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月季根颈癌肿病的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月季根颈癌肿病又名月季根癌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普遍发生于温室和圃地种植的月季,常造成严重危害。该病除浸染月季外,还浸染菊、石竹、天竺葵、梅和樱花等多种植株。

病原

该病由细菌引起,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Conn.],又称根癌农杆菌。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也可发生在主、侧根或茎杆的嫁接处和切花、剪枝切口上。癌肿刚出现时在病部表面形成突起,后逐渐膨大呈球形。幼瘤质地较软,表面光滑;随着瘤增大,质地变硬并木质化,颜色变褐黑色,表面粗糙开裂。发病后可造成植株生长缓慢,产花量减少。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病株瘤内或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生存一年发上,靠雨水、灌溉水或嫁接或地下害虫等传播,远距离传播靠病苗和种条。病原细菌从伤口侵入,潜育期数周至一年,因气候、病原菌数量及寄主生长状况而异。病原细菌可忍受-32℃的低温,可能存在潜伏浸染。当植株在低于10℃时受浸染后可不表现症状,但病菌仍具活力,一旦温度升高就表现癌肿症状。

流行特点

病株、带菌土壤或圃地流出的带菌污染水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月季常在栽培操作中如起苗、冲洗或低温贮藏时碰伤而受浸染。偏碱的沙壤土发病率较高。嫁接时切接比芽接发病率要高。

防治措施

A.清除病株或病瘤。

B.温室苗床或病土可用热力消毒(60℃,30分钟)或药剂(如氯化苦)肖毒处理。病区还可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C.药剂防治。病苗可选用500-20000.000001质量百分浓度链霉素溶液浸泡30分钟或在1%硫酸铜液中浸泡5分钟后再栽植。病株可切除肿瘤后用上述药剂涂抹伤口进一步杀灭病菌。嫁接所用工具最好也进行消毒处理。

D.生物防治。用放射形土壤杆菌(A.radiobacter)K-84菌株采用菌液浸泡、浸渍或喷雾等方法处理种子、插条、接穗和裸根苗,可有效防止月季根癌病的浸染。菌液应放在低温下保存。稀释后的菌液应当天使用,且不能与其他农药或肥料混合使用。

扩展阅读

落叶松癌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重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以后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

症状

发生在落叶松的枝干部。细枝发病病皮微微下陷、开裂、微肿,且常绕枝一周变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病状。更多绿色尽在

粗枝和细干发病经常可以看到四个特征性的表现,可与生理溃疡和其它肿胀性病变相区别。一是病部下陷变黑,如系老病部,还有同心环状的隆起带;二是病部中心常留有死枝或死芽,甚至是一簇枯叶;三是下陷溃疡部的对侧,一定隆起肿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四是凹陷部常有病菌子实体。如系老病部,病攻子实体常作同心环状排列。该病一旦发生,常年继续发展,梭形增生病状,以及溃疡面上的同心环状的隆起带,则更加显著。8月末,开始在病部生出1-4mm的病菌子实体,其发育程度显然不齐,幼小者为白色球状,成熟者为橙黄色至黄色小盘状物(子囊盘)。

主干发病与粗枝上的症状相似,并更加显著。因为老溃疡面脱皮后永不愈合。长年发病后,由于病部周围不断增生,结果使该部深陷,并形成空洞,常从其中流出大量树脂,日久变为暗褐色。病树极度衰弱,常形成球形干或偏心干。因为树干上的栓皮过厚,所以病后很少产生病菌子实体,有时虽也产生,但数量极少。树干发病时也和粗枝发病一样,在病部常留有死枝、死芽。病后常招引次期害虫蛀食,加速流脂,使病树加速死亡。病部常受木腐菌的侵染,并在该部形成木腐菌子实体。

病原

Lachnellulawillkommii(Hart.)Dennis称韦氏小毛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成熟的子囊盘漏斗状,直径1-4mm,厚0.3mm,无柄或有0.5mm短柄,子囊长筒形,115-1638-12m。子囊孢子短梭形或长椭圆形,单胞,无色,15-275-9m,在子囊中排成单行,萌发时常生0-3个横隔,将子囊孢子分为1-4室,各室外都能生出芽管。侧丝丝状,不分枝,155-1811.5-2.0m。本菌是在低温下生长的低温菌,一般营腐生生活,只在树木生长衰弱或受到伤害时,才能侵染伤部并引起病状。

