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近年来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较为普遍,穗部发病时失去食用、饲用价值,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各幼嫩部位都可能发生瘤黑粉病。病部呈瘤状,瘤的大小因发病部位的不同而异,叶片上的瘤较小,果穗或茎节上的瘤常可达拳头大小。瘤未成熟时为一团白色柔嫩组织,外被一层薄膜,成熟后瘤内全部变为黑粉(病菌厚垣孢子),薄膜干裂后黑粉散出。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及堆肥、厩肥中越冬,以土壤传病为主,种子也能带菌。厚垣孢子随风传到植株上产生病菌后可重复侵染。高温高湿、生长柔嫩、干旱、长期连作、偏施氮肥、虫害、暴风雨造成伤口等因素均易导致发病。非硬粒型品种及果穗苞叶厚、长、紧密的品种抗病性较差。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应采取以下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每公斤种子用20%三唑酮乳油40毫升拌种;适时深耕,减少初侵染源;增施钾肥,有机肥应充分腐熟,防止带菌;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减少伤口;高温高湿或干旱天气多时,可喷施1:1:120的波尔多液预防;抢在病瘤薄膜破裂前及早割除后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并将伤口抹上稀泥浆;清洁田园,减少病残株和落叶,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小编推荐

种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据报道在南方玉米种植区,一般年份发病率为40%左右,严重时达70%,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制种田发病率更高,一般年份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云南玉米种植区,由于玉米生长期气温高、湿度大,纹枯病已成为玉米第一大病害。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在滇中8月上中旬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米基部叶鞘,并逐渐向上蔓延发展。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结合有关玉米纹枯病的报道和楚雄州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下防止措施:

防止措施:

1、栽培防治足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以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此举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有利于寄主作物的生长发育。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1选择优良抗病的杂交种。品种问抗性有一定的差异,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1.2施肥。注意均衡施肥,防止后期脱肥,避免偏施氮肥,适量增施钾肥;

1.3排水及合理密植。注意及时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程度。

2、药物防治

适时施药防治。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0倍液、50%农利灵可稀释,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种玉米地老虎的防治


今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由于干旱,大理市太邑乡地老虎发生严重。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下害虫。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1、2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3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4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

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作饲料或沤肥,勿乱放乱扔。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药剂防治仍是目前消灭地老虎的重要措施。播种时可用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升拌种子350~500千克。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升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搅拌均匀即成。每公顷用毒饵60~75千克,于傍晚撒施。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但是近年来,玉米黑粉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玉米黑粉病,也被称为瘤黑粉病、黑穗病,俗称“黑瘤子”,对苗期到成株期的玉米造成较大的危害,在玉米抽穗开花期蔓延最快,并形成发病高峰期,直到玉米成熟才会停止发病。那么玉米黑粉病都有哪些症状及发生规律?该如何防治?

一、玉米黑粉病的症状

玉米黑粉病侵染时间长,病菌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侵染玉米。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侵染部位,症状表现有所差异。

1、不同生长阶段

(1)幼苗期:苗期受害情况不易被发现,需仔细地诊断才能正确地辨别出病株。一般当幼苗长至3-5片叶(植株高度30厘米左右)后症状才开始显现,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或叶片背面产生小瘤状物,茎基部病瘤膨胀较大,严重时可致幼苗枯死。有的病瘤沿幼茎串生。

(2)成株期:以雌穗发病危害最重,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产生瘤状菌瘿,严重时全穗形成畸形菌瘿。菌瘿的外薄膜颜色起初呈白色,后期过渡为黑灰色。薄膜破裂后便散发黑灰色的粉末(孢子),孢子可萌发并再次侵染玉米。

