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植物的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农业措施

1.秋耕冬灌、中耕灭蛹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棉田秋后及时拔除棉柴,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麦收后棉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蛹。

2.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特点,种植春玉米,即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使玉米抽雄与棉花现蕾相一致。玉米株诱集棉铃虫成虫及卵,便于及时捕蛾灭卵。

3.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插把诱蛾人工捕杀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之一,可降低孵化率达20%左右。

二、物理措施

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具诱捕成虫。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比一台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高24倍,控制效果达50%-60%。据我们试验,距高压汞灯越近,落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米为好。

三、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防冶棉铃虫对人类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根据气候、虫情与其它措施配合运用。在2代棉铃虫中等发生年或春套棉田的棉铃虫卵盛期,用Bt一781乳剂200倍液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3天喷一次。也可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四、化学防治

棉铃虫的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棉铃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针对当前化防工作中存在的用药单一、盲目、乱用、滥用现象,应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标准、统一配方、统一防冶,提高防治效果。并在具体防治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掌握防治指标在系统调查、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对不同田块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同时不能见虫就治,以免浪费药剂,增加成本、降低防效。具体防治指标为:对于麦田1代棉铃虫,当每平方米麦田有虫0.5头时进行防治,以降低2代基数;对于2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防

治;对于3代棉铃虫,当百株累汁卵量40粒或初孵幼虫5头时防治;对于4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5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施药除治。

2.抓住施药关键期除治棉铃虫施药关键期是从卵盛期到卵孵化盛期。根据棉铃虫蛾卵调查结果,结合气候特点,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卵盛期到卵孵化盛期日期。

3.注意交替混合用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可使棉铃虫的抗药性增强,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棉铃虫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交替混合用药。对1代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一份与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2份混配均匀1000倍液喷施,防效很好;对2代棉铃虫,第一二遍防治以有机磷(如甲胺磷、辛硫磷)与菊酯类药剂混配,

第三四遍用新光1号、灭多威、灭铃灵等复配农药,防效均在90%以上;防治第3代及第4代棉铃虫仍以混配药剂和以新光1号、灭多威、灭铃灵等复配药剂为主,并注意上下代交替用药,防效均在90%以上。

4.注意及时检查,确保防治质量每次用药后要及时检查,若残虫量仍在防治指标以上,应及时补治,尽量把棉铃虫消灭在3龄以前。针对第3代及第4代棉铃虫产卵分散的特点,喷药时不宜行走过快,亩用药液不低于60公斤-75公斤,喷洒要均匀,做到喷头两翻一扣、四面打透,以使棉株各部位的虫卵着药,确保防治

质量。另外,根据棉铃虫的活动习性,以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用药为宜。

五、人工捉虫采卵

经过药剂防治后残留下来的高龄幼虫,不仅抗药性强,且大多数已蛀入花、棉铃中,再用药已很难奏效,特别是三四代棉铃虫钻蛀性强,药剂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化学防治后结合整枝打权进行人工捕捉大龄幼虫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工作中,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整枝打权,彻底摘除无效花蕾,清除无果枝,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大大压低田间卵量和虫量。通过人工捉虫采卵可降低残留虫率28%-35%。

编辑推荐

水稻稻田棉铃虫如何防治


稻田棉铃虫,学名Helicoverpaarmigera(Htlbner)。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水稻、小麦、棉花等。

为害特点

据连续3年观察,四代棉铃虫进入稻田,每m2有虫10多头,多者20一30头,稻穗被害率5%一10%,幼虫不喜欢为害叶片,主要为害水稻穗部,把灌浆至成熟期的谷粒颖壳咬开缺口,籽粒被啃食一空,呈空壳状,谷粒上与谷粒间粘有白色石膏状虫粪。江苏省姜堰市植保站近有报道棉铃虫幼虫为害水稻,未抽穗前啮食嫩叶叶肉,少数成缺刻,抽穗后幼虫多爬至穗部咬食正在灌浆或乳熟的穗粒,应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1)进行中短期预测预报南方从5月上中旬,北方从5月中下旬,采用随机选点调查法或扫网法调查当地一代棉铃虫的数量和幼虫龄期,与历年对比预测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量。短期测报,据黑光灯和杨树枝把诱到上代成虫和田间查到当代卵的时间和数量,预测出当代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指导生产上防治。

