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苏铁为何防夜及其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苏铁又名铁树,为常绿木本植物。树形古朴,主干粗壮,坚硬似铁,叶锐似针,寿命较长,是大型观叶植物。苏铁栽培中常会出现叶片发黄、叶尖枯焦的现象,其原因及防治如下:

缺铁。盆土中可溶性铁有限而黄化,可每隔23周喷施0.2%的硫酸亚铁或在施肥时加0.5%的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含铁、硫等微量元素,不仅可防止苏铁叶片黄化,促使叶色浓绿光亮,且还能刺激植株生长。

受冻。苏铁喜暖畏寒,温度低于0℃时即受冻害,严冬肉质根极易冻坏,导致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死亡。因此冬季养护时需注意防冻保暖,使越冬温度不低于5℃,这样即可防止叶片冻坏。

光照不足或过强。苏铁是阳性树种,但在持续高温烈日下暴晒,叶片易被灼伤而引起干尖变黄,特别是新叶还未舒展时,更应注意适当遮阴。苏铁虽耐半阴,但是长期置于阴暗处,缺乏阳光照射,也会使叶片变得绿色不浓。因此春秋冬三季宜将苏铁放置在阳光充足处,夏季宜置阴棚下,以避免强光照射,促使枝叶萌发,生长健壮,叶色翠绿。

盆土干湿不均。苏铁的肉质根能耐适度干旱,但不耐水涝。盆土可偏干些,如浇水过多,则土壤空隙充满水分,根系呼吸减弱,影响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导致叶片自下而上开始萎蔫,严重者根系渐黑,植株枯死。但盆土过干,因缺乏生长所必须的水分,更易出现叶片变淡发黄。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尤其是冬季,盆土如不干燥,不必浇水。zW59.coM

湿度不够。苏铁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棚室内增温,空气湿度低,往往出现叶色暗淡无光,叶缘枯焦或叶片干尖,因此要经常采取叶面喷水、地面喷水或空中喷雾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这样可防止因湿度过小引起的叶片干尖。

土质粘重。苏铁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忌用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否则会因缺氧造成烂根黄化,甚至死亡。盆栽土可按园土6份、腐叶土3份、砻糠灰1份混合使用,也可用4份腐叶土、3份腐熟的大粪末和饼肥、3份沙泥土或锯末,再加少量铁粉、骨粉配制后使用。

翻盆过早。苏铁尚在休眠期过早地翻盆换土,很容易受到冻害,造成叶片枯焦。因此最好在春季结束休眠,萌动或生长已经开始,翻盆换土较安全。已经出现的黄叶,可把它全部剪去,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植株会重新长出新的叶片。

病虫危害。苏铁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易受介壳虫危害,被损伤的叶片发黄。因此,除加强通风外,还可在若虫孵化期用40%乐果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除虫。另外,在高温多雨季节或严寒均易发生叶枯病,引起小叶成段枯死。所以,养护时除剪去病叶外,还要在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在高温多雨季节喷一次5%多菌灵500倍液加以预防。

总之,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叶片发黄,都很难返青的,因此,各项养护措施应该提早。

扩展阅读

苏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此病是庭园、盆栽苏铁罕见的病害。严重受害的植株,大部分叶片干枯,易破碎,断裂。

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病害初呈现时为淡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15毫米。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央暗褐色至灰白色。后期在病斑上发生散生或聚生的黑色小粒点,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斑间可相互联结形成大斑,造成叶片上部枯死。

污染途径此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被害中片上越冬,次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达蔓延。此病在广州地区自511月均有发生,以89月生发较重,高温多雨利于病害的发生。苏铁栽植在瘦瘠的粘质土壤中,或将盆栽铁放置于辐射热强烈的水泥地上,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时宜选择土层深厚,带微酸性砂质壤土,周围环境应通透光;新叶展开时,适当剪除下部老叶;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发病初期可喷1:1:2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喷药次数视病害发展情况而定。

