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基本知识。

室内盆景植物有哪几种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室内养些花种点草的,也有不少人喜欢放一些盆景在室内。但是哪些盆景放在室内既美观又好养,小编带你来了解。感谢你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青苔造景入门小知识》,希望您喜欢!

中国传统盆景中,青苔一般用来作为铺面装饰,模仿自然界的草地,但是只起陪衬作用,不多雕琢以免喧宾夺主。近代在外国兴起了以苔藓植物(青苔)作为主要造景元素的新型“盆景”,这种微缩的景观对大自然美进行重现,将森林里、溪谷边感受的现实景观在苔藓盆景中重新展示出来。

苔藓造景爱好者们多将青苔种植在玻璃缸,老外走的是科学路线,记录总结苔藓植物的生长习性,用数据说话,这类骨灰级的爱好者慢慢产生着影响力,相信以后苔藓造景也会像水草缸造景那样形成一个繁荣的生态链,逐渐拥有世界级别的赛事和奖项。目前,在台湾地区、日本、北美及西欧一些国家,苔藓已成为一种极好的专类园林造景材料,出现不少苔藓专类园、苔藓小品等系列造景作品。

如果作为一名普通的爱好者,想开始接触青苔造景,应该如何开始呢?

那么,第一步就是:在哪里可以找到苔藓呢?可能你会说,当然是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啦!或者,苔藓不是到处都有吗?

话虽然这么说,不过既然苔藓是青苔盆景的主角,我们必须要认真的了解一下苔藓。有时候想当然会很浅显哦!

苔藓植物,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苔藓是植物界的第二大家族,种类仅次于被子植物。苔藓植物广布世界各地,从极地到热带均可见,既可在土壤上生长,也能在石头、沙壤、树木等地方生长。

苔藓植物无花,无种子,无真根,以孢子繁殖,需要光合作用。这几个最基本的特征决定了苔藓的生长习性:

苔藓需要靠水分来传播孢子来促使繁殖。所以苔藓喜欢潮湿的环境。因为干燥环境会蒸发干水分,苔藓难以繁衍。

苔藓需要散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不像真菌那样可以生长在非常阴暗的角落。

苔藓竞争能力弱,一般不会和其他植物生长在同一块土壤上。此外,苔藓喜欢微酸性的土壤,适合的温度。

用苔藓植物来制作盆景,那必须要对更具体品种的苔藓的生长习性有一定的了解,可惜,在这方面国内甚少有系统的资料可以参详。不过,从简单入门开始,我们一般可以使用最常见的葫芦藓属的苔藓,国外还有使用莫丝(Moss)造景的,即是水草造景中使用的品种,不过莫丝对于湿度的要求更大,而且造型不容易,我想不太适合新手制作。

葫芦藓属苔藓一般生长在南向的老墙垂直面上(因为没有阳光直晒,雨天有水流淌下),或者有遮阴的路面。这些地方都有一些共性:较潮湿,湿度变化不大,能接触到雨水,散射光照或少数时段晒到太阳,较少植物群落和环境干扰。

此外我觉得,培养苔藓重点是控制湿度,而不是水分光照,不需要非得把培养基质弄得整天都是湿漉漉的,或者终日不见阳光。事实上,常常能够在一些少数时段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挖到比较肥的苔藓。

闷养在瓶子里的苔藓也称瓶景,里面的苔藓处于一种保湿、高湿度的状态,移入瓶子里的苔藓如果处理得当的话,短时间内会呈现晶莹剔透,生机勃勃的样子,但是随着瓶内盆土的腐殖质的消耗殆尽以及瓶内湿度、空气、光照长时而微小的变化,苔藓的长势将很快变弱,出现徒长甚至消亡。

相较养在瓶子犹如“温室里的花草”的苔藓,移植或者从花盆盆面自然着生的苔藓,更显得淳朴自然、生机岸然。但是这样简单而可以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效果的移植苔藓,为什么却被很多朋友视为畏途呢?所以,结合自己成功移植和养护苔藓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移植苔藓第一步:采苔。

苔藓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自采和网购。网购其实完全没有意义,一则不环保,从某一方面来说间接破坏了地方绿化;另外浪费资源,平白浪费了人力物力。苔藓其实分布广泛,可以说房前屋后、墙脚石缝、门前的花坛,自家的花盆里。只要一定的湿度和光照环境,苔藓完全可以人工培育,独立打造成景。

