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山楂青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山楂青霉病主要为害贮藏期的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常在果面上产生浓绿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河北、河南、山东均有发生。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规律

此病主要发生在贮藏运输期间,病菌经伤口侵入致病,也可由果柄和萼凹处侵入,很少经果实皮孔侵入。病菌孢子能忍耐不良环境条件,随气流传播,也可通过健果接触传病;分生孢子落到果实伤口上,便迅速萌发,侵入果肉,分解毒素及分解中胶层,致细胞离解,使果肉软腐。Www.zw59.COm

发病条件

气温25℃左右,病害发展最快;0℃时孢子虽不能萌发,但侵入的菌丝能缓慢生长,果腐继续扩展;靠近烂果的果实,如表面有刺伤,烂果上的菌丝会直接侵入健果而引起腐烂。在贮藏期及末期,窖温较高时病害扩展快,在冬季低温下病果数量增长很少。分生孢子萌发温限3~30℃,适温15℃;相对湿度大于90%不能萌发,最适pH4。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3~30℃,适温20℃。该病用塑料袋袋装贮藏发病多。

防治方法

1、防止产生伤口:首先要选择无伤口的果实入贮,在采收、分级、装箱、搬运过程中,尽量防止刺伤、压伤、碰伤。伤果、虫果及时处理,勿长期贮藏,以减少损失。

2、果库及包装物消毒:该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且易于在空气中飞散,故作好果库和包装物的消毒是十分重要的。果库消毒一般用的化学药物有①硫磺(SO2)熏蒸;②50%福尔马林30倍喷洒。果窖尽量保持清洁、清除烂果。

小编推荐

唐菖蒲青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唐菖蒲青霉病发生时,主要造成贮藏期球茎腐烂,降低商品价值。发病初期病斑红褐色,凹陷,扩展后病斑相连使球茎腐烂,干后呈木栓状。在高湿度条件下,球茎的鳞片上着生灰绿色霉层,有时可产生浅褐色菌核,直径0.5毫米,卵形。

病原该病是真菌病害,由唐菖蒲青霉菌(PenicilliumgaldioliMach.)引起。更多绿色尽在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残体、包装物、贮窖内越冬;由气流、病健球茎相互接触等传播;伤口侵入。球茎入窖前未经晾晒、含水量高、在球茎装卸及分级等操作中伤口多、贮窖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等条件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预防方法

1、栽培技术防病

(1)鳞茎挖掘钱半个月停水。

(2)晴天挖掘,挖出后在通风处晾干几天,不能暴晒。

(3)贮库及装运工具应消毒(喷洒50%速克灵1000倍液),贮库保持-1℃~-2℃的恒温,适当排气降湿。

2、鳞茎处理

种植前用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晾干后栽种。剔除病鳞茎或剥去病鳞片浸泡效果会更好

治疗方法

贮库中一发现病害迹象可喷药,或者箱内的填充物适量掺一些杀菌剂。常用药剂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

郁金香青霉病的防治方法


郁金香青霉病:属半知菌青霉属,主要危害鳞茎,腐生为主。受害鳞茎表层覆盖一层绿色霉层,严重时里层鳞片亦受危害。此病大部分是从机械伤口或螨类危害造成伤口感染形成的。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结构,合理轮作。郁金香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种植前进行深耕,加入人工介质,改善土壤结构,并加足基肥。郁金香连作易造成种性退化和增加土壤中病虫累积,加大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一般需2-3年轮作一次。

2、土壤和种球消毒。土壤消毒采取浇灌福尔马林(1:50)加辛硫磷(1:1000)混合液,薄膜覆盖7天后掀开,自然风干(以避免对种球产生药害),14天后下种。种球消毒可用多菌灵(1:800)加克螨特(1:1000),浸25-30分钟后阴干,第2天下种。如有条件亦可采用温汤浸种,但要掌握好温度,一般为52℃左右。

3、加强管理。选用直径大,比重大的无病种球。种植深度为种球球径1-2倍,行、间距为15-20厘米15-20厘米,保证成株期通风透光。选用氮、磷、钾复合肥,在展叶期及时施断奶肥。现蕾期为确保开花质量,施肥同时可在叶面加喷磷酸二氢钾1-2次。繁殖种球需摘蕾,然后施肥养球。施肥时避免肥入花心,造成烂心。若遇气候干燥,要及时补充水分,利于发根发芽。

4、生长期药剂防治。郁金香出土后应密切注意茎叶病害。尤其是展叶期,此时植株生长势较弱,极易受菌核病、疫病等侵害,要定期喷保护性杀菌剂大生600倍液,保护效果很好。若发现病株,可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600-800倍液交替喷施。现蕾期偶尔会有夜蛾取食花蕾,可人工捕捉,避免施药,否则对花蕾有影响。发生螨类害虫,用克螨特1500倍液防治。

5、贮藏期防治。在叶枯前采收种球,尽量用无伤口的种球留种。入库前先对贮藏室进行熏蒸消毒,然后将消毒种球阴干后入库。一般郁金香入库温度应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70%-80%,以后温度逐渐降到18-20℃,并保持良好通风。

