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果桑高效栽培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果桑是果叶兼用型品种,具有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因此,果桑高效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一、肥水管理

催芽肥应早施2月初即可亩施复合肥50千克,注意偏施氮肥,以防营养生长过于旺盛而造成落花落果。

结果期施肥一是开花结果的青果期,为使幼果迅速膨,每亩需施复合肥20千克,施肥时间在3月中、下旬;二是果膨大至转色成熟期,为提高桑果的含糖量和色泽,每亩施复肥20千克,或钾肥20千克,施肥时间约在4月中旬左右;三每隔10天左右用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最好在傍晚进行。

夏伐肥及秋冬肥一般夏伐后以施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可施腐熟有机肥。第一次在夏伐后亩施尿素20千克左右。第二次在7月中旬左右亩施复合肥15千克左右。第三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亩施复合肥15千克。冬肥以施有机肥为主。

二、整形修剪

抹芽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抹除主干上萌发的不定芽、结果母枝基部的弱小芽。2、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是桑椹采收后,将所有的结果母枝剪除,只保留基部2~3个芽,促其萌发新梢。夏剪一段5月底6月初进行,夏剪后10~15天即有大量芽萌发,应及时抹芽定梢,每枝保留3~5个新梢,作为来年的结果母枝。三、花果管理

果桑萌芽率高,极易形成花芽。结果母枝中下部抽生的结果枝较短,着生的小粒果较多。鲜销的果实,可于3月中下旬疏果,先疏除小粒果和畸形果,然后按弱枝少留或不留、中庸枝适当留、壮枝多留的原则疏果。用于加工的果实,可用疏除短、弱果枝的方法调节结果量。

三、防冻措施

果桑主要易受霜冻害。预防霜害,可根据气预报,采用熏烟法,减少辐射散热、减轻霜冻危害,熏烟材料就地取材,如杂草、枝叶、稻草。每亩4~6堆,霜害一般多凌晨出现,故掌握在冻害临界温度前点火生烟。

四、采收

一般果桑5月上中旬成熟,当桑果由红变黑,果I由青变黄白时,即已成熟,要及时采收,以防风吹落。采收期1~1.5个月,一直延缓到6月下旬。

五、病虫防治

在果桑花蕾初现时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隔5~7天喷一次,连续一3次对桑椹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收获桑果前半个月;止喷药,确保桑椹绿色安全。

六、采收加工

在加工时,采下后及时进低温库,库温保持3~5℃,并雪根据加工需要有计划安排采收期。在加工果汁时要吸取江苏省创教训,因为桑果汁尚无国家标准,1990-1994年,淮安市每匀加工果汁2000~3000吨,做成果汁饮料,送给大家品尝都说才错,但真正销售、流通渠道不畅。我们曾将浓缩汁试销日本,功由于质量无国家标准,日本客商亦说好,但无法入关。后来,弱们与无锡绿宝新饮料厂合营,生产桑椹饮料,亦因为工艺、产品质量、标准等问题,损失2000万元,有1000多吨变质而倒掉非常可惜。

小编推荐

桑黄栽培技术


首先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的桑黄大棚,要求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然后制作培养料,并进行高压灭菌,待料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接着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最后做好出黄管理和采收后管理工作即可。

桑黄管理技术

1、发菌阶段

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2、出黄管理

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需50天左右)。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约25~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一般可采收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生产干桑黄成品3公斤以上。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双孢菇前,可用牛粪、马粪、鸡粪、稻秸秆和一些氮、磷、钾肥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堆成一小堆发酵。期间温度控制在22-25度就可生长,5-25度就可长出子实体,水分尽量控制在60%左右,土壤湿度控制在16-20%,这样双孢菇就可高效生长。

双孢菇栽培注意事项:

1、栽培料预湿

稻草时栽培双孢菇主要培养料之一,在栽培前首先要将充分浸泡,以利发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堆在翻堆时需要大量的补水。在第二次进行翻堆时如果不能捕捉水分,以后补水会比较困难,这样会影响到菌丝的生长,所以需要注意。

