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识别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怎样识别蔬菜发生药害》,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菜农在使用农药时,如果农药复配不当,浓度过高,重复喷药等,经常会出现药害。药害的症状有时与侵染病害症状类似。那么,怎样正确识别药害呢?

药害诊断

1.施药后几天内田间秧苗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如叶片干枯、斑点、心叶卷曲变小、落花落果等。

2.播种后苗出不全或烂芽,定植后根系不下扎或新根少,地上秧苗干枯不生长。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调查上茬施用农药的情况,如上茬使用多效唑和除草剂,下一茬种植西红柿等蔬菜,很可能造成植株矮化。玉米田使用西玛津除草剂后,往往对下茬油菜、豆类等作物产生药害。

3.表现症状是全棚发生,发病速度快,没有发病中心和发病过程,受害症状不典型,例如斑点不规则、大小不一,没有霉层和轮纹、黄色晕圈等。

补救措施

施药后注意观察田间情况,若出现症状马上停止施用各种农药,喷药时间短而显现药害症状的要立即喷施大量的清水3-4次。加强肥水管理,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的生长,也可追施少量氮肥促进新叶的生长,及时冲施养分含量全面的速效肥。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土壤残留造成的药害可灌水缓解,严重的补栽或改种其他作物。

延伸阅读

园林果树发生药害症状及其补救的措施


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很多,性质各异,产生药害的原因主要有药剂、果树、施药方法、环境条件四个方面。

1.药剂的剂型及特性:药剂的理化性质与果树的关系最大。一般情况下,水溶性强的、分子小的无机药剂最易产生药害,如铜、硫制剂。水溶性弱的药剂则比较安全,微生物药剂对果树安全。农药的不同剂型引起药害的程度也不同,油剂、乳化剂比较容易产生药害,可湿性粉剂次之,乳粉及颗粒剂则相对安全。

2.果树对药剂的敏感性: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在生长季节对波尔多液敏感,无论用何种比例配制极易产生药害。波尔多液重石灰量低于倍量式时,梨、苹果(尤其是金冠品种)、山楂、柿树等都易产生药害。波尔多液重石灰量高于等量式时,葡萄易产生药害。使用45%代森铵,当药液稀释倍数在1000倍以下时,梨、苹果树极易产生药害。其中,梨品种以鸭梨药害较重,雪花梨次之;苹果以金冠、乔纳金等品种较重,富士、秦冠、美国8号等品种较轻。

3.药剂的施用方法:用药浓度过高,药剂溶化不好,混用不合理,喷药时期不当等,均易发生药害。由于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致使用药浓度越来越高,或误配浓度过高,也会导致药害。喷雾滴过大,喷粉不均匀时会造成局部药害。有些农药不能混用,混用后不但失效,有的还会产生药害。

4.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中以温度、湿度、光照影响最大。高温强光易发生药害,因为高温可以加强药剂的化学活性和代谢作用,有利于药液侵入植物组织而易引起药害。湿度过大时,施用一些药剂也易产生药害。在有风的天气喷洒除草剂,易发生飘移药害。

二、药害症状

根据药害发生的快慢和症状明显程度,一般为急性药害、慢性药害和残留药害3种。

1.急性药害:指在施药后很快(几小时或几天内)就出现药害症状。其特点是发生快,症状明显,肉眼可见。一般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焦灼、穿孔或失绿、黄化、畸形、变厚、卷叶甚至枯萎、脱落等症状;果实上出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等症状;花上表现枯焦、落花、变色、腐烂、落蕾等症状;植株生长迟缓、矮化甚至全株枯死。

2.慢性药害:指在用药后并不很快出现症状的药害。其特点是发生缓慢,有的症状不明显,短时间内不易判断。多在长时间内表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开花结果延迟,落果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3.残留药害:果树喷药时,有一半以上的农药落在地面上,撒毒土或土施时药剂基本上都留在土壤里。这些农药有的分解较慢,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果树生长。其症状与慢性药害类似。

三、补救措施

由于使用农药不当而发生药害,应根据产生药害的具体原因和受害的程度,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药害的程度。

1.灌水喷水:如发现早,应立即喷水冲洗受害植株,以稀释和洗掉黏附于叶面和枝干上的农药,降低树体内的农药含量。此项措施越早、越及时,效果越好。

2.喷药中和:如药害造成叶片白化时,可用粒状的50%腐植酸钠配成3000倍液进行叶片喷雾;或用同样方法将50%腐植酸钠配成5000倍液进行灌溉,3~5天后叶片会逐渐转绿。若错用或过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酯类等农药造成药害,可喷洒0.5%~1%的石灰水、洗衣粉液、肥皂水等,尤以喷洒碳酸氢铵等碱性化肥溶液为佳,不仅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根外追肥,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

