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水稻病害

1、稻瘟病

(1)为害特点: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2)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③加强栽培管理。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亩用25~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2、白叶枯病

(1)为害特点:水稻白叶枯病又叫火烧苗。白叶病,是一种传播很快的病害,目前许多稻区还没有这个病,所以它被定为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

稻株感染白叶枯病后,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绿色或暗绿色斑,病斑沿中脉或叶缘扩展,形成界限分明的病斑。病斑沿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因此叫白叶枯病。一般在水稻中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蔓延到上部叶片。这种病从苗期发生,在分蘖期普遍发展,到孕穗期,特别抽穗后达到高峰。如果发病早,叶片枯死,不能抽穗;如果发病较迟,影响扬花灌浆,秕粒增加,病株茎秆软弱易倒伏。

白叶枯病容易和其他病害混淆,辨认不清。可把病叶剪下一小段,放在有水的玻璃片上,再用一块小玻璃压在上面,大约1分钟以后,放在光线稍暗的地方,如果切口处有浓浊状或乳白色液体流出,这就是白叶枯病的病菌。

(2)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稻种。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过滤浸种,在温度为25℃时,可浸种3~4天。所浸稻种经常保持在水面下10~12厘来,水面不能搅动,以免弄破石灰水膜,降低消毒效果。②选用抗白叶枯病的品种。③分蘖肥和穗肥不宜过多。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3、纹枯病

(1)为害特点: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鞘和叶片枯死,分蘖死亡,严重时稻株不能抽穗或虽抽穗而不能结实,或引起早期倒伏,发病轻的增加空秕粒和降低粒重。

(2)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看苗施肥,促使水稻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降低稻田湿度,通风透光,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染,从而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②消灭菌核,结合秋冬深翻、深埋菌核。灌水整田,插秧前,捞出藏有大量菌核的浮渣。③药效防治,(A)每亩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配制成1500倍液喷雾或用150克加水500~1000千克泼浇;也可用150~200克加细土20千克撒施。(B)每亩用井冈霉素500克加50千克水,喷雾或拨浇。施药时,稻田要灌2~3厘米深的水层。

二、水稻虫害

造成水稻虫害的害虫有外源性害虫和内源性害虫两类,外源性害虫即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内源性害虫即本地虫源,在本地繁殖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飞虱、稻蓟马等。

1、稻螟虫:①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②防治措施:亩用0.2%高渗甲维盐40~60毫升或5%锐劲特30毫升或20%三唑磷80~100毫升。

2、稻飞虱、叶蝉:①稻飞虱、叶蝉体形小,常常混合发生,一般年份减产一成以上,大发生年减产二到三成,有的甚至基本无效。②防治措施:亩用22%蚜虱灵1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对水60千克喷雾。

3、稻纵卷叶螟:①防治指标: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巧施追肥,不过迟施用氮肥,避免水稻贪青徒长而导致成虫集中产卵为害,平均100丛有15~20个虫卷应施药。②防治措施: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治疗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品种还有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原则是狠、准。防治指标是:分蘖100~120头/百穴,穗期60~80/百穴。

控制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赤扁胶小蜂、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这些天敌对农药很敏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策略是:治早治小,重点打2龄高峰。

4、稻苞虫:①防治指标:在成虫盛发期重点查看叶色嫩绿,生长茂盛的稻田,凡100丛水稻上有卵10粒以上,或分蘖、孕穗期有幼虫10头,应进行施药防治。②防治措施:铲除沟边、田边的杂草和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用Bt乳剂20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75~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喷雾时以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为好。

小编推荐

水稻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水稻生长,也适于多种害虫的孳生繁殖。在广东为害水稻的害虫主要有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瘿蚊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损失常在25~35%,严重者可达90%以上。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广东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稻穗和深入茎秆。一般叶鞘先发病,然后是叶片。一般先在近水面出现喑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最后会合成云纹状大斑。轻者叶片枯黄、抽穗困难,出米率下降,严重时常引致稻株倒伏或整蔸枯死,使水稻严重减产。穗期发病蔸率在10%以上的稻田需用药防治。5%的井冈霉素水剂、20%的井冈霉素粉剂和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

稻瘟病:稻瘟病在秧苗期至灌浆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稻穗颈,后期主要是穗颈瘟和粒瘟。叶瘟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梭形、内灰白外黄色、中间有褐色坏死线的慢性病斑或圆形水渍状灰绿色急性病斑。发生穗颈瘟时,穗颈上先出现灰黑色病斑,后全穗成白穗。粒瘟发病早的谷粒颖壳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谷粒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可使米粒变黑。

稻瘟病防治的重点是易感病品种、敏感时期及老稻瘟病区。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要立即施药,在老病区,种植易感品种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齐穗期要各打一次保护药,预防危害最重的穗颈瘟。如果天气继续有利于发病,在灌浆初期可再施一次药。可用药剂有: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富士1号乳油、16%稻丰收可湿性粉剂等。