苏铁树坏死萎缩病

症状新叶色略黄,每片小叶上均生有黄色环状坏死斑点,造成新坏死斑点处歪扭。老叶上也生有黄褐色斑点。整个植株生长萎缩。

苏铁球蚧

分布为害若虫和雌成虫在叶背刺吸叶汗液,虫量多时叶面发黄,排泄蜜露常诱致煤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子雌体4.57毫米,宽4.24毫米,高3.55毫米,产卵前体呈卵形,背部突起,从多为赭红色,后半部有4纵列凹点;产卵后体呈球形褐色,表皮硬化而光亮,虫体略向前高突,向两侧亦突出,后半部略平斜,凹点亦存,色暗。

生活史及习性年生1代,以2龄若虫多在12年生枝芽旁、皱缝固着越冬。翌春寄主萌芽期开始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羽化期,5月中旬前后开始产卵于体下。5月下旬开始孵化,孵若虫从母壳下的缝隙爬出分散到嫩枝或叶背固着为害,发极缓慢。直到10月落叶前脱皮为2龄转移到枝上固着越冬。行孤雌生殖或两性生殖,一般发生年很少有雄虫。每雌可产卵1000~2500粒,天敌有瓢虫和寄生蜂。

苏铁常见病害防治


苏铁常见病害主要有斑点病、白斑病、炭疽病和根端腐烂病等几种,以下是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发病症状

斑点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褐色小点,并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边缘红褐色至灰白色。后期病斑上散生或聚生黑色小粒点。病重时病斑可连接成大斑,造成叶片上部枯死。

白斑病:叶上病斑长形不规则,多由叶尖向下扩展,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或紫红色,上生小黑点,病斑多从羽状叶尖端向下发展,病斑连接可使羽状叶成段枯干或全株枯死。

炭疽病:该病常发于叶片,引起小叶成段或整个枯死,病部着生黑色小点,潮湿时,小黑点上可分泌出粉红色的胶状物。

根端腐烂病:被害苏铁植株根部坏死腐烂;有时有臭味,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

斑点病、白斑病、炭疽病三种病原菌均在病叶上危害、越冬。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栽培土贫瘠黏重、栽培环境通风透光性差等条件,均易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盆栽苏铁若放置在光照较强的水泥地上,会加重斑点病和白斑病的危害程度。冬季防寒措施不好,化冻后的苏铁容易发生炭疽病。危害较重的时期为8至9月,每年的5至11月均有发生,土质黏重并长期渍水潮湿的情况下,易诱发根端腐烂病。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移栽时宜带土,尽量减轻对根系的损伤,定植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搭棚遮荫。在装卸运苗过程中也要避免伤及干茎,否则,易导致病菌侵入。在移植前,若发现腐烂部分,应用百菌清或托布津消毒杀菌。茎干与土壤消毒彻底与否,是移栽成败的关键,种植苏铁的土壤要疏松肥沃,盆栽的要避免盆土积水,地栽的要避免栽在低洼积水处。新叶展开时,应将植株下部有病的老叶、病枝清除,放置环境应保持通风和光照充足,夏季喷清水。在冬季严寒地区应及早采取防寒措施,避免植株遭受冻害,以增强苏铁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侵染来源。

二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苏铁斑点病和白斑病可在发病初始阶段用炭福美5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至1000倍液喷洒,喷洒时加入0.1%洗衣粉为粘合剂,效果更好,隔7至10天喷洒1次。防治苏铁炭疽病,可选用70%炭疽福美500倍液喷洒,对苏铁根端腐烂病,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清除腐根及周围带菌土壤,土壤消毒用40%福尔马林,或70%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粉剂混合后消毒。

咖啡锈病及其防治方法


咖啡锈病是咖啡的主要病害,危害性最大,被害植株,轻者减产,重者死亡。此病主要为害小粒种咖啡和大粒种咖啡,而中粒种咖啡对锈病有较强的抵抗力。

国外对咖啡锈病的防治除应用抗病品种锈病以后,内吸治疗剂在防治咖啡锈病上得之外,田间主要靠化学药荆。

咖啡锈病为害症状

咖啡诱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幼果和嫩枝。叶片感病后,最初出现许多浅黄色小斑,并呈水渍状扩大,叶背面随即有橙黄色粉状孢子堆,病斑周围有浅绿晕圈后期病斑逐渐扩大或连在一起,成为不规则的病斑,病斑最后干枯,呈深褐色,整个感病叶片脱落。

