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槭树毛毡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学名:Eriophyessp.

发病症状:该病发生于叶子背面。开始时出现苍白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病斑隆起,生出白色茸毛状斑块,颜色转深为暗褐色。叶子表面也有淡黄色斑块,严重时病叶成畸形或卷曲。更多绿色尽在

为害情况:该病常发生在槭树、青冈栎、樟树、苦槠等观赏树木上,由于叶子患病后萎缩、变形、卷曲,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并有碍观赏。

发生规律:该病是由于锈壁虱为害所造成的,锈壁虱以成虫在寄主芽的鳞片内或被害叶内及枝干皮孔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嫩叶抽出时,爬到嫩叶背为害,吸取组织内汁液,并不断繁殖,扩大为害。由于锈壁虱的剌激,叶背组织产生茸毛,虫体隐蔽其中,并受到保护。该病常于四月间开始发生,六至八月间盛发。

防治方法:

1、在落叶后,发芽前各喷一次波美氏5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再喷一次波美氏0.30.4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锈壁虱。

2、秋、冬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可使第二年发病减少。

3、苗木运输是传播该病的重途径,应注意检疫,病区运来的苗木最好用摄氏50度温汤浸10分钟,或用硫磺粉熏蒸杀虫。

4、六月份若虫发生期,用波美氏0.30.4度石硫合剂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

扩展阅读

槭树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学名Rhytismacerinumperg.;Rh.punctatum

发病症状

黑痣病多发生于槭树类叶片上。根据病原菌和寄予主种类,症状表现也有所区别。如寄予生于五角枫等叶片上,病斑形状较大,直径可达613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黄色,后在病斑部出珊一漆状有光泽的黑色覆盖物质,病斑周围留一黄色圈;发生在三角枫上病斑则较小,常由10余个小黑斑聚成一个圆形大斑,小病斑直径约23毫米,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具漆状光泽,周围有一黄色包围圈。

为害情况

该病主要为害三角枫、五角枫、色木、花楷子、茶条槭等多种槭树的叶片。受害叶出现病斑,有碍观赏,且使叶片早落,影响生长。

发生规律

该病的病原属真菌中的子囊菌类,以子囊盘在被害叶上越冬。至第二年春天形成子囊,五、六月间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到新叶上侵染为害,破坏了叶片表皮细胞壁,所以产生黄色病斑。后由菌丝与寄主叶面表皮细胞紧密纠结形成黑色子座,覆盖在病斑上成漆状。该病在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常盛发。

防治方法

1、秋、冬收集有病枝叶和落叶,及时烧毁,以消灭侵染源。

2、五月间开始每1015天用等量式100200倍波尔多液喷施一次,连喷23次,以防发病。

荔枝毛毡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入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现将荔枝毛毡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荔枝毛毡病是荔枝的常见病,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均普遍发生,严重发生时影响产量。

1、病原与症状

本病由荔枝瘿螨引起,主林为害叶片、嫩枝和花穗。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后逐渐扩大连结成不规则大块斑,病斑叶背具绒毛状物(即虫瘿),像毛毡,凹凸不平,初呈黄色后转为深褐色至红褐色,叶缘叶背卷曲。嫩枝和花穗受害时病部畸形绒毛状。花器受害。畸形膨大成簇,不能结果。

2、发病条件

引进此病的瘿螨喜欢荫蔽环境,故老龄树、树冠茂密、荫、光照不良的果园,以及树冠下部和内部,虫口密度较大,发病严重。背阳的新梢比向阳的新梢发病重。

3、防治方法

注意检查果园,摘除苗木、果树上的病叶,及时清除虫源。

长远看,改良荔枝品种,实现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加强荔枝管理,尤其是加强荔枝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实现荔枝生产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品质进一步扩大荔枝出口,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枫树和槭树有什么区别?教你轻轻松松就能区分枫树和槭树的方法!


又是一年秋来到,再次重逢满树红。从古至今,枫叶已然成为了秋天的标志物。那种热烈的红,彻底的红,为秋天增加了无限活力,使其胜过春朝。可是你知道吗?在秋天就会变红的可不只有枫树,还有槭树,它们非常非常相似,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它们有哪些微小的区别吧。