稻飞虱:成虫和若虫均能在稻丛基部取食危害,受害的稻叶发黄、稻株生长低矮、抽穗结实不良。受害严重时禾苗发生点片状穿孔倒伏、枯黄,造成籽粒充实度下降,甚至颗粒无收。稻飞虱发生在基部,到农户发现时往往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因此要勤加检查。一般查100蔸禾,平均每蔸有虫10头及以上的丘块就必须迅速防治。防治方法是粗水喷雾,让药液沉降到稻株基部。常用农药有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58%稻虫杀净100克,兑水50~60公斤水喷雾等。

纵卷叶螟:危害叶片、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叶尖卷成圆筒形虫苞,苞上有透明白色条斑,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谷粒不饱满,空秕粒增加而歉收。对纵卷叶螟,许多农民习惯见虫就打,这是不对的。当发生量未到防治指标时,施药不但不划算,而且浪费劳力,污染环境,还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一般穗期每百蔸有30~35个新卷虫苞的稻田即为防治对象田。在幼虫孵化高峰期至1龄高峰期施药防效较好。防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锐劲特胶悬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杀虫单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对水喷雾。

二化螟:主要危害茎秆,造成死孕穗、白穗、瘪谷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产量。早稻始穗至齐穗期,二化螟幼虫发育正处于低龄阶段,此时施药防效较好。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锐劲特胶悬剂、90%晶体敌百虫bt乳剂加18%杀虫双等。二化螟发生严重的丘块,稻草要随割随挑,远离稻田暴晒,同时及时将稻桩翻入泥下,灌满田水,防止残余幼虫迁入到中晚稻田继续危害。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化学方法只是水稻病虫防治的手段之一,水稻病虫防治更重要的是在选用高抗品种、平衡施肥、健身栽培的基础上实行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一齐上。

如稻田养鸭就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等基部害虫,减轻纹枯病和稻田杂草危害,还能增加收入。防治水稻穗期病虫害,关键是在破口初期即抽穗5%~10%时打好一次混合保穗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报,选用能同时兼治几种病虫的药剂或把几种对口药剂按其用量混合起来使用,达到一次施药同时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

穗期稻株高大、田间郁蔽,施药时必须用足水量,每亩用水量不能少于50公斤。施药时和施药后3~5天,稻田要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施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效,发现效果不理想要及时补治。不能用高毒、剧毒和高残留、大量杀伤自然天敌的农药,收获前10~15天禁用化学农药。

总体来说,水稻病虫害防治还是要采用综合治理的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对防治措施进行抉择和配套。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有节制地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

1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恶苗病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白叶枯病

2秧田期

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白叶枯、细条病: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3分蘖期

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4抽穗期

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5防治技术

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

水稻病虫害防治(6张)

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防治方法应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稻矮缩病

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肠孤病毒组的稻矮缩病毒。病毒呈粒体球状。传毒介体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大斑黑尾叶蝉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虫体内增殖,并经卵传到子代,该病毒寄生范围广,病株矮缩,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蘖增多,叶色时暗绿,叶片僵硬,叶鞘上有黄白色与叶脉平行的继续的条点,偶有散生的。分蘖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缩,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水稻螟虫

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苞虫

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纵卷叶螟

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2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大力推广穗期使用粉锈宁新技术。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常规喷雾或低量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

稻蝽蟓

为害状:用口器刺吸茎杆汁液、谷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黄或秕谷,减产甚至失收。主要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迟抽穗的稻田。

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时喷药效果最好。每亩可选用:⑴、80%敌敌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病原: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病菌的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好气性细菌。病菌对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潮湿状态),在干燥有胶质保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病菌的存活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从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弱,大致可分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

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

病原: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也白叶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径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口侵入,有时也从机动细胞处侵入。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

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脱落土中。另外也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

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主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体内生长,也能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

发生特点: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

6主要害虫

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

农田中常见害虫(4张)

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

纵卷叶螟

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

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

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

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稻苞虫

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

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

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

防治方法:

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

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稻纵卷叶螟

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枣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主要病害

1、枣锈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褐绿色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角斑。病菌多在病叶上越冬。6月下旬降雨后,越冬的孢子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旬开始发病,8-9月份病菌不断进行再侵染,受害严重叶片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防治措施:⑴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力。⑵在冬季休眠期,通过合理整形修剪,使园内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烧掉,减少越冬病菌。⑶喷药防治:6月下旬,病菌开始侵入前,喷药保护,每隔15-20天喷1次,连喷3-5次。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800-1000倍、2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50%退菌特6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2、枣炭疽病。该病主要危害枣果,也能危害叶片。果实受害,最初出现褐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近圆形的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密生灰色至黑色的小粒点,引起落果,病果味苦不堪食用,叶片受害会变黄脱落。多雨时会加重发病。

防治措施:⑴加强肥水管理,改良土壤,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增施有机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⑵清洁果园:落叶后将园内所有的落叶及落果集中烧掉或深埋。⑶药剂防治:枣树萌芽前,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6月上、中旬喷布1次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各喷1次杀菌剂,常用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等。

