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园林地被植物麦冬黑斑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麦冬黑斑病Ophiopogonjaponicusblackspot

症状识别:

为害叶片。被害叶尖端开始发黄变褐,逐渐向叶基蔓延,病斑灰褐色,病健部交界处紫褐色。有时叶片上产生水渍状褪绿斑,或灰白色至灰褐色等不同颜色相间的病斑。后期全叶发黄枯死。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

病原:Alternaria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0根束生,暗褐色,顶端色淡,基部细胞稍大,不分枝,正直或微弯,无膝状节,2~9个隔膜,15~90m45m。分生孢子淡生或2~3个串生,褐色,倒棒形;喙短至稍长,色略淡,不分枝。孢身具2~7个横膈膜,1~6个纵隔膜,隔膜处有缢缩,大小为23~52m9~12m。喙0~2个横膈膜,大小5~20m3~4m。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种苗上越冬,竖年4月中旬即开始发病。病害发生发展与雨水关系很大,雨季发病严重。田间可见到明显的中心病株,并迅速向四周蔓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很快流行,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用叶色翠绿健壮的无病种苗做种栽,移栽时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根5分钟。

②拔除中心病株,补上健苗,并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300倍液。或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浇根处理病区。

③发病早期,在早晨露水未干前,每亩施草木灰100。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普遍的地块割去发病部分病叶1/3后重施肥料,促进植株重新抽出新叶,再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扑海因600倍液各1次,间隔15天。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万霉灵600倍液,10~14天1次,连续3次。

延伸阅读

园林月季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斑,其边缘常有放射状黄晕。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枯萎脱落,尤其夏秋季节造成大量落叶,植株下面为光杆。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褐色条斑,略下陷,导致嫩枝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Marssonina(Actinonema)rosae(Lib.)Sutton),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该菌还侵染蔷薇、玫瑰、黄刺玫等。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春雨多少与此病发生的轻重有密切相关。河北地区5月中旬时有零星发生,6月上、中旬进入发病始期,以后病情逐渐上升,8月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病情逐渐下降,进入尾声,整个生长期可多次重复侵染。病原菌萌发侵入适温为20-25℃,在多雨潮湿、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条件下发病重。叶片有露滴和适温的条件下,6-10小时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6天表现出症状。

[综合防治]

(1)消灭菌源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侵染源,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2)加强养护如合理施肥,注意修剪,不用喷淋等以提高生长势。

(3)选用抗病品种如草莓冰淇淋、皇后、马蹄达、重瓣丰花等。

(4)药剂防治月季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消灭菌源。6月喷药保护,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

园林落叶乔木玉兰黑斑病的防治


玉兰黑斑病学名AlternariatenuisNees,该病害是玉兰生长发育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各地发生广泛,危害严重。

症状该病害主要为害植株叶片,发生初期叶面上有紫色小斑点,后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有黑褐色边缘,病斑上有轮纹,严重时病斑上生有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属半知菌类真菌,细链格孢分生孢子梗束生,大小5-1253-6(微米),分枝或不分枝,褐色,有屈曲;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形状变化大,呈椭圆形、卵形、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具数个隔膜,大小7-70.56-22.5(微米)。

发病特点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物上越冬,翌春环境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可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一般多在幼树上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植株抵抗力,调节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理卫生,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0.5: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王铜悬浮剂,25%络氨铜水剂,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波尔多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王铜悬浮剂、络氨铜水剂。

园林绿化植物百日草黑斑病的防治


百日草又名步步高、百日菊、对叶梅、节节高。原产于墨西哥,我国栽培极为普遍。强健,适应性强,根系较深,茎秆坚硬不易倒伏。喜阳光,在肥沃和土层深厚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怕暑热,在长江流域开花不良,生长适温为15-30℃,因此适合北方栽培。

百日草黑斑病又称褐斑病,是百日草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苗期发病引起幼苗立枯;成株发病,被侵染植株的叶子变褐干枯,茎部溃疡,花瓣皱缩,严重影响观赏。

