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花卉病虫害防治 丁香褐斑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分布与为害

丁香褐斑病在国内分布很广。病害发生严重时,成株叶片枯死和提早落叶,影响庭院绿化美化的景观。还为害暴马子、洋丁香、女贞、桂花等花卉。

2.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大斑。病斑褐色,中部色浅边缘色深,发病后期病斑部位有黑色小霉点。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占满全叶,远望如火侥,有的连接成大斑,导致叶片枯萎,最后提早落叶。

3.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尾抱霉菌。病菌在病残落叶中越冬。翌年在丁香花期后,多阴雨潮湿情况下,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和再侵染。一放在夏末秋初高温多雨露水时,发病严重。秋后随着气温降低,病害逐步减轻到停止发展。

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1)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

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七八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精选阅读

丁香褐斑病防治


【分布】上海、杭州、南昌、大连、丹东、青岛、济南、南京、武汉。

【症状】主要在叶片上形成褐斑,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心淡褐色,直径5~10毫米,上生绒状黑色小点,严重时布满褐斑,提早落叶,全株仅留少量叶片。

【病原】病原为真菌,丁香尾孢(Cercosppralilacis),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分生孢子线状或细棍棒形,无色或近无色,多分隔,基部细胞倒圆锥状、钝圆或近平切。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在病落叶中越冬,翌年5~6月进行侵染,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菌反复传播侵染危害,因此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秋季多雨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秋冬季清除病叶,生长期及时修剪整形,控制枝叶密度,以利通风透光。平时管理要做到合理施用水肥,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展叶后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以防治此病。或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10至15天1次,连喷3至4次效果较好。

丁香花褐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丁香花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褐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及病理变化

主要在叶片上形成褐斑,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心淡褐色,严重时布满褐斑,提早落叶,全株仅留少量叶片。

二、病原

其病原为真菌,丁香尾孢,子作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分生孢子线状或细棍棒形,无色或近无色,多分隔,基部细胞倒圆锥状、钝圆或近平切。

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在病落叶中越冬,第二年5~6月进行侵染,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菌反复传播侵染危害,因此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秋季多雨时,发病严重。

三、防治方法:

1、秋冬季清除病叶,生长期及时修剪整形,控制枝叶密度,以利通风透光。平时管理要做到合理施用水肥,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展叶后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以防治此病。

丁香黑斑病、丁香褐斑病及定型斑枯病


丁香黑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扩展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10毫米,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病斑后期变为灰褐色,密生黑色的霉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斑相互连接使叶片很大部分呈褐色枯死,并皱缩甚至发生碎裂。

病原物及发病特点病原菌是链格孢属中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数根集生,褐色;分生孢子褐色。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随雨水滴溅传播。

丁香褐斑病

症状丁香叶片上的病斑为多角形、不规则形或圆形至近圆形,褐色,直径5-10毫米。病斑后期中央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下表皮着生暗灰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斑正面也有少量霉层。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块,呈灰褐色斑枯。

病原物和发病特点病原菌是丁香属丁香尾孢菌,病原菌以孢子座或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雨水多、露水重、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易导致病害发生。

丁香斑枯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两面散生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边缘色较深,中央组织色浅,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心部分生出少量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物及发病特点病原菌是丁香针孢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减少侵染源。清除病残体;进行适度的修剪,剪掉有病枯梢。

发病时喷洒1%等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效果较好。

丁香的病虫害防治


丁香是我们很喜欢的一种花木,花朵繁茂、花色优雅柔和,观赏价值非常高,在家居庭院等地方的出现频率也很高,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就是丁香的病虫害防治,教大家怎么处理丁香那些常见的病害虫害:

丁香的病虫害防治:

1、丁香根腐病

丁香在过湿情况下,易发生根腐病,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致死。

解决方法:用40%根腐宁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或80%的402乳油1500倍液灌根。

2、丁香白粉病

丁香白粉病病害初发生时,产生零星粉状斑,后扩大成片,全叶布满白色的粉霉层,最后白色的粉霉层变成灰白色稀薄的灰尘色,并陆续出现黑色小颗粒状的闭囊壳。

解决方法:发病期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3、丁香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丁香叶片,病斑圆形至近圆形,褐色或暗褐色,略具、轮纹。病斑两面生有黑色霉羳物,即羰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解决方法:落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

4、丁香花斑病

丁香花斑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和果实上,按寄主受害程度,可分四种类型:星斗斑、点斑、花斑、枯焦等。