园林经济果树杏树颈腐病的防治


杏树颈腐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量,造成杏树的死亡,而且严重的影响到杏树的生产发展。杏树颈腐病主要发生在杏树的主干基部,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到春季卵孢子便侵入杏树枝干,也可以由卵孢子萌发后产生孢子囊后直接侵入。

杏树感染颈腐病后,病部皮层变褐色并腐烂,下陷呈绞缢状,病部无异味,在病部相对应的地上部,枝干表现发芽迟、生长弱、如不及时治疗,叶片将萎蔫、干枯以至植株死亡。

杏颈腐病一般易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排水不良或由于间作蔬菜灌水过多,以及杂草丛生管理粗放的果园。主干颈部有伤口或嫁接口较低埋入土中,也容易感染此病。春季和夏季降雨多的好的沙壤土,如果新建的杏园前茬为菜地,可在定植前先挖好定植穴,用硫酸铜灌穴消毒来灭菌,每穴约1015公斤。定植时嫁接口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及时整修杏园的排水系统,以保证雨季果园内不积水。春季土壤解冻后要立即把根颈部位的土壤扒开,晾晒根颈、并仔细检查根的皮层,发现病斑及时刮除,再在伤口上涂抹25%瑞毒霉50100倍或40%乙磷铝3050倍,每隔715天涂抹一次,一般23次即有效。

刮除的有病树皮要清理干净,带出园外烧毁。冬季土壤封冻前,再把扒开的土堆放在根颈部防冻。

对于病害严重的果园,可用25%瑞毒霉8001000倍或40%乙磷铝300倍,每株按4550公斤灌根部,为防病菌的扩大蔓延,尚未感病时树也应灌根、浇树。如已死的树要及时挖掉,并用40%的乙磷铝3050倍液灌穴消毒,并晾晒土壤,再经过土壤检验,确定无病菌时才能重新再建新园。

月季黑星病有哪些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状。

黑星病在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最易流行。月季病株叶片上出现直径3-4毫米黑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叶片脱落,发病严重时月季植株只剩下枝条及染病嫩芽。

2、早期预防

(1)月季苗期防止往叶片上滴水、喷灌,必须喷灌要在晴天上午进行。

(2)定植操作前先喷800-1000倍百菌清防病,定植后5-6月份,月季苗高没有超过30厘米时,每周喷药防病一次,雨后及时补喷,每次月季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月季成熟老叶不易感染,当月季长高40厘米以上,苗期没感染黑星病,到了夏秋多雨季节,不打药预防,月季黑星病也不会发生。

3、发病后,治早治少

发现月季有少量病叶发生,及时摘除。及时喷800-1000倍百菌清,每周喷一次,连喷4-5次。第一次摘除病叶后,严格注意,新叶再发现黑星病斑,病斑直径在1毫米时全部摘除。实践证明,这时摘除病叶不会因操作再感染。这样一般一次就可以根治,观察一段没有新病叶发生,停止治疗。一般月季长高50-60厘米以上没有黑星病感染,不进行喷药防治,也不会发生黑星病。

月季小叶病的防治


小叶病是月季在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对其进行防治。

月季花小叶病

小叶病是月季在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对其进行防治。

月季小叶病发生在嫩梢以及幼叶上,春天月季发芽时发病较为明显。病枝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细长、质硬而脆、叶缘向上、叶色较淡呈黄绿色,叶色浓淡不匀。新梢先端纤细、枝条节间短、细叶丛生呈莲座状,病枝生长衰弱。此病多为整株发病。

月季小叶病的发病规律

月季小叶病是由于缺锌而引起的,锌是合成生长素的必备元素。缺锌时游离的和结合的生长素显著减少,导致生长停滞。土壤中锌含量少或者其他微量元素不平衡,均易引起缺锌症。叶片中含锌量量低于10至15ppm时表现缺锌症状。

月季小叶病的防治方法

①据当地土壤的肥力,适当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改良土壤,。

②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硫酸锌。缺铜或镁而导致缺锌的月季园,应同时施含镁和含铜的复合肥,才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③早春月季芽萌动时,用0.3~0.5%硫酸锌喷枝条,每年喷1~2次;开花前,喷施300毫克/千克环烷酸锌,花后喷施0.2%硫酸锌加0.3%尿素或300毫克/千克环烷锌或300倍氨基酸锌液,对减轻病害有明显效果。

