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植物的养护方法。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青海海东隆治小农业走向苹果产业化?》,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一个叫隆治的乡镇,这里早先就有种植瓜果的历史,其中要数苹果最为有名,可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形成产业,更别说自己的品牌,究竟是什么原因?而如今,这里村民又为何决定重走苹果产业发展之路?

粮食短缺的年代,种苹果树不划算

上世纪80年代,海东市民和县许多地方农业生产的重点仍是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那时群众栽种果树的积极性不高。

聊起早年的苹果种植,白武家村年过七旬的白彦财笑着说:苹果3年挂果,8至10年达到丰产期,时间长不说,还影响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在当时交公粮、留口粮、留种子的那个年代,人们都不愿意种。

1983年,民和县为发展果蔬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县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适宜的地方免费发放了果树苗,鼓励群众发展苹果产业,隆治乡就是其中之一。但苹果收益慢、价格低,还影响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苹果产业一直处在小打小闹状态中,没能得到长足发展。

白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永文说,那个年代,为了口粮,村民们哪敢往远处想,只想今年得个好收成,交足公粮,养家糊口就行。另外,村民们只知道栽苹果树,从不懂得修剪、施肥、打药等技术。因此,很少一部分农民虽留下了树,但产量很低,农民慢慢就失去了信心,一砍了之。

古语说,一亩园十亩田,苹果虽然收益慢,但真的如村民所想,没有发展前途,不能让群众致富吗?白彦财老人的一席话,道出了苹果产业客观的收益。他说,当时就是想不通,现在看来,当时发展苹果产业的政策是对的,就是因为观念差,没有把握住机会。

典型户带动,果农种植积极性高

站在隆治乡白武家村垣上,小草吐露着嫩芽,换上了绿色的盛装,远处零星的果园里一片雪白,处处是一派春的生机和活力,村民们在田间为一年的丰产增收忙碌着。

武永文指着远处的苹果园说,那些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和后来补栽的,现在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记者来到一片果园,村民霍振兴正在给果树打药,谈起苹果种植,霍振兴指着开满白花的苹果树说:这些果树基本上都是八十年代国家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已经三十多年了,后面那几棵是后来补栽的。以前,大家怕影响庄稼,全砍掉了,现在留下的也就几十户人家。

沿着田埂,我们来到了另一片果园,村民李天保正在田间劳作,谈起苹果种植收入,李天保满脸笑意,看得出他不仅喜欢在果园里劳动,对果园一年的收入也十分满意。李天保说:我家共有7亩果园,已经快十年了,一年收入差不多6万元,要是苹果价格好一些,收入还能更多。

武永文告诉记者,就是这两户,激起了全村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目前,全村70%的村民都有自己的小果园,但因规模小,收入还是很少,现在大家都想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性非常高。

科技作支撑,苹果园里实现致富梦

近几年,随着苹果价格的不断上涨,白武家村的一部分村民都靠着自家的小果园走上了致富路,其他的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村民们期盼的声音很快传到了乡里、市里,而且很快就有了回音,投资120万元的2000亩苹果经济林项目顺利实施,共在隆治乡李家垣、白武家垣种植苹果树9万多棵。

为让村民们拿到优质树苗,隆治乡党委、政府让村民作主,组织群众代表深入甘肃静宁县等实地考察。同时,为栽植好苹果树苗,保证成活率,按期挂果,隆治乡从静宁县聘请2名技术人才,到乡里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乡党委书记朵光峰告诉记者,白武家村垣上的500亩苹果林,年收入可达700万元,给周边村民带了好头。今年,已经栽植2000亩,当下的重点就是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保证成活率和挂果率。如果效果好,未来三年再栽植8000亩,把隆治乡打造成万亩苹果林基地,全面增加群众收入。

看着田间地头起劲劳作的村民,致富梦一定会在果园里生根、开花、结果。

原标题:从小打小闹到枝繁叶茂

小编推荐

光伏+农业项目成功并网 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有望


农业和光伏互补,是高新技术为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经济体提出的新课题。利用农光互补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手段。

近日,北京三润泰克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方面宣布,其整体规划设计并承建的云南葡萄展示光伏温室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光伏发电系统成功并网,日发电量达600度。至此,这一颇受当地政府重视的农业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也为当地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版。据悉,这一项目也是当地在农光互补生态农业上的尝鲜,意欲借此进一步打开农业经济转化的新格局。

