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与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小麦-黄芩连作人工栽培》,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药用植物黄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等功能,人工栽培黄芩,采用小麦-黄芩连作方式,既能合理安排茬口,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特别值得山区、丘陵地区种植。

一、黄芩生长习性

黄芩株高20-60厘米,适宜温暖而潮湿的气候,耐严寒,成年植株可耐-30度的低温,在向阳、高燥、排水良好、中性和微碱性土壤或沙质土壤均可生长良好。耐旱怕涝,在低洼积水地易烂根,应注意排水良好。黄芩的繁殖有种子繁殖和育苗栽培,种子繁殖有春播、夏播和秋播三种。本方案采用的是种子夏播,当年秋季收获。

二、播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做畦,亩施基肥二胺25公斤,做畦后按20-25厘米划沟,沟深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即可。也可采用铁茬播种,即在夏至前后,趁阴雨天播种,开沟2-3厘米撒入种子,覆土即可,亩用种量一公斤。

三、田间管理

苗期后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根系深入土层10厘米以上,具备一定抗旱能力时,应停止浇水,进行蹲苗,以促根系生长;黄芩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应先间苗,要经常松土锄草,一般要中耕2-3次,封垄以后停止中耕;苗高10-15厘米时根据地力情况,每亩追施纯氮13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追肥可在行间开沟条施;除花蕾,除留种田外,花蕾期应及时摘除花蕾,以利于养分集中于根部。

四、病虫害防治

黄芩病虫害较少,多雨季节易发叶枯病、根腐病。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拔掉病残株,烧毁或深埋;二是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另外,可用辛硫磷灌根,防治地老虎和蛴螬。

五、收获

种子采收,黄芩花果期较长,成熟期不一致,且极容易脱落,对留种田应随熟随采收,阴干,置于无烟熏、无异味处存放;药材收获,栽后1-3年均可收获,近年都是栽后一年开始采收,于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年春季地下部萌动前将根刨出,切去残茎,抖净泥土,把根晒成2-3成干,去粗皮,晒干入药。晾晒过程中避免水湿、雨淋,防止根条变绿、变黑影响质量。

小编推荐

种黄芩栽培管理经验


一、黄芩的用途及产后效益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的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脾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该品无论在临床上还是中成药的用料上,用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年黄芩的提取物不仅国内需求量大,而且国际上更倍受青睐,畅销不衰。2006年所产的黄芩大部分在鲜品阶段就被提炼厂收购做了提取物的原料,因此今年药市将依靠2006年以前的陈货维持供应,货源少于正常年份50%以上,其价也将随着消化逐日上扬,到今年产新时,其价将在目前的每公斤8元价位上升2030%已在情理之中。按一般亩产200公斤,单价以10元计算,亩产效益可达2000元以上。远高于种粮效益。所以今年种植黄芩是药农获利创收的最佳年份。

二、黄芩适宜栽培的区域及土壤

黄芩因其耐旱又耐寒,根部可承受零下30℃的低温,但喜温怕涝、怕积水,因此该品只适宜黄河以北的区域栽种。俚对土壤选择性较强,最适宜其生长的土壤因为肥沃的砂质地,这种地虽然水分容易流失,但不怕旱,只要适时浇水、施肥,其根系发育就会又快又大,产量高,粘度的虽然也能生长,但产量低。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这是生物内在基因条件所决定的。因此我们搞药材种植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就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三、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好地块与整地首先我们应按上述要求选择肥沃的、易排水的砂质地块,然后施足底肥,其中农家优质圈肥每亩应施25003000公斤,草木灰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随即深翻地2535厘米深,接着将地耙细整平,做成1.5米宽的畦。

2、适时播种每亩可用黄芩种子1公斤左右。春播时间应在4月中旬前完成。播前应将发芽率80%以上的黄芩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周后,捞出稍干便可播种,播种时应在做好的畦内按行距30厘米为准,开深0.51厘米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洒入畦内,盖土稍压,随即浇水,以后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地干影响种子出苗,当地温达到1617℃时,半月即可出苗。

四、田间管理

1、定苗与补缺当苗全部出土长至5厘米时应进行疏苗,把过密及弱苗清除,当苗高至10厘米时便可定苗,株距应以10厘米为宜,对于缺苗处应即可就地取苗移栽补救,以保苗全苗壮。

2、中耕除草随着黄芩的不断生长壮大,杂草也随之而生。因此必须中耕除草,这样既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又防止了杂草与黄芩争地力。

3、及时追肥当苗高至15厘米时,每亩应追施复合肥25公斤,尿素5公斤,进入6--7月份再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当黄芩第三次开花时,最后给黄芩叶面每亩追使磷酸二氢钾0.5公斤,此量可分三次在晴天时喷雾。

4、病虫害防治危害黄芩的主要大敌是叶枯病,这种病一旦发生蔓延快,导致叶片迅速枯死。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该病的特点是: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从叶尖或叶边向叶片中心传染。此病一旦发现,应立即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连续喷雾三次,每隔7天一次。此外,黄芩飞蛾蚕食黄芩的叶片,危害也十分严重。一旦出现应用9%的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处置。再若出现根腐病,应及时拔掉病株,置田外烧毁,同时用石灰洒于病穴消毒,然后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五、收获与加工

