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怎样防治叶牡丹细菌性软腐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叶牡丹细菌性软腐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入侵植物幼嫩多汁器官而引发的一种常见病害。染病初期,叶片由于受病菌及其分泌物侵染,细胞中的胶层和细胞壁迅速遭破坏,使叶片水分外渗而表现出叶片萎蔫下垂,近地面叶柄基部呈水渍状,髓心发黑。除病组织崩溃解体呈稀糊状外,在软腐的组织内还混有黄色粘糊液,间有恶臭味。病组织逐渐扩展蔓延,全株受毁。此种病菌除侵染叶牡丹外,还危害仙客来、大丽花、鸢尾、凤信子等多种花卉和蔬菜作物。更多绿色尽在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由于病菌常存活于土壤内,因此培养土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源。消毒剂可采用复合酚(菌毒敌、农乐),可杀灭细菌,霉菌和病毒,对多种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消毒时先将土壤摊开,细眼喷雾至湿润,堆闷一周后再用。常用浓度为0.2至0.4%。

2.药物灭菌:农用链霉素对细菌性植物病害有效。在叶牡丹生长期,每间隔两周喷一次,防治效果较好。常用浓度为50至100PPM。也可在移苗时用上述浓度浸渍苗木30至60分钟,同样能收到防治效果。此药对其它真菌防效则差,同时在高温下使用,易产生药害,更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3.改善栽培条件,已腐烂的植株迅速拔除烧毁,避免苗盆渍水,也可减少发病率。

编辑推荐

鸢尾细菌性软腐病


细菌性软腐病是鸢尾的常见病害,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日本。我国上海、杭州、合肥和青岛等市均有发生。该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除鸢尾外,还为害仙客来、风信子、百合及郁金香等多种花卉植物。

症状

球根类鸢尾受害后,新叶先端发黄,不久外面的叶片也发黄,全株立枯。病株根颈部位发生水渍状软腐病,地上部易拔起,球茎糊状腐败,有恶臭味病害发生在鸢尾时,病株根颈部位发生水渍状软腐,球根糊状腐败,发生恶臭。其他鸢尾受害后,从地下茎扩展到叶和根茎。叶开始位水渍状软腐,污白色到暗绿色立枯,地上部植株容易拔起。根颈软腐,有恶臭。种植前球根发病时,有似冻伤状水渍斑点,下部变茶褐色,恶臭,具污白色粘渍。轻病球根种后叶先端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展叶停止,不久全叶变黄,枯死,整个球根腐烂。

鸢尾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

病原为细菌,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carotovorapv.Carotovora(Jones)Bergey和海芋欧文氏菌E.aroideae(Townsend)Holl引起,均属真细菌目、欧文氏菌属。细菌短杆状,以周生鞭毛运动;为革兰氏阴性反应。Erwiniacarotovorapv.Carotovora(Jones)Bergey大小为0.72m;海芋欧文氏菌大小为1.2-3.0m0.5-1.0m。二者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7-30℃,最高温度范围为32-40℃。能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

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和残茬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在士壤中的病株残体内可长年存活。病菌经伤口侵入,尤其是鸢尾钻心虫的幼虫在幼叶上造成的伤口,或分根移栽造成的伤口,都有利于细菌的侵入;病害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6-9月为病害发生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严重,尤其是土壤潮湿时发病多;种植过密、绿荫覆盖度大的地方球茎易发病;连作地发病严重。德国鸢尾、奥地利鸢尾发病普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种植,选择无病球根繁殖。

(2)在挖掘时及其他农事操作时避免根部受伤。

(3)温室栽培时,要经常更换新土,发现有病株及时拔除,在贮藏期发现有病根及时剔除。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4)避免连作。

