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的防治办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症状魔芋细菌性叶枯病发生很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枯斑,有时受病叶片扭曲变形。发病后期整株叶片枯死,植株倒伏。

病原Xanthomonasconjac为一种黄极毛杆状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1根极生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可在琼胶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圆形,米黄色,有光泽,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由于魔芋叶片中含有较多的甘露聚糖等粘质物,所以用病叶做直接压片检查不易看到细菌溢出现象。

侵染循环病菌主要遗留于田间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芋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随着种芋的调运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在田间主要借风雨飞溅传播,农事操作亦可近距离传播病害。

发病条件田间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9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暴风雨的侵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防治

1.种芋贮藏前,去净泥土,用石灰拌种,或用50~100倍福尔马林液和20%石灰水浸泡30分钟,风干后贮藏。

2.合理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过多的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3.魔芋的地上部常受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的幼虫为害,对于这些害虫应及时防治,以免造成大量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

4.药剂防治,从展叶到9月下旬,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用20010-6农用链霉素或50%代森铵600~1000倍液喷雾,特别是每次大风雨过后应立即喷药防治。

精选阅读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如何防治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我国水稻新病害。贵州省、台湾有发生,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稔,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显。

病原PseudomounasglumaekuritaetTabei称颖壳假单胞菌)水稻细菌颖谷病假单胞菌),属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2-4根鞭毛,菌体短杆状,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5-2.5×0.5-0.7(μm),氧化酶活性为阳性,不能利用鼠李糖产酸。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小,黄乳白色,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甘油等产酸而不产气。能利用牛乳,凝固并消化。明胶液化。不产生哚吲及H2#S,但产NH#3。硝酸盐不还原。生长温限11-40℃,最适为30-35℃。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谷粒带菌,播种带病谷粒,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即抽穗期高温多日照,降雨量少易发病,品种不同抗病性差异明显。台南6号、新竹糯等易感病,台湾的高雄籼、丰锦等极抗病。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病区扩大。(2)选用抗病品种。(3)在5%抽穗时喷洒2%嘉赐霉素溶液(kasugamycin)25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200倍液。

天麻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本病在湖北省竹溪县和利川市等山区零星发生。天麻一旦感病,根茎迅速在地里腐烂,损失较大。

症状天麻的根茎外表呈水溃状,以手轻压即有白色浆液流出。由于地下部分发病,故地上部分亦迅速腐烂,导致整个植株死亡。根茎受病严重时,其内部呈糊状软腐,并败发臭味。

病原Erwiniacarotovoravar.atroseptica为短杆状细菌,其大小为0.5m2~2.8m,周围有鞭毛2~3根,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在酵母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圆形、稍带荧光性,边缘整齐。

用从天麻、人参、贝母和姜四种材料上所分离出的4个菌株,并以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菌为对照菌株,将5个菌株作生理生化反应比较,其结果是:硝酸还原试验中除姜菌株反应较弱外,其余菌株反应均较强。各菌株均产生H2S,均分解淀粉,并可在试管培养基上、下部生长,醣发酵不产生气。在明胶液化方面,除姜菌株使明胶呈火山口状轻度液化外,其余4个菌株都使明胶呈漏斗状液化。在甲基红和VP试验方面,除天麻菌株为阴性外,其余菌株均为阳性。在牛乳作用试验中,接菌2周后的测定结果,都不胨化,但都能产生凝固。在牛奶中均呈酸性反应。

用5个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和黄瓜果实的剖面接种作致病力测定,以人参和马铃薯两个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其余菌株致病力次之,而以姜菌株的致病力最弱。

寄主范围在自然条件下,天麻、人参、贝母和姜都可以发生感染。

用五个菌株(包括马铃薯软腐病菌菌株)在天麻、贝母、姜和马铃薯块茎上作人工交互接种试验表明,从各个药材上分离的菌株对其本身的药材寄主的致病力,一般都比对其他寄主强。

