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草莓病害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草莓白粉病。露地栽培关键预防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预防用药:百泰1500倍或者25%使百克1000-1500倍、龙克菌500-600倍喷雾,7-10天一次。

小弓棚栽培预防期为12月前后及第二年5月份前后,发病初期预防和防治用药:翠贝3000倍、50%使百功1000-1500倍、凯泽2000倍与成标500倍混用、龙克菌500-600倍。要注意药剂轮用,不要连续使用同一个品种药剂两次以上。

二、草莓灰霉病。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的环境下最容易发病。

要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花和第2花序刚开花时。药剂选用:凯泽1200倍或农利灵1000倍或50%使百功1000-1500倍、龙克菌500-600倍,连续防治两次,交替用药。病害较重时,可选择凯泽1200倍加百泰1500倍或凯泽1200倍,50%使百功1000-1500倍,龙克菌500-600倍,现混现用效果更好。

三、草莓炭疽病。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病菌侵染最适温30℃左右,会迅速蔓延发病,连续阴雨或阵雨或台风后,极易大发生。要以预防为主,用百泰1500倍,25%使百克1000倍或龙克菌500-600倍,间隔7-10天一次,用避雨育苗或用盖遮阳网效果更好。对已发病的植株,用凯润2000倍、25%使百克1000倍,50%使百功1000-1500倍防治。

精选阅读

巴斯夫杀菌剂防治草莓苗期病害技术


由于草莓苗期病害的控制难度大,农药品种难选择,往往造成病害大发生,效益大大下降。虽然现在已经有多种杀菌剂可以预防和控制草莓的病害,但常用品种如三唑酮类效果并不理想。草莓真菌病害既要有对口的农药,还要有针对性的使用技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草莓苗期培育期和移栽期,主要以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发生最为普遍,如果防治不及时,往往会使草莓苗全部被毁,现将这三大病害的发生和控制技术作一介绍:

一、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可以在多种作物上发生危害,发病初期,病斑成白色粉状,随着气候温度的提高,病情发生加重,天气干旱更会加重发生,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传播,侵染植株最适温为15-25度,发病最适温为25-30摄氏度。潜伏期5-10天。草莓开始坐果到采收均易发病,但是草莓品种和栽培方式之间的发病程度有差异。以露地栽培为主的,除了要加强日常的栽培管理外。做好开沟排水,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十分重要。但是关键的是要做好草莓白粉病的先期预防工作,重点是草莓开花前和花茎抽生期,预防用药可以选择巴斯夫公司新近开发的具有预防和治疗功能的杀菌剂,也不会产生抗性百泰60%可分散粒剂。要求每7-10天用细喷雾预防一次。如果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的,预防的关键时期为10-12月份和次年的3-5月份,这个时期的预防用农药可以用巴斯夫公司杀菌剂翠贝50%干悬浮剂3000倍或巴斯夫公司杀菌剂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可兼防灰霉病、叶斑病;翠贝50%干悬浮剂可兼防炭疽病、叶斑病。发病初期预防治疗用农药可以采用翠贝50%干悬浮剂3000倍和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轮用。也可以用翠贝50%干悬浮剂5000倍加巴斯夫公司杀菌剂成标80%干悬浮剂500倍混用。如果田间发病重时,可以采用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每隔7天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注意每一个品种农药连续使用不超过2次,以免使用病菌逐步产生抗性。翠贝50%干悬浮剂的用药时间以上午为好。

二、草莓灰霉病

为真菌灰葡萄孢菌病菌引起,可以侵染番茄、黄瓜等多种作物,在潮湿的环境下,特别容易爆发成灾,发病最适温18-25摄氏度。在草莓坐果期与采收期湿度90%以上发病严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栽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茂密是最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首先要以预防为主,用农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一花序有20%以上开始开花和草莓第二花序刚开花时喷药,此时的农药选择是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或巴斯夫公司杀菌剂农利灵50%干悬浮剂1000倍或嘧霉胺800-1000倍,连续防治2次,交替用药。田间病害发生重时,可选择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加百泰60%可分散粒剂1500倍,或者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加嘧霉胺1000倍,现混现用效果好。