(5)化学防治病害严重的土壤可用0.5%-1%福尔马林10g/m2进行消毒后再种植,或更换新土后种植;用沸水或70%酒精,或1%硫酸铜液浸渍消毒农用工具。用0.5%高锰酸钾消毒切花工具。发病初期可用100-1500.000001的链霉素或链霉素加土霉素(10:1)的混合液进行喷洒,连喷2-3次,效果较好。发病后,每月喷洒1次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能控制病害蔓延。

(6)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杀虫剂防治鸢尾钻心虫的危害,减少病害的发生。

魔芋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魔芋在生长期和球茎贮藏期间均能受到软腐病的为害。病菌侵染叶片、叶柄和球茎。叶片发病时,初生湿润暗绿色小斑,其后病斑扩大,组织软腐。病菌可从导管传至叶脉和叶柄,常在叶柄的一侧先出现水渍状的长条斑,病害进一步发展,叶柄软腐,植株倒伏地面,失水后叶柄变成一条干瘪的黑带。球茎感病后,发病部位表面呈暗褐色水渍状斑,向内扩展软腐,腐烂部位呈灰色或灰褐色粘液状。

病原Erwiniacarotovoravar.atroseptica为一种周毛杆状细菌。菌体短杆状,周围有鞭毛2~8根,大小1.2~3.0m0.5~1.0m,无荚膜,不产生芽抱,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能水解明胶,使各种糖类发酵产气,不能使牛乳凝结。在肉质培养基上菌落多为圆形和长圆形,在琼胶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圆形或变形虫状,稍带萤光性,边缘明晰,生长适温27-30℃,最适酸碱度pH7.2。

发病条件病原菌在土壤和球茎中越冬,翌年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田间自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之后,随着气温下降,病害逐渐停止发展。排水不良、植株过密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形成伤口易发此病,施肥过量会加重病害流行。贮藏期间的流行是由田间收获的带病球茎传染引起。

防治

1.选留无病种芋,种芋贮藏前用福尔马林1:50~100倍液或20%石灰水浸泡30分钟,风干后贮藏。

2.发病地块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立即拔除销毁,病穴用福尔马林1:20倍液灌注或撒生石灰粉消毒。

4.发病初期用20010-6农用链素或50%代森铵600~1000倍液喷洒植株的下部及地面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叶片边缘变黄,并微微向上卷曲,叶片上出现棕黄色或红色斑点,呈不规则状。严重时全叶呈现紫红色,最后叶片萎蔫。根部病斑褐色,边缘清晰,圆形至不规则形,由小到大,数个联合,最后使整个参根软腐。用手挤压病部,有白色粘糊状物溢出,具有浓重的刺激性气味。病情严重时,整个参根组织解体,只剩下参根表皮空壳。

病原病原菌有两种:(1)石竹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caryophylli,菌体杆状,极生鞭毛,无荚膜,大小0.74~0.76m1.4~1.5m。笮兰氏染色阴性。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菌落呈突起状,圆形,灰白色,有光泽,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菌落直径为0.6-1.0mm。在金氏B培养基h不产生荧光。在结晶紫果胶钠培养基上有浅的凹陷。(2)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vrasubsp.carotovora细菌为短杆状,周生鞭毛,无芽孢,无荚膜,大小为0.6~1.1m,革兰氏染色阴性。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菌落,污白色,半透明,稍隆起,表面光滑。菌落大小0.7~0.8mmx1.2-1.5mm。在结晶紫果胶钠培养基上形成深凹陷。

侵染循环此两种病原细菌大康存在于土壤之中,病土为其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细菌可以通过参根伤口侵人。病菌可在参根各部位作潜伏状态存在,尤以芽部带菌率最高。如果参根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时,症状暂不表现,一旦参根生长衰弱,则症状显现出来。本病常与镰刀菌或丝核菌产生复合侵染。

发病条件土壤粘重,湿度大以及参根受伤,是造成发病的重要因素。

防治

1.防止栽参时参根受伤。

2.选择高燥的地方做参床,勿使土壤板结和积水。

天麻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本病在湖北省竹溪县和利川市等山区零星发生。天麻一旦感病,根茎迅速在地里腐烂,损失较大。