侵染循环软腐细菌除在田间为害多种植物外,还可常年生存在带有病残体的土壤和堆肥中,种根带菌也使次年植株发病。细菌靠土壤和昆虫传播,从天麻根茎伤口侵入。地下害虫不仅带有细菌,而且能将其带进所造成的伤口内,对天麻根茎起着接种的作用。

发病条件软腐细菌的生长和活动的温度范围为5~37℃,但以25~30℃为最适。阴雨连绵,田间地势低湿,排水不良,软腐病发生严重。

防治应以田园清洁、加强栽培管理及防治地下害虫为重点。

1.勿连续在同一地里人工种植天麻。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点栽种。收获时避开雨季,挖掘时尽量减少损伤,防止感染,收后将根茎晾干。

2.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办法


1970年印度首先发现此病。1985年开始,海南省的屯昌、陵水、万宁、三亚等10多个县(市)30多个槟榔园先后发生此病。幼树受害严重,重病区发病率85%~100%,重病株叶斑累累,多数病叶枯死,严重影响槟榔生长和产量。

别名槟榔细菌性叶条纹病。

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各龄槟榔叶片,也能侵染叶柄和叶鞘。叶片初期出现暗绿色至浅褐色、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或1~4mm宽、5~10mm长的短条斑,病斑穿透叶片两面,其周围有明显黄晕。在适宜条件下,病斑沿叶脉间扩展,其宽度可达1cm或更宽,长度可达10cm至数十cm。后期病斑变深褐色。条斑多时呈栅栏状或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块。阴雨天气,病斑背面渗出淡黄色粘胶状液滴(菌脓)。最后病叶变褐枯死。

叶柄受害出现棕黄色、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无黄晕。叶鞘感病后出现深褐色、微凸起、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无黄晕,病斑穿透叶鞘两面。

切取上述各病组织镜检,均可见切口处有大量细菌溢流从薄壁组织涌出。

病原本菌是一种细菌,Xanthomonascampcstrispv.arecae(RaoMohan)Dye(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槟榔致病变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8~1.2m0.3~0.8m;排列方式多数为单个,少数成双或呈短链状;有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鞭毛单根极生。菌体在YDC培养基乎板上培养4天,菌落圆形,直径2~2.5mm,表面光滑、隆起、有光泽、淡黄色、边缘完整、粘稠、略透明。菌株能利用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蔗糖、果糖、乳糖等,使其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棉子糖、鼠李糖、菊糖、山梨糖、麦芽糖。能水解淀粉、脂肪和七叶苷,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产H2S<!--endfragment-->,产氨,硝酸盐还原阴性,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脲酶阳性,M.K.和V.P.反应阴性。菌株能利用醋酸钠、柠檬酸钠、乳酸钠作为唯一碳源。在NA培养液中,NaCl含量达6%时,菌体生长不受抑制;菌体生长最高温度为33~34℃。

本菌通过人工接种,还能侵染椰子、糖椰子和三药槟榔。

侵染循环本病的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及其残体。病原细菌潜伏于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雨期间,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流水、露水、昆虫及叶片接触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寄主,引起发病,潜育期3~4天。初发病株形成后,其上的细菌又重复传播和侵染。本菌远距离传播媒介是带病种苗。

发病条件闷热、连续降雨、高湿度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台风(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在一般天气条件下,幼苗和结果树发病较轻,幼树病情严重;台风雨过后,结果树发病也重。凡处于低洼积水、近水边的槟榔园,发病较严重。本病周年发生,上半年高温干早,病害发展缓慢;下半年闷热多雨,又是台风季节,病害发展快,流行期通常出现在8~12月。

防治

1.选用无病种苗。

2.加强符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合理施肥,清除田间病残组织。

3.发病初期,喷射1:1:100波尔多液或50010-6<!--endfragment-->农用链霉素,2星期喷1次。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防治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和花上,呈斑状,病斑中间呈不规则棕色,边缘黄色,阴雨天症状更为明显。叶部侵染通常开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侵染初期呈水渍状斑点,病菌为害扩展极为迅速,很快就会覆盖大部分叶片。短时间内花梗和叶茎会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感病而死亡。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1.选用无病、健壮、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不要把其他观赏性植物种植在红掌温室中;