3.及时追肥:果树遭受药害后,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必须及时追肥,以促进受害果树尽快恢复长势。

4.中耕松土:果树受害后,要及时对园地进行中耕松土,并对根干进行人工培土,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果实自身的恢复能力。

5.适量修剪:果树受到药害后,要及时适量地进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枯叶,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病菌侵染而引起病害。

室内盆栽植物养护发生药害症状及其原因


【症状】叶面出现均匀斑点,叶片边缘卷曲焦枯,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通常人们认为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是配农药时浓度过高,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发生原因】一、农药混用不合理当花卉病害、虫害同时发生时,人们通常将杀虫、杀菌剂混用,要用两三种药剂,有的甚至加入叶面肥。如果几种农药之间的性能相同、pH值接近,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对药效也没有什么影响,反之则会影响药效发挥,还会产生药害。比如波尔多液就是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的悬浮液,它能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其液体具碱性,不能与常用农药混用,也不能与石硫合剂、松脂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产生药害。因此农药混用时,一定要先了解它们的药理特性,能混用的混用,不能混用的则必须单独使用。

二、喷药周期过短在病虫害发生的不同时期,农药喷施的周期长短有所不同,一般初发期半个月一次,高峰期一周一次。实际上很多害虫难以杀死,病菌难以根除,有些花农就频繁用药,有的3天用一次,有的甚至一天用一次,结果虫没打死,病没根除,花卉幼苗却出现了药害。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喷药周期上严格把握,否则药害比病虫害还难治。在防治时要注意将农药交替使用,以防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造成频繁施药,最终导致产生药害。

三、喷药方法不当喷药不均匀也会使花卉产生药害。有些花农在喷施农药时,没有将药喷到关键部位,有时又在某个部位停留时间过长,使得大量药水滞留在叶面上,造成花卉药害,这种现象在老叶和大叶片上表现尤为明显。

四、配药操作不规范化学药剂的剂型很多,有可湿性粉剂、乳剂、片剂、颗粒剂、溶液等,它们中有些剂型可直接溶解,有些却不能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颗粒悬浮于溶液中,喷施时极易堵塞喷嘴,小一些的颗粒即使从喷嘴中喷出,也是停留在叶面上,造成植株局部产生药害。因此在配药时,要注意严格按程序操作,将不同剂型的农药先在小容器中溶解,然后转入大容器中,待完全溶解或溶化均匀后再转入喷雾器中。

五、喷雾器中有其他药剂残留物严格来说,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使用不同的喷雾器,但在实际操作中,花农常将某一些喷雾器作为通用药具,有时用它打完某一类型的农药后,在不加以清洗的情况下又盛另一类农药,结果原先的农药残留物对花卉产生药害,尤其是残留诸如除草剂类的农药,对花卉的危害更大。

六、花卉对药物过敏实践证明,某些花卉对某种特定的农药有过敏现象,如鸡冠花和月季对敌敌畏就相当敏感,菊花对稀释倍数在1500倍液以下的乐果乳油敏感,在药物浓度不高和操作都很规范的情况下仍然产生药害。花卉对药物的过敏现象目前还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只能通过实践摸索。这就要求在施用不十分熟悉的农药时,要先做药害实验,这样才能减少药害的发生。

总之,药害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的药物浓度过高所至,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查找原因,从而避免这种人为造成的损害。

柑桔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柑桔为多年生植物,加之生态环境较为适宜,导致其病虫害发生情况极为复杂,病虫发生种类多,时代重叠现象严重,不同病虫种类交替上升危害,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防治难度大,所以桔农在柑桔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药害事故频发,给柑桔生产往往造成极大的损失。

1、柑桔药害主要症状

1.1斑点:主要表为在叶片或果实上产生黄褐斑、条纹等症状,造成树势衰退、落叶,果实品质变差,降低了商品价值。药害与生理性病害引发的病斑不同,它在植物上的分布没有规律,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病斑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与非生理性病害引发的病斑相比,药害引发的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无明显发病中心。如克螨特对柑桔春梢嫩叶有药害,产生褐色印斑,在果实上使用浓度过高,用药剂量过大会使果面产生黄色条状或不规则环纹,往往是施药重重的地方药害发生严重。

1.2畸形:常见的为畸形叶和畸形果,药害引起的畸形与病害引发的畸形不同,前者发生普遍,植株上表现为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生,表现为系统症状,并且常伴有花叶、皱叶等症状。如柑桔保花保果期使用赤霉素,若浓度掌握不当,就会使果实变小,果皮变厚,味酸、畸形果等,降低产量和品质。在使用2,4D保果时若浓度过高,会使叶片皱缩,甚至造成大量落叶。

