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识银杏大蚕蛾治核桃大毛虫》,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银杏大蚕蛾的幼虫是严重危害核桃树叶的食叶害虫,因其个体较大,浑身密布又深又密的浅色毒毛,又称大白毛虫。

银杏大蚕蛾主要危害核桃、柳树、漆树等树种,在杜仲、栗树、银杏上也有发生。它在核桃树上暴发时,能把全树的功能叶片全部吃光,食物不够时它还转株危害。遭到银杏大蚕蛾幼虫危害的核桃树树叶大部分被吃掉,严重树只剩下满树的叶脉及幼果,造成衰老核桃树干枯死亡,结果树严重落果和绝收,是一种对核桃树树势和产量影响最大的一种害虫。

银杏大蚕蛾1年只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树干及树皮裂缝处越冬,卵块主要集中分布于树干1-3米处的干及分枝处,卵块几十粒几百粒集中分布在一起。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核桃树叶长出后卵块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由树干向树冠中下部内膛叶片转移,在叶片的背面群集危害叶片,随着虫龄的增长逐渐向树冠中上部及四周叶片分散扩散取食叶片。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进入5龄暴食期,1只幼虫1天能吃掉6-10片叶子,全树叶片吃完后,幼虫开始下树转移到第2食源危害。6月上旬,已完成虫龄发育阶段的幼虫开始在树下的灌木杂草上缀叶结茧化蛹,少部分幼虫在树上的残叶上缀叶结茧化蛹。9-10月份成虫羽化产卵,卵聚集成块产于核桃树干及树皮裂缝处。

防治银杏大蚕蛾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刮除卵块和在1-2龄期消灭幼虫。防治策略上把大蚕蛾消灭在卵期和1-2龄幼虫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天敌对它的自然控制率。防治核桃大白毛虫就是刮卵块,摘茧蛹,杀幼虫的九个字防治法:1、刮卵块。人工刮除树干上的卵块是防治大毛虫最简便最经济的防虫方法。冬春季节,可结合果树修剪和果园管理刮除核桃树的老皮、翘皮,铲除附在上面的卵块,并涂刷白涂剂。2、摘茧蛹。6-7月为银杏大蚕蛾幼虫的缀叶结茧化蛹期,这时可以人工在核桃树下周围的灌木杂草上拾摘银杏大蚕蛾缀叶茧蛹,然后集中消毁。3、杀幼虫。4月下旬5月上旬为银杏大蚕蛾的1-2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期,此时喷布化学杀虫剂杀虫最迅速最有效,常用的最有效药剂有90%敌百虫1000倍,50%辛硫磷1000倍,10%天王星6000倍,20%速灭杀丁3000倍等。

小编推荐

风景植物银杏虫害大蚕蛾的防治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蚕,俗称白毛虫。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浙江、河南、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幼虫杂食性,除取食银杏叶片外,还取食核桃、柳、樟、枫杨、盐肤木、樱花、朴、紫薇、栗、柿、梅、李、梨、苹果等的叶片。发生严重时,能把整株叶子吃光,造成树冠光秃,种子减产,并影响次年的开花结实。个别受害严重的银杏则全树死亡。

形态特征

(一)成虫

属大型蛾类,翅展125~135mm,体长35~40mm。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栉齿状。体灰褐色或紫褐色。前翅顶角近前缘处有一黑斑,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翅反面呈眼珠形,周围有白色至暗褐斑纹;后翅中室端部有一眼形斑,眼珠黑色,外围有一灰色橙色圆圈及银白色的线两条,翅反而无眼形。