笔者采苔藓一般有两个去处:绿化的灌木丛和花坛。灌木丛里的黄土是从来山野运来,一并带来还有有一定条件即可密集生长的“假丛灰藓”,可以适当的多采集一些。

花坛杂草丛生,而杂草下面就是各式漂亮的葫芦藓和壶藓和其他不知名的苔藓品种,可以间隔一定距离采集一些,如果碰到密集漂亮的苔藓(如葫芦藓),成片采集后地上可能会留下一块难看的裸露的土面,可以从边上采集几块同样种类的苔藓,分散布置进行补缺。

在这几块补缺的苔藓上踩上几脚,并不会对苔藓造成多大的伤害,反而有助于苔藓和泥面的贴合,尽快地恢复生长。

还有一个笔者喜欢的就是从已经培植成型的苔藓盆面来采取,这样的苔藓品种纯正,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效果选取苔藓品种。移植到别的花草盆面,即可成为一幅让人喜爱的小品。

还有一种移植苔藓的方式是秋季翻盆时掺入露台上的沉积土,盆面不用移植也能长出混搭的苔藓。在几场秋雨和春雨过后、经过一个生长的季节之后,苔藓总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长出来,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当然部分山苔品种和比较稀少或者在城市比较难以采集到的柳叶藓等,都采用保守的方法保种和繁殖,等数量多了以后再移植。

密集生长的金发藓

苔藓植物还会和一些矮小植物生活在一起,制作玻璃瓶小花园时,可以参照原生环境来配置一些小植物,比如酢浆草等等来造景,更添趣味。

挖到的苔藓,最好能挖到带土层的,这回大大增加成活率。苔藓在缺水干燥环境下会变得枯黄,其实这种也可以挖,因为里面藏有苔藓繁殖的孢子,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它就会重焕生机。

移植苔藓第二步:移植用土。

要移植苔藓一般以沙壤土比较好,保水性强一些的基质也是可以的,如黄泥土或者草炭。黄泥土温州本地经常用来腌制咸鸭蛋,土质碱性酸性未知,黄泥土掺有大量矿物质的风化岩颗粒,加之原生地的坡地环境,不积水湿度高,昼夜温差大,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辩证地灵活运用黄泥土来培养、达到成功移植苔藓的目的。

市售的草炭一般都比较细,品种较差,保水性很好这个特点是优点也是缺点。具体变现为初期苔藓服盆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单纯草炭干后不易浇透水,或者由于过湿,苔藓呼吸作用不畅,苔藓容易徒长或者逐渐干枯变化。

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两件事,一个就是做好疏水层,另外还有通过在基质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颗粒,这样就可以基本上解决沙壤土通透但是保水能力不够、粘土富有腐殖质通透性不够的问题。

移植苔藓第三步:移植步骤。

在花草的盆面上移植苔藓,如同盆景作品铺设苔藓一样,都是在最后进行的步骤。依据笔者以往的经验,移植苔藓最好在花草移盆换土的同日,或者在随后几日进行操作,这样苔藓可以最大程度地适应花盆内盆土的墒情变化,达到共生的目的。长久时间没有更换盆土的花盆,由于盆土板结,即使有苔藓着生,也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墙藓等苔藓品种。

苔藓可以略带薄土进行铺设,一般不建议对苔藓进行水洗,表面干燥的苔藓直接铺设,这样铺设好的苔藓盆面比较饱满。当然个别需要表现清雅意境的盆景除外,对苔藓品种的选择也有不同。苔藓铺设依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铺设比较紧凑,或者适当留白,也可以点石、辅助地在盆面种植其他叶子小巧的植物(如天胡葵、小叶冷水花、铺地堇等)。苔藓边铺设边用手或者筷子粗细的竹签、牙签进行压紧,使苔藓和盆土贴合紧密,这一点对苔藓是否能够很好地服盆至关重要!花草盆面的小石子妨碍贴合的东西都要事先除去,以免影响铺设苔藓和盆土的贴合。

