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园林植物湿地松粉蚧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Ferris]又名火炬松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原产于美国,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报道,主要为害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裂果沙松、萌芽松、矮松、马尾松、加勒比松等松属植物。

为害特点

以若虫为害湿地松松梢、嫩枝及球果。受害的松梢轻者抽梢,针叶伸展长度均明显地减少。严重时梢上针叶极短,不能伸展或顶芽枯死、弯曲,形成丛枝。主要老针叶大量脱落可达70%-80%;尚存针叶也因伴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球果受害后发育受限制,变小而弯曲,变形,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

形态特征

雌成虫梨形,腹部向后尖削,触角7节。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mm,3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覆盖虫体,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

发生规律

广东1年发生3-4代,以3代为主,世代重叠。以中龄若虫越冬,没有明显的越冬阶段,但冬季发育迟缓。寄生于当年生或2年生的松树梢头,部分寄生于嫩枝及新鲜球果上。

初孵若虫孵化后聚集在雌成虫的蜡包内,天气适宜时爬出,在松树枝、梢、叶处不停活动,并随气流被动扩散,扩散方向与东南季风方向一致,自然扩散距离一般为17km,最远可达22km。部分初孵若虫在较隐蔽的嫩梢、针叶束或球果上聚集生活。

1年中有2个扩散高峰:分别是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该蚧虫可借助于寄主苗木、无性系穗条、嫩枝及新鲜球果作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防治苗木、盆景等随意调运。

(2)加强林区管理。

在种苗繁育基地或调运检疫中发现带虫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枝条等,应就地销毁或作薪炭材使用;加强林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及时间伐,发现有虫枝立即剪除,集中烧毁。

(3)化学防治。

带皮原木采用溴甲烷薰蒸处理,用药量为20-30g/m3,薰蒸时间24h或剥皮后再调出。

(4)生物防治。

疫区或疫情发生区可采用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进行林间喷雾,或引进原产地的天敌如寄生蜂等进行防治。花木发生湿地松粉蚧时,及时喷施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编辑推荐

园林植物含笑虫害考氏白盾蚧的防治


含笑考氏白盾蚧为含笑常见虫害之一,

形态特征

雌虫蚧壳阔卵形或近梨形,长2~2.5毫米,雪白不透明,2个壳点突出在头端,黄褐至红褐色。雌成虫一般近圆至梨形,浅黄色。臀板带红色。

卵长卵圆形,浅黄色,长0.24毫米。若虫初龄长0.4毫米,卵圆形,黄绿色,分泌有白色蜡丝。固定取食后呈扁圆形,二龄时雌雄差异显著。

发生与危害此虫分布在山东至海南、台湾、江苏至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是偏南方地区的害虫,北方则常在温室中发生。广西1年发生2-3代,世代整齐。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3月份产卵在母蚧壳下,4月中旬孵化,5月中旬雄虫化蛹,下旬羽化;三代9月上旬产卵,下旬孵化,10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加强对花卉害虫的检疫,是阻止和限制蚧虫蔓延的有效措施。在引种过程中要注意蚧虫的发生情况。

2。加强园艺管理在蚧虫发生不多时,可采取人工刷除。及时剪除虫枝,注意改善通风、采光条件,加强水肥管理。

3。药剂防治在若虫孵化期,蚧虫分泌蜡质少,抗药力差,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使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500倍液喷洒,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在若虫及成虫期,因其分泌蜡质增多,抗药性增强,喷施一般药剂作用不大,可以喷施对蚧壳虫有特效的狂杀蚧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浇灌或根施内吸剂则效果明显。可在盆土干燥时,浇灌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其用量与灌水量相同,经7-10天资后效果明显。另一方法是埋施颗粒剂,在盆内根际周围挖1圈1-2厘米深的小沟,均匀撒入味喃丹或涕灭威颗粒剂,然后覆土灌足水,经7-10天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施用15%涕灭威,二缸子盆使用量为2-3克,每增大1个规格增加0.5-1克药剂。

