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交底。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山东淄博市2018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为确保春季麦田管理顺利进行,小麦丰产丰收,山东淄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2018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其中,挑旗期气温高,蒸腾作用强,对水分反应最敏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保证小麦挑旗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墒情不足时应适时浇挑旗水。

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农业局,高新区、经开区、文昌湖区地事局:

现将《2018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各区县要高度重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及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认真调查研究,针对当地小麦的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等特点,制定具体的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要立足抗旱,突出分类指导,强化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春季麦田管理顺利进行,为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淄博市农业局

2018年2月2日

2018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17年秋种,全市共播种小麦154.2万亩,较上年减少0.2万亩。全市小麦冬前苗情不及上年,群体茎蘖较少,个体发育较弱,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据冬前苗情调查,全市小麦平均亩茎数68.5万,较上年减少2.8万;平均单株分蘖3.9个,较上年减少0.4个;平均单株叶片5.4片,比上年减少0.2片;平均单株三叶以上大蘖2.4个,比上年减少0.6个;平均单株次生根5.1条,比上年减少0.4条。一类苗面积90.8万亩,占总面积的58.8%,比上年减少10.3%。二类苗面积37.9万亩,占24.6%,比上年增加11.6%。三类苗面积8.3万亩,占5.4%,比上年增加0.5%。旺长苗面积17.2万亩,占11.2%,比上年减少1.8%。

当前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干旱,以山旱田和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较重。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去年9月1日至今年1月31日,全市平均降水54.2mm,较常年同期(126.9mm)偏少57.3%,较去年同期(120.9mm)偏少55.2%。若后期无有效降水,旱情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市小麦生产构成威胁。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和气候特点,今春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防根病防春冻,分类指导,肥水调控,科学抗旱保丰收。重点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及早抓好抗旱保苗工作

(一)做好动员部署,科学抗旱

各区县要根据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做好旱情动态监测和技术调查工作,联合水利、农机等相关部门,做好物资和人员准备,备足备好早春镇压装置。科学抗旱,应根据麦田墒情、苗情适时浇水,不要盲目早浇。

同时也应注意小麦从拔节后到抽穗前耗水量最多,其中,挑旗期气温高,蒸腾作用强,对水分反应最敏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保证小麦挑旗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墒情不足时应适时浇挑旗水。

(二)土壤返浆期镇压划锄,提温保墒

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控旺转壮,提墒节水的重要农艺措施。对干旱的麦田,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麦田镇压,可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移,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旺长麦田和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也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镇压可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无霜、叶片无露滴的上午10点以后进行。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返盐;对土壤过湿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划锄是一项有效的保墒增温促早发措施。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返浆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为后期麦田管理争得主动。尤其是对土壤干旱、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要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措施来抓。另外,浇水或雨雪后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划锄时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划锄效果。

(三)及早浇好保苗水

对于因旱而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地块,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时,就要抓紧浇水保苗,时间越早越好。浇水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小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地表积水,防止出现夜间结冰现象;二要把握浇水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中午为宜,即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最晚下午4点前结束;三要按照旱情先重后轻的原则,因地制宜浇好保苗水,即先浇干旱严重的麦田,后浇干旱较轻的麦田。

(四)适量追施氮素化肥

对于因旱受冻黄苗、死苗或脱肥麦田,要结合浇水每亩施用10千克左右尿素。并适量增施磷酸二铵,促进次生根生发和春季分蘖形成,提高分蘖成穗率。

(五)旱地麦田抗旱保苗措施

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以镇压提墒、划锄保墒为重点,及早做好雨后趁墒追肥工作,亩追5~10千克尿素,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同时,亩追钾肥5~8千克,可有效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另外,亩用尿素1~1.5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或水溶肥料,兑水50千克叶面喷施,可起到促壮、抗旱的作用。

早春要及时整理麦田枯叶,重点推广以镇压为主的旱地麦田连片作业。弱苗麦田,应在土壤返浆后,亩追10千克左右尿素,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对没施底肥的要亩增施10~15千克小麦配方肥。其他旱地麦田应在起身至拔节期,借墒亩追10~15千克尿素。对于旱地中的旺长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镇压、划锄,以提墒、保墒。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借墒追肥,一般亩追10~15千克尿素。

