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药用植物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菊花在栽培过程中病害较多,如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现对菊花几种常见病害与防治简介如下。

1叶斑病

1.1病原

为Alternariachrysanthemi。

1.2症状

该病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褪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严重时病斑连合成片,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

1.3防治

①扦插苗在室内越冬,室温在5~10℃时可发病,因此,入室前应将茎秆剪掉连同落叶一并烧毁。

②加强管理。浇水时忌弄湿下部叶片。栽植不要太密,加强通风透光。

③一旦发现病叶及时除去,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或在发病前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掖。

2白粉病

2.1病原

为Erysiphecichoracearum。

2.2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于叶部,严重时嫩梢及花蕾上都可发生。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以叶正面居多。在温度、湿度适宜时,病斑可迅速扩大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或灰色的粉霉层。严重时,发病的叶片褪绿、黄化,叶片和嫩梢卷曲、畸形、早衰和枯萎,茎弯曲,新梢停止生长,花朵少而小,植株矮化不育或不开花,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2.3防治

①秋末至入冬前,在湿度大、光线不足、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容易感染此病。栽植不能过密,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

②清园处理。剪除枯黄枝叶,拔除病株,清扫病残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③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叶片抗病能力。浇水时应注意保持叶片干燥,防止浇水时水珠飞溅传播。

④在发病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3锈病

3.1病原WWW.zW59.coM

共分3种:白锈病Pucciniahorianx;黑锈病P.chrysanthemi;褐锈病Phakopsuraartemisiae。

3.2症状

白锈病叶背形成灰白色的脓包状突起;黑锈病叶背形成黑色的粉苞状突起;褐锈病叶背形成褐色的粉苞状突起。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导致叶片干枯。

3.3防治

①多发生在湿度大、通风不良的环境。要求加强通风、排水,增加光照。

②秋末冬初时,剪除病弱枝,消除病叶及地面落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翌春的发病机会。

③适当增加钾肥和镁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④在生长期间,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2周喷洒1次,连续喷2~3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萎锈灵可湿睦粉剂600~1000倍液喷洒病株。

4枯萎病

4.1病原

为Fusariumoxysporum。

4.2症状

夏天发病严重。初发病时叶片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部也变成浅褐色,表面粗糙,间有裂缝。严重时缝中生白色霉状物,根部受害变黑腐烂,根毛脱落,病菌分泌出的有害物质破坏寄主细胞组织和堵塞导管,使水分供应受阻,植株很快萎蔫枯死。

4.3防治

①盆土消毒。用福尔马林溶液或其他药剂(如高锰酸钾)消毒。

②合理施肥和浇水,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浇水要见干见湿,并做好排水工作。

③该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和病株中长期存活,通过根及茎基部侵入,因此要避免损伤根系,减少病菌侵入途径。

④插条要在健康植株上采集,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泡后扦插。

⑤及时销毁病株。

⑥植株被病菌感染时,迅速施药,可用25%苯莱特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溶液淋灌根茎周围和喷洒植株,连续数次。

5褐斑病

5.1病原

为Septoriachrysanthemi。

5.2症状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危害叶片,由下至上蔓延。初期病斑圆形,黄色至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褐色至灰黑色,并生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

扩展阅读

药用植物菊花的三种病害及防治方法


菊花三病是指菊花灰霉病、锈病和斑枯病。据观察,这三种病害在菊花生长季节常伴随发生,尤其入秋后发生普遍,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植株开花,降低观赏价值。应及早采取措施防治。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土壤质地粘重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一是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二是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害传播;三是定植前可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四是重视培育,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严防土壤渍水;五是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代森锌、多菌灵杀菌剂。

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病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褐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颜色由淡渴色逐渐变成黄褐色,严重时常造成全株叶片死亡。栽培管理不善,通风透光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土壤渍水,空气湿度过大,都有利于该病的大发生。该病4~10月均可流行危害。

