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禁忌

2019-11-26

滨水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水稻苗床禁忌》,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水稻苗床喷药壶不能混用,每次使用之前需要清洗干净,不要重复喷洒或漏喷。需要洗苗的药剂必须清洗干净,兑药时以母液兑换为先,和水的比例注意把控,浓度要调节。喷药时间以每天清晨或晚上为宜,此时温度较低,喷药必须保证雾化效果,调整好喷头高度。

水稻苗床通风注意事项

1、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塑料膜等挡住,避免风大直接吹到秧苗。

2、小苗通风应背风放风,大苗可大通风。

3、根据昼夜温差放风:温差过大放风时间以短为宜;温差小时可以增加放风时间。

4、防御低温冷害。外界最低温度若是低于0℃时,要求必须采取增温措施,如加炭火盆、煤气罐、热灯泡、烟雾弹等。

5、外界最低温度如果低于10℃,下午3点左右提早关棚保温。

6、如遇低温冻害发生,应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萎蔫。

7、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培育壮苗。

总的来说,水稻苗床在通风和喷药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较多,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操作。

zw59.com延伸阅读

怎样做好水稻苗期管理?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水稻是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方被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自从中国改造水稻种植技术以来,中国的超级水稻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稻种植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水稻种植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莫过于禾苗期间的管理了。那么,应该怎样做好水稻苗期的管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一、苗床温度管理

1、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使稻种在苗床上能正常生长发育。

2、苗床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尤其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二、苗床水分管理

1、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

2、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天冲施根多生,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实践证明,在出苗后15天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矮化促蘖效果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克,带蘖率30%以上。

三、预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青枯病

根据4月下旬忽冷忽热的天气状况,容易发生苗期病害。

1、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2、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青枯病是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片发青,叶尖无水珠,打卷,心叶卷筒状,严重时稻苗整株死亡。

3、防治办法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


水稻苗期需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后期茁壮成长,结出优质稻穗。水稻苗期主要病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一、水稻苗期主要病害

1、恶苗病

水稻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2、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有两种,一种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另一种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甚至1丛中仅有1-2株发病,病株基部茎节发硬、变黑并伴有恶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发于水稻3叶期前后。主要是由于低温冷害、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膜前没有及时通风炼苗,造成秧苗徒长,揭膜后,秧苗不能适应环境,而造成秧苗体内水分供给失调,继而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

3、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其症状是在秧苗二叶期以后,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4、苗稻瘟

水稻苗稻瘟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其症状是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发病因素在雨、雾、露存在条件下利于发病,气温在20℃-30℃,尤其是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时,容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

二、水稻苗期病害防治

1、恶苗病防治方法

在水稻秧苗1叶-2叶期时,使用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5天-7天一次,连喷2次,也可喷洒95%绿亨1号(恶霉灵)进行防治。

2、青枯病防治方法

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齐后,及时进行通风炼苗,大风天除外。水育秧田,要在大风降温到来前,通过调节水层保护秧苗。药剂防治可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公斤-60公斤,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或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公斤,或多菌灵2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3、立枯病防治方法

低温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秧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有秧苗叶尖不吐水或秧苗有异样时,应立即用25%甲霜灵可湿粉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按每平方米1克,兑水2至2.5公斤喷浇于育秧床上进行防治。

4、苗稻瘟

预防苗稻瘟病害一般在秧苗三叶期以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公斤-60公斤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也可用75%三环唑60克-80克或富士1号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以上就是水稻苗期时可能出现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还请咨询有关人员。

种水稻苗期病害的预防


一、立枯病

症状:苗期有时幼芽变色,叶片打绺,最后枯死,蔓延很快。

防治措施:立枯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苗床温度、土壤酸碱度、肥料等环境条件关系很大。旱育苗在寒潮低温后容易发生;播量多、管理差、苗床温度过高,徒长苗易发生;苗床土偏碱或中性易发生;施肥不当,尤其是施用人粪尿、尿素、草木灰、炕土等碱性肥料易发生。防治水稻立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创造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的良好条件,加强苗床管理,控制幼苗徒长,培育壮秧,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还必须配合土壤酸化及药剂防治措施。立枯病发生后,亩用50%敌克松75克加77%可杀得75克兑水90~100斤喷雾。

二、青枯病

症状:叶片打绺,变青绿色,逐渐枯死。

由于幼苗徒长而根系发育不好,当揭膜炼苗时因叶片蒸腾作用加快而根吸收水分不够或吸收不畅造成叶片失水打绺而呈青枯状。或因苗床不平的间隙,造成根无法吸水形成生理缺水。或幼苗遭受强低温,其原生质受破坏,透性加大持水力降低,在冷后回暖时因温差过大,叶片蒸腾作用加强,土温又较低吸水力差导致生理失水形成青枯。