(二)卵

长椭圆形,长径为22~25mm,短径为1.2~1.5mm,初产卵为灰褐色,孵化时转为黑色,有灰白色花纹。

(三)幼虫

初孵时黑色,体被稀疏白色绒毛,后逐渐变密。3龄后体形明显增大,颜色渐变。4、5龄后,幼虫分有绿和黑两种色型。绿色型气门上至腹中线两侧为淡绿色,毛瘤有1~2根黑色长刺毛,其余为白色刺毛。黑色型气门上线至腹部门中绒两侧为黑色,气门蓝色,体长密生白色长毛,毛瘤上有3~5根黑色长刺毛,其余为黑色短刺。虫体有毛束2对,由黄绿变为白色,着生于4个瘤上。除尾节外,各节两侧下主竖生一个蓝色椭圆形斑。虫幼体躯腹部10节,足8对,体长100~200mm。

(四)蛹

蛹外包被黄褐色坚硬的网状茧。初化蛹时为黄褐色,接近羽化时,由黄褐色变为黑褐色。蛹长40mm左右,复眼呈棕色而凹陷,腹部第5、6、7三个节间由3条棕色带组成。

发生规律

银杏大蚕蛾一般一年发生1代。卵期由前一年9月中旬开始到次年5月约240-250天。3月底至4月初为幼虫活动期;幼虫期约60天,7月中旬开始结茧,经一周左右化蛹,蛹期约40天,9月上旬为成虫期,成虫羽化期约10天,羽化后交尾产卵,从9月上旬开始到中旬产卵完成。一般产卵3-4次,一头雌蛾可产卵250-400余粒。卵集中成堆或单层排列,多产于老龄树干表皮裂缝或凹陷地方,位置在树干3米以下1米以上。卵虫孵化很不整齐,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处,1小时后开始上树取食,幼虫3龄前喜群集,4-5龄时开始逐渐分散,5-7龄时单独活动,一般都在白天取食。一天中,以10:00-14:00取食量最大。

防治方法

(一)冬季人工摘除卵块

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

(二)灯光诱杀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强,于8~9月份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三)生物防治

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对防治银杏大蚕蛾有一定效果,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

(四)化学防治

1.银杏大蚕蛾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点,在5月上旬喷2.5%溴氰菊酯2500倍液。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病害防治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病害防治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二、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三、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药用植物害虫绿尾大蚕蛾的防治


学名ActoasseleneningpoanaFelder属鳞翅目,天蛾科。别名水青蛾、长尾月蛾。分布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四川、台湾等省。

寄主为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

为害特点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38mm,翅展l00130mm。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l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后翅臀角长尾状,长约40mm,后翅尾角边缘具浅黄色鳞毛,有些个体略带紫色。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l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黄褐色外缘线不明显。腹面色浅,近褐色。足紫红色。卵扁圆形,直径约2mm,初绿色,近孵化时褐色。幼虫体长8010omm,体黄绿色粗壮、被污白细毛。体节近6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上毛瘤大,顶黄基黑,他处毛瘤端蓝色基部棕黑色。第18腹节气门线上边赤褐色,下边黄色。体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具紫褐色斑。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横带。蛹长40一45mm,椭圆形,紫黑色,额区具1浅斑。茧长4550mm,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至黄褐色。

生活习性年生2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卵期10余天。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一15天。7月下旬一8月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日落后开始活动,2123时活跃,虫体大笨拙,但飞翔力强。卵喜产在叶背或枝干上,有时雌蛾跌落树下,把卵产在土块或草上,常数粒或偶见数十粒产在一起,成堆或排开,每雌可产卵200一300粒。成虫寿命712天。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3龄后分散,取食时先把1叶吃完再为害邻叶,残留叶柄,幼虫行动迟缓,食量大,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1)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2)利用黑光灯诱蛾,并结合管理注意捕杀幼虫。(3)此虫不需单独防治,结合其他害虫,使用农药兼治即可。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的防治方法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三、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四、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药用植物害虫绿尾大蚕蛾


学名ActoasseleneningpoanaFelder属鳞翅目,天蛾科。别名水青蛾、长尾月蛾。分布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四川、台湾等省。

