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大棚种植技术。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温室大棚马铃薯的温室白粉虱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学名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同翅目,粉虱科。别名俗称小白蛾子。异名Aleurodesvaporariorum。分布该虫1975年始于北京,现几乎遍布全国。

寄主黄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葛苣、魔芋、芹菜等各种蔬菜及花卉、农作物等200余种。

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一1.5mm,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卵长约0.2mm,侧面观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mm,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1龄若虫体长约0.29mm,长椭圆形,2龄约0.37mm,3龄约0.51mm,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8mm,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侧

面观),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生活习性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142.5粒。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抹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因此白粉虱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白粉虱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着生活。粉虱发育历期:18℃31.5天,24℃24.7天,27℃22.8天。各虫态发育历期,在24℃时,卵期7天,1龄5天,2龄2天,3龄3天,伪蛹8天。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生产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一代。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迁入露地。因此,白粉虱的蔓延,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防治方法对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培育无虫苗,辅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1)提倡温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作物,而减少黄瓜、番茄的种植面积。(2)培育无虫苗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3)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4)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由于粉虱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存在各虫态,而当前药剂没有对所有虫态皆有效的种类,所以采用化学防治法,必须连续几次用药。可选用的药剂和浓度如下:(1)10%扑虱灵乳油(又名灭幼酮、优乐得、亚乐得、Applaud,有效成分为噻嗪酮buprofezin)1000倍液,对粉虱特效。(2)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对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皆有效。(3)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2克,持效期30天。(4)天王星2.5%乳油3000倍液可杀成虫、若虫、假蛹,对卵的效果不明显。(5)功夫2.5%乳油3000倍液。(6)灭扫利20%乳油2000倍液,连续施用,均有较好效果。

生物防治: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又名粉虱匀鞭蚜小蜂Encarsiaformosa),在温室第二茬番茄上,当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放1次,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物理防治: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0.2(m)长条,用油漆涂为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m2设置3234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一般可710天重涂1次。要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黄板诱杀与释放丽蚜小蜂可协调运用,并配合生产无虫苗,作为综合治理的几项主要内容。此外,由于粉虱繁殖迅速易于传播,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应注意联防联治,以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小编推荐

温室白粉虱的病害防治方法


温室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影响作物生长及产品品质,大发生的年份露地蔬菜、花卉受害也较严重。一般年份造成减产20%30%。

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应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同时应合理使用高效、安全药剂,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兼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会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首先要培育栽植无虫苗育苗时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对苗房彻底清除残虫、杂草、残株,用高浓度药剂熏蒸,通风口增设尼龙纱网防止外来虫源。其次注意温室内合理轮换蔬菜的种植种类。

生物防治:有条件的温室、大棚,可释放的丽蚜小蜂。当温室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0.51头时,每株放丽蚜小峰成蜂3头或黑蛹5头,每隔23周放一次,自第2次起可根据当时白粉虱数量适当增加放蜂量达每株5头成蜂或8头黑蛹。一般每株放蜂总数15头左右,连续放3次即可。另外,也可放瘿蚊科昆虫和草蛉科昆虫,也可用白粉虱寄生菌轮枝菌进行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温室白粉虱有极强的趋黄习性,在大棚温室内设置1米0.1米大小的橙黄色板,在板上蒙塑料膜涂上10号机油,每亩设3234块。板置于行间,与植物高度相平,隔710天重涂1次机油,与丽蚜小蜂结合使用更好。

化学防治:应注意针对温室白粉虱各虫态均可同一时间危害作物的特点有选择的用药,对同一类药剂应轮换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同时,在采取化学防治时应考虑到一些防治指标。如番茄每片叶上温室白粉虱10头开始防治,黄瓜每片叶上5060头开始防治。

具体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亦可与扑虱灵混用。2.5天王星具有驱避、击倒、毒杀作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可控制卵、若虫和成虫;2.5%保得乳油,25003000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白粉虱防治办法


白粉虱已成为危害蔬菜瓜果、花卉植物的主要害虫,那么如果发现植物得了白粉虱,该怎么处理呢?

