蛭石在植物种植的用途。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百菌清的作用和用途》,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百菌清纯品为白色晶体,是种植农作物常见的一种杀菌剂,具有保护的作用,无腐蚀作用,可用来防治水稻瘟疫病、水稻纹枯病、小麦叶锈病、小麦叶斑病、花生锈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甘蓝黑斑病、甘蓝霜霉病等各种病害。但对鱼类毒性大,对土传腐霉属菌所引起的病害效果不好。

一、百菌清的作用是什么?

百菌清纯品为白色晶体,为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作用,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大,主要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但对土传腐霉属菌所引起的病害效果不好,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病害,改用百菌清防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百菌清有哪些用途?

百菌清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黄瓜灰霉病、叶霉病等。

三、百菌清怎么使用?

1、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洒1次可防治叶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可防治穗瘟。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g加水1050升,搅均匀喷洒。

2、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病害初期或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每隔7天喷洒一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g加水1050升,搅均匀喷洒,重点喷洒水稻茎部。

3、可用于防治小麦叶锈病和叶斑病

病害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g加水1050升,搅均匀喷洒。

4、可用于防治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病

病害初期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800g或用40%达科宁悬浮剂商品量1500~2250g加水900升搅均匀喷洒。

5、可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病害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3~4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2200~4000g或用40%达科宁悬浮剂或40%百菌清浮剂悬浮剂商品量2250~2625g加水1125升,搅均匀喷洒,黄瓜苗小时喷液量酌减。大棚种植的话,在初期可点燃放烟熏蒸防治,每次每公顷大棚用10%百菌清烟剂商品量7500~12000g或20%百菌清烟剂商品量3750~6000g或30%百菌清烟剂商品量2500~4000g或45%百菌清烟剂商品量1667~2667g点燃熏蒸。也可用5%百菌清粉剂商品量15000~22500g喷粉防治,进一步防治视病情发展情况决定。

6、可用于防治番茄早疫病

病害初期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3~4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或大克灵可湿性粉剂商品量2200~4000g或40%百菌清悬浮剂商品量2250~2625g加水1125L,搅均匀喷雾,苗小时喷液量酌减。

7、可用于防治甘蓝黑斑病和霜霉病

病害初期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每次每公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700~2300g加水900升,搅均匀喷洒。

以上就是植物59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百菌清的作用和用途的详细介绍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编推荐

百菌清怎么兑水


百菌清是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可防治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等各种病害,目前被广泛用于瓜类、水稻、小麦、花生等农作物,那百菌清怎么兑水?

一、百菌清怎么兑水?

百菌清兑水时,尽量选用河水、湖水、江水,或者使用器具盛装的天然雨水和雪水。兑水时,一般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500-1900g每公顷加水1050升或900升搅均匀喷洒即可,具体加水量应根据说明书添加。

二、百菌清怎么使用?

1、黄瓜霜霉病

尽量在病害发生前或者病害发生初期就开始对其进行喷洒施药,用药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使用量为3000克左右,兑水1200升左右搅拌均匀进行喷洒施药。每次喷药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3-4次为一个周期,即可见药效。

2、番茄早疫病

尽量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洒施药,用药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使用量为3000克左右,兑水1300升左右搅拌均匀进行喷洒施药。每次喷药间隔时间为10天左右,3-4次为一个周期,即可见药效。

3、水稻纹枯病

尽量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洒施药,用药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使用量为1600克,兑水1000升左右进行喷洒施药。7天左右再喷洒一次即可见药效。

三环唑的作用和用途


随着科学技术对于农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越发的频繁。特别是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对农药的使用就更加的常见了。今天我们就要说一说三环唑这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物的相关知识了。

一、什么是三环唑

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的一种专用杀菌剂,纯品为白色结晶,属于中等毒性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很长,药效也十分稳定,用量低并且抗雨水冲刷。三环唑的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阻止病菌侵人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

二、三环唑的作用和用途

三环唑专用于防治水稻各个生育期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对稻颈瘟防治有特效。三环唑防病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在水稻发病前使用,产生的效果最好。使用三环唑采用喷雾法的具体操作为:防治苗瘟,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亩用20%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喷雾;防治叶瘟及穗颈瘟,在叶瘟初发病时或孕穗末期至始穗期,亩用2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穗颈瘟严重时,间隔1014天再施药1次。

三环唑在贮存与运输时必须防潮湿和日晒,保持良好的通风,不得与食物、种子等混放在一起,避免与皮肤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否则可能会导致中毒,如果一旦发生中毒情况,要用清水冲洗或催吐,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这就是三环唑的的一些相关知识了,在进行农药的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预防中毒,否则就得不偿失了。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对于农药的使用,我们一定要根据相关手册进行,不要轻易的进行其他的尝试。

中国食用菌产业:“百菌争艳”还是“冰河时代”来临?


