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水仙大褐斑病的病理症状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名称:水仙大褐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病斑出现于叶子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以后叶子的边缘和中部也会出现病斑,花梗也可被浸染。病斑初为褐色斑,扩展后成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单个病斑大水可达1厘米4.5厘米。病斑全并呈细长条斑,上下端迅速黄化。病斑在边缘发生时,叶片生长停滞并变成扭曲状。中国水仙上的病斑明显地加厚,周围组织黄化。喇叭水仙的病斑褐色,周围不黄化。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水仙大褐斑菌(Stagonosporacurtisii)。病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鳞茎表皮的上端或枯死的叶片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也可在其他寄主如孤挺花、文殊兰上越夏。南方地区4-5月间雨水多,发病较重。栽植过密、排水不良,连作都会加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多花水仙病重,青水仙、喇叭水仙感病轻。

防治办法:1、剪除病叶,拔除病株,减少浸染源。2、避免连作或在水仙种植地附近种孤挺花、文殊兰、百子莲等植物。3、鳞茎收获时避免产生伤口,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浸入1%甲醛溶液浸泡0.5-1.0小时,或50%多菌灵500液12小时,或0.1%升汞溶液0.5-1.0小时,减少初次浸染。4、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

延伸阅读

桂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菌主要为害桂花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出现小黄斑,后渐变为黄褐色到灰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也可呈角斑状。病斑直径为2-10毫米。外围有一黄色晕圈。病部在潮湿时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桂花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尾孢属的木犀生尾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倒棒形,以此侵染传播。

桂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菌以菌丝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病害在4-10月均有发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感病比嫩叶严重。品种间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1、结合修剪,仔细摘除植株病叶,清除地下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嗪氨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樱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日本等国早有报道。我国各地区樱花上发生普遍,南京、太原、天津、上海、成都、西安、苏州、济南、长沙、连云港、武汉、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其中武汉、成都、天津等市发病严重。染病樱花叶片穿孔,不仅影响观赏,而且植株提前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该病还侵害樱桃、梅花、桃等核果类观赏树木。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褐斑病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整齐。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

病原:病原为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Sacc.),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有性型为樱桃球壳菌(MycosphaerellacerasellaAderh.),隶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球腔菌属真菌。但在我国有性型罕见。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感病植株枝梢病部以菌丝体越冬,或者以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自气孔侵入寄主。该病通常自树冠下部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部扩展。大风、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植株栽植过密,病害容易发生;土壤瘠薄,病害发生严重;夏季干旱,树势衰弱发病也重。日本樱花和日本晚瘿等树种抗病性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冬季结合修枝,清除枯枝落叶,剪除有病枝条,集中销毁。

②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灌水,尤其是干旱季节,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适地适树,避免在风口处栽植樱花。

③药剂防治:樱花发芽前喷洒1:1:160的波尔多液,或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预防侵染。发病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

郁金香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症状

受郁金香褐斑病侵染的叶芽发育不良,呈畸型卷曲状,嫩芽受害后长起来的叶即变卷曲。如环境潮湿,病组织上会产生大量灰霉状分生孢子,殃及邻近健株而使叶片感病,因此鳞茎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

花受害后,开始出现白色或浅黄褐色病斑,随即迅速扩大而枯落,或变为褐色而干枯。花梗上也会出现环带状,上面有时发生分生孢子层。该病发生的每个阶段都极易感染花朵。病鳞茎外壳上生有菌核,或者在外鳞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凹斑,中心灰黄色,边沿褐色,里边包含有一个至数个菌核。病原:郁金香葡萄孢[BotrytistulipaeLind.]属半知菌亚门,常见于郁金香栽培地区,雨季更加严重。它地分生孢子梗上生无色或灰色的分生孢子,菌核黑色,直径1~2毫米,表面平坦,圆或椭圆形。更多绿色尽在

传染途径

菌丝和菌核残留在腐烂的鳞茎和土壤中越冬。病鳞茎种植后,受害枯死幼芽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是地上部病害的侵染来源。

发病条件

病菌在5℃和湿度达90%~100%时即能产生分生孢子。春季低温、雨天多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栽种前去除病鳞茎,并实行轮栽。

2、一旦发现有呈该病症状的芽或花苞,立即除去,以控制病害发展。

3、栽种前将鳞茎放2%福尔马林液中浸泡30分种,晾干栽种,以减少残留病菌。

4、生长期可喷洒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

大花蕙兰细菌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大花蕙兰细菌褐斑病在春秋雨季易流行,湿度高的棚室秋冬季、春季门窗紧闭期易发病,需要做好防治措施。