光伏+农业:上可发电,下可种植

云南葡萄光伏温室项目是以葡萄主题公园的形式呈现,占地面积达2000平米。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分布式设计,装机容量81千瓦。在农光互补技术的支撑下,此葡萄主题公园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效结合,即棚顶可用来发电,棚内可发展葡萄种植,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上可发电,下可种植。

通过高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利用科技来深挖当地农业的潜力,再以农业产业园区、农业智能温室等项目为农民打开脱贫的渠道,或为农业产业化打造科技通道。这一现代农业园区闭环式全产业链的新型服务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升级。

科技+产业:生态农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

如今,现代农业正在迅速向产业化、商业化迈进,而为其提供动力源泉的,正是高新科技。科技+产业的模式,在现代农业中也早已不再新鲜。葡萄主题公园配套项目,高效特色农业与清洁能源建设相结合,集葡萄种植、光电、休闲产业一体化,就是一个极佳的示范和模板,将对周边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为农民增收,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农业,急需通过科技的介入加速生态农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脚步。无论是对于当下的农民脱贫,还是基于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科技都将在未来的农业经济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脱贫攻坚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做强茶产业,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划定优势区、确定最宜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企业与农民联合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加销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综合运用安全投入、物理技术、信息技术、绿色防控等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注重质量效益。加快茶叶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培育企业集团。实施品牌战略,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扩大中国茶的知名度。坚持扶优扶强,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茶业集团。

五是坚持着眼全球,拓展国际市场。抓住农业深度融入国际的契机,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国际市场,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一稳定,稳定茶园面积。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到2020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两翻番,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到2020年,干毛茶产值达到30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茶叶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比2015年翻一番。三提高,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茶叶质量效益,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茶叶机械化水平,以质增效。到202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比达70%以上,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创建茶叶知名品牌,培育大型茶叶集团。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超大茶叶集团。同时,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知名品牌。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实施茶林间作,培育健康茶园土壤,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二、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茶叶生产最宜区

(四)坚持适区适种。根据自然条件和适制茶类,确定好主栽品种,做到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充分发挥品种特性,实现产量和品质提升。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引导非优势区域适时适度退出茶叶种植。

(五)划定最宜区。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划定优质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生产最宜区。巩固长江流域茶区,以生产优质绿茶、红茶和黑茶为重点,优先发展南岭以北、长江以南最宜区。提升东南沿海茶区,以生产优质乌龙茶和名优红茶为重点,优先发展闽南、闽北及粤东最宜区。振兴西南茶区,以生产优质绿茶、红茶、黑茶为重点,优先发展滇西滇南、黔中黔东南及桂西南等最宜区。

三、实施创新驱动,提升茶业科技水平

(六)加快育种创新。贯彻新修订的《种子法》,加快实施茶树品种登记制度,加强茶树资源和新品种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资源引进、品种选育。建设国家级原原种培育基地、省级原种保存及扩繁基地、良种苗木生产基地等三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十三五期间,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区域性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七)推进集成创新。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科研单位和茶叶龙头企业开展茶叶基础研究及优质高效栽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支持利用茶叶开展营养功能性食品创制,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组织科研单位与推广机构协作攻关,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区域性、可复制的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训茶叶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示范带动大范围增产增效。

(八)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最宜区扶持一批茶叶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效益

(九)加快标准制定。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框架,制定茶叶产品和生产技术标准。总结茶叶标准园创建经验,完善茶园生产设施标准、栽培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加快制定一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推动一批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茶叶优势区和最宜区,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广应用茶-沼-畜模式及配方施肥、高效新型肥料、肥水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建设一批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加强茶园土壤治理,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茶叶。

(十一)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开展茶叶生产机具研发,重点攻克名优茶机采技术瓶颈。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大力推广茶园整地、茶树修剪、病虫防治、大宗茶机采等关键环节的实用机具及配套技术,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十二)提高茶园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挖掘春茶生产潜力,巩固和提高全球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推广生态栽培和机采技术,增采夏秋茶,增加单产,提高茶叶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加强老茶园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出能力。研发和应用高效率的夏秋茶加工技术,生产优质、安全的系列产品,满足国内大众消费需求。

五、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茶产业竞争力

(十三)建设原料基地。引导企业在优势区、最宜区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标准化技术、推行绿色防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原料供应机制,为农户统一提供苗木、肥料、病虫防控、机械作业等服务,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稳定的原料供应。