症状天麻的根茎外表呈水溃状,以手轻压即有白色浆液流出。由于地下部分发病,故地上部分亦迅速腐烂,导致整个植株死亡。根茎受病严重时,其内部呈糊状软腐,并败发臭味。

病原Erwiniacarotovoravar.atroseptica为短杆状细菌,其大小为0.5m2~2.8m,周围有鞭毛2~3根,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在酵母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圆形、稍带荧光性,边缘整齐。

用从天麻、人参、贝母和姜四种材料上所分离出的4个菌株,并以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菌为对照菌株,将5个菌株作生理生化反应比较,其结果是:硝酸还原试验中除姜菌株反应较弱外,其余菌株反应均较强。各菌株均产生H2S,均分解淀粉,并可在试管培养基上、下部生长,醣发酵不产生气。在明胶液化方面,除姜菌株使明胶呈火山口状轻度液化外,其余4个菌株都使明胶呈漏斗状液化。在甲基红和VP试验方面,除天麻菌株为阴性外,其余菌株均为阳性。在牛乳作用试验中,接菌2周后的测定结果,都不胨化,但都能产生凝固。在牛奶中均呈酸性反应。

用5个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和黄瓜果实的剖面接种作致病力测定,以人参和马铃薯两个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其余菌株致病力次之,而以姜菌株的致病力最弱。

寄主范围在自然条件下,天麻、人参、贝母和姜都可以发生感染。

用五个菌株(包括马铃薯软腐病菌菌株)在天麻、贝母、姜和马铃薯块茎上作人工交互接种试验表明,从各个药材上分离的菌株对其本身的药材寄主的致病力,一般都比对其他寄主强。

侵染循环软腐细菌除在田间为害多种植物外,还可常年生存在带有病残体的土壤和堆肥中,种根带菌也使次年植株发病。细菌靠土壤和昆虫传播,从天麻根茎伤口侵入。地下害虫不仅带有细菌,而且能将其带进所造成的伤口内,对天麻根茎起着接种的作用。

发病条件软腐细菌的生长和活动的温度范围为5~37℃,但以25~30℃为最适。阴雨连绵,田间地势低湿,排水不良,软腐病发生严重。

防治应以田园清洁、加强栽培管理及防治地下害虫为重点。

1.勿连续在同一地里人工种植天麻。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点栽种。收获时避开雨季,挖掘时尽量减少损伤,防止感染,收后将根茎晾干。

2.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大花蕙兰细菌性软腐病如何防治


大花蕙兰细菌性软腐病多发生在夏初阴雨季节,防治该病要注意保持栽培环境排水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定期喷洒农药预防病害,一旦发病抛弃病株。

发病症状

细菌软腐病系由欧氏菌侵染引发的细菌性病害。细菌性软腐病通常为害大花蕙兰的叶片、芽和假鳞茎,叶片染病后初时为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或近黑色,并迅速扩大,最终发展成一个柔软的、有恶臭的腐烂块,并有分泌物流出,随雨水或浇水传播。若假鳞茎染病,也会出现水渍状病斑,褐色至黑色,最终假鳞茎变为柔软、皱缩和暗色,迅速腐烂。

发病规律

细菌性软腐病多发生在夏初阴雨季节,通过伤口感染,碰折、虫咬等传播,高温多雨或通风不良时发病尤为严重,且发展十分迅速,通常3~5天内即可使整叶腐烂,不论发生于老叶或新叶上,都相当致命。一年中从春季到秋季都可能发生,冬天较少发现,有时常与疫病同时并发,但不太严重。其侵入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或自然气孔。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时发生较多,蔓延也极快。细菌性软腐病的病症表现与疫病有些类似,但细菌性软腐病的病部表皮里的细胞因被分解成汁液,只要轻轻一碰,汁液就流出来,同时有鱼腥味的恶臭,把汁液滴一滴在清水杯中,则可见有云雾状混浊物向四周扩散。

