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植物知识大全。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养花大全菊花斑点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后期病斑边缘呈紫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或浅黄色,并有不明显的轮纹,病部着生褐色小点(病原菌)。

【病原】病原为叶点霉属真菌(PhyUostictachrysanthemiE11.EtDeam),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落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借风雨传播引起侵害。病害一般于8月份开始发生,逐渐发展,至秋末缓和。通常老叶比嫩叶受害严重。菊花受害程度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据调查,一般黄色花如迎春、秋艳、粉莲、粉紫雀等品种较易感病,而白色花如大立菊、和平等品种则抗病力较强。

【防治方法】预防方法

1、轮作

盆栽更换盆土。

2、清园

生长季摘除病叶、老叶;花后割去病株地上部分,清除病残体烧毁;深翻埋残落病叶。

3、无病苗木

从无病植株取插条或分根繁殖幼苗。

4、改进浇水方式

不从植株上部淋浇,沿盆缸边缘浇水;在地面铺草木灰、泥炭土等作隔离层减少水淋传播。

5、降低湿度

种植不过密,加强通风透光,改进浇水方法,浇水时间不过迟,降低地上部植株间的湿度,尤其是过夜时的株间湿度。

6、加强管理

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均衡配合,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性。

治疗方法

1、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进入花期即喷药,7~10天1次,连续2~3次,喷药前先摘除病叶、老叶,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可选用45%百菌清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50%百菌清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80%敌菌丹500倍液,或将80%敌菌丹500倍液与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混合喷洒。药剂使用时请参照生产厂家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延伸阅读

养花大全菊花的虫害防治措施


菊花的虫害防治措施 1、菊蚜:形体很小,常见的有青红两种。青色的多为害叶柄,红色的为害嫩头嫩蕾。它们常群生在一起吸取植株汁液,使菊花的茎叶萎黄,开不出完美的花朵。5~6月间为害最烈。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及其间寄生虫。

②用40%氧化乐果或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治,也可用5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洒。

③保护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异色瓢虫等。

④虫害发生时可用毛笔蘸水刷掉。

2、蛴螬:蛴螬为害幼苗及菊株根部,受害处呈整齐切口,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

①冬季深耕土壤,人工捕捉成虫。

②施用厩肥,堆肥时要充分腐熟。

③用敌百虫800~1200倍液浇或用辛硫磷2000倍液浇施。

④保护茶色食色虻及金龟虫、黑小蜂等天敌。

3、线虫:线虫俗称结根线虫或根瘤线虫,被感染的植株根部常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状物,内有白色发亮的粒状物,即为线虫虫体。地上部分生长衰弱,植物矮小,叶发黄,菊花花朵变小直至枯死。

防治方法:

①翻晒土壤,进行轮作。

②用溴甲烷、甲醛喷洒土壤熏蒸线虫。

③雨季用杀螟松乳剂、杀抗松乳剂、敌百虫乳剂等10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即可。

4、红蜘蛛:虫体常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发黄而影响生长,严重时会使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杂草及落叶,在园地灌水以便消灭越冬虫源。

②用40%氧化乐果或40%乐果1500液喷杀即可,也可用20%三氯杀螨矾300倍液喷杀,每周喷1次,连续喷杀2~3次即可。

③保护食螨天敌。④夏秋干燥季节常用清水喷雾。

养花大全菊花叶枯线虫病的防治


菊花叶枯线虫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的上海、南京、合肥、广州、长沙、昆明、浙江等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导致叶片变黄早落。该线虫除危害菊花外,还危害翠菊、金光菊、大丽菊、百日草等多种菊科植物,以及珠兰、百合、蒲包花、飞燕草、夹竹桃等花卉。

症状

该线虫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能侵染花芽和花。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受线虫侵染的叶片,侵入点处很快变褐。以后褐色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最后,叶片卷缩,凋萎下垂,造成大量落叶。花器受侵染后,花不发育,即使开花,也长得细小畸形。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发病严重植株,开花前即枯死。

病原

病原为菊花叶线虫(Apholonchoidesritsomabsi),隶属滑刃线虫属。

发病规律

病原线虫在病株、病残体和野生寄主苣买菜、繁缕、飞燕草等植株上越冬,一般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叶子气孔钻入组织内危害。整个发育周期在被害组织内完成。只要温、湿度适宜,线虫全年都可繁殖。

