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竹林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竹林的养护管理并不容易,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因此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当竹林出现病虫害的威胁时,更是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扩散。

一、竹丛枝病(又称扫帚病):当竹林染上此病时,竹植株优势衰弱,病枝的节数增多,叶形变小发黄,5-7月间,在枝叶上出现白色米粒状物,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后病枝多数枯死。病竹不治,数年内全部枝条染病,逐渐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砍伐老竹,注意通风透光,保持竹林适当密度。wWw.zw59.CoM

2、对竹林要进行松土,施肥,促进竹林旺盛生长。

3、对发病的病株要及早砍除,病枝进行烧毁,防止蔓延。

4、发病竹丛用1:500倍多菌灵或1:1000倍甲基托布津喷洒,以免健康竹株受感染。

二、竹秆锈病(又称竹褥病):该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影响使用价值,更失去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会全株或全丛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保证通风良好,可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2、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时砍除病竹,石灰水或高猛酸钾消毒后加以利用;发病重的竹林及时砍伐病竹烧毁。

3、6-10月间,在竹林内喷100-150倍的敌锈钠,每5天一次。

三、竹煤污病:该病发生较普遍,危害竹叶竹及竹秆,病重时,竹株密被病虫黑色分泌物,严重影响竹子光合作用,致使竹林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

1、适当疏伐,改善竹林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发病机会。

2、用洗衣粉加0.5%的石灰水清洗竹叶、竹秆,可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竹煤污病是由蚜虫或蚧壳虫的为害引起的,蚜虫或蚧壳虫的分泌物正是该病菌的营养来源,可采用农乐、绿丰收、敌杀死或网虫、毒氯按1:500-800倍喷杀。也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煤污病病菌。

四、竹黑痣病(又称黑肿病、竹疹病):该病发生在叶上,8-9月间叶表面产生灰白色小斑点,之后斑点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成橙黄色至赤色。病叶易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扶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病害。

2、发病较重的竹林可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

扩展阅读

香椿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香椿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香椿流胶病

1、香椿流胶病就是从树干伤口处流出粘液,粘液遇空气后变成黄白色胶状。流胶是多种病害表现的同型现象,原因复杂,如树脂病、脚腐病、菌核病及日灼、虫伤、冻伤等都可引起。这种病害在太和香椿主产区发病最广,主要危害老树及外部有损伤的近、成、过熟林。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①避免机械损伤和虫伤,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促使伤口迅速愈合;②在冬季进行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

⑵生物防治:①增施有机肥料,防止旱、涝、冻害,健壮树势,增强树体抗性;②树干涂白,预防日灼。

⑶化学防治:①刮除病斑后,用20%抗菌剂401消毒;②用40%增效氧化乐果5倍液l∶l兑柴油和50%乙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树干;③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每10-15天喷洒一次600倍5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0-800倍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④杀灭害虫,减少二次侵染。虫害一般是食叶类害虫,多为毒蛾、刺蛾,夏、秋季发生普遍,喷施氧化乐果、功夫、敌杀死等即可消灭。

(二)香椿叶锈病

1、香椿叶锈病为害叶片,受害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次年香椿芽的产量。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出现橙黄色小点(病菌的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以叶背为多,严重时可蔓延全叶,后期叶背面出现黑褐色小点(病菌的冬孢子堆),导致叶片提早脱落。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冬季清除病叶,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⑵生物防治:①及时排灌,以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②合理施肥,避免过晚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香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③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林内小气候,减轻病害。

⑶化学防治:①发现香椿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的夏孢子堆时,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15%三锉酮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用15%可湿性粉锈宁600倍液喷洒防治或者20%粉锈宁乳油40-70毫升。②喷药次数根据发病轻重而定。当夏孢子初具时,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15天喷1次,每次每亩用药100公斤左右,连喷2~3次,有良好的效果。

(三)香椿白粉病

1、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枝条。在叶面、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后期于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色,逐渐转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等的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叶片上病斑多不太明显,呈黄白色斑块,影响树冠发育和树木的生长;严重时卷曲枯焦,嫩枝染病后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⑵生物防治:①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培育壮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②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能力;③合理施肥,底肥需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