一、发病症状

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产生褐色至黑褐色小的水溃状坏死斑,四周有黄色晕圈,病斑扩展后呈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斑块,病斑中间组织呈褐色至黑褐色坏死,四周环绕明显黄晕。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常迅速扩展至全叶,造成叶片腐烂变软或枯黄;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黄化和干枯,扩展到生长点则整株枯死,病部常溢有菌脓。干燥时病情扩展中止,有时病斑中央开裂。更多绿色尽在

二、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假单胞菌。栽培用的土或盆和病株带菌,细菌进入植株体内的途径主要是叶表的气孔或伤口,养护过程中出现高湿或叶表面潮湿时,细菌沿水膜进入组织内,后扩展到整个叶片和生长点。该病在春秋雨季易流行,湿度高的棚室秋冬季、春季门窗紧闭期易发病,幼苗叶片较成株叶片发病率高,高湿条件下叶表潮湿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烧毁,防其传染;从苗期开始注意控制温、湿度,防止产生饬口,改进浇水方法,避免当头喷灌,尽可能缩短水珠在兰花叶面的停留时间。摆放时植株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密,注意改善通风条件。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可选用75%福美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7%铜高尚或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防治2~3次。

草坪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在温热气候环境中草坪常见的病害,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可危害多种草坪,能侵染所有的已知的草坪草,如早熟禾、羊茅、黑麦草、剪股颖、狗牙根、野牛草和结缕草等250多种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草中的禾本科草受害最重。它发病时主要是造成草坪草的大面积枯死,极大地降低草坪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1.发病症状:褐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由于死细胞溶液外渗引起的),黑红色或紫色,后期病斑深褐色,病斑上长有不规则的很小的菌核,呈红褐色。叶上的病斑呈椭圆形或者多少有点儿不规则的长条形,严重的可造成叶腐、叶鞘腐、基腐、根腐,甚至整株枯死。在湿润、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排水不良和氮肥使用过多时很容易发病,形成大大小小的病斑,如立地的气候能及时变得干燥凉爽,草坪草又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湿润、炎热的不良气候条件下,则可继续危害茎、根,造成草坪草枯死。由萎蔫的新病株的水浸过的绿色到灰褐色的边缘,在清晨有露水或暖湿条件下形成一层散布白色真菌的白膜,危害严重时可产生大到50cm的圆形褐斑。斑中植株恢复生长,外观像青蛙的眼睛,因此又叫蛙眼病。病原菌为单性寄生性真菌,以小的紫褐色到黑色的菌核和菌丝体在活或死的植物体内或表层(1.5cm)的土壤中越冬。另外,褐斑病的症状表现变化很大,往往受草种类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养护管理水平、不同气候条件和病原菌的不同株系等的影响,不一定都表现为典型症状。

2.发病条件:褐斑病的流行性很强,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只要有一株草坪草受害,如任其发展,病害很快就会在草坪内大面积蔓延,造成秃斑。病菌的最适发病温度为21~32C,当土壤温度升到15~201时,菌核开始大量萌发,菌丝开始生长,直至气温达到30C,同时空气湿度较高、夜间温度较高时,病菌开始明显地侵染草坪草屑,特别是冷季型草坪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长较弱,抗病能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当然,枯草层较厚、坪床不平整、氮肥施用过多、超低修剪、灌水不当等都易引发此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合理灌溉,避免漫灌,改良草坪排水情况,在发病初期应在早晨及时去掉草坪草叶片上的露水。去掉较厚的枯草层,及时运走剪下的草,保持草坪的清洁。对过密的草坪要及时打孔通气、疏草。合理施肥,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来临时要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可施少量的磷钾肥,以增强草坪草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在发病初期用甲華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敌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如防治较晚,则必须加大药剂的浓度,并且效果会降低。

桂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江苏、上海、陕西、广东、湖南等地。

症状: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毫米,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扩展常受叶脉限制,连接成大斑后,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木犀生尾孢(Cercosporaosman-thicol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尾孢属。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病菌的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橄榄褐色,无分枝,少有隔膜;分生孢子倒棒形,近无色至淡榄褐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2.8~3.7微米。以此侵染传播。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团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进行侵染,北方室外养护春末至中秋间发病最为严重。4-10月为发病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发病较重。品种间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病株残体、病叶并及时销毁,引入的苗木应剪除病叶,重病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药剂防治参照桂花叶枯病。

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莳养环境要通风透光,发病期不宜喷淋,避免雨淋。切忌土壤积水。

3.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

4.秋末入室前喷两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发生,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嗪氨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生菜褐斑病和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生菜褐斑病与黑斑病都以为害叶片为主。褐斑病的叶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初呈水渍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不等。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渍状晕圈。潮湿的斑面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至叶片变褐干枯。黑斑病又称轮纹病、叶枯病,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近圆形褐色斑点,不同条件下病斑大小差异较大,一般3-15毫米,褐色至灰褐色,有同心轮纹,田间看不出霉状物。