2、翻堆均匀

翻堆时应该按照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进行,只有只有这样才能将培养料发酵均匀。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进行翻堆,会导致培养料不能均匀的发酵,失去翻堆的意义和目的。

3、覆土消毒

在栽培时,很多的种植户会使用园土进行覆土,这些园土未经过任何的处理,有些还会用一些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这些土壤和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常常会带有大量的细菌和虫卵,在栽培时极易引发多种病虫害,严重影响到双孢菇栽培生产,严重时导致绝收,危害极大,在栽培时需注意。

4、肥水管理

有些在栽培双孢菇时,会将其和其他的作物等同起来,在覆土时会大量的添加尿素,这样导致尿素在分解时会散发大量的氨气,氨气浓度过高会导致菌丝死亡,导致绝收。另外在双孢菇种植前期高温气候是,如果喷洒水,会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导致菌丝和小菇死亡的现象,在后期喷水也会导致菌丝退化、早衰,希望引起注意。

以上就是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丹参高效栽培技术


丹参应该怎么栽培呢?在种植栽培的时候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概述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红根、血参。以根入药,含丹参酮、隐丹参酮、鼠尾草酚、丹参新酮等。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沙质壤土为好。性寒,味苦。具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养血安神之功能,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症。主产于四川、河北、山东、陕西、安徽、山西等省,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和栽培。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选地后每亩施有机肥3500千克,深耕耙平,作宽1.5米的平畦。

2.繁殖方法。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很少采用芦头繁殖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秋季收获时选色红无腐烂,直径约1厘米的根条作种根,用湿沙储藏至第二年春栽种。也可选生长健壮、无病虫植株作种株,待春季栽种时随挖随栽。春栽于早春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穴深5~7厘米,穴底施入适量厩肥或土杂肥做基肥,与底土拌匀。然后将种根切成57厘米长的小段,每穴栽l段,栽后覆盖草木灰,再盖细土约2厘米。或采用地膜覆盖增加地温以培育种苗。每亩需种根约50千克。华北地区还可与冬小麦间种,小麦返青后在行间栽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厘米,麦收后加强肥水管理,同样可获得高产。

(2)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选阳畦播种,畦宽1.3米。按33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1厘米。要拌细沙以均匀地撒入沟内,盖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出苗后在地膜上打孔放苗,苗高6厘米时间苗,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或于当年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或立秋前后播种。山东采用麦茬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

(3)芦头繁殖。收挖丹参根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切下粗根作药材,将径粗0.6厘米的细根连同根基上的芦头切下作种根,按行株距33厘米25厘米挖穴,与分根方法相同,栽后覆细土23厘米稍压实即可。

(4)扦插繁殖。雨季剪取健壮茎枝切成15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将插穗斜插入湿润苗床土中,随剪随插。插后保持湿润,适当遮阴,待根长3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3.田间管理。用分根繁殖的苗,常因盖土太厚,妨碍出苗,因此要3-4月幼苗开始出土时查苗,结合中耕松土追肥2~3次,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多施磷、钾肥,并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干旱时注意浇水。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叶斑病。叶上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后会合成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6-8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

2)增施磷、钾肥,或于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

3)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12次。

(2)根腐病。初期支根或须根变褐腐烂,后逐渐向主根扩展,致使全根腐烂,外皮变成黑色,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选地势高燥的地块。

2)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

(3)根结线虫病。根部长有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发育缓慢,叶片退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

1)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

2)整地时每亩施3%甲基异硫磷5千克,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4)夜蛾类。幼虫取食叶片,7-8月为害严重。防治方法:

1)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

2)低龄幼虫期用10%杀灭菊酯2000倍液、40%乐果8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2~3

采收加工

春栽在当年,秋播于第二年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挖起全株,先放在地里晒,待根软化,不易折断后,再抖去泥沙,运回晒至六到七成干,把根捏拢,割去地上部分晒至八到九成干再捏1次,然后晒干即成。一般亩产200~300千克。