防治方法:一是合理施肥。在配合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菌力;二是盆栽菊花,应经常将排水孔洞疏通,严防盆内渍水;三是生态防病。保护地栽培菊花要注意通风透光,升温降湿,延迟叶片结露时间;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季节可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地控制该病流行。

斑枯病又名黑斑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最初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而后逐渐扩大,边缘呈黑褐色,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不规则形斑,大小约5~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中央稍褪色,湿度大时出现不大明显的小黑点。病重时几种病斑连在一起,使全叶焦黑脱落,连作种植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一是合理换茬种植,选用无病植株嫁接;二是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三是经常整枝,消除病残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实施化控技术,促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耐病性;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液400倍液,或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或75%苯菌灵1500倍液防治。

药用植物菊花霜霉病的防治


症状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较稀疏,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

病原PeronosporaradiideBary称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大小225―4127.8―11.8(m),主梗是全长1/2―3/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大小24.5―31.214.7―24.5(fAm),主要为害菊花(Chrysanthemumsinense)。此外有报道PeronosporadanicaGaum称丹麦霜霉菌,能侵染贡菊(Chrysanthemummroifolium)和滁菊,不侵染资菊和杭白菊。P.danica菌丝白色,孢囊梗3―5次分叉,第一分叉不对称,大小28.6―7079―16(m),主干长192―473ym,末端分叉近直角,长7.8―157m,直或弯,端尖;孢子囊椭圆形,无色,无乳突,大小23―3317―27(m),萌发后产生芽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留种母株脚芽上越冬,翌春2月中产生孢子囊借风飞散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9月下至10月上旬又发病,该病多发生在年均温16.4℃、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秋季多雨病害再次发生或流行;连作地、栽植过密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2)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左右1次,共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药用植物菊花的黑斑病防治


菊花黑斑病又名褐斑病、斑枯病。该病在菊花栽培地区都有发生,除危害菊花外,还可侵害野菊、甘菊、除虫菊等多种菊科植物。植株受害后,轻者叶片枯焦、脱落,严重者全株枯死。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观赏。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面上产生褐色小点,病斑以后逐渐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到黑褐色。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不太明显的细小黑点,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形成大斑块。最后,叶片变黑枯死,悬挂于茎干上。感病植株叶片自下部开始,顺次向上枯死。

病原:病原为壳针孢属的真菌(SeptoriachrysanthemellaSacc.),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当气温适宜时,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成熟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危害。病原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2-27℃,侵染植株后大约15-30天开始发病。该病在植株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生。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病情发展迅速。不同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也有一定差异。感病的品种有紫蝴蝶、新大白、火舞、紫露凝霜、蟹爪黄、香白梨、西施醉舞和归田乐等。抗病力较强的品种有湖上月、迎春舞、秋色、玉桃、紫雁飞霜、紫桂等。

防治:①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消灭侵染源。种植后淘汰的植株要及时拔除销毁,以减少来年的侵染源。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段种植菊花。避免连作。盆栽的土要每年更换。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比,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种植不要过密,使植物有充分的通风透光条件。③对抗病差、观赏价值较低的的品种,尽早淘汰。④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1:1:100波尔多液以预防侵染。发病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好。

药用植物菊花青枯病的防治


1.症状菊花青枯病发病率不高,但能造成死苗,是由细菌侵染植株根、茎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幼苗期感病后,植株根颈变褐腐烂以至倒伏;生长盛期的植株感病后,通常地上部位叶片突然失水干枯下垂,根部变褐腐烂,最后整株枯死。用刀横切茎或根,可见乳白色或黄褐色细菌粘液溢出;纵切茎干,可见维管束向生长点变色。

2.病原菊花青枯病菌为PseudomonassolancearumE.F.Smith,属真细菌纲假单胞细菌目。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极端有鞭毛。