防治办法:

1、喷药法

白粉虱危害初期,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2.5%天王星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20%灭扫利2000倍液,或25%扑虱灵2000倍液,或30%啶虫脒或10%盖杀10000倍液喷雾,隔5~7天用上述农药交替喷雾,连喷3~4次,重点喷叶背面。之前花友也用上述药剂防治,但是对于一些抗病性和严重的白粉虱一点也不管用。说到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特效药,噻嗪铜与高氯的复配农药,联苯菊酯也是特效农药。

2、用洗衣粉溶液或者花椒水

此种方法有些花友反应效果很好,有些花友反应不但没有防治白粉虱,反而将植物都喷死了,因此大家在选择此方法防治的时候应谨慎考虑一下。

3、用烟丝泡水或者啤酒兑水

用烟丝泡水或者啤酒兑水然后喷在植物叶面。此方法对于防治白粉虱有一定效果,之前也有花友说用花康粉剂喷水,这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

4、粘板法

可以用一块黄色的硬纸板或塑料板,上面摸上机油和柴油,挂在花的附近,虫子有向黄色的嗜好,油起着粘连作用,这样虫子落上后被粘粘死,也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粘虫板。

5、蚊熏法

可以用个大塑料袋把花套起来,袋子上要扎几个小孔,在花盆里点上蚊香,用蚊香熏,几次就熏没了。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可以用食醋、咸盐以及洗洁精兑水喷叶面。

温室红掌的虫害防治技术


在红掌的温室栽培管理中,平时应积极采取预防性栽培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因为一旦发生病虫害,轻则降低红掌品质,影响其观赏价值,重则导致植株大量死亡。

为了减少生产损失,病虫害发生后正确施用化学药剂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选用药渍残留小、污染少的水剂、乳油和烟剂等农药。

现将温室红掌虫害详细介绍如下:

1.蚜虫

症状:蚜虫一般呈浅绿色、黄色或紫红色,体小而柔软,长约2毫米,繁殖速度极快。蚜虫危害的植株,叶和花上常呈现黑斑。另外,蚜虫的口器能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植株营养,并将有害物质注入植株,影响其生长,同时会传播病毒病。

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蚜虫的寄主较多,是最具破坏力的昆虫,因此,应及时除去种植床下面及周围的杂草。另外,注意定期检查温室顶窗、侧窗的防虫网,对破坏网面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2)物理防治。蚜虫对黄色、橙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可在种植床上方90厘米处悬挂黄色粘虫纸,对蚜虫进行诱捕,效果较好。也可采用水剂蚜螨杀3000倍液、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40.7%毒死蜱轮换喷施,进行防治。

2.红蜘蛛

症状:红蜘蛛体型很小,呈卵圆形,形如蜘蛛,体色多为白绿色或棕红色。它主要用口器刺入植株的细胞,吸取汁液,使植株失绿,从而呈现银白色斑点。经红蜘蛛为害过的佛焰苞上常呈现棕色斑点,老叶受害严重时,导致植株黄化褪色,若发展到极严重阶段可观察到蛛丝。

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红蜘蛛在高温条件下繁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尽量使温度保持在18℃至28℃范围内,避免高温情况发生。

(2)化学防治:红蜘蛛潜伏在叶片背面,喷施药剂时从叶片背部往上喷,效果会更好。可采用18克/升的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达螨酮1500倍液进行防治。

3.蓟马

症状:蓟马长约2毫米,呈浅黄色或棕褐色。主要用口器刺入植株组织,吸取汁液,从而使叶片呈现棕色条斑,佛焰苞片和肉穗则变褐发黄。植株受害严重时,特别是幼苗,叶片将变得发脆或变形。