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的70%,食用菌产业已经跃升到中国的第五大种植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食用菌不仅成为国人的餐桌佳品,还大量出口国外,一批与食用菌相关企业不断壮大,并涌现众多上市公司。有人说,中国食用菌产业进入了百菌争艳的局面,但是产业链短,技术短板突出,盲目扩张留下了潜在风险,尤其是大量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造成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加速了食用菌产业的洗牌,兼并重组将与亏损倒闭并行,这是否又预示食用菌产业的冰河时代来临?

百菌竞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菌类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餐桌食品,消费量与日俱增。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介绍,近十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的上升,食用菌已升至我国第五大种植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在,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的70%。

据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共出口食用菌类产品55.78万吨(干鲜混计),增长了7.92%,创汇32.20亿美元,增长了5.5%。栽培品种已经达到70多种,形成了大宗品种稳步发展,珍稀菇类较快发展,药用菌类异军突起的百菌争艳局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俊飚认为,我国的菌业发展很快,从2001年的782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3476万吨;产值从2001年的3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16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1.24%和15.99%;品种渐趋丰富,新产品不断增多;食用菌产业过去更多的是作为农业副业,提供部分农副产品,目前在许多地方成为主导产业。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涌现一批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介绍,中国绿宝、众兴菌业等十多家公司在主板上市,天邦菌业、北味菌业等二十多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冰河时代来临

在中国食用菌产业繁华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足与隐患。

由于短短6-7年走过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20-40年的发展历程,食用菌产业基本知识不扎实,除了资金充足外,菌种、技术、设备、人才、管理、营销都很欠缺。刘自强坦言。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缺人才。由于缺少人才,很多食用菌企业的生产是凭经验,没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撑。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指出,我们的食用菌产业科技支撑不足,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张俊飚也认为,技术短板问题严重。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菌种基本上来自国外菌种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配套工艺技术,尤其是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成套技术和专业化、工业化的核心技术,供给严重不足。而且食用菌产业链过短、过窄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产品多以鲜品、干品等初级品为主,现有的加工也多局限于糖渍、盐渍、腌制及不同形式的干制技术,能够延伸产业链的精深加工技术与工艺滞后,导致食用菌产品结构缺乏优势、附加值不高、经济收益受限,企业的利润空间难以拓宽放大。

据李玉介绍,我国食用菌产品加工率不足10%,多局限于比较传统的即食、休闲食品,保健、医疗、美容等领域具有高附加值的菌类深加工产品较少。

食用菌产业的盲目扩张也存在很大风险。据刘自强介绍,从2010年12月星河生物在创业板上市以来,至少有30亿元私募资金投入食用菌产业,带动至少200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入食用菌产业,造成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食用菌行业将加速洗牌,兼并重组将与亏损倒闭同行。

食用菌行业正在悄悄地发生巨变,野蛮的整合者已经在行动中。刘自强说,食用菌产业的冰河时代正在降临。

菌路在何方

我国的食用菌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比较尖锐又十分现实的问题。来参加2017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暨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大会的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俊飙认为,中国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必须强化创新,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动能在于科技创新。而且要形成有效供给,必须延长并拓宽产业链条。为此,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在资源驯化、品种培育、生产栽培、产品加工等环节,构建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完整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打通上中下游的链条,才能补上产业技术的供给短板。

李玉则建议,要加强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的建设,确保遗传丰度,按照一区一馆五库菌物资源保育体系,全面平衡地保护菌物物种、遗传和生态的多样性。

我国食用菌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团队的竞争。想做好这个产业,必须要有技术思维、管理思维、系统思维、平台思维和资本思维。刘自强说,各地要想发展食用菌产业,就要借鉴日本、韩国食用菌集中培养中心模式,统一菌种、原辅料、培养、烘烤、加工、分级、包装、品牌、销售等环节。在食品安全上,学习和借鉴台湾地区菇类(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模式,推行产销履历制,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监控,保证产品安全。

未来,谁掌握人才和资本,谁就能成为食用菌产业的领跑者。刘自强说。

竹子的种类和用途有哪些?


相信很多农民朋友都在自己老家那边的山里、林子里看到过竹子,但是可能大家见到的不是同一种,因为竹子的种类也是有很多的,并且竹子的加工价值也非常广泛,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下。

一、竹子的常见种类

1.箬竹

箬竹属阳性竹类,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微酸至中性土壤。箬竹是很好的地被绿化材料,河边护岸,公园绿化。

2.观音竹

原产中国,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西南等省区。多生在山谷间,小河旁。长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长。山东青岛有栽培,是丛生竹中分布最北缘的竹种。

3.凤尾竹

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能够吸收甲醛,净化空气,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各地,日本、印度都有栽培。

4.青皮竹

适生于温暖湿润之气候环境中。主产于广东,以广宁县最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中心。浙江、江西有引种,能耐23℃低温,适应范围远远超过其自然分布区域。

二、竹子的用途有哪些?