大田种植湿地松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前发现的湿地松病虫害较少,湿地松育苗期出现幼苗由黄渐变为紫色,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幼苗缺乏菌根所致,因此应人工促进幼苗菌根的发展。湿地松栽植后,主要有蝼蛄、大蟋蟀、白蚁对栽植的树苗危害,直至死亡,缺塘需要薪补植。应随时观察,发现危害及时防治,以免成灾,造成严重损失。

(一)蝼蛄(土狗、地狗)

属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从湿地松幼苗的根部咬断苗木嫩茎,挖掘隧道,不断危害,会造成大片枯死。

防治方法:取100千克米糠炒香摊冷,加90%晶体敌百虫2千克稀释液,与米糠拌匀至手撞成团即可,于无风闷热的傍晚在林地内隔开摊放,每堆花生米大小的1~2粒,用量每亩2千克,杀虫效果良好。对种群密度高的林地采取同样方法,在湿地松苗木栽植前预防1次。

(二)大蟋蟀

属昆虫纲直翅目蛾摔科。人夜后出来取食,每头虫一晚可危害数株幼苗,对栽植后3~5个月内的幼苗危害严重。蟋蟀咬食植株中下部一圈,主干或梢枝断落,常将咬断的小枝、嫩芽、幼苗拖回洞中储存。

防治方法:在定植前1天,对苗木喷施虫封1000倍液,数天内若药液不被雨水冲刷,即可杀死上树危害的蛾摔。在虫口密度高的地方,可在定植前后,用50:1的比例把滑石粉与2.5%敌杀死原液搅拌均匀,制成药粉,于晴天的傍晚将药粉喷撒于林地上,每亩用量0.5千克。此外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入夜后可带手电筒到林地捕杀出洞危害的蟋蟀。

(三)白蚁

属昆虫纲等翅目鼻白蚁科或白蚁科。云南省常见的有黄胸、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在春末、夏、秋白蚁数只至数百只群集取食湿地松地下的全部嫩根及表土0.5厘米以下的主根皮层,仅保留木质髄部,植株失水后迅速枯死。有的借助泥被通道的保护,向上危害植株的皮层、木质部;白蚁取食了适宜的部位后,在土层内向相邻植株转移扩散,继续危害。

防治方法:①造林前药物处理容器苗,用40%~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或40.7%乐斯本1200~1500倍液,选用其中一种浸透容器苗的泥土后定植,也可在种植时在容器底放置5~10克呋喃丹3%颗粒剂;②定植后如雨水冲刷药效丧失,出现白蚁危害现象时,采用处理容器苗的药物稀释液,装入手摇喷雾器内,拧去喷头,对准湿地松根茎处,逐株补药,每株约20毫升,湿地松大苗适当增加药量。

园林植物香樟虫害楠片盾蚧的识别及防治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machiliTakahashi)又名楠阳糠蚧,属半翅目Hemi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片盾蚧属Parlatoria,是香樟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浙江余姚的香樟上发生危害。该虫主要危害香樟的叶片,少量危害嫩梢枝条。樟树受害后,叶片呈黄绿色,造成香樟叶片早期脱落、枯萎.直至死亡,易引发煤污病。

香樟楠片盾蚧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

生活习性

据对5415头蚧虫观察,雌雄比育成蛹。雄蛹最后1次脱皮后,雄成虫从背中裂缝为1:0.85;对1232头雌成虫产卵观察,雌成虫产卵羽化出来。10~16粒,平均12粒。卵产在介壳下,分2排对称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香樟楠片盾蚧的发生与排列。随着产卵数量增加,雌成虫腹部逐渐收缩,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该虫喜荫蔽光线差的环境,树冠完卵后干瘪而死。卵孵化后,初孵若虫在介壳下稍内膛、偏阴处虫口多于阳光处。事停留即分散爬行,遇到适宜场所即开始定居。大多寄生在叶片正面叶脉两侧,少许在叶正面的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寄生在当年生枝条叶芽处。雄虫在叶面散生较多。若虫定居后开始分泌白色绵状蜡质覆盖虫体,进而分泌介壳。若虫进入2龄后雌雄出现分化,2龄雌若虫脱壳后变为雌成虫,雄若虫则发

