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榔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榔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榔榆炭疽病主要为害榔榆的叶片及叶柄和枝。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在榔榆叶面上现黄褐色近圆形的斑点,扩展后大小为38mm,斑中常有黑色小粒点,略成轮纹状,雨后溢出的分生孢子角呈黄丝状;秋末病斑中部出现一圈圆形凸起,即病菌的子座和闭囊壳,造成榔榆早期落叶。

病原

榔榆炭疽病的病原Gnomoniaulmea(Sacc.)Thum.称榆日规壳和G.oharanaNishik.etMatsum.称小原日规壳两种,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前者无子座,子囊壳埋生在榆树组织内,球形至扁球形,具长喙,孔口生在子囊壳中间。子囊纺锤形。子囊孢子长圆形,无色,大小810.833.8(m)。无性态为G10eosporiumulmemMiles.称榆盘长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圆盘状,黑褐色,大小28841081138(m)。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0一4912.5(m)。小原日规壳外露的子囊壳孔口多偏于一侧,子囊孢子倒卵形,双胞,无色,上端细胞较下端细胞大,大小11153.746.8(m)。无性态为Asteromaulmi(K10tz.)Cke。称榆射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3.48.523(m)。

防治方法

(1)收集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在叶片长到一半大小时,喷洒65%代森锌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2天1次,防治23次即可。

小编推荐

巴西铁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症状

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颇大,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具暗褐色的边缘,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盘孢目刺盘抱属,称胶孢炭瘟菌。

发生规律

南方温暖地区很少产生。病菌主要以分生于孢子作为侵染接种体侵染,越冬期不明显。园圃郁闭、湿度大,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适当增施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整治园圃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盆栽的应避免盆土过湿和置盆过密。

②剪除初发病部位收集烧毁,剪口随即涂药保护,否则病情可能较剪前更重。

③连续喷药控病。常发病园圃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喷药预防。药剂可用30%氧氯化铜浮剂十70%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粉(1:1)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70%硫黄锰锌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50%复方甲基硫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2-3次或更多,7-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施用,喷匀喷足。对家庭盆栽的巴西铁树,用医用达克宁软膏涂抹初发病部,也可控制病害蔓延。

八角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八角又名大茴香,是重要的香料和用材树种。在我国广西、广东和云南一带南部有生长和栽培。八角炭疽病在广西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引起叶片早落,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幼苗受害可以致死。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病叶上初产生暗褐色小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水渍状大斑。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密生许多小黑点。病叶早落。果实上病斑形状不规则,褐色,与健康部分界明显,病斑上也有小黑点产生。病果干燥后,病部皱缩。幼苗嫩茎感病时,先产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不断扩展,使幼茎基部7~10cm高度变黑腐烂,幼苗迅速枯死。在幼苗发叶后至5~6片真叶期,顶芽也可受侵,变暗褐色腐烂,并向下扩展使幼苗枯死。后期病部也有小黑点产生。当幼苗生长达50cm高后,炭疽病很少发生。

病原

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称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无性阶段为胶孢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自然条件下,有性阶段很少见,将病死针叶保湿约半月,即可产生子囊壳。子囊壳生于针叶两面,丛生或单生,梨形,颈部有毛,大小250-350m194-267m;子囊棒状,大小85-112m7-10m,易溶化;子囊孢子8个,双列,单胞,梭形,稍弯曲,大小20-27m5.6-6.5m。

胶孢刺盘孢菌分生孢子盘生于叶表皮下,后外露呈小黑点状,直径150-170m;有黑褐色刚毛,具分隔,大小50-120m4.5m;分生孢子梗无色,有分隔,大小15-60m4.5m;有时不生刚毛。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圆形,大小15-19.5m4.8-6.6m。分生孢子萌发时先生一横隔膜,芽管先端产生近球形附着胞,以后由附着胞上产生侵染丝。

桃树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巧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桃树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展,因为气候条件、品种、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桃树炭疽病发生较重、对桃树产量、品格影响较大。有效防治炭疽病对提高产量和效益十分重要。