咖啡锈病防治方法:

(1)选育抗锈病的品种种植,如小粒种咖啡中的卡狄莫,在引种时要严格作好检疫工作,防止病菌传播。

(2)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3)加强检疫,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各地引种和贮运苗木时,应严格做好检疫工作,防止病菌扩散蔓延。同时在当地要建立无病苗圃,不断培育抗性好、品质良的优良品种。

(4)清除病原。对苗圃的幼苗要经常进行检查,清除病叶;对咖啡园里的植株要结合修剪,除去弱枝病叶,特别是在旱季结束之前要全面检查,一旦发现病叶应立即组织人力全部摘除,并结合化学防治。

(5)农业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每生产250kg鲜果,需要N肥5kg、P肥0.5kg、K肥6.25kg,这样既保产又防治咖啡早衰,同时还能提高植株抗病力。

(6)化学防治。采用1~5%的波尔多液杀菌剂喷射,第一次应在雨季之前,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和程度而定,一般每隔2~3个星期喷射一次,粉锈宁对咖啡锈病有预防作用,发病初期有治疗作用。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35~65克或5%可湿性粉剂150~3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苏铁小灰蝶防治技术


苏铁小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是苏铁的主要害虫。近年来,苏铁栽培量逐渐增加,导致苏铁小灰蝶的发生也逐年加重,在北京个别花圃曾经出现当年新叶全被吃光的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为害特点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至13毫米,翅展28至30毫米。体黑褐色,被白色长绒毛;触角长6毫米,球杆状,黑褐色,节间具白环;下唇须上面黑色,下面白色,前后翅正面褐色,具蓝紫闪光,前翅外缘深暗,后翅亚外缘有一列圆斑。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4毫米,腹面扁平,背面拱起。头黄褐色,常缩在前胸下面。体背紫红色,密布黑色粒状突起,上具绒毛;体侧具不规则的白斜线;腹面黄褐色,腹足短小,呈吸盘状,化蛹前虫体变为绿色。蛹长10至12毫米,宽约4毫米,灰褐色,背线两侧各有两纵列深褐色斑点。

2.生活史:该虫属于完全变态,7月完成一个世代约20天。卵期3天,幼虫期5至7天,蛹期8天,成虫羽化后第二天产卵。刚孵化的幼虫呈黑色,随着虫龄增长变为微红、土黄或绿色,四五天后停止进食,停食两三天后陆续化蛹,蛹期8天,羽化率87.5%。

3.发生特点:发生期5至11月,为害盛期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虫将卵散产于苏铁卷曲的新叶上,幼虫孵化后先钻入卷曲的新叶中蛀食叶肉,随着叶片的生长,常群集于苏铁上部的芽鳞片内或散附于较嫩叶片上,咬食苏铁嫩叶,为害严重时嫩叶只剩叶柄,有时叶柄还被蛀空,在为害高峰期会3至5天内出现嫩叶突然萎蔫干枯或小叶部分全部干缩上卷,叶片展开后残缺不全,遇雨则造成心尖顶部腐烂,且常年不发新叶,失去观赏价值。

该虫世代重叠且为害前较隐蔽,幼虫孵化即钻入芽间蛀食,随着新叶展开后发现受害时已造成损失。一次用药虽可大量杀死幼虫,但由于杀不死成虫和卵,一周后又会大量发生。

4.发生情况:北京丰台地区在2001年之前没有苏铁小灰蝶虫害发生,2001年有零星发生,2002至2003年呈爆发趋势,2004年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未造成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报道,苏铁小灰蝶是1989年在台湾地区首次发现并命名,后在广州、深圳等地出现,近年随着南花北运传入北京。此外,该虫过去以为害豆科植物为主,近年因豆科植物减少而转向苏铁,也是加重苏铁受害的原因之一。