3、枣疯病。该病主要为害枣树和野生酸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枣树染病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表现不正常的生育状态。地上部分表现在花变叶,芽不正常发育和生长所引起的枝叶丛生,以及嫩叶黄化、卷曲呈匙状等。地下部分则主要表现在根蘖丛生。幼树发病1-2次就会枯死,大树染病,3-6年逐渐干枯死亡。枣树疯病通过嫁接传染或田间叶蝉类害虫刺吸传播。

防治措施:⑴铲除病株和带病的根蘖,以防传染。⑵选用无病的接穗,嫁接繁育苗木。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⑷防治传病媒介害虫,喷布20%杀虫菊酯3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

二、主要虫害

1、桃小食心虫。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2代,以老龄幼虫在土壤中作冬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上中旬连续出土,6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7月份成虫羽化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蛀果,幼虫在果实内生活25天左右,脱果结茧化蛹,继续发生第2代,7月中旬以后蛀果的幼虫,脱果后则多数入土结茧越冬,只发生1代。

防治措施:⑴树盘培土或覆膜,在幼虫出土前,在树干四周1米范围内培土并压紧,阻止幼虫出土。覆膜前,用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于地下,然后浅锄。⑵适期用药。当卵果率达1-2%时,开始喷药防治。连续喷2-3次,每15天喷一次,常用药剂有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喷药时要仔细周到。

2、枣尺蠖。幼虫为害枣的嫩芽,叶片及花蕾,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周围10-15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交尾后产卵,雌成虫无翅,须爬到树干上产卵,经过25天左右的卵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孵化上树危害,幼虫1-3龄食量小,主要食害嫩叶,4-5龄幼虫食量大增,常将叶片吃光,幼虫经过5龄发育后,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入土化蛹越夏并越冬。

防治措施:⑴在冬季结合深耕土壤,拣除并杀死越冬虫蛹。⑵3月上旬在树干基部距地面20-25厘米处绑扎10厘米左右宽的薄膜阻止雌成虫上树产卵,每天早晨、晚上在树下人工捕杀成虫,或在树干周围喷布菊酯类农药,杀死孵化的小幼虫。⑶树上喷药防治,如果树下未防治彻底,仍有上树危害的,可以喷布药剂,用25%灭幼脲2000倍液防治。

3、枣粘虫。又名包叶虫,以幼虫为害叶片、花、果实,并将枣树小枝吐丝粘在一起将叶片卷成饺子状在其中危害,或由果柄蛀入果内蛀食果肉,造成被害果早落。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老翘皮下和缝隙中作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2-4天交配,交配后1-2天产卵,卵期10-15天,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在8月上中旬。

防治措施:⑴在9月上旬开始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幼虫在其上化蛹越冬,到冬季收集草把,烧掉或深埋。⑵在冬季刮除老翘皮,以减少越冬虫源。⑶喷药防治,狠抓第1代幼虫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及时喷药防治,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核桃举肢蛾

1、主要危害果实。以幼虫蛀入危害。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隧道内充满虫粪,被害处青皮变黑,危害早者种仁干缩、早落,晚者变黑,俗称核桃黑。

2、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8月前病果及时摘除;入冬前彻底清园,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虫茧;⑵物理防治。成虫羽化期,采用性诱剂诱捕雄成虫,减少交配。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3)药剂防治。成虫出土前在树内盘撒毒土,25%的辛硫磷微胶囊施药后要浅锄;产卵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隔10~15d用48%毒死蜱乳油或40%丙溴磷1000倍液树冠喷雾。

二、木尺蠖

1、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

2、防治方法:(1)蛹密度大的果园,在早秋或早春。结合整地,进行人工刨蛹。(2)于58月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或堆火诱杀(有扑火习性)。(3)抓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喷药,每隔10~15d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功夫乳油1500倍液树冠喷雾。

三、黄刺蛾类

1、1-3幼虫仅食叶肉,残留叶脉;3龄以上食叶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千疮百孔。

2、防治方法:(1)剪除越冬茧,销毁,并将被青蜂寄生的茧挑出,加以保护利用。(2)发生严重的果园在幼虫发生期进行喷药。BT乳剂或菊脂类农药均可。

四、核桃白粉病

1、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月一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

2、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树冠喷施。

五、核桃褐斑病

1、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一年多次侵染,5月-6月发病,7月-8月为盛期。

2、防治方法:⑴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掉;⑵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六、核桃黑斑病

1、该病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别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缘有小浸状晕圈。

2、防治方法:⑴栽培抗病品种,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⑵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月一6月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枇杷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枇杷终年常绿,秋冬开花,当年着果,来年采收。从9月开始开花,花期长达2―3个月,保护花、果安全过冬(10%以上的花、果),就能获得丰收。但是当年枇杷采收(5―6月)后至来年采收果实,其间因各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就会影响枇杷的产量和品质。根据泸州地区枇杷病虫发生情况,现将枇杷从开花期至果实采收期间的主要病虫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枇杷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花穗腐烂病引起枇权花穗腐烂的原因诸多,但主要是有害生物和气候两方面的原因。在枇杷开花期(9―11月),秋雨连绵不断,湿度大,加速了花穗腐烂病的发生。特别是中晚花期,花轴变褐软腐呈粑烂状,用手挤病部会有粘稠液流出,到后期花轴皱缩干枯呈萎蔫状。