枫树和槭树的区别树干的不同

这一区别是最明显的了,我们也最容易通过这点来辨别是枫树还是槭树。枫树的枝干是棕褐色的,并且表面十分粗糙,布满沟壑。槭树的枝干呈青绿色,树表十分的光滑,毫无沟壑。

叶子及果实的不同

枫树的叶子互相交错排列在枝干上,极少相对。它的叶子上只有3个尖角,称为三裂。而且整棵树上的叶子都是一个模样。

槭树与之比较显得更规整一些,它的叶子全部都是两两相对,丝毫不错乱。而且它的叶子类型更丰富一些,又五裂的也有七裂的。

枫树的果实聚在一起,呈团簇状,槭树的果实和叶子一样,两两对生,十分有序。

知道了以上几点区别,相信你就能轻松地辨别见到的是枫树还是槭树了。枫树的名字好像比槭树更具美感,所以我们一般把槭树叫做青枫。而且你知道吗,我们平时见到枫树很多都是槭树,因为槭树更具观赏性。看一下它们用途上的区别就知道了。

枫树和槭树用途的不同

到了秋天,槭树是满满一树的通红,深红色的叶子和青绿色的枝干交相呼应,非常漂亮。枫树的叶子很少会出现深红色,一般都是橙红色,而且其叶子极易脱落,所以导致整棵树上稀稀疏疏的,并不十分好看。所以,槭树常被用作观赏植物。枫树则更多的被用作建筑材料,以及庭院栽植,或者行道树。

以上就是对枫树和槭树区别的全部介绍了,可能连古人都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呢!很多诗人其实是在对槭树吟枫树。当今很多人也把二者混淆了。下次再见到枫树的时候,可要好好辨别一番哦!

茄子疙瘩病的防治防治方法


日光温室温度过低时,茄子常会出现疙瘩果,疙瘩主要集中在果实前端,表现为指状高0.5~1厘米的突起。掰开果实发现,长疙瘩的地方,果皮与果肉间有较大的空隙。

发病原因

棚温过低,尤其是遇到特殊天气,连续3天白天棚温低于25℃、夜温低于15℃时,根系活动减弱,吸收的营养不能满足果实的正常生长需求,植株抗逆能力降低,易出现疙瘩果。

天气晴好时,虽然外界气温很低,但只要光照好,揭开草苫子后,棚内气温升得很快。由于果皮先受热,所以在上午9~10时,果皮与果肉温度相差很大。

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果皮生长速度势必超过果肉,也会导致果实长疙瘩。此外,若赤霉素用量过大,常导致点花后果实发育速度很快,对外界的抗逆能力变差,也容易出现疙瘩果。

预防措施

针对这些原因,建议在管理时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棚室保温,尤其是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5℃,以免造成根系活动能力变差。晴天时,拉开草苫子后1小时再给棚室放风,给棚室一个缓慢升温的过程,以免造成果实温度变化剧烈。

2、注意调整点花药中赤霉素的用量,一般2~3毫升对0.5公斤水即可。注意叶面肥的应用。可喷洒全营养型叶面肥或甲壳素等增强植株抗逆能力的叶面肥。

槭树盆景怎样修剪?简单的几个步骤教你修剪出造型奇特又美观的槭树盆景!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好看的盆景来装饰一下自己的家,槭树盆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们买了槭树盆景之后如果放手不管它的话,它会自由生长,这样子的话一定会影响其好看的外形。故我们必须对盆景进行修剪。盆景的修剪并不难,只要用心一定会学会。

修剪的方法一、摘心

一般来说,放在桌面上的盆景高度都不会太高,若任其生长下去,一定会长得很高,所以我们必须对枝梢的嫩的部位进行剪去,这样可以使得盆景不会长得太高而促进侧边的生长。这一操作称为摘心。

二、摘芽

盆景的树干部分有时候会长出一些芽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它剪去了,一旦这些芽发展成枝干会很影响美观。

三、摘叶

槭树新嫩的的叶子一般是红色,这种颜色会更加得好看,所以我们通过摘叶的操作,使其一年发几次新芽,延长观赏的时间。

四、修枝

盆景通过会长出过多的枝条,在这时候就需要剪去过多的枝条以保持美观了,修剪的时候不能盲目乱剪,应该根据树的形状决定。

除了会修剪之外,我们还得懂得一定的、大众的审美观,以达到使修剪的盆景更加得好看美观。

修剪的美学一、比例协调

过多的枝条的修剪我们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比例,贯穿于整个盆景的修剪,不然各个地方比例都不同,观赏性会大打折扣。

二、外部轮廓的修剪控制

对于盆景的整体的外部轮廓要有整体的把握,总体的形态要有心有成竹的把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角形构图等。

槭树盆景的修剪的方法就是这些了,好的修剪的技巧除了需要多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学习一些关于美学的知识,相信经过练习的你一定能修剪出好看的盆景。

