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氮素基础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小麦氮素营养失调症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麦缺氮症状: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少;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枯落;茎叶常带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

小麦氮过剩症状:长势过旺,引起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加深,造成郁蔽;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易感病虫害,减产尤为严重,品质变劣。

沙质、有机质贫乏的土壤,不施基肥或大量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机肥料,易发生缺氮症状。前茬作物施氮过多,追肥施氮过多、过晚,偏施氮肥,容易发生氮过剩症。

分蘖期至拔节期土壤速效氮(以N计)的诊断指标为:低于20毫克/千克,为缺乏;20~30毫克/千克,为潜在性缺乏;30~40毫克/千克,为正常;高于40毫克/千克,为偏高或过量。当小麦拔节期功能叶全氮量(N)低于35毫克/千克(干重),为缺乏;35~45毫克/千克,为正常;高于45毫克/千克,为过量。

小麦缺氮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料如秸秆时,应注意配施速效氮肥;在翻耕整地时,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对于地力不匀引起的缺氮症,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小麦氮过剩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的供氮特点,适时、适量地追施氮肥,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过晚;在合理轮作的前提下,以轮作制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施氮量;合理配施磷钾肥,以保持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平衡。

扩展阅读

种柑桔黄化症的防治


我省不少地方的柑桔园的柑桔黄化症普遍发生,引起树势衰弱,产量下降,品质退化,树体早衰。有的果农认为都是黄龙病,采取砍树的做法,造成不必要的生产损失。其实,黄化症只要不是黄龙病引起,通过科学管理是可以重勃生机的。

柑桔黄化症的主要症状为地下部根系腐烂,新根稀少;地上部秋梢黄化,叶片变小,枝梢易枯,果小畸形,皮硬味酸。芦柑发病较重,橙类、温柑、柚较轻。

柑桔黄化症由生理性障碍因素和病虫危害造成。生理性障碍因素主要是立地条件差,施肥不适当,有机肥乏缺,重用除草剂,枳砧易早衰,灾害性气候,缺微量元素,树体未修剪,干旱脱肥水等。病虫危害主要有黄龙病、炭疽病,脚腐病、根线虫、枝干害虫、裂皮病、碎叶病、树脂病、衰退病等。

生理性障碍因素造成的黄化症,通过四改,即:土改、肥改、树改、园改来矫正。做好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多施农家肥,重视平衡施肥,喷微量元素等工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供给桔树充足的养分。重视桔树的抹芽、控梢、摘心、修剪工作,随时剪除徒长枝、荫蔽枝、衰弱枝、病虫枝、枯枝、使树体呈现自然开心形,采取拉枝、扭枝等方法使树体矮化开天窗,利于通风透光。改善园内基础设施完善排灌系统,使桔园旱涝保收。

病虫危害造成的黄化症,通过加强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控制发生。经专家确诊为黄龙病的才挖除,对疑似病例应针对不同病症下药,如:炭疽病用炭疽福美600倍液防治,脚腐病刮除病部后用甲霜铜200倍液涂抹;根线虫可用呋喃丹1―2两/株沟施;枝干害虫采取刮、抹、涂、塞、喷方法根治。

西瓜缺素症识别及防治方法


西瓜缺素症其实就是指在西瓜生产中出现的缺钾、缺镁、缺锰、缺硼、缺钙等症状,而出现不同的元素缺少的情况导致西瓜的生长发生状况也不同,下面咱们主要学习几个常见的西瓜缺素症识别与防治方法。

一、缺磷

1.症状识别

根系发育差。植株细小,叶背呈紫色,花芽分化差,开花迟,坐果率低,易落花和“化瓜”。且果肉中常出现黄色纤维和硬块,甜度下降,种子不饱满。

2.防治方法

可以每亩沟施过磷酸钙15~30千克;也可将过磷酸钙混入有机肥,撒入瓜沟中,以有效防止磷素缺乏。发现缺磷症状,应及时在叶面上喷施0.4%~0.5%过磷酸钙液。

二、缺钙

1.症状识别

西瓜缺钙时顶叶黄化,下部仍保持绿色,这是缺钙与缺氮、磷、钾不同的典型特征。此外,西瓜缺钙伴随叶缘黄化,叶片向外侧卷曲,呈降落伞状,植株顶端部分变褐坏死,茎蔓停止生长。同时还可引起果实畸形。