(2)适当种植中植372、国抗95—1等基因抗虫棉,适当迟播短季棉,尽量避开二代棉铃虫,采用杨树枝把诱蛾,在棉田中种植300一500株玉米或高粱等作物诱蛾前来产卵,集中杀灭,千方百计减少棉株着卵量,麦收后及时中耕,消灭部分一代蛹,压低虫源基数。田间结合整枝及时打顶,摘除边心及无效花蕾,并携至田外集中处理。7—8月结合棉花根外追肥,往棉株上喷1%-2%过磷酸钙浸出液,可减少着卵量。

(3)麦套棉地区要注意选用小麦和棉花的早熟品种,小麦要求提早10天,棉花品种应该选用能适应这种种植方式的配套品种,以恶化一代和四代棉铃虫食源。整枝修棉时要注意灭卵和幼虫,均可有效地减少虫源。

(4)生物防治在二代棉铃虫的初孵盛期,每667m2释放赤眼蜂1.5—2万头,卵寄生率70%以上,也可喷洒含每克孢子量100亿以上的B·t乳剂400ml,每3天1次。还可释放草蛉5000-6000头,也可喷洒棉铃虫病毒、7216等生物农药防治初孵幼虫,同时注意保护利用其他天敌。千方百计压低二代棉铃虫基数。

(5)大面积安置高压汞灯,每667m2安300W高压汞灯1只,灯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灯高几倍。

棉铃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名称:棉铃虫

症状:属于鳞翅目刺蛾科。于幼虫危害期主要检查嫩叶被取食状,或幼虫钻蛀花蕾,咬食花朵、造成孔洞。成虫体长16毫米左右,体色多变,黄褐色、灰黄色、灰褐色、绿褐色、赤褐色均有,前翅多为暗黄色,有环形纹,中央有个褐色点。后翅淡黄色,中室末端有一棕色斜纹,近外缘部分为茶褐色,其中有一灰色的月牙形斑。幼虫体长约45毫米,有黄色网状斑点。有2-4条背线,体侧有白色横线。

病原及发病规律: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3代,在广东1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严重,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温度达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羽化。一般产卵在嫩梢、嫩叶上、卵期3-7天。完成1代一般为35-43天。初孵幼虫先危害嫩叶尖及小花蕾、花朵中危害,咬食花朵,造成孔洞。受害嫩蕾一般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虫期20多天,蛹期约20天左右。每年以7-9月份危害严重。10月份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土壤中化蛹越冬。

防治办法:(1)利用黑光灯或杨树枝扎把诱杀成虫。少量危害时,可人工捕杀幼虫。(2)于幼虫初孵化期喷1300-3000倍的30%灭铃灵乳油,或喷10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喷2000倍的20%菊杀乳油,毒杀初孵幼虫。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防治方法


棉铃虫和烟青虫是冬种瓜菜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青椒、番茄、西瓜以及冬瓜等作物,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更为严重。并容易造成大量减产。为做好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掌握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并选择对应药剂,采用最佳方法及时进行防治。

一、为害特点:棉铃虫和烟青虫以幼虫蛀食植株的蕾、花、果为主,也食害嫩茎、叶和芽。果实被虫蛀后引起腐烂并造成大量落果。

二、生活习惯:

(1)棉铃虫和烟青虫一般产卵在植物上、中部的叶面或嫩梢上,孵化出来的12龄幼虫,首先在附近的嫩叶或嫩梢上为害。

(2)棉铃虫和烟青虫3龄以上幼虫在冬种瓜菜上蛀果为害时,一般会在早晨露水干后,温度回升时,爬出果实表面或叶片上活动。

三、防治方法

1、首先搞好害虫调查,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用药适期。具体方法:每3天调查1次,每次每亩调查100株瓜菜,注意调查瓜菜的上中部叶片和花蕾、幼果等部位,记录下虫口数量,并及时摘除虫果和破坏虫卵。