防治对策

1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查,防止带虫苗木调出;栽种时发现有虫苗木要及时摘除有虫叶片并烧毁。

2加强园林管理栽种的树木要保持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冬季修剪时,剪除多余的内膛枝和蚧虫寄生多的枝条,及时清除落叶。

3保护利用天敌

据初步调查,香樟楠片盾蚧天主要有瓢虫、小蜂、草蛉及捕食螨。在天敌发生期,应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以利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在樟树换叶期,收集落叶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

4药剂防治

当蚧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可在若虫分散转移期,选用蚧宝28%乳油1000倍液,速扑杀40%乳油1000倍液,乐斯本48%乳油l5()0倍液喷雾防治,隔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为好。

园林植物合欢流胶病的防治


植物合欢流胶病

引发合欢流胶的原因很多,病、虫、管理不善均能引起发病。流胶后由于汁液富含养分,会有真菌、细菌病害继发,加重危害。

1.吉丁虫危害可引起流胶。它以幼虫危害芙蓉树的枝干皮层,主干上虫口最多。芙蓉树受害后流脂流胶,轻者造成枝叶发黄、树势衰弱,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可在4至5月成虫羽化盛期,用50%的甲胺磷乳油1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用板刷涂抹于树干上,外用薄膜包裹好,15天后解去,杀虫效果较好;在4至5月成虫羽化前,清除枯枝死树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同期进行树干涂白,防止其产卵;在幼虫初钻入树皮内危害时,往被害处(已有流胶要刮去)涂煤油、溴氰菊酯混合剂(1:1),可杀死树皮内害虫。

2.溃疡病可引起树干开裂流胶。

防治方法:刮去坏死部分后,可用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涂抹树干受害处。

3.冻害可导致树皮开裂流胶。如果水肥过足,树干皮层含水量偏高,温度低时容易引起冻害开裂。

防治方法:刮去坏死部分后,涂抹1号ABT生根粉4000倍液,用黄心土配制的泥浆糊在伤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可促其创口及早愈合。

4.枯萎病可引起流胶。

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株集中烧毁;患病较轻的植株,可往根部浇灌50%的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

园林植物落叶松褐锈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

【发生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1.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2.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3.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冬季园林植物综合防治虫害


1、以茧越冬的害虫

刺蛾类害虫多以茧越冬。如黄刺蛾以老熟幼虫在树枝分叉等处结茧越冬;扁刺蛾在地下的缝隙处结茧越冬;褐边绿刺蛾以茧在枝干、树根浅土中越冬;双齿绿刺蛾以茧在树干基部、伤疤处或粗皮裂缝中越冬等。更多绿色尽在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带茧枝条,集中烧毁。

②、在冬季刺蛾结茧期,摘除或敲碎树枝上的虫茧(黄刺蛾、双齿绿刺蛾)和挖除树基周围浅土内的虫茧(褐边绿刺蛾),减少越冬虫源。

2、以幼虫越冬类

⑴、毒蛾类的害虫多以低龄幼虫在树皮缝、枯枝落叶、树洞内越冬;褐带卷叶蛾、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在受害植株的皮缝、翘皮、树木疤痕或剪锯口处越冬;黄杨绢野螟结薄茧用寄主两张叶片做成的巢内越冬;梨星毛虫在受害植物的枝干及主枝粗皮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彻底清扫落叶,剪除枯枝,集中烧毁。

②、冬季刮除树皮、枝干、裂缝内虫茧

③、树干涂白。消灭越冬虫源。

⑵、淡剑袭夜蛾、棉铃虫等以幼虫在松土里越冬;

防治方法:

①、结合耕翻土壤,消灭越冬幼虫;

②、草坪结合冬灌撒施呋喃丹或辛硫磷颗粒,杀死越冬幼虫。

⑶、在枝干内以幼虫为害的害虫,如月季茎蜂、白蜡哈氏茎蜂、芳香木蠹蛾、白杨透翅蛾等一般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国槐小卷蛾在受害枝条和种子内越冬。

防治方法:

①、对于月季茎蜂,可以结合月季冬季修剪剪除受害的枝条,如果发现虫体已蛀入根部,可用注射器向蛀孔内注射50倍液的吡虫啉乳油5~10毫升,并立即用泥土封住,毒杀残存的幼虫。

②、对于白蜡哈氏茎蜂,可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

③、对于木蠹蛾类害虫,多在树枝分叉、树皮粗糙和伤口处钻蛀虫道,可用铁丝钩杀虫道内幼虫。

3、以蛹越冬类

⑴、天蛾、尺蛾类害虫,如霜天蛾、葡萄天蛾、豆天蛾、国槐尺蛾、槐羽舟蛾、丝棉木金星尺蛾等都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可结合耕翻土壤,清除杂草;

②、人工挖蛹,杀死越冬虫蛹;

③、在寄主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以毒杀土中的虫蛹。

⑵、灯蛾、舟蛾类害虫,如美国白蛾、人纹污灯蛾、红缘灯蛾、国槐羽舟蛾、杨扇舟蛾等。多以蛹在树干老树皮下、建筑物缝隙、屋檐下、洞内、砖块杂物等处越冬;柑橘凤蝶在枝干悬空化蛹。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绿地和周边环境的杂草及杂物,

②、破坏越冬蛹的栖息环境结合耕翻土壤,消灭越冬虫蛹。

如何防治园林植物介壳虫


介壳虫群集于枝、叶和果实上,刺吸汁液,除虫害导致枝叶枯萎死亡外,还能诱发煤污病。一般药剂较难透过介壳虫的蜡层,加上有效防治若虫的时期较短,很容易错过防治机会,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如不及时防治在园林植上发生的介壳虫害,将会大大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近年来,用40%融介乳油(又名40%杀扑磷)防治园林植物上的多种介壳虫均有明显的防效,它具有良好的胃毒、触杀和渗透作用,可以溶解介壳虫的蜡质层,能渗透到植物组织内,持效期高达30天,一般药后30天,防效仍可达85%以上。还能兼治粉虱,蚜虫等危害园林花木的刺吸式害虫。具体使用方法是在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40%融介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喷雾防治。冬季或早春喷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清园,以消灭越冬介壳虫产的卵。介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时,用40%融介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加杰效利20毫升喷雾防治。一定要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观赏类花木避免花期用;高温季节,对敏感植物必须先试验,再应用;喷雾时在早晨9点以前及下午6点以后为佳;喷雾时力求将树干树叶树枝喷周到,以有水点滴为佳。

介壳虫自身传播扩散能力差、虫口密度小时,可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抹在有虫的枝上,休眠期涂95%机油乳剂30倍至50倍液、45%结晶石硫合剂50倍液等。也可先刮去茎干表皮再涂药,在离地面50厘米处刮去一圈表皮,环宽10厘米左右,深度稍达韧皮部,再用利刀纵割数刀,深达木质部,而后把药刷在刮皮处,涂抹药剂有氧化乐果、吡虫啉等,每厘米胸径用10倍至20倍稀释液1.5毫升至2毫升。但要注意花木种类,做到安全施用。

还可以在根区埋药,具体做法是在植株周围细根最多的地方挖放射沟或弧形沟,或沿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挖环形沟,沟内施15%铁灭克,每厘米胸径用5克,灌木按每厘米冠丛直径用5克;成片花木可在株行间开沟,每亩施4千克。介壳虫若虫孵化后,先群聚取食,爬行一段后即固定危害,一般固定3天至7天后就可形成介壳,介壳形成后的几天体壁柔弱,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化学农药1.8%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2500倍至3000倍液,或50%杀螟松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等,喷施效果最佳。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调运过程中,发现苗木上有介壳虫必须彻底清除,防止带入苗圃或种植园区。苗木移植时尽量稀植,并利用自然天敌小蜂类、瓢虫类等控制虫口密度。介壳虫喜阴湿,冬季花木修剪后通风透光性好,湿度降低,可控制介壳虫的繁殖。如果无法修剪,被害树又有明显的落叶休眠期,冬季可以试喷柴油液。柴油能直接破坏介壳虫的蜡壳,杀死介壳虫。另外,枝干冬季涂白也是简易有效的防治介壳虫的措施。

