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防治办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症状发病初期枝条顶端的叶片变小,变薄,并稍向反面卷缩,叶黄化,但下部叶片仍较大,而出现上小下大的塔状,故有塔桑之称,病情发展后,病叶更加缩小,叶片向反面明显卷缩,色黄,质粗,由于腋芽萌发,生出细小而短的丛生侧枝,侧枝的节间很短,下面较大的老叶提前黄化而脱落。病枝一经夏伐,病势更重,常直接生出瘦小的叶片。侧枝因节间过短乃至不能辨别,新的腋芽又再发生,故丛生如同一个短小的鸡毛帚。1株桑树往往先1枝发病,然后蔓延全株。病枝易受冻害而成枯梢。病株的细根变褐枯萎,不能结桑椹,萌芽期比健株提早,往往在发病后2~3年内枯死。也有老树感病后,能维持5~6年以上不致全株枯死的。

病原桑黄化型萎缩病也是由一种类菌原体(MLO)引起的系统性病害,据我国对病树组织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类菌原体双层界膜淸楚,宽度约为10nm,椭圆形,大小在250~800nm,内部充有核质样的纤维状物质。此外,在病组织中还观察到一种类似病毒的棒状质粒,直径20~24nm.

侵染循环类菌原体在病树中越冬,第2年通过嫁接及媒介昆虫拟菱纹叶蝉和菱纹叶蝉传播。病原类菌原体在虫体内的循回期为24天以上。

发病条件品种间感病性差异大,如红皮大种、火桑、荷叶白等品种易感病。低、中龄桑树比老龄树易感病。夏伐过迟,秋叶采得过多的发病也较多。

防治

1.栽植抗病品种,如湖桑199、团头荷叶白等。

2.合理采伐,合理施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及时挖除病树,以减少病原。

4.药剂治疗病树和对媒介昆虫的防治,请参见桑萎缩型萎缩病的相应部分。

精选阅读

桑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桑树叶部,实生苗、嫁接苗及成株桑树均可受害,不但基部叶片发病,顶端嫩叶也感病。病斑形状,因桑树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但叶背叶脉变红是症状的主要特征,一般病斑为圆形,初期红色,以后逐渐加深,呈暗红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时色较深;顶部叶片发病时,初期只有短段的细叶脉变红,有时也先形成不规则的红色小斑,然后逐渐扩大,病斑产生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小点由黄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散生或呈环状排列。有些品种严重发病时,整个枝条的叶片干枯,枯叶的叶柄及粗叶脉变红。

病原ColletotrichummorifoliumHara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直径55~300m,分生孢子盘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短线状、单胞,大小为5~7m2.5~3m。分生孢子无色、申胞、新月形或镰刀形,两端尖,大小为20-24m3~5m。每个分生孢子盘上生有刚毛10根左右,刚毛褐色,基部较粗,有0~4个隔膜,大小为35~110m4-5m。

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及菌丝体,在被害叶片上越冬。若病叶在越冬期间没有腐烂,则到翌年从分生孢子盘上再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

发病条件冬季少雨,病叶不易腐烂,其上的病菌可安全越冬而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在发病季节,若雨量多,使病斑上产生大最的分生孢子而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参阅桑褐斑病的防治。

桑褐斑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病斑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发生。病斑中部散布白色或淡红色粉质块,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其产生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常略作环状排列,同一病斑的正、反两面都可产生。叶上的多个病斑可相互融合成大的病斑。雨水多时,病斑吸水膨胀,导致腐败穿孔或烂叶;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病斑中部往往开裂。此病有时也可在叶柄上发生。病害发生严重时,偶尔也会侵害生长不良的新梢。

病原SeptogloeummoriBri.etCav.系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粘隔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直径60~150m,开始形成于寄主表皮下面,后来突破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梗丛生于分生孢子盘的表面。圆筒形,无色,单胞,大小为5~15m2.5~3m,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棒状,两端圆而稍细,有3~5个隔膜,无色,大小为30~50m3~4m。

侵染循环病菌主要靠落叶上的分生孢子盘越冬,第2年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盘上重新产生分生孢子,被风、雨、昆虫等传播到新生桑叶上引起初侵染。此外,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在被害的梢部病斑中越冬,而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

