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夏季花卉植物及其养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黄瓜的生育周期及其发育特点》,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黄瓜是我国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健康的绿色蔬菜。黄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面积非常广大。那么大家知道黄瓜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哪些生育周期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黄瓜的生育周期及其发育特点。

黄瓜的生育周期及其发育特点

黄瓜生育周期包括四个时期,即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

黄瓜各个生育周期的发育特点:

1、发芽期

黄瓜从种子萌发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这个时期所需养分完全靠种子自身养分供给。

2、幼苗期

黄瓜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4―5叶为幼苗期。此期约30天左右。这时期是黄瓜育苗的关键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大部分花芽都在幼苗期分化和发育。

3、初花期

从黄瓜定植到根瓜座住为初花期,约25天,这时期发育特点:主要是茎叶形成,其次是花芽继续分化,花数不断增加,根系进一步发展。

4、保果期

黄瓜从根瓜座住,直至衰老拉秧,属于结果期。此期主要特点是,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仍同时进行,连续不断的开花结果、根系与主、侧蔓继续生长。

以上就是黄瓜的生育周期及其发育特点的相关解答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精选阅读

紫苏如何栽培?紫苏栽培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特点


紫苏是一种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泰国,目前我国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均有野生和栽种。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常用于恶寒、发热、无汗等症,效果极佳。那么大家知道紫苏如何栽培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紫苏栽培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特点。

紫苏栽培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特点

1、紫苏是一种耐高温类蔬菜,能耐高温高湿。北方夏季炎热时生长良好,温度低生长慢。

2、紫苏是典型的短日型蔬菜,9月间开花,10月种子成熟。无论植株大小,日照短时即开花结籽。冬季进行温室紫苏叶生产时,需进行补光栽培,否则苗期即开花结籽。

3、紫苏种子有明显的休眠期,休眠期长达120天。经发芽试验发现,低温及赤霉素处埋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有100毫克/千克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及光照下5―10天,后置于15―20摄氏度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4、紫苏在适宜在季节栽培非常容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发生。整个生长期不用施用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以上就是紫苏栽培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特点的相关解答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黄瓜对于环境有什么要求?黄瓜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蔓生植物,对于外界环境条件具有极高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均设有温室大棚种植。温度和水分及光照条件对于黄瓜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大家知道黄瓜对于环境有什么要求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黄瓜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黄瓜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1、温度

黄瓜喜热、怕冷,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在0-2℃条件下植株即冻死,5-10℃时有遭受冻害的可能,若经低温锻炼,可忍受3℃的低温;10-12℃以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生育。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32℃,35℃左右时其同化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高于35℃时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产量,40-45℃时其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停止;50℃温度条件下1小时呼吸作用几乎停止,再高则原生质凝聚,出现日烧;60℃时仅5-6分钟组织被破坏而死亡。

黄瓜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3℃,最适发芽温度为30℃,35℃以上时发芽率反而降低。

黄瓜根伸长最适宜温度为32℃,最高温度为38℃,低于12℃时根系生理活动受阻,最低的地温应不低于15℃为宜。低夜温、大温差有利于雌花分化。苗期白天30-32℃,夜温10-14℃,可降低雌花形成节位,增加雌花数量,减少雄花形成。

2、水份

黄瓜喜湿、怕涝、不耐旱,要求土壤的相对持水量为85%-95%,空气相对湿度白天80%、夜间90%为宜。黄瓜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其中发芽期要求水分充足,但不能超过土壤含水量的90%,以免烂根;幼苗期与初花期应适当控制水分,维持土壤含水量80%左右为宜,以防止幼苗徒长和沤根;结瓜期因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耗水量大,必须及时供水,浇水宜小水勤浇。

3、光照

黄瓜喜光而耐阴,其光补偿点2000勒克斯,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育苗时光照不足,则幼苗徒长,难以形成壮苗;结瓜期光照不足,则易引起化瓜。强光下其群体的光合效率高,生长旺盛,产量明显提高;在弱光下叶片光合效能低,特别是下层叶感光微弱,光合能力受到抑制,而呼吸消耗并不减弱,减产严重。一般阴一天之后的产量可下降1/3,连续数个阴天之后,产量几乎没有。若阴天时间过长还会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恶果。黄瓜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分化,幼苗期8小时短日照对雌花分化最为有利。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有促进雄花发生的作用。

4、土壤和矿质营养

黄瓜需选择富含腐殖质、透气性良好、既保肥保水又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栽培最为适宜;若在粘质土壤中栽培黄瓜,则生育迟缓,幼苗生长缓慢,但经济寿命长,产量较高;若选用砂质土栽培,则黄瓜发棵快,结瓜早,但易老化早衰。

黄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以钾为最多,氮次之,再次之为钙、磷、镁等。大约每生产1000千克黄瓜需消耗氧化钾5.6-9.9千克、氮2.8千克、五氧化二磷0.9千克、氧化钙3.1千克、氧化镁0.7千克,其各元素吸收量的80%以上是在结果以后吸收的,其中50%-60%是在收获盛期吸收的。

以上就是黄瓜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的相关解答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黄瓜根据叶片来判定生长发育?