解决方法:在发病初期喷1次1:1:100波尔多液。

5、丁香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丁香叶片,是丁香的重要病害,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围以褐色细线纹,中部呈浅褐色,大小3-12mm。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褐色绒毛状小点,严重时叶上病斑数十个或布满叶面。

解决方法:丁香展叶后喷洒50%苯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防治2-3次。

6、蚧壳虫

丁香比较容易受蚧壳虫危害,主要危害丁香的枝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萎,枝干生黑霉点。

解决方法:观察到幼虫活动期时,立即喷洒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每隔二周再喷一次,重复二次即可,效果显著。

7、潜叶跳甲

潜叶跳甲是丁香花常见的虫害,成虫取食叶肉,幼虫潜食叶肉,在上形成蜿蜒的潜痕。

解决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对成虫、幻虫及卵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丁香养殖需要注意养护,否则很容易出现病害虫害的侵染,轻则损坏花朵枝叶,降低观赏价值,重则会导致株植死亡,所以丁香的病虫害防治可不要掉以轻心。

丁香主要病虫害防治


丁香的病害

1.1黑斑病

病发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进行扩展,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直径3~10mm,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病斑后期变为灰褐色,密生黑色的霉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斑相互连接使叶片很大部分呈褐黄色枯死,并皱缩甚至发生碎裂。丁香黑斑病的病原为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数根集生,褐色;分生孢子褐色。

1.2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龄树都可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病斑,水渍状、近圆形、灰绿色,直径3~12mm。潮湿时其上散生小霉点,发生严重时,病斑合成大块枯斑,呈灰褐色,布满叶片,远望如火烧,会导致丁香叶片干枯,最终提前落叶,全株仅能留下少量的叶片。病原为尾孢霉菌属真菌,该属真菌还侵染山茶、石榴、大叶黄杨、紫薇、杜鹃和鸡冠花等。

1.3白粉病

该病可发生在叶片的双面,其以正面为主。病发初期,病叶上产生零星的小粉斑,逐渐扩大,粉斑相互联结覆盖叶面,病发后期白色粉层变得稀疏,呈灰尘状,其上出现白色小点粒,最后变成黑色点粉——闭囊壳,其为该病的有性时代,白色粉层为无性时代。丁香白粉病的病为由丁香叉丝白粉菌所致。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附属丝尖端有数次分叉;闭囊壳内多个子囊,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子囊孢子4~6个,椭圆形或卵形。

1.4盘多毛孢霉叶斑病

病斑为1~5mm的小圆斑,中间白色边缘暗褐色,并伴有紫色晕圈,潮湿时病斑长出大量小黑点,且病斑穿透叶片两面。病原为枯斑盘多毛孢。叶斑上的黑点为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纺锤形,有4个隔膜分为5个细胞,中间3个浅褐色,两端无色,顶端长有

3根鞭毛。

1.5大茎点霉叶斑病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0~30mm,病斑最大时可占据叶面积1/2以上。病斑灰褐色,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波浪状的紫黑色纹带,其上散生大量小黑点,后期病叶畸形。病菌主要从叶尖侵入。病原菌为茶褐斑大茎点菌。分生孢子梗细小,不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5.5~17.5μm×3.8~4.2um。叶斑上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扁球形,直径为100~120μm。

1.6线孢叶斑病

据报道在印度曾发生此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幼小水渍状病斑,直径可达1~3mm,边缘有黄晕,中心明显变白,多数情况下病斑联合,出现典型的叶片腐烂症状,叶尖枯萎可达半片叶。病原为半知菌棒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在叶背成束长出。有分枝,每枝可产生瓶梗,最后产生分生孢子,棒状多隔。

1.7回枯病

此病主要在苏门答腊等地发生普遍,我国目前未见此病。感病后的枝条树皮和木质部变成红褐色,可产生小黑点,上面长出黄色粘液,并使病部表面粗糙,个别枝条回枯,严重时全株枯死。病原为小隐孢壳属真菌引起。这是一种伤口寄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散生,具有长颈,分生孢子线状,黄色单孢可成团。子囊长形无附属丝,内有8个孢子,孢子丝状,单胞。