2、药剂防法:

(1)关键在幼虫大量孵化至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前)施药防治。具体方法是通过调查,当平均100株瓜菜有20头12龄幼虫时便可施药,药剂选用1.8%阿巴虫净20002500倍或1%威达克3000倍或16000Lu/毫克苏云金杆菌250倍。

(2)3龄或3龄以上蛀入花果内的幼虫,应在早晨露水干后,幼虫爬出花,果或叶片表面活动时选用2.5%安杀宝1500倍+42%赛福丁1500倍或50%库龙1000倍+16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250倍或1.8%齐螨素2000倍+16%叶虫青1000倍进行喷雾。

早熟高产棉花的主要虫害防治——棉铃虫


我国高产早熟棉花种植的历史悠久,棉区类型多样,耕作制度也十分复杂,棉花害虫种类较多。棉虫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危害程度不同。棉虫的分布与消长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和耕作制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黄河流域棉区,属于暖温地带,无霜期180~230天,年平均温度11℃以上,年雨量400~750毫米,一年一熟制,有向两熟制发展的趋势。主要作物为棉花、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耕作制度以棉、麦、秋单作为主,有少数间、套作田。主要棉虫为棉蚜、棉铃虫;其次为小地老虎、棉花叶螨、棉盲蝽和红铃虫等。近些年随着转基因抗棉铃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棉盲蝽、棉蚜等其他棉虫的危害加大。更多绿色尽在

棉铃虫

【形态特征】

成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纹及肾形纹,肾缢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

蛹形态特征:

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腹部第五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幼虫形态特征:

1、棉铃虫卵;2、棉铃虫幼虫;3、棉铃虫蛹;4、棉铃虫成虫。

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黑褐色,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成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部较大。

卵形态特征:

卵约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

【为害症状】

幼虫蛀食棉株的嫩尖、蕾、花和青铃。嫩头被害,造成孔洞或刻缺,甚至将棉叶吃光,形成无头苗、光杆。幼蕾被害,蕾外有粒状粪便,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小铃常被吃空,大铃被蛀常造成腐烂。1只幼虫常危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

【生活习性】

棉铃虫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70%~90%。第二代、第三代为害最为严重,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株上部。幼虫5~6龄。初孵幼虫当天栖息在叶背不食不动,第2天转移到生长点,但危害还不明显,第3天变为2龄,开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可转株为害,每幼虫可钻蛀3~5个果实。4龄以后是暴食阶段。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多数入土5~15厘米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

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三、四代,长江流域棉区年发生四、五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第一代主要在麦田危害,第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顶尖,第三、四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第四、五代幼虫除危害棉花外,有时还会成为玉米、花生、豆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这时施药易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最好。另外土壤浸水能造成蛹大量死亡。

秋冬抓深耕可灭棉铃虫


冬季耕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根据研究,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厘米(深的可达9厘米)处化蛹越冬。

冬耕对棉铃虫具有多种杀灭作用:

①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伏态,降低翌春羽化率;

②将部分虫蛹翻至地表,使其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

③将部分虫蛹翻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闷死,从而减少越冬虫源。

冬季耕翻灭棉铃虫的技术要求是:

一、冬耕时间

冬耕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进粉,在天地封冻前(冻土层超过5厘米)耕完,以延长风化时间,提高灭虫效果,并有利于多接纳雨雪。大地封冻后耕翻,不仅耕作困难,耕地质量下降,灭虫效果也差。

二、耕耙结合

冬耕前先耙一遍,耕翻后再细耙碎垡,可以蓄水保墒,并能耙死部分越冬虫蛹。据调查,棉田冬耕先耙,能耙死76-85.6%的棉铃虫蛹,冬耕后蛹被埋入土壤深层,可使成活率降低86.4-92.5%;另据观测,冬耕后接着耙地,春季5厘米土层含水量为16.4%,而未耙的仅8.2%。