移植苔藓第四步:移植完毕后的管理。

苔藓铺设好以后,可以采取浸盆的方式给水;如果花草事前换盆已经浇过定根水或者已经浸盆,可以直接往苔藓表面喷水,顺便将苔藓移植操作时遗留的残土除去,并有清洁花盆表面、修整作品整体效果的作用。浸盆水一般浸润至花盆的半腰以上即可,让盆土内的水分慢慢渗透至盆面。浸盆时间可以长一些(一般半日左右),这样苔藓本身所带的土和盆土可以进一步融合。浸好盆以后,将花盆从水桶里取出,放置阴凉没有大风吹拂的地方,进行半个月左右的服盆管理。期间早晚喷水一次即可,如果遇到下小雨,可以将花盆从遮阴处彻底淋雨无妨,雨后又移回原处。花盆略见散射光即可,强烈的太阳直射对苔藓服盆无益,一旦苔藓所带的薄土和盆土被日晒脱离,再喷水犹如重新进行苔藓铺设的工作,服盆的时间无疑又延长了。半个月以后,如果见到苔藓有部分新绿或者前段变灰色后端的绿色不变,即证明苔藓已经服盆。这时可以将苔藓移置可以晒到一二小时散射光的地方,仍不可让强光直射,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深秋到初夏前的一段时间都是移植苔藓的黄金时期,我移植的苔藓一般半个月左右即可初步见到服盆的迹象,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左右即可正常生长或者呈现比原生地更好的良好生长状态。

碰到移植所需苔藓不够的情况,可以象足球球片一样间隔布置,等它服盆后慢慢长满整个盆面,这样融合后的苔藓片与片之间十分自然,看不出人为的痕迹(当然一步移植到位也是可以做到的,多移植几次慢慢地就会有自己的体会了,苔藓布景的效果也就出来了)。合理地移植苔藓,可以起到保湿、保护植物根系以及美化盆面的作用,值得大家去尝试。

精选阅读

盆景修剪知识入门


一盆已攀扎加工成形或自然条件较好的树桩盆景,常常会长出许多新的枝条,为了保持其完美的姿态,就必须经常对盆景进行修剪,否则将会逐渐失去层次,造成比例失调,树形紊乱。

一、及时修剪掉无用枝条。

一般凡是交叉枝、平行枝、车轮枝(即树干某一处四面轮生的枝条)病虫枝和一切有碍美观的枝条一经发现应随时剪除,这样不但能保持盆景原有的姿态,而且能有利于调解水分及养分的合理供应,使观花、观果类盆景年年花开不断,果实累累。

二、对于阔叶类树种的修剪。

一般阔叶类如:榔榆、雀梅、火棘等树种的萌发力都比较强,造型后如任其自然生长,树冠顶端会冒出许多新梢,应随时采用摘心的方法把它们剪平剪齐,这样才能保持盆景原有的层次和姿态。这种摘心短截工作每年需进行3~4次。对于根蘖枝、枝条和主干上的侧芽和不定芽萌发后,应及时剪除或抹掉。

三、对于针叶类树种的修剪。

对五针松、华山松、黑松、黄山松等针叶树种,主要是通过短截和抹芽来控制枝条的加长生长并防止叶丛过密。顶芽萌发后所长出的新梢一般都生长很快,常常突出于根冠之外,使树形遭到破坏。因此在每年4月份把侧枝上的主芽用手摘掉2/3或全部抹掉;两周以后,在抹去顶芽的部位能同时萌发出2~5个副芽,这些副芽使体内的营养分散,生长势很弱,因此能保持齐头齐脑而又比较平整稠密的树冠。对二年生侧枝也应适当短截,在剪口附近能同时萌发几个新芽,既保持了树冠的原有层次,又能创造丰厚圆浑自然的树形。

四、对于观花、观果类盆景的修剪。

修剪前,首先要掌握该树种的开花和结果习性。凡是在短枝上开花的树种,对营养枝应进行重剪,促使腋芽多萌发而形成短枝;凡是由顶芽分化花芽的树种、对花枝不要进行短截,以免把花芽剪掉;早春开花的树种,枝条上的花芽是在去年分化完成的,因此不能在春季短剪,正确的修剪时间应放在花谢以后。如:迎春、月季、一品红、石榴、金桔、紫薇等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因此这些盆景要在休眠期采用重剪,可促使荫发新枝增加开花。而对于春季开花的寿星桃、梅花、碧桃、贴梗海棠等在第二年生的枝条上开花的观花盆景要在花谢后修剪,促使萌发新梢、多形成第二年的花枝,切忌在休眠期重剪。