1.8细菌性疫病

丁香细菌性疫病也称细菌性花斑病,主要侵染叶片[8]。叶片上的症状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点斑,开始发生于下部叶片,成褪绿斑点,不久成褐色,以后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二是星斗斑,在圆形病斑外伸一根或数根褐色线与另外小点斑相连构成星斗状;三是花斑,点斑不断向外扩展,形成同心轮纹,中心灰白色,最后在圆斑周围生出波状线,使圆斑似花朵型;四是枯焦,全叶变褐色,干枯卷缩于枝杆上,远观似火烧一般,严重时,全灌丛枯死。该病病原为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属假单胞杆菌。菌体单生,杆状,一端生1~2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动,没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1.9藻斑病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5~12mm,初为紫红色,而后中央变为紫黑色,其边缘仍为紫红色。病斑背面长出大量金黄色的毛毡状物。病原是一种寄生性藻类植物。病原藻类营养体在病斑上蔓延形成稠密的近圆形的毛毡状物,后期长出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孢囊梗顶端膨大,其上生有8~12个小梗,每个小梗顶生一个卵形、黄褐色的游动孢子囊,成熟后遇水湿释放出双鞭毛、椭圆形的游动孢子。

1.10根结线虫病和根腐病

属于根部病害。线虫可造成植物生长衰弱,枝叶发黄,根部产生根结;而根腐病则根部发生腐烂。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致死。

2丁香虫害

2.1蚧壳虫

损害丁香的蚧壳虫品种较多,如吹绵蚧、卫矛矢尖蚧等,虫害首要损害丁香的枝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萎,枝干生黑霉点。

2.2潜叶跳甲

潜叶跳甲又名女贞瓢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为害丁香。华北地区每年3代,成虫主要取食叶肉片,导致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小斑点,而幼虫潜入叶表皮内钻蛀,在表皮形成弯曲的潜痕虫道,导致叶片受损,大量的叶片枯焦。

此外,危害丁香的害虫还包括蚜虫、叶蛾等。

3丁香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

3.1化学防治

在初春时提前喷施波尔多液、代森锌、石硫合剂等保护剂防治。发病后及时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或者在丁香展叶后每隔15d喷1次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喷施2~3次即可。也可以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1∶1∶150倍液波尔多液,以维护新叶,增加抗病能力。

防治细菌性病害喷施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普遍时,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400~600倍液等,视发病情况5~10d喷施1次。

防治蚧壳虫,可在休眠期时用石硫合剂喷洒树干。早春时也应喷药,6月份每隔14d喷药1次,同时还可防控其它真菌病害。当调查到幼虫活动期时,立即喷洒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间隔14d再喷1次,重复两次即可,作用显著。当雌虫固定损害枝干时,也可用小刀刻伤茎干部表皮,再涂药,使植株将药内吸后将虫杀死。红蜘蛛为害叶片,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和20%三氯杀螨砜稀释500倍液喷杀。两种液体混合使用效果更好,5~7天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

丁香在生长势弱的情况下,偶然也受棉蚜、跳甲、大胡蜂等害虫损害,使创伤处流出汁液。要做到仔细调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好湿3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0%除虫脲乳油3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使用。

3.2田间管理

3.2.1选用优良品种

种植时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对于控制病害也是至关重要。

3.2.2减少菌源

加强管理栽植后的管理,秋冬季要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削减病原侵染源。

3.2.3修剪枝干

丁香栽培时不易过密,需要大量修枝,若有几个分叉主干,应去弱留强,去斜留直,保留1个。生长期要及时修枝整形以控制枝叶密度,利于通风透光。

3.2.4加强排灌

幼龄丁香根系纤弱,不耐旱,3a生以下的幼树,干旱季节需要灌水;开花结果期在干旱季节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灌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积水以降低湿度,防止积水。

3.2.5施肥

适时适量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施用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掺适量过磷酸钙和草木灰。

3.2.6除草培土

每年7月—10月进行除草培土,丁香树是浅根系,用草覆盖植株,注意不能伤害根,防止线虫病和根腐病的发生,细根不应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松土培土2~5cm。

夹竹桃褐斑病


夹竹桃学名NeriumindicumMill.属夹竹桃科木本植物。以叶、花入药;有毒。具强心利尿、祛痰杀虫之功效。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央退为白色,边缘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CercosporaneriellaSacc.称欧夹竹桃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深褐色,大小25一125m。分生孢子梗色浅,粗细不匀,聚集成束状,具隔膜0一3个,不分枝,顶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35(m)。分生孢子圆筒形,具15个隔膜,大小155035(m)。此外,C.nerii-indiciYaman称夹竹桃尾孢,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或随落叶留在土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夹竹桃上,萌发的孢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37月发生,苗木生长过密或细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管理,不宜栽植过密,清除病叶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黄瓜褐斑病