防治:蓝色粘虫纸对蓟马的诱捕效果极佳,还可用吡虫啉进行喷施防治。

红掌对化学药剂敏感,极易产生药害,因此,在进行防治时,应优先考虑预防性栽培措施,在预防性措施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再选择化学防治,正确使用化学药剂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必须做到:

(1)在选用某一新的化学试剂前,应对少量植株进行药效实验,2个月后判断药效的安全性(红掌在喷药6至8周后药害症状才会表现出来)。

(2)严格按照标签上注明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施。

(3)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取消预防性喷药。

(4)病虫害对长期使用的药剂敏感性会下降,应经常换用不同的药剂来处理,一种药剂在同一种植床的使用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大棚温室高效施药3法


防治大棚温室内的病虫害,采用传统的喷雾施药法施药,不但易使棚内湿度增大,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而且还会加速病虫害的传播速度,使病虫害迅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以下3种施药方法,不但可以弥补传统的喷雾施药法施药的弊端,使药效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而且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方便,防效高,效果好且不宜发生药害。

1.隐蔽施药法即把杀虫剂、灭菌剂加工制成种衣剂、片剂或颗粒剂等施于土壤中,使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并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此法既不污染环境,同时还可以防止对其他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试验表明,大棚温室内采用隐蔽施药法施药,对蚜虫、螨、螟类及地下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大棚温室高效施药3法

2.烟雾施药法即采用特制的烟雾剂在大棚温室内点燃,利用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来杀灭病虫害。大棚温室内常用的烟雾剂主要有百菌清、敌敌畏等。可用来防治大棚内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灰霉病以及蚜螟类等病害虫。采用此烟雾施药法施药,不需要任何器械,省工省力,经济方便,施药均匀,防效高,效果好,且可使烟雾弥漫整个内部空间,杀灭潜藏在大棚温室内任何部位的病害。

试验表明,大棚温室内采用烟雾施药法施药,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防效高而稳定。

3.粉尘施药法即将药剂经过特殊形式的加工制作,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细度的固体粉状物,通过喷粉器械喷洒于大棚温室空间,使空间内布满均匀的漂浮药尘,并均匀的沉积于植株的各个部位及大棚温室的各个角落,从而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

试验表明,采用粉尘施药法施药,药物的扩散能力增强,植株着药均匀,药效损失少而利用高,故而防治效果好。

非洲菊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

非洲菊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1、预防为主,培育无虫苗。

种苗、残茬作物和杂草带虫是白粉虱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茬定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前茬作物,并空地一段时间。引进非洲菊种苗和盆花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若虫或卵,是否缺失的叶片较多。一旦一个温室被白粉虱感染,其作物的进出就要很小心,以防各个温室都被感染。温室要插黄板,以便于随时监测。田间要定期巡视,检查生长情况和是否有病虫发生。大棚门口悬挂白色或银白色的塑料条,可拒避成虫的侵入。

2、选好药剂,正确用药。

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要多知道一些可用的农药种类,以便选用。对于本来没有抵抗的农药。害虫的抗性要在第二个世代才会产生,因此对于试用效果好的农药,至少可以连续用一个世代以上,直至发现抗药性,要注意正确的用药立法,而不宜频繁更换农药。

3、高温密闭法的应用。

将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与具有杀卵作用的农药混配(如毒死蜱+万灵),并加入适量洗衣粉作为表面活性剂,于下午3:30-5:30之间喷药,喷药前或边喷雾边将温室或大棚的通风口关闭,形成密闭条件,并维持气温在30-35℃之间一个小时以上。夏季拉遮阳网并延迟喷药时间,以防止棚内气温过度升高。在没有密闭条件的情况下,下午气温高的时期喷药也比早晨喷药效果好。气温高时,温室大棚内不密闭也很容易升到30℃以上,此时宜在早上气温偏低时喷药,将棚内密闭1-2小时,必要时用遮阳网降温,这样就不会有湿度过高,引起病害的顾虑。