防治措施

防治细菌性软腐病要注意保持栽培环境排水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一般的农药对细菌性软腐病无效,所以一旦发病只好抛弃病株。因此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平时定期喷洒30.3%四环霉素2000倍液,或10%链四环霉素1000倍液,或68.8%多保链霉素1000倍,或40%钢快得宁4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3~4次。这几种药品可采取轮流交换使用,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

大花蕙兰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


大花蕙兰细菌性软腐病多发生在夏初阴雨季节,防治该病要注意保持栽培环境排水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定期喷洒农药预防病害,一旦发病抛弃病株。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症状

细菌软腐病系由欧氏菌侵染引发的细菌性病害。细菌性软腐病通常为害大花蕙兰的叶片、芽和假鳞茎,叶片染病后初时为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或近黑色,并迅速扩大,最终发展成一个柔软的、有恶臭的腐烂块,并有分泌物流出,随雨水或浇水传播。若假鳞茎染病,也会出现水渍状病斑,褐色至黑色,最终假鳞茎变为柔软、皱缩和暗色,迅速腐烂。

发病规律

细菌性软腐病多发生在夏初阴雨季节,通过伤口感染,碰折、虫咬等传播,高温多雨或通风不良时发病尤为严重,且发展十分迅速,通常3~5天内即可使整叶腐烂,不论发生于老叶或新叶上,都相当致命。一年中从春季到秋季都可能发生,冬天较少发现,有时常与疫病同时并发,但不太严重。其侵入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或自然气孔。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时发生较多,蔓延也极快。细菌性软腐病的病症表现与疫病有些类似,但细菌性软腐病的病部表皮里的细胞因被分解成汁液,只要轻轻一碰,汁液就流出来,同时有鱼腥味的恶臭,把汁液滴一滴在清水杯中,则可见有云雾状混浊物向四周扩散。

防治措施

防治细菌性软腐病要注意保持栽培环境排水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一般的农药对细菌性软腐病无效,所以一旦发病只好抛弃病株。因此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平时定期喷洒30.3%四环霉素2000倍液,或10%链四环霉素1000倍液,或68.8%多保链霉素1000倍,或40%钢快得宁4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3~4次。这几种药品可采取轮流交换使用,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

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方法


〔病原菌学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ra(Jones)Bergeyetal.

〔寄主作物〕姜、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蔬菜、白菜、萝卜、莴苣、胡萝卜等多种蔬菜。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块状肉质茎发病,呈水渍状溃疡,用手挤压有乳白色浆液溢出。因地下部腐烂,可致使地上部迅速湿腐,病重时根、茎呈糊状软腐,致使全株枯死。病株散发出恶臭味。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病原细菌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2~8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变形虫状。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病菌主要经由伤口侵入,侵入后病菌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导致细胞分崩离析,致使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软腐。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再侵染频繁,田间病害发展迅速。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在2~40℃范围内均可发育,最适温度25~30℃。病菌繁殖需要高湿度,传播和侵入需有水存在。

〔防治措施〕(1)选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一般地块应高畦或高垄种植。(2)精细翻耕土壤,整地并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3)选用无病健康种姜,适时栽种,精细栽种,尽量减少伤口产生。(4)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农事操作不要伤及土中肉质块茎。(5)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6)发现病株及时拔(挖)除,烧毁或深埋。病植穴石灰消毒后填新土封实。(7)发病初期及时喷布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

灵香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本病又称香草瘟、蜡烛瘟,是在灵香草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发病面积占50%以上,常引起局部地区流行,有的甚至失收。

症状受害部位初呈水溃状,病斑半透明,湿度大时,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大,有时导致全叶腐烂或病斑脱落成穿孔状。腐烂叶粘附在茎与枝上,导致茎枝发病。