黄芩采挖时间应在秋后茎叶枯黄时为宜,当年生也可起挖,但产量低,黄芩苷含量少,三年后起挖的黄芩其黄芩苷含量可超过野生黄芩。起挖后应除去泥土茎叶、因市场购销出现新特点,鲜品可以上市,所以药农为图省事就趁鲜出售。

平原黄芩


植物名称平原黄芩

科属 唇形科
异名 准噶尔黄芩
学名Scutellaria sieversii Bunge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在国外,俄罗斯也有。

形态特征
小半灌木,高8~25cm。茎基部木质化,匍匐或斜升,多由基部分枝,常带紫色,密被柔毛。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0.5~2.5cm,宽0.4~1.6cm,先靖微尖,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具深锯齿、粗锯齿或圆锯齿状,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卵形至宽卵形;花萼长2~3mm,果时萼与盾片均增大;花冠黄色,二唇形,上唇盔状,下唇3裂,中裂片卵圆形,先端微凹,侧裂片较小。小坚果卵形。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平原黄芩生长在天山北坡海拔1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阳坡砾石质土壤上。是山地冷蒿(Artemisia frigida)+博乐蒿(Artemisia borotalensis)+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草场上的次要伴生种或常见种。该处牧草种类不超过10种,草层覆盖度15%~30%,高20~30cm,产草量15~30kg/亩。

平原黄芩为中旱生植物,抗旱能力强,夏季在气候炎热、少雨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长。再生能力差。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在土壤板结、通气性能差的情况下,仍能良好地生长。通常4月下旬返青,花期7~8月。

饲用价值
平原黄芩为中等饲草。在草场群落中出现不多,株型较矮小,单株产量不高。营养物质含量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中等。青绿时绵羊和山羊采食,牛乐食,马在饥饿情况下采食。枯黄后叶片凋落,残留的茎秆基部粗硬,木质化成分高,家畜仅采食其顶端的细枝,因此生长在秋、冬牧场上的平原黄芩,饲用价值不大。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产地在哪里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的外形和树根比较类似,拿起来闻一下,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黄芪的功效作用很多,目前在市场上面非常受欢迎。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想要种植它,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

一、黄芩种植。播种分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

1、种子直播:

①播种期在土壤水分有保障的情况下,播种以4月中旬前后、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为宜,或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地膜覆盖种植,或于初秋在大豆、玉米行间套种。

②种子播前处理将种子用40~45℃温水浸泡5~6小时或室温下自来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晾干,置于20℃左右温度下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裂口出芽时即可播种。

③播种方法按行距40厘米,开深3~4厘米、宽8~10厘米沟底平的浅沟,按亩用种1千克,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随后覆盖湿土2~2.5厘米,并适时镇压和覆盖地面,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

2、种子育苗移栽:

①适时播种4月上旬,先在已备好的畦内浇足水,水渗后按6~7.5克/平方米干种子的播量,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畦内,随后覆盖0.5~1厘米厚的过筛粪土或肥沃表土,然后覆盖薄膜或碎草,保持畦内湿润。

②幼苗管理出苗后,应及时通风去膜或去除盖草,按照苗距3~5厘米适时疏苗,拔除杂草,并视具体情况适当浇水和追肥。

③移栽定植当苗高7~10厘米时,按行距40厘米和10厘米交叉栽植2株的株距进行开沟栽植,栽后覆土压实并适时浇水,也可先开沟浇水,水渗后再栽苗覆土。旱地无灌水条件的应结合降雨定植。

黄芩产地在哪里

黄芩人工栽培产地主要有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四大产区,其中集中在山西绛县南凡镇、运城市夏县瑶峰镇、新绛县万安镇、万荣县、闻喜县薛店镇等地,陕西商洛、渭南临渭区桥南镇、商州市商州区孝义镇、洛南县景村镇、丹凤县棣花镇、商洛市夜村镇、丹凤县商镇等地,山东沂蒙山区、莒县库山乡、莱芜市茶叶口镇、富官庄乡等地,甘肃主产陇西、渭源、漳县,次产岷县、宕昌、河西等地为主要产区。

野生黄芩的产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产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黄芪的田间管理

在出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土干要及时浇水,成株以后抗旱力增强,可少浇水,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平时也要注意随时进行松土除草。除加强一般管理外,还要注意施肥,在第一年,定苗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稀的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35公斤,于67月追施磷铵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施腐熟饼肥4050公斤,6月下旬封垄前施磷铵颗料肥3040公斤。施肥时应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并浇水。

黄芪的采收加工

黄芩播种后2-3年收获为宜。收获季节在晚秋或春季萌芽前,收获时要细心挖取,切忌挖断,挖出后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然后迅速晒干或烘干。同时防止雨淋水洗。黄芩撞皮的方法是:晒至三成干时撞头遍,晒到五六成干时撞第二遍,晒至七八成干时撞第三遍,晒至十成干时利用中午撞第四遍,撞成黄白色。每亩可收干品药材150-200公斤。