寄主为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

为害特点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38mm,翅展l00130mm。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l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后翅臀角长尾状,长约40mm,后翅尾角边缘具浅黄色鳞毛,有些个体略带紫色。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l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黄褐色外缘线不明显。腹面色浅,近褐色。足紫红色。卵扁圆形,直径约2mm,初绿色,近孵化时褐色。幼虫体长8010omm,体黄绿色粗壮、被污白细毛。体节近6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上毛瘤大,顶黄基黑,他处毛瘤端蓝色基部棕黑色。第18腹节气门线上边赤褐色,下边黄色。体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具紫褐色斑。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横带。蛹长40一45mm,椭圆形,紫黑色,额区具1浅斑。茧长4550mm,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至黄褐色。

观叶识病害


盆花遭受病虫危害后,常常在植株的表面,尤其是叶片上产生明显的变化。此时可以根据叶片的不同表现来判断花卉病害。

1、上部叶片坚挺但发黄

原因:通常是由于不耐碱的花卉种类所用的栽培土中含有较多的钙质,或长期浇灌硬水(即钙、镁含量较高的水)造成的。防治方法:选用软水,即河水、雨水、池塘水浇花。如使用自来水,应存放1~2天再用。

2、叶色暗淡,无生气

原因:①光照过强;②红蜘蛛危害;③灰尘、污垢的不良影响。防治方法: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叶片上产生斑点或斑块

原因:如果斑点或斑块起皱并呈棕色,最大的可能是缺水。如果斑点部位柔软并呈深棕色,可能是由于浇水过多。斑点或斑块部位呈白色或稻草色,可能是浇冷水、水溅到叶片上、受到烟害、光照过强、遭受病虫害引起的。如果斑点呈潮湿的疙状或干瘪凹陷,则是由病害(如炭疽病、叶斑病等)造成的。有的虫害也可能使叶面出现斑点。防治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对症施治。

4、叶片卷曲、脱落

原因:温度过低、低温干旱或浇水过量是最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观叶识病害

5、叶片突然脱落

原因:植株整体受到破坏,可能是由于温度剧烈变化,如白夭光照突然增强,或强烈的低温干早、根部水分偏低等原因造成的。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避免过低温度等。

6、叶片变黄并脱落

原因:老叶偶尔变黄是正常的,如果说许多叶片同时变黄,并随后脱落,则有可能是浇水过多或低温干旱造成的。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供水。

7、叶尖或叶缘呈黄棕色

原因:如叶尖为棕色,叶保持绿色,可能是空气干燥或人为损伤;如叶缘变为黄色或棕色,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如水、温、光不适,施肥过多,空气干燥等,均可造成这种症状。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8、叶片萎蔫

原因:多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引起的。如浇水过少,浇水过勤而排水不畅、盆内积水致使根系破坏,光照过强,空气干燥,温度过高,虫害、花盆过小影响花卉生长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供水,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9、新植株叶片脱落

原因:新换的盆比原盆小;或植株不经过中等光线过渡,就直接从阴凉处移到光线充足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防治方法:注意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10、下部叶片干枯脱落

原因:光照过少,温度过高,缺水。防治方法:在栽培管理中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11、植株生长级慢或根本不长

原因:如果植株冬季生长正常,只有夏季如此,可能是缺肥、水分管理不当或缺少光照;也可能是花盆太小,不适应植株生长的需要。防治方法:及时换盆,合理供肥、供水。

园林植物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的防治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三、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四、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山茱萸虫害防治 绿尾大蚕蛾的防治办法