⑶化学防治:①香椿发芽前可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②在香椿发芽前或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防治、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者武夷菌素200倍液,均匀喷洒枝叶;②10-20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1-3次。

(四)香椿干枯病

1、香椿产区多见于危害幼树。苗圃发现较多,染病率很高。轻者被害枝干千枯,重者全株枯死。树势较弱或幼枝干上常发病。染病初期,枝干被害部表皮变色,呈棕褐色。后期表皮出现密生的黑点时,枝干渐渐枯死。枝干被害部位以朝阳面为重,背阴面较轻。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①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②冬春树干涂白;

⑵生物防治:①加强肥水和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染;②混交其他树种遮荫,防治日灼或冻裂;③合理整枝,减少伤口。

⑶化学防治:①在初发病斑上打些小孔,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70%托布津200倍液等进行防治;②伤口处涂以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

(五)紫纹羽病

1、主要危害香椿的根和根际处,使树干基部的树皮腐烂,造成树木死亡。树木的幼根先侵染,后逐渐蔓延至粗大的主根和侧根。病根先失去原有的光泽,后变黄褐色,最后变黑而腐烂,并易使皮层和木质部剥离。表层的皮面有紫色棉绒状菌丝层。雨季菌丝可蔓延至地面或主干上6~7厘米处,菌丝层厚达2厘米左右,有蘑菇味,受害树木长势衰弱,逐渐枯黄,严重时渐渐死亡。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①进行苗木检疫,发现病苗,剪除病部;②造林地发现病株,可扒开土壤,剪除病根,然后覆以无菌土壤。

⑵生物防治:①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②选地时应避免低洼积水处造林,掺沙改粘、挖沟排水,加强排水和养护管理,以增强抗病能力;③香椿造林地不要用刺槐作防风林带。

⑶化学防治:①苗木造林前浸于1%硫酸铜液或20%的石灰水或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苗10~15分钟中消毒;②用50%代森铵水剂100~150倍液、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度石硫合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100倍毒土等或20%硫酸亚铁对造林地消毒。

(六)香椿立枯病

1、立枯病指引起根茎腐烂的一类现象,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幼苗期表现为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上根茎和叶片腐烂。病部皮层先为红褐色,进而黑褐色,流水,腐烂,叶部脱落、死亡。

2、防治措施

⑴物理防治:进行苗木检疫,发现病苗,剪除病部。

⑵生物防治:①适时间苗,防止过密;②选地时应避免低洼积水处造林,掺沙改粘、挖沟排水,避免积水;③香椿造林地不要用刺槐作防风林带。

⑶化学防治:①及时拔除病株,病穴内撒人石灰,或用50%代森锌800倍液灌根;②出圃苗用5%石灰水或0.5%高锰酸钾液浸根1530分钟或用50%代森锌1000倍液喷根茎。

春播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春播玉米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病害对玉米的危害。现将春播玉米春播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为主,辅以药剂拌种和改善栽培管理等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最根本措施。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屯玉99、农大95、盛单218等。也可采用20%克福悬浮剂或12.5%烯醇等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

2、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地块间发病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而山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

防治该病害时一定要抓住玉米喇叭口初期,使用吡虫啉、啶虫咪类杀虫剂,加上农用链霉素和硫酸锌肥(500倍)对水后灌心,效果不错,注意不能用铜制剂药剂。

3、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加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播种前,可用60%高巧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

4、玉米病毒病

病毒病表现为幼苗心叶颜色较健株浅,呈浅绿色且有黄绿相间条纹,中后期病株较健株明显矮小,田间试验,感病株较健株减产50%左右,严重的绝收。可在玉米播种时沟施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每亩穴施1公斤硫酸锌可降低毒病的发生。