防治

①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病株及其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

②选用健康无病的插条作为繁殖材料。由于叶枯线虫不侵害茎部顶芽的特性,可利用顶芽做繁殖材料。

③对与病苗、病土接触过的园艺工具要及时消毒。对种过有病植株的土壤、花盆要消毒。

④露地栽培时,要防止浇水飞溅,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减少传播机会。

⑤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进行穴施,每公顷45-75kg,有一定疗效。

扶郎花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扶郎花斑点病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广州、南京发生较重。

症状

叶片上产生紫褐色到茶褐色小斑,逐渐扩大为具有同心轮纹的圆形至近圆形斑,直径2~5毫米,边缘暗褐色,中央灰褐色,后期出现小黑点,最后老病斑中部开裂形成穿孔状。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为真菌,菊叶点霉(Phyllostictachrysan-themi),分生孢子器扁球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网形或短圆柱形。

发病规律

一般下部叶片最先发病,氮肥使用过多,容易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时容易发病;7~9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增施磷、钾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抗病性。土壤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杀,有效杀死病原菌,从基质上减少菌原累积量。实行轮作。

(2)调节温湿度扶郎花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此病。

(3)药剂防治:每7~10天喷1次杀菌剂,如75%百菌清5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即可有效防治。发病严重的地方可选喷75%百菌清7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最好在摘除病叶后进行防治。

养花大全药用植物菊花锈病的防治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即病菌孢子。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叶片上病斑多的,叶缘上卷。

病原PucciniachrysanthemiRoze称菊柄锈和PucciniahorianaP.Henn称堀柄锈及PhakopsoraartemisiaeHirat.称篙层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Pucciniachrysanthemi夏孢子堆褐色,多生于叶背,少数生在茎上,大小l一2mm;夏孢子黄褐色,球形至椭圆形,具刺,大小30―3725―32(m),具3个芽孔,上生突起。冬孢子堆生在叶背或叶柄和茎上,大小l一2mm,深褐色或黑色;冬孢子栗褐色,倒卵形至椭圆形,大小38―5523―32(m)。P.horiana冬孢子堆黄褐色叶背生,大小2―5mm;冬孢子黄褐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或棍棒状,大小30一5211―17(m),分隔处稍缢缩,基部狭窄,平滑,柄浅黄或无色,柄长50m,不脱落。Phakopsoraartemisiae夏孢子堆多生在叶面表皮下,后期才开裂;侧丝棍棒形,直或弯,无色至.近无色,长38―41.5m;夏孢子浅黄色,卵形至椭圆形,具短刺,芽孔不明显。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锈菌潜伏在新芽中越冬,随菊苗传播蔓延。露地栽培的菊花在秋末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病。品种间对堀柄锈抗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1)选用桃金山、舞姬等抗病力强的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切忌连作,保持通风透光。(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l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9000―10000倍。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养花大全热带兰冠腐病的防治