绿尾大蚕蛾ActiosseleneningpoanaFelder

别名水靑蛾,燕尾蛾,大靑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Satumiidae)。

分布为害为世界性广布种。国内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台湾等省市。幼虫食性杂。可严重为害山茱萸、芍药、杜仲、牡丹(丹皮)等药用植物。还可为害枫杨、枫香、榆、柳、核桃、苹果、梨树等多种林木和果树。幼虫取食多种药用植物及林木的叶片,造成半透明斑点、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把全叶吃光,高龄幼虫还能把叶柄吃掉。故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和药材的产歎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mm,翅展145mm左右。触角羽毛状。体表有浓白色绒毛。翅粉绿色,被有白色短绒毛。前翅前缘暗紫色,翅外缘黄褐色。中室末端有1个眼斑,中间一长条透明状,外侧黄褐色,内侧内方橙褐色、外方黑色。翅脉灰黄色、明显。后翅也有一眼纹。后角具尾状突出。

卵:球形稍扁,直径2mm。初产暗绿色,渐变为灰白至灰褐色、杂有褐点。孵化前淡黄褐色,顶端凹陷。卵以胶状物粘连成堆,几粒至几十粒不等。

幼虫:一般为5龄,少数6龄。老熟幼虫体长60~80mm,头较小,呈绿褐色。体黄绿色,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面毛瘤顶端黄色、基部黑色、且较大。其余各节毛瘤较小,顶端橘红色,基部棕黑色。1~8腹节气门线上侧赤褐色、下侧黄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棕红色,化蛹前夕幼虫体色变为棕褐色。

蛹:长45mm,短纺锤形、尾部稍尖。体赤褐色。额区有1浅黄色三角斑。茧灰褐色、长卵圆形、全封闭式。茧外常有寄主叶片或杂草包裹。

生活习性绿尾大蚕蛾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3代,部分2代,并有不完全的4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越冬蛹于3月中旬~5月上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在安徽石台县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下旬~5月上旬;第1代7月上中旬;第2代8月下旬~9月上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是:第1代5月中旬~6月上旬;第2代7月中下旬;第3代9月下旬~10月上旬。

绿尾大蚕蛾成虫夜出活动,白天潜伏于树叶背面和杂草丛中,每晚8~9时和午夜12~1时出现两个活动高峰。成虫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可在测报中应用。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第2天可产卵。卵成块产在寄主叶片正面的边缘,少数卵产在叶背和叶尖,卵散产但聚集成堆。每只雌蛾平均产卵童150粒左右。

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卵壳。2龄前群集性较强,常有数十头聚集于叶背取食。3龄后幼虫分散活动,但行动较迟缓。幼虫食量大,并且晚上食量明显高于白天。据调查测定,1头幼虫全期食叶量达1740cm2左右,折62张山茱萸叶片。幼虫3龄前食量小,仅占全幼虫期5%~6%,5龄食量最大,占全幼虫期70%左右。幼虫老熟后在原寄主上吐丝缀叶结茧化蛹或于附近矮小灌木或草丛中化蛹。

防治

1.山茱萸药树应避免与其他林木药材混栽,以利于管理和防治。

2.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抓住幼虫3龄前喷药防治:1、2代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或20%速灭杀丁5000倍液喷雾;第3代幼虫防治期因接近药材采收期,故应改用微生物农药HD~1或BT乳剂500~7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

4.人工捕捉幼虫:该幼虫体型大,行动迟缓,容易进行人工捕捉。

榕树灰白蚕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榕树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灰白蚕蛾虫害的威胁,现将榕树灰白蚕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灰白蚕蛾(OcinaraVariansWalker)属鳞翅目、家蚕蛾科。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在华南地区危害小叶榕、黄葛榕、高山榕、菩提榕,菠萝蜜等主要园林植物,在台湾危害榕树及无花果。以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和嫩稍,虫害常常大发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价值。

形态及生活习性

成虫外表与家蚕蛾相似,但体形较小,体长8-9.5毫米,翅展22~26毫米。体色灰白色至灰褐色,雄蛾体色比雌蛾深。前翅前缘棕褐色,中部及顶角有深棕色斑,顶角下方略内陷,外缘中部有深色斑。后翅中部有浅色横带,后缘有纵排的灰褐色点。腹部较小,栖息时腹部向上翘起。卵扁平、椭圆形,起初呈橙黄色,孵化前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6~11毫米,体色较深,背纵线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黑色圆斑。蛹长7毫米,翅芽黄色,腹部白色。茧白色。