发病条件早春多雨,桑园湿度大,有利于越冬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同时对桑树生长不利,降低其抗病力。水土流失和缺肥会加重褐斑病的发生和为害。桑树不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差异显著。

防治

1.摘除病叶,以减少菌源:发病期间,随时摘除病叶,以减少传染源;每年下霜前将病、健叶一并摘去,贮藏起来作为牲畜饲料,以减少越冬菌源。

2.剪除病梢,以减少初侵染源: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将有病斑的枝梢及瘦弱枝条剪掉烧毁,以清除枝梢中的越冬病菌,减少次年的初侵染源。

3.桑园冬耕,合理施肥。

4.选种抗病品种。

5.药剂防治:发病初用50%苯骈咪唑44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桑根瘤线虫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桑根,在桑根上形成根瘤状肿瘤,即虫瘿,虫瘿呈不规则球状,大小不等,严重被害时,球状肿瘤常由几个连接起来。虫瘿使水分和养分运行困难,被害细根枯朽,以致树势衰弱,枝叶发育迟缓,叶色发黄,严重时引起芽叶枯萎。

病原MeloidogyneinvognitaChitwood为一种根瘤线虫。雄成虫线状,无色透明,体上有横纹,体长1.2~1.5mm,幅0.03~0.036mm,吻针基部有3个膨大状物,交接刺2个,有引带。雌成虫梨形,乳白色,长0.4~1.3mm,幅0.27~0.75mm。前端有颈,长0.24mm,幅0.15mm。随着雌虫的成熟,消化系统逐渐消失。口腔中有吻针和食道球。卵巢发达,产卵300~600个,包在卵囊中。卵乳白色,长椭圆形或肾形。幼虫无色透明,线状。初期无雌雄分化。

侵染循环线虫的成虫、幼虫和卵均能越冬,幼虫第1阶段在卵中发育。第2阶段,幼虫自卵中出来,从虫瘿迁入土中,能在土中作短距离移动,当接触幼根时,即侵入幼根,经3次蜕皮后变为成虫。雌虫一般停留不动,吸取寄主养分,使受害的组织肿胀成瘤。成熟的雌虫腹端向根瘸的外方分泌.种胶质物而形成卵囊,产卵丁囊内,此虫每年一般发生3代。通过病苗、农具、灌溉水等传播为害。以中性沙质土发生最多。

防治严格检查桑苗,发现根部肿瘤剪除烧毀,然后在45℃的温汤中浸渍30分钟,以杀灭遗留的根瘤线虫。少数桑树发病时及时将病株挖起,用杀线虫剂灌穴消毒,也可直接在病株周围开穴,进行灌穴杀虫。严重发病的桑园,必须进行轮作,改种禾本科作物3~5年后再种桑树。

槟榔黄化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槟榔黄化病表现黄化型和束顶型两种症状,对槟榔危害极大,现将槟榔黄化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黄化型:发病初期植株中下层叶片开始变黄逐渐发展到整株叶片黄化,心叶变小,解剖可见病叶叶鞘基部刚形成的小花苞水渍状败坏,严重时呈暗黑色,基部有浅褐色夹心,花穗枯萎,即使有少量结果,部分残留的果实因变黑,常提前脱落。部分根部腐烂的病株,常在顶部叶片变黄一年后枯死,大部分感病株表现黄化症状后5年-7年枯顶死亡。

束顶型:病株树冠顶部叶片明显缩小,呈束顶状,节间缩短,花穗枯萎不能结果,病叶叶鞘基部的小花苞水渍状败坏,大部分感病株表现症状后5年枯顶死亡。

防治方法

槟榔黄化病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种植者要正确认识槟榔黄化病危害的严重性,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下决心尽快砍伐和处理有病植株,切实控制病源的扩散蔓延。

1.发现种植园内有类似症状发现,应及时清除病株。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草木灰等农家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在槟榔抽生新叶期间,喷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敌杀死等1500--2000倍药液保护。