一、损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损害叶片和新梢。幼果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斑,后随果实膨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中心凹陷;气候湿润时,在病部长出橘红色小粒点,幼果染病后即停滞生长,形成早期落果;气候单调时,形成僵果。成熟果的病斑上呈显然的同心环状皱缩。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矩形,淡褐色。病、健部界限显然,后期病斑为灰褐色,干涸脱落,造成穿孔。新梢上的病斑呈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病梢上叶片呈上卷状,严重时枝梢常枯死。

二、病原及发病规律。桃炭疽病是半知菌门炭疽病属的一种真菌。病菌以菌丝在病枝、病果中越冬,翌年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当均匀气温达1012℃、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开端形成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形成第1次浸染。该病为害时间长,在桃全部生育期都可浸染。高湿是本病发生与风行的主导诱因。开花及幼果期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暖和,多云多雾、高湿有利于发病。管理粗放泥土粘重、排水不良、施氮过多,树冠郁闭的桃园发病严重。

三、防治技巧

1、果园策划: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的粘质泥土地段建园,要起垄移植,并留意品种的选择。

2、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时夏剪,改良树体结构,通风透光。联结冬季修剪,消除树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集中销毁或深埋,减少传染源。

3、药剂防治。萌芽前喷波美34度的石硫合剂加80%的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病源。花前喷1次药。落花后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共喷34次。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4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高粱炭疽病的传播与防治措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越冬。翌年田间发病后,苗期发病可造成死苗。成株期发病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蔓延扩展或引起流行。高粱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

多雨的年份或低洼高湿田块普遍发生,致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北方高粱产区炭疽病发生早的,78月份气温偏低、雨量偏多可流行为害,导致大片高粱早期枯死。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进行深翻,病残体翻入土把壤深层,以减少初侵染源。

(2)实行大面积轮作,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粱配方施肥技术,在第三次中耕除草时追施硝酸铵等,做到后期不脱肥,增强抗病力。

(3)选用和推广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

(4)药剂处理种子,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粉剂或50%拌种双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苗期种子传染的炭疽病及北方炭疽病。

(5)该病流行年份或个别感病田,从孕穗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室内植物巴西铁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症状

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颇大,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具暗褐色的边缘,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

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盘孢目刺盘抱属,称胶孢炭瘟菌。

发生规律

南方温暖地区很少产生。病菌主要以分生于孢子作为侵染接种体侵染,越冬期不明显。园圃郁闭、湿度大,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适当增施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整治园圃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盆栽的应避免盆土过湿和置盆过密。

②剪除初发病部位收集烧毁,剪口随即涂药保护,否则病情可能较剪前更重。

③连续喷药控病。常发病园圃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喷药预防。药剂可用30%氧氯化铜浮剂十70%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粉(1:1)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70%硫黄锰锌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50%复方甲基硫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2-3次或更多,7-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施用,喷匀喷足。对家庭盆栽的巴西铁树,用医用达克宁软膏涂抹初发病部,也可控制病害蔓延。

炭疽病是怎样的一种病植物炭疽病的防治


兰花炭疽病,发生普遍,有时十分严虱危害藏兰、墨兰、建兰、春兰等兰届花久引起叶部焦黑斑点,严重时整叶枯死,影响经济价值。在四川、浙江、上海、台湾等地均有发生。

(1)症状初期叶上呈现圆形、半圆形的红褐色斑点,其后变黑褐亿边缘有时具有黄色晕圈。许多病斑扩大合并时呈波状或条状黑褐色病斑,后闭病斑中部变灰白6,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即为病茵的袍子。病鼓发生部位以叶的上中部为

多。

(2)发生特点霉雨季节和秋雨连绵期间,发病严重。病萌以茵丝体在病叶组织内越冬,在南方分生抱子也可以越冬。灌派时当头喷浇容易病重。放旦过密兰叶相互交错在一起时也易传病。种和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如建兰中的大