三、耕翻深度

冬季耕翻,耕翻深度应在10厘米以上;冬耕越深,灭虫效果越好。

四、耕后灌水

冬耕后接着冬灌或春灌,不仅能沉实、风化土壤,而且还能提高越冬蛹的死亡率。据中国农科院研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35.7%,成虫羽化率为40%;土壤含水量在7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46.7%,成虫羽化率为33.3%;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蛹的死亡率为100%。另有资料表明,冬耕冬灌的地块,棉铃虫蛹越冬死亡率在80%左右,只耕不灌的地块越冬死亡率为60-70%,不耕不灌的地块只有30-40%。

另外,由于棉铃虫成虫飞翔能力强,冬耕灭虫必须大面积进行才能有效;除预留的棉花白茬地外,麦田套种行、果园空白地也要进行冬耕。

棚室种辣椒 警惕棉铃虫危害


这两年年,多地棚室辣椒发生棉铃虫为害,发生面积大,速度快。有关专家深入实地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防治方法,可供参考。

棉铃虫是茄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花蕾、花、果为主,也啃食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滴入雨水或病菌进入而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

棉铃虫一年发生三代。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代卵最早在5月中旬出现,多产于茄科蔬菜、豌豆等作物上,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二代产卵盛期,7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

8月上中旬为第二代成虫盛发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第三代幼虫为害期,部分第三代幼虫老熟后化蛹,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产第四代卵,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全部入土化蛹越冬。成虫交配和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交配后2~3天开始产卵,卵散产于茄科蔬菜的嫩梢、嫩叶、茎上,每头雌虫产卵100~200粒,产卵期7~13天。卵发育历期因温度不同而不同,15℃时,6~14天;20℃时5~9天;25℃时4天;30℃时2天。初孵幼虫仅能将嫩叶尖及小蕾啃食成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蛀害蕾、花、果,一头幼虫可为害3~5个果。幼虫具假死和自残性。幼虫有6龄,发育历期20℃时25天,25℃时22天,30℃时17天。老熟幼虫入土3~9厘米深筑土室化蛹,蛹发育历期20℃时28天,25℃时18天,28℃时13.6天,30℃时9.6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前翻耕土地,浇水淹地,减少越冬虫源。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烧毁。

2、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使幼虫感病而死亡,连续喷2次,防效最佳。

3、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杨柳枝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当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即应开始用药,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应继续用药。一般在辣椒或茄子果实开始膨大时开始用药,每周1次,傍晚喷药,连续防治3~4次。此虫在田间多散生,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22.5-41.25克/公顷喷雾;一周后可用阿维菌素-毒死蜱混合药剂与生物防治措施交替运用,效果很好。

棉铃虫的无公害防治初见成效了吗


棉铃虫是我市(北京市)棉花主要害虫,为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为主,无公害防治棉铃虫已初见成效。

1.调整棉花种植结构,控制棉铃虫危害

2001年我市棉花生产调整的目标是:品种调新,品质调优,产量调高,效益调高;扩大优质棉生产,扩大制种田面积;实现棉花抗虫基因抗虫,减轻棉铃虫危害。

我市2001年抗虫棉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棉花总面积的75%。抗虫棉抗虫效果较为明显,据8月3日调查,皖杂40非抗虫棉百株残虫8.5头,抗虫棉中29百株残虫0.6头,实现了棉花抗虫基因抗虫。

棉花制种是我市一项特色产业。进入7月份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成期,通过人为的、频繁的剥花、授粉、田间管理等农事活动,发现卵粒和幼虫及时抹去带出田外,有效地减轻了棉铃虫危害。