黄芪目前在我国分布的地区还是比较广的,但是主要的产地还是只有四个。黄芪阿紫种植的时候需要先了解它的生长习性,再做好选址工作,最后进行种植。在后期还要加强田间管理,这样黄芪的长势才会好。

人工栽培树莓技术


目前栽培的树莓品种主要是野生树莓选育而成的家种,一般亩产量320公斤,高的500公斤以上,亩产值3500元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土壤选择:树莓适应性较广,但以在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上种植为佳,忌积水。栽种时间:立冬及惊蛰前后均可。冬季带枝条移植,翌年即有少量结果。栽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管理水平而定,肥力好、管理水平高的可适当稀栽,否则应适当密栽。一般亩栽300-500株。合理施肥:树莓每年需施3次肥。一是冬肥,肥料以厩肥为主,亩施1.5吨左右;二是3月中旬树莓始花时的花肥,亩施稀腐熟粪水600-8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三是清园结束后的壮苗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1.5吨或三元复合肥8-12公斤。摘心整枝:春季当苗长到160厘米以上时摘心,于苗高160厘米左右处摘去顶端,以促发分枝。一般在立冬前后整枝,主要是把过细枝、过密枝和病虫枝等枝条除去,留条数应根据树势强弱而定,树势强的多留,树势弱的少留。

黄芩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的栽培技术:在乡下春天的田野上,随处可见的一种紫色小花,淡淡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与之相似的一种相同的中药材料黄芩,采取什么样的栽培方式才能提高其品质与产量呢?

概述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以根入药,含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成分。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怕涝,苗期喜水肥,早春怕干旱。分布于海拔6001500米干燥、向阳的山坡或草地。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炎、痢疾等症,在双黄连系列制剂中使用较多。野生黄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省区,河北承德和内蒙古赤峰一带为黄芩的地道产区,所产药材称热河黄芩。近年来许多地区已开始人工栽培,如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均已大面积种植。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黄芩适合在气候温暖而略寒冷的地带生长。人工栽培以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宜。种植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千克做基肥,深耕细耙,平整后作1.0~1.2米的平畦。

2.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法,以种子繁殖应用较多。选择两年生健壮植株采收饱满成熟的优良种子,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进行。春天干旱少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6-7月雨季播种,雨水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则在4月播种。一般采用直播,既省劳力,根条又长,产量也高。播种前种子在4045℃温水中浸泡56小时,捞出在20一25℃条件下保温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按行距2730厘米开约1厘米深浅沟进行条播,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镇压后浇水。播后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播种量每亩1千克。直播育苗移栽田,播种方法同直播,播种量每亩2千克左右,待苗高56厘米时,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2厘米移植于大田。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播后10~15天可出苗。待幼苗出齐,分2~3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保持株距1012厘米。缺苗部位带土移栽补苗。

(2)中耕除草施肥。根据草情,注意经常松土除草。6-7月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以保持表土疏松,没有杂草,有利植株正常生长。6-7月为幼苗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根据苗情酌施追肥,通常每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铵10千克,也可追施腐熟稀释的人粪尿300400千克,追肥后应及时浇水。冬天地上部分干枯后割除,清除枯枝落叶,顺苗所在行施一薄层土杂肥越冬。第二年除草施肥和浇水和第一年相同。

(3)去花蕾。黄芩第一年和第二年均结种子,不采种子的地块,在抽出花序之前,应将花梗剪掉,控制养分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长。如有必要可以剪第二次和第三次。

4.病虫害及其防治。黄芩病虫害较少,危害较轻。

(1)叶枯病。开始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使叶干枯,严重时扩散成片。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高、通风好、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3)清理田园,除净带病的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菌源。

4)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2)根腐病。栽植2年以上者易发病,根部呈现黑褐色病斑以致腐烂,全株枯死。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中耕除草,加强苗间通风透光;实行轮作。

(3)黄芩舞蛾。黄芩的重要害虫。幼虫在叶背作薄丝巢,虫体在丝巢内取食叶肉。防治方法:秋季清园,处理枯枝落叶;发生期用90%敌百虫或40%乐果乳油喷雾防治。

采收加工

1.采收。直播和扦插者2~3年,育苗移栽者次年,分株繁殖者当年即可收获。一般于秋后茎叶枯萎后或早春解冻后萌芽前采挖。以三年生,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采收的质量好、产量高。黄芩主根深长,收获时要深挖,避免伤根断根。

2.加工。选晴天将根挖出,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及泥沙,晒至半干,撞掉粗皮,再迅速晒干或烘干,撞净粗皮,也可切片后再晒干,但不可水洗或趁鲜切片,否则破皮处会变绿。在晾晒过程中,避免曝晒过度而使根条发红,防止被雨淋湿而使根条变绿发黑。以坚实无孔洞、内部呈鲜黄色者为佳。

《小麦-黄芩连作人工栽培》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