头素,春兰中的大富贵、十月感病勤建兰中的铁枝京、蒲兰(金陵边)较抗病;墨兰感病中等。

(3)防治方法

加强养管。浇水时应从盆边缘浇放置过密,保持透光、通风良好。

选育耐病和抗病品种。

剪除病叶。喷施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looo倍液;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眺百茵清可湿性汤剂8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三、四次,有一定效果。其中以多菌灵效果较好。

油菜炭疽病的防治


油菜炭疽病

英文名

Rapeanthracnose

病原

希金斯剌盘孢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油菜、大白菜、芫菁、萝卜和芥菜等十宇花科蔬菜。

分布

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局部地区有明显加重之势。

为害症状

油菜地上部分均可发病。(1)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苍白色或褪绿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为1~2mm大小的圆形至长圆形病斑。病斑中心白色至黄白色,边缘紫褐色,略凹陷。(2)叶柄和茎:叶柄和茎上斑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褐色至灰褐色。(3)角果:角果上的病斑与叶上相似。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红色粘质物溢出.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具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埋生,直径25~42fim。分生孢子梗倒钻状,无色,单胞,大小(9~16)x(4~5)分生孢子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13~18)x(3~4.5)pm。(2)特性:发育温度范围13-38℃,最适温度为26-301。

侵染循环

(1)越冬:病原以菌丝在残株及种子中或以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夏或越冬。(2)传播:第2年分生孢子长出芽管侵染,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人后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_条件适宜病菌产出分生孢子进行频繁再侵染,病害发展很快。

发生因素

油菜炭疽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高温、高湿条件有利发病,24~28℃且多雨时病害易流行。

油菜炭疽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种棺抗病品种s如新油8号、新油9号、中双4号、两优586等。选用无病种子。②发病较重的地区,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1年以上。③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④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⑤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土壤。(2)物理防治:播前种子用50℃温水浸种5-10分钟,捞出阴干后播种。(3)药刑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WP拌种②发病初期喷40%多硫SC700~800倍液,或70%百菌淸WP1000倍液,或25%溴菌清WP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WP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40%灭病威400倍液,或68%倍得利800倍液,或30%绿叶丹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使用油菜炭疽病特效药,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红麻炭疽病的防治技巧


红麻别名洋麻、槿麻、钟麻等,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纤维作物。我国栽培红麻的区域非常广阔,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除青海、西藏外,在北纬47o度以南各省(区)都有种植。各地在栽培技术上已形成了模式化栽培。红麻炭疽病是红麻生产上为害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红麻普遍爱害,减产幅度一般在40%—50%之间,严重田块减产70%以上。下面是红麻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红麻炭疽病以种子带菌为主,应加强检疫。

2、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合理轮作;深沟高畦,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相配合。做好种子处理,并于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3、在播种前用80%炭疽福美(福美双·福美锌)配成0.8%的有效浓度,每50kg浸种18kg,水温保持20℃左右,每隔3—4小时搅拌一次浸20—24小时,捞出后凉干播种。或用40%拌种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60倍液浸种。

4、发病初期,用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福美双·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溴菌清乳油500—600倍液均匀喷施,间隔7—10天喷l次,防治2次,均有较好防效。

含笑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含笑炭疽病病原菌为刺盘孢菌。害叶片,病叶早落。浙江各地的公园、家庭栽植的含笑均有发生。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特点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针头状大小的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带。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病斑扩大后可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病斑呈深褐色至灰白色,有轮状斑纹,边缘黑褐色,稍隆起,病部中央散生或轮生褐黑色小点,潮湿的天气出现粉红色胶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黄化脱落。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或落叶上越冬。每年3月上旬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漂移传播。病菌多从机械损伤、虫伤或日灼伤口侵入。5~6月为发病盛期,盛夏高温病情缓解。10~11月又有病害出现。病菌大多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缺肥、缺水、叶片失绿时,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搞好产地病害防除,避免向非疫区四处传播。

(2)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焚毁,最大限度地降低疗害的再传播源。

(3)病菌借雨水传播。秋冬季应进行病株及残体的清理,盆栽茶花应注意病、健株分开管理。浇水时应避免喷灌,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

(4)药剂防治可以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新高脂膜,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8天喷一次;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每8~15天喷一次。