黄瓜褐斑病

(1)主要症状各地有少量发生,多在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

病,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

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多数直径8~15毫米,小的3~5毫米,

大的20~25毫米。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

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病斑多时,或几个大型病斑相融合,叶片很快枯黄而

死。发病重时,茎蔓和叶柄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较大时能引起整株枯

死。

(1)病原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称瓜棒孢霉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斑正、背面产生的霉状物,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

子梗多单生,少数3~5根丛生,细长,不分枝,有l~7个分隔,浅褐色。分生孢子梗顶端

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长圆柱形,直立或弯曲,顶部钝圆,有5~15个隔膜,隔

膜处不缢缩,孢壁较厚,分生孢子幼嫩时浅褐色,成熟后棕褐色。

(2)发病规律种子可以带菌,但带菌率不高,但从南瓜种子上可以分离到较多

病菌,因此,即使黄瓜种子不带菌,当与南瓜稼接时,南瓜种子所带病菌也能成为初侵菌源。

病田中,病菌可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

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初侵后形成的病斑所生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向周围蔓延。

分生孢子传播多在白天进行,以10:00~14:00时为传播盛期。温、湿条件适宜,病菌很

快侵入,潜育期一般6~7天。一个生长季节病菌可进行多次再浸染,使病害日益加重。

病害以25~28℃,饱和相对湿度下发病重,昼夜温差大加重病情。植株衰弱,偏施氮

肥,微量元素硼缺乏时发病重,磷、钾肥有减轻病情的作用。

(3)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

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

②加强管理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

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

或50%福美双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加70%多菌灵(1: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加50%速克灵(1:1)1000倍液。

菊花褐斑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叶枯病,斑枯病。

分布为害国内各药菊种植区均有发生,且为害较重,常年造成叶片枯死达40%~70%,单株花朵减少30%~50%,发病重的年份,花朵减少70%。1983年,安徽歙县贡菊品种褐斑病大发生,比上一年减产88.4%,造成毁灭性为害。

症状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圆形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展成褐色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褐色枯斑,病斑直径4~10mm,周围常有褪绿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害大流行年份,病斑较大,在10mm以上,有的在叶缘上形成V形枯斑,外围有褪绿晕圈,或沿叶缘发病,叶缘先枯死。病斑多时,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枯死叶片不脱落,悬挂于茎上。

病原SeptoriachrysanthemellaSacc.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具1略微伸长的孔口,从底部到孔口的长度为91.4~150.9m,横径为62.8~115.1m,孔口直径15.4~20.5m。分生孢子线形,大小为50.5~67.3m1.7~2.6m,具4~9个隔膜。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片组织中,仅孔口露出叶面。叶片正面的分生孢子器占88.2%。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在长江以南,次年4月下旬即可产生分生孢子侵害下部叶片,6月上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病害扩展蔓延,使病株率增加。8月份多为高温干燥季节,病害发展较慢,9~10月,植株生长旺盛,雨水亦较多,株间阴敝,湿度增大,病害扩展迅速。多雨年分,造成病害流行。黄河以北的药菊种植区,7月分雨水多病害发展很快,8月下旬急剧发展,9月初达到发病高峰。

发病条件病害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温度24~28℃,相对湿度85%以上,适宜病害的发生。以歙县贡菊为例,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降雨量在100mm以下发病轻,超过200mm发病重;菊花连作发病重,2年以上轮作的发病轻;施肥少、管理粗放的发病重,施肥充足,肥料配合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1)实行2年以上轮作。(2)处理病残体:菊花收后,割下植株残体,集中烧毁。(3)增施肥料: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4)结合田间管理,早期摘除病叶:结合菊花剪苗、摘顶心,随手把下部病叶摘除,带出田外处理,减少早期再侵染病源。

2.药剂防治:(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施药时间,黄河以北地区,7月中旬喷第1次药,长江以南9月上旬喷第1次药。10天左右喷1次,共喷3~4次,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紫薇褐斑病如何防治


褐斑病也是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在紫薇发展季节经常发生。褐斑病发生严重时经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年夜量枯黄、脱落。影响不雅鉴赏和开花。

1默示症状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也是一种真菌,首要损害叶片,而且凡是是下部叶片起头发病,后逐渐向上部伸展。发病初期病斑为巨细纷歧的圆形或近似圆形,少许呈犯警则外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门分界较着。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毗连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

2发生纪律紫薇褐斑病是由千屈菜科尾孢菌侵染引起,病菌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经由过水平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并借气流或风雨传布伸展。天水地域褐斑病一般初夏起头发生,秋季风险严重。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仍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凡是下层叶片比层叶片易传染。