4、其它方法

防治白粉虱很有效的方法还有熏蒸、熏烟法以及烟雾法。生物防治是更科学的方法,宜大力普及应用。

有关豇豆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分类地位]豇豆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俗称白蛾子,分类上属同翅目、粉虱科。

[寄主及危害特点]白粉虱食性杂,寄主多(至少有60余科300多种植物),以危害温室大棚的瓜茄豆等蔬菜为主,露地栽培的蔬菜、花卉等植物皆可受害,以成若虫群集叶片吸汁危害,并可诱发煤烟病和传播某些病毒病。

[形态及习性]成虫为体细小(长约1毫米多)、白色善飞虫子。若虫体更细小(4龄老熟若虫称伪蛹,长不足1毫米),椭圆形,略扁平,淡黄绿色,体背有或长或短的蜡丝,体侧有刺突。在北京年发生6―11代,世代重叠,南方年发生世代更多,无明显越冬现象。其在一年中消长与豆蚜有相似之处,即春末夏初数量上升,夏季高温多雨虫口明显下降,秋季虫口又迅速上升,并由露地逐渐转向温室。成虫有趋嫩绿群居和产卵习性,对黄色趋性也强。主要进行两性生殖,也可营孤雌生殖。天敌有蚜小蜂等寄生蜂、寄生菌和捕食性昆虫、蜘蛛等。

[防治方法]防治豇豆白粉虱主要抓早治和连续治,可喷施10%优得乐(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或天土星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灭螨猛(甲基克杀螨)1000倍液。棚室栽培则可用22%敌敌畏烟剂(7.5千克/公顷.次)。3-4次,隔7―10天1次。还可利用白粉虱成虫对黄色趋性强这一特性,必要时配合设黄板涂机油诱杀。

温室大棚草莓防病害治理


棚室种植草莓,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加强对病害的综合防治,是实现棚室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一、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萼片。在叶片上先形成紫褐色、周缘不明显、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扩大成3-4毫米长的不规则病斑,一叶上如果发生多个病斑,全叶呈暗色,进而呈黄褐色并枯死。在病斑中有散生小黑点。果梗和叶柄上病斑黑褐色,最初呈斑点状,后扩大成条状。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10天后再喷1次,或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加水75公斤喷雾。

二、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花、果、果梗、叶柄和匍匐茎。叶片受害,初期叶背出现薄霜状白粉,以后扩展至全株,随着病势加剧,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不能完全开花;果实染病,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不膨大,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防治对策:在发病初期,及时用粉锈宁2500~4000倍液防治2~3次,采收后全园割叶,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

三、灰霉病主要为害花朵、花瓣、果实和叶片。在果实上,从果基近萼片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渐渐变褐,形成褐色长形病斑,后期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烂;花受害时,花瓣变褐色,干枯;果梗、叶柄受害时,初期变褐色,后长出灰霉,最后腐烂干枯,严重影响产量。防治对策:现蕾到开花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速克灵800~1000倍液等喷雾。在多雨季节,可用一熏灵烟熏剂熏蒸防治,隔10~15天熏蒸1次。

四、根腐病受害植株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最后枯死。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移栽。

五、黄萎病感病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该病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变狭小,呈舟形,叶片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防治对策:实行轮作,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已发病植株必须拔除烧毁。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杀菌。

六、病毒病染病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小叶叶缘锯齿尖锐,心叶有黄化;开花提早,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匍匐茎抽生数减少。防治对策:选用无病毒苗,2~3年轮换1次无病毒苗,同时加强蚜虫防治。

注意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农业防治。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加强肥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倡轮作,选用无病毒苗,棚四周开好排水深沟,保证雨停沟干,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老叶和病果等。

栀子花白粉虱的防治


白粉虱是虫害的一种,危害很大。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加以防治,才能避免产生更大的危害。我们可以用五种常用的方法来防治白粉虱。

1、害虫简介

这算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对于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植物种类都有危害。对于栀子花也是这样。它的脚和翅膀都很短,很容易辨认。它的繁殖能力很强,相应的危害也就大。