(十四)建设加工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推进分级包装,减少散装和贴牌等低附加值产品销售,积极发展发酵茶,开发国际市场。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开展协作攻关,开发药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

(十五)培育大企业集团。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格局。引导大型茶叶集团、相关科研单位和社会组织,组建茶产业联盟,推进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和行业自律。

六、创响茶叶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十六)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茶叶主产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大型茶叶集团或区域茶产业联盟,制定生产规程、加工工艺、品牌使用规则等,维护区域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支持茶叶生产最宜区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地理位置、产地环境、生产规程及加工工艺流程等标准,严格规范,保证质量。

(十七)壮大茶叶企业品牌。鼓励企业作为品牌经营主体,打造公用品牌下的企业品牌。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商标注册,制定企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培育企业文化,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增强竞争力。

(十八)强力推介茶叶品牌。支持产品品牌主体通过电视、报刊和新型媒体,大力宣传茶叶品牌。通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组织品牌茶产品走出去,弘扬中国茶文化,创响中国茶品牌。每年春季、秋季举办中国茶业博览会,展示茶产业发展的成就,交流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并发布中国茶叶品牌。

七、加强市场建设,构建茶叶流通格局

(十九)健全市场体系。依托国家级茶叶市场,打造茶叶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产业信息、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平台,促进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在茶叶优势区,建设有特色的区域性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原料市场,完善冷藏、电子结算、信息平台等设施,推进茶叶现货与期货交易同步发展。

(二十)发展新型业态。结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立茶产业大数据,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适应排浪式大众消费向个性化特色消费转变,传统实体消费向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转变的新趋势,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创新流通新业态,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养生养老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二十一)开拓国际市场。适应国际茶叶消费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巩固绿茶出口市场,扩大红茶等发酵茶消费市场。支持企业提升出口绿茶档次和出口发酵茶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引导茶叶企业联合开展国际贸易,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保持茶叶进出口有序推进,提升茶叶国际市场份额。

(二十二)弘扬中华茶文化。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精髓,讲好中国优秀文化故事,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人民更好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孔子学院的桥头堡作用,展示中国茶艺,传播中国茶文化。

八、加强指导服务,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二十三)加强统筹协调。做强茶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聚合力量、合力推进。要把做强茶产业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十四)加强政策扶持。利用现有的种子工程、标准园创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资金,加强高标准茶园建设,推进茶叶科技创新,推广绿色高效关键技术,提升茶叶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补贴、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茶产业,形成多方投入的机制。依托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鼓励地方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增加茶产业投入,支持茶叶育种创新、老茶园改造、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

(二十五)加强指导服务。加强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指导和服务茶叶生产的能力水平。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品种的优质高效、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等技术模式,制定茶叶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效益。指导农民落实好科学用药、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

农业部

2016年10月14日

青海鹅观草


植物名称青海鹅观草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鹅观草
学名Roegneria kokonorica Keng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和四川西部等高海拔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系,根深达30cm。秆直立,2~3节,高30~50cm,在花序以下被柔毛,顶端的节呈膝曲状。叶鞘无毛;叶片长2~15cm,宽2~5mm,内卷,无毛;穗状花序直立,紧密,长3~6cm;小穗呈覆瓦状排列,绿色或带紫色,长8~10mm,含3~4(6)小花;颖披针状卵圆形,密生硬毛,先端具短芒。具1~3脉,边缘膜质;外稃具5脉密生硬毛,第1外稃先端芒粗糙,长4~6mm,直或稍曲,内稃与外稃等长。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适于生长在海拔2500~4200m的高寒草原、早化草甸和砾质山坡。自1968年以来,甘肃山丹马场、宁夏盐池草原站、青海省甘子河、隍城滩及风峡口等草原站,均已开展了引种驯化工作,并已开始运用于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青海鹅观草播种后,一般需15~20天方能出苗,当年生长缓慢,平均高仅18~23cm,不抽穗或仅个别抽穗。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至7月下旬抽穗,8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熟。草高90~120cm,从返青到种子成熟,生育期为95~126天。

从青海鹅观草生长动态来看,第二年生长的植丛4月上旬返青,到分蘖期株高为16.8cm,而到拔节、抽穗、开花和果熟期,其植丛高度依次为17.2、22.3、55.7和58.9cm。可见,青海鹅观草在分蘖期之前增长量较大,之后到拔节期,仅增长0.4cm;从抽穗到开花却增长了33.4cm,以后其高度生长急剧变慢并停止下来。因此,如割草利用,以开花期收获为最好。