据在广西凭祥地区观察,该虫一年发生7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月下旬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于5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于7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第4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第5幼虫发生于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6代幼虫发生于9月下旬10月上旬;第7代幼虫发生于11月初至12月中旬。12月下旬化蛹越冬。在广州9月下旬至12月危害较严重。

成虫交尾后不久即可产卵,卵一般散产于寄主叶片背面、枝条或树干上,单个排列,也有5-6粒在一起呈线形排列,每头雌虫产卵数10粒至100多粒。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习性,孵出几十分钟后开始取食叶片,把叶片咬成一个个小孔洞;23龄幼虫取食叶肉,使叶片剩下网状脉;4-5龄幼虫从叶边缘向内蚕食,造成缺刻,甚至全叶被吃光。老熟幼虫在树叶背面、枝条分叉处或树皮裂缝上结茧。

防治方法

1.小面积发生时,及时收集产于叶背面、枝条、树皮裂缝处的卵或茧,集中销毁。

2.幼虫危害期用菊酯类农药,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2000t~液喷杀,均有良好效果。

3.用含100亿/克菌量的杀螟杆菌1000倍液喷洒。

4.在广州常发现有灰白蚕蛾自然死亡现象,这是该虫感染了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所致。可收集死虫尸磨碎稀释成1.11X109/毫升溶液喷洒,感染3-4龄幼虫,6天后幼虫死亡率达80.9%。表明该病毒有较强的杀虫能力,有条件的可进一步研究利用。

如何防治天幕毛虫


天幕毛虫又名顶针虫、戒指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十分广泛,今年在我国华北地区发生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小叶黄杨上,它主要危害杨、柳、桃、海棠、榆叶梅、黄刺玫、樱花等。严重时将整枝整株树叶全部吃光,影响美观。

发生特点成虫雄蛾前翅中央有条深褐色的横宽带,前翅中央有条深红褐色的横宽带,宽带两侧色较浅。老熟幼虫体长约55毫米,头部蓝灰色,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黑色带。卵椭圆形,灰白色,产于小枝上,呈指环状。

天幕毛虫每年1代,以幼虫形式在卵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幼虫孵出,初孵幼虫群集在枝杈处吐丝结成网幕,群集危害嫩芽、幼叶。白天群居于网巢之内,呈天幕状,故有天幕毛虫之称。白天潜伏,夜间取食。将附近叶片食尽后,再移到他处另张天幕。

天幕毛虫一般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暴食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那么整株树叶片就会被吃光,以致影响树木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树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枝上的卵环予以消灭。在幼虫未孵化前,人工摘除卵块。发现幼虫群集天幕危害时应及时消灭,可人工用棍挑开它所建的网幕使之掉落捕杀或摇树振落捕杀,挑和摇是为了破坏幼虫丝巢,从而更好地消灭幼虫。

药剂可使用50%辛硫磷1000倍至1200倍液,或2000倍的20%菊杀乳油喷雾毒杀幼虫。成虫有趋光性,可有杀虫灯诱杀。

这种虫子让人看到都会觉得毛骨悚然。天幕毛虫身上的刺毛要是刺入皮肤,会让人刺痒难忍,如果一不小心贴上了天幕毛虫,不要直接用手把虫子揪掉,应该立刻用烟头等烤虫子,等它蜷缩以后再用棍挑开弄掉,免得刺毛留在皮肤。如果掉在衣服上,应该用棍挑掉,不要直接用手揪。

闻香识木,什么木头有香味?