玉米草酸青霉病如何防治


玉米草酸青霉病,病原PenicilliumoxalicumCurrieetThom称草酸青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引起玉米等多种贮粮霉变,受害玉米等籽粒初生白色霉,后期生出蓝绿色霉状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来自土壤、空气、污水及腐败动植物体,借风力、雨水及人为活动传播,落到粮食上。此外包装器材、运输工具、粮食杂质上的病原也会污染粮食。贮藏库温湿条件适宜,贮粮水分超出当地安全标准,破碎粒和胚部即产生白毛,散发出霉味,接着出现蓝绿色绒状菌落,造成玉米等大批粮食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1)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入库前,一定把水分降到13%以下。①北方玉米种子含水量高的地区和短时间难于晾干的地区可采用站秆剥皮法。即把玉米果穗苞叶从顶部剥成两瓣。剥皮适宜时间,一定要掌握在玉米乳熟末期,大多数玉米定浆后进行,经15天散水即可收获。剥皮时间不可过早、过迟,成熟不一致的可分2—3次进行。②系棒搭架法。含水量不太高的玉米种子可采取收获后系棒搭架法进行降水。方法是先剥掉棒子外部苞叶,留下3—4片叶两个棒系在一起搭在木架上或树上晾干。(2)贮藏库要求通风。(3)有条件的采用低温贮藏。

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


症状:发生在贮藏期。鳞茎上病斑凹陷,暗褐色,上生青绿色霉层(孢子团),内部鳞片逐渐腐烂,最后引起鳞茎干腐。一般经过二、三个月鳞茎才完全腐烂。

病原物:PenicilliumcyclopiumWestl.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青霉属,圆孤青霉。菌落暗蓝绿色,无轮纹或轮纹不明显,粒状或簇状,背面淡桃红色,偶尔黄色或带紫色。分生孢子梗直径3~3.5微米,帚状枝三层,直径3~3.5微米;小梗7~10×2.5微米。分生孢子亚球形,光滑或略粗糙,直径3~4微米,此外,P.corymbiferumWestendorp也为害百合。

发病条件:鳞茎损伤、贮藏场所潮湿、通风不良易引起青霉菌的侵染为害。

传染途径:此菌分布在空气和土壤里。球茎表面若有病原菌附着,一遇高温、高湿,就会大量繁殖。采收、包装、运输球茎的过程中均可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

防治方法:

(1)挖掘、运送球茎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害。球茎采切后置于25℃~30℃的高温下,促进伤口愈合。

(2)贮存温度应保持在0℃~6℃。发现球茎霉烂,及时清除。

(3)种植前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硫酸铵水溶液,或者说0.3%~0.4%硫酸铜液浸泡1小时,晾干后再种。

甘蓝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霜霉病是甘蓝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花梗、角果。现将甘蓝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病斑初为淡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黄褐色,或暗黑色至紫褐色,中央略带黄褐色稍凹陷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或叶面生稀疏白色霉状物,发病重的,病斑连成片,致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

1、应注意倒茬轮作,尽量不与十字花科重茬。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1%的甲霜灵可湿粉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管理,实行平衡施肥,避免氮肥偏施过施,多雨区注意清沟排渍;同时在生长阶段及时浇水、中耕除草,喷施新高脂膜防治气传性病菌侵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适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

3、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时,及时喷药控病,可根据植保要求喷施75%百菌清可湿粉剂、35%甲霜灵等针对性药剂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黄瓜灰霉病害的防治方法


黄瓜灰霉病害的防治方法

黄瓜灰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尤其在保护地发生更重。此病主要危害幼瓜,也能危害叶片、茎蔓。幼瓜受害多由残花先发病,花瓣腐烂,长出淡灰色霉层,并向上扩展至瓜尖以至整个幼瓜。幼瓜病部迅速变软萎缩,而后变褐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较大的瓜受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烂花、烂果落在茎叶上,引起茎叶发病,病部生灰褐色霉状物,导致叶片湿腐,茎蔓腐烂折断,瓜株死亡。

该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菌核落入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靠风、雨、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连年种植黄瓜的棚室内,越冬的菌源量大,温湿度条件有利,黄瓜移栽开花后即可受侵染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棚膜滴水和农事操作或操作人员在瓜株间走动,都可传播分生孢子,引起重复侵染,使病情迅速蔓延。病菌喜低温、高湿、弱光条件。春季阴湿多雨或棚室内湿度大、放风不及时发病重。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搞好棚室生态防治:保护地栽培黄瓜采用高畦覆地膜技术,棚膜使用无滴膜,灌水采用滴灌,选时放风降湿,减少病菌发生和传播机会。

2.加强棚室卫生管理:果实膨大前1周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瓜和无用的花,集中深埋,保持通风透光,棚室清洁卫生。

3.药剂防治:保护地应首选烟剂法,采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公顷每次用量3.75千克。二是喷雾法,发病初期用400克/升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的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和瑞)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药剂防治要立足预防发病,宜在发病初期进行,并每隔7-8天施药1次,连施2-3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甜瓜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甜瓜为一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糖、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现将甜瓜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浅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紫色霉层。成株染病,叶面上产生浅黄色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清晨叶面上有结露或吐水时,病斑呈水浸状,后期病斑变成浅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斑。