1.3枯萎:在柑桔上主要表现为枯死枝,一般是由于高温时期用药不当造成,水分蒸发快,农药浓度增大,造成药害。

1.4脱落:常表现为落叶、落花、落果,一般为作物生长敏感期用药不当而造成的药害。如三唑锡在低温阶段对春梢嫩叶期的药害,会造成严重落叶、落花、落果。

1.5生长停滞: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滞或死亡。大多为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的药害,与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症状或缺素症相比,前者往往伴有斑点或其他药害症状,而中毒发僵常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如长期在桔园使用草甘磷异丙胺盐会造成土壤成分改变,引起桔树新生根死亡,引起桔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柑桔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由于很多桔农不懂农业科技,不按农药使用说明书用药,盲目使用不宜在柑桔上使用的药剂造成的,或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病虫害,打万能药、保险药,认为浓度越高其效果越好,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后,在防治效果不理想时随意加大药液浓度造成药害,导致药害事故频频发生。如柑桔是忌氯植物,在施用有机氯杀虫剂后很容易引起药害,轻者造成叶片长期灰白色、无光泽,影响光合作用,冬季遇轻霜即脱落,重者数天内老叶脱光。克螨特在果实上如使用浓度过高,用药量过大会使果面产生黄色条状或不规则的环纹,影响果实外观。2004年我县新关镇安乐村一桔农防治柑桔蚧壳虫时,选用速扑杀300倍液喷药,远远高于正常使用值667-1000倍液,导致桔树严重落叶。

2.2不合理混用农药。部分农资经营户为追求暴利,向桔农滥开药方,少则2-3种,多则4-5种农药混用,加之本身对其药理性质不太了解,往往产生药害。如常见的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有效成分都是酯,一般对碱性比较敏感,会在碱性介质中水解降低药效。福美双、代森环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类杀菌剂,有效成分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被破坏。有的农药品种虽然在弱碱性条件下相对稳定,但配成弱碱性药液后也要马上用掉,不宜放置过久。有的农药有效成分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或者降低药效,如2,4?D钠盐、2甲4氯钠盐、双甲脒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立体构型较单一的有效成分只在很窄的pH范围内稳定,介质偏酸性易分解,介质偏碱性则会转位而降低药效。除酸碱性外,很多农药品种不能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混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2,4?D盐类除草剂与铜制剂混用可与铜离子络合而失去活性,除去铜制剂,其它含重金属离子的制剂如铁、锌、锰、镍等制剂,与一些多元素营养肥混用时也要特别慎重。杀菌剂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杀菌剂对微生物有直接杀伤作用,若混用微生物极易被杀死而失效。机油乳剂就不可与含硫药剂混用,如炔螨特和机油乳剂混用,极易产生严重药害。2005年我县楚江镇双红居委会一桔农施用三唑锡时,加入代森锰锌等药剂,结果在果实上出现大量黑斑点,导致果实品质严重下降。

2.3施药时间不科学。多数农药在天气过于干旱、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尤其是中午温度高时给果树喷药后,水分蒸发快,药液瞬间即干,使农药不能随水分迅速的渗透至叶果组织内部而浓缩,刺激叶果,使农药浓度容易增大,加之果树吸收药液快,生理机能代谢强,而抵抗力相对降低,因此,容易发生药害。连续几天大雨过后即晴,气温又过高时立即喷药,由于阴雨天气温较低,叶果表面细胞闭塞,雨后天晴气温猛高,表皮细胞即刻扩张,且呼吸量加大而造成药害。如乐果、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在超过28-30度的高温干旱季节在柑桔上使用果实上易出现条纹花斑。夏季使用机油乳剂浓度过高极可能发生药害。克螨特对柑桔春梢嫩叶有药害,产生褐色印斑,高温下用药对果实易产生日灼病,还会影响脐部附近退绿。三唑锡除在低温条件对春梢嫩叶期有药害外,还会造成严重落花、落叶、落果,在幼果期(气温在20℃以下)仍会造成叶、果畸形。甲氰菊酯对柑桔蚜虫、凤蝶、潜叶蛾等杀灭效果较好,使用后能提高红蜘蛛老螨生活力,加快卵的孵化速度,从而使虫口密度呈上升趋势,能使红蜘蛛种群在短时间内直线上升,酿成灾害。波尔多液对柑桔疮痂病、树脂病、炭疽病等防效较好,但夏秋是柑桔锈壁虱的盛发期,波尔多液对其有很强的诱发作用,可使其卵期缩短,幼螨发育加快,成螨产卵量增加,同时还能杀死重要天敌多毛菌,故夏秋桔园不宜使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是桔园常用的农药,既防病又杀虫。夏秋高温季节使用石硫合剂,不但会杀死锈壁虱的寄生天敌多毛菌,诱发锈壁虱大发生,而且会诱发、加重柑桔日灼病的发生,还会烧伤柑桔新梢和新叶,使树体衰弱,果实品质变劣。柑桔果实膨大期和抽梢晚期,喷施杀虫双后,初期果实表面呈现黄豆大小的黄斑,后期病斑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果实发黄。如2004年我县夹山镇总队岗村一桔园出现严重死枝现象,其原因就是高温条件下喷施柴?哒乳油导致树体慢性中毒。三磷锡不仅对柑桔春梢嫩叶均有药害,在中后期使用也极易对果实产生严重药害,我县2005年蒙泉镇就因为使用三磷锡导致柑桔果实发生大面积药害。