微型盆景养护小知识


出猩猩

打理盆景最复杂的步骤,就是适当地浇水。树木浇水频率取决于几个因素,如树种、树木大小、花盆大小、季节、土壤成份及气候。因此,要指出正确的频率,是基本上没可能的。不过,了解以下几项基本指引后,能帮助你观察树木什么时候需要浇水,怎样浇水,浇多少水。

盆景的养护管理,浇水是经常性的工作,技术性最强,不同的植物、不同类型的盆景、不同性质的土壤,浇水次数和水量要有区别。

提根杜鹃

看季节浇:入春树桩开始生长,所需水量逐渐增加,但也不宜过多。当枝叶生长渐盛时,应适当控制浇水量,以限制桩景生长。夏季炎热,树木蒸腾量及盆土水分蒸发都大,所以浇水量最大。秋季干燥,应相应多浇些水,当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时,应逐渐控制水量,以防抽发新梢。入冬以后,树木进入休眠期,浇水量要减少。如有严重冰冻天气,需在严寒来临前浇足水,可防止干冻致死。

看树种树龄浇水:针叶树蒸腾量相对小,浇水量可少些。其中松类宜偏干,柏类较耐湿,阔叶树类叶面积较大蒸腾量大,散失水分多,故浇水量要大些。幼龄树比老龄树生长旺盛,需水量相应大些。长势衰弱的老树桩需水量较少。

狮子头

看生长发育阶段:在树木处于抽梢、展叶旺盛时,为防止徒长应适当控制浇水量。花芽形成期要限制水分,才能促使花芽分化。花后幼果膨大期水分要充足。树木生长转入缓慢期,要逐渐减少水量。进入落叶休眠期后需水量更少,盆土宜干,稍呈湿润即可。

看盆土种类及盆钵的大小、质地、放置环境等实际情况浇水。此外,树木上盆、翻盆后都要浇足水。施肥后的第二天,应浇一次俗称“回头水”。当水温与盆土温度相差较大时不能马上浇水,需待两者温度接近时才能进行。一般在春、夏、秋三季适宜于早晚浇水。冬季则在中午前后进行。

黑松

浇水是盆景养护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想要把盆景养好,浇水的功底必须得扎实。老话说得好,“浇水三年功”。可见其中的学问有多深了。

培养土中所掺和的各种有机质、如腐叶土、圈肥、锯末、农家肥、厩肥、有机垃圾等,均须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千万不要使用生肥,否则生肥发酵时,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根系烧烂。

3、给盆株追肥时,用量及浓度一定不能太大,应尽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用量过大,也会使根烧烂。

4、要保证盆土渗水良好。盆花浇水时,水分积留在盆土表面,久久不易下渗,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1)新上的盆土为黏性土,不含有机质或细沙,所以很难渗水。

(2)花盆底孔上的瓦片,堵塞了洞孔,或是盆底垫的碎石层太薄,或未垫碎石沥水层,以致渗水不畅。

(3)盆花多年未换盆,根须布满盆内结团,以致水分难以下渗。所以应适度添加有机腐殖质,河沙、炉渣、煤烟灰等成分,以保证基质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能。或重新换盆,剪去过多的须根,不然日久会造成叶黄而脱落,积水烂根而死亡。

宫样枫

最后需注意,生长旺季,盆景生命力很活跃,机体敏感,过于频繁地移动盆景、改变光照方向或者时间,都会造成植物内部生物特征紊乱;天气的忽冷忽热又从外在环境上加剧影响盆景春季生长;尤其是“万物复苏”的概念,也包括病虫害啊,若不密切关注,时刻防治,您的爱景随时都有可能在您的“精细打理”下呜呼哀哉哦!盆景健康需要您的注意,过勤过懒都不宜,打理恰当身体好。

【盆景鉴赏】盆景鉴赏的入门小窍门


盆景堪稱自然界大樹的小縮影,換言之,就是將山林野外樹形優美的古樹名木自然風情,在有限的盆里再度展現出來。因此樹幹的大小、樹葉的大小以及樹型的整齊與否都和視覺上的調和與否有很大關系。盆景為我國一种歷史悠久的陳設品,是將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或水、石等,經過藝術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使其成為自然的縮影。依据不同用材,盆景可分為樹椿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性,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根盤:精品盆景的首要條件就是根盤。根盤可以說在整個創作盆景自然樹型上必須且很重要的,根盤的美好與否,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欣賞價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盆景中所指的美好根盤,就是隆基以下的地面根部,朝向四面八延伸,時而彎曲、時而隱入土中、緊伏於地面,以保持盆樹不產生任何動搖。常說的四面根盤便即是最美好的根盤。