4.新种植槟榔地区,引种时应注意观察引种苗圃周边的槟榔树,杜绝从槟榔黄化病严重发生的地区引进种苗。

桑卷叶枯病的防治


桑卷叶枯病又称桑叶枯病。辽宁、内蒙古、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叶。春季嫩叶发病时,桑叶边缘现深褐色连片大病斑,后随叶片生长发育,叶身向叶正面卷缩。夏秋发病时,枝条顶端叶片的叶尖和附近叶缘褐变,逐渐扩展致叶片的前半部出现黄褐色大病斑;下部叶片受害,叶脉间及叶缘产生梭形大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干燥时病斑裂开,吸水后易烂腐。病叶易脱落或干枯。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暗蓝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从HormodendrummoriYendo称桑单胞枝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鼠褐色,初单条,后形成丛梗,大小235—290×5—7(um),具隔膜6一10个,丛梗的顶端或隔膜处分枝长出数个细长细胞,多为单胞,具隔膜l一3个,分生孢子梗顶端与这种细胞之间明显收缩。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至柠檬形,暗褐色,从各个细长细胞的顶端长出,大小6~l0×4—6(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暖后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桑叶上,引起初侵染,发病后不断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江苏、浙江一带每年4一l0月发病,尤其夏秋高温多湿易流行。该菌在萌发和入侵桑叶时不能缺水,但侵入后即使天气干燥也可产生大病斑。阴雨条件下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该病大流行。天气干燥时孢子形成少,该病处于停滞状态。品种间感病性差异明显:团头荷叶白、剪刀桑、红顶桑、荷叶白易感病;育2号、新一之濑较抗病。

防治方法

(1)晚秋落叶后,及时收集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2)合理密植,适度采叶,保持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夏伐后喷洒波美4°一5°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树体消毒。

河南桧黄化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河南桧在庭园中用途极广,因其四季常青,树冠美观,在公园及庭院中可孤植、行植或丛植,作绿篱,行道树,以供观赏。又因生长慢,耐修剪,可作绿篱还能做其他松柏类的砧木。用桧柏还可以作桩景、盆景材料,系我国特有的造型树。

河南桧产中国东北南部及华北等地,北自内蒙古及沈阳以南,南至两广北部,东自滨海省分,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也产。

河南桧为乔木,高达20m,胸径达3.5m;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则成广卵形,球弄散或钟形。树皮灰褐色呈纵条剥离,有时呈扭转状。老枝常扭曲状;小枝直立,亦有略下垂的。冬芽不显著。叶有两种,鳞叶交对生,多见于老树或老枝上;剌叶常3枚轮生,长0.6-1.2cm,叶上面微凹;有2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极少同株;雄球花黄公,有雄蕊5-7对,对生;雌球花有珠鳞6-8,对三年成熟,熟时暗褐色,被白色粉,果有1-4粒种子,卵圆形。子叶2,发芽时出土。花期4月下旬,果多次年10-11月成熟。园林用途:在庭园中用途极广。作绿篱,行道树,还可以作桩景、盆景材料。

河南桧黄化病的症状

受害初期叶片发黄,后呈现黄白色,尤以新叶表现的最为明显。严重时叶片组织坏死,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随后全株慢慢会枯死。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通常因北方地区土壤及水中含碱盐较多,可被植物利用的二价铁离子在碱性土中变成不溶性的三价铁离子,影响植物吸收,造成植物生理缺铁,导致黄化病。

在采取的防治措施时可以根据以下几点:

1、栽植时,施用堆肥、绿肥或其他有机肥料,有利于植株对土壤中铁的吸收,也可将硫酸亚铁混入肥料中施用。其配制是:硫酸亚铁2.5至3公斤,油粕5至7.5公斤,粪10至15公斤,水200至250公斤混合,腐熟成黑色后即可使用。

2、调和土壤酸碱性。可浇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溶液的pH值为4.7,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改善嫩叶黄化现象。

3、经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来水中,喷施叶片正、背面,3天1次,持续数次,可获得良好效果。

园林植物刺柏黄化病的防治


刺柏是一种常见的绿篱,它四季常绿,易修剪,树形美观,还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前一段时间,我单位的刺柏绿篱出现了大面积发黄现象,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病虫害,在对其土壤进行pH值测定后,发现其pH值偏碱性,因此诊断出刺柏得了黄化病。

黄化病的症状是受害初期叶片发黄,后呈现黄白色,尤以新叶表现的最为明显。严重时叶片组织坏死,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随后全株慢慢会枯死。

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通常因北方地区土壤及水中含碱盐较多,可被植物利用的二价铁离子在碱性土中变成不溶性的三价铁离子,影响植物吸收,造成植物生理缺铁,导致黄化病。