3、柑桔药害预防对策

3.1合理选择农药品种。由于农药品种繁多,良莠不一,市场较为混乱,很多农药商品名不同,但有效成份一样,如哒螨灵、阿维菌素等品种,生产厂家达数百个之多,桔农很难分清彼此之间的差异,往往桔农买回家的农药有几种,但有效成份还是一样,造成重复用药。因此在使用中应听从专业技术部门的意见,注意从正规渠道购药,弄清其使用特点,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不同药剂,避免误用或重复使用。

3.2选择合适的用药量及浓度。正规农药在获准生产推广之前,都须经过严格的田间药效试验,其用药量及浓度都是经过严格验证的,不能随意加大浓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才能既达到预期的防效,又能确保安全用药。随意加大用药量不仅会加大成本投入,还极易发生药害,加快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加大环境污染。

3.3合理混用农药。有些农药混用能产生增效作用,减少用药次数,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但如果对农药特性不熟悉,随意混用,不仅达不到增效作用,往往会增加药害发生的机率。

3.4合理选择用药时间。夏秋是柑桔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高峰期,如果用药不慎,常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激发虫害、毒害桔树、出现花脸果实等。因此应根据农药性质及作用机理,选择作物较不易产生药害的适宜温度条件及生育期用药,尽量避开风雨或烈日等气候条件下用药,果树的开花期、嫩叶嫩梢期和幼果期,其组织幼嫩,抗逆能力弱,容易发生药害,因而喷药时应尽量避开作物花期和幼果期,即使此时用药也应适当降低用药浓度。

4、药害补救措施。

4.1、喷水冲洗:若是叶片和植株因喷洒药液而引起药害,对内吸型农药造成的药害,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减少植株对农药的吸收,反复冲洗3~4次,尽量把植株表面的药液冲刷掉,还可以通过浇水增加细胞的水分,而降低植株内药物的相对含量。在防治天牛等钻蛀害虫时,因用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药害,要立即自树干上虫孔处向树体注入大量清水,并使其向外流水,以稀释农药,如为酸性农药药害,在所注水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可加速农药的分解。

4.2、中和缓解:首先要暂停使用同类药剂。如果用药发生错误,发现又较及时,可在懂药理的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经水洗后进行异性中和。即酸性农药发生药害可用碱性农药中和化解,也可撒施一些生石灰或草木灰,药害较强的还可用1%的漂白粉液叶面喷施。例如,在使用乐果乳剂发生药害后,可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石灰水、灭多威等碱性农药来中和,使乐果发生分解;或用200倍的硼砂溶液喷洒1?2次,即可缓解,使植株恢复正常。若错用或过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脂类农药造成的药害,可喷施0.5?1.%的石灰水溶液或同等浓度的洗衣粉或肥皂水,尤以喷洒碳酸氢铵碱性化肥溶液为佳。如受石硫合剂的药害,在水洗的基础上喷400?500倍的米醋液,可减轻药害。对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增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对于抑制和干扰作物生长的调节剂、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可喷洒50?100ppm九二0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药害程度。喷高锰酸钾,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多种化学物质都具有氧化分解作用,喷洒6000倍高锰酸钾溶液,能有效地缓解药害。

4.3、追施速效肥料:产生药害后,一般可通过浇水并增加追肥来增强作物的长势,提高对药害的抵抗力。此外,还要叶面喷施0.3%的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5?7天一次,连喷2?3次,以促使植株生长,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可显著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如叶面已产生药斑、叶缘焦枯或植株焦化等症状的药害,喷水灌水洗药根本无效,可追肥中耕,亩施尿素5~6公斤,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减轻药害程度。