阴香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阴香树冠伞形或近圆球形,四季常青,株态优美,清香自然,同时对氯气和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为理想的防污绿化园林树种。近年来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而遍布广西城乡。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加,各种病虫害日趋严重,致使观赏价值下降。现将阴香主要病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一、阴香粉实病:是阴香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症状:阴香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病原及发病特点:阴香粉实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樟外担子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以担孢子在病果内越冬,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潜育期7~17天,生长季节有多次感染。担孢子萌发出菌丝在寄主细胞内扩展蔓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在高湿条件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水肥管理差等会导致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阴香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二、阴香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阴香叶片。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病原及发病特点:阴香叶斑病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环境适宜,植株抽出嫩叶时,在病部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侵染传播。一般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25%火把可湿性粉剂对阴香叶斑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速率、孢子的萌发率及叶片感染率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露易和腈福2种杀菌剂。

杨树主要病害的防治


杨树是一个喜光、水、温、肥的树种,其适应性广、易繁殖、速生优质、效益高、用途广。近年来,我县杨树病害发生较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1000亩。危害我县杨树的病害主要有溃疡病、烂皮病、黑斑病等。

一、杨树溃疡病:

1、杨水疱型溃疡病: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厘米,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

2、杨枯斑型溃疡病: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在春季出现的病斑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季形成的病斑,分生孢子器常在下一年形成。病斑下的皮层变褐坏死。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主干上部及枝条。受害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病株发率高,病斑总面积所占主干表面积的比例也大。

防治方法:

(1)、选育抗菌品种及优质树苗。

(2)、选地适树,加强育苗和幼林的管理,用生长剂刺激根系的生长,采取修枝措施调节树体水分。

(3)、化学防治,用50%的代森铵200倍液、50%的多菌灵400倍液、75%百菌清400倍液喷施。

二、杨树腐烂病:又称为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枯梢两种类型。尤以3~5年幼树受害最为严重。一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一次在春季,另一次在秋季,该病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损失巨大。

1、干腐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并具有明显的暗褐色边缘。发病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桔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病斑在适宜条件下不断扩大,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分树体即行枯死。

2、枯梢型:该类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的枝干上,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散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强的杨树品系造林。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2)、发病期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后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普津、50%退菌特、50%多菌灵1∶80至100倍液涂干治疗。发病高峰期前,可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

(3)、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制作按生石灰10:食盐3:水100的比例配制)。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

三、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引起早期落叶,影响幼苗生长;重则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1、危害症状: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小于1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发生规律:长途传播主要靠插穗和苗木,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溅散传播。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发生,在我县于6月上旬开始发生,夏秋之间最盛,直到落叶为止。

3、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杨树品种:是惟一经济有效的办法:;意大利I-69杨、I-63杨、I-72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1∶1∶(125~170)的波尔多液、80%可湿性代森锌液或65%可湿性福美铁300~500倍液,以后每隔两周再喷1次,连续3~4次。

四、杨树锈病:

1、危害症状: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夏孢子堆),严重时可联合成大块。受侵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冬孢子堆)。病菌还会危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2、4月气温5~16℃时病芽便陆续出现,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枝条上部为多。病菌芽大量出现主要在4月中下旬。因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份,因气温高,病害进入平缓期。9月初,气温下降,枝叶二次抽发,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到10月下旬,因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生。

3、防治方法:

(1)、初病芽出现时及时发现并彻底摘除;随摘随装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扬散。亦可喷洒多菌灵800倍液以消灭病芽。

(2)、发病期间喷洒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等。(3)及时清除田间病菌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

“红枫”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症状: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发生水渍状褪绿小黑点,此后跟着病情成长,病部呈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壤处呈赤褐色,中为深红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仅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门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因为叶片失踪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浸染,使植株发展虚弱,失踪去不雅鉴赏价值。

发生纪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发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传布播侵染,出格是地面反溅的雨水,是主要的传布前言。因为病害发生与雨水关系较为慎密亲密,多雨时节会一再侵染。一般710月发病最重,此外土壤排水机能差、湿度年夜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形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前提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成长。

防治体例:

1、增强栽培打点

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发展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日常平常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刻积水,同时要连系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发展发育,提高领受功能。

秋末实时断根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削减越冬病原菌。夏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和通风精采的阴凉处,谨防暴晒。