症状:植株的叶、茎、花均可遭受此病危害。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状的大斑,直径为2-10mm,红褐色。随着斑点的扩大和增多,整个叶片变褐干枯。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茎上发病从叶柄基部开始,纵向发展成为黑褐色长条状斑。幼苗期茎部受害时,感病部位形成中心下陷的溃疡斑,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逐渐包围茎部,使小苗呈立枯病症状。花器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不久花瓣皱缩干枯。

病原:病原为百日草链格孢菌(AlternariazinniaePape),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茎等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带病的种子也可能成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百日草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侵染。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秋后,清除病叶、病茎等病残体,集中销毁。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栽培密度要适当。避免连作。③种子消毒:种子播前要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min。④从无病的健康母株上留种。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叶表面喷匀。

花生黑斑病的防治


花生黑斑病

英文名

PeanulBlackspot

异名

花生晚斑病;俗称黑疸、黑涩等。

病原

暗拟束梗霉属Phaeojjariopsiipersonata(Berk.Curt.)V.Arx,异名Cercosporaperson-ataBerk.Curl.,厲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伯克利球腔菌Mycosphaerel态laberkefeyiJenk.,子嚢菌愤门球腔荫属,比较少见。

危害

花生常见的叶部病害。整个生长季节皆可发生,发病高峰多出现于花生的生长中后期,故有晚斑病之称。常造成植株大量落叶,引起荚果发育受阻,产量锐减。

花生黑斑病-2

为害症状

植物黑斑病的症状与褐斑病大致相似,为害部分相同,两者可同时混合发生。(1)叶片:植物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直径1~5mm,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2)叶柄和茎秆: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秆变黑枯死。

病原物

(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丛生,粗短,聚生于分生孢子座上,多数无隔膜,末端屈曲,褐色至暗褐色,大小(24~54)x(5~8)m。②分生孢于。倒棒状,较粗短,撖榄色,多胞,具有8个隔膜,多为3~5个隔膜,大小(18-60)m(5~11)m。(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5~28℃,并需要高湿,高湿更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

侵染循环

(1)菌源:病原以菌丝体或分孢座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荚、茎秆表面越冬。(2)传播:第2年合适条件,越冬分生孢子或菌丝直接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为初侵染与再侵接种体,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人致病。病斑首先出现在靠近土表的老叶上。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病害再侵染源。在南方产区,春花生收获后病残株上病菌又成为秋花生的初次侵染源。(3)发生时期:植株生育前期发病轻,后期发病重.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以直生型品种较蔓生型或半蔓生型品种发病轻。叶片小而厚、叶色深绿、气孔较小的品种病情发展较缓慢;野生种抗性较强,可作为抗病亲本加以利用。另外,嫩叶发病轻,成叶和老叶发病重。(2)环境:适温髙湿的天气,尤其是植物植株生长中后期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或早晚雾大餺重天气持续最有利发病。(3)栽培:连作地、沙质土或椬地土壤瘠薄,或施肥不足,植株生势差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

花生黑斑病防治:(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如湛江1号、粤油22号、粤油92号、远杂9102、豫花14、15、鲁花4号、花17号、花18号等。②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③花生收获后及时淸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2)药剂防治:参见花生褐斑病。

园林植物玉兰黑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病原】属半知菌类真菌,细链格孢分生孢子梗束生,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有屈曲,大小5-1253-6(微米);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分生孢子形状变化较大,椭圆形、卵形、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具横隔1-9个,纵隔0-6个,淡榄褐色至深榄褐色,表面光滑或具瘤,7-70.56-22.5(微米),可由10个左右孢子组成孢子链。芸苔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常不分枝,有显著的孢子痕,具隔0~7个,14-486-13(微米);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形,18-1479-33(微米),有横隔3-18个,横隔处缢缩,纵隔0-15个,喙大小9-1483-7.5(微米)。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成树。

【防治方法】1、加强苗圃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及时松土浇水,北方注意防霜冻害。

2、及时清除地面落叶,剪除树上重病叶,集中深埋。

3、发病初期,喷洒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或0.3~0.5Be石硫合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王铜悬浮剂,25%络氨铜水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以喷施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真菌性病害特效。