因此我们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1、栽植时,施用堆肥、绿肥或其他有机肥料,有利于植株对土壤中铁的吸收,也可将硫酸亚铁混入肥料中施用。其配制是:硫酸亚铁2.5至3公斤,油粕5至7.5公斤,粪10至15公斤,水200至250公斤混合,腐熟成黑色后即可使用。

2、调和土壤酸碱性。可浇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溶液的pH值为4.7,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改善嫩叶黄化现象。

3、经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来水中,喷施叶片正、背面,3天1次,持续数次,可获得良好效果。

桑始叶螨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烧毁或深埋,进行翻耕。

2.选用湖桑7号、育2号等抗虫品种。

3.注意监测虫情,发现少量叶片受害时,及时摘除虫叶烧毁,遇气温高或干旱,要及时灌溉,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抑制害螨增殖。

4.防此虫要注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防止杀伤叶螨的天敌。有条件的可释放捕食螨、草蛉等天敌,注意选择抗药性天敌,对压低叶螨前期虫口基数、控制叶螨为害高峰具重要作用。

5.桑园呈现受害株时,有2%一5%叶片呈现叶螨,每片叶上有23头时,应进行挑治,把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防治螨害主要措施。

6.当叶螨在田间普遍发生、天敌不能有效控制时,应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杀螨剂进行普治。如20%扫螨净(哒螨灵、速螨酮)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15g对水75kg喷雾,药后78天即可采桑。此外也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或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30%螨蚜威乳油15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隔10天左右再防1次。

为害桑树的叶螨有桑始叶螨、朱砂叶螨、柑桔全爪螨、神泽氏叶螨等4种,桑树上常混合发生混合为害。

学名

桑始叶螨(EotetranychusuginamensiYokoyam别名桑红蜘蛛。俗名火龙、红砂。分布北京、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朱砂叶螨(TetranychucinnabarinuBoisoduv柑桔全爪螨(PanonychucitriMcGregor神泽氏叶螨(T.kanzawaiKishida均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

寄主

桑、茶、茄子、草霉、豆类、西瓜、苜蓿、棉花等。

为害特点

桑叶螨以成、若螨吸食叶背汁液,叶背现丝网和脱皮壳及半透明白斑点,后黄枯,严重的呈火烧状,引起落叶。

形态特征

桑始叶螨:雌成螨体长0.4mm椭圆形,浅黄红色;雄螨长o35mm纺锤形,反面两侧具暗绿色污斑,前体部背面具2对红色球状单眼和刚毛3对;雌螨后体部具5横列刚毛,依次为3222l对,共20根,雄螨依次为32222对,共22根。足各节短,雌螨爪4分叉,雄螨爪2分叉。卵直径0.1mm球形,初无色后变浅黄色。幼螨浅黄色至柠檬色,具3对足。若螨体色逐渐加深,有4对足。

柑桔全爪螨:雌成螨体长0.4mm椭圆形、背线隆起,深红色,背毛白色着生在毛瘤上。雄略小,鲜红色,后端较狭呈楔形。卵直径0.13mm球形略扁,红色有光泽,上生一垂直柄,柄端具1012条细丝向四周散射,附着在叶上。幼螨长0.2mm色浅,3对足。若螨与成螨类似,4对足,体小。

朱砂叶螨、神泽氏叶螨特征参见棉花害虫。

生活习性

桑始叶螨:江苏年生10代左右。日均温2125℃,1517天发生一代;日均温2128℃,1013天一代。以受精雌螨在枝干裂缝、土缝及落叶上越冬,春季4月上中旬,日均温高于14℃桑芽展叶期开始活动、繁殖,直至11月。夏、秋季繁殖最快,喜在叶背面栖息,沿脉为害,叶脉分杈处吐丝结网,取食或繁殖,每处产卵23粒或45粒,产卵期7一14天,每雌产卵10一40粒。柑桔全爪螨年生1518代,以卵、成螨及若螨在枝条叶背越冬,早春开始活动为害,后扩至新梢,45月进入为害高峰;5月后虫口减退,78月数量很少,910月又复上升,为害严重。每年春、秋两季发生重。气温25℃。相对湿度85%,完成一代需16天。发育和繁殖适宜温限20一30℃,25℃最适行两性或孤雌生殖,每雌产卵30一60粒,多把卵产在叶背主脉两侧或叶面及嫩技上。天敌有捕食螨、蓟马、草蛉、隐翅虫、花蝽、蜘蛛及寄生菌等。