三、草莓炭疽病

由真菌草莓炭疽病菌引起,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病菌侵染最适温为28-32摄氏度,湿度90%以上,是草莓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7-9月迅速蔓延发病,连续阴雨或阵雨、台风后,极易大发生。该病也要以预防为主。在每年发病初期,用百泰60%可分散粒剂1500倍或百泰60%可分散粒剂1500倍加25%咪鲜胺1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农药,连续轮换多次预防。如果是用避雨栽培育苗或者加盖遮阳网的防治效果会更好。对已经开始发病的草莓,可以用凯泽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连续防治2次。在防治7-10天后,再用百泰60%可分散粒剂1500倍加50%咪鲜胺锰盐2000倍防治。

草莓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目前,京不少地区草莓正值苗期或缓苗期,此时至草莓开花前是草莓白粉病始发阶段,也是预防白粉病发生的关键期。现将草莓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通风降湿,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科学水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草莓植株对白粉病的抗性。

2.及时清除老叶、病叶及病残体,带至棚室外深埋。摘除老叶时避免根茎处产生伤口,造成炭疽病等病害侵染。一般地上部留2-3厘米叶柄为宜。

3.若主栽品种为易感病的日系品种,应在缓苗后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可选用80%的硫磺水分散粒剂300-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4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代森锰锌1000-1500倍液喷施。

发病后可选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乳剂1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宜轮换使用。

4.棚室扣膜后遇阴雨天,可选用20%百菌清烟剂4枚/棚进行烟熏。也可采用硫磺熏蒸器4个/棚进行常规预防,一般选择傍晚棚室密闭后加热熏蒸,时间为2-4小时。隔日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连续熏蒸4-10次。

草莓轮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草莓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此为该病明显特征。

病斑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亦称草莓v型褐斑病。

草莓轮斑病期早症状为小叶上紫红色的圆形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小斑点沿着主脉扩大成v形或圆形侵蚀斑,直到叶缘,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央黄至灰褐色,多有较明显的轮纹,其上密生黄褐至黑褐色小斑点。

后期侵蚀发展到叶片1/4至1/2大小,造成叶片枯死。这种叶片症状通常直到接近收摘果实时才被发现,较严重的病株产量不高,并且植株不耐冻,易受冬季寒冷损害。

草莓轮斑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⑴长新叶时期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及时清除销毁病叶。

⑵培育无病种苗。

⑶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于田外烧毁埋葬,消灭越冬病菌。

⑷选育优良抗病品种,如章姬乙娳女、杜拉可、金明星等。

2、药剂防治:

⑴长新叶时期使用适量的杀菌剂预防。

⑵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移栽前浸苗10-20分钟,晒干后移植。中国草莓交易网和你分享草莓轮斑病及其防治。

⑶发病初期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防治。

草莓褐色轮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草莓褐色轮斑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各草莓产区也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发病严重。主要为害叶片、果梗、叶柄、匍匐茎和浆果也可染病。

1、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点属真菌phomopsis(Dendrophoma)obscurans(ELLetEV.),Dendrophomaobscurans(ELLetEV.)H..W.Anderson是它的异名,分生孢子器淡褐色,球形。

2、症状

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为紫褐色,最外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多呈不规则轮状排列。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亦称草莓V型褐斑病。

3.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到第2年6~7月份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到空气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扩大。

从梅雨季的后半期开始到9月份之间的高温时期,特别在25~30℃的高温多湿季节发病重,平畦蔓灌和重茬连作地栽培和丽红达娜等感病品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如新明星、华东5号、10号等。

(2)植前摘除种苗病叶烧毁,并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可减少翌年发病病源。

(3)田间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27%高脂乳剂200倍液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天1次,连喷2~3次。

大棚草莓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草本浆果,因其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虽然采用大棚种植草莓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棚内高温多湿,易发生虫害,严重影响了种植效益。病害防治已经成为草莓生产提质增效的当务之急。

1.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百分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至700倍液,10天后再喷一遍,或用百分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兑水75公斤进行喷雾。

2.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0.3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施百分之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百分之50退菌特800倍液及百分之30特富灵5000倍液等。

3.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防治对策:于现蕾到开花期进行防治,用百分之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百分之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蔽、百分之50扑海因500倍至700倍液等喷雾。2、根腐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百分之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4.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防冶对策: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土壤消毒;已发病者必须拔除烧毁。

