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中药材栽培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材已经应用于疾病治疗与预防、护肤美容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种植中药材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药材栽培技术如下:

1、选择地块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腐殖质、排水条件好且具有一定灌概条件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种植。

2、翻整施肥

药材根入地较深,特别是根用药材,根入地深者可达50cm。为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扩大根的吸收范围和生长空间,促进药材的高产优质,选好地块后,应普遍进行大型深耕,打破犁底层,加深活土层,并做到深耕细整,整个耕层达到透、细、平、实;结合整地起高畦,使整个耕层深度不低于30cm,既加深了活土层,又利于排水。

3、繁育方式

种子直播的药材生产中,一是抓好足墒播种,这是保证一播全苗的关键。墒情不足地块做到补墒播种,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二是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过大,不仅浪费种子,还易产生老弱苗,后期长势减弱,影响产量。一般根据留株数的5-6倍安排播种量为宜。

育苗移栽的药材,抓好优质种苗的培育。通过采用选择适宜苗床、把握育苗时期、选用饱满成熟的种子或生长健壮的植株、足摘足肥播种或栽植等措施,培育健壮的种苗。生产中一般选用秋育春裁法。

4、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定苗,留取壮苗,确保苗全苗匀苗壮从6月份开始,搞好中耕除草,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减轻病虫害发生率。

(2)科学追肥,合理排灌。根据药材生长情况和土壤墙情及时进行追肥和排灌。追肥时间:春季幼苗开始生长时进行第1次追肥,6~8月份药材生长旺盛期追施2~3次促长肥,10月初追施磷、钾肥,促营养物质的转运,促进根的发育充实。进人汛期后,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及时排水防止内涝。对需越冬生长的药材,10月初结合施肥培土于根部,以利根茎的越冬。

(3)及时摘膏、打顶。摘蕾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一般于药材抽赛开花前,选睛天上午剪掉花梗,以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成分向根或根茎部运输储存,提高产量和品质。打顶多用于花及枝叶全草类药用植物,通过打顶,破坏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育,提高产量。对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通过打顶、摘侧芽,可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发育,提高产量与品质。打顶的时间和方式视药用植物种类和栽培目的而定。

(4)搞好病虫害防治。地下害虫可在种植前撒施812或敌百虫进行防治。地上害虫的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药物残留,保证品质。病害多发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及时防治。

扩展阅读

中药材川芎的栽培技术


川芎的栽培技术:

概述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含阿魏酸、川芎嗪、4-羟基-3-丁基酞内酯、大黄酚、瑟丹酸、川芎内酯等。性温,味辛,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之功能。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胸胁胀痛、感冒风寒、头晕头痛、风湿痹痛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症。喜温和的气候,宜在雨量充沛、比较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生长期为280~290天。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喜有机肥,在施用一般农家肥料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配合施用磷肥、钾肥能更多地提高产量。主产于四川都江堰市、彭州市和崇州市等地。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山区培育繁殖材料,选地后除净杂草,就地烧灰做基肥,耕地深25厘米左右,耙细整平,依据地势和排水条件,做成宽1.7~1.8米的畦。平坝地区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云英等绿肥),收割后铲去稻桩,开沟作畦,畦宽约1.6米,沟宽33厘米、深约25厘米,表土挖松整成鱼背形。最好先用堆肥或厩肥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

2.繁殖方法。多采用无性繁殖。繁殖材料是带有节间的膨大茎节(称为苓子),通常在山区培育。培育苓子是在12月至第二年1月,挖取川芎的根茎(称抚芎),除去须根泥土,运往山区,2月上旬前栽种。栽时在畦上按株行距25厘米,穴深6厘米开穴。每穴栽抚芎1个(小的可栽2个),芽向上按紧栽稳,穴内施堆肥并盖土填平。3月底至4月初苗高10~15厘米时选留粗细均匀、生长粗壮的地上茎8l2根,其余的从基部割除。7月中下旬当茎节显著膨大、略带黄褐色时收获。收时挖起全株,选留健全植株,去掉叶子,割下根茎,把茎秆捆成小束运至阴凉的山洞或室内,地上铺一层茅草,将茎秆逐层放上,上面用茅草或棕垫盖好。每周上下翻动1次,堆放或储存时应翻堆检查,防止温度上升而腐烂;8月上旬取出茎秆,按茎节割成34厘米长,即为繁殖用的苓子。