黄瓜的生长发育的判定可以根据它的叶片颜色以及形状等的特征来判定。这种合理的科学管理方法值得大力借鉴的地方,小编希望大家也能够有应用到这个方法的地方。

一、苗期

如果叶片尖端下垂,颜色翠绿或子叶边缘变白向上卷曲,是大棚内突然降温所造成的。在生产中,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早做好保温防寒工作:使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如果叶片尖端枯黄,则可能是由于缺水或土壤中施肥过多造成生理缺水所致,在管理上要适当浇水,使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590%。

二、开花结果期

如果叶片皱缩,叶肉变厚,叶色浅黄,无光泽,则多是大棚内温度过低所致。严重时叶缘变白。在生产中,应加强保温,使温度保持在白天2529℃,夜间保持在1822℃。温度最低不可低于13℃,以保证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要多次中耕,以提高地温,增加大棚内的热容量;如果叶片向上卷曲,叶缘浅黄,则多是棚内温度过高、空气湿度过大所致,此现象多出现于黄瓜现蕾前期。在管理上,应加强通风,增加灌水量,使温度控制在35℃以下,湿度保持在75%左右;如果叶片变大变薄,节间加长,多是棚内高温、高湿、弱光所引起。生产中,除了进行通风、降湿外,还可在大棚内后墙上悬挂反光幕以增加棚内尤其是后部的光照强度;如果清晨黄瓜叶片边缘悬挂水珠,这种现象在生理上称之为吐水,属正常现象。但由于此时病害容易发生流行,应及时施药预防病害。可选用5%百菌清烟雾剂进行大棚熏蒸,可以起到降湿、防病、治病等多种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常见的喜荫花及其特点


我们都知道有的花卉可以放在室内栽培但有的却不可以,这完全是因为花卉的习性决定的,一般喜荫花卉能够很好的摆放在室内供人观赏,还能起到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作用。小编就为你介绍六种比较常见的喜荫花卉,如果你想要在室内摆放一盆花卉的话,可以先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有的花卉可以放在室内栽培但有的却不可以,这完全是因为花卉的习性决定的,一般喜荫花卉能够很好的摆放在室内供人观赏,还能起到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作用。小编就为你介绍六种比较常见的喜荫花卉,如果你想要在室内摆放一盆花卉的话,可以先了解一下。


喜荫花

1、银叶喜荫花为喜荫花的栽培品种,植株低矮。叶腋抽生走茎,走茎顶端有子株。叶卵圆形,长10厘米,宽7厘米,叶边缘褐色,主脉两侧中央部位银白色。花期长,四季开花,花成簇腋生,花红色或鲜红橙色。为喜荫花中观花兼观叶的优良品种。宜吊盆栽培。

2、巧格力喜荫花为喜荫花的栽培品种。茎、叶密生茸毛。叶卵圆形,巧克力色,主脉两侧呈银绿色,表面凹凸不平,叶边缘有深绿色条纹。夏、秋季开花,花小,鲜红色。

3、绒叶喜荫花别名石竹花状喜荫花、绒花喜荫花。为同属常见种。叶对生,卵圆形,长4厘米,柔软光滑,淡绿色,被短细毛,叶脉银白色,主脉两侧灰绿色。花期较短,4-9月开花,花簇生于叶腋,花红色,花冠喉处有紫色小斑点。

4、藤紫喜荫花为绒叶喜荫花的栽培品种。茎、叶密生茸毛。叶卵圆形,叶片很大,叶面深绿色,主脉两侧灰绿色,走茎顶端生子株。夏、秋季开红花。

5、匍匐喜荫花别名赛紫罗兰。为同属常见种。茎、叶密生,子株生于走茎顶端。夏、秋季开鲜红色花。

6、翡翠喜荫花为匍匐喜荫花的栽培品种。叶面深绿色,主脉银白色。其他性状与匍匐喜荫花相似。

野荸荠的生长发育环境及繁殖特点


野荸荠为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南方稻区。在云南稻涯分稚有同属的刚毛荸荠和木贼状荸荠。

(一)野荸荠的分布与适宜生长环境

野荸荠适宜生长在积水牲能好、质地疏松、pH值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据江苏仪征市的调查,以马肝土、黄白土分布较多,野荸荠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米13.3株和16.8株;而持水性能较差的沙土则较少,野荸荠密度仅为每平方米5.8株;块状结构的黄泥土则无野荸荠发生。

野荸荠适生于长期积水的稻田和易灌易排的稻田,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5.5株和4株;而在灌水条件差、经常脱水干旱的稻田很少或无野荸荠发生。

王德好等于2010年7~12月份开展了对安徽省稻田野荸荠发生和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省稻田野荸荠发生面积大约34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7%。其中沿江及其皖南稻区有42.3%的面积野荸荠危害达到三级,属中等危害水平;皖南泾县等地的冷浸田、山傍田和沿江圩区,野荸荠的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地理位置位于沿江圩区的安徽省白湖农场一分场有15.53公顷稻田,野荸荠的危害达到四级,密度高达262株/米2左右,水稻收获前田间可见一片青绿色(野荸荠群体),水稻减产45.2%,十分严重。

