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越冬的有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越冬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品种选择

不同品种,对病毒的耐病力不同,目前市场上,抗病毒病的番茄品种很多,也很杂。经筛选,笔者认为佳粉17抗病性、耐病性均高于其它品种。因此越冬番茄的品种应以佳粉17为主。

二、种子消毒

为防种子带毒,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播种或催芽。

三、土壤消毒

连作地块,极易引起病毒在土壤中的积累,翻地前667米2用100公斤的生石灰或5公斤高锰酸钾土壤消毒,定植前浇小水,以防烧苗,一般3-4年处理1次。

四、培育壮苗

适当地扩大苗床,以防幼苗拥挤,形成高脚苗。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远离苗床,深埋或烧掉。

五、接种病毒疫苗

定植前,用30%的植物病毒疫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全叶喷洒,一般7天1次,连防2次。

六、加强田间管理

干旱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及蔓延,在栽培中避免缺水、脱肥。同时加防治蚜虫、白粉虱和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危害。常用药剂有:20%蚜虱净乳油2000-2500倍液;30%喷螨克乳油2000倍液,全株喷洒。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增施微量元素铜、钼、锌、硼等。植株调整方面,适当地晚整枝,以便培育健壮植株,增加抗病能力。

七、药剂防治

缓苗后,用30%植物病毒疫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入适量的豆汁、米醋和白糖全叶喷洒,10天1次,连喷2次,可减少或避免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

发病初期用500倍高锰酸钾溶液灌根。同时叶面喷施20%病毒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天1次,连喷3次,治愈率可达85%以上。

精选阅读

玉米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病毒病被称为玉米癌症,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在我国,病毒病的种类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在大多数玉米主产区两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的特点

首先,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上升速度快,发病面积大,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前一年只有零星病害发生,而次年就呈大发生态势,每667平方米(1亩)病株率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八九十不等,有些地块甚至毁种。

第二,在发病田中,春玉米普遍重于夏玉米。播期对病毒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早播春玉米粗缩病严重,而矮花叶病则随播期推迟而加重。不同的地块由于作物、耕作制度和茬口不同,发病情况也不一样,总的来说是亲本田重于制种田,制种田重于大田;间作套种田重于平播田,贴茬田重于灭茬田;前茬口是菜田或棉田改种玉米的发病严重。

周围环境对病毒病的发生影响也很大,邻近田边、菜地、果园、路边和渠边以及低洼地带的玉米发病率明显偏高。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和土壤肥力低、出苗弱的地块玉米也易感病。

(二)造成玉米病毒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原因

1.品种抗病性差,种子带毒率增加。当前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当家品种基本上都不抗病毒病,如沈单7、掖丹系列、农大60、西玉3、丹玉13等。它们的种植面积占玉米栽培面积的一半。由于它们的亲本也高感病毒病,所以造成了自交田和制种田发病比大田还要严重的状况。

另外,种子带毒率的增加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制种田发病严重,种子带毒率显著高于80年代初的0.1%。据甘肃省1996年对121份材料的调查,有29个材料发现种子带毒现象,占总份数的24%,其中种子带毒率最高达6.52%。

2.一些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发生。是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个体经营的迅速推广,为了实现高产稳产,争分夺秒抢种玉米已经成为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复种指数普遍增加,间作、套种和贴茬抢种玉米的面积迅速扩展,由于田间作物食物链衔接的关系,大大提高了传毒昆虫的存活率,使玉米一出苗就受到危害,发病严重。

二是一些周年性生产的地块,如温室蔬菜面积的加大,增加了传毒昆虫的越冬空间,有利于它们的越冬与繁殖。同时,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为蚜虫和灰飞虱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扩大了它们的栖息场所。三是许多地区不合理施肥,忽视农家肥,造成土壤严重缺少锌等微量元素,这也是玉米容易感病的重要原因。

3.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近几年连续的暖冬对传毒昆虫的越冬十分有利,玉米生长前期的春旱又促进了传毒昆虫的繁殖,但对玉米生长却有抑制作用,造成弱苗,容易感病。夏季多雨使气温降低,玉米受涝延长了作物感病敏感期,进一步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

(三)综合治理对策

1.压缩感病品种,加强种子处理。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田要因地制宜逐步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抗病耐病品种。二是严把药剂拌种关,推广种子包衣剂,大力提倡呋喃丹种子包衣和吡虫啉等药剂拌种,在重病地区实施种子统供、统一配方、统一拌种包衣,早期防治传毒昆虫。三是对亲本田和制种田通过除草除虫等措施减少病情,尽可能在无病毒病发生的地区制种,压低种子带毒率。