2.防治方法

每亩沟施过磷酸钙50~100千克;地膜覆盖,畦内铺草,保墒保湿,防止干旱,促进钙的吸收;结合土壤施肥,采用0.2%~0.4%氯化钙叶面喷洒,补充根系吸肥之不足。

三、缺硼

1.症状识别

西瓜缺硼时,新叶不伸展,叶面凸凹不平,叶色不匀;新蔓节间变短,蔓梢向上直立,且新蔓上有横向裂纹,脆而易短。断面呈褐色,严重时生长点死亡,停止生长。缺硼常造成花发育不全,果实畸形或不能正常结果。

2.防治方法

生产上结合整地做畦,每亩施硼砂0.8~1.2千克,与氮、磷肥混匀撒施或集中沟施。缺硼时,可采用0.1%~0.2%硼砂溶液叶面喷施。

四、缺氮

1.症状识别

氮素缺乏,植株生长缓慢,茎叶细弱,下部叶色褪绿变黄,茎蔓新梢节间缩短,幼瓜膨大缓慢,果实小,品质差。

2.防治方法

应在普施与沟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分期追施尿素,其中每亩施提苗肥10千克左右、伸蔓肥10~12千克、结果肥15~20千克。同时,视情况进行叶面追肥,苗期0.3%尿素溶液,坐果期增至0.5%。

五、缺钾

1.症状识别

植株生长缓慢,茎蔓细弱,叶面皱缩,老叶边缘变褐枯死,并逐渐向内扩展,严重时向心叶发展,叶色呈淡绿,叶缘焦枯。果实膨大慢,瓜个小,坐果困难,定瓜余地小。而且果实含糖量低,糖分梯度大,品质差。

2.防治方法

每亩沟施草木灰60~100千克,苗期每亩追施硫酸钾5千克左右;抽蔓后至坐果前每亩追施硫酸钾8~10千克;坐果后至果实膨大期间叶面喷洒。

以上就是西瓜缺素症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大家如果在西瓜种植过程中,发现自家的西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考虑是否缺少这些元素了。

关于西瓜缺素症防治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麦叶蜂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麦叶蜂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危害非常大,不及时防治的话可以将其整个叶片的尖尖吃掉,影响其光合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麦叶蜂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一、麦叶蜂的生活习性

因为小麦是北方种植的比较多的农作物,所以麦叶峰出现在北方是比较多的,一般是一年生一代。麦叶蜂的蛹在地底下过冬,等到了气温慢慢回升的时候,就开始破蛹成虫羽化。等到交配以后就用锯状型的产卵器在小麦叶片的背面锯开一条裂缝产卵。它们产卵和锯叶子的动作是同步的,所以卵基本上是成串的。麦叶蜂的卵期大概是十天,幼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同一年龄的幼虫在每年的4-5月份是发生危害最多的时候。等到了五月份中下旬,老熟龄的幼虫就会钻入到地底下变成一个土茧安然的度过夏天。到了十月份天气转凉的时候就开始重复化蛹过冬了。

据了解,麦叶蜂还是一种非常狡猾的昆虫,它们会装死,遇到风吹振动后就会自己掉落,然后缩在一起,大概一刻钟以后又会爬到小麦植株上面啃食。

麦叶蜂的出现和天气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冬季的温度不低,土壤湿润的话是有利于蛹的过冬的;春季回暖比较早,土壤水分足、成虫羽化期天气比较温和就对其羽化有好处。

二、麦叶蜂对小麦有哪些危害?

麦叶蜂幼虫危害习性是趋绿性,麦叶蜂在水肥条件好生长茂密的麦田发生比较严重,我们也称之为一类麦田,其次是二类麦田、三类田及麦棉套种地块发生较轻。

麦叶蜂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是危害最重的,特别是麦株茂密的地块或者水浇地虫比较多。麦叶蜂主要是以幼虫吃食小麦的叶片部位,从叶子尖部和叶子边缘的地方开始吃,直到小麦的叶子被吃光,只剩下主脉部分。麦叶蜂老熟幼虫钻到小麦的根茎部,从这里开始啃食,一直到茎秆被咬断或者留下薄薄的皮层,这样小麦就会弱不经风,一下子就折断了。

三、麦叶蜂如何防治?