石榴黑斑病的防治


石榴黑斑病,又称角斑病,国内以南方分布较普遍。 症状:目前仅见为害叶片。初期病斑在叶面为一针眼状小黑点,后不断扩大,发展成圆形至多角状不规则斑,大小0.4-0.5-3.5-3.5毫米。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常呈黑线状。气候干燥时,病部中心区常呈灰褐色。一般情况下,叶面散生一致数个病斑,严重时可多达二十多个,导致叶片提早枯落。 病原:石榴生尾孢霉菌CercosporapunicaeP.Henn.分类地位属半亚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菌属。病原子实层生于叶面,成微细黑点,散生。文献记载,有性世代为石榴球腔菌MycosphaerellapunicaePetr.,在贵州,很难在叶上找到子囊壳。 侵染循环:病原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叶片罹病组织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分生孢子或新生分孢子借风雨溅到石榴新梢叶上萌发出菌丝侵染,此后继行重复侵染。此病为害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9-10月,由于叶上病斑数量增多,病叶率增加,叶片早落现象明显,对花芽分化不利,是来年生理落果严惩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和施肥,彻底清扫地面病残枝叶,入坑作肥,减少菌源存量。 2、5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水日多,病害传播快,应抓晴朗日及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2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雾,不易被雨水冲洗,保护效果良好。中后期由25%代森锌兑高脂膜300倍液喷雾保护。

辣椒黑斑病的防治


辣椒黑斑病

英文名

Pepperblackfruitspot

病原

交链抱Alternariaalternaia(Fr.)Keiss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国内报道为8科14种,国外报道为400多种植物。

危害

为辣椒的常见病,发生普遍,餺地和棚室均有发生,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病果率可达30%以上。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果实上出现不规则形病斑,淡褐色,稍凹陷。一般果实上生1个大病斑,直径10~20mm,病斑上生有黑色霉层。

病原物

(1)形态:菌丛灰黑色至黑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束生,不分枝或偁有分枝,浅褐色至榄褐色,有的上部色浅,基部细胞稍大,具隔膜1~4个,大小(12~71)mx(2.5~6)m。分生孢子形状差异较大,椭圆形至圆筒形,或倒棍棒形至倒梨形,或卵形至肾形,浅褐色至暗褐色,5~10个串生,孢身具横隔膜1~9个,纵隔膜1个,分隔处溢缩,大小(10~62)mx(5~19)m。(2)特性:该菌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26℃最适;分生孢子萌发温限10~37℃,26℃最适;菌丝生长发育最适PH值6.5-6.7;可利用淀粉、纤维索等碳源。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

辣椒黑斑病-2

发生因素

该病的发生与日灼病有关,多发生在日灼处。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种植甜椒时采取垄作双棵密植,增加叶面积系数。②加强水肥管理:尤其在开花结果期应及时、均匀浇水,保持地面湿润,增施磷钾肥,促进果实发育,减轻病害。③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防止因炭疽病、病毒病、疮痂病及蚜虫、螨类为害引起的早期落叶。(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8%甲霜灵锰锌WP500倍液,或75%百菌淸WP600-800倍液,或72%菌无净WP600-800倍液,或64%杀毐矾WP500倍液或80%喷克WP6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多肉植物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秋天多雨季节,不少地区连绵下雨好几个月,也许有些花友会发现自己的多肉不好了,叶片出现黑斑黑点,然后掉落,化水,从一片叶子开始慢慢蔓延成整株,从一两株多肉开始蔓延到很多多肉。

其实这就是很多植物身上都很常见的黑斑病,相对多肉植物的原产地来说则可能不那么常见,因为黑斑病是干旱地区外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严重病害,多发生在潮湿季节,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积水处,通风不良,密集种植,光照不足,肥水不当,植株不够强壮都利于发病。

黑斑病的病征:叶片上出现黑斑,通常是圆形,接着叶片会枯萎或者化水,轻轻一碰就掉落,慢慢所有叶片开始长黑斑,直至生长点,然后整株挂掉。这个过程通常很慢,在它挂掉之前往往会感染其他多肉,所以发现了要及早隔离治疗。

