变黄,卷曲枯死,甚至萎缩不能抽穗;白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均下降。

发病条件

该病最适发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一般在15-20摄氏度左右。在适温条件下如遇多雨天气、或雾大露重地区,该病往往发病迅速、严重;也就是说,在田间相对湿度大于70%以上时,最易发病、流行;冬季温暖,雨雪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越冬;田间偏施氮肥,植株贪青徒长,拔节前田间养分充足,无效分蘖增多,易造成田间郁闭通透性差,发病严重;田间持水排水不畅,或缺水干旱地块均可造成严重发病。

防治措施

小麦白粉病应采用以防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我们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地势,气候环境的抗病良种种植为宜。选对品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病措施。

2,我们要加强播种和田间管理,要根据品种准确掌握亩播量,避免播种过密;控制田间湿度,要做到旱能浇水,涝能排积,雨过后田内不积水的效果;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基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最好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有目的性的施肥;播种前或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染病植株病残体和自生麦苗,以减少病菌源。

3,发病初期,田间可喷施三唑酮、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一般7-10天用药一次,连用2次左右即可有不错的防治效果。或在4月上旬喷施一次三唑酮,一般不是严重病害年份,即可控制住白粉病的发生。

《小麦的麦蜘蛛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