1、在种植小麦之前,必须做好深耕工作,这样就有利于将土壤中已经休眠的麦叶蜂幼虫翻出来,不能够变成蛹,自然就会死掉,不能危害小麦了。有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水、旱轮作或者稻麦倒茬,这样对于麦叶蜂的防治很有效果。

2、去农贸市场配专业的药剂喷洒,一般效果比较好。

3、直接利用其假死的特征,进行人工捕杀。

冬春季节大棚蔬菜弱光症防治技术


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用户,经常面临的蔬菜种植问题就是光照强度不够,蔬菜由于光照普遍不足所发生的病症也常常被人们成为弱光症。如何防治呢?

使用优质无滴膜并保持光洁。无滴膜的质量会影响棚内光照强度,优质无滴膜透光率高,不易沾染灰尘;劣质无滴膜易老化,易受污染,透光率也随之降低。无滴膜的透光率也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据测量,新的优质无滴膜扣膜后13天内棚膜中午透光率可达93%,扣膜后73天棚膜中午的透光率降至81%。因此,要经常擦洗棚膜,保持棚膜光洁。使用一年的棚膜,其透光率一般降低30%~40%,对于茄果类蔬菜、豆类蔬菜等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严格的棚室蔬菜,最好更换新的优质无滴膜。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一般有较好的增温保水防土壤板结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增光作用。由于地膜和地膜下表面附着水滴的反射作用,可使近地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增强50%~70%,对于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可较好地改善光照条件,同时还可提高土壤温度。在地膜当中,以乳白色膜、银灰色膜反光较多,透明膜居中,绿色和黑色膜反光较少。在棚室蔬菜生育阶段,以前中期增光明显,封垄后就不明显了。因此在棚室蔬菜前中期结合增温,可平铺覆盖乳白色膜或银灰色膜(还有驱蚜的作用)或透明膜。

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一些栽培技术措施能明显改善棚内光照条件,如蔬菜采用南北行向,适当加大株行距,减少株间遮光;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等通过整枝打杈、打除老叶、及时绑蔓等措施,调整植株受光条件,可起到较好的增光作用。蔬菜生长中后期,中午前后棚外温度达到15℃时,适当揭开部分棚膜,让阳光直接射入棚内。

挂反光幕。据试验,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米宽、3米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1.8℃~2.9℃,可使番茄增产41.8%~58.1%,并对果实品质有所改善。

大棚冬春季蔬菜“弱光症”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比较容易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光线不足,光线不足通常也比成为弱光症。光合强度不强,光合作用就减少,植株生长受到影响产量就不断减少。防治弱光症技术要点如下:

一、使用优质无滴膜并保持光洁。无滴膜的质量会影响棚内光照强度,优质无滴膜透光率高,不易沾染灰尘;劣质无滴膜易老化,易受污染,透光率也随之降低。无滴膜的透光率也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据测量,新的优质无滴膜扣膜后13天内棚膜中午透光率可达93%,扣膜后73天棚膜中午的透光率降至81%。因此,要经常擦洗棚膜,保持棚膜光洁。使用一年的棚膜,其透光率一般降低30%~40%,对于茄果类蔬菜、豆类蔬菜等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严格的棚室蔬菜,最好更换新的优质无滴膜。

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一般有较好的增温保水防土壤板结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增光作用。由于地膜和地膜下表面附着水滴的反射作用,可使近地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增强50%~70%,对于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可较好地改善光照条件,同时还可提高土壤温度。在地膜当中,以乳白色膜、银灰色膜反光较多,透明膜居中,绿色和黑色膜反光较少。在棚室蔬菜生育阶段,以前中期增光明显,封垄后就不明显了。因此在棚室蔬菜前中期结合增温,可平铺覆盖乳白色膜或银灰色膜(还有驱蚜的作用)或透明膜。

三、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一些栽培技术措施能明显改善棚内光照条件,如蔬菜采用南北行向,适当加大株行距,减少株间遮光;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等通过整枝打杈、打除老叶、及时绑蔓等措施,调整植株受光条件,可起到较好的增光作用。蔬菜生长中后期,中午前后棚外温度达到15℃时,适当揭开部分棚膜,让阳光直接射入棚内。

四、挂反光幕。据试验,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米宽、3米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1.8℃~2.9℃,可使番茄增产41.8%~58.1%,并对果实品质有所改善。

《小麦氮素营养失调症如何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氮素基础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