5.蚜虫:它对草莓为害是因吸取汁液使果实生育受阻,同时也因蚜虫排出液体而让叶、果受到污染。另外,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防治对策: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开花前喷布百分之50辟蚜雾2000倍液,共喷施1至2次。

6.蜘蛛:为害草莓的以红蜘蛛、黄蜘蛛为主,尤其红蜘蛛为害更多。叶片初期受害时出现小灰白点,随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白色花纹、黄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严重影响生长。防治对策:花序初显时,可喷0.3度石硫合剂,隔七天再喷一次。采果前用残毒低的百分之20增效杀灭菊酯5000倍波至8000倍液,喷二次,间隔五天。注意采果前二周禁用农药。

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技术


由于线虫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植株受害症状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生理病害,以至于不能正确用药,严重影响草毒的商品性和产量,现将线虫危害草毒的特点和有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草莓寄生线虫症状

1、草莓叶面线虫病线虫不侵入草莓组织,而在正发育的芽和叶表面取食。当叶片展开后表现出皱缩、扭曲,比正常叶小。线虫取食过程破坏果芽,引起果实产量严重下降。当线虫与病原细菌交互感染时,植株表现地上部矮化,缩成大约1cm的肉质莲丛。

2、草毒根结线虫病受害植株系有大小不等的根结,剖开病组织可见许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根系不发达,侧生营养根增生,地上部生长弱。

3、草幕根腐线虫病幼株坚硬、变褐,成株根上有椭圆形病斑,黄褐色到黑褐色。植株地上部矮化,缺乏活力,产量低,对土壤干旱的敏感性强。

4、草毒茎线虫病叶柄隆起,叶扭曲变形,花和果实部位形成虫瘿,植株矮化。剖开畸形组织,在皮层和薄壁组织部位可见到大量线虫。

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利用土壤中的线虫天敌真菌和细菌。将有益菌引入病态植株中破坏线虫的内含物杀灭线虫。或定植前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浇灌定植穴,每穴0.10.25kg,然后定植覆土,防效达85%-90%。

2、物理防治:栽植草毒之前,将休眠母株在4655℃的热水中浸泡10分钟,可消除线虫。

3、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残体及杂草,集中烧毁。土壤中添加有机物,保持土壤肥力,合理灌溉,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和承受力。发病重的地块与葱、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进行23年轮作,能有效抑制线虫。

4、化学防治:有发病史的地块,在定植前,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1.52.0kg或10%克线磷颗粒剂每亩24kg,穴施或撒施,效果达85%-95%。

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产无公害草莓,除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无病毒苗外,还应要对草莓种苗实行严格检疫。有检疫对象的种苗一律不准向外调运或引入。把好种苗传播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虫防治措施。对种苗和土壤严格消毒是就地消灭病虫的重要措施之一。秧苗分株前后进行消毒处理;对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并适时用新高脂脂膜喷洒地面,所迅速形成的保护膜,可在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同时,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保护了土地,提高土壤换气能力,抑制土壤生病虫害繁衍。培无病毒苗是防止种苗传带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加强草莓栽培管理,可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促进草莓健壮生长;采用高垄栽植,栽培不要过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过多灌水,结合叶面肥,适时喷洒瓜果壮蒂灵,可防止植株徒长,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进行地膜覆盖,避免果实接触土壤,防止污染果实及烂果;防止高温多湿,创造良好生育环境;栽植时避免连作重荐,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清除园内杂草,保持园内清洁,消灭病菌侵染来源。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昆虫性外激素及一些物理方法来控制草莓的病虫害,副作用少、无污染。

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要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掌握病虫发生的程度、范围和发育进度,及时采取措施。实行苗期用药,早期用药,提高农药对病虫害的杀伤力,提高防治效果;实行专治,减少普治;做到一药多治,病虫兼治。要选用生物源农药、矿物农药和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允许使用的一些有机化学农药,要限量使用,每种农药每年使用限定不超过一次,而且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严禁使用国家已经公布禁用的农药品种。用药时间要避开草莓花期和果实成熟期。

草莓白粉病防治技术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尤其大棚草毒受害严重。发生严重时,病叶率达45%以上,病果率达50%以上。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移植后不易成活;果实染病后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导致成品率下降。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蔓延成灾,损失严重。

草莓白粉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

【草莓白粉病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及果实。叶片受侵染初期在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叶缘也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最后病叶逐渐枯黄。叶柄受害覆有一层白粉。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其表面明显覆盖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病原与发生规律】