桑始叶螨病怎么防治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烧毁或深埋,进行翻耕。

2.选用湖桑7号、育2号等抗虫品种。

3.注意监测虫情,发现少量叶片受害时,及时摘除虫叶烧毁,遇气温高或干旱,要及时灌溉,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抑制害螨增殖。

4.防此虫要注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防止杀伤叶螨的天敌。有条件的可释放捕食螨、草蛉等天敌,注意选择抗药性天敌,对压低叶螨前期虫口基数、控制叶螨为害高峰具重要作用。

5.桑园呈现受害株时,有2%一5%叶片呈现叶螨,每片叶上有23头时,应进行挑治,把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防治螨害主要措施。

6.当叶螨在田间普遍发生、天敌不能有效控制时,应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杀螨剂进行普治。如20%扫螨净(哒螨灵、速螨酮)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15g对水75kg喷雾,药后78天即可采桑。此外也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或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30%螨蚜威乳油15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1.8%爱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隔10天左右再防1次。

为害桑树的叶螨有桑始叶螨、朱砂叶螨、柑桔全爪螨、神泽氏叶螨等4种,桑树上常混合发生混合为害。

学名

桑始叶螨(EotetranychusuginamensiYokoyam别名桑红蜘蛛。俗名火龙、红砂。分布北京、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朱砂叶螨(TetranychucinnabarinuBoisoduv柑桔全爪螨(PanonychucitriMcGregor神泽氏叶螨(T.kanzawaiKishida均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

寄主

桑、茶、茄子、草霉、豆类、西瓜、苜蓿、棉花等。

为害特点

桑叶螨以成、若螨吸食叶背汁液,叶背现丝网和脱皮壳及半透明白斑点,后黄枯,严重的呈火烧状,引起落叶。

形态特征

桑始叶螨:雌成螨体长0.4mm椭圆形,浅黄红色;雄螨长o35mm纺锤形,反面两侧具暗绿色污斑,前体部背面具2对红色球状单眼和刚毛3对;雌螨后体部具5横列刚毛,依次为3222l对,共20根,雄螨依次为32222对,共22根。足各节短,雌螨爪4分叉,雄螨爪2分叉。卵直径0.1mm球形,初无色后变浅黄色。幼螨浅黄色至柠檬色,具3对足。若螨体色逐渐加深,有4对足。

柑桔全爪螨:雌成螨体长0.4mm椭圆形、背线隆起,深红色,背毛白色着生在毛瘤上。雄略小,鲜红色,后端较狭呈楔形。卵直径0.13mm球形略扁,红色有光泽,上生一垂直柄,柄端具1012条细丝向四周散射,附着在叶上。幼螨长0.2mm色浅,3对足。若螨与成螨类似,4对足,体小。

朱砂叶螨、神泽氏叶螨特征参见棉花害虫。

生活习性

桑始叶螨:江苏年生10代左右。日均温2125℃,1517天发生一代;日均温2128℃,1013天一代。以受精雌螨在枝干裂缝、土缝及落叶上越冬,春季4月上中旬,日均温高于14℃桑芽展叶期开始活动、繁殖,直至11月。夏、秋季繁殖最快,喜在叶背面栖息,沿脉为害,叶脉分杈处吐丝结网,取食或繁殖,每处产卵23粒或45粒,产卵期7一14天,每雌产卵10一40粒。柑桔全爪螨年生1518代,以卵、成螨及若螨在枝条叶背越冬,早春开始活动为害,后扩至新梢,45月进入为害高峰;5月后虫口减退,78月数量很少,910月又复上升,为害严重。每年春、秋两季发生重。气温25℃。相对湿度85%,完成一代需16天。发育和繁殖适宜温限20一30℃,25℃最适行两性或孤雌生殖,每雌产卵30一60粒,多把卵产在叶背主脉两侧或叶面及嫩技上。天敌有捕食螨、蓟马、草蛉、隐翅虫、花蝽、蜘蛛及寄生菌等。