3.栽种。8月上中旬为栽种期,栽时在畦上横开浅沟,行距约33厘米,沟深3厘米。每行栽8个苓子,株距20厘米左右;行间两端各栽苓子2个,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l行,以备补苗。苓子需浅栽平放沟内,芽向上按入土中,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必须把节盘盖住。在畦面铺1层稻桩或稻草,减少强烈日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或以中稻为前茬,采取育苗移栽的办法;8月上旬把苓子密植于苗床,任其生根出苗,待中稻收割后带土移栽于本田。

4.田间管理。栽后如长期无雨,可引水入畦沟灌溉,使表土保持湿润。半月左右幼苗出齐后,揭去盖草,随即中耕除草1次,以后约每隔20天中耕除草1次。中耕时只能浅松表土,以免伤根。前两次中耕应同时补缺苗,挖取密栽于行间的幼苗,带土移植。1月上中旬部分叶片枯黄时,先扯去地上部分,再中耕除草,并将行间泥土埋在行上。前3次中耕除草后各施追肥1次,用腐熟饼肥或氮素化肥混合穴施;第三次施肥后,还要用土粪、草木灰、腐熟饼肥等拌匀,施于植株基部。第二年3月上旬可施1次春肥,用人畜粪水加少量氮肥淋穴。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白粉病。叶背面及叶柄密布白色粉状物,叶片变黄枯死,夏秋季发生严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23次。

(2)根腐病。发病块茎内部腐烂,呈黄褐色糨糊状,地上部枯黄萎蔫。防治方法:

1)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在挖取抚芎和收获苓子秆时要严格挑选,剔除染病者。

(3)川芎茎节蛾。每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育苓期为害严重。防治方法:培育苓子阶段用90%敌百虫晶体600倍液喷雾,并及时防治第一代2龄前的幼虫。

采收加工

1.采收。栽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选晴天挖起全株,抖掉泥土,除去茎叶,将根茎在田间稍晒后运回。

2.加工。根茎运回后应及时干燥,一般用柴火烘炕,受热要均匀。2~3天后,根茎逐渐干燥变硬,散发出浓郁香气,即取出放入竹制撞蔸来回抖撞,除净泥土和须根,选出全干的即为成品。续炕时下层放鲜根茎,上层放半干的,逐日翻炕,直至全部炕干。每亩产干根茎100~150千克,高产的可达250千克。

中药材“蒲黄”的栽培技术!


蒲黄是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以及同类植物的干燥花粉,是中药材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外伤出血以及经闭痛经等疾病,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中药材蒲黄的栽培技术!

一、种植地管理

蒲黄它具有西高温、高湿、耐低温、适应性强等特点,蒲黄对种植地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一般是选择土层中淤泥较为深厚的、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沼泽地、湖泊、浅滩、水田等均可,还有就是土壤最好是上松下实的,这样方便进行田间水分的管理以及土肥的整理,整地的时候要结合基肥一同进行,基肥主要是以粪尿为主,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有机肥代替,最后整平土地,即可进行蒲黄的栽种。

二、繁殖与栽培技术

蒲黄一般都是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进行,有些地方使用的是种子繁殖,但其中还是以分株繁殖为主,繁殖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3-4月份,但在3-6月份之间都是可以栽种的,一般也就是说,在温度在15度及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栽种了,栽种前,要选取生长健壮的分株来进行栽种,然后按照行、株间距均为50cm的距离进行穴栽,每穴一般是栽种两小株。

三、大田管理

在蒲黄栽种之后,就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水分管理,栽种后田间的水分不宜过多,也不宜过浅,在前期一般是在15cm左右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地表的温度,从而提高蒲黄的成活率,不要使土壤发生干旱,影响蒲黄的正常生长,随着蒲黄的生长,就可以逐渐加高水位,但最深不能超过1.2m,等到栽种后一个月,如果蒲黄出现生长速度减缓或者发育不良的情况,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追肥,一般都是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根据具体的情况控制肥料的用量,在蒲黄生长的过程中,要将一些生长杂乱的、生长过密的蒲黄进行整理,有必要的话最好是换田栽种,要注意除草,减少养分的消耗。

四、采收与防病

蒲黄在生长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是蚜虫,可以使用乐果来进行防治的,但要注意的就是在采收前的半个月之内都是不能喷洒任何药剂,蒲黄的采收要合理,一般都是用刀将蒲黄的上半部割下,或者是用手拔,在采收的时候不要伤及蒲黄的根本,以免影响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植物59网对蒲黄种植技术的介绍,蒲黄不仅是一味中药材,也是可以作为蔬菜食用的,但其主要的食用部位是鲜嫩的茎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是一种非常保健的绿色蔬菜。