当茎、枝上部叶片发病腐烂后,病原细菌由叶柄扩展到茎和枝条上。随着病情发展,茎、枝上部粘滑软腐。多雨或雾露重时,腐烂继续向茎、枝下部发展。此种腐烂型病状颇似点蜡烛状,故群众俗称蜡烛瘟。腐烂性病变的组织,经过雨水冲洗后,仅残存坚硬的纤维组织,干后呈白色,即形成白杆状。

病原由胡萝卜欧氏杆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引起的一种软腐细菌性病害。菌体杆状,单生或呈短链状。由于培养基不同,形成各种长短丝状细胞,比较特殊。菌体周生鞭毛2~12根,菌体大小为1~8.6m0.5~0.7m。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使硝酸盐还质、明胶液化、淀粉不水解,石蕊牛乳产酸、冻化凝固石蕊还原、葡萄糖氧化发酵型产酸不产气,可产生H2S、不产生吲哚、MR正反应、VP反应不稳定、卵磷脂酶测定呈负反应,过氧化氢酶测定及耐盐性测定,均为正反应。

细菌侵入寄主组织后,分泌一种果胶酶物质,以分解寄主组织细胞的果胶层,故在田间可以观察到植株茎、叶的腐烂症状。

侵染循环病原细菌在病残组织、土壤、杂草寄主及种苗里.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侵染源。传播途径是:(1)借雨水飞溅传播;(2)人为传播;(3)种苗传播,无论新区或老区,种植带病种苗,都是导致病害普遍而严重的首要根源;(4)野生寄主(杂草)和病土。

病原细菌必须在有伤口和高湿情况下才能侵入寄主体内。造成植株茎、叶伤口的有:(1)自然损伤,包括昆虫取食茎、叶时产生的伤口;(2)机械损伤;(3)春夏季节多雨,叶尖的水孔也是细菌侵入的途径之一。

发病条件

1.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竹叶种比较抗病,但产量较低。大叶种产量高,但易感病。产区以中叶种为当家品种。

品种的抗、感性与植株营养成分改变有关。开花期间比结果中期的病害流行速度快。

2.当旬平均温度高于15℃,相对湿度高于90%时,最有利于发病。

防治

1.建立和培育无病虫种苗基地。

2.实行检疫,杜绝病苗输入或输出。

3.加强栽培管理,防止品种退化。选适合的新垦地种植灵香草,避免连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合理密植,勿偏施氮肥。培育丰产、优质、抗逆力强的良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寄主,如车前草、蜜叶排草和蔓堇菜节3在中耕除草、施肥和采苗过程中,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

4.大田施药防治:在尚未形成明显发病中心时施药。喷洒农用链霉素200x10-6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x10-6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危害蝴蝶兰。病害发生在球根类鸢尾时,病株根颈部位发生水渍状软腐,球根糊状腐败,发生恶臭,随着地下部分病害发展,地上新叶前端发黄,不久外侧叶片也发黄.地上部分容易拔起,全株枯黄;其他类别的鸢尾发病时,从地下茎扩展到叶和根茎,叶片开始水渍状软腐,污白色到暗绿色立枯,地上部分植株容易拔起,根颈软腐,有恶臭。种植前球根发病时,像冻伤水渍状斑点,下部变茶褐色,恶臭,具污白色粘液,发病轻的球根种植后,叶先端水渍状褐色病斑,展叶停止,不久全叶变黄枯死,整个球根腐烂。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病原菌Erwiniachrysanthemi

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和残茬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在士壤中的病株残体内可长年存活。病菌靠水流、昆虫及病健叶接触或操作工具等传播,从虫伤口、分株伤口、移植时损伤及其他伤口侵入。尤其是鸢尾钻心虫的幼虫在幼叶上造成的伤口,或分根移栽造成的伤口,都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病害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自然条件下6-9月病害发生。当温度高、湿度大,尤以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尤其是土壤潮湿时发病多;种植过密、绿荫覆盖度大的地方球茎易发病;连作地发病严重。德国鸢尾、奥地利鸢尾发病普遍。