园林植物猕猴桃种植桑白蚧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桑白蚧在陕西关中猕猴桃产区均有分布危害。并逐年呈上升发生趋势。桑白蚧以若虫及雌成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严重时枝蔓上似挂了一层棉絮。被害枝蔓往往凹凸不平,发育不良。严重影响了猕猴桃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削弱了猕猴桃树势。由于虫体小,群众往往误以为是病害发生。喷杀菌剂防治没有效果。

1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桑白蚧是危害多种果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雌虫:介壳灰白色,长2~2.5毫米,近圆形,背面隆起,有明显螺旋纹,壳点黄褐色,偏生壳的一方。介壳下的雌虫体橙黄色,体长约1.3毫米。宽卵圆形,无足,虫体柔软,腹部分节明显,有3对臀角,触角退化成小瘤状,上有1根粗大的刚毛。

雄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毫米,两侧平行,呈条状,背面有3条突出隆背,壳点橙黄色。位于壳的前端。从雄虫壳下羽化出的雄成虫具卵圆形灰白色翅1对,体橙色或橘红色,体长0.65~0.7毫米。腹部末端有1针状刺,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2代。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4月中旬开始产卵于壳下。第1代若虫5月下旬进入孵化盛期,孵化期较整齐。7月下旬为第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上旬雌雄交配,10月下旬以受精雌成虫寄生枝干进入越冬状态。

雄成虫寿命极短,仅一天左右,羽化后便寻找雌虫交尾,午间活动,交尾4~5分钟,不久即死亡。雌虫平时介壳与树体接触紧密,产卵期较为松弛(防治最有效时期),若虫孵化后在母壳下停留数小时而后逐渐爬出分散活动一天左右,多于2~5年生枝蔓上固定取食,以枝蔓分叉处和阴面密度较大。约经5~7天开始分泌出绵毛状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逐渐加厚,不久便脱皮,脱皮时自腹面裂开,虫体微向后移,继续分泌蜡质造成介壳。雄若虫期2龄,脱第2次皮羽化成虫。

受害严重的植株,春秋发芽迟缓,越冬雌虫发育也较缓慢。产卵期比受害较轻的树推迟10天,就全园来看,发生期不甚整齐。给药剂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可以考虑分批防治的办法。

2防治措施

以若虫分散转移期化学防治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苗木、接穗带虫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方法。①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轻轻刷掉枝蔓上的介壳虫体。②剪除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夏剪时剪除顶端开始弯曲的或已经相互缠绕的新梢,过度郁闭的应及时打开光路,疏除未结果且下年不能使用的发育枝、细弱枝和虫害严重的病虫枝等,将虫枝带出烧毁,通过减小虫口基数和提高透光率来抑制桑白蚧的滋生繁殖。③发生严重的果园通过深翻改土、增施农家有机肥、果园种植绿肥:配方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加强果园田间管理,促进果树枝条健壮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

(3)生物防治方法。注意保护及利用天敌:桑白蚧的主要天敢是红点唇瓢虫及日本方头甲。果树生长季节56月份是天敌发生盛期,在用药上要注意使用有选择性药帮,尽量在天敌盛发期不喷或少喷广谱性杀虫剂。

(4)化学防治方法。休眠期防治:春季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95%溶敌机油乳荆50倍,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安民乐乳油1000倍液。

若虫分散转移期(5月下旬、7月中旬)用25%蚧死净乳油1000倍液+0.1%洗衣粉液,或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水剂2000倍液。或用优乐得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杀扑磷噻乳剂1500倍液等喷药防治。喷药时重点对准介壳虫重叠危害严重的枝蔓分叉处及背阴面淋洗。杀虫剂应交替施用,每个孵化盛期(若虫分散转移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连喷2-3次药,可有效防止桑白蚧的发生蔓延。

园林植物山茶的病害防治方法


山茶叶黄斑病毒病

症状感病植株叶片出现黄色斑驳或彩斑,一般黄色。斑驳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时褪绿很轻,有时有不规则污斑或斑点。花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花纹。