蝴蝶兰、大花蕙兰、卡特兰、石斛兰、树兰、万带兰易发热带兰疫病(冠腐病)。

症状初在靠近新芽的幼叶基部出现褐变,病叶易下垂向外伸出,常在染病的基部现深紫褐色,病害扩展速度特快,引致叶片变黑腐烂,病叶易拔除。蝴蝶兰染病各部位均可发病,但以叶及根茎处发生较多,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展后产生大片腐烂,病部黑褐色,四周略变黄,有时病部腐烂处生有稀薄白色霉,后期呈黑褐色纸状干枯。万带兰染病叶片上初现棕色至棕褐色水渍状斑,后变黄,向下扩展到茎、假鳞茎及根部,严重的造成腐烂。石斛兰染病幼株叶片现橄榄绿至带深绿色至褐色形状规则的病斑,边缘水渍状也常出现水疱状,后期病叶脱落。干燥时,病部凹陷色深,有时从褐色变成黑色,在较老植株的幼叶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在其它品种上较老假鳞茎和茎染病时,棕色至黑色腐烂,形状不规则,此外嫩而多汁茎和假鳞茎出现软腐或黑色坏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上述兰花上或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兰花上,从气孑L或表皮直接侵入,经3~4天潜育,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或泼溅水或受污染的盆栽基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多发生在雨季,白天气温低于24℃,夜间高于10aC,且相对湿度80~100%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囊梗从气孔中伸出;高于95%,孢子囊形成;当寄主表面有水膜时,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温度条件容易满足,能否发病和流行取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和水滴。因此,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此外,在热带兰从南向北调运途中,常出现湿气滞留、相对湿度迅速升高的情况,引起该病发生,上述条件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做到避雨栽培,雨季控制浇水,防止栽培环境和盆土湿度过高。栽培场所和贮运时不要与易染病的棕榈科植物及凤梨、金橘、番木瓜、长春藤等混装在一起,以减少菌源。并注意经常清除病落叶,定期消毒盆土。(2)手术治疗。发现幼叶基部染病、病部向生长新叶下部扩展不深时,要及时剪除病叶,如扩展较深或顶芽已染病时,必须用灭菌手术刀小心挖除病部,然后滴入Difolatan或72.2%普力克水剂适量,灭菌伤口处,隔7天后再处理1次,处理后须用吹风机吹干。(3)叶基部或根颈部发病轻微的喷淋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杀菌剂防效上不去时,可选用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4)调运时最好空运。如需汽运时,首选带空调厢式货车,途中要注意通风换气。每株兰花的包装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包装纸,千万不要用塑料薄膜包装。

养花大全贡菊白绢病的防治


贡菊白绢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花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1、症状

主要表现是挖起贡菊时根部腐烂,有一片白色苔丝,特别是在早期尤为突出。后期有黑色苔丝,有0.82.3mm粗细,主要功能由土壤传播。

2、防治方法

(1)选用脱毒贡菊苗栽种,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

(2)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实行轮作

(3)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及时拔除病株,并连同周围土壤一起挖掉集中销毁。

(4)选用化学药剂防治,50%代森锌8001000倍液浇灌,根部或50%退菌特300倍液浇灌,根部或托布津或多菌灵600800倍液浇灌根部,每隔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有效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养花大全牡丹扁刺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雄虫35-45毫米。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亦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腹末有橙黄色毛。

卵扁圆形,初为黄绿色,后变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

幼虫体长22-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稍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

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

茧长14-15毫米,钙质,硬且脆,灰褐色。

【发生规律】华北年生2代,主要是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为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期。成虫在夜间活动,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或枝干上。卵块表面被黄毛。幼虫孵化后,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越冬幼虫有群居性。

【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天敌。有小茧蜂、上海青蜂等天敌。

(2)在冬季和早春刮除缝隙中的越冬幼虫,清除枯枝落叶,将其烧毁或深埋。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稀释液5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毫升200倍液。

养花大全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月季花容俊美,千姿百态,芳香馥郁,四季常开,特别是品种繁多,易于繁殖和栽培,被人们誉为花中皇后,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但月季病虫害常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以供借鉴。

1月季黑斑病

1.1危害症状

叶片、嫩叶、花梗都可受害。病斑通常出现在叶片的表面,为直径1.5mm左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边缘纤毛状、黑色或深褐色,常有黄色晕圈包围。菌丝在角质层下呈放射状分枝,黑紫色。病斑上可见黑色凸起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往往几个连在一起。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叶柄及嫩枝上病斑呈长条状,边缘无明显放射状。严重时,病叶皱缩不平,叶片向叶背卷曲,嫩枝向下弯曲或枯死,花蕾不能正常展开。

1.2病原

致病病原为放线孢属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葫芦形,双细胞,略有缢束。上部细胞小,有喙状突起偏向一侧,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枯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传播。

1.3发生规律

潮湿、多雾而且闷热、多雨,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露水重时或在傍晚后浇水,入夜时叶丛仍有积水时,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会导致病害加重。叶片上有水时,孢子6h内可萌芽侵入。植株生长不良,尤其是刚移栽的苗木发病重。露地栽培密度大,或花盆摆放太挤,以及采用喷灌的方式浇水,都会加重病害发生。