黄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菌核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有加重发展趋势,重病棚室发病减产达50%以上。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果实染病多发生在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以后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茎部受害病斑淡褐色,病茎腐烂长出白色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黑色菌核。该病由黄瓜菌核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核残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随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第二年春暖后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并散出子囊孢子,从伤口或瓜条残花部侵入引起发病。在保护地落入土中的菌核随时都可萌发并散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这就是保护地黄瓜日益发病严重的原因。病菌喜低温、高湿条件。保护地低温、高湿利于发病,瓜株长势衰弱或受低温冷害病情加重。

黄瓜菌核病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种子用10%盐水选种,漂出混在种子间的菌核。

2.露地栽培黄瓜,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保护地栽培黄瓜应覆地膜,阻隔子囊盘出土和散出子囊孢子。对未覆盖地膜的行间出土的子囊盘,通过及时中耕松土,铲除出土的子囊盘,使其没有散出子囊孢子的机会,减少侵染发病。

3.药剂防治:保护地出现子囊盘时,在及时进行人工铲除后,优先采用烟剂防治,常用45%百菌清烟剂,每公顷每次用量3.75千克熏一夜。根据田间病情连熏2-3次。如采取喷雾防治可用250克/升咪鲜胺乳油每公顷1.5升;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千克;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千克;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75-1.5千克对水喷雾,一般于发病初期喷一次,7-10天后再喷一次,提倡交替用药。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4.摘除病果。对已发病的病果应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消灭菌源。

葡萄裂果病的防治方法


葡萄裂果病属于生理病害。其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后期土壤水分变化过大,久旱逢雨或大水漫灌,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输送到果实内,靠近果刷细胞生理活动和分裂加快,而靠近果皮的细胞活动较缓慢,使果实膨压骤增,果皮纵向裂开。

葡萄裂果病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有关,具有裂果特性的品种,如果栽培技术得当可以防止裂果,不易裂果的品种,栽培条件失宜也易裂果。

来自品种特性的原因有:果皮不坚固,如藤稔葡萄果皮大薄,极易裂果;果皮与果肉紧贴一起,不易剥离,如布朗无核等品种的果皮与果肉紧粘在一起,果肉增大后,往往使部分果皮受压紧,绷以致裂口;果粒与果粒挤得太紧,像康太就属于这种情况,膨压增大后再加之粒间挤压就易裂口。

来自栽培管理的原因有:土壤干湿变化太大,接近成熟时久旱逢雨或大水漫灌;成熟期大肥大水果实膨大速度大快;没有保护好叶片,叶片出现青枯或得病受损,以及叶果比太小,叶片的蒸腾作用弱,大量的水分不得不向果中输送,因而造成裂果。

防治裂果的方法如下:

1.接近成熟期,要适当控制氮肥和水分,减缓果实增大速度。

2.适时灌水,低洼地要及时排水,经常疏松土壤,做到排灌舒畅,防止土壤干湿变化过大。

3.果穗紧的品种,要于花后摘心和花序上适当多留叶片摘心,要及时疏花疏果粒。

4.要有适宜的叶果比,要保证每公斤果有60片左右正常大小的叶片,并保护好叶片,切勿使叶片受损。

5.要及时摘除病粒,以免裂果流液感染其他果粒。黑豆病发病期及时喷1:0.5~0.7:200~240倍的波尔多液,连喷3~4次,或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7~8月份白粉病发病盛期前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佛手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学名: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别名佛手柑。属芳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以果入药,具理气止痛、消食化痰之功效。也可作蜜钱或浸酒作摆饰。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

症状:为害贮藏期间埋在沙土中的果实。病果多先在伤口处发病,开始水渍状,淡褐色,迅速扩大,软腐,最后烂成一堆稀泥,病部产生大量黑色的颗粒,即病原菌的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Sclerotiniasclerotior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病部产生的菌核卵圆形、不规则形,初白色,后外部变为黑色,大小2513(mm)。在PDA上菌丛白色,毡状,菌丝体平展,粗糙,生长迅速。菌丝无色,有分枝,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或其分枝顶部不规则地簇生一些小瓶梗,上密生无色单胞微小的分生孢子,其大小仅1.5312(m),一星期后逐渐形成初白色后外层黑色不规则形的大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中越冬。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遇空气湿度变化即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侵染周围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成为再侵染源扩大传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520℃,15℃最适。子囊孢子0一35℃均可萌发,以510℃最有利。菌丝在030℃均能生长,20℃最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病菌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1个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发。菌核萌发要求高温及冷凉的条件,萌发后子囊的发育需要连续10天有足够的水分。相对湿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100%只存活5天。广东1012月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豇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不少农户在栽秧豇豆时会遇到豇豆病毒病,那么豇豆病毒病应该怎样防治呢?