2.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第一,提倡覆膜栽培,在夏玉米矮花叶病常发区要适时进行早播,保玉米齐苗壮苗,提高苗期抗病性,结合尽早定苗,拔除病株,消除田间病源。第二,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田除草,减少传毒昆虫栖息繁衍场所。第三,加强健身栽培,合理调节水肥,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进行药剂防治,尽早除虫防病。苗期根据预测预报对灰飞虱和蚜虫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具体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对沟边、道旁和杂草多的地块要重点防治,注意防治套作、间作玉米田,减少传毒昆虫的为害;对已经感病的玉米,可在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剂,如病毒A,宁南霉素等进行喷雾,对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有一定的效果。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开展协作研究。

目前,玉米病毒病的致病机制、毒源种类和株系以及病害的流行消长规律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品种抗病性的筛选鉴定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也应深入开展,各科研和推广部门应把研究和调查、监测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有效的监测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手段,尽快使病毒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防治番茄条斑病毒病


条斑病毒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近日,在本市部分露地番茄地内发现了该病为害。为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散为害,现将番茄条斑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发病症状

此病多在番茄生长中前期发生,植株地上部各个部位都可受害。叶片:多在病株中上部叶片上散生黄褐至黑褐色不规则坏死斑,有的沿叶脉生茶褐色短条斑,向叶柄扩展使叶柄变褐,整叶发黄。茎秆:初生暗绿色不规则下陷短条斑,后变为深褐色油渍状坏死条斑,上下连接,病株逐渐黄萎枯死。花序和果柄:多形成大小形状差异较大的褐色坏死小点或斑块,导致不开花,或萎蔫坏死,或全部脱落。果实:畸形坚硬,病斑浅褐色至深褐色,表皮凸凹不平,切开病果可见褐色条斑,严重者可变褐腐烂。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通过机械摩擦传播,或经微伤口侵入,蚜虫不传毒。高温、干旱、强光照利于发病。番茄生长期干旱少雨,或高温季节浇水不及时,则病害发生严重。发病后连续阴雨,病害发生严重。土壤贫瘠、板结、黏重,植株缺肥,生长衰弱病害亦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重病地块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两年以上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干燥种子可用70℃干热处理2-3天。或播种前用清水预浸种3-5小时后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再洗净播种。

3.田间水肥管理。高温干旱季节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2%宁南霉素水剂、40%烯羟吗啉胍可溶性粉剂或20%吗胍已酸酮可湿性粉剂等,控制病害发展。

5.病残体及时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处理;收获后将植株集中堆放在平整向阳处,用废旧棚膜覆盖进行高温堆沤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处理装置就地快速消毒处理,实现资源就地利用。

大棚西葫芦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西葫芦的病毒病近年来已成为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据在响水及周边地区调查,西葫芦病毒病平均发病率达25%以上,少数棚达100%,发病田块可减产30%左右,菜农收入大大下降。

一、西葫芦病毒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1症状

西葫芦病毒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化、花叶和蕨叶3种类型。黄化型植株瘦弱,叶片黄薄变小,新生竟茎蔓纤细扭曲,植株先端节间缩短,花器小且不舒展。花叶型初期顶部叶片上出现绿镶嵌花斑,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到处可见浓绿与淡绿相间的镶嵌花斑,叶面凹凸不平,叶片小而皱缩,植株节间变短。

蕨叶型表现新叶狭长,皱缩扭曲,生长缓慢,植株瘦小,不发棵,有时顶叶表现簇生不生长。坐果前发病,花器发育不良,难于坐果。坐果以后发病,果实发育不良,易形成畸形果,严重时果实小,表面凹凸不平,产量低,商品率差。

2病原与传播途径

据研究,西葫芦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侵染所致。病毒主要通过种子传播,蚜虫和守瓜等昆虫传毒和汁液接触传染,清理败残病叶,授粉,采果等田间农事活动也是传染的途径之一。

3发病条件

高温、干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大棚前茬为黄瓜、甜瓜等作物,或与瓜类作物邻作、间套作也易感病;大棚内西葫芦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的植株往往发病较重。大棚西葫芦病毒病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轻,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毒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表现症状,此时发病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大棚西葫芦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栽培的西葫芦抗病品种较少,据调查,早青一代等品种较抗病毒病。