1.4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以清除病枝上越冬病菌。

(2)发病季节勤检查,及时摘去病叶并销毁,可防止病害蔓延。

(3)改善环境条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控制病害发生。浇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缘浇水,切忌喷灌,以免水滴灌溅使病菌传播到邻近的叶片上,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以便使叶片保持干燥。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于通风透气;选用当地抗病性强的月季品种栽培;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氮肥要适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4)夏季新叶刚刚展叶时,即应开始杀菌保护,直到冬季。雨季每周喷药1~2次,平时7~15d喷1次药,喷药次数视病情发展及药剂品种而定。可选用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其中以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为显著。为了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必须交替使用。

2月季白粉病

2.1危害症状

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弯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感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粉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

2.2病原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10个串生,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为害。

2.3发生规律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钙、钾肥时易发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害发生。

2.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湿度,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2)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3~4B石硫合剂,生长期发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d,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变消失。笔者曾用1∶20的石灰水喷洒,几分钟后,再用清水喷洒洗净,也能有效防治白粉病。

3蚜虫

主要为月季管蚜、桃蚜等。蚜虫聚集在芽、嫩叶、花蕾上吮吸汁液。大量发生时有蜜油状黑色分泌物。春夏季为孤雌生殖,秋季为两性生殖产卵越冬。露地栽培时以早春和初夏为多发期。

防治方法:虫量不多时,可喷洒清水冲洗。必要时可喷2.5%溴氰菊酯乳液4000~5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时加入1/中性洗衣粉,以提高防效。注意保护瓢虫、草铃、食蚜蝇等天敌。

4金龟子

主要为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常以成虫啃食新叶、嫩梢和花苞,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振落捕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在成虫取食危害时,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5介壳虫

主要有白轮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绵蚧等,其为害特点是刺吸月季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

防治方法:在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

6月季茎蜂

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过冬,翌年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外出,喜产卵于当年生枝条嫩梢上,尤其是从地面发出的粗壮嫩梢上产卵,受害枝条先萎蔫后枯干,向下弯曲。到秋季有的钻入枝条的地下部分,有的钻入上年生较粗的枝条上作茧过冬。

防治方法:春季发现萎蔫的嫩梢,随时剪掉,消灭梢内幼虫。结合冬剪,剪除带虫枝条,集中烧毁。另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养花大全非洲菊叶斑病的防治


发病症状:叶斑病是非洲菊(又名扶郎花)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被侵害的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直径1至7毫米,中央暗灰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有时病斑组织开裂形成穿孔。由于病原微生物不同,症状表现略有差异。由菊尾孢菌引起的叶斑病,在病斑边缘有稍隆起的褐色浅纹,病斑两面有不明显的暗绿色霉点。由菊叶点霉菌引起的病斑具有不同心轮纹,其上着生黑色小点。三种病菌侵染叶片引起的叶斑病,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造成降低切花质量和观赏价值。

发病规律:该病由菊尾孢菌、菊叶霉菌和壳针孢菌等真菌侵染所致。一般在阴湿、阳光不足的室内比露天通风透光的发病严重。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病。施氮肥过多也容易促使病害发生。高温多湿,光线不足的环境易发病,26至32℃的夏、秋多雨、多风暴季节,发病较为严重。该病多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6至9月发生较严重,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应先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的田块种植。适施腐熟农家肥、有机质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②及早清除病叶:发病初期或病害不严重时,初见病叶。应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以控制病害传播和蔓延。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连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50%多菌灵400至6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至3次。最好摘除病叶喷药。亦可喷50%扑海因可湿粉剂1000至1500倍液,75%丙环唑乳油20毫升,兑水100升喷雾,可抑制和防治病虫害蔓延。

养花大全月季枝枯病的防治


月季枝枯病仅限于侵染茎干部位。发病初期枝茎上出现细小紫红小斑,很快扩大为条形或长椭圆形,病斑中部变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一红褐色或紫红色晕圈。病斑稍隆起或纵向开裂。严重发病时,病斑迅速环绕枝干,致使病部以上部分萎缩枯死。枯枝变黑褐色向下蔓延,病部与健部交界处稍下陷,最终枯枝变黄褐色,其上散生黑褐色小粒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月季枝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蔷薇小壳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器内,分生孢子近球形或卵形,以此侵染传播危害。月季枝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人,如修剪后的伤口,昆虫咬伤和嫁接伤口等。特别是嫁接切口离腋芽太远,而留下的残余枝头坏死时更易发病。管理不良、修剪过度的植株发病较重.6-9月高温干旱季节枝枯病最严重。