1.居家用品

竹扫帚、竹篱笆、竹制猪笼、竹制大棚、竹制水车、竹菜篮、竹梯、竹筏、旗杆、竹凳、竹栈、竹席、竹垫、竹扇子、牙签、竹杯、钓竿、竹伞等。

2.手工艺品

竹风铃、竹雕刻、竹编制品、竹乐器等。

3.建材用品

竹胶板、竹地板等。

4.其他

竹炭、竹醋液、竹浆造纸、竹叶医用等。

综上就是竹子的种类和用途介绍,欢迎对这一方面非常了解的朋友继续补充。

关于竹子种类和用途介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更多农业资讯请关注植物59网。

白参菌的功效与作用 白参菌的种植技术


白参菌又叫白参,它可不是白人参,而是一种菌类,白参菌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菇体质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比较稀少,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得不是很多,而且价格也不像普通的那么便宜。白参菌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白参菌的功效与作用与白参菌的种植技术。

白参菌的功效与作用

白参菌性平、味甘,具有滋补强身、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头晕耳鸣、虚汗、妇女白带过多等症。

1、白参菌对细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还有清肝明目、强身滋补的功效。

2、白参君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小儿盗汗、头昏耳鸣等病症。

白参菌的栽培技术

一、菇棚要求。菇棚高2.5米,每棚250-300平方米均可,竹木作骨架。棚顶盖黑色薄膜加草帘,四周茅草或草帘围护;棚内搭摆袋架,架宽90-100厘米,分设架床8层,层距25厘米;地面整平夯实,铺上细沙。每个架床用塑料薄膜覆盖成保湿棚。保湿好的专用菇棚不必盖膜。庭院如有对流门窗的房间,亦可用于栽培。

二、栽培季节。该菌生产周期较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接种到采收仅需16-20天。最佳栽培季节为秋栽9-10月,春栽3-5月。充分利用房棚空间和最适时间,每年可安排生产4-6批。

三、基料配制。适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2组:①棉籽壳58%、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钙镁磷肥1%;②棉籽壳50%、杂木屑28%、玉米粉2%、麦麸18%、石膏粉1%、碳酸钙1%。以上配方料与水比为1(1.1至1.2),含水量60%,pH自然。栽培袋规格:立式栽培的采用短袋15厘米26厘米,每袋装干料300克;长袋12厘米55厘米,每袋装干料500克。装袋、灭菌按常规操作。

四、消毒接种。料袋灭菌后需冷却至28℃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为防止病从口入,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到四消毒(接种箱或室使用前紫外线或气雾消毒;菌种、料袋和工具搬入后再次气雾消毒;操作人员身手消毒;菌种迅速通过酒精灯火消毒接入袋内)。接种时,长袋的打6个接种穴,接入菌种后胶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种后棉塞复原。

五、室内养菌。接种后的菌袋,摆放于培养室层架上或平地垒叠养菌。发菌培养环境要求适温、干燥、避光、通风。温度掌握在23-26℃为好,不低于18℃,也不可超过32℃;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注意防潮湿;门窗遮阳,后期给散射光;每天通风2次,更新空气。室内养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丝浓白密集,手指按压袋面有凹陷出现时,即可离室进棚。

六、出菇管理。菌袋进棚上架摆袋催蕾时,区别不同袋形操作:短袋的拔去袋口棉塞,拉直袋膜出菇;也可采取袋壁四周每隔8厘米,用刀片划1-2厘米的长菇口,然后将菌袋竖立摆放多口出菇。长袋的进棚后,横排于架层上适应环境2天后,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穴口向上长菇。然后在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80%,并覆盖架层罩膜保湿。每天喷水时,注意揭膜通风。菌袋开口后原基形成一般需要4-6天,当菇蕾稍有分化时揭去盖膜。随着子实体发育需要,每天早、中、晚向空间喷雾状水1次,不宜直喷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温度控制不低于18℃,不超过25℃;并给300-500Lx散射光线,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

七、采收加工。白参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接种至采收需16-20天,当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时用利刀从基部切下,并修净基部杂质。采收前停止喷水,避免脆断损坏朵形。一般第1潮菇收后停止喷水2天,生息养菌,然后照常管理;7天后又产出第2潮菇。管理得当一般可长2-3潮菇,生物转化率40-50%。长袋的单产200-250克,短袋的单产100-150克。鲜品用塑料泡沫盒和保鲜膜包装送往超市,在4-5℃低温下货架期12-14天;加工干制时,可用机械脱水烘干,鲜干品比例为4:1,干品用双层塑料袋密封包装防潮。

《百菌清的作用和用途》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蛭石在植物种植的用途”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