2种子消毒处理

晴天中午10-15时晒种后,将种子用55℃温水浸15min(分钟),捞出再用1%的高锰酸钾液浸种20min,或用10%的磷酸三钠液浸种15min,捞出洗净晾干播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呈严重发生趋势。现就该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建议做一下介绍,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染病番茄植株矮化,顶部叶片黄化、变小,叶缘上卷,发病早的植株严重矮缩,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发病晚的仅上部叶片和新芽显症,结果小,红不透,无法食用。

二、发病原因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由烟粉虱传播,烟粉虱获毒后终生传毒,因此,烟粉虱为害重的棚室,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及流行。但烟粉虱的卵不传毒,种子和机械摩擦不传毒。此外,施用氮肥过量,植株柔嫩、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该病对番茄植株侵害越早,发病率越高,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早防早控。苗床周围杂草要除干净,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源。用806植物生长液或基因活化剂浸种。苗床用806植物生长液300倍液喷后整地,并覆盖40-60目防虫网隔离害虫迁飞入棚。

2.重防烟粉虱。一定要重视烟粉虱的防治。可用异丙威熏蒸,穿插喷雾;或者每隔7-10天选用阿维菌素、扑虱灵、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螺虫乙酯、呋虫胺等全田喷施,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3.农业措施。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保持田间湿润。施肥灌水要少量多次,适时放风,避免棚内高温,调节好温湿度。增施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生长期可用806植物生长液冲施或灌根,结合喷施基因活化剂,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虫源。在绑蔓、整枝、打杈、蘸花和摘果等操作时,应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溶液充分擦洗,减少人为的传播。

4.实行轮作换茬。发病严重的地块要与茄科以外的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如换茬种植黄瓜、豆角、葡萄等,避免间套作和连作,减少和避免番茄病毒病土壤和残留物的传毒;育苗地和栽植棚地应彻底清除带毒杂草,减少毒源;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喷施爱多收或植宝素,增强寄主抗病力。

5.药剂防治。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1∶20-40倍液的豆浆或豆奶粉,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增强番茄耐病性。在发病初期(一般在5-6叶期)开始喷药保护,配方为一桶水(15公斤)+10克尿素+12克安泰生+宁南霉素500倍液+芸苔素或爱多收6000倍液,4天喷1次,下午3-4点喷药,连续喷3次。

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今年秋延茬番茄定植后,因苗期高温以及农事操作中病株健株交替进行,导致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病原物及症状

番茄病毒病主要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引起的病变,该病毒寄主范围很广,除番茄外,还包括茄科、十字花科等植物都可被害。

它的症状有2种表现:一种是在叶片上发生轻微的花叶或斑驳,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株高与健株无异,对产量影响甚微;另一种是在叶片上发生浓、淡相间的斑驳,随后新生叶片变小,叶片细长狭窄,扭曲畸形。茎顶叶片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多呈卷筒状,病株花芽分化能力弱,大量落花、落蕾,已坐果的,果形细小,果面多呈花脸状。

二、传播途径

番茄烟草普通花叶病在大田生长初期最易感病,主要发生在现蕾期。温度和光照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扩散和流行速度,高温和强光可使发病加快。烟草花叶病毒主要为种子带毒,连作或与茄科作物套种使毒源增多,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明显增加。

该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播。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不能传播该病毒,而通过菜青虫等咀嚼式口器昆虫传播。不卫生栽培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各种农事操作,进行接触传染。在病、健株间往来触摸,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培带有病毒的土壤都可加重病毒传染。土壤板结,气候干旱,田间线虫为害较重的地块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0.1%磷酸三钠液浸种l0分钟,去除种子表面病毒,浸种后要反复冲洗。

2、合理轮作:实行3年以上菜田轮作,尽量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

3、清除病苗:出苗后,对叶色不正、生长不良、叶片扭曲的幼苗及时拔除;对只有个别叶片发病的病株,及时剪掉病叶。在清理过程中还要注意手或工具不要触及正常秧苗,避免传染。

4、农事操作应先健株后病株:番茄定植后仍会不断地出现病株,其表现为花叶、小叶、线叶、卷叶、矮化等。在掐尖、绑蔓、打杈、打底叶、采果等农事操作时,应按先健株后病株的做法,以避免手或工具的传毒。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完成一行植株农事活动后,用肥皂水或10%磷酸三钠水溶液洗手及农具。