2、化学防治

病初尚未伸展前先剪去病叶,削减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3次。

菊花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菊花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菊花别名甘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中药名为白菊花、黄菊花。以花入药,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作用。主产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全国其他地区均有栽培。栽培菊花主要病害有菊花白粉病、菊花斑枯病、菊花叶枯线虫病以及菊花枯萎病、菊花叶锈病、菊花花叶病毒病和菊花花腐病等,以前3种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1、菊花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连结成片,病叶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引起叶片扭曲变形,枯黄脱落;同时植株矮化,发育不良。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单胞,无色,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有性阶段形成闭囊壳,附属丝菌状,内生子囊6—21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性阶段。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来年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在温暖地区,病菌也可依靠菌丝体在被害植物活体上越冬。田间初侵染发病后,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侵入表皮细胞,并形成吸器吸取植物养分。晚秋在病部形成闭囊壳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被害植物活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残体及落叶,并集中烧毁。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栽植过密。发病初期及时用15%粉锈宁6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0.2—0.3度石硫合剂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即可控制病害。

2、菊花斑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生于叶缘呈扇形,褐色至紫褐色,边缘清晰或外围有褪绿晕圈,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多数病斑可使叶片干枯,严重时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层层变黑皱缩。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所致。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器壁膜质,顶部有孔口。分生孢子针状无色,有隔膜4—9个。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地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产生初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和接触传播,引起田间多次再侵染。温度在10℃—27℃,只要有雨露,田间就可发病,但以秋季孕蕾开花期灌水或下雨造成的高温条件下危害最重,连作田和分株繁殖发病重。该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但在秋季遇高温、多雨的天气发病严重。不同的菊花品种对斑枯病的抗性有差异,感病品种有紫蝴蝶、新大白、蟹爪黄和香白梨等,较抗病品种有湖上月、秋色、玉桃和紫桂等。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量。采用无病母株扦插繁殖。植株合理栽植,不宜过密。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病叶、老叶。不偏施氮肥,配合施用磷、钾肥。发病初期可用62.25%仙生600倍液、80%大生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0%富士500—8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喷雾。

3、菊花叶枯线虫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芽、花芽、花蕾和生长点。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出现症状,叶片的边缘或顶端沿叶脉部分变黄,受叶脉限制呈现特有的角状褐色斑,最后叶片卷缩、枯萎。有时植株一侧的上、中、下叶片都出现枯萎,花器受侵染后变形,花芽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该病由线型动物门滑刃线虫属线虫所致。雌雄同型,均为蠕虫型。雌虫虫体细长,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主要潜伏在被害植株叶芽内越冬,来年叶芽萌发线虫开始活动,并危害底部叶片。借基部水膜向上爬行到新的叶片扩大危害。雨季通过雨水和灌溉水进行田间传播,带病插条和病苗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线虫可从气孔侵入,整个生活史在寄主组织内完成。线虫是一种好气性低等动物,在翻耕较浅、土质疏松和连年栽培感病植物的情况下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搞好田园卫生,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避免连作或用病土育苗。栽培抗病品种,一般小花品种比大花品种抗病。防止喷水飞溅,减少线虫传播机会。用46℃恒温水处理扦插苗或生根小苗10分钟,可有效杀死线虫。药剂防治可用克线磷1000倍液喷雾或根施铁灭克颗粒剂。

菇棚病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


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发展,食用菌的需求量也相应加大,但菇棚内害虫危害给食用菌发展造成很大障碍。为缓解这一矛盾,现介绍菇棚内的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

1、菇蝇

幼虫又称菌蛆,主要取食子实体造成隧道而影响品质,且造成的伤口还很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烂。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此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可用敌敌畏按0.90千克/100平方米的量进行熏蒸,同时在每个培养块上再喷0.15千克的1%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可用5%食盐水代替);出菇后有菌蛆为害可喷鱼藤精、除虫菌酯,烟碱等低毒农药。(烟碱可自制:取0.50千克烟梗,加水5千克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此外还应加强通风,调节棚内温湿度来恶化害虫生存环境,达到防治其为害的目的。

2、菇蚊

菇蚊以幼虫期为害最大,除在培养料表面蛀食外,有的还结网罩住菇蕾,使菇体不能正常生长。防治方法:采收后喷500--800倍的敌百虫,同时在菇棚门和窗口处还要加上尼龙纱以防成虫飞入产卵、养殖为害。