二、突出分类指导,搞好各类麦田肥水管理

春季肥水管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冬前群体不足的要通过返青至起身期的肥水管理促使拔节前增加分蘖,群体过大的要通过划锄、镇压、喷施化控剂等控旺促壮。

(一)旺苗麦田

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导致倒伏。因此,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控促结合的措施。

1、及早搂麦。对于小麦枯叶较多的过旺麦田,于早春土壤化冻后,结合划锄用耙子顺麦行搂出枯叶。

2、适时镇压。于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控旺转壮。

3、喷施化控剂。过旺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麦巨金等化控剂,可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兑水30千克,叶面喷雾。

4、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

(1)对于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地力消耗过大,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亩茎数在80万以下,可以视苗情在起身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后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7~10千克,防止旺苗转弱苗。

(2)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注重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适当蹲苗控制,避免春季分蘖过多。一般应在拔节后期施肥浇水,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5千克左右。

(3)对于遭受冻害的旺长麦田,应在早春及早划锄搂麦的基础上,于小麦起身期亩追尿素7千克左右,然后再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千克左右。

(二)一类麦田

一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60~80万,多属于壮苗。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合理运筹肥水,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这类麦田的水肥管理,要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千克,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千克左右。

(三)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

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千克;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千克。

(四)三类麦田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

晚茬麦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应采用多次划锄,促进地温提升,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在墒情较好的条件下,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起身期,5厘米地温5℃左右时开始,结合浇水亩施用尿素7~10千克和适量的磷酸二铵(5~10千克),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于拔节后亩追尿素7~10千克,促进小麦发育,提高穗粒数。

三、搞好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各区县一定要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实行综合防治。

(一)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麦田,春季应抓住小麦返青至起身前最佳防治时期,及时实施化学除草。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可湿粉1克或15%噻磺隆可湿粉10克加水喷雾防治,抗性双子叶杂草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防治;对禾本科杂草重的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5克或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5~30毫升喷雾防治。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除草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选择晴暖天气喷雾,白天最高气温应在10℃以上,最低不低于3℃,大风天禁止施药。对于草龄大或化学防除效果不好的杂草,要结合划锄手工拔除。小麦拔节后对药剂十分敏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药害。

(二)加强以根病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春季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的技术。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返青期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结合灌水施入土中防治。以上病虫混合发生的,可采用以上对路药剂一次混合喷雾施药防治。

春季根部病害的防治是确保后期顺利灌浆、增加粒重、保证品质的关键环节,要做好根部病害的调查,及时进行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5%的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或用多菌灵胶悬剂或者甲基托布津防治。防治根腐病可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等杀菌剂。高产创建示范片可参考桓台县根病综合防治方法,做好根部病害防治的试验示范:3月上旬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500克拌成毒土撒施,3月中旬~4月中旬每亩喷施含有25%戊唑醇和30%苯甲丙环唑的混合溶液2~3遍。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治时期和药剂用量的问题。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春季冻害

春季冻害(倒春寒)是我市小麦生产中常发灾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苗情和墒情,科学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有条件的可在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对防御春季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自身调节能力强。遭受春季冻害的麦田,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一定的收成。因此,若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加强管理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及时追肥浇水。追肥浇水可以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促进分蘖,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四是搞好病虫草害防治。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草危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五、积极开展绿色增产模式试验示范

针对我市小麦生产中部分农户播种量偏大、水肥投入量大、整地质量差等突出问题,各区县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增产、效益理念,重点发展绿色增产模式。可重点示范推行以下技术措施:

(一)测墒灌溉节水技术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是根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需要补充的灌水量。既保证了籽粒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小麦栽培研究室的相关研究表明,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相比较,亩产量可达600kg,可减少灌溉量15%~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灌溉设备可使用滴灌、微喷灌、自走式喷灌等。

(二)机械镇压技术

各区县(尤其是南部山区)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小麦早春镇压技术,早春镇压,可以压掉枯叶,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有利保水,延迟年后浇水时间和浇水次数。能控上促下,使麦根扎实,促进低叶位分蘖早生快发和根系发育,使麦苗生长健壮。镇压方法现推荐使用小麦专用的镇压机械,较传统镇压方法可提高作业效率和镇压效果,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各区县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大力推广粮食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工作方案,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指导、效果监测等工作,努力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四)绿色防控技术

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节药增效助剂,推广杀虫灯等措施杀灭害虫,实现农药减量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广自走式喷雾机械常量施药、无人机低剂量施药等技术,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害等技术,扩大小麦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试点,不断提升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精选阅读