5、及时防治菜青虫:生产上随时观察棚内菜青虫发生情况,一有发生,及时防治,减少昆虫传毒机会。

6、栽培防病:采取半高垄栽培,通过推迟覆膜时间、棚膜上撒泥水、小水勤浇、叶面喷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少光强度。果实挂红时适当早采收,以协调番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间的矛盾,增强植株抗病性,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7、发病初期喷药控制:在发病初期喷药保护,药剂为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呱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药后隔7天喷1次,连续喷3次,对番茄病毒病有比较好的效果。还可选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氨基寡糖素可提高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

番茄曲顶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番茄曲顶病又称甜菜曲顶病。在加工番茄上为害不重,但搭架番茄受害重。现将番茄曲顶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发病早的常引致全株死亡。发病较晚的植株变黄或生长点直立,植株矮化,叶片变厚变脆且向上卷曲,叶柄下弯,变成暗黄色和叶脉变紫,果实常提早假熟。坐果后染病的病、健果可能出现在同一茎上,未成熟果实形成暗褐色皱缩果实,是此病典型症状之一。

病原:

病毒粒体球状正20面体,直径20纳米,局限在筛管的细胞核内。能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植物,引起矮缩症。

传播途径:

以甜菜叶蝉(Euttetixteneilus)等刺吸式口器昆虫进行半持久性传毒。有报道种子可带毒。叶蝉传毒方式为循环性的,1分钟即可获毒,经4小时左右潜伏,2~3天即可发病。传毒媒介主要在甜菜上栖息,但因季节循环可短时间迁飞到番茄田中,尽管时间有限,但对于其传毒已足够了,在田间不发生二次感染。

发病条件:

带毒叶蝉在雨天迁飞时传毒,传播效率高低主要与媒介昆虫带毒数量有关。

防治方法:

(1)在带毒的甜菜叶蝉等昆虫向番茄田迁飞之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喷杀虫剂灭虫。

(2)栽培番茄应与甜菜保持较远的距离。

(3)可试用7.5%克毒灵水剂600倍液或20%病毒速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3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2~3次。

怎样区分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如何综合防治?


番茄枯萎病又叫萎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番茄青枯病又叫细菌枯萎病,它的病原菌是细菌。

番茄枯萎病是全国棚室番茄上的重要病害。番茄青枯病是南方茄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但近年来在北方棚室番茄生产中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番茄枯萎病一般在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以后萎蔫、干枯、下垂而死亡。有时半边发病干枯,半边正常。病株根部变褐,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霉。

番茄青枯病苗期一般不发病,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先是顶部叶片萎垂,继而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病株最初白天萎蔫,晚上恢复正常,土壤干燥、气温高,2-3天病株枯死,在气温较低、土壤含水量较大或连日阴雨的条件下,病株可持续一周左右才枯死。但枯死植株仍保持绿色,横切其新鲜基部,可见木质部变紫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这是番茄青枯病的主要特征,可与番茄枯萎病相区别。

番茄枯萎病综合防治方法:①实行3―5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②选用适合棚室栽培的抗耐病品种苏保1号、双抗4号等。③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的0.1%的60%多菌灵盐酸盐加0.1%平平加冷浸1小时后清水漂干净催芽播种,或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④采用无菌新土育苗或旧床土消费,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加细土4-5千克拌匀,1/3药土撒于床内,2/3药土作覆盖用土。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10%双效灵Ⅱ2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药液,5―7天1次,连灌3-4次。

番茄青枯病综合防治方法:①实行与非茄科蔬菜的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非专业菜区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②选用抗病品种杂优1号、3号,抗青19号、2号,蜀早3号,湘引,早抗1号、中抗1号等番茄,对青枯病有一定的抗病能力。③利用抑菌土和土壤添加剂,调节土壤酸碱度。施用土壤添加剂S-H,可产生对青枯病菌杀菌的物质,使土中病菌的浓度迅速降低,具有抑菌效果。在整地时每亩施用50-100千克石灰,使土壤显微碱性,有一定的抑菌和防病作用。④培育无病壮苗。选无病土育苗,如用旧苗床,则换新土或土壤消毒,每33平方厘米用50倍福尔马林液2-2.5升,再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等覆盖1周后翻土2次,使药液充分挥发后播种。⑤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定植时大苗浸根。⑥药剂防治。田间发现零星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在穴内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防止病害蔓延。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敌枯双5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毫升,隔7-10天1次,连续灌3-4次。

豇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不少农户在栽秧豇豆时会遇到豇豆病毒病,那么豇豆病毒病应该怎样防治呢?