二、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

(1)苏铁入棚前清除盆内杂物,特别注意清除根部、苏铁芽尖的老熟幼虫和越冬蛹,消灭越冬虫源。

(2)采取措施提早结束休眠。6月30日前施足底肥,10月1日前入棚,棚温保持15℃左右,促进新芽早萌发,力争在6月10日之前长出新叶,错过为害高峰期。

2.加强预测预报

从6月初开始每天观察,发现苏铁周围出现灰色小蝶即进入防治期,及时喷药防除,喷药重点是正值芽期的苏铁新叶。

3.化学防治

(1)21%灭杀毙乳油1000至1500倍液喷雾。

(2)20%菊杀乳油800至1000倍液喷雾。

(3)5%来福灵2500至3000倍液喷雾。

(4)5%高效氯氰菊酯2000至3000倍液喷雾。

草莓黄萎病及其防治方法


草莓黄萎病病害最初侵染草莓的叶片、叶柄,导致大面积的草莓出现病斑,随着大棚种植草莓的年限在逐年延长,土传性草莓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在加重。产量低,对土壤是光养不用。此病一旦传染侵入草莓就会迅速蔓延,很难根治。

草莓黄萎病一般发生年份该病的发病率为5%~12%,重发年份高达20%~35%;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轻病株结果很少,品质差,商品价值低,防治好的可减少产量损失6%~13%,防治差的可减产16%~26%,甚至呈现毁灭成灾的局面。在连年种植的田块发生重,特别是采用本圃培育的草莓苗更易发生。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40%以上,几乎到了不能再种植的地步。

1发病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至病株叶片失去光泽,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病原为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小型分生孢子肾形或卵形,无色,单胞或双胞。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坦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3综合防治措施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可防难治的病害,因此应采用从源头上杜绝病原物的侵染,从栽植的土壤、种苗和传播途径上切断病菌的侵入。

药剂防治对草莓黄萎病的效果不佳,因此防治上应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

一、土壤消毒

①选择无病地块的健康植株留种,栽植无病健壮秧苗。无病母株可采用空间采苗方式获得,即在匍匐茎的先端着地以前就切取,插入无病土壤中,使其生根,作为母株利用育苗即可。

②避免连作重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播种或栽植前严格土壤消毒灭菌。方法是667平方米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散气,待没有药害后方可育苗或定植;也可以通过太阳能消毒,选择7月份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菌。

④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注意草莓种植后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及时进行补植,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菌侵染源。

⑤栽植前或发病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

二、苗期预防

20克(750倍)草莓专用+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预防三次:

1)苗床:齐苗后;

2)移栽前一天,带药移栽;

3)大田:成活后,移栽后7-10天。

三、得病后治疗

1、开花前得病治疗:

400倍草莓专用+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两次,间隔5天。

2、开花后得病治疗

1)草莓专用400倍+代森锰锌+乐贝果叶喷两次,间隔5天。

2)2号或瓜果蔬菜专用400倍(草莓是伏地作物,稀释倍数不能低于400倍,否则淋灌时易灼伤叶片)+代森锰锌+乐贝果除去喷雾器头淋灌病株(土表10cm深处根部必须湿透),间隔5天淋两次。

苏铁小灰蝶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农村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苏铁已成为绿化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品种之一。随着苏铁在本市的栽培量逐年增加,苏铁上的主要害虫苏铁小灰蝶的发生程度也逐年加重,个别花圃曾经出现当年新叶全被吃光的现象。现将苏铁小灰蝶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更多绿色尽在

为害特点

苏铁小灰蝶在北京地区完成一个世代约20天,其中卵期3天,幼虫期5-7天,蛹期8天,羽化后的成虫第二天产卵。该虫在北京地区于5月-11月发生,为害盛期为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虫将卵散产于苏铁卷曲的新叶上,幼虫孵化后先钻入卷曲的新叶中蛀食叶肉,随着虫龄和叶片的生长,常群集于苏铁头顶部位的芽鳞片内或散附于较嫩叶片上啮食,严重时将嫩叶吃得只剩叶柄,有时还将叶柄蛀空,在为害高峰期可在3天-5天出现嫩叶萎蔫干枯或小叶全部干缩上卷,叶片展开后残缺不全,遇雨则造成心尖顶部腐烂,且常年整株不发新叶,失去观赏价值。