3防治体例

3.1园艺防治及早发现,实时断根病枝、病叶,并集中销毁或深埋,以削减病菌来历。增强栽培打点、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家庭盆栽的最好每年改换新土。

3.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草坪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在温热气候环境中草坪常见的病害,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可危害多种草坪,能侵染所有的已知的草坪草,如早熟禾、羊茅、黑麦草、剪股颖、狗牙根、野牛草和结缕草等250多种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草中的禾本科草受害最重。它发病时主要是造成草坪草的大面积枯死,极大地降低草坪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1.发病症状:褐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由于死细胞溶液外渗引起的),黑红色或紫色,后期病斑深褐色,病斑上长有不规则的很小的菌核,呈红褐色。叶上的病斑呈椭圆形或者多少有点儿不规则的长条形,严重的可造成叶腐、叶鞘腐、基腐、根腐,甚至整株枯死。在湿润、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排水不良和氮肥使用过多时很容易发病,形成大大小小的病斑,如立地的气候能及时变得干燥凉爽,草坪草又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湿润、炎热的不良气候条件下,则可继续危害茎、根,造成草坪草枯死。由萎蔫的新病株的水浸过的绿色到灰褐色的边缘,在清晨有露水或暖湿条件下形成一层散布白色真菌的白膜,危害严重时可产生大到50cm的圆形褐斑。斑中植株恢复生长,外观像青蛙的眼睛,因此又叫蛙眼病。病原菌为单性寄生性真菌,以小的紫褐色到黑色的菌核和菌丝体在活或死的植物体内或表层(1.5cm)的土壤中越冬。另外,褐斑病的症状表现变化很大,往往受草种类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养护管理水平、不同气候条件和病原菌的不同株系等的影响,不一定都表现为典型症状。

2.发病条件:褐斑病的流行性很强,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只要有一株草坪草受害,如任其发展,病害很快就会在草坪内大面积蔓延,造成秃斑。病菌的最适发病温度为21~32C,当土壤温度升到15~201时,菌核开始大量萌发,菌丝开始生长,直至气温达到30C,同时空气湿度较高、夜间温度较高时,病菌开始明显地侵染草坪草屑,特别是冷季型草坪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长较弱,抗病能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当然,枯草层较厚、坪床不平整、氮肥施用过多、超低修剪、灌水不当等都易引发此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合理灌溉,避免漫灌,改良草坪排水情况,在发病初期应在早晨及时去掉草坪草叶片上的露水。去掉较厚的枯草层,及时运走剪下的草,保持草坪的清洁。对过密的草坪要及时打孔通气、疏草。合理施肥,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来临时要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可施少量的磷钾肥,以增强草坪草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在发病初期用甲華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敌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如防治较晚,则必须加大药剂的浓度,并且效果会降低。

补血草褐斑病病害防治


分布与危害危害补血草。症状叶、茎及花茎的侧叶上发病。叶上病斑初生水浸状不鲜明的淡黄色斑点,病斑周边黄褐色,内部灰褐色,后呈茶褐色。老病斑周边呈紫红色。病斑直径约2-5毫米。茎部病斑与此相似。

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insulanaSacc,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6-31℃,最适相对湿度98%-100%,以水滴状最好。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气候条件适宜时,在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从叶片气孔部位侵入为害。潜育期9-10天,继在病部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再次侵染。旬平均气温19-25℃之间,平均最低温度在13℃以上。

防治方法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国光英纳(50%多锰锌可湿粉)500倍液或国光必鲜(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国光丙环唑1500倍液叶面喷雾,一般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桂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江苏、上海、陕西、广东、湖南等地。

症状: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毫米,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扩展常受叶脉限制,连接成大斑后,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木犀生尾孢(Cercosporaosman-thicol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尾孢属。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病菌的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橄榄褐色,无分枝,少有隔膜;分生孢子倒棒形,近无色至淡榄褐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2.8~3.7微米。以此侵染传播。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团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进行侵染,北方室外养护春末至中秋间发病最为严重。4-10月为发病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发病较重。品种间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病株残体、病叶并及时销毁,引入的苗木应剪除病叶,重病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药剂防治参照桂花叶枯病。

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莳养环境要通风透光,发病期不宜喷淋,避免雨淋。切忌土壤积水。

3.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

4.秋末入室前喷两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发生,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嗪氨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花卉病虫害防治 丁香褐斑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