该病为系统性症状,叶片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可见叶绿素聚集,形成深绿色脉带和萎缩、卷叶等症状。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AMV)和蚕豆萎蔫病毒(BBWV)侵染引起。三种病毒在田间主要通过桃蚜、豆蚜等多种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病株汁液摩擦接种及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防治方法:

①选用耐病品种如之豇28-2、红嘴燕等。

②及早防治蚜虫。

③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

④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抗病盛乳油500--800倍液,或60%病毒A片剂(15kg水中加2片),或20%万毒清5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病毒克或2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8%病毒1号600--800倍液,或复方克病神500倍液加植保素500倍液,或病毒王500倍液加平衡剂300倍液,或病毒速克灵乳油500倍液加克旱寒增产剂(黄腐殖酸锌)500倍液喷洒,每7--8d喷1次,连喷3--4次。

半夏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半夏又叫水玉、地文,天南星科半夏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现将半夏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因症状:

此病为马铃薯Y病毒组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MosaicVirus,既DMV。主要是由于半夏种茎带病毒或蚜虫等昆虫传播病毒。多在初夏、高温多雨、发生蚜虫等情况下发生并蔓延。

半夏植株发病后,正常生长的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片变成花叶,皱缩扭曲,上卷,植株矮化畸形,生长不良。此病也可使半夏在储藏期间造成大量腐烂。

2、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的地块和区域种植;严格筛选半夏良种。

(2)施用经发酵并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磷钾肥。

(3)及时彻底消灭或预防蚜虫等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半夏出苗后,要连续喷洒40%的乐果或80%的敌敌畏1500倍,7天一次,连喷3次。

(5)发病初期,用病毒清、克毒威、毒霸等新型低毒、低残的药剂治疗,3天一次,连治疗三次。

棚室番茄谨防黄化曲叶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该病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大,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尤其是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严重时造成的损失可达100%,是对番茄产量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

1、培育无病无虫苗。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苗床周围杂草要除干净,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源,并使用40~60目防虫网隔离。

2、合理安排作物茬口。番茄定植时避免与黄瓜、豆类混栽换茬,尽量与葱蒜类蔬菜以及芹菜、茼蒿等进行换茬,以减轻烟粉虱发生。

3、加强栽培管理。在番茄生长周期使用60目防虫网覆盖所有通风口,防止烟粉虱进入传播病毒病;苗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以减少毒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适当摘除老叶可有效防治烟粉虱。

4、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二、化学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由烟粉虱传播。一是治早治小,在烟粉虱种群密度较低虫龄较小的早期防治至关重要,一龄烟粉虱若虫蜡质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机会多,抗药性差,易防治;二是集中连片统一用药,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多,迁移性强,流动性大,只有全生态环境尤其是田外杂草统一用药,才能控制其繁殖危害;三是关键时段全程药控。烟粉虱繁殖率高,生活周期短,群体数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卵、若虫、成虫多种虫态长期并存,在7~9月烟粉虱繁殖的高峰期必须进行全程药控,才能控制其繁衍危害;四是选准药剂、交替使用。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的药剂有:吡虫啉、阿维菌素、丁硫吡虫啉、扑虱灵、氟虫腈等,不同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当田间表现出番茄曲叶病毒病症状时,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病毒抑制剂,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发病损失。病毒抑制剂可选用菌克毒克水剂、植病灵II号乳剂或吗啉胍乙酮等。

菊花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花叶病。

分布为害全国各药用菊花产区均有发生,且为害较重。药菊的主产区都是老品种,连续栽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栽种方法,又多采用分根或扦插繁殖。因此,药菊的病毒病种类多,发生为害较重。1985年9月,在滁菊主产区全椒县马厂调查,病毒病发病率为100%,约有20%左右的菊花田块,因病毒病导致全田枯死而绝产。安徽省药菊的几个品种,病毒病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0%左右。病毒病是菊花的一大病害。