月季白粉病的防治


月季白粉病主要为害月季、山刺梅、玫瑰等。此病影响植株叶片、嫩枝和花蕾,发病率达50%—70%,可使花蕾不开花或花朵变小。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病菌以菌丝在寄主的枝、芽、落叶上越冬。翌春如温度合适(18℃—25℃),则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侵染。越夏后9—10月,借风力再次侵染,在温度20℃、湿度97%的条件下,孢子2—4小时就会萌芽,3天后就能形成粉孢子。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染。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释放。

早春病菌在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都布满了白粉层。叶片皱缩反卷,变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节间缩短,叶片萎缩干枯,枝条发育畸形。叶片、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以剥离。花蕾包满白粉层,萎缩干枯,花小而少,甚至不开花或开花畸形。

防治上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栽培管理,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白天浇水。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土壤保持排水良好,提高抗病能力。休眠期要喷洒2—3度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发病期应彻底剪除病枝、叶、芽,清除周围腐烂病叶,减少侵染来源。结合病枝修剪,交替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药液。

发病植株表面的白色粉状物极易借助风力传播,防治不及时或病枝清理不干净、多风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扩散,进行再侵染,难以控制。因此,应多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月季小叶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月季小叶病,是月季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小叶病发生在嫩梢和幼叶上,春季月季发芽时发病比较明显。病枝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细长、叶缘向上、质硬而脆、叶色较淡呈黄绿色,且叶色浓淡不匀。新梢先端纤细、枝条节间短、细叶丛生呈莲座状,病枝生长衰弱。此病多为整株发病。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

月季小叶病是由于缺锌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锌是合成生长素的必需元素。缺锌时游离的和结合的生长素明显减少,致使生长停滞。土壤中含锌量很少、其他微量元素不平衡时,均易引起缺锌症。叶片中含锌量量低于10至15ppm即表现缺锌症状。

防治方法

①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改良土壤,这是防治月季小叶病的基础。

②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硫酸锌加以防治。缺镁或缺铜诱致缺锌的月季园,应同时施含镁和含铜的复合肥,才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③在早春,当月季芽开始萌动时用0.3至0.5%硫酸锌喷枝条,每年喷1至2次即可;开花前,喷施300毫克/千克环烷酸锌,花后喷施0.2%硫酸锌加0.3%尿素或300毫克/千克环烷锌或300倍氨基酸锌液,对减轻病害有明显效果。

养花技巧月季根癌病如何防治?


月季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有时也危害枝条和地下根系。感病部位开始

时出现近圆形淡黄色的小瘤,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以后病瘤逐渐增大为不规则块状,在大瘤上又长出小瘤,表面粗糙,间有龟裂,质地坚硬木质化,为褐色或黑褐色。感病植株矮化,缺少生机,叶片变小,失绿黄化,提早脱落,花朵瘦弱。

月季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原菌形状为杆形的细菌,具有1-4根短鞭毛,能游动,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2C,最高为34C,最低为10C,致死温度为51C。耐酸碱度范围是pH值为5.7-9.2,以pH值为7.3为最合适。月季根癌病菌可在病瘤内或土壤中的植株残体中存活一年以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之久,主要存活于肿瘤的表层和土壤中。病菌若二年内得不到侵染机会,即失去致病力和生活力。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采条嫁接、耕作农具以及地下害虫等传播,远距离传病多由带病苗木及种条的运输所造成。病菌必须通过伤口才能侵入,如机械伤、虫伤、嫁接伤口等。土壤接触处最易遭侵害。从细菌入侵植株到出现症状,一般需要数十天甚至一年以上。偏碱性、湿度大的沙壤土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选择未发生过根癌病的土壤育苗或栽植。盆栽病土应换掉或用福尔马林消毒。栽植地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土壤偏酸的地方。②栽植前对可疑的苗木将根与根颈处放到链霉素500万单位的溶液中浸泡2小时或1%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再定植。③轻病株应切除病瘤,用甲醇:冰醋酸:碘片以50:25:12的比例形成的混合液,或金霉素膏涂敷病瘤,可使病瘤消失。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了解黑斑病

病原

它属于真菌。分生孢子为长椭圆形或是鱼鳔状,大小约108-198微米,是上大下小的双细胞结构,盘在寄主角质层下生长,会有突出的表皮。

症状

月季的嫩枝、花梗与叶片都有被侵染的可能。紫褐色或褐色小点是病斑的初期形态,随后扩展为1.5-3毫米左右(直径)的深褐色或黑色圆斑,有的边缘呈纤毛状,有的品种边缘则光滑整齐。