3.经常检查温室的卫生防护措施,温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4.施氮肥时,避免使用氨水,且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多;

5.该病容易经水传播,因此,在保持适宜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植株干燥;

6.及时清除感病植株,用密封的塑料袋包好运出温室,进行深埋处理。

7.化学防治。定期对种植床进行消毒,可用72%的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与新植霉素5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轮换施用,每7至10天喷药一次。

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叶片边缘变黄,并微微向上卷曲,叶片上出现棕黄色或红色斑点,呈不规则状。严重时全叶呈现紫红色,最后叶片萎蔫。根部病斑褐色,边缘清晰,圆形至不规则形,由小到大,数个联合,最后使整个参根软腐。用手挤压病部,有白色粘糊状物溢出,具有浓重的刺激性气味。病情严重时,整个参根组织解体,只剩下参根表皮空壳。

病原病原菌有两种:(1)石竹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caryophylli,菌体杆状,极生鞭毛,无荚膜,大小0.74~0.76m1.4~1.5m。笮兰氏染色阴性。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菌落呈突起状,圆形,灰白色,有光泽,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菌落直径为0.6-1.0mm。在金氏B培养基h不产生荧光。在结晶紫果胶钠培养基上有浅的凹陷。(2)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vrasubsp.carotovora细菌为短杆状,周生鞭毛,无芽孢,无荚膜,大小为0.6~1.1m,革兰氏染色阴性。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菌落,污白色,半透明,稍隆起,表面光滑。菌落大小0.7~0.8mmx1.2-1.5mm。在结晶紫果胶钠培养基上形成深凹陷。

侵染循环此两种病原细菌大康存在于土壤之中,病土为其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细菌可以通过参根伤口侵人。病菌可在参根各部位作潜伏状态存在,尤以芽部带菌率最高。如果参根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时,症状暂不表现,一旦参根生长衰弱,则症状显现出来。本病常与镰刀菌或丝核菌产生复合侵染。

发病条件土壤粘重,湿度大以及参根受伤,是造成发病的重要因素。

防治

1.防止栽参时参根受伤。

2.选择高燥的地方做参床,勿使土壤板结和积水。

灵香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本病又称香草瘟、蜡烛瘟,是在灵香草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发病面积占50%以上,常引起局部地区流行,有的甚至失收。

症状受害部位初呈水溃状,病斑半透明,湿度大时,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大,有时导致全叶腐烂或病斑脱落成穿孔状。腐烂叶粘附在茎与枝上,导致茎枝发病。

当茎、枝上部叶片发病腐烂后,病原细菌由叶柄扩展到茎和枝条上。随着病情发展,茎、枝上部粘滑软腐。多雨或雾露重时,腐烂继续向茎、枝下部发展。此种腐烂型病状颇似点蜡烛状,故群众俗称蜡烛瘟。腐烂性病变的组织,经过雨水冲洗后,仅残存坚硬的纤维组织,干后呈白色,即形成白杆状。

病原由胡萝卜欧氏杆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引起的一种软腐细菌性病害。菌体杆状,单生或呈短链状。由于培养基不同,形成各种长短丝状细胞,比较特殊。菌体周生鞭毛2~12根,菌体大小为1~8.6m0.5~0.7m。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使硝酸盐还质、明胶液化、淀粉不水解,石蕊牛乳产酸、冻化凝固石蕊还原、葡萄糖氧化发酵型产酸不产气,可产生H2S、不产生吲哚、MR正反应、VP反应不稳定、卵磷脂酶测定呈负反应,过氧化氢酶测定及耐盐性测定,均为正反应。