二、隆基:就正常的生長情況,樹幹朝樹頂方向的廷伸,與樹根部的交界處,除少數例外,大體應是自然的隆基。具體是根盤起約三寸長度的粗幹。用來制作盆景的樹木,原本就是生長在山林、河溪旁,風吹雨打,樹幹多少會產生變曲,尤其是在懸崖絕壁處生長的樹木,其樹幹彎曲的程度有時幅度極大,但隆基部卻不受外力影響。一般盆樹的樹幹都是直立的,有時為了樹型需要,改變隆基的彎曲度時,以應有適當的度,沒有明顯覺自然不相符的感覺為好,因為隆基與根盤一樣,是展現盆景的美感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之一。

三、樹枝:樹枝與樹幹一樣,也是盆景樹型的構成要件之一。樹枝最大的作用是能提供盆樹的形態美,同時還具備彌補樹幹缺點的作用。良好的樹枝,必須粗細恰當、生長情況正常(指樹勢強勁)當樹幹長出第一枝之後。隨?成長依序每隔一段距離長出第二枝、第三枝....同時在這些枝上又分別長出許多小枝,主枝與小枝互相搭配,才能剪造出完美無缺的樹型。

四、樹幹:如將盆景比擬成一個人,那樹幹就是盆景的身體,是塑造樹型的基本條件。自然正常的大樹,樹幹越接進根越粗,越向樹頂就越細,這種由粗而細自然型狀的圓幹,是最理想的。樹幹究竟是粗大較美還是細小較雅觀,則要以個人的欣賞差異而有極大的不同。不過,樹幹該粗該細應取決於整體樹型的結構,必須與根盤、隆基、樹枝、樹葉等取得協調。不論樹幹的粗細,只要能跟整體的樹姿搭配調和,自然就可以發揮出平衡美感。一般而言,樹幹的粗細應與所表現樹木年齡相調和,如此才能展現出盆景的深淺美感。

五、樹皮性質:樹皮就如人的皮膚一樣,有很多種縱裂剝離的粗皮性、龜甲形狀的龜甲性呈岩石般重疊的岩石性......單獨的看這些樹皮並無美感可言,但與樹幹、根盤及整體樹姿相襯托,就可展現迷人的的古樸、蒼勁氣氛。

六、葉性:盆景的葉子形狀、性質、大小等,總稱為葉性,樹葉對盆景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一棵盆樹往往會因樹葉性之良否產生不同的觀感,尤其是雜木類的落葉樹,當春天來臨之際,枝上便開始冒出新芽。

叹服这青苔盆景玩得够任性!


苔藓盆景,玩过?

指尖盆景,玩过?

废物改造容器的创意盆景,玩过?

……哎呀呀,额滴天啊!

今天小编带台友们见识一玩得超任性的青苔盆景,取名“碗底朝天,青苔在上。

碗底朝天,青苔在上

青苔盆景

其实,一开始小编也想问:即便用废弃的碗来养青苔,正常人的思路应该是用碗心来养啊,为什么用碗底呢?

思考之后呢,小编认为,这需要看制作这盆景的人赏析的内涵是什么了?

碗上的彩绘,也是整幅景观赏的内容之一,一抹绿意就足以与这些色彩鲜艳的图案完美搭配。

碗底朝天,青苔在上

1.将碗钻好孔并配制盆底网,备好青苔以及粗、细粒土。

2.填入约1/3容量的粗粒土壤,让这些土略呈小山丘状。

3.用手剥除外缘青苔使其成为比碗底面积稍小的块状。

提示:这样做,不但便于种植,日后也会生长得更好。

4.在青苔背面均匀撒上一层细土,务必把原有的微小空隙都填满,也让表面略呈凸起的弧度。

5.以喷雾方式让青苔背面的土壤湿润。

提示:这样做,在倒转过来覆盖在碗底时,青苔才不会掉得参差不齐。

6.青苔覆盖于碗底的土丘,轻压使两边土壤完全密合,再将青苔边缘压入土中少许。

提示:当下虽不太好看,但几天后青苔会从土中撑起,就很自然。

7.依个人喜欢选择欣赏的角度,若觉得彩绘太过鲜艳,那么转个面就朴素多了。

此时,青苔盆景就做好了!