2.综合防治是控制危害的根本途径

2.1耕翻土地,拾取越冬蛹近几年冬暖现象明显,棉铃虫冻害死亡率极低。我市马铃薯种植早春整地,拾取越冬蛹是农业防治的一项措施。

2.2棉田外防治棉铃虫棉田外防治是减少棉田药剂防治,保护天敌的一条途径。近年来我市小麦实行一喷三防,在穗期防治麦蚜,5月中下旬,对一代棉铃虫在麦田危害,有一定控制作用。

2.3低毒农药、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防治已基本扭转了过去依靠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的局面。2001年继续扩大了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如NPV多角体病毒、Bt等生物农药使用面积逐渐扩大,使棉铃虫防治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准确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棉铃虫发生期、发生量、防治适期、防治措施等都是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定的。2001年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仍是依据田间调查、发育进度历期的推算而进行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再辅以黑光灯诱蛾验证确定卵高峰日的出现日,更为准确。2001年共发布棉铃虫《病虫情报》3期800份,准确率100%。同时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指导,有效地开展了棉铃虫无公害防治活动。

荆州区:二代棉铃虫发生预报


发生期: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田间产卵盛期将在6月13日至6月25日,高峰期在6月19日前后,发生期比去年迟。

发生量:预计第二代棉铃虫在我区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产卵高峰日平均百株卵量可达20粒左右。

主要依据:①据我站6月3日在蕃茄上调查,一代棉铃虫平均百株虫量0.1头。②受持续多雨影响今年我区棉花生育期推迟,长势较差,6月份现蕾棉田较少,食料不充足,对二代棉铃虫发生不利。③天气预报6月降雨将比历年同期偏多,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不利。

防治意见:6月份棉花二代棉铃虫防治应以早发棉田作为监测及防治的重点,凡当日百株卵量达20粒以上的,应立即用Bt粉剂或NPV病毒剂兑水喷雾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适用生物农药以保护天敌。

棉花红蜘蛛、蚜虫、盲蝽象发生预报

近期天气持续多雨对于棉花病虫害均有一定影响,据本站调查,目前棉蚜、红蜘蛛发生较轻,预计后期苗蕾期棉蚜、红蜘蛛为中等发生(3级)。棉花盲蝽象将为中等发生(3级),田间为害高峰期在6月中旬。棉花枯黄萎病:中等偏重发生(4级),病害流行盛期在6月20日7月10日。棉花红蜘

蛛有螨株率达20%或百株螨量达到100头的田可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防治;棉花蚜虫卷叶株率达10%以上的田可用烯啶虫胺(强星)、吡虫啉(艾美乐)、吡蚜酮(飞电)等防治;棉花盲蝽象百株虫量达5头的田可用毒死蜱(乐斯本)、尽打(26%氯氟啶虫脒)、乙酰甲胺磷等防治。枯黄萎病,初见病株可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灌根。

棉花等植物长棉铃虫后该如何进行防治


近几年来在梁山县棉铃虫发生猖獗,种群数量大,为害范围广,加之抗药性不断上升,给药剂防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药剂防治不可仅着眼于棉田内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而要全面认真的分析制约棉铃虫药剂防治效果的各个因子,发挥各项相应配套措施的整体效应,才能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1遵循正确的防治策略

防治棉铃虫,要重视一代防治,狠治二代,压低三代,扩大四代的防治范围,要对棉花以外的玉米、甘薯、大豆及特殊环境,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防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控制其为害。

2综合治理延缓棉铃虫产生抗药性

2.1合理用药根据抗性棉铃虫的变化,合理选择农药防治,运用综合性的措施,推迟抗性的发生和发展。长期实践证明,抗性产生发展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一使用1种类型的农药,不合理不科学用药的结果。天敌受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防效差。这一事实近几年来,越来越被棉农所认识,现在群众一般都用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防治棉铃虫,效果好,省工,省力,棉花丰收,棉农满意。在一个地方棉铃虫对某1种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之后,将其停用一段时间后再用,抗性就会大大减轻。80年代初用有机磷农药使棉铃虫产生了抗性,1983年后大力推广使用菊酯类农药,效果好,但1988年左右又对其产生了抗性,因此,采取混合用药,用有机磷农药,复配药剂,效果较好。由于合理搭配用药,延缓了抗性。这说明交替科学用药尤为重要。