广东地区周年种植生菜,这两种病害都能通过种子带病和风雨传播、蔓延、侵染,一般温暖潮湿、多雨和雾大露重时间长的天气有利于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流行。在土壤肥力不足,生菜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都会加重发病。防治生菜褐斑病与黑斑病应采取以下措施:(1)整地前先清洁田园,深翻晒地后适量施石灰和施足有机底肥。(2)种植管理期注意合理浇灌,氮磷钾合理搭配追肥,并喷施叶面肥如植保素、绿丰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抵抗力。(3)在生菜长密封行前或发病初期应抓紧喷药,供选择的药剂有:百可宁或百菌清(40%悬浮剂)600倍、百菌唑(50%多硫可湿性粉)8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普菌克(70%超微复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扑海因(50%可湿性粉)1500倍、新而浦(65%可湿性粉)400倍、宝宁(60%多福可湿性粉)600-800倍。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马蹄莲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马蹄莲褐斑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马蹄莲、红花马蹄莲、银星马蹄莲、黄花马蹄莲等,发病严重时,可致叶片提前枯萎,降低观赏价值,为马蹄莲常见病害。

症状

叶片被侵染后,产生淡褐色至黄褐色、椭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期病斑中央生许多黑色小霉点,有时破裂。

发病规律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为真菌,交链孢。病菌在病叶残体中越冬。夏季荫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利于病害蔓延,以7-10月发病最重,入秋后逐渐停止发病。温室内通风不良,养护条件差时,可周年发病。

防治方法

(1)强化园艺技术管理。马蹄莲喜温暖、喜肥水,喜光照;稍耐寒,耐半荫,忌干旱。生长适温为15-25℃,可耐4℃低温。生长期肥水要充足,施肥时肥水不要流入叶柄,以防烂叶,如不慎流入要用清水冲洗。夏季炎热植株休眠应控制浇水。秋季分球或播种繁殖。

(2)保持花圃清洁卫生。发现枯叶、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不要随地丢弃。

(3)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30%绿得保胶悬剂300-500倍液等,每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莴笋褐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莴笋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现将莴笋褐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特点

莴苣、莴笋褐斑病的发病特点: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病菌发育,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的植株抗性弱易发病。

危害症状

莴苣、莴笋褐斑病的为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一种是受害叶开始出现水渍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至暗灰色。另一种是出现深褐色病斑,边缘周围具水渍状晕圈。潮湿时斑面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

防治方法

一、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

二、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三、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D-菌霉素1号,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至15天1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花生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落花生”。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花生褐斑病的防治技巧。

轮作

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

清除病原

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品种选择

虽然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大花蕙兰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大花蕙兰,为兰科,兰属植物。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它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在国际花卉市场十分畅销,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倾爱。现将大花蕙兰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初期叶片表面有细小的圆形褐色黑斑发生,整体看上去呈现出被火燎过的淡褐色,叶子表面像病毒感染而褪绿色。病斑在叶子的上、下两面都有,有时也会出现黄斑。

叶背病斑深褐色,子实体生在叶子的两面,但主要在叶面上,呈扩散型和点状。在潮湿的时候,叶片背面的气孔里会长出病菌和胞子,肉眼不易分辨,中下部的叶片容易受此病菌的感染。

2、病原

病原为Pseudocercospora属半知菌类真菌。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为害,6~9月雨水多时发病重,10月以后病情扩展缓慢。

4、防治方法

(1)采取避雨栽培;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减少传染源。

(2)栽培场所植盆摆放不易过密,注意通风透气。

(3)发病初期喷施,可用卉友4000~6000倍,绘绿3000~5000倍,百菌清300~500倍,苯醚甲环唑2500~3000倍,春雷霉素600~800倍等药剂,7~14天交替施用一次。

药用植物水仙褐斑病防治


水仙别名雅葱、天葱。属石蒜科多年生鳞茎植物。鳞茎可入药,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也是观赏花卉。分布在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等省。水仙褐斑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又称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叶尖或叶面生点状或长圆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外围具黄色晕圈,病斑常融合成细长型条状斑,后期病斑破裂湿度大时生出深褐色小点。(图左)

病原:Stagonosporacurtisii(Berk.)Sacc.称水仙壳多孢,属半知茵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大小140180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圆筒形,大小192768(m),有13隔膜,分隔处缢缩,含有大油球。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鳞茎或外层纸状鳞片上或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借水传播,第1次侵染常发生在11月中下旬,翌年3月中下旬进行再侵染,45月进入发病高峰。5月上旬叶片枯死。种植过密,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方法:

(1)进行2年以上轮作。

(2)种植前1天用1:120倍43%福尔马林浸种3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小时。

(3)11月中旬及翌年3月中旬及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6%甲基硫苯菌灵乳油800倍液。

《水仙大褐斑病的病理症状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