2020年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大部处于出苗期。总体看,今年各地墒情较好,播期适宜,播种集中,播种质量好。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秋冬将发生17年来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并持续到明年春季,表现为冬季温度偏高、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和冬春气温剧烈波动,对冬小麦生产不利。针对异常气候条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冬前田管技术指导意见,强化抗旱、控旺、防冻,抓好冬灌、镇压、化控和病虫草害防治,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一)适时冬灌,抗旱保苗。黄淮、北部和西北冬麦区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适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一般选择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夜冻昼消、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保证上大冻前完成。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

(二)镇压保墒,化控防旺。在越冬前适时镇压,尤其对秸秆还田和浇水后出现裂缝的麦田,可踏实土壤,弥合缝隙,减轻土壤散墒,有利于苗期生长,还可以控旺促壮。小麦苗期镇压应注意压干不压湿,土壤表层湿润或麦苗有露水时不宜镇压;应使用表面光滑的镇压器,不宜使用瓦楞型的镇压器,以防止对麦苗造成机械损伤。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过旺的麦田,喷施生长抑制剂,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三)以水调温,防御寒潮。对气温偏高、小麦缺乏抗寒锻炼,以及早播旺长的麦田,一旦遭遇寒潮天气,易发生冻害死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温度变幅,防御寒潮冻害。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四)防治病虫,化学除草。密切关注红蜘蛛、地老虎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预报和防治。立足春草秋治,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药剂,抓好冬前化学除草。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时进行;长江中下游麦区在越冬前日均温5℃以上抢晴天用药,确保用药后7天内不遇到0℃以下霜冻低温,以提高化除效果,避免产生药害。

此外,北方麦区要防止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稻茬麦田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2017年常州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17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地要紧紧围绕推进转型升级,建设精品农业的主题,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高效化、产品品牌化、生产绿色化、功能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明确思路、创新举措,积极推进稻田+、稻米+,因地制宜加快推广稻田生态循环综合种养、优质稻米和节本降耗、绿色增效技术,充分挖掘水稻提质、降本、增效潜力,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重点工作做到七个强化:

(一)强化良种良法配套,促进水稻优质化生产。各地要按照全市现代农业1185布局规划要求,确保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品种上,以早熟晚粳为主,主推武运粳23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大力示范推广食味优质水稻品种;同时,注意不同熟期品种的搭配利用,实现错开收获,提早上市。技术上,推广稻麦周年绿色增产攻关模式与配套技术,解决水稻迟收、小麦晚播的茬口矛盾;推广优质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优良食味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优质粳稻全程安全用药规范化技术等,达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相协调。进一步加强四主推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加快推进全市水稻优质化生产。

(二)强化集中育秧建设,提升秧苗整体素质。各地要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集中育供秧项目为抓手,建设高标准的集中育秧基地,不断扩大集中育秧规模,解决千家万户分散育秧和难育壮秧的问题。大力推广基质料替代营养土、设施微喷灌替代人工漫灌、硬地硬盘替代软盘软土、机械化播种替代人工撒播、叠盘暗化催芽替代播前催芽等五替代育秧技术,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切实提升秧苗整体素质。加强育秧技术培训指导,规范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培育适龄壮秧。要根据前茬收获期、耕整地农时和插秧机作业量等,按照15-20天的适宜秧龄,分期分批播种,杜绝超秧龄栽插。

(三)强化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种稻复合收益。常州地处太湖稻区,温光水土等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稻田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有较好的基础,各地要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为平台,大力引导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推广应用高效技术模式。在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有市场需求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稻鸭共作、稻渔共生、农牧结合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和水稻+马铃薯、水稻+芽芹+青菜、水稻+蒲芹+西红柿、水稻+西瓜(草莓)等水稻+N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要注重打造种植结构调整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强化水稻绿色生产,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各地要以轻简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导向,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率提高为目标,严格按照部省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水稻生产实际,科学制定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方案,选择交通便利、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打造高标准展示示范片。要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合理品种搭配和茬口衔接,集成推广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大幅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降低化学肥料用量,推广高低隙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积极示范推广稻田+绿肥、稻田+冬耕晒垡+N等稻田休耕轮作模式,促进用地养地与休耕轮作相结合,培肥地力,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五)强化稻米品牌创建,提高常州稻米知名度。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准确定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强化协作形成合力,探索构建产业联盟,发挥产业联盟在推动稻米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我市优质稻米品牌创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宣传营销,积极组织稻米企业参加各类稻米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品鉴会,举办优质稻米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媒体平台和借助网络大v、微博红人等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讨论常州稻米,千方百计打响常州稻米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常米变成好米、名米。

