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细菌性叶斑病为哈密瓜的重要病害,保护地、露地种植都可发病,严重地块或棚室病株率达80%以上,重病株因病坏死,明显影响生产。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重时亦侵染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点,以后扩展成近圆形至不定形灰褐至黄褐色斑,外围常具有一浸润状暗绿色晕圈,最后病斑呈油渍状暗褐色坏死。严重时叶片上病斑相互连接成片,短期内即致叶片坏死。茎蔓染病后呈暗绿色油渍状,重时龟裂流胶,湿度高时易腐烂。果实染病,初期多在果实表面产生水渍状绿褐色小斑,外围深绿色,病斑汇合形成黄褐色至褐色坏死大斑,易从病部开裂,最后腐烂。

病原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Youngetal.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可串生,大小为0.7-0.9m1.4-2.0m,极生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

发病特点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通过伤口或气孔、水孔和皮孔侵入,发病后通过雨水、浇水、昆虫传播,病害与结露或雨水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温度1-35℃,发育适宜温度20-28℃,39℃停止生长,49-50℃致死。空气湿度高,或多雨,或夜间结露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用无病土育苗,适时移植;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注意通风降湿,缩短植株表面结露时间,注意在露水干后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田间害虫;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减少传染源。

(3)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50-52℃温水浸种30min后催芽播种,或选用种子重量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15kg/hm2喷粉防治。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二噻农加碱性氯化铜水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3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用药剂加瑞农、可杀得、二噻农、噻枯唑、新植霉素。

zw59.com推荐

百日草细菌性叶斑病的起因和防治


百日草一般指百日菊,百日菊(学名:ZinniaelegansJacq.):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长硬毛。叶宽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两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脉。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舌状花深红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圆形,先端2-3齿裂或全缘,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长柔毛。管状花黄色或橙色,先端裂片卵状披针形,上面被黄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圆形,管状花瘦果倒卵状楔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原产墨西哥,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有单瓣、重瓣、卷叶、皱叶和各种不同颜色的园艺品种。在中国各地栽培很广,有时成为野生。

症状:该病可侵染植株的叶、茎和花,以叶片为主。感病叶片上产生多角形病斑,病斑中心褐色至黑色,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直径1-4mm。发病严重时,花瓣上也产生褐色小斑点。

病原:病斑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百日草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lgestrispv..zinniae(HopkinsetDowson)Dye),属细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体在病组织及种子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借雨水传播,种子亦可传病。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40℃以上和4℃以下均不能生长。病菌寄主范围狭窄。

防治:①建立无病留种地,以获得无病种子。②如种子来自病地无病株,应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后播种。③发病期间,可喷洒链霉素。

种哈密瓜褐斑病的防治


褐斑病为哈密瓜普通病害,分布较广,多零星发病,病情较轻,对生产无影响。严重时病株率可达80%以上,使部分叶片染病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此病多在哈密瓜生长中后期发生,只侵染叶片。初期在叶片上产生褐色小点,以后发展成近圆形至不定形褐色坏死斑,大小差异较大,病斑边缘明显,常具有黄绿至浅黄色晕圈。一般见不到病斑上的霉层,仅在连阴雨或高湿的条件下产生暗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CercosporacitrullinaCke.称瓜类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束生,褐色,直或弯曲,无膝状节,不分枝,具隔膜0-4个,顶端平切,孢痕明显,大小为27.5-90m4.3-5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或鞭形,直或弯曲,具隔膜4-21个,大小为22.5-175m2.8-5m。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越冬,病菌还可以厚垣孢子和菌核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发病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5-27℃和湿度饱和时,病害发生较重。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或阴雨天较多,或长时间闷棚,昼夜温差很大等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重病地块实行与非瓜类、豆类作物2-3年以上轮作,控制发病。

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适时灌溉,培育壮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保护地选用6.5%甲霉灵粉尘剂15kg/hm2喷粉防治。

常用药剂敌菌灵、农利灵、福星、乐必耕、甲基托布津、大生、甲霉灵。

种哈密瓜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为哈密瓜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都有发生,严重影响哈密瓜产量和品质。

症状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可侵染叶片、叶柄和茎蔓。初期在叶面上形成白色小粉斑,多个病斑汇合成大型不规则斑,以后使叶面布满白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害发展,病叶逐渐衰老枯死,有时可在坏死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子囊壳。叶柄和茎蔓染病,表面亦产生白色粉状霉斑,严重时病斑密布,组织早衰,死亡。

病原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Poll.称单丝壳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无分枝,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18.4-36.8m14.5-20.1m。有性阶段闭囊壳很少产生。

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保护地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其他寄主上为害越冬,借气流、雨水传播。病菌喜温湿,耐干燥,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病菌生长温度为10-30℃,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25%~85%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以高湿条件适宜发病。生长中后期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定植时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后期脱肥,培育壮苗;适时灌溉,注意排灌结合,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及时整枝打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药剂防治。

保护地提倡使用硫磺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

发病初期选用2%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300倍液,或43%菌力克悬浮剂8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保护地种植发病初期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或上述喷雾药剂的粉尘剂15kg/hm2喷粉,防治效果理想。