在平时生活中,常能听到对一些人的评价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意思是从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人是谁。在木质文玩界也流行这样一句话,“未见其木,先闻其味”,对于木质文玩行家来说,一些珍贵的木材,有时候凭其味道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是何种木材了。

沉香

沉香,本质上并不是单纯的木头,而是油脂、木质等混合而成的固体凝聚物,由于其含有木质成分,所以也将其归于木质文玩分类。沉香位于“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最独特的便是其香味。

沉香的产区很多,每个产区的香味也都不同,清甜、奶香、花香、甜中富有凉意等,香味都是淡淡的、一阵一阵的,让人闻过之后非常舒服。沉香的香味,是任何香料都不可能复制的。

海南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仅凭名字,似乎就能感受到一丝淡雅的香气。海南黄花梨只有在刚开料的时候才会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一般情况下香味比较清新淡雅。海南黄花梨的香味并非一成不变,新锯开的黄花梨有一股浓烈的辛香味,但时间久了,其气味则转成微香,甚至消失。

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学名金星紫檀,小叶紫檀有淡淡的檀香味,新剖开的木材比较明显,久则转为无味。小叶紫檀新切面呈橘红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氧化之后变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如果置于日光直射的地方,则会转为灰白色。

酸枝木

在所有木头当中,除了越南黄花梨有酸香气之外,有酸香气的木材主要集中在酸枝木中,酸枝之名也是由此而得。酸枝木是红酸枝类和黑酸枝类的统称,共有七种红酸枝木材和八种黑酸枝木材,但并非所有的酸枝木都有酸香气。

除了以上列举的木材之外,还有一些红木的味道是比较独特的,比如鸡翅木类。以上便是闻香识木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梨星毛虫的防治


梨星毛虫又名梨叶斑蛾。幼虫俗称梨狗子、饺子虫等,属鳞翅目斑蛾科。

今年,在笔者所在的河北任丘地区局部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对海棠的危害尤为严重,受害的海棠树龄在15年以上,整个海棠树被害叶片达到60%以上,最多的树木有虫在100条以上,被害的叶片呈网格状。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梨星毛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主要寄主植物是梨、苹果、海棠等。

危害症状越冬的幼虫出蛰后,蛀食花芽和叶芽,使被害花芽流出树液;危害叶片时把叶边用丝粘在一起,成饺子形,幼虫于其中吃食叶肉。夏季刚孵出的幼虫不包叶,在叶背面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呈现许多虫斑,叶片形成网格状。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至13毫米,全身灰黑色,翅半透明,暗灰黑色。卵椭圆形,长径0.7至0.9毫米,初为白色,后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为紫褐色。幼虫从孵化到越冬出蛰期的小幼虫为淡紫色。老熟幼虫白色或黄白色,体背两侧各节有黑色斑点两个和白色毛丛。蛹体长12毫米,初为黄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黑色。

生活史及习性在河北任丘地区美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潜伏在树干及主枝的粗皮裂缝下结茧越冬,也有低龄幼虫钻入花芽中越冬。第二年当梨树发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向树冠转移,一般喜吃嫩叶,由嫩梢下部叶片开始,然后转向其他新叶。6月中下旬,夏季初孵幼虫开始危害。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不活动,多在傍晚或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片背面。

防治方法1.越冬期刮除老树皮,尤其是根茎处的粗皮,集中处理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2.越冬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杀灭幼虫。3.人工摘除包叶中的幼虫或蛹,也可在清晨摇动树枝,振落成虫。4.抓住两个重点防治时期:一是在梨树花芽膨大期是防治梨星毛虫越冬后出蛰幼虫的适期。二是在6月中下旬是防治夏季初孵幼虫好时机。防治药物可用2.5%速灭杀丁1000至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1500至2000倍液,或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等。连续喷施2至3次,可控制其危害。成虫盛发期,可喷1次速灭杀丁或功夫菊酪或溴氰菊酯2000倍液效果都很好。

《识银杏大蚕蛾治核桃大毛虫》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叶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