(六)强化稻米产业发展,提升水稻全产业链价值。各地要切实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动科技、文化等在稻米产业中的运用,提升水稻全产业链价值,积极开展稻米文化小镇创建、稻田创意文字画像设计、稻作亲身实时体验等活动,打造水稻休闲旅游公园,促进稻田+、稻米+与旅游+、生态+的融合;研究开发各种方便食品、婴儿食品,如方便米饭、方便米粉、发芽糙米、营养米等深加工产品;注重稻壳及米糠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米糠医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七)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提高生产指导水平。各地要根据省推广总站的要求,突出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种植规模、种植类型、品种、生产条件、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等,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广泛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将生育期间的天气信息、苗情信息、生产技术意见以及有关政策等第一时间传递至农户,切实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继续推行专家挂点指导制度,组织各级专家挂钩指导到县(市、区)、到乡(镇),鼓励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结对服务,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位。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建、创建水稻转型升级典型示范方,在生育关键时期组织不同层次现场观摩,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增产增收。

小麦种植技术:小麦的春季管理技术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春季,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时必须抓好小麦的管理技术。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下小麦种植的春季管理技术吧。

一、施好壮蘖肥,促弱转壮

对于基肥施用量不足、又未及时施用苗肥,群体过小并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返青后及早亩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促进弱苗转壮、春季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对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并增加尿素促僵苗转化。对于目前还是一个叶片的晚播独秆小麦,只要基本苗足(每亩25万左右),应控制苗肥施氮量,重施拔节肥即可。对于晚播苗弱、基本苗又偏少的麦田,要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促进苗情转化。

二、重施拔节肥,壮秆大穗

大面积生产中,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一般亩施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各7-10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不施肥,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麦田,可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三、清沟沥墒,防御渍害

在小麦拔节以前,对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及时开好麦田三沟,并要求开沟泥土均匀散开,不损伤麦苗。已开好沟的麦田,出现部分坍塌,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畅通,以有效降低春季小麦次生根发生期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春季次生根发生,为后期增粒、增重创造条件。对发生渍害的黄僵苗,拔节肥提前追施并应适当增加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促进苗情转化。

四、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早春气候多变、低温寒潮、春霜冻害时有发生,特别是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0℃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冻害,植株幼穗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至孕穗期的麦田,最易受冻,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对产量影响越大。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发生2-3天后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需增加尿素2-3公斤,上限值也不宜超过15公斤,可以争取受冻轻的分蘖和后发生的高位分蘖成穗,以减少产量损失。

五、防病治虫,化学除草

重点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对去年冬季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春季化学除草尤为重要,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同时,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关于小麦种植的春季管理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麦春季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现在已是春季,春季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倒春寒,以及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管理措施。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小麦在这个阶段的管理要点。

一、倒春寒、防冻害

小麦在春季,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也是很常见的。小麦在拔节以后,抗冻能力变得很差,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小麦就会减产。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采取相关措施。小麦进入3月份,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比如刮大风下大雨天气,要及时给小麦浇水,这样地温就能得到迅速提高,晚霜冻害发生几率会少很多。

二、施肥管理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要上肥料,主要是上氮肥更多一些。这个阶段的氮肥不能缺少,对小麦的产量能起到决定作用。如果氮肥供应不足,小麦的苗就会很稀少,分蘖也少,小麦的产量也不会高。但是如果追施氮肥太多,造成氮的营养过剩,就会出现小麦的叶子过大,蘖过多,就会导致茎长秆很细,出现倒伏很正常,而且产量自然也没有保障。给小麦上氮肥的时间,还有上氮肥的量,都要根据小麦的长势结合起来予以考虑,这个没有严格的规定。

三、除草

今年冬季,基本都没有怎么降雪,但是在春节期间降了两场雪,土壤的墒情还不错。如果过年之前,没有来得及给小麦打除草药,在雪化了以后,要选择好天气,给小麦打相应的除草药物。