2、叶片和果实病害根据初步调查,为害叶片和果实的病害有:褐斑病、叶斑病、污叶病、轮斑病、灰斑病和炭疽病、黑腐病、褐腐病、日灼病等。这些病害为害新梢嫩叶和老叶,有些还可为害花朵、花穗、幼果等。幼嫩叶片被害后卷曲凋萎,影响新梢抽生;老叶被害后,引起大量落叶;果实被害后,最初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果实脐部周围迅速扩展,最后腐烂不堪食用,失去商品价值,对产量影响很大。

3、枇杷害螨为害枇杷叶片、嫩梢和花的害螨主要是若甲螨,该螨在枇杷产区每年发生世代数不祥,但世代重叠,到枇杷夏梢抽生期发生数量较大,会严重影响枇杷花芽分化。当花被害后,造成萎蔫并形成煤烟状,引起大量花穗脱落。

4、枇杷黄毛虫枇杷黄毛虫是枇杷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食害嫩叶、嫩芽,发生严重时连老叶也吃成仅剩叶脉,甚至造成枇杷树死亡。此虫在(5―10月)都有发生和为害。但到8―9月份为害量最大。

5、木虱木虱以成虫和若虫集中于新梢、叶柄、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诱发煤污病和落叶。

6、食心虫为害枇杷的食心虫有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等,以梨小食心虫为主。梨小食心虫食性杂,以幼虫蛀食枇杷新梢造成萎蔫,蛀食穗轴和花穗腐烂,蛀食果实造成果实腐烂。

二、枇杷病虫害防治措施

1、提高枇杷树体抗病虫能力,是控制病虫危害的基本措施加强果园管理,采果后剪去过密枝、光腿枝、疏剪、回缩和短剪,特别要剪去病虫枝,压低旺枝的生长使其缓慢生长,以促进夏梢的抽发,为次年丰产奠定基础;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做到旺树不施氮肥;搞好排灌系统,作到雨季能排水,旱时能灌水,幼树园在7―8月一般不灌水,及时疏松树盘。通过这些农艺措施,就能达到增强枇杷树体抗逆能力,减少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2、适时喷药保护,将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根据枇杷周年生长物候期和之相应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好3个关键施药时间:第一是枇杷各次抽梢期(春、夏、秋)。此期的病虫害有为害叶部的病害(灰斑病、褐斑病、叶斑病、轮斑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黄毛虫、梨小食心虫和木虱。可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施用;43%大生富600―800倍加40%巨雷1000―1200倍混施,或43%大生富600―800倍液加20%好年冬1000倍或加4.5%绿百事1000―1500倍;第二是花期。此期也是秋梢抽生期,加之又遇秋雨不断,病虫害各类较多,为害也重,主要有花腐病、木虱、若甲螨、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可用2%加收火500倍加40%施佳乐1000―1200倍喷雾防治花腐病,用2.5%天王星1500倍液或73%果满园3000倍防治螨类,43%大生富600倍或25%叶斑清4000倍喷雾防治叶斑病、炭疽病等,40%巨雷1000―1200倍或10%安绿宝1500倍防治木虱、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第三是结果期。此期能否控制好病虫的为害,是关系到枇杷增产的关键。此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腐病和黑腐病,主要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桃蛀螟以及蝽象和蚧壳虫等。药剂同花期用药(以此不赘述)。

幼树园和苗圃一旦发现胡麻色斑病,应立即拔毁。干腐病发生的果园,要立即刮除病部并用2%加收米100倍涂刷。有白纹羽和紫纹羽为害枇杷颈部时,用71%爱力杀800倍或30%爱苗3000倍灌淋根部四周。

苗木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


一、蚜虫

蚜虫在本区苗木上发生十分普遍,其寄主主要有大叶黄杨、红叶李、桃、海棠、火棘、紫薇、月季、夹竹桃等等。它的危害不但造成缩叶、生长不良,而且极易导致苗木染病。四月份正值苗木春梢期,枝叶嫩绿,营养丰富,温度适宜,蚜虫的繁殖很快,发生范围也将迅速扩展,希各地注意调查,及时防治。防治药剂:10%吡虫啉或10%金世纪1500倍液。

二、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以幼虫越冬,天气转暖后该虫将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危害后严重影响黄杨的新芽生长,甚至枯死。防治应在始见危害时进行,特别是上年危害重的地块。药剂可用40%毒丝本乳油800倍或25%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喷雾。

三、大叶黄杨斑蛾

该虫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食量大,喜群集为害,可用防治黄杨绢野螟的药剂进行挑治。