2.2加强农业措施拔棉花柴、冬耕、冬灌,可大量减少越冬蛹。据调查,冬耕、冬灌棉田比带茬越冬的棉田,越冬蛹死亡率提高50%~70%,所以冬耕、冬灌是治理越冬虫源至为重要的措施。在作物布局上,提倡棉、粮间作,棉株10m之间种2行玉米,可诱集棉铃虫产卵,使棉田落卵量减少40%~50%,还利于天敌的增殖和向棉田迁移,增加对棉铃虫的控制力。采取促早熟技术,利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化学调控等措施,促进棉花早收获,减少四代棉铃虫的取食,以便减少越冬蛹的基数,形成一个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环境条件。

2.3强化自然控制力,放宽防治指标对棉花前期棉铃虫的防治,应以自然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量推迟喷药时间,减少喷药次数,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优势,以益控害。用久效磷或磷胺100倍液滴心或5~7倍液涂茎,对二代棉铃虫比较适用,可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害,促进生态平衡。放宽防治指标,即二代百株累计卵量100粒,药后5d幼虫10头,三代百株累计卵量25粒,施药后5d10头,四代百株幼虫10头。总之做到尽量少用药,把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范围之内。

2.4大力推广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防治棉铃虫,解决其对有机磷、氨基酸酯、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问题,就要走生物防治的路子,坚持用Bt生物农药治理棉铃虫。Bt农药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药害又不易使人中毒的特点,同时Bt仅有胃毒作用,药效慢,附着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与化学农药相配合,均匀喷药才能发挥毒力药效。鉴于以上特点和棉铃虫落卵规律,采用Bt防治棉铃虫应掌握如下喷药技术:

1)初次用药适期要比化学农药一般提前3d,于产卵初盛期开始用药。据初步调查百株卵量20粒时(二代初次蛾峰后3~4d)开始防治二代,第三代棉铃虫,用药适当提前,才能适应此药药效慢的特点。

2)用药次数及间隔天数。产卵初盛到盛末期一般7~8d,卵峰期3~3.5d,Bt应3~4d施用1次,每代用药3~4次,从时间上保证了85%以上的卵着药,并能使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

3)喷施方法及药液量。由于棉铃虫卵有相当一部分产在棉株中部及叶片反面,因此要全株都着药,二代重点喷叶片反面,三代重点喷花蕾,四代重点喷嫩尖和苞叶,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好棉铃虫,使尽量多的卵着药。用药量每667m2每次用含量100mg/kg的菌制剂200~250g或含量100亿孢子的0.25kg,一般二、三代用水40~70kg/667m2。

4)雨后要补治。由于Bt附着力较差,遇雨水会冲刷掉的特点,卵还没有全部孵化的情况下,雨后要重喷。以便达到有效、安全防治棉铃虫的目的。

3调整棉田布局,实行连片种植

实践证明,棉田布局的状况如何,对防治棉铃虫的效果关系很大。近几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棉田零星分散插花种植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种植格局对于防治棉铃虫十分不利,也不利于虫情检查、技术指导及统一治虫。由于其他相邻作物上的棉铃虫转移扩散到棉田为害,进一步增加了药剂防治的难度。因虫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棉田基本上都是零星分散、死角的插花种植地块,而连片种植的棉田由于各个农户之间的相互鞭策、监督,一般防治效果较好,产量较高。因此,把分散插花种植的棉田调整为集中连片种植,是提高防治效果的一大潜力。