青海鹅观草为疏丛型多年生禾草,分蘖力比较强,据对生长2年的植株进行调查,平均每丛有11.4个营养枝,其中长营养枝8.6个,短营养枝2.8个;另有7.4个生殖枝和7.4个地面芽,可见其分蘖能力是比较强的。从刈割试验证明,每年刈割4次,并未导致草群退化。但由于其生育期不长,每年以刈割2~3次为好。

青海鹅观草主要依靠种子繁殖。其每亩产种量可达40~100kg;种子千粒重为3.5g,发芽率在90%以上。既利于天然更新,又利于人工播种。

青海鹅观草分布的生态幅不宽,它的野生种,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的高原山地,其引种驯化也多限于原产地。适应的降水范围一般为300~700mm;适应的极端最低气温为-15~-30℃;适应的极端最高气温为27~30℃,适应的土壤一般为中性一碱性,pH值为6.5~8.5。

青海鹅观草能在高海拔的高寒草原和草甸地区分布,说明它对干旱、低温,温差大的极端气候因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饲用价值
青海鹅观草抽穗前,茎叶柔软,叶量较多,鲜茎叶比(%)为37∶63;干茎叶比(%)为50∶50;是马牛羊喜欢利用的中等牧草。它既可放牧,又可刈制干草;在高海拔地区缺少中高草草种的情况下,它是建立人工割草地的较好牧草品种。

青海鹅观草的产草量和产种量,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差异很大,在海拔3400m的高寒草甸地区,生长第二年,亩产鲜草466.5kg,产干草155.5kg;而在海拔3200m的草原地区,其亩产鲜草达750~1500kg,产干草300~700kg,其产种量变化在35~100kg之间,但只要将该草播种在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地上,它是能得到较高的产种量和产草量的。

从青海鹅观草年内的产量动态看,以花期产量最高,如刈割青干草,以开花期为宜。

从青海鹅观草的年间产量动态来看,第一年产量较低。亩产鲜草仅250kg,第二至第三年,亩产草、产种量最高,分别达700~1500kg和35~100kg左右,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亩产青草为600kg。因此,种植4年后,应采取适当的更新措施,以便延长其利用时间。

从青海鹅观草的营养成分含量看,虽然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较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ens)和鹅观草(Roegnoria kamoji)等稍低外,但比一般禾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都高。

其他用途
青海鹅观草除了可作放牧草和饲料用外;它的丛生性状和发达的根系,在高原山地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

栽培技术要点
施肥、精细整地是出苗、全苗和壮苗的必要条件,要求每亩施有机肥2000kg,要做到一耕三耙,使土地平整、土块碎细。

该草在播种前,除进行选种清杂外,应利用断芒器或环形镇轧器断芒,以利机械播种。

在西北和西南的高原山区,以4~5月份播种最好,当年可以收草,如遇春季风大、干旱,可在7~8月份雨季播种,或存初冬地面开始冻结时进行寄籽播种。

播种量一般每亩为1~1.5kg;如果是种子田,其播种最可酌情减少。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0~30cm,播深3~4cm。

青海鹅观草由于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当苗高7~8cm和封垄前都应进行中耕除草,如有灌水条件,在分蘖和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灌水,能明显地提高产量。

它的种子成熟后容易脱落,应在种子黄熟时及时收获、晒干,放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青海黑枸杞多少钱一斤?青海黑枸杞产地在哪?


黑枸杞即黑果枸杞。属于茄科枸杞属。为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条坚硬,常呈之字形弯曲,白色。分布于中国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及欧洲中亚。那么现在青海黑枸杞多少钱一斤呢?青海黑枸杞产地在哪呢?

现在黑枸杞可以说很多人知道了,但是较比同类的红枸杞的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对红枸杞一点也不陌生。平时在家做饭、泡水喝都用过。最好的价格也不过100块钱左右。但是自从黑枸杞上市以来,迅速挡住红枸杞的风头,而且价格也是节节攀升。那么青海野生黑枸杞的价格比较红枸杞高在哪里?