防治方法:①及时修剪病枯枝烧毁。暴风雨后的伤折枝也应剪除,剪切口尽量靠近腋芽处,并应连同部分健枝同时剪去。晴天修剪,伤口易干燥愈合。剪口用硫酸铜:石灰:水以1:1:15的比例形成的波尔多浆涂抹更佳。②修剪后应即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0.2%代森锌与0.1%苯来特混合液。

丁香花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丁香花斑病又称丁香花疫病。丁香花疫病在欧洲、美洲等地发病,日本也有报道;该病在我国分布极有限,目前该病发生于东北各地,安徽、北京也时有发生。感病植株,叶变色、稍卷曲。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萎扭曲,似火烧。严重降低观赏价值。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枝、花芽和果实也可受害。感病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圆形斑点,斑点中心逐渐变为褐色并枯死。以后病斑中心变为灰白色,周围产生黄色晕圈。圆形病斑继续发展,其边缘延伸出一至多根褐色线与另外小点斑相连构成星斗状。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进一步扩大,可扩展到全部叶片的1/3-1/2。最后叶片枯焦变形。发病严重时,全株挂满枯焦卷曲叶片,犹如火烧一样。感病嫩枝,产生黑色条状策纹,枝条一侧变黑。感病花芽完全变黑,呈扭曲状。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为细菌(Pseu-domonassyringaeVanHall),隶属假单孢杆菌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叶片、枝条中越冬。来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原细菌进行裂殖繁殖,并借雨水传播,自寄主的伤口或气孔侵入叶片,再从叶片扩展到嫩枝,对寄主进行侵染。丁香抽新梢时症状最明显;幼苗和大苗对该病敏感,发病重。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发生。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的苗圃,病害发生常较重。氮肥过多促进植物徒长,密植通风不良,或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丁香品种抗病性有差异,一般来说,紫花丁香和白花丁香抗病,朝鲜丁香较感病。有关报道说丁香种子可能带菌。

防治方法

①引进品种时,应严格检疫,严禁将病害引入无病区。

②加强养护管理,及时排水,做到雨过地面无积水。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或过密的枝条。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160的波尔多液,或在灌丛下,散布漂白粉或硫黄粉,用药量100g/株。

养花大全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月季白粉病菌侵害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在两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叶片失绿变黄。嫩叶染病后皱缩、反卷、畸形、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嫩梢、叶柄染病时,病部稍膨大,节间缩短,反向弯曲。花蕾受害披满白粉,萎缩干枯,花姿畸形。病株反复侵染后,长势衰弱,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月季白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白尘粉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呈椭圆形,以此侵染传播危害。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7-25C,最适温度为21C。月季白粉病菌以菌丝体或不成熟的闭囊果在休眠芽内渡过不良环境。温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经风吹传播,可从气孔或直接侵入植株组织。病菌对湿度适应能力很强,在干旱或高湿,如相对湿度为23%-99%时都能侵染危害,但仍以空气湿度高的环境下发病较重。春秋季节气温在16-25C左右时最易发生,尤其是湿度大的阴雨天气,蔓延很快,3-4月为高峰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过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明显,小叶多花蔓生品种较抗病,大花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主要有:

(1)发病季节要仔细观察,一发现有感病病枝,应立即剪除并烧毁。

(2)发现病情,立即喷洒杀菌剂,每2周1次稀释喷洒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0倍的代森该或代森锌;也可用托布津500-1000倍稀释液。

(3)休眠期清除园地,并喷洒波美3-5度石灰硫黄合剂或托布津500-800倍稀释液。

(4)月季在气温5C以上时,芽就开始萌动生长。导致白粉病的病源真菌在5C以上开始活动。因此,在月季刚发芽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白粉病症状时,每周喷1次稀释800-1000倍的托布津或50%代森锌液,连喷3次,预防效果很好。

(5)在通风透光不好的环境里,白粉病最易发生,因此在管理上应注意常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

(6)合理施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加施硼、硅和锰等微量元素有防病作用。

(7)如果在家庭阳台上培养少量月季时,应该尽量选择抗病力强的月季品种。

《养花大全菊花斑点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养植物知识大全”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