2、防治方法

(1)风吹法:上面我们也说过它的外形特征。所以,要是面对大风,它们没有办法继续呆在植株上。若是天气比较温暖的话,可以直接将植株拿出去让它接受自然风的吹拂。不过,若天气很冷,或者风很小,那么也可以使用风扇等人为制造大风,效果也不错。

(2)喷药:这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了,可以针对大面积的虫害。具体来说,可以使用敌百虫,也可用吡虫啉。隔一个礼拜一次,一共两三次。

(3)粘虫板:这是对于虫害危害面积比较小的情况来说的,可以用它将虫子都粘在上面。不过,对于虫子太多的情况来说,这就不适用了,耗费的精力太多,且不彻底。

(4)洗衣粉水:这是一种有着争议的方法。有些花友试过之后觉得不错,但也有人觉得没作用,此外,还容易对植株本身造成危害。所以,这种方法慎用。

(5)蚊香:对于这种方法,具体操作是将塑料袋套住整个植株,然后戳几个洞,点燃蚊香就可以。熏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很好地抑制病虫。

切花菊白粉虱的药剂防治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白蝇,近年来已成为南方地区切花菊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危害日益严重。

危害状况

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切花菊下部叶片的背面,能对切花菊造成多种危害。

1.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吸食切花菊叶片汁液,造成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直接影响切花菊的生长发育和鲜切花的质量、产量;

2.除卵以外,各虫态均能在切花菊上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使切花菊观赏价值大大降低;

3.传播切花菊病毒病。

生活习性

白粉虱在条件适宜条件下,一年内可发生10~12代,世代重叠。成虫喜欢在切花菊下部较隐蔽的叶片背面产卵、取食为害;成虫于叶面栖息时,常常成双成对分布。白粉虱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完成1代需要3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50粒,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雌性。

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向上部较幼嫩部分扩散产卵,使不同虫态具有一定的层次。按高度分布,在植株上下依次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成虫飞翔能力较弱,有趋光性、趋黄性。在冬季较温暖的南方沿海地区,由于中秋后到冬至前这段时期温度适宜,天气干燥,发生量大,种群密度最高,所以危害严重。该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形体小,易于隐藏,给防治上造成很大难度。

药剂防治

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同一植株上存在各种虫态,危害严重时,药剂防治必须3天一次,连续3次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使用的药剂有:

1.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00倍液,杀成虫和若虫;

2.1.8%爱福丁(abamection)乳油,这是80年代初开发的大环内酯抗生素类生物剂。特点是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作用缓慢。2500~3000倍,可控制卵、幼虫和成虫。

3.25%扑虱灵(buprofbzin)可湿性粉剂,是日本1983年开发的杂环化合物,一种高选择性杀虫剂,对幼虫活性极高,不能直接杀死成虫,但能减少产卵和阻止卵的孵化,残效期可达35~40天,但作用缓慢,可与溴氰菊酯混用,1000~1500倍。

4.2.5%功夫(1amlbda~cyhalothrin)乳油,是捷立康公司开发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000~3000倍,与扑虱灵混用效果更佳。

喷药时千万要注意:叶片前面与背面都要喷湿,且应几种农药交替使用,否则效果不好。在白粉虱发生严重时,笔者采用上述药剂,每隔3天用一次,连用3次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几乎没有虫了。判断上述药剂防治效果的方法是:打药后10来分钟看是否有大量白粉虱成虫死亡,如成虫大量死亡,证明效果很好;否则就要考虑约剂的质量和浓度是否有问题。

及时防治柑橘黑刺粉虱和白粉虱


柑橘黑刺粉虱和白粉虱是柑橘生产最危险的叶面害虫。此虫以幼虫群集叶片背面,吮吸汁液,被害处形成黄斑。并能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导致植株枝叶发黑,枯死脱落,影响产量。目前正是柑橘黑刺粉虱和白粉虱幼虫羽化迁飞扩散的盛期,橘农必须及时抓紧防治。