菊花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花叶病。

分布为害全国各药用菊花产区均有发生,且为害较重。药菊的主产区都是老品种,连续栽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栽种方法,又多采用分根或扦插繁殖。因此,药菊的病毒病种类多,发生为害较重。1985年9月,在滁菊主产区全椒县马厂调查,病毒病发病率为100%,约有20%左右的菊花田块,因病毒病导致全田枯死而绝产。安徽省药菊的几个品种,病毒病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0%左右。病毒病是菊花的一大病害。

症状由于为害菊花的病毒种类多,加之复合侵染,因此,症状很复杂,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1)病株心叶黄化,有的叶脉保持绿色,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2)幼苗叶片畸形,心叶有灰绿色微隆起的线状条纹,生长中、后期症状不明显;(3)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斑块;(4)叶片暗绿色,叶小而厚,叶缘和叶背呈现紫红色。病毒病严重的植株,亦易感染褐斑病和霜霉病,导致叶片自下而上枯死。

病原安徽农学院病毒室几年来对药菊病毒病的研究,为害药菊的主要病毒种类有以下4种:

1.番茄不孕病毒(TAV):能侵染11科38种植物。病毒颗粒球状,直径30nm,超薄片电镜观察,可在细胞质内见到大量排列整齐的堆集状病毒粒子。钝化温度为65℃,体外存活期4~6天,稀释限点为10-210-4,蚜虫传毒。

2.马铃薯Y病毒(PVY):能侵染4科16种植物。病毒颗粒线状,长680nm。电镜超薄片观察,可见到叶肉细胞质内、叶绿体间有典型风轮状内含体。钝化温度60~65℃,稀释限点10-210-3,体外存活期3天。蚜虫传毒。

3.马铃薯X病毒(PVX):能侵染7科22种植物。病毒颗粒线状,长度为470~580nm,钝化温度70℃,稀释限点10-4体外存活期在15天以上。蚜虫传毒。

4.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颗粒球状,直径30nm。能侵染7科20余种植物。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为5~7天。蚜虫传毒。

侵染循环病毒在留种菊花母株内越冬,靠分根和扦插繁殖把病毒传到下年。病害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靠蚜虫传毒。传毒的蚜虫有桃蚜、棉蚜、菊蚜、萝卜蚜等。由于药菊叶片中含有多酚氧化酶及药菊本身特有的挥发油类物质,可抑制病毒的体外传染,很难磨擦传毒。

发病条件药菊病毒病发生的轻重,与以下因素有关:留种母株发病的轻重,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与蚜虫发生量与发生期有关,发生早、数量大,病毒病发生重;与栽种方式有关,药菊与油菜、小麦、春大豆套种的,发病轻,菊花单种,作物相复杂的地区发病重;土地瘠薄、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靠近村边、路边和树荫下的菊花发病亦重。

防治

1.栽种脱毒菊苗: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进行脱毒,并建立无毒苗留种基地,大量繁殖后,栽种无毒苗。脱毒菊苗,产量成倍增加。

2.田间株选健壮植株留种:菊花收获前,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开花多而大的植株留种。

3.因地制宜推广套种,利用其他作物的屏障,减轻蚜虫为害。

4.生长季节及时防治蚜虫,减少传毒。

5.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在栽苗时,用锌、铜、钼、两等微量元素配成复合微肥蘸根,现萤前叶片喷施钾、硼等肥料,可增强抗病性,提高产量。

桑椹菌核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和病原此病包括桑椹肥大件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菌核病3种,分述如下:

1.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病桑椹,花被变厚肿起,病椹显著膨大,变成乳白色。病椹中心有一块黑色的大菌核。病椹落下,椹肉腐败而菌核残留地上越冬。

引起此病的病原为SclerotiniashiraianaP.Henn.为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真菌。越冬的菌核.次年4月上.中旬萌生1~5个子囊盘。子囊盘肉质,漏斗状,褐色,有长柄。子实层由子囊及侧丝构成。子囊圆柱状,基部较细,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6~10m3~5m。

病椹的花被及子房,由于菌丝的侵入腐蚀而产生大小不一的孔隙,其中丛生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分枝的基部稍粗,先端较细,其顶端者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大小为2.7~5.0m2.2~2.8m。