2、不同生长部位

(1)叶片:病瘤多分布在叶片基部近中肋两侧或叶鞘上,病瘤常串生出现。

(2)茎秆:病瘤多生在茎节上,病瘤近球形或不规则形。

(3)雄穗:病瘤呈牛角状,经常成堆出现。病瘤比茎、叶等部侵染的症状要小许多。

(4)雌穗:病瘤多生于雌穗的顶端,一般多表现为部分小花被侵染,其余部分正常结粒。出现整个果穗变成病瘤的情况较少。

二、玉米黑粉病的发生规律

1、粗放栽种管理的地块发病高。大面积连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偏施氮肥(促使植株旺长);人为损伤(去雄操作、除草等);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咬留下的伤口有利于病原侵染);收获后病株残体清除不及时等。

2、高温高湿天气发病高。病原黑粉菌分裂的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高温(26-35℃)高湿、干湿交替等天气有利于孢子萌发侵染(一般南方比北方发病严重)。

3、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高。晚熟、甜玉米、苞叶短小、包得不严等玉米品种发病高。

4、春播玉米比夏播发病高。

三、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植抗病品种。目前还没有免疫黑粉病的玉米品种,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农民朋友选种的时候,要合当地情况,尽量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像是农大60、中单2号、沈单10号、农大3315等品种的抗病性较好。

2、及时清除病原体。在病原侵染初期,病瘤尚未成熟(病瘤外薄膜呈白色)前,及时将其小心摘除,然后带到远离地块的地方集中销毁;当玉米棒子成熟收获后,将病株残体彻底清理出地块,集中焚烧处理;秋深翻整地,以将地表的病原深埋地下,减少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3、提倡精细化管理。

(1)推行轮作:建议黑粉病高发地区推行3年以上大面积轮作。

(2)适时播种:播种深度应稍浅,以减少幼苗出土时间;春玉米要适当晚播,随着气温升高,有利于快速出苗生长,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幼苗被病菌侵染的概率。移栽定植时,根据种植的季节、品种、生育期长短等合理密植,一般可控制在亩植3000-3500株内,培育壮苗。

(3)科学控旺:加强肥水管理,重视腐熟农家肥的施加,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避免植株旺长,以提升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在土壤缺少磷钾的地区,要注重增施磷钾肥。另外,要适当增施含锌、硼的微量元素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性。玉米抽雄穗前后要及时灌溉,以保证植株的水分需求。

(4)及时防虫:及时防治玉米螟虫,最好在玉米的心叶末期(抽出幼嫩雄穗前),每亩使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对着心叶喷雾,以减少侵染机会。

4、拌种处理。玉米黑粉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播种前对玉米进行拌种处理,能有效降低玉米被黑粉菌侵染。可以使用20%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

5、病害防治。可以使用30%爱苗乳油、25%金力士乳油喷药防治,一般喷治2-3次。在喷药时,喷头与玉米病害位置的距离尽量保持在30厘米左右,按照单侧平行推进喷雾,不重喷、漏喷。

(1)第1次。在6月中上旬(玉米喇叭口期)灌头水前进行,每亩使用30%爱苗乳油制剂10毫升或25%金力士乳油制剂6毫升,兑水60千克。

(2)第2次。在6月下旬(玉米抽雄前)进行第2次喷药,药剂配置与第一次相同。

(3)第3次。病害严重的年份,还可以在7月下旬(玉米抽雄后)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

以上就是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当前多地正处于雨水期,这为黑粉病的侵袭制造了有利条件。农户们要注意预防,一旦发生黑粉病,要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希望以上内容能对玉米种植户们有所帮助。

关于玉米黑粉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种玉米大喇叭期的管理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玉米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旺盛。同时,这一阶段也是玉米病虫害高发期。此期田间管理应突出五防:

1、防脱肥大喇叭口期是需肥高峰期,防止营养跟不上,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情普遍施肥,每亩用尿素30-35公斤挖坑深施,施肥后盖土。长势好的,适当少施或推迟施;反之应多施、提前施;长势太差的,还应每亩用磷酸二氢钾或高效浓缩腐植酸液肥120-150克进行2-3次根外施肥,每隔5-7天喷施一次。