病原为山茶叶黄斑病毒(CamelliaYellowspotVirus)。有关此病毒的特征和性状沿不清楚。

传染途径据试验,嫁接可以传染山茶叶黄斑病毒病。病株作为砧木,接穗上就易出现此病病。

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树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山茶斑点病

症状感病叶片初出现小圆点,经一段时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大小为2毫米-7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烟灰色,边缘稍鼓起。有时在坏死区与健部间有一暗褐色带。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

病原为MonochaetiakansensisSacc.,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传染途径病害在4-9月都有发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0.15%高锰酸钾液。

山茶灰斑病

又叫轮斑病、轮纹病,为山茶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危害新梢。叶上病斑近圆形、半圆形,褐色,大小1-2厘米。扩大后病斑中心变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明显隆起。病斑与周围的健全组织界限分明。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较粗大,严重时落叶。病斑发生于新梢时常造成新梢上呈褐色,长形,水渍状,边缘明显,后逐渐凹陷,缢缩,不连续纵裂成溃疡斑,大小3-4毫米,有时可达10-30毫米。最后病梢脱落。

病原为茶褐斑多毛孢菌[PestalotiaguepiniDebm.(=P.puemansiiHenn.)],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径90-170微米。分生孢子梗短,无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有隔膜4个,中部细胞橄榄色,两端细胞无色。孢子大小为14-285.0-6.4微米。顶端鞭毛2-3根,长10-24微米,常分枝。

传染途径山茶灰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春季环境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易从伤口侵入危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易从伤口侵入危害。寄主除山茶外,尚可寄生柿树、木兰、梨等植物。4-11月均有此病发生,高温、高湿的天气危害较重。盆栽花卉放置过密,管理粗放时病重。

防治方法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是防病的主要措施。例如适当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人工防治发病早期摘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也包括越冬前病、落叶的清除,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新叶长出后,喷洒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60-200倍式波尔多液,隔10天1次,6-9月间共喷4-5次。

园林植物牡丹病毒病的防治


牡丹病毒病

症状:牡丹环斑病毒(PRV)在叶片上产生深绿和浅绿相同的同心轮纹圆斑,同时有小的坏死斑,植株不矮化,TRV亦变化大小不一的环斑或轮斑,有时则呈不规则形,而PLCV引起植株明显矮化,下部枝条细弱扭曲,叶黄化卷曲。

病原物:

(1)牡丹环斑病毒(Peonyringspotvirus,PRV)病毒粒体球状,27纳米。难以汁液摩擦接种,可以由蚜虫传播。

(2)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rattlevirus

TRV)病毒粒体有两种,长的为190纳米,短的为45-115纳米。能汁液接种,报道线虫、菟丝子和牡丹种子都能传毒。

(3)牡丹曲叶病毒(Peonyleafcurlvirus,PLCV)由嫁接传染。

传染途径:用病株分株繁殖,或作嫁接材料以及田间蚜虫大量发生。寄主植物:PRV、PLCV为害芍药、牡丹;TRV除芍药、牡丹外,还为害风信子、水仙、郁金香等花卉。

牡丹白粉病

症状: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

病原物:ErysipheaquilegiaeDC.etMer.,称耧斗花白粉菌。

传染途径:病菌以闭囊壳(病叶上小黑点)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时,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或冷窖)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病害部位的白层暗灰色,干缩并消失。

牡丹褐斑病

牡丹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后期发生。

症状: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一般直径为3-7毫米大小的圆斑。一叶中少时1-2个病斑,多时可达30个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变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细小黑点,放大镜下绒毛状,具数层同心轮纹。相邻病斑合并时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整个叶面全变为病斑而枯死。叶背面斑病呈暗褐色,轮纹不明显。

病原:病原菌为变色尾孢菌(Cercosporavariicolor

Winter),属丝孢纲、丝孢目。分生孢子梗淡色,偶有隔膜或屈曲,不分枝,大小为10-352-4微米。分生孢子无色至淡褐色,大小为40-1202.0-3.5微米。