柑橘黑刺粉虱和白粉虱成虫喜较阴暗的环境,常在树冠内幼嫩的枝叶上活动。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雌虫一生产卵数十粒到百余粒,卵多产在叶背,散产或密集呈圆孤形,一般数粒到数十粒在一起,有时一个叶片有数百粒卵。卵孵化率一般在80%左右。幼虫孵出后集中在叶背危害。因此,在1至2龄幼虫的盛发期用药防治,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方法是每亩用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2000至3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至3000倍液,或80%扫飞水分散粒剂3000至4000倍液喷雾,隔7天再喷一次,以后,若百叶虫口上升或1至2龄幼虫出现盛发高峰时,必须再继续防治。

如柑橘黑刺粉虱和白粉虱的幼虫已羽化为成虫,则可采取成片联防的办法,防止成虫在防治与未防治区的橘园来回迁飞扩散再次危害。方法是用70%吸汁必灵水分散粒剂4000至5000倍液,或10%蚜虱清可湿性粉剂1500至2000倍液,或48%乐斯本可湿性粉剂2000至2500倍液,依次排队药杀,均可将成、幼虫杀灭。

大棚温室花卉的气害及预防


塑料大棚和温室中的花卉,隆冬季节经常在密闭的条件下生长。因为棚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处在生长期的花卉很容易遭受有害气体的危害,使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枯萎死亡,故应特别注意大棚和温室内有害气体的发生及预防。

气害的几种常见类型

1.氨气中毒:大棚内施入未经腐熟的畜粪、饼肥或过多的尿素、碳铵等肥料,在发酵分解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当氨的浓度大于5ppm时,氨气会从叶片气孔侵入细胞,破坏叶绿素,使受害叶端产生水渍状斑,叶缘变黄变褐,进而叶片干枯。氨害多发生在植株外侧的叶片上,新叶受害尤为严重。

2.亚硝酸气体中毒:棚内施用过多硝酸铵阻碍了土壤硝化作用,使亚硝酸气大量积累,当浓度达到2ppm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常发生在植株中部叶片上,受害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浓度过高时整株死亡。

3.二氧化硫中毒:加温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一般从叶子背面气孔侵入,破坏叶绿体,出现组织脱水,受害部分形成白斑,进而干枯,严重时整株叶子变绿色网状,叶脉也很快干枯。

4.一氧化碳中毒:大棚采用煤火加热时,因燃烧不彻底或通风不畅而产生大量有害的一氧化碳,当浓度达到2至3ppm时,对一些草本花卉产生危害。受害叶片开始时叶表面、叶脉组织变成渍状,继而变白变黄,最后变成不规则的坏死病斑。

5.亚硫酸中毒:棚内大量施用硫酸铵、硫酸钾及未腐熟的饼肥,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该气体遇上水珠会形成亚硫酸,直接破坏叶片的叶绿素。中毒叶片气孔附近的细胞坏死后,呈圆形或菱形白色烟斑,逐渐枯萎脱落。

6.薄膜毒气中毒:以磷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或正丁酯作为增塑剂的塑料薄膜,高温下易挥发出乙烯、丙烷、三氯丙烷、四戍烯醇等有毒有害气体,当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一些花卉中毒,使叶片失绿黄化、变白,干枯、皱缩。

常见气害的综合防治

1.合理施肥:大棚温室花卉施肥要以优质土杂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尽量少施氮肥。氮肥的施入以底肥为主,追施为辅。不施饼肥和人粪尿,尤其不要施含氮和硫化物的化肥,需要施肥时,应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追肥原则进行。大棚用于育苗的,只要苗子生长正常,可不追肥。苗子长势弱的,冬季应选择晴天上午11时进行叶面喷肥,春季应在通风后喷肥。