耕作方式对野荸荠发生密度的影响很大,在免(少)耕晚粳稻田的野荸荠密度最高,达每平方米13.5株;而翻耕晚粳稻田野荸荠密度下降为每平方米10.5株。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野荸荠发生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冠层较大的杂交稻稻田野荸荠发生密度最低,为每平方米1.3株;而中粳稻田和晚粳稻田则分别为每平方米4.8株和10.5株。

(二)野荸荠地下球茎在土层中的分布及环境因子对其萌发率的影响

野荸荠地下球茎是其繁殖后代的最主要的遗传组织,分布较深,在10~20厘米土层中的分布占_总赇茎数韵60%以上。其中在浅层土的0~5厘米土层中的分布较少,为5.5%;在5~10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14.5%;;在10-15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38.5%;在15~20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26%;在2025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15.5%。

野荸荠球茎具有休眠特性。在江苏仪征稻区,到4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野荸荠开始零星出苗;5月中下旬出苗较多;6月中下旬达到出苗高峰。

野荸荠球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最高发芽温度为40℃。

野荸荠球茎具有在深层土壤中萌发的能力,不同深度的野荸荠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但出苗所需天数不同,在O~5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2~3天;在5~10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3~5天;在10~15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5-10天;在15~20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10~15天;在20~25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15天以上。

土壤含水量对野荸荠球茎萌发的影响明显。在土壤含水量10%时,野荸荠球茎不能萌发,在土壤含水量20%~30%时,萌发率为10%~is%;土壤含水量大于40%及有水层条件下,萌发率大于35%。表明野荸荠球茎不耐干旱,采用日晒或在严寒冬季耕翻晒垡,翻出土表面后很易丧失发芽能力。

(三)野荸荠的生长发育及在水稻田中的发生规律

野荸荠萌发后15天左右地下茎开始分化形成,地下球茎发生最多的土层是在3~5厘米的耕作层上部,在该部位,土质疏松,水、肥、氧气充足,有利于野荸荠的生长。野荸荠地下茎有3~5节,节上有芽。当节膨大后,芽就向上长出土面,即为分株。第一分株发生时间约为出芽后25~30天,然后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分株。出芽后50天左右为分株长出高峰期。此时,野荸荠地上鲜重增加最快,株高也逐步超出水稻。

野荸荠分株的形成与水层、光照关系密切,低洼积水的田块产生的分株较多。水稻的不同品种因其株高、生育期及封行的时期有早有迟,对野荸荠的分株及株高均有不同的影响。观察发现,杂交稻田、中粳稻田和晚粳稻田的野荸荠分株分别为:3.2个、6.3个和11.8个。显示杂交稻田野荸荠的分株密度最低,而晚粳稻田的分株密度最高。

水分对野荸荠的分株影响明显,在有水层条件下野荸荠的分株数量最多;在土壤饱和水分条件下,分株数量居中;在湿润条件下,分株数量较低;干旱条件下无分株。

在江苏仪征稻区,野荸荠地下球茎在8月下旬开始逐步形成,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死。

在贵州贵阳自然光温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种植野荸荠球茎,观察到野荸荠球茎出苗时间为4月下旬,气温为23℃左右,出苗初期在球茎发芽处形成像刚毛状的小叶片,10~15天后形成较粗的茎秆,并于出苗后约20天产生侧蔓,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野荸荠茎秆发生的高峰期。8月中旬开始开花,花期约20天。在无水稻竞争条件下,每个野荸荠球茎可长出240株茎秆、109个地下球茎,球茎的平均重量为0.986克/个。

盆栽试验还观察到,在野荸荠花序内也能形成种子,种子数量在0~7粒不等,平均为2.9粒/茎。

大田条件下,由于农事操作的影响,虽然在犁地之前野荸荠球茎已开始发芽,但球茎的发芽出苗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此时水稻处于分蘖期。球茎发芽后,随着侧生根茎的产生,植株营养生长持续较长时间,一般为85~90天,在7月底至8月初开花。8月中旬种子开始成熟。

将采集到的野荸荠种子播种于室内恒温(28℃)生长箱内,每次播种100粒,结果未见有种子发芽。野荸荠不但产生的种子少,而且种子的发芽率很低。表明野荸荠主要依靠地下球茎无性繁殖。

在江苏仪征,野荸荠在水稻移栽后7~10天出苗,在水稻移栽后15~25天为出草高峰期。在贵州贵阳,野荸荠有2个出草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其出苗率分别为14.7%和21.1%。由于地下球茎分布的土层深度不一致,球茎出苗很不整齐。所以,野荸荠从水稻插秧后到收割之前,田间都不断有新的植株产生,给田间防除带来很大困难。

王德好等在安徽省白湖农场稻田观察发现,麦茬机插稻田由于5月底至6月初完成水稻移栽,野荸荠于6月上中旬开始出草,6月下旬达到出草高峰,出草比例占18.5%左右;在7月中下旬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出草比例高达25%。

《黄瓜的生育周期及其发育特点》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适合夏季花卉植物及其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