Sphaerothecaaphanis称羽衣草单囊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塑料大棚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10月上中旬(盖膜前)初发,至12月下旬盛发。

最初发生在匍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其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发生的适温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种植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的草莓,湿度大利于流行,低温也可萌发,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

【防治方法】

1、在草莓定植缓苗后至扣棚前,彻底摘除老、残、病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2、生长季节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切忌随地乱丢;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

3、在草莓生长前期,未感染白粉病时,可用下列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陕粉剂400500倍液保护性强的杀菌剂喷雾,具有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

4、在草莓生长中后期,白粉病发生时,可用下列药剂:30%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1000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9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4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0%嘧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液;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25%二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环唑醇悬浮剂50006000倍液;25%氟喹唑可湿性粉剂50006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多氧霉素水剂400600倍液;2%嘧啶升类抗生素水剂2004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1500倍液;30%烟酰胺醚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10%己唑醇乳油30004000倍液;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等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喷雾防治。

5、棚室栽培草莓可采用烟雾法,即用硫磺熏烟消莓,定植前几天,将草莓棚密闭,每100m3用硫磺粉250g、锯末500g掺匀后,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分放在室内,于晚上点燃熏1夜,此外,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00250g,分放在棚内45处,用香或卷烟点燃发烟时闭棚,熏夜,次晨通风。

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


灰霉病为草莓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草莓灰霉病症状】

草莓灰霉病为害果实后期症状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果柄、果实、叶片。花器染病时,花萼上初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病斑,导致幼果湿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柄受害,先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色霉层。果实顶柱头呈水渍状病斑,继而演变成灰褐色斑,空气潮湿时病果湿软腐化,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天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最终造成果实坠落。叶片受害,初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病原与发生规律】

Botrytiscinerea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残体和病株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病菌以花器侵染为主,可直接侵入,也可从伤口侵入。在适温条件下,伤口侵入发病速度快且严重。借风雨及病果间的互相接触引起再侵染。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偏施氮肥发病也重。

【防治为法】

1、经常剔除烂果、病残老叶,并将其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的再侵染。

2、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透光,适当降低密度,选择透气,排灌方便的砂壤土;避免施用氮肥过多。

3、地膜覆盖,防止果实与土壤接触,避免感染病害。定植前撒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66kg/亩,而后耙入土中。

4、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可用下列药剂:65%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可湿胜粉剂400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胜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莓灭菌。

5、草莓开花前开始喷药防治,选用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1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0.3%黄酮苦参碱小梁碱水剂2003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4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40%双胍屯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重点喷花果。

6、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采用熏蒸法,可用下列药剂:6.5%甲基硫菌灵乙霉威粉尘剂lkg/亩;20%嘧霉胺烟剂0.30.5kg/亩;10%腐霉利烟剂200250g/亩;45%百菌清粉尘剂1kg/亩熏烟,间隔710天1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防治效果较理想。

葡萄花期病害防治技术


夏黑、红地球等葡萄的花期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两者都属于真菌性病害。灰霉病又称穗腐病,近几年在南方较为严重,发病重的果园可毁花穗70%以上,主要在花前和花期危害花冠、小花梗、花穗梗和受粉后刚结的幼果,造成花穗果粒直接损失。穗轴褐枯病又称轴枯病,果农称之为烂花,主要危害花梗、花穗轴、分枝轴和幼果,是葡萄花期主要病害之一,且往往与灰霉病同时发生。因两种病害都属于温凉潮湿型,所以连续阴雨,湿度高,就容易诱发这两种病害的流行。

防治措施:

1、做好花期前后的枝蔓管理:枝蔓过密,副梢不及时处理,叶幕郁闭,花序不见光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子,因此,要在花前15天左右及时定梢,抹去过多过密的梢;见花期或花前1-2天摘心,副梢除花序前后共三个节位留2-3叶摘心(防日灼),其余均抹除,使蔓叶不郁闭、花序见光。

2、花期前后降低大棚内湿度:花期前后遇低温阴雨天气,最低气温在14℃以上时,大棚栽培的,全天打开棚门,避雨栽培的,在叶片不受雨淋的情况下,揭高棚膜,以改善园内的通风条件,降低大棚内湿度。