细菌侵入寄主组织后,分泌一种果胶酶物质,以分解寄主组织细胞的果胶层,故在田间可以观察到植株茎、叶的腐烂症状。

侵染循环病原细菌在病残组织、土壤、杂草寄主及种苗里.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侵染源。传播途径是:(1)借雨水飞溅传播;(2)人为传播;(3)种苗传播,无论新区或老区,种植带病种苗,都是导致病害普遍而严重的首要根源;(4)野生寄主(杂草)和病土。

病原细菌必须在有伤口和高湿情况下才能侵入寄主体内。造成植株茎、叶伤口的有:(1)自然损伤,包括昆虫取食茎、叶时产生的伤口;(2)机械损伤;(3)春夏季节多雨,叶尖的水孔也是细菌侵入的途径之一。

发病条件

1.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竹叶种比较抗病,但产量较低。大叶种产量高,但易感病。产区以中叶种为当家品种。

品种的抗、感性与植株营养成分改变有关。开花期间比结果中期的病害流行速度快。

2.当旬平均温度高于15℃,相对湿度高于90%时,最有利于发病。

防治

1.建立和培育无病虫种苗基地。

2.实行检疫,杜绝病苗输入或输出。

3.加强栽培管理,防止品种退化。选适合的新垦地种植灵香草,避免连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合理密植,勿偏施氮肥。培育丰产、优质、抗逆力强的良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寄主,如车前草、蜜叶排草和蔓堇菜节3在中耕除草、施肥和采苗过程中,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

4.大田施药防治:在尚未形成明显发病中心时施药。喷洒农用链霉素200x10-6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x10-6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

怎样防治叶牡丹细菌性软腐病


叶牡丹细菌性软腐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入侵植物幼嫩多汁器官而引发的一种常见病害。染病初期,叶片由于受病菌及其分泌物侵染,细胞中的胶层和细胞壁迅速遭破坏,使叶片水分外渗而表现出叶片萎蔫下垂,近地面叶柄基部呈水渍状,髓心发黑。除病组织崩溃解体呈稀糊状外,在软腐的组织内还混有黄色粘糊液,间有恶臭味。病组织逐渐扩展蔓延,全株受毁。此种病菌除侵染叶牡丹外,还危害仙客来、大丽花、鸢尾、凤信子等多种花卉和蔬菜作物。更多绿色尽在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由于病菌常存活于土壤内,因此培养土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源。消毒剂可采用复合酚(菌毒敌、农乐),可杀灭细菌,霉菌和病毒,对多种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消毒时先将土壤摊开,细眼喷雾至湿润,堆闷一周后再用。常用浓度为0.2至0.4%。

2.药物灭菌:农用链霉素对细菌性植物病害有效。在叶牡丹生长期,每间隔两周喷一次,防治效果较好。常用浓度为50至100PPM。也可在移苗时用上述浓度浸渍苗木30至60分钟,同样能收到防治效果。此药对其它真菌防效则差,同时在高温下使用,易产生药害,更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3.改善栽培条件,已腐烂的植株迅速拔除烧毁,避免苗盆渍水,也可减少发病率。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步扩展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mm,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涸、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展,气象单调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瘦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⑴消除病源在大棚升温前,细心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

⑵加强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消除徒长枝,节制棚内湿度。

⑶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延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禾草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细菌性萎蔫病能在很多禾草上寄生。

症状

细菌病害在草坪草的主要表现:

(1)叶片上出现小的黄色病斑,并可愈合形成长条斑,叶子变成黄褐色至深褐色。更多绿色尽在

(2)出现散乱的很大的,深绿色的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的干枯并死亡。

(3)出现细小(1mm)的水渍状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黄褐色或白色,最后死亡。发生规律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或病草上渡过不适时期。主要以伤口侵入,包括修剪造成的剪口,或线虫或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等。潮湿条件下,还可通过自然孔口,如叶面的气孔和水孔侵入。特别是在叶片有吐水液滴时,病菌更易由水孔侵入。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病害很快扩展蔓延。尤其是在持续降雨之后,紧跟着出现高温暴晒的天气,病害就可能爆发流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特别是在表土覆沙的高尔夫球场果岭严重爆发,最具毁灭性。降雨尤其是大雨、灌溉水流有利发病。留茬低的草坪比留茬高的草坪发病重。春秋两季凉爽而潮湿的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并采取多品种混合种植是防治细菌萎蔫病害的关键措施。匍匐翦股颖Toronto(C-IS)、Nimisilla、Cohancey品种和狗牙根Tifgreen品种的易感病。

2、精心管理,合理水肥,注意排水,适度剪草,避免频繁表面覆沙等措施都可减轻病害。

3、抗菌素如土霉素、链霉素等对细菌性萎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要求高浓度、加大液量,一般有效期可维持46周。

紫叶李防细菌性穿孔病


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是紫叶李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同时危害桃、碧桃、杏、樱花等花木,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重者还会导致病株死亡。

紫叶李病害防治

症状:初感病时,叶片两面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然后逐步扩展成1毫米至4毫米紫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边缘清晰,并略带轮纹,外围有紫色晕圈,最后病斑中部脱落形成穿孔,穿孔时叶常常脱落。

发病规律:该病一般由真菌或细菌引起,致病细菌在枝梢病斑和病叶上越冬。借雨水、气流和昆虫传播侵染。病菌发育温度为24℃至28℃,连续阴雨天或受蚜虫等昆虫危害严重时,易造成大面积流行。华北地区一般在5月发病,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树势衰弱或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加强施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2.注意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3.春季发芽前喷施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消灭菌源;4.发病初期喷施95%细菌灵或15%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杏树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症状:这种病主要危害杏树叶片,也危害杏树的小枝及果实。叶片发病后,在叶脉处出现水浸状不规则圆斑。随之扩大,圆斑变成红褐色,直径约2毫米左右,斑点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或有一部分与叶片相连。若干病斑相连形成大的孔洞,严重时引起落叶。枝条受害后常发生溃疡。

一年生新梢在春季有水浸状小疱发生,小疱呈褐色,长圆形,当病斑疱围绕枝条一周时,便引起枝条枯死。夏末,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或芽为中心,形成水浸状紫褐色病斑,后扩展成较大近圆形斑块。病斑稍凹陷,边缘有时流出树胶。病斑干燥后龟裂,若干病斑相接,导致枝条枯死。

病原: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菌为短杆状细菌,一端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枝条发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开花前后,病菌随杏树汁液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杏树体内。

叶片一般5月份发病。夏季干旱时发病缓慢。7~8月是雨季高温时期,最适该病发生和蔓延,尤以连续高温的阴雨天发病最重。在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较差和偏施氮肥的园内,杏树发病也比较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予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

②药剂防治,落叶以后,在扣棚前喷布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如若上一年发病严重,则喷75%百菌清400倍加44%乙磷铝400倍混合液。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按硫酸锌1份、硝石灰4份、水240份的比例配制),或喷65%福美铁300-5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火鹤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


症状

叶、茎均受害。叶斑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稍凹陷、暗褐色至黑色斑,直径1-3毫米,叶片上常有多个病斑,但一般很少汇合,后期萎蔫卷缩仍制呈大的坏死角斑,与缺钾症相似。茎受害后维管束变黑褐色。随后茎皮产生黑色斑块。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Xanthomonascampestrispv.Dieffenbachiae,属原核生物界,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黛粉叶斑病致病变种。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好气,1-1.5?.5-0.7微米,单生或成双,有荚膜,单极鞭毛。水溅和昆虫也能传播。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

2、翌春条件适宜。病菌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叶、茎花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在细胞间繁殖,与此同时,受害细胞被分解,致病部凹陷。

3、侵染叶片潜育期3-6天。

4、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是发病重要条件,暴风雨造成伤口,管理粗放,植株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必微粒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的防治办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