3.发生发展规律病菌可与被害的病组织残存于土壤成为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根部的伤口侵入,靠风雨、水滴传播。在病区,地栽菊花随灌溉水的流动,往往急剧地发生大面积的枯萎。该菌性喜高温,在这种特定环境特别容易繁殖,因此,盛夏季节,盆栽和地栽菊花,往往青枯病严重发生。

4.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避免在病区选择繁殖材料,一定要采摘无病株扦插,培育无病苗。(2)精选圃地:盆栽、地栽菊花都不要用发生过此病的田地、盆土种植,确要使用,土、盆必须有福尔马林或其他药剂消毒。(3)加强苗木管理: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应拔除烧毁;淋水要适当,并要防止病区灌溉水向健株流动。

菊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菊花品种繁多,花形及花色非常丰富,然而一些病害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菊花病害主要来源于花土、旧花盆、扦插条、种子和幼苗,所以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暴晒,或用1誜80的福尔马林液对土壤和花盆进行消毒,或在土壤中混进一定量的代森锰锌。扦插、移栽前,用800倍至1000倍多菌灵喷一次。下面介绍菊花定苗后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斑点病也叫叶斑病,主要靠土壤传播。侵害初期,被害植株叶片呈黄色和暗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随后病斑中心出现小黑点,基叶发黄、干枯,上叶、花蕾逐渐发病,影响开花。该病害在连日阴雨、潮湿积水、昼夜温差大时易发生。防治办法有:合理换茬种植,并选用无病毒植株嫁接;忌多施氮肥,注意排水通气,浇水时避免泥水沾到叶面,及时去除病叶;用80%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每月施用2至3次,发病时一周施用一次;移栽幼苗时,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白粉病寄主休眠芽带菌,主要在中上叶正反面。初期为黄色斑点,后为粉霜状物,逐渐扩大后连成一片,成为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和嫩梢卷曲变形,甚至凋萎致死。该病害多发生在8月至10月。防治办法有:清除越冬杂草,合理浇水施氮肥,防止猛长突发;整枝打叶,保证通风透光;用多菌灵预防,也可用1000倍退菌特液喷洒,或用0.3至0.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数量少时用食用醋喷洒也有一定效果。

锈病来源于种子和杂草,主要危害菊花叶和茎,以叶受害较重。病斑灰白突起小点,随后病斑由叶背透过叶面裂开,有枯黄色病菌粉,可随气流传染,后期斑点变黑。该病害在雨多、湿度大时易发生。防治办法有: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盆栽菊花要经常疏通排水孔洞,严防盆内积水;除杂草,及时除病叶,保证通风透光;在多雨季节,施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防治该病蔓延,也可用托布津、多菌灵预防。

根腐病根系腐烂,呈干腐状或乱麻状,叶片枯黄凋萎。多发生在开花前后。防治办法有:适当灌水,涝排旱灌,疏松土壤;大蒜水灌病株根部,施速效肥有一定效果。

病毒病主要由蚜虫、绿盲蜻传染病毒。植株幼嫩部皱缩、变形,出现柳叶头、黄花叶,很难治愈。防治办法有:选无病株枝条、种子,利用根尖、茎尖无病毒组织组培苗;早去柳叶头,利用侧枝开花,防治蚜虫。

身边常见药用植物


从神农尝百草到屠呦呦的青蒿素,植物,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方面提供了种种帮助,其中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又尤其优秀,那我们身边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哪些呢?