四、蚧壳虫

紫微上的绒蚧,含笑、黄杨、桂花等上的盾蚧、吹绵蚧,冬青、山茶等上的角蜡蚧都在四月份孵化,请加强调查,发现危害的苗木,可用28%蚧宝乳油1200倍或40%乐斯本乳油800倍加10%吡虫啉1000倍喷治。

五、蛴螬(白地蚕)

蛴螬在土壤中越冬,34月土温上升,蛴螬即开始活动,取食危害种子、幼苗和树根,是苗圃主要地下害虫,去年金龟子属大发生,对该虫应高度重视。防治药剂可选用10%益丰收颗粒剂每亩0.5~1公斤撒施,尼龙棚内的小苗不宜使用,以防药害,可用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喷浇。

六、白粉病

白粉病是苗木上的主要病害,易感树种较多,危害较重的有紫薇、桃、月季、狭叶十大功劳、大叶黄杨等,随着气温增高,降雨增多,将会陆续发生。防治白粉病要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以往发病较重的苗木,可在新芽长到一定程度时用M45大生600倍液喷雾;对已发生的苗木,要抓住初发病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1500倍、或50%翠贝干悬浮剂4000倍、40%福星乳油8000倍防治,病情严重的隔15天左右再喷一次。

七、天牛

天牛是一种隐蔽性害虫,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近年来发生逐年上升,我区苗木上主要发生的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均以幼虫在寄主树干中越冬,进入四月以后,陆续开始上升取食,特别是杨、柳、榆、无患子、栾树、桃、梅等树种,一旦树干周围地面出现新鲜虫粪,表明越冬幼虫已开始取食,应及时采用钢丝勾杀,或用40%毒丝本或80%敌敌畏乳油30倍液注孔堵杀。

八、叶螨、冠网蝽

三月下旬调查,部份苗木上叶螨已开始活动,预计四月份危害将加剧。药剂防治可用15%哒螨灵乳油2500倍液喷雾。危害杜鹃、火棘、桃、梅、花红、樱花等的冠网蝽预计四月下旬起将出现危害。药剂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2500倍,或2.5%功夫菊酯3000倍液,喷药时应着重喷叶背面。

葡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葡萄栽培中,许多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我县葡萄常年普遍发生的病虫害有穗轴褐斑病、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房枯病、白粉病、螨类、蚜虫、粉蚧、叶蝉等。

一、展叶及新梢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葡萄植株从3月下旬开始萌发,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左右,开始萌芽展叶,新梢开始迅速生长。展叶3~5片时,喷施25%阿米西达1500倍+70%安泰生600倍+瑞镇1000倍或卉友1000倍+24%亩旺特4000倍+海精灵(喷效)2000倍,重点防治灰霉病、蚧壳虫,预防霜霉病、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二、开花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葡萄开花前3~5天,喷施25%阿米西达1500倍+75%拿敌稳3000倍,防治穗轴褐枯、灰霉病,预防炭疽病、白腐病、房枯病、褐斑病、黑痘病等。

三、谢花至幼果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葡萄进入开花期,由于花粉、花蕊对很多药剂敏感,一般情况下不适于喷施化学农药。但这一时期是保花、定花、定果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注意防止生理落花和冷害侵袭。

5月下旬到6月上旬,葡萄花期相继结束,幼果开始形成。该时期天气一般白天温暖、晚上凉湿,葡萄灰霉病进入第一个为害盛期,白粉病、黑痘病开始为害,有时发生严重。其他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进入侵染盛期。防治上应针对病情及时防治,并注意使用保护剂。喷施25%阿米西达1500倍+瑞镇1000倍+75%拿敌稳3000倍或爱苗1500倍(谢花后20天开始使用)+净果精600倍+24%螨危4000倍+25%阿立卡3000倍或奔腾1500倍+海精灵(喷效)2000倍,重点防治灰霉病、褐斑病、黑痘病、白腐病、房枯病、螨类、叶面害虫等,预防炭疽病等,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均匀膨大。

四、果实膨大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5、6月份,葡萄生长旺盛,一般品种幼果进入迅速膨大生长期,新梢停止生长,该时期内多种病虫害大量发生流行,直接影响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喷施25%阿米西达1500倍+68.75%银法利600或25%瑞凡1500+75%拿敌稳3000倍+净果精600倍+钾多多(优多钾)600倍,防治褐斑病、霜霉病、黑痘病等,预防炭疽病,促进单株高产,增进浆果品质。

五、转色初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6月份以后,葡萄进入转色期,然后相继成熟,该期葡萄长势有所下降,天气多为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为病虫发生盛期,也是灰霉病防治的另一个关键时期,生产上务必注意防治,保证丰产。喷施瑞镇1000倍+75%拿敌稳3000倍或爱苗1500倍+68.75%银法利600或25%瑞凡1500+钾多多(优多钾)600倍,防治灰霉病、炭疽病、褐斑病、霜霉病、白腐病、黑痘病等,促进果实着色。

注意事项:

1、防治时间和药剂选择,应紧密结合天气和田间病虫发生动态确定,如果天干少雨,适当增加虫害防治次数,若阴雨天多或6、7月份连续阴雨,应增加病害防治次数。

2、5、6月份初夏高温季节,如出现较长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连续晴天高温(即进入伏旱天气)时,请注意防治生理性病害缩果病。

3、阿米西达有很好的保护和预防作用,为起到更好效果,请于病害发生前施药预防。生产中应单独喷施,如需混施请现配现用。每个葡萄生产周期建议施药三次:第一次于葡萄开花前(4月中旬);第二次于葡萄谢花-幼果阶段(5月中旬);第三次于葡萄套袋前(6月上旬)。

4、防治病虫害药剂应轮换使用,以减轻抗性提高防效。

5、收获前三周停止施用化学药剂。

牡丹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牡丹病虫害逐年加重,特别是在传统牡丹产区,如菏泽的赵楼、洪庙、王李庄、李集等,病虫害呈蔓延趋势,严重者成片死亡,同时也给出口检疫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对牡丹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牡丹病虫害逐年加重,特别是在传统牡丹产区,如菏泽的赵楼、洪庙、王李庄、李集等,病虫害呈蔓延趋势,严重者成片死亡,同时也给出口检疫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对牡丹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叶斑病

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

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

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谷子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需要特别注意防治,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谷子白发病

被害症状:幼苗被害后叶表变黄,叶背有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灰背。旗叶期被害株顶端三、四片叶变黄,并有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白尖。此后叶组织坏死,只剩下叶脉,呈头发状,故叫白发病。病株穗呈畸形,粒变成针状,称刺猬头。

防治方法:

(1)轮作。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倒茬。(2)拔除病株。在黄褐色粉末从病叶和病穗上散出前拔除病株。(3)药剂拌种。50%萎锈灵粉剂,每50公斤谷种用药350克。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谷种用药150克。

2、谷子黑穗病

被害症状:病穗短而直立前期灰白色,粒破裂后有黑粉散出。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倒茬。施行三年以上的轮作。(3)用50%多菌灵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每50公斤用药150克。

3、谷瘟病

被害症状:叶片典型病斑为梭型,中央灰白或灰褐色,叶缘深褐色,潮湿时叶背面发生灰霉状物,穗茎危害严重时变成死穗。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叶面喷药防治。发病初期田间喷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

4、粟灰螟(谷子钻心虫)

被害症状:以危害谷子为主,在接近地面处蛀秆入茎,造成枯心,第二代被害植株遇风易于倒折。

防治方法:

(1)对越冬谷草在清明节前铡碎或封闭处理。(2)结合间苗拔除被害植株进行处理。(3)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重点对谷子茎基部喷雾。

5、谷三甲(粟番死甲、粟茎跳甲、褐鳞斑叶甲)

被害症状:被害谷苗主茎枯心,根部形成大量分蘖,分蘖又可被害而再行分蘖呈现丛生。粟番死甲咬食新生的幼尖,造成大量的缺苗断垅。

防治方法:

成虫出现期内用50%辛硫磷8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出现枯心苗时,在行间撒施辛硫磷毒土。

6、粘虫

被害症状:咬食作物的茎叶及穗,把叶吃成缺刻或只留下叶脉,或是把嫩茎或子粒咬断吃掉。

防治方法:(1)采卵。利用成虫产卵的习性,每亩插7~8个小谷草把,每三天换一次,用谷草的叶子引诱上卵,撇下烧毁,效果良好。(2)诱杀成虫。用插杨柳条枝或谷草把诱集成虫,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3)掌握在幼虫三龄前用50%辛硫磷药液喷雾,或用2.5%的功夫、氯氰菊酯兑水喷雾。

枣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分布及主要病虫害

我区枣树栽植面积共7260亩,主要分布于水东镇各行政村。经调查目前枣树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是枣锈病,枣尺蠖、枣粘虫,发生面积约200亩,轻度发生,零星分布于碧山村、前进村、南阳村。

二、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1、枣疯病

该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枣树染病后,整株呈现不正常生育状态,主要表现为花变叶、枝叶丛生、嫩叶黄化、卷曲呈匙状、根蘖丛生等。幼树发病1-2年就会枯死,大树染病3-6年逐渐干枯死亡。该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染或田间叶蝉类害虫刺吸传播。

防治措施:

⑴、铲除病株和带病的根蘖,根除传染源。

⑵、选用无病的接穗,嫁接繁育苗木。

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

⑷、防治传病媒介害虫,喷施20%杀虫菊酯3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

2、枣尺蠖

幼虫为害嫩芽,叶片及花蕾,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周围10-15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孵化上树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入土化蛹越夏并越冬。

防治措施:

⑴、在冬季结合深耕土壤,拣除并杀死越冬虫蛹。

⑵、3月上旬在树干基部距地面20-25厘米处绑扎10厘米左右宽的薄膜阻止雌成虫上树产卵,每天早晚在树下人工捕杀成虫,或在树干周围喷布菊酯类农药,杀死孵化的小幼虫。