中药材大黄的高效栽培技术


大黄的栽培技术:大黄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将军性药材,那么在种植大黄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概述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北大黄、葵叶大黄、将军。以根人药,含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适生于夏季凉爽、海拔20004000米的高寒冷凉地区,年降水量400~700毫米、相对湿度50%70%为宜,土壤湿润,排水良好。性寒,味苦,有泻水通便、破积去淤之功能。主治实热便秘、牙龈肿痛、产后淤阻、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等症。为我国特产传统药材,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湿润的高寒山地,或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地种植。土质黏重、地势低洼地不宜种植。宜与蔬菜、马铃薯等轮作。整地时每亩施厩肥3000千克做基肥,深耕3040厘米,耙平后做成1.31.5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果实呈褐色时剪下花茎,晒干并脱粒精选后,储放在通风良好的竹筐或布袋内,于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播种。

1)直播。春播于4-6月,秋播在采种后即可。按行株距55厘米55厘米开穴,穴深3厘米,每穴播种子810粒,覆土23厘米。播种量为每亩1.52.0千克。育苗地按行距910厘米开沟,播种后覆土2~3厘米,亩用种量约5千克,播后保持土壤湿润、苗床内无杂草,苗高10厘米时移栽。

2)育苗移栽。宜在阴雨天进行,按行株距55厘米55厘米挖穴,穴深56厘米,将苗立放于穴内,用细土培实,穴面要低于地面以利培土。

(2)根茎芽繁殖。收获时选母株肥大、带芽的根茎,将较大的芽切下,把带有小芽眼的根茎切割成块栽种,切口处蘸上草木灰。按行株距55厘米55厘米挖穴,每穴放1块,覆土6厘米,踏实。此法费工但生长较快,当年即可开花,第二年或第三年收获。

3.田间管理。出苗后结合培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7-8月进行第二次。种植地内要无杂草,根头不露土。种植第二年春及时摘去花茎以利长根,并用土盖住头部根茎并踩实,以防切口灌入雨水后腐烂。种植后每年追肥23次。第一年6月末每亩施厩肥2500千克,第二次于8月末,每亩施20千克磷钾复合肥或适量草木灰;第二年每次每亩施过磷酸钙和硫酸铵各10千克。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轮纹病。叶上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具同心轮纹,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田间枯叶集中烧掉。

2)生长季增施有机肥并适时中耕除草。

3)出苗15天后喷1次1:2:300波尔多液,以后每10~15天喷1次5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视病情喷23次。

(2)炭疽病。叶片上病斑近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后期叶片上生小黑点,病斑穿孔。防治方法:

1)秋冬季清洁田园并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菌源。

2)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

600倍液喷雾。

(3)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啃食下表皮与叶肉,仅留上表皮和叶脉呈纱窗状。4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仅留主脉,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化蛹。防治方法: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及时消灭卵块或初孵幼虫。

2)低龄幼虫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1000倍液。

采收加工

移栽2~3年后,于9-10月地上部枯萎时挖出根茎及根,除净泥土、茎叶及小根,用碎碗片刮去根茎及根周围的栓皮,切成段或小片后用绳穿起悬挂房檐下阴干或用文火烘干;或根据出口要求,分箱黄包大黄根黄及大黄渣子等不同规格要求进行加工。以质坚、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中药材川黄檗的栽培技术


川黄檗的栽培技术:

概述

川黄檗为芸香科落叶乔木,以干燥树皮入药。是较喜阴的树种,通常生长于避风而稍有蔽荫的山间河谷及溪流附近,喜混生在杂木林中,在强烈日照及空旷环境下则生长不良。生态幅度较广,高低山地均可生长,在海拔12001500米的山区,气候湿润的地方生长快。破伐后的黄皮树桩,萌生能力较弱,多数死亡。喜潮湿,喜肥,怕涝,耐寒。幼苗忌高温、干旱。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木兰碱、黄檗碱、药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苦味质黄柏酮、黄檗内酯、白鲜内酯、-谷甾醇等。味苦、性塞。具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能。主治湿热泻痢、黄疸、赤白带下、热毒疮疡、阴虚盗汗等症。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等省。野生多见于避风山间谷地,混生在阔叶林中。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山区、平原均可种植,以土层深厚、灌溉便利、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块为好。按穴距34米开穴,穴深40~60厘米、宽0.8米1米,每穴施农家肥5~10千克做底肥。育苗地则宜选地势比较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地方,每亩施农家肥5000千克做基肥,深翻20~25厘米,充分细碎整平后做成1.21.5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可采用种子繁殖、分根繁殖、扦插繁殖、萌芽更新育苗等方法获取新植株。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一般在3月上中旬,秋播在11-12月进行。播种前种子需经沙藏处理。条播,行距2530厘米,沟深约3厘米。沟内施人畜粪水做基肥,每亩10001200千克。种子均匀地撒施入沟内,每亩用种2~3千克。播后覆盖细土和细堆肥,整平并稍加镇压、浇水。畦面可再用稻草覆盖或土面培土45厘米,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苗高5070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于冬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新芽萌动前,将幼苗带土挖出,剪去根部下端过长部分,每穴栽一株,填土至一半时,将树苗轻轻往上提,使根部舒展后再填土至平,踏实,浇水。