2.及时通风换气: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通风换气的时间,以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使棚内的气体成分接近棚外的气体成分。冬天一般上午8至9时开门通气。春季通风时间逐渐延长,尤其在中午不要忘记开门通风,阴天尽量在中午进行通风,即使雨雪天,也要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尽量减少棚内有毒气体和降低空气湿度。

3.精心管理,减少毒源:大棚采取煤火加温时,应特别注意让燃料充分燃烧,并在火炉上安装烟囱,将有害气体导出棚外,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造成危害。

4.选用无毒塑料薄膜:尽量不使用加入增塑剂或稳定剂的有毒塑料薄膜,可选用乙烯合成树酯塑料薄膜,以减少毒源,防止危害。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


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可分为温室白粉虱和银叶白粉虱两种,是欧美各国温室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80年代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虫,现已在全国各地蔓延。昆明地区黄瓜、非洲菊、玫瑰、一品红等大棚作物上已有不同程度的虫害出现,在笔者非洲菊生产地调查过的农户中,100%的存在白粉虱危害。许多农户认为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此要给允重视。

(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昆明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非常有利于白粉虱的繁殖和过冬。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在防治中杀卵显得很重要,可是绝大多数农药只杀成虫,不伤害卵和蛹。因此白粉虱对农药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一种农药在一个地方的使用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地方效果可能很差。据国外研究,要清除一场较重的虫害,至少需要每3~4天喷一次农药,连续喷10~12次。白粉虱的卵、高龄若虫和伪蛹对温度和农药的抗逆性强,一旦作物上各种虫态混合发生时,防治十分困难,可见,白粉虱比一般的害虫更难防治,更容易死灰复燃,不断循环危害。

白粉虱的虫口密度具有呈指数上升的特点,在白粉虱感染的初期,仅有点片发生,表面看来植株并无什么损害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但白粉虱传播病毒,削弱植株生长势,严重影响出货品质的危害已经在发展之中,一旦蔓延开来,就可能造成在温室内多年循环危害,难以彻底清除。因此,在日常花卉生产管理和引进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白粉虱的检查和防治,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二)白粉虱的检查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

温室花卉作物中,最吸引白粉虱并且危害严重的是:非洲菊、六出花、报春花、一串红、大丽花、天竺葵、瓜叶菊、大岩桐、倒挂金钟、木槿、铁线莲、茼麻、茄科植物、耧斗菜,杜鹃花。危害较轻的是:菊花、一品红、蒲包花、水芋、玫瑰、百合、万寿菊。不危害的是:仙客来、康乃馨、小苍兰、郁金香、水仙、风信子、兰科植物、丁香、棕榈科植物和大部分多肉植物。

有时花卉作物和蔬菜作物有轮作和连片的情况,因此要知道白粉虱危害严重的蔬菜作物如黄瓜、西红柿、莴苣、四季豆、芹菜、香瓜、南瓜和蒜。温室和温室内部和周围的杂草是白粉虱的孳生地,它喜欢的杂草是繁缕,酢浆草、荨麻、蒲公英等。

(三)白粉虱的防治

1、预防为主,培育无虫苗。种苗、残茬作物和杂草带虫是白粉虱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茬定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前茬作物,并空地一段时间。引进种苗和盆花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若虫或卵,是否缺失的叶片较多。一旦一个温室被白粉虱感染,其作物的进出就要很小心,以防各个温室都被感染。温室要插黄板,以便于随时监测。田间要定期巡视,检查生长情况和是否有病虫发生。大棚门口悬挂白色或银白色的塑料条,可拒避成虫的侵入。

2、选好药剂,正确用药。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要多知道一些可用的农药种类,以便选用。对于本来没有抵抗的农药。害虫的抗性要在第二个世代才会产生,因此对于试用效果好的农药,至少可以连续用一个世代以上,直至发现抗药性,要注意正确的用药立法,而不宜频繁更换农药,下表列出了国内外试用过的效果较好的农药,提供参考。

《温室大棚马铃薯的温室白粉虱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大棚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