给小麦打药,在返青期就要及时完成。进入拔节期,就不能再打除草药物了。如果打除草剂迟了,发生药害几率更大,小麦也会减产。打除草剂,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来使用,量不能大,也不能小。打除草剂,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四、抗倒伏

小麦发生倒伏,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损失也会受损。小麦发生倒伏,一般都是因为种小麦的时候种的量太大了,分蘖以后也很稠密,小麦的茎秆细脆。如果在小麦生长后期,遇到不好的天气,比如刮风下雨等状况,小麦会发生倒伏也不足为奇。

为了避免小麦发生倒伏,一般都采用化学控旺的方法来进行预防。一般都会喷施一些多效唑等等。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不同的药,来进行防治。

关于小麦种植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2020年春季甘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之一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甘蔗主产区气温回升较快,雨水增多,蔗苗出土生长较快,同时杂草生长也加快,虫害开始增多,甘蔗生长即将进入关键阶段。为加强甘蔗生产技术指导,全国农技中心会同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制定了2015年《甘蔗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是,加强宿根蔗管理,抓紧新植补种和查苗补缺,加强中耕除草和水肥调控,科学防治病虫,保障出苗早、齐、多,促进蔗苗健壮,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打好高产基础。

一、加强管理,补种补缺

1、加强宿根蔗田管理

及时完成清园、开垄、松蔸等工作。开垄松蔸前,先把地里零星的秋冬笋砍去,以削弱顶端优势;对砍留过高的蔗头,把突出畦面的部分削去,保证下位蔗芽萌发。

2、抓紧补种

新植蔗田要抓紧下种,种植后加强各项田间管理工作,促进甘蔗出苗生长。

3、查苗补缺

对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都应在主苗数基本稳定后立即检查出苗、发株情况,当发现断垄缺苗达40厘米(一尺半左右)以上的,及时在阴天进行补苗。新植蔗田补缺可与间苗结合进行,移密补疏,或用预先种植在地头的蔗苗补植,移栽后要踩实泥土并淋定根水;宿根蔗田补缺可挖取边行的蔗蔸进行移蔸拼植,被移蔸的边行重新补种经催芽的同一品种种茎(苗)。

二、中耕除草,科学培肥

1、适时揭膜,中耕除草

普通地膜(非降解膜)覆盖的蔗田,要在4月初气温稳定回升后揭膜。揭膜后可立即进行中耕除草,未盖膜的蔗田也应在蔗苗有5片真叶时进行中耕除草。在劳力紧缺的蔗区,宜用化学除草,可分为芽前除草和芽后除草。芽前除草指在新植下种后和宿根蔗复垄后喷施芽前除草剂防除杂草。芽后除草指在新植或宿根蔗封行以前出现杂草为害的,用芽后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常用50%二甲莠灭净可湿性粉剂200~250克/亩,或50%敌隆二甲莠灭可湿性粉剂180~225克/亩,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洒在杂草叶面上,避免药液直接喷洒到蔗叶上。对芽后除草剂敏感的品种如粤糖93-159等,尽量使用芽前除草剂,如确需用芽后除草剂,应在蔗苗超过6叶以上时用药,并在喷雾时加保护罩防护,压低喷头,以免伤害甘蔗。

2、结合培土,科学追肥

进入分蘖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要施攻蘖肥,施肥宜在雨后结合小培土进行,将肥料均匀条施在离蔗苗基部5~10厘米处的沟内(预先犁好),每亩施用100公斤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30%的甘蔗专用复混肥(或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培土厚度视苗数而定,苗数足的可适当增加培土厚度。5月中旬以后,可在苗高80~100厘米时,结合大培土施攻茎肥,每亩施25~50公斤尿素和15公斤氯化钾,撒施或条施于蔗苗(头)两侧,施肥、施药(根据虫情决定是否施药)后立即进行大培土,培土高度30厘米左右。另外,考虑到宿根蔗田肥力差,宿根蔗吸肥能力较弱,建议宿根蔗用肥量增加20%左右,并适当增施氮肥(可比新植蔗多30%~50%)。有灌溉条件的蔗田,还可在施肥前灌足水,无灌溉条件的蔗田则应抓紧在雨后地湿时施肥。特别注意施肥要与除草、培土等结合,施后培土将肥料盖住。

敬请继续关注2015年春季甘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之二

《山东淄博市2018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交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