曼陀罗(有剧毒)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

白芨

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鬼针草(田间杂草)

嫩时可当菜吃,药理研究显示,三叶鬼针草全草含有蒽醌甙、皂甙、鞣质、多元酚、苦味素、碘、胆碱、氨基酸、维生素等成份,其提取物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消炎等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龙葵(有毒)

3——4月采摘嫩叶,食用;夏、秋季采割全草,除去杂质,干燥,切段,药用。降血糖,消肿活血、抗炎抗休克。止咳平喘。

荨麻(有毒)

以前都是当药用的,据说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唔,吃的话,我觉得还是悠着点,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和止咳之效;叶和嫩枝煮后可作饲料

何首乌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湿,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灰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夏枯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车前草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大青-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

金银花

金银花全株入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蒲公英

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荠菜

马上就要三月三了,记得吃荠菜饺子。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天胡荽

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婆婆纳

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泽漆(有毒)

性微寒,味苦;有毒。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红蓼

晚秋霜后,采割茎叶,洗净,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可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藿香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中草药啊。让我们身体健康,也让我们亲近大自然。

药用植物菊花枯萎病防治措施


枯萎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该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性极大,植株一旦染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将会导致植株迅速枯死。

菊花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菊花尖镰孢菌,为一种土传病害。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32℃,在21℃时病害趋向缓和,到15℃以下时则不再发病。近年尤其在一些要控制花期而进行遮光处理的菊花,因为棚内气温高,不通风,较易诱发此病。

该病菌感染植株时,最初表现为下部叶片失绿发黄,失去光泽,一般不易觉察。接着植株叶片开始萎蔫下垂,变褐,枯死,尤其是下部叶片也开始脱落。因此在植株刚开始遭受现出症状时,一定不要轻易认为是缺水,而延误防治。要仔细观察植株基部茎秆是否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状物。茎秆横切或纵切,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也可将植株脱盆,可以看到被病菌侵染的根部变黑腐烂。

菊花枯萎病在预防时,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并从无病植株上采集枝条繁殖。二是进行土壤消毒,定期用杀菌剂杀菌。三是控制土壤含水量,宜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四是掌握植株密度,以便于通风。

而在植株被病菌感染时,一定要迅速施药。

用50%多菌灵进行治疗,效果不错,方法如下:在植株出现病情时,配制多菌灵200倍-400倍液,植株根部浇灌,并喷洒全株。开始第一天、第二天连续两次,第四天一次,第六天一次,一般情况下,用四五次药即可恢复。但一些重病植株,一定要拔除,最好烧掉。

另外,也可用25%苯来特粉剂200倍-400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方法与多菌灵一样,效果也不错。

养花大全药用植物菊花锈病的防治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即病菌孢子。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叶片上病斑多的,叶缘上卷。

病原PucciniachrysanthemiRoze称菊柄锈和PucciniahorianaP.Henn称堀柄锈及PhakopsoraartemisiaeHirat.称篙层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Pucciniachrysanthemi夏孢子堆褐色,多生于叶背,少数生在茎上,大小l一2mm;夏孢子黄褐色,球形至椭圆形,具刺,大小30―3725―32(m),具3个芽孔,上生突起。冬孢子堆生在叶背或叶柄和茎上,大小l一2mm,深褐色或黑色;冬孢子栗褐色,倒卵形至椭圆形,大小38―5523―32(m)。P.horiana冬孢子堆黄褐色叶背生,大小2―5mm;冬孢子黄褐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或棍棒状,大小30一5211―17(m),分隔处稍缢缩,基部狭窄,平滑,柄浅黄或无色,柄长50m,不脱落。Phakopsoraartemisiae夏孢子堆多生在叶面表皮下,后期才开裂;侧丝棍棒形,直或弯,无色至.近无色,长38―41.5m;夏孢子浅黄色,卵形至椭圆形,具短刺,芽孔不明显。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锈菌潜伏在新芽中越冬,随菊苗传播蔓延。露地栽培的菊花在秋末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病。品种间对堀柄锈抗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1)选用桃金山、舞姬等抗病力强的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切忌连作,保持通风透光。(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l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9000―10000倍。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药用植物菊花叶枯线虫病的防治


菊花叶枯线虫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的上海、南京、合肥、广州、长沙、昆明、浙江等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导致叶片变黄早落。该线虫除危害菊花外,还危害翠菊、金光菊、大丽菊、百日草等多种菊科植物,以及珠兰、百合、蒲包花、飞燕草、夹竹桃等花卉。