3、药剂防治:应用好两次药,即见花期或花前1-2天和开花后第七天。要特别注意,末花期到坐果期是病害侵染高峰,所以见花后第七天必须用药防治,若在开花前已发病或花期连续阴雨,应在花期增加用药1-2次,但在花期喷药应避开上午的开花时间,可在下午2时后喷药。药剂选择:未发病时可选用扑海因等保护剂,若已发病,则应选用施佳乐(即嘧霉胺),速克灵、农利灵或爱苗等治疗剂。各种农药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冬季草莓常见的一些病害该怎样防治


一、叶斑病:只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圆形,大小均匀一致,周围紫红色,中间黑褐色,形似蛇眼,故又叫蛇眼病。此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的高温和缺水情况下发生,药剂可用代森锰锌800~1000倍、大生1000倍等杀菌剂防治,任选一种均匀喷洒叶面,发病初期进行,每隔7~10天防治一次。

二、灰霉病: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及叶均可感染,发生极为普遍,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气,湿度大,气温在18~22度的气候条件下此病暴发,应及时防治,在花托上出现紫红色病斑时为发病初期。防治办法:①、加强大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②、进行药剂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1000倍,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在花期喷洒,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4次,并与烟熏剂杀菌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三、白粉病:此病主要发生于温暖潮湿环境条件下,广泛发生于保护地栽培,部分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弱,更需及时进行防治。该病在气温20度左右,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最易发生。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白粉病的粉状孢子利用空气传播,感染性强、发病快,在重发年份常无法控制而造成毁灭性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此病如一旦严重蔓延,防治就相当困难。因此,一定要做到前期以防为主,并争取在发病初期加以扑灭。防治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易产生药害,植株矮缩、花果畸形。可选用氟硅唑8000倍、25%腈菌唑乳油5000倍、10%苯醚甲环唑2500倍、0.3%的石硫合剂都有良好的效果。

四、根腐病:该病有土壤带菌后感染植株根系,后侵染到茎基部,一般大棚内由灌溉传播扩散,一株母苗浸染,将扩散整株匍匐茎苗,发病时根基部黑褐色,茎中心红褐色,植株开始萎蔫,以后逐步枯死。防治办法:棚内尽量采用喷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进行土壤消毒,在病穴中用1000倍根腐宁喷雾,800倍浇穴杀菌、95%恶霉灵30006000倍灌根,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好在育苗前进行苗圃地杀菌。

五、芽枯病:该病在22~25度、多湿多肥的栽培条件下易导致该病发生蔓延,如大棚内高温高湿、种植密度过高、植株种得过深,铺地膜后更易发生此病。另外,土中施基肥过量溶化后散发出气体也是因素之一。该病侵染后芽心、花蕾及新叶逐渐枯萎,呈不规则卷曲,严重时芽心腐烂,成为无心苗,造成前期不同程度减产。

防治办法: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特效药,多在栽培管理上下功夫。严禁使用病株作母株,定植切忌过深,清除杂草,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棚内干燥,并进行根外追肥,促进其恢复芽心生长。

冬季大棚要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尽量保持通风,降低棚内的湿度,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葡萄病害简化防治技术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目前,葡萄已扬花,是预防和防治葡萄黑痘病的关键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具体表现如下:幼果感病,表面产生深褐色小圆点,后扩大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有深褐色晕圈的病斑,呈鸟眼状,后期硬化龟裂,病部仅在果皮上,不深及果肉。穗轴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可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新梢产生灰黑色边、紫褐病斑,中部凹陷龟裂,严重时枯死。叶片出现中央灰白色紫褐晕圈的病斑,中央部分干枯成孔。 不同的环境条件发病程度具体表现如下: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病害开始出现。春季及初夏温度上升、多雨,开始发病,到28-30℃,经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春季及初夏雨水多,发病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肥料不足或配合不当等,都会诱致病害发生。冬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园内遗留大量病残体,翌年可能发病重。防治技术要点:葡萄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其中以开花前及落花70%-80%时喷药最重要。因这段时间果实易感病,发病率最高。药剂可用1:0.7:200-240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1.5%多抗霉素800倍防治黑痘病效果很好。同时,要加强管理,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要搞好雨后排水,防止果园积水。行间除草、摘梢绑蔓等要做得勤快及时。

《草莓病害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