4.4、加强培管:对受药害柑桔可采取适量修剪,除去受害已枯死的枝叶,防止植株体内的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到感染。加强中耕松土,深度10?15厘米,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搞好病虫害防治。

小麦除草剂药害发生后怎么补救


药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1.除草剂的种类、剂型选择不当,造成作物受害。

2.除草剂飘移造成非靶标作物受害。这个问题在小麦田土壤封闭型除草剂中最为突出,小麦拔节初期,因农田集中使用除草剂,造成空气中除草剂有效成分悬浮浓度过大,或施药药液随风飘移而造成其它非靶标敏感作物受害。

3.除草剂残留造成的下茬作物受害。如麦田、稻田使用残效除草剂而造成对后茬作物如玉米、花生等的危害,农民对此往往认识不够,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补救。

4.除草剂因使用方法不当而引起靶标作物受害。如施药剂量过大,在作物敏感期施药,除草剂混用不当等均能对作物产生药害。

5.喷雾器械混用造成的药害等。

应对措施

1.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种类,正确选择除草剂品种和剂型。不同的除草剂品种具有不同的作用特性,其所能防治的杂草种类,以及对不同作物安全性也不相同。另外不同作物田的杂草发生,分布与群落组成也不同,所以选择除草剂种类及剂型时,必须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严格按照产品规定的使用剂量、用药时期、使用方法用药。

(1)合理的使用剂量是安全用药的关健。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农民用药时多半会使用较大的剂量,觉得只有使用剂量比标签要求的大,药效才有保障。这对于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可能后果并不严重。而对于安全性较差的产品,便容易产生药害。因此,为了确保安全性,建议农民严格按产品标注剂量使用,对任何产品都不要随便加大剂量。

(2)适当的用药时期是安全用药的前提。不适时施药,除草剂与作物敏感期吻合,就易造成药害,如24-D在小麦2叶前及拔节后至开花期喷施就易发生药害,使麦穗、叶片卷曲,影响抽穗。

因此,对容易产生药害的产品农民必须按照标注的使用时期施用。

(3)正确的施药方法是安全用药的保证。使用方法不当,有时也容易出现药害。如除草剂与其他药剂混用不当易发生要害(脲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严重伤害棉花幼苗,即属于此种情况)。

3.根据施药时的环境条件,选择用药的最佳时机。

(1)温度。大多数除草剂具有发挥药效的最佳温度范围,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则效果不佳,但有的除草剂在一定的温度下会产生药害,如使用24-D类产品,应避免高温,以免挥发对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2)光照。光照强度大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能够增强除草效果,但是对于易挥发和光解的除草剂品种,则易出现药害。如氟乐灵在光照下易挥发,甚至光解失效,若在大棚中使用,挥发到棚顶的药液滴到作物上,也会导致要害发生。

(3)土壤条件。有积水的田块应避免使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如“乙草胺”、“磺草灵”等,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药效稳定,但土壤积水则产生药害。有些高低不平的田块使用土壤处理剂后容易产生点片药害。

(4)另外刮风会影响除草剂的喷施质量,如果药液漂移到敏感作物上,会引起药害。所以使用除草剂一般应选择无风、光照充足、温度在20℃~35℃、土壤墒情良好的情况下较为适宜。

4.科学施用药剂

(1)挥发性强的药剂的使用。有的除草剂挥发性强,易使临近的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小麦田附近有十字花科蔬菜、棉花等作物的,应避免使用24-D类除草剂等。使用这类产品时应调查周围田地作物类型,避免药害的产生。

(2)不适宜混用的药剂。大多数除草剂可以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增强药效,但有的除草剂混用会加重药害,如大豆出苗后应避免“烯禾啶(拿扑净)”和“三氟羧草醚(杂草焚)”混用等。

(3)长残留药剂。不同的除草剂品种的持效期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如后茬需种植甜菜、马铃薯、瓜类、高粱等作物的大豆田应避免使用“氟嘧磺隆”;后茬需种植小麦、黄瓜等的玉米田,应避免使用“阿特拉津”等。

另外,除草剂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农药市场还不够规范,除草剂品种较多,存在假冒伪劣的产品,农民在选择除草剂时,一定注意选择信誉好的企业和商家的产品。喷雾器械要专用。