症状:该线虫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能侵染花芽和花。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受线虫侵染的叶片,侵入点处很快变褐。以后褐色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最后,叶片卷缩,凋萎下垂,造成大量落叶。花器受侵染后,花不发育,即使开花,也长得细小畸形。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发病严重植株,开花前即枯死。

病原:病原为菊花叶线虫(Apholonchoidesritsomabsi),隶属滑刃线虫属。

发病规律:病原线虫在病株、病残体和野生寄主苣买菜、繁缕、飞燕草等植株上越冬,一般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叶子气孔钻入组织内危害。整个发育周期在被害组织内完成。只要温、湿度适宜,线虫全年都可繁殖。

防治:①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病株及其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②选用健康无病的插条作为繁殖材料。由于叶枯线虫不侵害茎部顶芽的特性,可利用顶芽做繁殖材料。③对与病苗、病土接触过的园艺工具要及时消毒。对种过有病植株的土壤、花盆要消毒。④露地栽培时,要防止浇水飞溅,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减少传播机会。⑤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进行穴施,每公顷45-75kg,有一定疗效。

菊花三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菊花别名甘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中药名为白菊花、黄菊花。以花入药,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作用。主产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全国其他地区均有栽培。栽培养护管理过程中菊花主要病害有菊花白粉病、菊花斑枯病、菊花叶枯线虫病,要注意及时防治。

1、菊花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连结成片,病叶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发病严重时,引起叶片扭曲变形,枯黄脱落;同时植株矮化,发育不良。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单胞,无色,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有性阶段形成闭囊壳,附属丝菌状,内生子囊621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性阶段。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来年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在温暖地区,病菌也可依靠菌丝体在被害植物活体上越冬。

田间初侵染发病后,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侵入表皮细胞,并形成吸器吸取植物养分。晚秋在病部形成闭囊壳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被害植物活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残体及落叶,并集中烧毁。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栽植过密。发病初期及时用15%粉锈宁6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0.20.3度石硫合剂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即可控制病害。

2、菊花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生于叶缘呈扇形,褐色至紫褐色,边缘清晰或外围有褪绿晕圈,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多数病斑可使叶片干枯,严重时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层层变黑皱缩。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所致。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器壁膜质,顶部有孔口。分生孢子针状无色,有隔膜49个。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地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产生初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和接触传播,引起田间多次再侵染。温度在10℃27℃,只要有雨露,田间就可发病,但以秋季孕蕾开花期灌水或下雨造成的高温条件下危害最重,连作田和分株养殖发病重。该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但在秋季遇高温、多雨的天气发病严重。不同的菊花品种对斑枯病的抗性有差异,感病品种有紫蝴蝶、新大白、蟹爪黄和香白梨等,较抗病品种有湖上月、秋色、玉桃和紫桂等。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量。采用无病母株扦插养殖。植株合理栽植,不宜过密。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病叶、老叶。不偏施氮肥,配合施用磷、钾肥。发病初期可用62.25%仙生600倍液、80%大生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0%富士5008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喷雾。

3、菊花叶枯线虫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芽、花芽、花蕾和生长点。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出现症状,叶片的边缘或顶端沿叶脉部分变黄,受叶脉限制呈现特有的角状褐色斑,最后叶片卷缩、枯萎。有时植株一侧的上、中、下叶片都出现枯萎,花器受侵染后变形,花芽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该病由线型动物门滑刃线虫属线虫所致。雌雄同型,均为蠕虫型。雌虫虫体细长,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主要潜伏在被害植株叶芽内越冬,来年叶芽萌发线虫开始活动,并危害底部叶片。借基部水膜向上爬行到新的叶片扩大危害。