青海黑枸杞的价格

顶级的青海诺木洪核心产区的野生黑枸杞,价格在1900元左右一斤,特级的青海柴达木外围产区的黑枸杞价格在1000元左右一斤。顶级的黑枸杞小果价格在800元左右一斤。基本价格就是这样,高于上述价格的您购买时,有点冤,低于这个价格的,说明购买的到黑枸杞是有问题的。

宁夏作为枸杞之乡早已远近闻名,然后最近一种价格高出普通红枸杞数倍的黑果枸杞风头正盛。走访银川枸杞市场发现,黑果枸杞的售价从200多元到2900多元不等,一家宁夏本地枸杞企业的原生态纯天然黑果枸杞子礼盒卖到了2980元。而随着宁夏人工培育黑果枸杞技术的成功,黑果枸杞的价格也必将走低。

市场上黑果枸杞价格差别大罗昆是一位宁夏枸杞经销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青海见到了黑果枸杞。卖黑果枸杞的商户正在做演示,将几粒黑果枸杞放入白水之中,杯中开始散出缕缕蓝丝,逐渐渲染开来,直至整个白水被妖媚的蓝色吞并。这一幕,让罗昆看得目瞪口呆。这位青海商人给他介绍,这是青海野生黑果枸杞,在南方是一种非常受青睐的容、养颜的圣品。罗昆在西宁大街上看到,不少店铺打出青海黑果枸杞的招牌。

据介绍,银川也有不少商家销售贺兰山野生黑果枸杞,价格较高。知情人士介绍,宁夏当地不产野生黑果枸杞,销售的黑果枸杞大部分来自青海,部分来自新疆。青海的柴达木黑果枸杞价格最高,逐渐形成了品牌,而新疆黑果枸杞则名声不大,售价也较低。在专卖店看到,黑果枸杞售价从每斤200多元到2900多元不等,一家宁夏本地枸杞企业的原生态纯天然黑果枸杞子礼盒卖到了2980元,店员表示,黑果枸杞的货源比较少,产品种类也没有红枸杞那么多,所以基本上能买的顾客对于价格不会太在意。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虽然黑枸杞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是购买黑枸杞前也有很多需要注意。如果买到正品的黑枸杞也是大家值得注意的地方之一。

怎么辨别黑枸杞真假

随着黑枸杞的兴起,市面上也开始出现了假冒伪劣的黑枸杞,那么怎么辨别黑枸杞真假呢?黑枸杞专家告诉您。一般来说目前市面上造假的黑枸杞主要有两种:

1、辨别以白刺果掺假的方式:

黑枸杞呈黑色,98%以上带柄,内含8粒左右的果籽,黑枸杞泡水颜色很浓,含糖量低,水微甜;

白刺果呈暗红色,没有果柄,只有一个很大的核,白刺果泡水颜色很淡,含糖量较高,口感偏甜。

2、辨别以蓝莓掺假的方式:

黑枸杞呈黑色,带果柄,果粒口感微甜不酸,黑枸杞泡水颜色很深;

蓝莓呈紫黑色,无果柄,果粒口感酸甜,泡水颜色很淡。

在中国甘肃酒泉、青海西部、新疆、内蒙古西部和西藏等地皆有零星分布。它生长在人类无法生存的荒山野岭、河床沙滩,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但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黑果枸杞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少,造就了黑果枸杞这一珍稀珍贵的原生态高档滋补佳品。

青海枸杞产地


今天说说青海枸杞产地。上世纪60年代,青海柴达木诺木洪地区开始野生枸杞的人工种植。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会见东南亚大使时赠送的礼品是青海枸杞。然而近几年来,青海枸杞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已远不如前。青海枸杞的品质特点没有改变,其实远比宁夏枸杞。

青海省枸杞集中种植地在柴达木盆地东南缘诺木洪-都兰-乌兰-德令哈一线。因高原独特的环境,在柴达木盆地生长的枸杞更多的时候被称为柴杞。柴达木盆地光照时间长达10个小时,昼夜温差达12摄氏度,还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水土资源,而且种植病虫害少,这些都是适宜枸杞生长的环境因素。

不仅如此,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低,人口密度小,生态环境洁净,水源、土壤无污染、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因素,使这里生产的枸杞品质达到国际同行业最高标准。和宁夏枸杞相比,柴杞颗粒更大、肉质更加肥厚饱满、色泽艳丽、味道甘甜,而且营养物质和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也很高。据诺木洪农场测定柴杞的总糖含量高达53.6%-59.6%,而宁夏枸杞总糖含量较之要低,为46.5%。

《青海海东隆治小农业走向苹果产业化?》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青苹果植物的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