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球根;挖掘时要避免造成伤口;分根繁殖时不用有病根株;温室栽培时,更换新土,及时剪除病叶或拔除病株销毁;彻底挖除腐烂的球茎,贮藏期发现有病球茎及时剔除。病害严重的土壤可用0.5%-1%福尔马林10g/m2进行消毒后再种植,或更换新土后种植;被污染的工具应用沸水或70%酒精,或1%硫酸铜液浸渍消毒后再用。切花用工具,用0.5%高锰酸钾消毒。

甘蓝的细菌性软腐病防治方法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l.]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田间识别

结球以后发病多是从短缩茎基与叶柄相接处发病。初时病部出现水浸状病斑,植株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外叶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腐烂成泥状,散发出恶臭味。严重时全株腐烂,塌倒于地。

发病原因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窖藏种株,甚至害虫体内越冬。病菌可由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田间发病与害虫及黑腐病的发生情况关系密切。

防治要点

①精细整地,高畦栽培。

②施用的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化肥施用要适量,避免施用不当烧伤根系。

③均匀灌水,防止土壤忽干忽湿。雨后、灌水后地面不应有积水。

④及时防治菜青虫、根蛆、跳甲等害虫。

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

⑥发现病株及时用药剂防治,可用72%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以70%敌克松1000倍液,或30%绿得保400倍液,或10%抗菌剂401600倍液。

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魔芋细菌性叶枯病发生很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枯斑,有时受病叶片扭曲变形。发病后期整株叶片枯死,植株倒伏。

病原Xanthomonasconjac为一种黄极毛杆状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1根极生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可在琼胶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圆形,米黄色,有光泽,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由于魔芋叶片中含有较多的甘露聚糖等粘质物,所以用病叶做直接压片检查不易看到细菌溢出现象。

侵染循环病菌主要遗留于田间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芋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随着种芋的调运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在田间主要借风雨飞溅传播,农事操作亦可近距离传播病害。

发病条件田间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9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暴风雨的侵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防治

1.种芋贮藏前,去净泥土,用石灰拌种,或用50~100倍福尔马林液和20%石灰水浸泡30分钟,风干后贮藏。

2.合理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过多的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3.魔芋的地上部常受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的幼虫为害,对于这些害虫应及时防治,以免造成大量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

4.药剂防治,从展叶到9月下旬,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用20010-6农用链霉素或50%代森铵600~1000倍液喷雾,特别是每次大风雨过后应立即喷药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细菌性软腐病白绢病的特征与防治


细菌性软腐病

1.症状细菌性病害,可危害球根、叶柄、叶片等,首先侵染叶片,产生水浸状病斑,而后逐渐蔓延至叶柄及球根,有恶臭,球根类或仙人掌类的表皮完好,内部组织崩溃,植株萎蔫死亡。

2.发病特点病原细菌在土壤中越冬,由雨水、昆虫及接触进行传播,从伤口处侵入植株,生长季节可重复浸染,夏秋发病严重,高温。高湿、伤口多有利于病类发生。

3.防治方法摘除病叶,拔除病株,以减少感染源;管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创伤,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性;喷洒或浇灌400mg/L链霉素或土霉素液。

白绢病

1.症状白绢病又称菌核根腐病,发病初期,茎基产生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其后产生白色菌丝,逐渐成为菜籽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色,最终为褐色,茎基部腐烂死亡,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即发生分离,植株枯萎死亡。

2.发病特点以菌核在病株体或土壤中越冬,菌丝萌发后即可侵害寄主,病菌喜高温高湿,霉雨季节发病严重,低于15度或高于40度则停止发展。

3.防治方法加强管理,通风透光,盆土要严格消毒,切忌使用带菌土壤;及时清除病株,并挖去周围的土壤,并用五氯硝基苯或风化的石灰消毒;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植株或周围的土壤。

《怎样防治叶牡丹细菌性软腐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