⑶、树上喷施25%灭幼脲2000倍液防治。

3、枣粘虫

以幼虫为害叶片、花、果实,幼虫常缀叶卷苞和由果柄蛀入果内蛀食果肉为害。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老翘皮下和缝隙中作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在8月上中旬。

防治措施:

(1)做好第1代幼虫防治,即在枣树嫩梢长到大约3厘米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交替使用,效果较好;用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喷洒防治。开花结果期,喷生物农药青虫菌、杀螟杆菌100-200倍液防治。

(2)在9月上旬开始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幼虫化蛹,冬季收集烧毁。

(3)冬季时刮除老翘皮,以减少越冬虫源。

(4)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生姜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生姜病害

主要有姜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等。其中以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为生姜产区中最常见,在各姜区普通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制约生姜发展的一大因素。

生姜腐烂病,初发病时,植株叶片变黄,萎蔫,反卷,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之间界限不明显。病叶由基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变黄枯死。茎基部和地下根茎部受害处稍微变软,淡褐色,水渍状。如将病茎基部或根部横切检查,病部维管束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黏液从维管束部分溢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呈糜烂状,溢出灰白色汁液,仅留下完整的表皮。在茎基部和姜块腐烂后,常因腐败性细菌进一步侵入,发生恶臭。

本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姜病部内越冬,生长期间借灌溉水,雨水及昆虫等传播,从植株茎基部和生姜的自然裂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日平均温度25℃以上时,潜育期一般6~8天,最短3天,最长11天。15~20℃为41天,15℃以下很少发病。高温、多雨病害发生重。

生姜主要病虫害防治

生姜腐烂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较为困难,因而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发病重地块轮作2~3年或水旱轮作1年。选用无病种姜栽植,栽种生姜前先用甲醛100倍液浸种6小时,闷种6小时,或种姜切开后,用1%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或蘸木灰封住种姜伤面,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除渍水。生姜腐烂病菌是酸性,整地时,每亩增施消石灰100千克,调整土壤呈微碱性,可控制病害发生。种植生姜所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充分腐熟后使用。避免用污染水灌溉。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摘除中心病株外,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

二、生姜虫害

主要有姜螟(玉米螟),其食性很杂,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使地上部茎叶枯萎,故又叫钻心虫。防治方法:在发生初期发现枯心苗,即被害叶片因失水而卷曲,即可用刀将螟虫连同受害苗茎叶一齐割除,杀死或烧毁,使其基部再发分枝补缺。药剂防治要在虫卵孵化高峰期,螟虫尚未钻入心叶蛀食之前,叶面喷洒90%敌百虫800~900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敌杀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这些药剂注入地上茎的虫口。

丁香主要病虫害防治


丁香的病害

1.1黑斑病

病发初期,叶片上有褪绿斑,逐渐进行扩展,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直径3~10mm,褐色或暗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病斑后期变为灰褐色,密生黑色的霉点,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斑相互连接使叶片很大部分呈褐黄色枯死,并皱缩甚至发生碎裂。丁香黑斑病的病原为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数根集生,褐色;分生孢子褐色。

1.2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龄树都可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病斑,水渍状、近圆形、灰绿色,直径3~12mm。潮湿时其上散生小霉点,发生严重时,病斑合成大块枯斑,呈灰褐色,布满叶片,远望如火烧,会导致丁香叶片干枯,最终提前落叶,全株仅能留下少量的叶片。病原为尾孢霉菌属真菌,该属真菌还侵染山茶、石榴、大叶黄杨、紫薇、杜鹃和鸡冠花等。

1.3白粉病

该病可发生在叶片的双面,其以正面为主。病发初期,病叶上产生零星的小粉斑,逐渐扩大,粉斑相互联结覆盖叶面,病发后期白色粉层变得稀疏,呈灰尘状,其上出现白色小点粒,最后变成黑色点粉——闭囊壳,其为该病的有性时代,白色粉层为无性时代。丁香白粉病的病为由丁香叉丝白粉菌所致。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附属丝尖端有数次分叉;闭囊壳内多个子囊,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子囊孢子4~6个,椭圆形或卵形。

1.4盘多毛孢霉叶斑病

病斑为1~5mm的小圆斑,中间白色边缘暗褐色,并伴有紫色晕圈,潮湿时病斑长出大量小黑点,且病斑穿透叶片两面。病原为枯斑盘多毛孢。叶斑上的黑点为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纺锤形,有4个隔膜分为5个细胞,中间3个浅褐色,两端无色,顶端长有

3根鞭毛。

1.5大茎点霉叶斑病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0~30mm,病斑最大时可占据叶面积1/2以上。病斑灰褐色,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波浪状的紫黑色纹带,其上散生大量小黑点,后期病叶畸形。病菌主要从叶尖侵入。病原菌为茶褐斑大茎点菌。分生孢子梗细小,不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5.5~17.5μm×3.8~4.2um。叶斑上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扁球形,直径为100~120μm。