防治措施:氮肥不宜过多。要根据天气炼苗,提高秧苗素质。

三、恶苗病症状:最明显特征是病株细长,颜色淡黄。

防治措施:恶苗病由种子传播,带菌种子是恶苗病侵染来源,严格实行种子消毒,是防治此病害的有效措施。

5月份水稻苗期管理方法要点


立夏过后,雨水增多,而对于水稻,各地早稻基本插秧完毕,现进入大田管理时期,这个时候大田进入管理时期,我们应做好追肥、管水等措施,以促快发多分蘖及病虫的防治。具体怎么做?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1、加强水分管理

水稻插秧后为了使秧苗快返青,一般刚移不久的秧苗,秧苗新根未长,吸水吸肥能力弱,需要通过合理管水,促进养根护苗。水稻插秧后,应将水层保持在2-3厘米,利于成活,返青期一般有5-8天。

进入分蘖期的田块需水及氧气量较大,应保持浅水层,不仅可以增加氧气含量,让土壤含水量达到高度饱和,还可以适当提高水温,加强养分分解,促进根系生长,健壮植株,以1-2厘米为宜。

2、及时追施分蘖肥

栽后5-7天追施分蘖肥,分蘖肥以尿素为主,加250克硅锌肥,促早稻早生快发,迅速搭起丰产苗架,力争今年早稻有个好收成。

3、及时防好病虫害

4月中旬,气温忽高忽低,又是降雨低温,为了保证水稻苗期生长,要预防急性苗瘟的发生。今年二化螟冬后残存基数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早稻面积少的稻区易集中加重为害,若不及时防治,对早稻分蘖生长造成严重为害。

对于早栽田及直播田,5月上中旬凡枯鞘丛率达8%(或枯鞘株率达到3%)以上进行全田防治,8%以下田块可挑治枯鞘团,严重田块7天后再用药一次;迟栽田应在5月下旬进行一次防治。

防治螟虫药剂:阿维菌素、三唑磷、丙溴磷、甲氧虫酰肼、阿维·甲虫肼等药剂。

防治叶瘟药剂:三环唑、稻瘟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

防治纹枯病药剂:苯醚甲·丙环唑、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剂。

此外我们在进行打药时,田间最好保持潜水层,药后若6小时内下雨,要做好补打,对禾苗长势差的田块补充一些叶面肥。5月份雨水多,施药时可每桶水加有机硅一包。

关于水稻管理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水稻旱育秧技术主要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可机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质量好。适合于不同生产体制采用。那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各地普遍采用三期(三段式)培肥法,即秋季培肥(或冬前培肥)、春季培肥和播前培肥,对床土理化性状的改善,尤其是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较为理想。

(1)秋季培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全层施肥,拌和均匀,同时配合施用速效氮素,另外加覆盖物,保温保湿,促使腐烂。在生产实践中,要推行干耕、干整、干施的全层施肥法,一般要求投肥量每1米2施用有机肥2~3千克,另加适量的速效磷、钾肥。有机肥料应分层施用,速效化肥提早施和分次施,耕作深度由深到浅。其作业流程是:分三次把有机肥和土杂肥翻耖入0~20厘米土壤中,以加速腐烂。

(2)春季培肥:必须施用腐熟的有机肥,要以播种前能充分腐烂为原则。在施用时,仍然是宜早不宜迟,越早越好,也要坚持薄片翻耖入土与床土拌和均匀。在翻耖床土时,发现大团未腐熟的有机肥时,要随即清除掉。

(3)播前培肥:主要是施用速效氮、磷、钾,以迅速提高供肥强度,施用时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培肥时间一定要把握在播种前15天以上,这是因为秧苗不同部位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不一样。根系不能同化铵态氮,当根系吸收过多的铵态氮并在根系中积累之后,很容易形成氨中毒,导致肥害烧根死苗。

因此,必须在播种前使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苗床施入的尿素等铵态氮,必须在氧与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转化为硝态氮,这种转化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市场上所售磷肥中往往含有一些对秧苗生长发育有害的杂质,所以磷、钾肥最好与氮肥一起提前施用。第二,适合增加磷、钾肥用量,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抗逆性,注意氮、磷、钾平衡施用。第三,播前培肥一般1米2施用尿素30~50克、过磷酸钙100~150克、氯化钾40~50克,混合分三次撒施与床苗。每次撒施后,都必须充分耖耙,使肥料均匀拌和于0~10厘米土层中。最终使床土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达到150毫克/千克、20~30毫克/千克、120~150毫克/千克的肥力水平。目前,播种前培肥上,很多地方选用专用壮秧营养剂,可省略许多操作环节,省工省力、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水稻苗床禁忌》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滨水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