病斑四周常包围有黄色的晕圈。病斑通常几个连在一起,病叶会出现大面积的发黄,让病斑像是一座边缘为绿色的小岛。

病叶易掉落,但也有少数不会掉落的月季品种。幼枝与花梗会出现紫色或黑色的条状斑点,略有凹陷。病害程度严重时,会导致整株的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剩顶端的几片新叶。

传染途径

越冬时会以菌丝的形态留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来年初春时形成的分生孢子是初期的浸染来源之一。

风雨和飞溅水滴等是分生孢子的传播途径,所以容易在多雨、多雾和多露的天气下发病。有实验表明,在滞留水分的叶子上,孢子对萌芽的侵入时间仅需6小时。

病菌能够对植株进行多次侵染,威胁月季的整个生长期。尤其在梅雨季节与台风季节病害最为严重,夏季的高温干燥天气则会让病害扩展缓慢。

植株的衰弱更易使病菌入侵。不同品种有着不同程度的抗病性,但均无法免疫此病害。

黑斑病防治方法

1,首先应从侵染的源头入手,及时清扫落叶并去除病叶。冬季需对重病株加强修剪工作,将病枝、病叶上的越冬病原一并清除。

2,盆栽布置的不要过于密集,直接放在地面上容易因地面积水而使盆土过湿,最好放在阶梯状植台的上面。要转变浇水方式与时间,沿盆边缓浇而不要频繁喷浇。切勿在夜间浇水,因为叶片潮湿会利于病菌的入侵。

3,采用药剂治疗应从夏季新叶初展时就开始喷药,通常每隔7~10天进行1次。药剂可选择百菌清可湿性粉500倍液(75%)或多菌灵可湿性粉500~1000倍液(50%),或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80%)或波尔多倍液(1:1:100倍)或甲基托市津1000~1200倍液(70%)。

对一种病害研究透彻就能给月季的存活增加不少的保证,更多的养护技巧和实用方法请看其他相关文章,一起来做养花小能手。

马铃薯癌肿病防治方法


马铃薯癌肿病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甸甸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能继续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病薯变黑,发出恶臭。地上部,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病变。

病原

Synchytriumendobioticum(Schulbersky)Percival称内生集壶菌或马铃薯癌肿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内寄生,其营养菌体初期为一团无胞壁裸露的原生质(称变形体),后为具胞壁的单胞菌体。当病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整个单胞菌体的原生质就转化为具有一个总囊壁的休眠孢子囊堆,孢子囊堆近球形,大小47×100一78×81(μm),内含若干个孢子囊。孢子囊球形,锈褐色,大小40.3—77×31.4—64.6(μm),壁具脊突,萌发时释放出游动孢子或合子。游动孢子具单鞭毛,球形或洋梨形,直径2—2.5Pm,合子具双鞭毛,形状如游动孢子,但较大。在水中均能游动,也可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病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休眠孢子囊抗逆性很强,甚至可在土中存活25—30年,通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和合子,从寄主表皮细胞侵入,经过生长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可释放出游动孢子或合子,进行重复侵染。并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和增生。在生长季节结束时,病菌又以休眠孢子囊转入越冬。病菌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在低温多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湿度高、温度在12—24℃的条件下有利病菌侵染。本病目前主要发生在四川、云南,而且疫区一般在海拔2000m左右的冷凉山区。此外土壤有机质丰富和酸性条件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疫区种薯向外调运,病田的土壤及其上生长的植物也严禁外移。

(2)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抗性差异大,我国云南的马铃薯“米粒”品种表现高抗,可因地制宜选用。

(3)重病地不宜再种马铃薯,一般病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改种非茄科作物。

(4)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

(5)必要时病地进行土壤消毒。

秋季月季黑斑病的防治


八月末九月初,是月季黑斑病的高发期之一,随着温度的下降,虽然月季黑斑病有所下降,但仍旧不能忽视,要及时观察,做好月季黑斑病的防治工作。

一、月季黑斑病的症状

叶片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边缘呈纤毛状,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病斑边缘有黄晕,呈放射状,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放射状清晰可见。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嫩枝干枯,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二、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

(一)九月份需要采取的养护管理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性。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溃,不用喷淋方法浇水,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提高长势,增强植株抗病力。