传染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和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以风雨传播,从伤口直接侵入。多在7~9月份发病,台风季节雨多时病重。下部叶先发病,后期管理放松,盆土过干、过湿时病重。

防治方法

1、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

2、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或36%甲.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湿地松容器苗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湿地松容器苗的病虫害发生率比较低,危害程度比较小,一般只是小面积发生,不用防治。

湿地松主要虫害:

马尾松毛虫、松梢螟、湿地松粉蚧等。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方法:在每年春节前后,喷杀越冬虫代,减少虫源;或虫害出现时,用药喷杀。防治药物用敌杀死、10%氯氰菊酯、灭幼脲3号、敌百虫等,粉剂或水剂喷杀。2~5年生湿地松幼林要防治松梢螟的危害,在亚热带地区松梢螟一年可发生3~5代,主要危害幼林新梢,蛀入枝梢,使主梢弯曲死亡,严重影响其高生长和材质。

由于松梢螟属蛀干性害虫,生活史又不整齐,苗圃地只有以防为主,采取每年4月初每隔10天喷25%的辛硫磷800倍或50%的敌敌畏1000倍液喷射主干和新梢,待新梢完全木质化;当松林出现有松梢螟危害时,及时剪去发病梢,收集后埋入土中或用火焚烧。湿地松粉蚧对湿地松生长影响比较少,可不用防治。

湿地松容器苗主要病害:松梢枯病、松针褐斑病。松梢枯病,多发生在幼林期,防治以预防为主原则。发现梢枯病后,应将感受病的针叶、枝条清除烧毁,必要时采取化学药物防治。防治药物: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松针褐斑病,是一种可致毁灭性的病害,可在4-6月、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感病松林每隔15天喷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人工防治。

园林植物茎腐病的防治


花卉苗木的茎腐病是由半知菌球壳孢目的真菌危害造成的一种病害。

该病能为害多种植物,一年生银杏苗最易感病,死苗率达80%以上。此外,还危害松、柏、香榧、金钱松、杜仲、枫香、洋槐、板栗、水杉等林木的幼苗。不同的苗木感病后,其症状不尽相同,但一般表现为茎腐。

如银杏苗一年生苗感病后,初期症状是茎基部变为褐色,叶片失去正常的绿色,稍向下垂,病部迅速向上发展后,全株枯死,叶片下垂不脱落。病茎皮层肥肿皱缩,表皮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病菌浸入木质部,使髓部变为褐色或中空。病害扩展至根部后,使根皮层腐烂,如拔除疫苗,仅能拔出木质部而根部皮层则会留在土壤中。二年生苗木感病或一年生苗木发病轻的,病苗地上部部分死亡,当年可从基部发生新枝。炎热的夏季,土壤温度升高,当苗木茎基部受高温灼伤时,病菌便侵入危害。若苗圃地低洼易积水,苗木生长瘦弱发病率会显著增加。据观察,苗木一般在梅雨结束后10至15天开始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至9月中旬停止发病。

防治茎腐病,应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一是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圃,容器育苗,必须用无病原菌的土壤配制营养土坚持轮作制度,不在同一块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

二是杀死病原菌。茎腐病菌是一种土生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育苗前可用枯枝、枯叶、干草均匀撒在苗床上,点火焚烧,可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也可每亩苗圃地施入石灰粉25公斤或硫酸亚铁粉15至20公斤,以抑制病原菌;

三是施用腐熟肥料。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厩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一般每亩苗床施腐熟的精牛栏粪40至50担。用草木灰做基肥,每亩50至60担,肥效好,防病效果也好;四是在高温季节搭荫棚,可降低苗床温度,可使发病率减少85%以上;五是提高幼苗抗病力,及时中耕除草、间苗、追肥使幼苗出土整齐,生长健壮。出苗期开始,每亩苗圃用波尔多液50至75公斤喷洒幼苗,使幼苗外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撒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在苗床上插松枝,或在苗圃上套种农作物或绿肥,干旱时灌水抗旱,对降低发病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园林植物湿地松粉蚧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湿地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