雨季通过雨水和灌溉水进行田间传播,带病插条和病苗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线虫可从气孔侵入,整个生活史在寄主组织内完成。线虫是一种好气性低等动物,在翻耕较浅、土质疏松和连年栽培感病植物的情况下常发病严重。

防治技术:搞好田园卫生,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避免连作或用病土育苗。栽培抗病品种,一般小花品种比大花品种抗病。防止喷水飞溅,减少线虫传播机会。用46℃恒温水处理扦插苗或生根小苗10分钟,可有效杀死线虫。药剂防治可用克线磷1000倍液喷雾或根施铁灭克颗粒剂。

药用植物菊花根癌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症状菊花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肿瘤为灰褐色,表面光滑,质地不硬,后变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致地上部失绿或变黄,叶小且早落,病株生长缓慢或枯死。

病原Agrobacteriumtumefaciens(E.F.SmithetTownsend)Conn.称癌肿野杆菌或根癌土壤杆菌,属细菌。细菌短杆状,单生或成对生长,大小1.2―30.4一0.8(m),具1―5根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形成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缘整齐,光亮半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呈淡云状混浊,表面有一层薄膜。生理生化表现:不液化明胶;凝固牛乳但不胨化;还原石蕊牛乳变蓝;对硝酸盐轻微还原;在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醇、水杨苦酸上微产酸,但不产气;不水解淀粉。细菌生长温限0一37℃,适温25―30℃,致死温度51℃经10分钟。细菌耐酸碱范围pH5.7―9.2,最适pH7.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根癌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或混入土中越冬。细菌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和线虫也能传播细菌。细菌通过虫伤、机械伤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侵入。侵入后只定植于皮层组织,在寄生过程中分泌B―吲跺乙酸刺激周围细胞加速分裂,体积增大形成癌肿。寄主细胞变成癌瘤后,没有病菌仍能继续扩展。温湿度是根癌细菌侵染的主要条件,病菌侵染与发病随土壤湿度升高而增加,反之则减轻。癌瘤与温度关系密切,28℃时癌瘤长得快且大,高于3l一32℃不形成,低于26℃形成慢且小。碱性土壤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对发病不利,pH6.2―8尚能保持病菌致病力,pH6以下发病轻或不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发病重;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发病轻。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为害,造成伤口,均利于病菌侵入,增加发病机会。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对怀疑有病的苗木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1500倍液浸泡半小时或1%的96%硫酸铜浸泡5分钟,冲净后定植。(2)重病区实行2年以上轮作。(3)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4)加强田间管理,细心栽培,避免各种伤口,发现重病株要及时拔除,轻病株可用抗菌剂402对水300一400倍液浇灌或把瘤切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涂抹,有一定治疗效果。必要时用甲冰碘液,即用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混合均匀涂在癌瘤表面及周围3cm处,可杀死肿瘤表层细菌。(5)生物防治。国外有报道,在发生癌肿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种无致病力的放射野杆菌(Agrobacteriumradiobacter)K84株系能放射野杆菌素84(agrocin84),一种核苷酸杆菌素,能有效抑制癌肿组织形成,利用K84制剂浸种或浸根等处理,对癌肿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药用植物菊花枯萎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即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该病扩展速度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

病原FusariumoxysporumSchl.f.sp.chrysanthemiSnyderetHansen称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丛背面浅紫色至紫色,个别白色。大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壁薄,两端尖,多具3个隔膜,少数4个或5个,3个隔膜的大小25―363.6―4.7(m);小分生孢子生于单瓶梗或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数量很多,肾形至椭圆形,l一2个细胞,大小6―142.7―3.6(m);厚壁孢子球形至椭圆形,1―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个别串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17℃。该菌只为害菊花,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2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高温阴雨、施氮肥过多、土壤偏酸易发病。

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2)加强田间管理,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加强植地沟渠管理,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3)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上述对好的药液0.4~0.5L,视病情连续灌2―3次。

《药用植物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