该虫世代重叠,且为害前较隐蔽,幼虫孵化即钻入芽间蛀食,当新叶展开发现受害时已造成损失。一次用药虽可大量杀死幼虫,但由于杀不死成虫和虫卵,一周后又会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苏铁入棚前清除盆内杂物,特别要注意清除根部、苏铁心尖的老熟幼虫和越冬蛹,消灭越冬虫源。在当年6月30日前施足底肥,10月1日前入棚,棚温保持15℃左右,促进新芽早萌发,力争在6月10日之前长出新叶,错过为害高峰期。

药用植物苏铁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苏铁CycasrevolutaThunb.别名铁树、凤尾棕、凤尾蕉等,属苏铁科常绿树。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具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益肾固精、降血压之功效,各地均有栽培。

发病症状

苏铁斑点病又称白斑病,叶片染病多从叶尖中部或基部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大小l5mm,中央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上生黑色小点。病斑融合可致叶片成段干枯或全叶枯死。

病原

AscochytacycadinaScalia称苏铁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生于叶面,大小100一239m,暗褐色。分生孢子卵形或圆筒形,双胞,隔膜处缢缩或无,大小8113.24.2(m),无色或稍带浅褐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茵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利其发生,土壤瘦瘠粘重或盆栽苏铁置于水泥地上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土层深厚,带弱酸性的砂壤止作栽培土壤。

(2)栽培环境要通风透光,盆栽时不要放在水泥地上。

(3)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园林植物苏铁大蓑蛾的防治方法


苏铁大蓑蛾:的雄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5~44毫米,体黑褐色,前翅沿翅脉黑褐色。雌成虫体长22~30毫米,蛆状,头小淡赤色,胸背中央有1条褐色隆背。后胸腹面及第七腹节后缘密生黄褐色绒毛环,腹内卵粒清晰可见。卵椭圆形,黄色,长0.8毫米。初龄幼虫黄色,少斑纹。3龄以后雌雄异态,老熟时,雌幼虫体长25~40毫米,粗肥,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亚背线、气门上线附近有大型赤褐色斑,呈深褐淡黄相间的斑纹,腹部黑褐色。

雄幼虫老熟时体长18~25毫米,头黄褐色,中央有l白色八字形纹,胸部灰黄褐色,背侧亦有2条褐色纵斑,腹部黄褐色。雌蛹长28~32毫米,赤褐色,似蝇蛹状,枣红色。雄蛹体长18~24毫米,暗褐色。老熟幼虫的袋囊长40~70毫米,丝质坚韧,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绝大部分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过冬,越冬幼虫至翌年春季一般不再活动或稍微活动取食,雌成虫将卵产于蛹壳,幼虫孵出时间以14~15时最盛小幼虫先将卯壳吃掉,滞留在蛹壳内2天左右。幼虫爬出袋囊后开始取食羽叶表皮、叶肉,留下另一层表皮,形成透明枯斑或不规则的白色斑块。2龄后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

大蓑蛾发生虫口较多时,能将叶片吃光,影响生长。幼虫自身负袋爬行传播,扩散距离不远。初孵幼虫吐丝下垂随风吹移,较爬行要远,扩散距离由风力大小而定;越冬期随苗木外运可迁移,造成大范围扩散。雌成虫产卵于蛹壳内聚集成堆,卯堆上由虫体黄绒毛覆盖。雌成虫产卵量以幼虫取食不同的树种而有差异。大蓑蛾幼虫多趋向于阳光较充分的枝条上活动危害。初孵幼虫天敌主要有瓢虫、蚂蚁、蜘蛛;接近老熟时寄蝇的寄生率很高,有几种鸟类能啄食大袋幼虫。

防治方法:可在幼虫盛发期喷施90%~敌百虫晶体水溶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只要喷雾均匀周到,防治效果很好;家庭盆栽苏铁也可人工摘蓑蛾。

辣木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辣木主要虫害:

二疣犀甲、白蚁、蚜虫、红蜘蛛和夜蛾、小菜蛾等是辣木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二疣犀甲幼虫危害植株的根,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成虫危害植株盏干、果荚,可造成茎干折断、感病、果荚受害不能正常成熟。白蚁危害植株的根、茎,引起植株流胶,直接或间接的造成植株死亡。蚜虫危害植株花序、叶片和嫩梢,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由于蚜虫分泌蜜露较多.,可导致煤烟病。通常一年中都会发生,在雨季结束后的10月至翌年5月份危害严重。夜蛾和小菜蛾的幼虫通常取食嫩梢、嫩叶,造成嫩梢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生长受影响,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旱季的11月至翌年5月份。

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是尽早发现受虫危害的树,用印棟油、烟碱等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或生物源杀虫剂进行局部控制,及时消灭虫源,将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由于这几种害虫的发生时间和危害部位大致相同,防治可以同时进行。个体大的二疣犀甲采用人工捕捉成虫及寻找并破坏越冬幼虫的地下场所,减少翌年的虫害发生率。白蚁的防治一般在树基部环涂杀虫剂。对于蝶类幼虫可用人工清除、摘除病叶或用药防治。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2000倍防治,蝶类幼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等常用杀虫剂防治。因辣木生命力极强,如有病虫害而不想施药时,可以剪除所有的枝叶烧除或深埋,修剪过的植株约15天左右就可以重新长出健康的枝叶。

水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下面介绍水稻病害,一篇文章让你弄懂水稻病害。

一、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裂开,露出谈黄色块状物。

被害后期症状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10-15天,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种子消毒:关键措施

防治关键时期:

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破口前3—5天),根据天气预报破口前后为阴雨天气,用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进行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严重,导致叶片枯死,结实率降低,千千粒重降低,一般造成损失10%-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危害特点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脚秆。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生,最初在近水面的叶梢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以后斑病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型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发绿或谈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路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叶尖,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

初期症状

中期症状

后期症状

纹枯病的菌核

防治方法:

秧苗期、封行期,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1500倍液喷雾。

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增施Zn、K肥,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透、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兼防飞虱。

三、稻瘟病

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地区每年都有发生,期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根据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稻瘟病的慢性型病斑

稻瘟病急性型病斑

叶瘟

节瘟

穗颈瘟前期症状

穗颈瘟后期症状

防治方法

1、在水稻破口前5-7天(每蔸约有6-8个穗苞时)

三环唑+吡唑醚菌酯+有机硅,喷雾均匀

2、抽穗80%时再喷一次,对工作行、田边重点喷雾。

四、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典型症状

大田水稻被害状

综合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

五、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

菌脓

初期症状

后期症状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梅雨季节湿灌,底肥足、追肥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适时适度烤田。

②发病初期,选用药剂防治:4%春雷霉素、3%中生菌素,叶枯唑或农用链霉素。

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

防治方法:

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检疫,控制病害传播;选种抗耐品种;科学管水,底肥足、追肥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增加通透性。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4%春雷霉素、3%中生菌素,叶枯唑或农用链霉素。

胡萝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近年来各地胡萝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于生产管理不善等因素,胡萝卜病害逐渐加重,据调查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0%~30%。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黑腐病、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花叶病。

1、黑斑病

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秆。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病,产生褐色小病斑,有黄色晕圈,扩大后呈不规则形黑褐色、内部淡褐色病斑,后期叶缘上卷,从下部枯黄。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霉,茎、花柄发病,产生长圆形黑褐色稍凹陷病斑,易折断。

防治方法:①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或70%代森锰锌拌种。②从无病株上采种,做到单收单藏。③实行2年轮作,增施基肥和追肥。④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黑腐病

识别要点:苗期至采收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肉质根、叶片、叶柄及茎。叶片染病,形成暗褐色斑,严重的致叶片枯死。叶柄上病斑长条状。茎上多为梭形至长条形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肉质根染病多在根头部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稍凹陷黑斑,严重时病斑扩展,深达内部,使肉质根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同胡萝卜黑斑病。

3、根结线虫病

识别要点:主要发生在根部。地上部表现症状因发病的程度不同而异,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生长发育不良,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枯黄,植株矮小,影响结实,发病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地下染病后产生瘤状大小不等的根结,解剖根结,病部组织里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

防治方法:①实行2年以上水旱轮作。②重病田灌水1015厘米深,保持13个月,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③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压低虫源基数,减轻病害的发生。④在蔬菜发病初期,用1.8%虫螨克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5公斤,间隔1015天灌根1次。