症状由于为害菊花的病毒种类多,加之复合侵染,因此,症状很复杂,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1)病株心叶黄化,有的叶脉保持绿色,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2)幼苗叶片畸形,心叶有灰绿色微隆起的线状条纹,生长中、后期症状不明显;(3)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斑块;(4)叶片暗绿色,叶小而厚,叶缘和叶背呈现紫红色。病毒病严重的植株,亦易感染褐斑病和霜霉病,导致叶片自下而上枯死。

病原安徽农学院病毒室几年来对药菊病毒病的研究,为害药菊的主要病毒种类有以下4种:

1.番茄不孕病毒(TAV):能侵染11科38种植物。病毒颗粒球状,直径30nm,超薄片电镜观察,可在细胞质内见到大量排列整齐的堆集状病毒粒子。钝化温度为65℃,体外存活期4~6天,稀释限点为10-210-4,蚜虫传毒。

2.马铃薯Y病毒(PVY):能侵染4科16种植物。病毒颗粒线状,长680nm。电镜超薄片观察,可见到叶肉细胞质内、叶绿体间有典型风轮状内含体。钝化温度60~65℃,稀释限点10-210-3,体外存活期3天。蚜虫传毒。

3.马铃薯X病毒(PVX):能侵染7科22种植物。病毒颗粒线状,长度为470~580nm,钝化温度70℃,稀释限点10-4体外存活期在15天以上。蚜虫传毒。

4.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颗粒球状,直径30nm。能侵染7科20余种植物。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为5~7天。蚜虫传毒。

侵染循环病毒在留种菊花母株内越冬,靠分根和扦插繁殖把病毒传到下年。病害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靠蚜虫传毒。传毒的蚜虫有桃蚜、棉蚜、菊蚜、萝卜蚜等。由于药菊叶片中含有多酚氧化酶及药菊本身特有的挥发油类物质,可抑制病毒的体外传染,很难磨擦传毒。

发病条件药菊病毒病发生的轻重,与以下因素有关:留种母株发病的轻重,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与蚜虫发生量与发生期有关,发生早、数量大,病毒病发生重;与栽种方式有关,药菊与油菜、小麦、春大豆套种的,发病轻,菊花单种,作物相复杂的地区发病重;土地瘠薄、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靠近村边、路边和树荫下的菊花发病亦重。

防治

1.栽种脱毒菊苗: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进行脱毒,并建立无毒苗留种基地,大量繁殖后,栽种无毒苗。脱毒菊苗,产量成倍增加。

2.田间株选健壮植株留种:菊花收获前,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开花多而大的植株留种。

3.因地制宜推广套种,利用其他作物的屏障,减轻蚜虫为害。

4.生长季节及时防治蚜虫,减少传毒。

5.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在栽苗时,用锌、铜、钼、两等微量元素配成复合微肥蘸根,现萤前叶片喷施钾、硼等肥料,可增强抗病性,提高产量。

苦瓜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苦瓜病毒病早发病的植株叶片变小,舒展,节间缩短,全株显着矮化,不结瓜或结瓜少。中后期迟发病的叶片舒展,叶色浓淡不均呈花叶斑斓状,稚嫩梢蔓变形,成长受阻,瓜小或尾尖,变形歪曲。

小编整理了两种防治办法,一种是农业防治,一种是药剂防治,农业防治是从栽培手法上摧残苦瓜病毒病的源头,药剂防治则是通过农药手法来防治这种病毒,具体办法如下: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耕种前进行苦瓜种子消毒;耕种后用药土做掩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麦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用避免地上水分不蒸腾,苗体水分不蒸腾,阻隔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习惯新环境,健康成长。

高温干时应常常洒水,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为害与传毒;喷施增产菌、多效好或新高脂膜等成长促进剂,或喷施磷酸二氢钾、黑皂或洗衣皂混合液1:1:250倍液,5-7天1次,连喷4-5次。

2.药剂防治

防治苦瓜病毒病,现在尚无能彻底治愈的好药剂,只能避免病毒的进一步扩展。其一是治好虫,避免病毒借蚜虫和温室白粉虱进行传播,可选用25%阿克泰水涣散粒剂6000-8000倍液、70%艾美乐水涣散粒剂10000-15000倍液、5%啶虫咪乳油2500-3000倍液,在参加新高脂膜500倍液,重点喷叶背和成长点部位。

其二是喷洒病毒钝化剂,如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可增强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及耐病性。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200-300倍液再参加新高脂膜500倍液喷施1-2次,有必定作用。

《越冬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越冬的有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