怎样识别假蜂王浆


怎样识别假蜂王浆

目前最常见的鲜王浆掺假有两类

奶粉等掺淀粉蜂王浆的鉴别:淀粉遇碘变蓝。淀粉水解后变成糊精,糊精遇碘后变紫。纯王浆遇碘后呈浅黄色或橙黄色

简易方法:取一滴蜂王浆滴在纸上,一段时间过后,如果有水渗出的痕迹则该蜂王浆掺假。

掺乳制品蜂王浆的鉴别:少量食用碱面或20%NaOH数滴常温下搅匀,若悬浮物全部溶解,并呈浅黄色透明状,若不溶解,并呈浑浊状,则说明该样品王浆中掺有乳制品。

蜂王浆禁忌

食用蜂王浆时,也有一些饮食禁忌。由于蜂王浆中含有来自花粉的异性蛋白和蜂毒肽,某些人对此易过敏,服用时应注意,过敏体质的人要忌食。还有低血糖者要忌食。主要是由于蜂王浆中有胰岛素样的物质,能增强人体内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会加剧低血糖反应。像体虚、便溏、腹泻者也不宜食用。此外,发育正常的小孩不宜喝蜂王浆,主要是由于小孩服用蜂王浆后易促进性器官发育,性早熟;营养不良、发育滞缓的儿童每天1克,一到三个月可以明显改善。

蜂王浆不能用开水或茶水冲服,因温度过高易破坏其活性物质,茶水中的鞣酸与铁,会降低其疗效。还有一点就是必须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保质期:蜂王浆要求在低温下贮存,贮存温度以-5-7℃为宜。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存放一年,其成分变化甚微,在-18℃的条件下可存放数年,不会变质。胶囊和片剂可以在常温下可保存2年。

睡前吃蜂王浆是一种错误的饮食习惯。这是因为,蜂王浆中的糖类物质含量丰富,在进入血管后可使血液黏度上升。人在睡眠中心率减慢,血液流动速度本来就放缓,如果在睡前服用蜂王浆的话,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动力异常,造成微循环障碍,易促发脑血栓的形成。

结语:蜂王浆的功效与作用大家肯定都知道,看了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对于如何识别真假的蜂王浆知道了吗?以后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千万不要被骗了、另外食用蜂王浆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和一些食物混搭在一起,不仅伤身还没有保健的效果哦!

怎样防治兰花多效唑药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是植物生长激素赤霉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有矮化植株,促进发芽等作用。但任意提高使用浓度和次数,便会致使株根变褐而腐烂;新芽难长根,叶缘叶尖枯焦,叶面起黑疗等而提前死亡。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怎样防治兰花多效唑药害?

防治兰花多效唑药害的方法:

1、多效唑是植物延缓剂,其作用为延缓植物纵向伸长,增强横向生长,促使分花蘖增多,茎变粗,植株矮化紧凑。生理效应是增加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降低体内赤霉素类物和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乙烯利的释放量。多效唑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叶部吸收量很少。

2、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禾本科植物上使用浓度100-300PPM,亩用量30-40克,越过此浓度往往造成药害。控制徒长使用浓度一般在100PM。用于兰花过量药害当然严重。在控制植物徒长上多效唑一般只使用1-2次,并间隔时间要在7-10天。如果在同一植物上多次重复使用,当然是十分危险的。

3、本来多效唑在正常范围内使用,如水稻等作物发育到一定程度其延缓作用可自行解除,但在木本等作物因茎叶的木质化和角质化,而达到控长目的。用于兰花,可控制其叶过长,使其矮壮化,但用量过多,兰株停止生长或叶片丑化,反变其害。

榕树是怎样的?怎么识别榕树?


榕树是怎样的?怎么识别榕树?

榕树是怎样的?

榕树(Ficusmicrocarpa)又有正榕、细叶榕、小叶榕、气达榕之称,为常绿高大乔木,体内含有白色乳汁。根系发达,地下根褐黄色、黄色或白色,高温条件下极易发生气生根,裸露的气生根灰褐色或灰黑色,在南方暖地常被苔藓植物包裹呈绿色、褐绿色。

在潮湿多雨地区,十几米高的分枝上均有大量气生根发生,并随伸长接触地面后,扎入地下发生多数分根而形成正常根。由于气生根很发达,变为正常根后大量吸收水分、养分,株冠不断扩大,而有独木成林之现象。

也有一些气生根由于发生位置较高,空气湿度较低,生长速度较慢,形成马尾状或鸟巢状,悬挂于空中随风摇曳,通常1~2年不会折断也不会枯死,一旦遇有可生长环境,仍然继续生长。

在南方暖地多雨地区,株高可达20~35米,表皮灰黑、灰褐、橘黄等色,随树龄变化而变化。树干直立端正,分枝多而健壮、柔韧,新枝绿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椭圆形,全缘或稍有波状缘,中脉直通叶先端,两侧基出脉位于叶近叶缘处。具短叶柄。