该病为系统性症状,叶片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可见叶绿素聚集,形成深绿色脉带和萎缩、卷叶等症状。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AMV)和蚕豆萎蔫病毒(BBWV)侵染引起。三种病毒在田间主要通过桃蚜、豆蚜等多种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病株汁液摩擦接种及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防治方法:

①选用耐病品种如之豇28-2、红嘴燕等。

②及早防治蚜虫。

③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

④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抗病盛乳油500--800倍液,或60%病毒A片剂(15kg水中加2片),或20%万毒清5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病毒克或2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8%病毒1号600--800倍液,或复方克病神500倍液加植保素500倍液,或病毒王500倍液加平衡剂300倍液,或病毒速克灵乳油500倍液加克旱寒增产剂(黄腐殖酸锌)500倍液喷洒,每7--8d喷1次,连喷3--4次。

葱紫斑病的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葱紫斑病葱紫斑病是葱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葱、洋葱、大蒜和韭菜等,夏季多雨天气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变黄枯死或折倒,直接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和花梗。叶和花梗染病,初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常具黄色晕圈,病斑上长出深褐色或黑灰色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霉状物,若病斑继续扩大,可使全叶变枯黄或折断。若留种田的花梗上发病,可使种子皱瘪,不能充分成熟,影响发芽率。病斑上的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葱紫斑病的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香葱链格孢菌Alternariaporri(Ell.)Ciferri侵染引起,可侵染大葱、洋葱、大蒜等。南方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葱类植物上辗转危害,北方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在寄主植株体内或随病残体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1~4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需要高湿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需有水滴存在。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27℃,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葱紫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4~7月;秋季9~11月。葱紫斑病感病生育期在生长中后期。沙性土、旱地、老苗田、连作地、长势差、管理粗放和受葱蓟马危害重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春雨多、梅雨期长、夏季多湿多雨及秋季多雨、重露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①实行轮作: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选用无病种子: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时,捞出洗净后播种。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1.5小时消毒。③选用抗病品种:选择较抗病的品种,如紫皮洋葱较抗病,白皮品种较感病。④加强培育管理:清沟排水,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多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治虫,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⑥适时收获、低温贮藏:尤其是洋葱,应掌握在葱头顶部成熟时收获,收后适当凉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窖温控制在0℃左右,相对湿度65%以下。

花生黄叶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营养丰富。可食用,也可榨油。花生叶片黄化近年来,在花生生产上,降雨或灌溉后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现象普遍发生,已经成为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5%-30%,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50%-70%。

发病症状

花生叶片黄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症状:

一是缺铁黄化。一般表现为上部嫩叶失绿,而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进而黄化,上部新叶全部变白,出现褐斑坏死,干枯脱落;缺铁黄化症,一般花生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但失绿黄化明显。

二是缺氮黄化。缺氮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失绿,首先是植株下部的老叶褪绿,一般同时还表现叶片变薄、变小,植株矮小,一般瘠薄地、麦套和夏直播花生易发生缺氮黄化。

三是缺锌黄化。缺锌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一般表现为叶片簇生,出现黄白小叶症。

防治方法

防治花生缺铁黄化症,目前最常用的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一般可用0.1%-0.2%的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3-4次,为了增强叶面的附着性,可加入0.1%的中性洗衣粉,以提高喷施效果,增强叶面的吸收功能。

也可选用绿叶宝等以铁的螯合物为主要成分并附加一些微量元素的制剂。对于缺铁、缺锌黄化混发地块,可进行缺铁、缺锌并防,一般每亩可用硫酸亚铁150克和硫酸锌50克,对水60公斤,叶面喷施。

防治缺氮黄化症,可在浇水或降雨前适量追施氮肥,追肥不便的地块,可叶面喷施1%左右的尿素水溶液,能有效缓解黄化症状。

大丽花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

大丽花菌核病又称茎腐病。种植在潮湿病土中或花场及盆栽大丽花均可染病,发病速度很快。病菌常侵染主茎或植株基部的分枝,初发病时病部呈水渍状,从浅褐色变为灰白色,有时可在1~2天内长满白色棉絮状霉层,有的在茎的一侧产生大量黑色菌核。湿度大或继续降雨,病害向附近枝叶及花梗等部位扩展,有时叶上产生略具轮纹的水湿状病斑,易穿孔或造成死顶。更多绿色尽在

二、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核盘菌。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后产生囊孢子,随风吹到衰弱植株的伤口上,萌发后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的菌丝对健株进行再侵染。南方2~4月份及11~12月份适其发病。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实行轮作;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适度密植,及时拔除杂草;设法降低棚内或田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拨除,并携出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核形成。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尽量避免发病条件出现。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或扑海因,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5%菌核光(多菌灵磺酸盐)悬浮剂600~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1000平方米喷兑好的药液90升,隔8~9天喷1次。

《槭树毛毡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