3、菌虱

是一种螨类,个体很小,爬行较快,主要取食子实体和菌丝造成危害。防治时首先应杜绝虫源侵入菇棚,因其主要来源于仓库、饲料间的各种饲料里,所以利用仓库,鸡舍等作为养菌室时要彻底消毒,并用石灰刷墙,使用前再用敌敌畏熏蒸1次;培养期间发现菌虱可用棉球沾50%敌敌畏悬挂熏蒸或喷施1%硫酸尼古丁溶液,也可用猪骨头等带腥味的东西喷上亚硫磷等农药后放在培养块附近,把菌虱引诱上去,再取出后烧掉或用开水烫死。

4、线虫

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极小,仅1毫米左右。幼虫侵害菌丝体和子实体,开始时菌盖变黑,以后整个子实体全变黑腐烂并有霉臭味。防治方法:蒸料时要使蒸汽充分接触培养料,以杀死全部线虫。出菇后,可用50毫克/千克的硫化锌喷施培养块来防治其为害。

5、跳虫

又名烟灰虫。它具有灵活的尾部,弹跳自如,体具蜡质,不怕水。常分布在菇床表面或潮湿的阴暗处咬食子实体。出菇前发生可用1:1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蜜糖诱杀。或用机磷制剂涂于地瓜片上进行诱杀。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农药,此时可利用新鲜桔皮0.25--0.50千克切成碎片,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再加入0.50千克温水之后用1:20的比例喷施2--3次,防跳虫有效率达90%以上。

6、蛞蝓

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裸露,无外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又躲起来。防治方法:可用15--20倍氯化钠溶液地面喷洒驱除成虫。晚上9--10点钟是它们集中活动时期,这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7、蓟马

成虫黑色,体小,身体略扁,复眼突出,若虫桔红色。其主要吸取菌体汁液,严重时可导致菌体萎缩。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或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

8、蝼蛄

用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敌百虫50克,米糠或麦麸1500克炒香,糖50克,白醋250毫克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蝼蛄、蚊类食后立即死亡。

9、其它害虫

伪步行虫、蛀板虫、四斑丽钾等可用鱼藤精500--800倍液喷雾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都可取得较好防效。白蚁是南方一大害虫,其主要为害茯灵等菌类。挖巢灭蚁是避免或减少白蚁为害的有效方法。另外还可用臭椿树枝法即将菇棚周围挖一小沟,把新鲜臭椿树枝均匀地放在沟内,用土盖上,对白蚁有很强的驱避作用。

宫粉紫荆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一、紫荆角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发病时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更多绿色尽在

二、紫荆枯萎病

症状:叶片多从病枝顶端开始出现发黄、脱落,一般先从个别枝条发病,后逐渐发展至整丛枯死。剥开树皮,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其横断面可见到黄褐色轮纹状坏死斑。

发病规律:该病由地下伤口侵入植株根部,破坏植株的维管束组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此病由真菌中的镰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可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存活时间较长。主要通过土壤、地下害虫、灌溉水传播。一般6至7月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苗圃地注意轮作,避免连作,或在播种前条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3至5斤/亩。及时剪除枯死的病枝、病株,集中烧毁,并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亚铁消毒处理。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或用抗霉菌素120水剂100ppm药液灌根。

凤仙花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相信大家都见到过,是很熟悉普遍的一种花卉植物,花色浓艳,花多大,现在也有很多人选择种植来装点家居,现将凤仙花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凤仙花立枯病:

【症状】立枯病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2、凤仙花褐斑病:

【症状】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3、凤仙花疫病:

【症状】凤仙花主要为害茎部,初期根茎处呈现油渍状暗绿色条状斑块,迅速扩展后变为黑褐色不规则形,严重时茎、叶全部变黑,植株很快倒折、根颈部凹陷致植株倒伏死亡。在湿度饱和且持续时间较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白霉,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凤仙花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

【防治方法】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5、凤仙花轮纹病:

【症状】凤仙花轮纹病危害凤仙花叶,使叶周围产生周缘深褐色的大型圆病斑。病斑表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部变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凤仙花是很多人选用来美化家居的花卉品种,主要是凤仙花花多大,花色浓烟,点缀效果很不错,如果你也喜欢凤仙花可以选择布置在家居窗台等地方,但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以免影响凤仙花的观赏价值。

茶叶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茶苗白绢病

1、1分布及症状:茶苗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苗圃根部病害。分布范围广,为害严重。除茶外,尚能为害瓜类、茄科、麻类、烟草、花生等200多种植物。发生在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病株皮层腐烂,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

1、2病原:是一种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真菌。菌丝体初无色,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滑、坚硬,黑褐色。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即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

1、3发生规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以6~8月发生最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地势低洼,茶苗长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

1、4防治方法: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增强抗病力。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药剂用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移栽茶苗叶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2、茶根癌病(与茶苗立枯病比较)

2、1分布及症状:主要为害茶苗,在部分茶区发生严重,造成茶苗枯死。以扦插苗圃中常见,主侧根均可受害。病菌从扦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茶苗受害后须根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

2、2病原:茶根癌病菌为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etT.)Conn.]细菌。菌体短杆状,具1~3根极生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发育适温为25~29℃,致死温度为51℃(10分钟)。在pH7.3时发育最好。

2、3发生规律: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为害。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入,在组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癌瘤。

2、4防治方法:要严格苗木检查,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系伤口。苗木必要时可用20%石灰水浸根10分钟消毒后再移栽。

3、茶苗根结线虫病

3、1分布及症状:主要分布于温暖的产茶区。此病是由一种很小的线虫引起,当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菜籽等,且大小不一,受害根系无须根,畸形,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粗,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生长衰弱,叶片发黄,干旱季节叶片易大量脱落而枯死。

3、2发生规律: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气性生物,1年发生多代,当土温达25~30℃,土壤湿度为50%左右时,在地势高、土壤结构疏松的沙质土中,20~30天就可完成1代,而线虫在表层土壤比在下层土壤发生多,10℃以下时即停止活动。

3、3防治方法:

①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瓜类、豆类、红薯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盛夏应将土壤深翻,在阳光下暴晒10天后再翻1次,可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②对已发病的苗木应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时用石灰消毒或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茶紫纹羽病

4、1分布及症状:分布于各产茶区,但在华北和华东发生较普遍。此病主要发生于苗期及成株期,为害根部或根颈部,先是须根腐烂,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后蔓延到侧根,腐烂后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满紫褐色丝状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颗粒状茵核小茎基部加厘米硝常被紫红色的苗丝包围,质地柔软;易剥落,根部皮层也易剥落,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新梢发芽减少,病株枯死。

4、2发生规律: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发病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过度干燥的茶园易发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随农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虫及根部接触而传播蔓延,调运带菌的苗木和土壤时也可进行远距离传播,连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发病。

4、3防治方法:

选用无菌健苗令发现病苗及时挖除烧毁,工具用后洗净,然后对其余健苗用20%的石灰乳液浸l小时,或50%的多菌灵l000倍稀释液浸根半小时后再种植。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园注意排水,涝前应挖好排水沟。前期种过红薯、马铃薯和果树且曾发生此病的土地,要用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每亩用2.5千克加细土进行拌土消毒,或用福尔马林30倍稀释液浇灌土壤,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或多茵灵1000倍稀释液浇灌根颈部。

胡萝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近年来各地胡萝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于生产管理不善等因素,胡萝卜病害逐渐加重,据调查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0%~30%。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黑腐病、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花叶病。

1、黑斑病

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秆。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病,产生褐色小病斑,有黄色晕圈,扩大后呈不规则形黑褐色、内部淡褐色病斑,后期叶缘上卷,从下部枯黄。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霉,茎、花柄发病,产生长圆形黑褐色稍凹陷病斑,易折断。

防治方法:①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或70%代森锰锌拌种。②从无病株上采种,做到单收单藏。③实行2年轮作,增施基肥和追肥。④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黑腐病

识别要点:苗期至采收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肉质根、叶片、叶柄及茎。叶片染病,形成暗褐色斑,严重的致叶片枯死。叶柄上病斑长条状。茎上多为梭形至长条形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肉质根染病多在根头部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稍凹陷黑斑,严重时病斑扩展,深达内部,使肉质根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同胡萝卜黑斑病。