4调控好棉田群体结构

棉田的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防治效果的高低。这是因为现有杀虫剂的单剂或混合剂,在棉铃虫抗性较强的情况下,其杀虫作用基本上是靠触杀,而且主要是对低龄幼虫效果较好,特别是三、四代棉铃虫在棉棵上产卵部位比较分散,而且此时棉株比较高大,能否把药打透,使杀虫剂同害虫有效地接触,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封垄过严,荫蔽严重,枝叶交叉,群体结构不合理的棉田,是很难把药打透的。因此,调控棉田群体结构,不仅是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而且是提高药剂防治效果的关键。调控棉花群体结构主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一是棉花品种尽量选用株型较疏松,叶片较小、缺刻较深、皱褶明显的类型,使尽量多的药液接触到虫体上;二是实行密植,每667m25500~6500株,不使植株过于高大,以提高喷药效果;三是化学调控,塑造株型,优化冠层,适时喷施植物调节剂,使植株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四是推广宽窄行种植,方便棉农喷药作业,把药喷匀,喷透。

5强化棉田外棉铃虫的防治工作

棉铃虫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蔬菜等作物,同时还在杂草上生存,这些作物是积累虫源的重要场所。为此,加强和重视棉田外的治理既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又有利于压低虫源基数,抑制下一代的发生程度。

6发展抗虫棉防治棉铃虫

近2a梁山县重点推广了抗虫棉,面积达1333hm2,使棉铃虫基本得到控制。种植抗虫棉的品种是GK12。通过近2a系统定点调查发现,棉铃虫在抗虫棉株上落卵和一般的棉花一样多,但成活的幼虫一般不到1%,不必用药防治。三四代幼虫一般是百株7~9头,分别防治1遍即可。这是因抗虫棉有抗虫基因,使棉铃虫取食后中毒死亡。

总之,对于棉铃虫的防治,必须认真细致,深入研究,综合治理,严格把关,层层防治,才能切实控制其为害,使棉花生产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树木硬化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树木硬化综合症是树木在栽培地因土壤密实或树穴过小而出现的长势衰退的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树木硬化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树木枯梢,春季萌芽晚,叶片小而稀疏,树冠无明显增大,甚至减小,植株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常遭受腐烂病及天牛等病害虫的侵害。

树木硬化综合症的诱因有两种,一是地面铺装保留树穴面积过小;二是植株虽然是在裸露土地上栽植,但由于人为践踏或其他原因,栽植地土壤过于密实,通透性变差。两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一、树穴过小:对于树穴过小而引起的树木硬化综合症,在无法扩大树穴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春末对树穴内的表层土(10厘米深)挖起丢掉,对树穴内的中层土中耕,深度不小于10厘米。

(2)用沙壤土和腐叶肥按3∶1的重量比配制成新的栽培土填回树穴。新填入的土壤更疏松,更肥沃,不仅利于根系呼吸,而且能及时提供给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3)用工程钻(钻头直径10厘米)在树穴四周各钻一个深80厘米左右的孔洞,用粗河沙和烘干鸡粪按1∶1的重量比配制成肥沙填入孔洞中,这样做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同时能使其吸收到更多的养分。马上浇一次透水。一个月后施用200克尿素,并立即浇一次透水,此后每月浇一次透水。

秋末结合浇冻水施用3千克芝麻酱渣,浇足封冻水。冬季若有降雪,可在树穴内堆雪。翌年早春浇解冻水,5月初追施一次尿素,7月初追施一次磷钾复合肥。

进入正常管理后,每年应于春季施用一次肥料,并经常浇水,浇水后应及时松土保墒,每三年对表土进行一次更换。

二、土壤板结:对因栽植地土壤板结引起的树木硬化综合症可采取以下措施:以树木为中心圈围出一个直径1.5米的树盘,将树盘内的土壤进行中耕,施入腐叶肥,将土壤和腐叶肥充分拌匀,并立即浇水。