黑斑病菌孢子种类很多、繁殖快,侵染力强,来源多(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一般是雨水和风,侵染源一般是土壤,譬如你花市连盆带肉带回来的土),唯一的弱点是怕高温、怕干燥。

预防黑斑病的主要物理手段有:未消毒杀菌的土壤不要使用,种植环境注意通风,雨季来临切忌随意淋雨(这点很重要),盆土切忌长期潮湿。

如果多肉植物得了黑斑病,基本都需要喷一些杀菌药剂才能根治(整体种植环境好转的时候,发病症状会稍微延缓),常规的多菌灵,百菌清(也可用先正达的阿密西达,巴斯夫的凯泽替代)都能治疗,一些治疗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百泰可分散粒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克菌康可湿性粉剂。

黑斑病和煤烟病的区别,黑斑病的病症通常是出现一个黑斑,叶片萎缩化水掉落(点状),煤污病的病症通常是出现很多个黑点黑纹(片状),叶片一般不会掉落,黑斑病通常是在雨季直接由病菌传染引起的,煤污病通常是夏季伴随着虫害。

黑斑病和黑腐病的区别:黑腐病通常是整株遭殃,叶片连带茎干都会慢慢发黑腐烂,发病迅速。黑斑病仅病害部位会出现黑斑,叶片会逐渐脱落化水(茎干通常最后才出事),发病较慢。

园林植物月季黑斑病的发生和预防


月季、玫瑰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国内普遍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在南方和北方等地均发病较重,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全部落完,使月季、玫瑰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削弱树势。除侵染月季、玫瑰外,此病还为害蔷薇、金樱子、刺梨、黄刺玫等。

一、症状叶片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边缘呈纤毛状,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病斑边缘有黄晕,呈放射状,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放射状清晰可见。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嫩枝干枯,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子囊盘上有包被,子囊孢子双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露、洒水或昆虫传播为害。在广州地区,病害以无性方式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广州以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4月中下旬进入发病期,夏季高温高湿对月季、玫瑰生长不利,植株处于度夏期,病情亦相对缓和。湿度比温度对病害影响更大,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湿度大,多雨、多露(雾)保护地内通风不良,容易发病,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其是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多的年份、夏季病害加重,加重发病蔓延。多雨、多雾、多露水重发病,在广州地区4至5月发病,5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病情有所下降。发病的适温在20至25℃左右,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较重,30℃以上不利此病发生。各地发病始期,末期因各地气候而异。如在潮湿多雨天气,叶片孢子6小时可萌发侵入,潜育期7至10天。特别田间渍水,养护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情况下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差异大。但土壤通透性差,肥水管理不当田间、园圃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

夏季,月季、玫瑰生长迅速时期,侵染发病率最高,是黑斑、白粉病高发期,防病措施,应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

1、选用抗病良种。

2、清除病原。坚持每年清除枯株落叶,病叶,以减少侵染病原。

3、增强抗性。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溃,不用喷淋方法浇水,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提高长势,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翌年开春在月季、玫瑰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夏季新叶刚展开时开始喷药直至冬季。发病初期交替喷75%百菌清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至600倍液,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倍,或40%多硫悬浮剂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粉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至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至1000倍液,80%代森锌800倍液、12.5%得清(斑节脱)乳油1000倍液,雨季7天喷1次,平常生长期和梅雨季节7至10天喷1次,连喷4至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70%可杀得、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75%百菌清500倍,12.5%得清乳油1000倍液,连喷3至5次,7至10天喷1次。其中以12.5%得清(斑节脱)乳油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抗效果最好。

油桐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油桐黑斑病又称叶斑病,是油桐叶和果实的常见病害,也是主要病害之一,我国油桐产区普遍发生,发病林分可提前约1个月落叶、落果,削弱树势和降低桐果出油率。