在连续降雨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或融合成大斑块,致叶片上卷或干枯,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有时仅剩下生长点附近几片绿叶。

发病规律

多始于近根部的叶片,病菌经风雨或灌溉水传播。病菌萌发和侵入对湿度条件要求高,叶片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才能侵入,相对湿度高于83%发病迅速。对温度适应较宽,15~24℃适其发病。生产上浇水过量或浇水后遇中到大雨、地下水位高、株叶密集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选用黄河蜜瓜、红肉网纹甜瓜、白雪公主、随州大白甜瓜等抗霜霉病的品种。实行轮作,雨后及时排水,切忌大水漫灌。合理施肥,及时整蔓,保持通风透光。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苯霜灵乳油35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莴苣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莴苣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现将莴苣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症状表现

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枯干。

发病条件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种子、或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孢子囊寿命较短,但在南方常年种植莴笋,田间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以通过气流传播到新栽种的莴笋上进行初侵染。

初侵染发病后可不断长出大量新的孢子囊,传播后进行频频的再侵染,使病情不断加重。春季温度在15~20℃,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染。菜田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或种植过密、灌水过多、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透光性差等情况,均可诱发和加重病害发生。偏施氮肥也会降低植株抗病性。

防治方法

防治莴苣霜霉病宜采取以加强农业管理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一般茎、叶颜色较深绿的品种抗病性较强。

2.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种植前搞好清园,深耕晒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度密植,勤除畦面杂草。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喷下列药剂:(1)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

(4)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红麻叶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红麻叶霉病又称红麻霉斑病或叶煤病。我国各麻区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红麻生长中、后期。叶片染病初生不清楚的浅黄色至褐色不规矩形病斑,后期在叶背对应处产生烟霉状霉层。发病重的叶背面满霉菌,致叶片卷缩、干涸或脱落。

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红麻生长中、后期。叶片染病初生不清晰的浅黄色至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后期在叶背对应处产生烟霉状霉层。发病重的叶背布满霉菌,致叶片卷缩、干枯或脱落。

病原形态特征

病原CercosporaabelmoschiEll.etEv.称秋葵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ercosporahibisci、C.hibiscicannabini等。分生孢子梗褐色,丛生,稍弯,具隔膜0~2个,大小9~452~4(m)。分生孢子鞭状或倒棍棒形,无色至浅褐色,多具隔膜3~5个,大小40~803~3.5(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在病残组织里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分生孢子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秋季多阴雨或麻田低洼、种植密度过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麻田管理,做到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改善麻田小气候,提高麻株抗病力。发现笨麻及时拔除。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抑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万霉灵1#)、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万霉灵2#)。

茼蒿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茼蒿即蓬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现将茼蒿霜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茼蒿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之后病情逐渐向植株中上部蔓延,后期病斑黄褐色,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枯死。

发病条件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病菌侵染适宜温度为15-17℃,需要85%以上的相对湿度。秋季昼夜温差大、结霜时间长,该病易发生,遇多雾、阴雨天气病情加重。

另外,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不良或排水不良等,也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茼蒿霜霉病,应采取综合措施。

1、重病田可与非菊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种植密度要合理,避免过度密植,以利于通风散湿;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不大水漫灌,大雨过后及时排水。

2、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普力克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000倍液,或杀毒矾64%恶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保护地栽培的田块可以用百菌清烟剂熏烟防治。

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现将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

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2.发生规律

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次。

山楂花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山楂花腐病是山楂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河南等山楂产区。一旦发现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主要为害花、叶片、新梢和幼果。嫩叶初现褐色斑点或短线条状小斑,后扩展成红褐至棕褐色大斑,潮湿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病叶即焦枯脱落。新梢上的病斑由褐色变为红褐色,环绕枝条一周后,导致病情枯死。

逐渐凋枯死亡,以萌蘖枝发病重。花期病菌从柱头侵入,使花腐烂。幼果上初现褐色小斑点,后色变暗褐腐烂,表面有黏液,酒糟味,病果脱落。果上初现褐色小斑点,后色变暗褐腐烂,表面有黏液,酒糟味,病果脱落。

2、病原

Moniliniajohusonii称山楂褐腐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盘肉质,初为淡褐,成熟时灰褐。子囊棍棒状、无色,子囊问有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单胞、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柠檬状串生,孢子串有分枝。

3、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落地僵果上越冬,4月下旬在潮湿的病僵果上开始出现,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5月上旬达到高峰,到下旬即停止发生。低温多雨,则叶腐、花腐大流行。高温高湿则发病早而重。

4、防治方法

(1)晚秋彻底清除树上僵果,干腐的花柄等病组织,扫除树下落地的病果、病叶及腐花并耕翻树盘,将带菌表土翻下,以减少病源。

(2)地面撒药,4月底以前在树冠下的树盘地面上,喷五氯酚钠l000倍液,也可撒3:7的硫磺石灰粉3~3.5kg/亩。

(3)发病初期可喷25%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可控制叶腐。

(4)盛花期可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能有效控制果腐。

《山楂青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