3、根结线虫病

识别要点:主要发生在根部。地上部表现症状因发病的程度不同而异,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生长发育不良,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枯黄,植株矮小,影响结实,发病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地下染病后产生瘤状大小不等的根结,解剖根结,病部组织里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

防治方法:①实行2年以上水旱轮作。②重病田灌水1015厘米深,保持13个月,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③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压低虫源基数,减轻病害的发生。④在蔬菜发病初期,用1.8%虫螨克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5公斤,间隔1015天灌根1次。

4、软腐病

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地下部肉质根,田间或贮藏期均可发生,在田间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根部染病初呈湿腐状,后扩大,病斑形状不定,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肉质根组织软化,呈灰褐色,腐烂汁液外溢,具臭味。

防治方法:①重病区实行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轮作。②加强检查,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随时清除,并撒石灰或用石灰水淋灌病穴。③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500倍液。④收获时尽量减少伤口,采收后晒半天,入窖后严格控制窖温在IO℃以下,相对湿度低于80%,可减少发病。

5、花叶病毒病

识别要点:胡萝卜苗期或生长中期发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受害,轻者形成明显斑驳花叶,重者呈严重皱缩花叶,有的叶片扭曲畸变。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病残株,深埋或烧毁。②及早防治蚜虫,减少传毒机会,用2.5%功夫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克/亩。③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喷雾,或1:(20~40)的鲜豆浆低容量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木纳格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木纳格(维吾尔语,意为晶莹剔透)葡萄,又名冬葡萄、戈壁葡萄。欧亚种,粒大、皮薄、色泽鲜艳、口味甘美、果肉厚而脆,可切片,是最具新疆特色的鲜食、晚熟、耐贮运地方品种,具较强的地域性。

木纳格葡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使树体营养积累减少,第2年发芽弱小不整齐,花穗少而小,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①综合防治。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秋季清扫果园,冬季适度修剪,及时烧毁病枝。②药物防治。波尔多液是预防该病的特效药剂;也可在发病前用80%大生600~700倍液防治;初生病时用40%霉疫净250~300倍液防治。

二、白腐病

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叶片、枝条,可造成枝条枯死。该病主要随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

防治措施:①综合防治。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生长季节注意排水,及时除草、摘心、打副梢等。②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施43%好力克3000~4000倍液,或80%大生600~800倍液,或10%世高1500~2000倍液,或25%达克灵500~700倍液等。

三、黄叶病

为葡萄的一种多发病,一般生长在碱性土壤的葡萄易发此病,初期多从新梢上幼嫩的叶片开始变成黄绿色或黄白色,严重时叶片周缘焦枯,影响树势正常发育,葡萄果粒变黄后停止生长并部分脱落。

防治措施:①新葡萄园定植应先开沟灌水洗碱排盐。②葡萄结果后每隔1年施1次有机肥料。③葡萄生长期追施含有氮、磷、钾及各种微量无素的复合肥,避免土壤缺乏某种营养元素。④在葡萄发病初期叶面喷施0.5%的硫酸亚铁溶液,TP型有机铁肥或有机螯合铁肥,效果都很好。

四、褐斑病

又名斑点病,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脉间形成多角形或近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病斑中央为黑褐色,边缘红褐色,背面可变为深褐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连成一片,严重时病叶干枯破裂,以致早期落叶。

防治措施:①摘除病叶集中烧毁。②及时排水,清除杂草;抬高架面,加强夏季修剪,以利通风透光。③)5月中旬至10月,根据发病情况喷200多倍半量式波尔多液2~4次;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

五、白粉病

病菌侵害叶片、新梢、果实、卷须等绿色部分,老器官不感染。叶片被害时,叶表发生灰白色斑块,上覆白粉,病斑大小不等,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粒点,叶缘卷缩、脆硬、枯焦脱落。

防治措施:①冬季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②春季发病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病菌。生长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70%的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喷1∶2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喷1次,连喷3~5次,均可控制发病。

《竹林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