常用药剂农抗120、武夷菌素、菌力克、世高、福星、百理通、特富灵、粉锈宁、百菌清、加瑞农。

种哈密瓜之秋季哈密瓜育苗


1、播种

上海地区秋季哈密瓜育苗宜在7月底8月初,选用适合上海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的哈密瓜品种。哈密瓜种子先在40℃下于恒温箱内干燥24小时,再将温度恒定于70℃高温进行干热杀菌72小时。

育苗采用穴盘或营养钵,内置消毒过的育苗营养土,可选用砻糠:蛭石:珍珠岩:草炭为2:1:1:2,并混入消毒过的有机肥。宜在傍晚播种,播种前育苗营养土需浇透5000倍的敌克松溶液消毒。播种时在育苗营养土上用手指戳一个1.5厘米~2厘米深的孔穴,每孔播1粒种子,种子平放,下部不要留空。下种后覆上营养土,并用手轻轻覆压,播完后苗床表面盖上遮阳网降温。

2、苗床管理

通常情况下,大棚开棚通气。待种子一半以上拱土时,温度许可的情况下尽快揭去遮阳网,让幼苗接受光照,防止徒长,中午高温时仍要适当盖上遮阳网进行遮阳降温。

浇水宜在清晨时候,上海地区秋季早上十点以后温度较高,应在此之前保证苗上无水珠。出苗后应控制水分,以防猝倒病和幼苗徒长,做到见干见湿。

3、病虫害防治

哈密瓜苗期宜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枯萎病。发现少量病苗,应尽快拔除,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时防治,一般每7~10天喷1次。棚内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不给病害发生创造适宜条件。

上海地区秋季宜发生的虫害有烟粉虱、瓜蚜、美洲斑潜蝇、瓜螟、斜纹夜蛾和红蜘蛛等。防治烟粉虱选用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瓜蚜可选用20%莫比朗乳油5000倍液(每亩用量20克),防治美洲斑潜蝇可选用75%潜克(灭蝇胺)2000倍液(每亩用量7~10克),防治瓜螟可选用20%杀灭菊酯乳剂3500倍液(每亩用量30克),防治斜纹夜蛾可选用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量50克),防治红蜘蛛可选用20%虫螨克乳油1000倍液(每亩用量100克)。施药一般在傍晚进行,不宜产生药害,药剂作用时间长,防治效果好。大棚周围安装防虫网等防虫设施,可有效降低苗期虫害。

种哈密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根结线虫病为哈密瓜的重要病害,在部分地区发生分布,保护地、露地都可发病,以秋季发病较重,苗期染病对生产影响很大,发病后病株率常达60%以上,明显影响哈密瓜生产。

症状主要为害根系,在主根和侧根上产生许多大小不等乳白色根结,剖开根结可见白色半透明梨形线虫。发病后期病根颜色变深,最后腐烂,植株或幼苗地上部分随病害发展叶色变淡,由下向上逐渐萎蔫至全部枯死。

病原MeloidogyneincognitaChitwood称南方根结线虫。病原线虫雌雄异形,幼虫细长蠕虫状。雄成虫呈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为1.0-1.5mm0.03-0.04mm。雌成虫呈梨形,每头雌线虫可产卵300-800粒,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大小为0.44-1.59mm0.26-0.81mm。

发病特点南方根结线虫冬季可在多种蔬菜上为害繁殖越冬。北方菜区,线虫主要以雌成虫在根结内排出的卵囊团随病残体在保护地土壤中越冬。温度回升,越冬卵孵化成幼虫,或部分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在土壤表层内活动。遇到寄主便从幼根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巨细胞,过度分裂形成瘤状根结。幼虫在根结内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交尾产卵。卵在根结内孵化,1龄幼虫留在卵内,2龄幼虫钻出寄主进行再侵染。主要通过病土、病苗、浇水和农具等传播。土温20-30℃,湿度40%-70%条件下线虫繁殖很快,容易在土内大量积累。一般地势高躁、土质疏松,及缺水缺肥的地块或棚室发生较重,通常温室重于大棚,大棚又重于露地。此外,重茬种植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无病土育苗,病害常发区选用无虫土或大田土育苗,施用不带病残体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可用基质育苗,同时注意防止人为传播。

重病地块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病根残体,深翻土壤30-50cm,在春末夏初进行日光高温消毒灭虫。即在前茬拉秧后分别施生石灰和碎稻草4.5-7.5t/hm2翻耕混匀后挖沟起垄或作畦,灌满水后盖好地膜并压实,再密闭棚室10-15天,可将土中线虫及病菌、杂草等全部杀灭。处理后注意增施生物菌肥。

(2)药剂防治。

在播种或定植前根据药剂性质进行土壤处理,可选用1.8%虫螨克乳油乳油10-15L/hm2对水均匀施与苗床,或施与定植沟或定植穴再播种或定植。还可用98%-100%必速灭微粒剂75-120kg/hm2,均匀撒施或沟施于20cm表层土内,施药后立即覆土、洒水封闭或盖膜7-12天后,松土放气3-10天,再播种或定植。亦可用22.5-30kg/hm2的3%米乐尔颗粒剂均匀施与定植沟穴内。

《种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