如何防治含笑炭疽病


病原病原菌为刺盘孢菌。害叶片,病叶早落。浙江各地的公园、家庭栽植的含笑均有发生。

症状特点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针头状大小的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带。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病斑扩大后可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病斑呈深褐色至灰白色,有轮状斑纹,边缘黑褐色,稍隆起,病部中央散生或轮生褐黑色小点,潮湿的天气出现粉红色胶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黄化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或落叶上越冬。每年3月上旬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漂移传播。病菌多从机械损伤、虫伤或日灼伤口侵入。5~6月为发病盛期,盛夏高温病情缓解。10~11月又有病害出现。病菌大多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缺肥、缺水、叶片失绿时,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搞好产地病害防除,避免向非疫区四处传播。

2、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焚毁,最大限度地降低疗害的再传播源。

3、病菌借雨水传播。秋冬季应进行病株及残体的清理,盆栽茶花应注意病、健株分开管理。浇水时应避免喷灌,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

4、药剂防治可以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8天喷一次;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每8~15天喷一次。

龙血树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该病影响龙血树长势,严重时致叶枯死。该病为害多种龙血树。该病为害叶片。病斑发生在叶缘、叶面上。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呈近圆形、椭圆形病斑,褐色,斑缘深褐色,隆起,病斑外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粒。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该病为真菌病害,由胶孢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由风雨及水滴滴溅传播。高温(25℃~30℃),高湿(85%以上)、多雨、多露、栽种过密、通风不良等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栽培技术防病:科学的肥水管理,栽培基质疏松、肥沃,生长旺季(4~8月)1个月左右追施1次有机薄肥;温室及时通风透气,露地栽种雨后及时排水,以便除湿降温;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

2.治疗方法

药剂防护:发病初期喷50%使百克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7~10天1次。

槟榔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本病在国外普遍发生。海南省各县的槟榔园皆有发病。病菌侵染植株多种器官,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种病名。发生在叶片上叫炭疽病;发生在芽上叫芽腐病;发生在花穗上叫花穗回枯病(枯萎病);发生在果上叫果腐病。其中幼苗炭疽病最严重,重病区发病率70%以上,病苗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死亡率30%,成龄株的芽(心叶)严重感病时可导致整株死亡;花、果发病引起花序干枯,落花落果,严重减产。

症状叶片感病后,病斑形状、大小变化较大,形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从0.3cm至20cm不等。病部灰褐色至深褐色,具云纹状,其上密布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盘),重病叶后期变褐枯死。芽(心叶)受害表现褪绿、卷曲,而后出现不规则形红褐色斑块,病组织破裂,幼芽腐烂或枯萎。花穗发病首先在雄花的小花轴上出现,表现黄化,并逐渐变褐色,而后很快从顶部向下蔓延至整个花轴,引起花穗变褐回枯,雌花脱落。绿果感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暗绿色病斑;成熟果受害出现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后扩展至全果,引起果实腐烂。

高湿条件下,上述各发病部位产生朱红色粘液状孢子堆。

病原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cnz.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毛盘孢属真菌。菌丝初期无色,后变灰黑色,有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色,卵圆形,直径120~250m,周围有深褐色刚毛,盘内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着生在梗上,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圆筒形,有或无油点,大小12.2~15.8m4.0?5.4m。本菌生长温度范围15~35℃,最适温度25~28℃,发芽和侵染要求有水膜或100%相对湿度。

本菌除为害槟榔外,还可侵染巴戟、丁香、白豆蔻、肉桂、芒果、柑橘等作物。

侵染循环本病侵染来源是田间病株及其残体。在高湿条件下,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潜育期2~4天。初发病株出现后,其上又产生分生孢子,不断传播和侵染。

发病条件多雨高湿、气温20~30℃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槟榔园密植、失管荒芜、荫蔽不通风、植株生势差有利病害发生。遭受台风刮伤、寒害冻伤、害虫咬伤的植株也易发病

防治

1.加强管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

2.苗圃不要用槟榔病叶搭荫棚育苗,以减少侵染来源。

3.喷射1:1:10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2星期喷1次。

《榔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