隐头花序近无柄,单生或对生于叶腋,近卵球形,直径5~10毫米。种子细小,黄褐色。

怎样识别花叶病和黄化病


花叶病、黄化病是观赏植物上常见的两类病害,其症状特点虽有相似之处,但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差异较大。现就两类病害的性质、特点做一大致介绍,供参考。

一、花叶病:绿色叶面上具深绿、浅绿、浅黄、黄白等相间的斑块(或斑纹)。如山茶花叶病、月季花叶病、一串红花叶病、美人蕉花叶病、唐菖蒲花叶病、郁金香花叶病等,由各种花叶病毒感染所致。该病害通过蚜虫、摩擦及嫁接等方式传播。防治方法:1.及时防治蚜虫等传毒介体;2.病株不宜作繁殖材料,应及时销毁;3.药剂防治:可选用TS可湿性粉剂、植病灵乳剂、病毒A、病毒净、病毒灵、83增抗剂、抗毒剂一号、抗病毒可湿性粉剂、菌毒清、弱毒疫苗N14、卫星核糖核酸S52、植物病毒钝化剂912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花卉植物上的花叶现象,其实并非病毒病,而是一类特殊的品种,如花叶君子兰、花叶良姜、金心吊兰、金心黄杨、银边黄杨、洒金一叶兰、花叶万年青、叶艺兰、花叶绿萝等。

二、黄化病:指叶面均匀地变为黄白色,其根据病原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生理性黄化病与病理性黄化病。

(一)生理性黄化病:该病病因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缺铁性黄化,多发生于北方地区栽培喜酸性花卉如杜鹃、栀子、八仙花、茉莉等时新叶发黄,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此外缺硫、缺氮以及光照过强、浇水过多、低温、干旱等也会引起叶片黄化。此类病害主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解决,一般不需用药。

(二)病理性黄化病:这是一类由类菌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如翠菊黄化病、天人菊黄化病、菊花黄化病、飞燕草黄化病等。病理性黄化病与生理性黄化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传染性而后者无,前者在发生黄化症状时常常伴随丛枝现象(不定芽增生变多成扫帚状)发生。防治方法:1.及时防治叶蝉等病源传播介体;2.改进繁殖方式,避免通过嫁接等方式传播;3.采用无毒母株繁殖;4.药剂防治:采用四环素等药剂治疗。

植物知识:牡丹花品种怎样识别


牡丹花品种怎样识别

鉴别牡丹品种,一般是通过花的形状、色彩、香型来区分,其次是通过叶、芽、干、根、果以及株形和分枝方式来识别。从花冠鉴别花是鉴定牡丹品种最主要的依据,其特征主要集中于花冠。一般可分为:单瓣型,花瓣1至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荷花型,花瓣4至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似荷莲’;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内明显变小,少部分瓣化,如‘大棕紫’;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姚黄’;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赵粉’;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楼子台阁型,由2朵或2朵以上楼子类单花上下重叠而成,如‘玉楼点翠’。从花色上分牡丹可分红、黄、绿、黑、白、紫、蓝、粉、复色九大色系,在每个色系里又分很多品种,这是最容易分别的。如‘胡红’一看就知道是红色,‘昆山夜光’是白色,‘黑花魁’是黑色,‘花二乔’和‘岛锦’有两种颜色,故为复色。从香型上分一般单瓣或层次少的香味浓,白色牡丹多香,紫色更重,黄蓝清香,“嗅其香便知其花”。从叶片鉴别牡丹是2回3出复叶。因品种不同,叶片呈现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狭长,质地薄,稀疏微下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从枝干辨别通过株形和分株方式来区别牡丹品种。依株形可分为直立型、半展开型、展开型;依分株方式可分单枝型和丛枝型。从芽上识别不同牡丹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不同。‘二乔’的芽尖而圆;‘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脂红’的芽为绿色。从果实识别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何莲’等。结实率低,果实簇生,多为重瓣品种,如‘首案红’、‘胡红’等。从根分辨根部可作区分牡丹品种的辅助手段。如‘樱落宝珠’无明显主根,多呈蓬松状;‘首案红’的根紫红色。

专家教你怎样识别花卉病虫害


花卉病害,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寄生性病害两类。

生理病害

主要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不适宜引起的。常发生的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灼伤;冬季低温造成冻害;水分过多导致烂根;水分不足引起叶片焦边、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出现缺素症等等。