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初期为圆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多角形,直径5-15mm,呈暗褐色,又名角斑病。多个病斑相连后,使叶枯焦早落。后期在高湿条件下,斑两面长出黑霉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桐果感病后,初期呈淡褐色圆斑,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硬疤,又名黑疤病,直径可达1-4cm,稍凹陷,潮湿时也会长出黑色霉状物。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无性阶段为油桐尾孢菌CercosporaaleuritidesMiyake。分生孢子座黑褐色,上丛生淡褐色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尾形,直或弯,有2-12个横隔膜,近无色至浅褐色,大小为71-1143-4.5m。有性阶段为油桐球腔菌Mycosphaerellaaleuritidis(Miyake)Ou.,假子囊壳多在叶斑背面埋生,黑色球形,直径60-100m,以乳头状突起外露。子囊成束,圆管形至棍棒形,内含8个椭圆形、双胞、无色的子囊孢子,双行排列,大小9-15m2.5-3.2m。子囊间无假侧丝。

发病特点

病菌以假子囊壳在病叶、病果的病斑内越冬,次年油桐展叶期,子囊孢子成熟,风雨传播,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片,开始初侵染。5月以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7-8月为叶、果发病盛期,至采果落叶后越冬。千年桐品种抗病,三年桐品种感病。尤以葡萄桐最易感病。海拔560m以下发病重。幼林和20年生以上的成熟林较4-16年生的壮龄林发病重。密度大和管理粗放的纯林发病重。重病区历年发病都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林区管理。

适时适地种树,结合营林措施,在发病林区内每年采果落叶后,收集落叶,落叶集中堆肥或烧毁,减少侵染菌源。

(3)药剂防治。

在病菌孢子飞散高峰之前(5月中旬和7月中旬)选用4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1-2次。在缺水山区,可喷撒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剂(1:1或3:2)也有较好效果。

牛蒡黑斑病的防治


(1)症状识别:

牛蒡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一般苗期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及叶柄上出现灰白色至灰褐色圆形病斑,有时病斑上出现不规则轮纹。病斑扩展后,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其周围有时产生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黑色茸毛状物,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受害时,病斑呈梭形,暗褐色,稍凹陷,隐约可见环纹。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可轻度腐烂。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为不规则形。

牛蒡黑斑病的防治

(2)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发病重的地块秋后及时深耕。

②实行轮作,选用健壮无病植株留种,以减少病菌来源。

③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使行间通风透光,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④温水浸种。播前用40~50℃温水浸种3h(小时),漂净秕子,后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条件下催芽,当种子发芽率高于85%时即播种,使幼苗茁壮生长,减少苗期染病。

⑤药剂拌种。可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4%的福美双或0.3%的瑞毒霉药剂拌种,减轻苗期病害发生。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1∶1∶140波尔多液,667m2用以上药液50~60kg,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经济植物油桐黑斑病的防治


油桐黑斑病又称叶斑病,是油桐叶和果实的常见病害,也是主要病害之一,我国油桐产区普遍发生,发病林分可提前约1个月落叶、落果,削弱树势和降低桐果出油率。

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初期为圆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多角形,直径5-15mm,呈暗褐色,又名角斑病。多个病斑相连后,使叶枯焦早落。后期在高湿条件下,斑两面长出黑霉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桐果感病后,初期呈淡褐色圆斑,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硬疤,又名黑疤病,直径可达1-4cm,稍凹陷,潮湿时也会长出黑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病菌以假子囊壳在病叶、病果的病斑内越冬,次年油桐展叶期,子囊孢子成熟,风雨传播,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片,开始初侵染。5月以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7-8月为叶、果发病盛期,至采果落叶后越冬。

千年桐品种抗病,三年桐品种感病。尤以葡萄桐最易感病。海拔560m以下发病重。幼林和20年生以上的成熟林较4-16年生的壮龄林发病重。密度大和管理粗放的纯林发病重。重病区历年发病都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林区管理。适时适地种树,结合营林措施,在发病林区内每年采果落叶后,收集落叶,落叶集中堆肥或烧毁,减少侵染菌源。

(3)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高峰之前(5月中旬和7月中旬)选用4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1-2次。在缺水山区,可喷撒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剂(1:1或3:2)也有较好效果。

《园林地被植物麦冬黑斑病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