3.田间管理。苗齐后应拔除弱苗和过密苗。一般在苗高7~10厘米时,按株距34厘米间苗;苗高17~2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710厘米定苗。每年夏秋两季,应中耕除草与施肥23次。施肥每次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3000千克,定植后于每年入冬前施一次农家肥,每株沟施10千克。出苗期间及定植半月以内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也应及时浇水降温,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锈病。叶部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波美度0.2一0.3石硫合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轮纹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病斑,后期叶片上生小黑点。防治方法:

1)在13年幼苗期,喷施1:1:160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2)清洁园地,集中处理病株残体。

(3)黄凤蝶。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在低龄幼虫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隔57天再喷1次;在幼虫三龄以后喷每克含菌量100亿的青虫菌3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咬断根茎。防治方法:

1)施用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

2)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

3)毒饵诱杀: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与5千克炒香的豆饼或麸皮拌匀,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或畦面诱杀。

(5)蚜虫。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和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生期喷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喷洒数次依虫情而定。

采收加工

定植15~20年后即可采收。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砍树剥皮。也可只剥去一部分树皮,让原树继续生长,这样以后可以再剥。但连续剥皮后再生树皮质量和产量都不如第一次。剥下的树皮趁鲜刮去粗皮,至显黄色,晒至半干,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干即可。以身干、色鲜黄、粗皮净、皮厚者为佳。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短纤维性。

中药材白芨的栽培技术要点详解


中药材种植一直比较火热,其中白芨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种植项目。不过,在栽培过程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减产、效益不好的情况,让种植户十分头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药材白芨的栽培技术要点,帮助更多的种植户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中药材白芨的种植时间

据了解,白芨是一种喜欢潮湿土壤、湿润气候、讨厌光照、积水的一种药材,所以我们一般选择在秋季进行种植白芨。秋天相对于春季来说,种植白芷的条件更合适,这个时候种植的话等到了春季就可以进入快速生长时期,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白芨生长。

大家在选种的是一定要注意,种子的质量是关系都白芨丰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必须挑选健康、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的品种,不过种子播种的难度比较大,我们一般选择块茎繁殖的方法。在选择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几点,要选择没有带病害的。

二、中药材白芨的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

一般来说,种植白芨的土壤是要求比较肥沃、疏松性好、腐殖质多,我们一般选在排水比较好的山坡上进行种植。栽种之前要进行整地、翻土,施用有机肥,将其和土壤均匀的搅拌。

2、日常管理

除草:白芨种植期间很容易出现杂草丛生的现象,所以整个生长时期要按时除草,尤其是在生长旺盛时期,杂草也生长的很快,为了防止和白芨争抢养分,可以适当的喷洒药物除草。

适当的追肥:基肥已经不能满足白芨的生长需求了,所以在生长旺盛时期要进行追肥,一般一个月喷洒一次人或者动物的粪便即可。

浇水:白芨的生长时期喜欢湿润的土壤、阴凉的气候,所以在夏季比较干旱的时候要早晚进行浇水,以免干枯。当然,如果碰到了雨季降水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要及时排掉积水,以免根部出现腐烂的情况。

如果是南方地区种植白芨,在雨季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烂根的现象,切记要挖排水沟,防治内涝伤根。

3、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白芨生长时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金针虫、地老虎,我们可以人工捕杀或者用专业的药剂处理。

4、采收加工细节

白芨一般两三年就可以采收进行加工,采收时间是要等到白芨的地上茎开始枯萎的时候,将块茎挖掉泥土之后就可以加工了。加工的时间要去掉杂质,然后去掉皮和根须。

《中药材栽培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