4、软腐病

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地下部肉质根,田间或贮藏期均可发生,在田间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根部染病初呈湿腐状,后扩大,病斑形状不定,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肉质根组织软化,呈灰褐色,腐烂汁液外溢,具臭味。

防治方法:①重病区实行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轮作。②加强检查,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随时清除,并撒石灰或用石灰水淋灌病穴。③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500倍液。④收获时尽量减少伤口,采收后晒半天,入窖后严格控制窖温在IO℃以下,相对湿度低于80%,可减少发病。

5、花叶病毒病

识别要点:胡萝卜苗期或生长中期发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受害,轻者形成明显斑驳花叶,重者呈严重皱缩花叶,有的叶片扭曲畸变。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病残株,深埋或烧毁。②及早防治蚜虫,减少传毒机会,用2.5%功夫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克/亩。③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喷雾,或1:(20~40)的鲜豆浆低容量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茶叶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茶苗白绢病

1、1分布及症状:茶苗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苗圃根部病害。分布范围广,为害严重。除茶外,尚能为害瓜类、茄科、麻类、烟草、花生等200多种植物。发生在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病株皮层腐烂,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

1、2病原:是一种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真菌。菌丝体初无色,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滑、坚硬,黑褐色。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即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

1、3发生规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以6~8月发生最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地势低洼,茶苗长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

1、4防治方法: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增强抗病力。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药剂用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移栽茶苗叶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2、茶根癌病(与茶苗立枯病比较)

2、1分布及症状:主要为害茶苗,在部分茶区发生严重,造成茶苗枯死。以扦插苗圃中常见,主侧根均可受害。病菌从扦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茶苗受害后须根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

2、2病原:茶根癌病菌为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etT.)Conn.]细菌。菌体短杆状,具1~3根极生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发育适温为25~29℃,致死温度为51℃(10分钟)。在pH7.3时发育最好。

2、3发生规律: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为害。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入,在组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癌瘤。

2、4防治方法:要严格苗木检查,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系伤口。苗木必要时可用20%石灰水浸根10分钟消毒后再移栽。

3、茶苗根结线虫病

3、1分布及症状:主要分布于温暖的产茶区。此病是由一种很小的线虫引起,当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菜籽等,且大小不一,受害根系无须根,畸形,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粗,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生长衰弱,叶片发黄,干旱季节叶片易大量脱落而枯死。

3、2发生规律: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气性生物,1年发生多代,当土温达25~30℃,土壤湿度为50%左右时,在地势高、土壤结构疏松的沙质土中,20~30天就可完成1代,而线虫在表层土壤比在下层土壤发生多,10℃以下时即停止活动。

3、3防治方法:

①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瓜类、豆类、红薯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盛夏应将土壤深翻,在阳光下暴晒10天后再翻1次,可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②对已发病的苗木应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时用石灰消毒或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茶紫纹羽病

4、1分布及症状:分布于各产茶区,但在华北和华东发生较普遍。此病主要发生于苗期及成株期,为害根部或根颈部,先是须根腐烂,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后蔓延到侧根,腐烂后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满紫褐色丝状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颗粒状茵核小茎基部加厘米硝常被紫红色的苗丝包围,质地柔软;易剥落,根部皮层也易剥落,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新梢发芽减少,病株枯死。

4、2发生规律: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发病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过度干燥的茶园易发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随农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虫及根部接触而传播蔓延,调运带菌的苗木和土壤时也可进行远距离传播,连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发病。

4、3防治方法:

选用无菌健苗令发现病苗及时挖除烧毁,工具用后洗净,然后对其余健苗用20%的石灰乳液浸l小时,或50%的多菌灵l000倍稀释液浸根半小时后再种植。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园注意排水,涝前应挖好排水沟。前期种过红薯、马铃薯和果树且曾发生此病的土地,要用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每亩用2.5千克加细土进行拌土消毒,或用福尔马林30倍稀释液浇灌土壤,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或多茵灵1000倍稀释液浇灌根颈部。

《苏铁为何防夜及其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