2、结合日常养护工作及时摘除病叶。

(二)九月份需要采取的化学防治措施预防及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发病严重时期,可以使用喷克菌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对真菌性病害有极好的防治效果。

(三)其他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草莓冰淇淋、皇后、马蹄达、重瓣丰花等。

2、清除病源,结合修剪及时摘除病叶、病梢,刮除茎部病斑,扫除并烧毁残枝落叶,同时可结合春季施肥,深翻覆土。

3、春季在月季、玫瑰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夏季新叶刚展开时开始喷药直至冬季。发病初期交替喷75%百菌清可湿粉剂1000倍液,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至600倍液,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倍,每1015天一次。

月季的病虫防治之根瘤病


月季根瘤病是一种土壤杆菌属的细菌所引起的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侧根上及嫁接口处。对于月季来说,根瘤病无疑于癌症,因此它也被称为根癌病。

症状:

发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柔软,为白色。病瘤增大后,表皮枯死,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内部组织坚硬,木质化,大小不等。长根瘤的月季生长不良,叶面发黄,根系的数量减少,根瘤成倍增长。根瘤病是可以传染的,只要在同一块地里种植带有病原的月季,都会传染给其它健康的植株。

发病原因:

1、花苗买来时就带有病原体,没有对花苗进行消毒而导致病情爆发。

2、没有将带病植株进行隔离或者销毁,而导致其他为带病植株被传染。

3、月季根瘤病病菌在肿瘤组织表面和土壤中习居越冬,可达几个月到一年以上。通过虫伤、嫁接伤口、修剪伤口、插条切口或其他伤口侵入。

4、一般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根癌病的病原体,没有对土壤进行消毒。

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检疫措施,选用无病苗木栽植严格淘汰病苗,栽植前用硫酸铜100倍液浸根5分钟,或用链霉素100~200ppm浸根20~30分钟。

2、加强管理,多施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注意防涝,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碱性土壤应施酸性肥料酸化土壤,使之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3、注意防寒受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田间作业时要尽量减少伤口,并注意对各种伤口的消毒及保护,减少细菌侵染。

4、及早利治病瘤。在病瘤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即行刮除,有利于伤口愈合,如病瘤过大,或密集成片,包转茎部,则较难治愈。刮后伤口用波美5度石流合剂或硫酸铜100倍液,80%402抗菌剂乳油50倍液,链霉素400Ppm等消毒,外涂波尔多浆保护。

5、生物防治。在栽植前用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的细菌悬浮液(细菌浓度为每毫升10000000个细菌)浸泡根系或插条,可有效地预防根癌病发生。

6、选用抗病力较强的树苗。抗病力强的苗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御根癌病的侵害。

红颈天牛怎么防治


红颈天牛俗称红脖子老牛,主要危害核果类果树。每2至3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寄主早春树液流动后便开始为害。幼虫初期在皮下蛀食,逐渐向木质部深入,钻成纵横虫道,深达树干中心,上下穿食,并将木屑状粪便排出虫道之外。被害植株生长衰弱、引起流胶甚至死亡。

红颈天牛的危害主要是幼虫阶段,幼虫在虫道内蛀食两、三年,老熟后在虫道内作茧化蛹。据观察,成虫在我区6月间开始羽化,寿命4-6天,交尾产卵后不几天成虫死亡。

成虫产卵多在距地面40厘米以内的树干上,卵期约1周左右,初孵化幼虫在皮层下蛀食韧皮部,长到3厘米左右,则以蛀食木质部为主,并向外咬一个排粪孔。入冬后气温下降,幼虫休眠,翌春开始活动,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防治方法:

1、捕捉成虫:

六、七月间,是成虫发生盛期,利用中午到下午3时前成虫有静息枝条的习性,可借机进行捕捉。

2、涂白树干:

红颈天牛惧怕白色,可在五月间,成虫羽化之前,树干和主枝涂刷白涂剂,将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

3、药液驱避:

300倍灭扫利稀释液喷洒树干,对天牛和大黑蝉具有良好的驱避作用。

4、遗味驱避:

将捕捉到的红颈天牛集中捣烂如泥,用高度白酒浸泡,然后浸出滤液稀释三十倍喷洒,防效良好。

5、刺杀幼虫:

发现虫粪,用小刀划开树皮将幼虫杀死。

《月季根颈癌肿病的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