2.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被害桑椹呈灰白色,全体缩小,质坚硬,外衣有细皱,并分布有多数褐色微小斑点,即分生孢子梗著生处。后在病椹内部形成黑色菌核,病椹落地后,椹肉腐败,菌核残留地上越冬。此病由真菌Mitrulashiraiana(P.Henn)ItoetImai引起。越冬菌核次年4月上、中旬从菌核上萌生子实体,单生或数个集生,子实体具长柄,头部为纺锤形或长椭圆形,有数条纵褶,淡褐色,子囊生于头部外面的子实层中,棍棒形,先端圆,基部细,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4~8m2.5~4m。在病椹褐色斑点上所生的分生孢子梗,为纤细丝状,有若干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7.0m4.6m。

3.桑椹小粒菌核病:此病的特征是桑椹的各个小果分別受感染,病小果显著膨大突出,整个病椹带灰黑色,病小果易脱落,病小花的花被不全肥大,仅子房膨大,其内部产生无数小形分生孢子,以后各子房中生成黑色近球形的小菌核,落地后在地面越冬。

此病由SclerotiniacarumculoidesSiegleretJenkins引起。越冬菌核次年4月上、中旬抽生1至数个子囊盘。子囊盘杯状。子囊圆筒形,子囊间有带分枝的侧丝。子囊孢子8个,肾形,无色单胞,大小为6.4~9.6m2.4~4m。子囊孢子的凹面附有半球形小体。子房内所生的分生孢子,无色,略呈球型,大小为2~4m2~2.3m。

侵染循环3种桑椹菌核病的侵染循环相似。以菌核落地越冬,到次年桑花开放时,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侵入花器引起初染。所生的分生孢子因桑花期短,引起再侵染的作用不大。病菌侵入花器后,菌丝大量增殖,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随桑椹落地越冬。

防治3种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是一致的。4月初检査桑树附近地面,发现子实体及时收集销毀,并进行中耕,使子实体深埋土中,不能散出子囊孢子传播。5月普查桑园,及时收集树上及已落于地面的病椹烧毁,以消火越冬菌源。上年曾发病的桑园,4月前进行中耕,使菌核深埋土中,防止生出子实体。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呈严重发生趋势。现就该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建议做一下介绍,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染病番茄植株矮化,顶部叶片黄化、变小,叶缘上卷,发病早的植株严重矮缩,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发病晚的仅上部叶片和新芽显症,结果小,红不透,无法食用。

二、发病原因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由烟粉虱传播,烟粉虱获毒后终生传毒,因此,烟粉虱为害重的棚室,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及流行。但烟粉虱的卵不传毒,种子和机械摩擦不传毒。此外,施用氮肥过量,植株柔嫩、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该病对番茄植株侵害越早,发病率越高,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早防早控。苗床周围杂草要除干净,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源。用806植物生长液或基因活化剂浸种。苗床用806植物生长液300倍液喷后整地,并覆盖40-60目防虫网隔离害虫迁飞入棚。

2.重防烟粉虱。一定要重视烟粉虱的防治。可用异丙威熏蒸,穿插喷雾;或者每隔7-10天选用阿维菌素、扑虱灵、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螺虫乙酯、呋虫胺等全田喷施,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3.农业措施。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保持田间湿润。施肥灌水要少量多次,适时放风,避免棚内高温,调节好温湿度。增施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生长期可用806植物生长液冲施或灌根,结合喷施基因活化剂,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虫源。在绑蔓、整枝、打杈、蘸花和摘果等操作时,应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溶液充分擦洗,减少人为的传播。

4.实行轮作换茬。发病严重的地块要与茄科以外的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如换茬种植黄瓜、豆角、葡萄等,避免间套作和连作,减少和避免番茄病毒病土壤和残留物的传毒;育苗地和栽植棚地应彻底清除带毒杂草,减少毒源;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喷施爱多收或植宝素,增强寄主抗病力。

5.药剂防治。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1∶20-40倍液的豆浆或豆奶粉,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增强番茄耐病性。在发病初期(一般在5-6叶期)开始喷药保护,配方为一桶水(15公斤)+10克尿素+12克安泰生+宁南霉素500倍液+芸苔素或爱多收6000倍液,4天喷1次,下午3-4点喷药,连续喷3次。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防治办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