寄生性病害

是由于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侵染花卉引起的。这些生物形态各异,但大多具有寄生力和致病力,并具有较强的养殖力,能从感病植株通过各种途径(气孔、伤口、昆虫、风、雨等)传播到健康植株上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养殖、传播,周而复始,逐步扩大蔓延。因此,这类病害对花卉造成的危害最大。

真菌

真菌是没有叶绿素具有真核的低等生物。它以菌丝体为营养体,以孢子进行养殖,是花卉病害中最主要的一类。真菌病害多数具有明显的病征,如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丝状物等,这些特征是识别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等。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用分裂方式养殖。细菌病害的特征主要是受害组织呈水渍状或病斑透光,以及在潮湿条件下从发病部位向外溢出细菌粘液,出现溢脓现象,这是识别细菌病害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鸢尾细菌性软腐病等。

病毒

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寄生物。必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它寄生于花卉活细胞组织内,并能随着寄主汁液流动在花卉体内运转扩散到全株,引起全株病害。病毒病常呈现花叶、黄化、畸形、环斑等症状。常见的病毒病害有水仙病毒病等。

线虫

线虫属于一类低等动物。线虫体形细长,两端稍尖,体长一般为1-2毫米,象一条蛔虫。少数线虫的雌成虫呈球形或梨形。多存活于土中,寄生在花卉根部,刺激寄主局部细胞增殖,形成瘤状物。常见的线虫病害有仙客来根结线虫病等。

怎样防治大棚蔬菜病害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试验,大棚蔬菜的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手段。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破坏病菌适宜的温湿病环境,控制病害发生。采用揭棚通风加以调节和控制。晴天大通风,阴天小通风,雨天、低温不通风。5月起大棚裙膜宜撤除。这样,既不妨碍作物生长,又利于降温控病。

2、调整品种结构,合理轮作,改良土壤。适当增加其他栽培作物,如萝卜、马铃薯、莴苣等,以此养田。如果与水稻轮作,效果更佳。对发病重的田块,要实行45年轮作。要加强土壤改良,深翻土层,增施腐熟有机肥料,减少酸性肥料的施用,并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提高栽培水平,增加植株抗病能力。肥水管理要合理,避免氮肥过剩和施未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倡叶面追肥,浇水要严禁滥浇、泼浇和漫灌。

4、及时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如发生灰霉病、菌核病、疫病、枯萎病等,在管理过程中,要将病果、病叶及病株及时清理,减少病原物和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5、药剂防治须因病、因天而异,以预防为主。

育苗期:播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50%的福美双,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防猝倒病、碳疽病等。同时要做好床土和营养钵土的消毒工作,一般宜用25%多菌灵,每平方米10克拌土,撤施苗床或钵土表面,防猝倒病。进钵假植阶段,用75%代森锰锌500倍液喷施,对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黄瓜炭疽病均有防效。

定植活棵阶段;用25%多菌灵250倍液浇根,连续三次,尤其是黄瓜至开花前,须用50%速克灵1000倍液每隔710天施一次,连续3次。

开花结果期间要根据气候变化,合理施药。如遇阴雨天,宜使用30克一熏灵烟熏饼一只,一个标准棚(55米长)放置45只,在晚上收工前点燃,将棚关严即可,兼防霜霉病、白粉病等。晴天则可用75%白菌清600倍液和25%甲霜灵600倍液交潜喷施,可兼防疫病。开花结果期间灰霉病的防治,使用防霉灵渗入点花药水,针对性较强,可解决病果问题。

怎样防治枣树枣疯病的发生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公枣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传病昆虫来传播。

影响枣疯病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嫁接时间。6月底以前接种的当年可发病,以后接种的翌年花后才出现症状。

二是接种部位。接种于根部的当年就发病,接种于枝上的发病较晚,到翌年才发病。

三是接种量。皮接块数多时发病较快。枣树发病一般从部分枝条、枣股及根蘖上先发生,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症状由局部扩展到全株。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品种有关,枣树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也不相同。

枣园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弱的发病较重,反之则轻。但在盐碱地很少发病。枣疯病的发生与流行还和枣园的海拔高度、坡向及繁育方式有关。

防治枣疯病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选育抗病品种。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根本措施。

二、铲除病株。枣疯病病株是传病的病源,必须及早铲除,并将树根刨净,以免传染其他植株。

三、防治传病昆虫。每年喷施3~4次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控制传病昆虫的数量,以控制病害蔓延。

四、选育无病苗木和加强检疫。坚持在无病园中采穗、接芽和繁殖苗木,培养无病苗木。苗木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应立即将其拔除。另外要加强检疫,防止从发病区调苗、采穗。

《怎样识别蔬菜发生药害》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识别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