三种入门盆景的制作方法


盆栽相信是很多人都会栽种的一样东西了。因为盆栽能够使我们的生活不仅能够充满生气,同时盆栽的能够装饰我们的家居,可以说是有着非常好的用途。但是仅仅只是盆栽的话,一般来说还是不够的,只有盆栽的升级版,盆景才能够真正地满足我们日常的玩赏需要。因此很多人也都开始投入了盆景的种养中。

一、露根盆景

1、浅栽挑根用浅盆培养,选用主根发达易造型的半成品树桩。将根基部侧根条理别致的露出盆土。对树根基部侧根不宜直接露出的,可用挑根的办法将根挑出盆面,结合树桩的形式,合理培养露根。

2、提根露根用深盆培养。通过换盆等措施,将根逐年提起高出盆土,达到观赏目的。也可先将部分根露出盆面再培土,生长一段时间后,再扒去土促型早成。

3、压条插枝对不宜直接露根的树桩,如树桩基部长出枝条,待半木质化后,将枝条环剥,压入盆土,待生根后及时剪去枝条,以达到露根目的。

二、丛树盆景

1、选用浅盆,能显示出丛林野趣,旷野风情,使树显大,给人视觉更为深远,还可在浅盆内堆起土堆、配石、布景,使盆景更加生动活泼。

2、丛林盆景选用的素材一般是小灌木,在栽植时要大小相异,高矮相错,否则景观呆板,缺少生气。

3、丛林盆景在制作上,树桩宜有进有退,空间有疏有密,构图上产生起伏变化,要有“林”的感觉,不要让人有窒息的感觉。

4、盆景内树木如长时间不修剪,往往枝杈横生,纠缠不清。因此,要随时修剪,保持空间结构和疏密关系,提高观赏价值。

三、微型盆景

1、取材造型微型盆景取材,一般选择枝细叶小,上盆易活,根干奇特,花果艳丽,容易造型的材料,如五叶松、小叶罗汉松、细叶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等。也可到野外挖取合适的树桩造型后栽植。造型时常用棕丝结扎法,铅丝缠绕法、折枝等方法。

2、上盆养护在整形的同时要将树木从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一般高深筒盆,适合于悬崖式;椭圆或浅长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干式;多角浅盆,且栽高干式;圆形盆可配置低矮盘曲植物。栽植后养护:盆土宜经常保持湿润,冬季保持适宜的温度,盛夏宜置于被阴处。生长期间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施一次。可施用腐熟的豆饼、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复合花。

微型盆景 盆景爱好者的入门首选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一些园艺爱好者的喜爱。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中国盆景主要分为两大类: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盆景以植物、石、水和土等为素材,经过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成的。它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有人称之为缩地千里、缩龙成寸。中国盆景主要流派又分为五大派: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独到的特点,笔者将在今后的文章里分别介绍。

相对其他园艺而言,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一般的多年老桩,不但要求它能技干虬曲,而且还要叶茂花盛,因此非常难得。爱好者不但要熟悉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一定的绿植养护基础,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因此,初学园艺者对这种高等艺术最好先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否则冒然上手,很难成功。

一、取材。制作微型盆景,最好选择那种枝细比较叶小、上盆后容易成活而且容易造型的材料。比如小叶罗汉松、真柏、黑松、五针松、文竹等。既方便造型,成本又不高,非常适合初学者用来做试验。

二、造型。微型盆景的制作是个细心活。初学者采用铅丝缠绕法整形较为简便。一般整形最好在早春进行。具体操作要根据枝干的粗细分别选用直径合适的铅丝缠绕枝干,然后把枝干弯成所需要的形态。经过1~2年后树干基本就可以定型,这时候去掉铅丝就可以了。

三、上盆。整形时要将树木从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状、大小、色泽和树体应该相配,这样才能达到美观雅致的欣赏效果。

四、养护。微型盆景的养护尤其需要周到、细致。盆土宜经常保持湿润,见干见湿。盛夏置于荫处,用细孔喷壶往植株上喷水,保持湿润环境。生长期间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

《青苔造景入门小知识》由盆栽植物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盆栽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造景基本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