灯笼果高效栽培技术和管理办法


灯笼果,别名红姑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灯笼果果实营养丰富,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做成罐头、果汁等,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灯笼果的栽培技术主要在于园地的选择和田间的管理方面。想要了解灯笼果栽培技术的朋友可以一起来学习一下。

灯笼果属于醋栗科茶麓属多年生灌木。株丛高1.2米左右,果实呈圆球形,成熟后呈黄绿色,完全成熟后呈紫红色。由于果实酸味纯正,完全成熟的果实酸甜适口,别具一格,是初夏水果淡季的开胃食品,其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一、园地选择

灯笼果喜欢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园,应选择坡度不超过10度的缓坡地带。

二、定植

株行距为1米1米,定植穴深、宽各40厘米,每穴施农家肥5千克。定植时将苗放在坑内,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实,浇足水,定植后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厘米,以便生长季节保持水分。

三、修剪

灯笼果栽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2~3个果实生长在一个果穗上。苗木定植的当年应选留4~5个生长健壮的基生枝,从第2年起每年各留4~5个生长健壮的基生枝,一丛一般保留16~20个基生枝,4~5年每棵树可形成5~15千克的高产。但是株丛内枝条过密,通风透光不良,骨干枝下部易光秃,内膛无果,产量低,因此,进入结果期要特别注意修剪工作,保持通风透光。方法是:对过密的株丛,采取疏剪衰弱枝,回缩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余的基生枝。

四、田间管理

应特别注意加强土壤管理,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开花前和新梢生长期,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叶后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秉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株丛正常生长、结果。

五、苗木繁殖

可采用水平压条法。在春季从株丛向外开成放射形纵沟,深度15厘米左右。选择发育健壮的一年生新枝,将枝条向下弯,水平引向纵沟,使整个枝条紧贴沟底。一个沟内可放几根枝条,但应注意,它们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以便新根生长。然后在沟内填土,枝餐顶端露出地面,随着压条上发出的新梢不断长高,分次进行培土,使新梢基部生根。秋季落叶时将每个带根的新株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植株。水平压条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而且苗木健壮。

六、病虫害防治

灯笼果主要病虫害为白粉病和透翅蛾。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始发期在叶片表面或背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由白色变成黑褐色,上面散生黑色颗粒,并蔓延到叶柄、果柄以及枝条上。防治方法:应注意合理密植,保证透光条件,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2.5%特谱唑2000~2500倍液喷洒,可连续喷2~3次。透翅蛾一般以幼虫为害灯笼果植株的枝条、芽和叶,使被害枝叶脱落、凋萎干枯。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将剪下的被害枝集中烧毁;也可用马拉硫磷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七、采收

灯笼果一般在6~7月成熟,由于新梢带刺,采收时应戴手套。采下来的果实可直接上市。成熟的果实也可留在树上1个月以上,仍然保持原有的风味。

灯笼果的营养价值极高,全身都是宝,目前市场上灯笼果的售价非常高。由于灯笼果成熟的果实可以存放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是种植项目中不错选择。上面这些仅仅是简单的灯笼果栽培技术,要想大规模栽培的朋友,可以多看一些相关资料,研究其生长习性和适合的环境,确保可以栽培成功。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又叫做桑耳等,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桑黄的用量日益加大,野生桑黄资源的储备越来越少。为了解决上述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满足医药对桑黄的需求。下面我们来看看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

一、建造桑黄棚

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建造合理的桑黄棚是取得桑黄高产的重要条件。根据桑黄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要求桑黄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有树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东北、黄淮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栽培,春种以4~5月份最佳,夏种以9~10月份最好。

二、栽培料的制作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温度,二是经过翻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快。

三、管理技术

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

1.发菌阶段

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2.出黄管理

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需50天左右)。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约25~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一般可采收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生产干桑黄成品3公斤以上。

《果桑高效栽培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