此后每月浇一次透水,秋末结合浇封冻水再施用一次半腐熟发酵的圈肥。

树势恢复进入正常管理后,应经常对树盘内的土壤进行疏松,并适量施肥,视降水情况浇水。保护好树盘,防止人为践踏。

综合防治柑桔介壳虫有哪些步骤


介壳虫,与其他刺吸性害虫蚜虫、白粉虱等,均喜欢危害柑桔的柔嫩部分如嫩茎、嫩梢、嫩叶,影响其光合作用并传播烟煤病等。近年来这类害虫发生猖獗,果农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现在是柑桔保果期,也是春梢老熟、小果转绿期,采用农业措施与安全性较高的化学农药比较可取。①轻量地剪除历年的虫枝、叶片和密闭的枝条,有利通风透光和喷药均匀。修剪方法以疏剪为主。②配合保果措施加快春梢老熟。可用金云大-120+九二O+磷酸二氢钾+氨基酸保第一次果,用全树果+钙磷镁锌微肥保第二次果。③防治一、二龄幼虫与抑制虫卵相结合。可用云大啶虫脒或吡虫啉与石硫合剂交替喷雾,既防虫又防病,还可抑制虫卵。④壮旺树在春梢老熟后才环割保果,并经常观察环割口是否有介壳虫游走,及时用药喷之。

其次,在果实膨大期和放秋梢期间,防治第二、三、四代幼虫。果实膨大期间由于气温比较高,介壳虫发生较快,用化学农药防治比较困难,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天敌和喷药相结合。①前期不用拟除虫菊酯、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含柴油机油类杀螨剂,以保证天敌如瓢虫类有繁殖的时间。②不铲除果园杂草,让天敌有繁殖的场所。③注意观察,掌握介壳虫在自己果园发生的时间规律,并集中在爬虫期喷药防治。选用的药剂有云大啶虫脒、吡虫啉和速扑杀。

第三,冬天尽量不使用环割措施促花,这样就不会引起介壳虫冬天繁殖。冬天应补充桔树足够的肥水营养和控制好冬梢,花芽分化就会正常进行。

第四,重视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条、枯萎枝条,铲除果园里外杂草,并用石硫合剂和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全园交替喷雾。

沙田柚病虫综合防治措施


围绕柚类优质、高产栽培,落实农业防治措施。冬春季修剪清园,于12月至翌年2月剪除病枯枝,清除落叶(果),并结合喷药,减少病虫源;做好抹芽控梢、统一放梢,减少潜叶蛾为害,一般掌握大暑至立秋,潜叶蛾处于低峰期放梢;适时环割环扎,疏花疏果;做好柚园肥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并以有机肥和根际施肥为主,化肥和叶面肥为辅,做到氮、磷、钾肥与镁、锌、硼等微肥合理搭配使用。促进沙田柚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抑制病虫发生为害。 科学用药,及时控制为害。根据柚园生物群落季节性的自然变化规律和防治指标,抓准防治适期,选好高效对口有选择性农药或配方进行挑治兼治,控制病虫为害。 ①冬季防治:结合冬春季清园,根据冬春病虫发生种类和为害轻重决定是否用药,如冬春季柚园病虫发生较重,可因病虫用药进行防治,以减少病虫源。一般在沙田柚开花前,用0.6~0.8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95%机油乳剂200~3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40%灭病威400倍液喷雾。病虫发生轻的,可在翌年春季新梢抽发至开花前视病虫发生情况用药防治。 ②抓紧在3~6月关键时期用药防治:3~6月柚园生态环境利于黑斑病、溃疡病、疮痴病、红蜘蛛、介壳虫、桔小实蝇等多种病虫发生为害,这时要针对病虫发生种类及数量,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适期用药进行防治,一般在4月中、下旬用第一次药,主要防治黑斑病、红蜘蛛、介壳虫,兼治溃疡病;第二次用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防治锈蜘蛛、溃疡病、褐腐疫霉病为主,兼治介壳虫等。防治黑斑病使用世高浸果,溃疡病可用铜大师2000倍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用20%绿乳酮乳油600倍液;防治介壳虫可用蚧杀特1000倍液,或用蚧宝1500倍液,或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对螨类可用20%虫螨光3000倍液,或杀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病虫。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有哪些植物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