1.6线孢叶斑病

据报道在印度曾发生此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幼小水渍状病斑,直径可达1~3mm,边缘有黄晕,中心明显变白,多数情况下病斑联合,出现典型的叶片腐烂症状,叶尖枯萎可达半片叶。病原为半知菌棒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在叶背成束长出。有分枝,每枝可产生瓶梗,最后产生分生孢子,棒状多隔。

1.7回枯病

此病主要在苏门答腊等地发生普遍,我国目前未见此病。感病后的枝条树皮和木质部变成红褐色,可产生小黑点,上面长出黄色粘液,并使病部表面粗糙,个别枝条回枯,严重时全株枯死。病原为小隐孢壳属真菌引起。这是一种伤口寄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散生,具有长颈,分生孢子线状,黄色单孢可成团。子囊长形无附属丝,内有8个孢子,孢子丝状,单胞。

1.8细菌性疫病

丁香细菌性疫病也称细菌性花斑病,主要侵染叶片[8]。叶片上的症状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点斑,开始发生于下部叶片,成褪绿斑点,不久成褐色,以后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二是星斗斑,在圆形病斑外伸一根或数根褐色线与另外小点斑相连构成星斗状;三是花斑,点斑不断向外扩展,形成同心轮纹,中心灰白色,最后在圆斑周围生出波状线,使圆斑似花朵型;四是枯焦,全叶变褐色,干枯卷缩于枝杆上,远观似火烧一般,严重时,全灌丛枯死。该病病原为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属假单胞杆菌。菌体单生,杆状,一端生1~2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动,没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1.9藻斑病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5~12mm,初为紫红色,而后中央变为紫黑色,其边缘仍为紫红色。病斑背面长出大量金黄色的毛毡状物。病原是一种寄生性藻类植物。病原藻类营养体在病斑上蔓延形成稠密的近圆形的毛毡状物,后期长出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孢囊梗顶端膨大,其上生有8~12个小梗,每个小梗顶生一个卵形、黄褐色的游动孢子囊,成熟后遇水湿释放出双鞭毛、椭圆形的游动孢子。

1.10根结线虫病和根腐病

属于根部病害。线虫可造成植物生长衰弱,枝叶发黄,根部产生根结;而根腐病则根部发生腐烂。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致死。

2丁香虫害

2.1蚧壳虫

损害丁香的蚧壳虫品种较多,如吹绵蚧、卫矛矢尖蚧等,虫害首要损害丁香的枝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萎,枝干生黑霉点。

2.2潜叶跳甲

潜叶跳甲又名女贞瓢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为害丁香。华北地区每年3代,成虫主要取食叶肉片,导致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小斑点,而幼虫潜入叶表皮内钻蛀,在表皮形成弯曲的潜痕虫道,导致叶片受损,大量的叶片枯焦。

此外,危害丁香的害虫还包括蚜虫、叶蛾等。

3丁香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

3.1化学防治

在初春时提前喷施波尔多液、代森锌、石硫合剂等保护剂防治。发病后及时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或者在丁香展叶后每隔15d喷1次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喷施2~3次即可。也可以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1∶1∶150倍液波尔多液,以维护新叶,增加抗病能力。

防治细菌性病害喷施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普遍时,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400~600倍液等,视发病情况5~10d喷施1次。

防治蚧壳虫,可在休眠期时用石硫合剂喷洒树干。早春时也应喷药,6月份每隔14d喷药1次,同时还可防控其它真菌病害。当调查到幼虫活动期时,立即喷洒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间隔14d再喷1次,重复两次即可,作用显著。当雌虫固定损害枝干时,也可用小刀刻伤茎干部表皮,再涂药,使植株将药内吸后将虫杀死。红蜘蛛为害叶片,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和20%三氯杀螨砜稀释500倍液喷杀。两种液体混合使用效果更好,5~7天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

丁香在生长势弱的情况下,偶然也受棉蚜、跳甲、大胡蜂等害虫损害,使创伤处流出汁液。要做到仔细调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好湿3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0%除虫脲乳油3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使用。

3.2田间管理

3.2.1选用优良品种

种植时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对于控制病害也是至关重要。

3.2.2减少菌源

加强管理栽植后的管理,秋冬季要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削减病原侵染源。

3.2.3修剪枝干

丁香栽培时不易过密,需要大量修枝,若有几个分叉主干,应去弱留强,去斜留直,保留1个。生长期要及时修枝整形以控制枝叶密度,利于通风透光。

3.2.4加强排灌

幼龄丁香根系纤弱,不耐旱,3a生以下的幼树,干旱季节需要灌水;开花结果期在干旱季节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灌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积水以降低湿度,防止积水。

3.2.5施肥

适时适量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施用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掺适量过磷酸钙和草木灰。

3.2.6除草培土

每年7月—10月进行除草培土,丁香树是浅根系,用草覆盖植株,注意不能伤害根,防止线虫病和根腐病的发生,细根不应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松土培土2~5cm。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