2、防倒伏此期应进行2-3次中耕培土,培土总高度为8-10厘米。每亩用玉米健壮素或维它灵3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可使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15%-20%,不仅防倒伏还可以提高玉米单产15%以上。要求对叶面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8小时内遇雨酌情减量重喷。

3、防多蘖大喇叭口期玉米生长旺盛,常发生分蘖,导致养分损失,应及时除去,以促进玉米高产。

4、防病虫玉米中后期的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顶腐病、青枯病,应早防。一般提前到大喇叭口期防治,每亩用70%代森锰锌150克、50%多菌灵200克、75%百菌清100克混合防治一次。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用辛硫磷、氧化乐果150克加水浇心,或者用甲拌磷颗粒剂1.5-2公斤撒施。

5、防干旱遇干旱及时浇水。浇水同时还可以降低田间温度,有利于玉米扬花授粉,防止引起秃尖。以达到玉米的高产高效。

影响杂交制种玉米的因素


高产的玉米有很多多是由玉米杂交制种所得,那么杂交制种的玉米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有什么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呢?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

玉米杂交制种产量高低,主要受亲本特性、影响母本结实率高低的因素以及栽培方法、土壤特性以及生长期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制种产量相差悬殊。

下面为大家介绍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要点:

1、玉米杂交制种亲本选择

选用自身高产的母本和适宜父本、母本产量性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杂交种子的产量水平。在母本具有高产性状的基础上,还需要父本能够稳定地向母本供应充足的花粉,才能最后保证杂交种子的高产。所以,在选用父母本时,除需注意双亲配合力为F1代创造杂种优势外,还应选用能确保制种高产的母本和相应父本。

2、选地与整地

2.1选地

制种地首先应选择适宜该组合制种的生态类型地域;其次,在安全隔离的前提下,社会因素如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等同样不容忽视;最后,生产条件是决定制种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质地以砂壤土较好,肥力水平中等以上,有较好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做到旱涝保收。

2.2整地

制种地进行深耕细整是创造良好土壤条件的重要措施,翻耕的深度应根据玉米根系生长特点,土壤性质及肥料、劳力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以秋季早期深翻为好,并在早春进行耙地、镇压和耢地。整地务必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不留残茬。夏播制种受前作收获期、制种组合生育期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耕深以20cm左右为宜,土层深厚、肥料充足及壤土可适当深些,土层浅、肥料不足及砂土宜浅些。

3、施用基肥

施用基肥最好在深耕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发育。施用基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看土施肥,深施匀施,集中施(穴施或沟施),肥土少施,瘦土多施,精肥少施,粗肥多施向阳地升温快应施迟效肥料,背阴地升温慢应多施速效性肥料,粘土多施焦泥灰,沙土多施泥肥厩肥。

4、玉米杂交制种播种规格

4.1父母本行比

玉米杂交制种时,父母本要按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播行要端直,严防错行并行和漏播,各行都要种到田头,并作相应标志。父母本行比的确定,应在保证父本有足够花粉,使母本雌穗能正常结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母本行数,以提高制种产量。为了从调整亲本比例上,挖掘制种产量的潜力,也可采用3∶0或4∶0高密度制种方法。具体做法是:母本、父本仍按一定行比播种,如4∶0制种法,母本:父本的行比为4∶1(或称4套1),等父本行植株全部散粉后,立即将父本割除,父本行成为通风透光道,改善母本光照条件,促进种子早熟,增加粒重,同时又可避免机械混杂,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

4.2确定合理的密度

通常,单交制种每公顷不少于5.3万株,矮秆、抗倒、紧凑型亲本,则可适当加大密度。同一个亲本,夏、秋播则比春播密度大。肥水条件差,又是平作裸种,密度要小;肥料充足,供应平衡,有良好灌溉条件,地膜覆盖,以及采用3∶0或4∶0高密度宽窄行制种方法可以提高密度。

4.3调节播期制种区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实行错期播种,应充分考虑亲本生育期早晚、生长季节、气候、土壤、墒情等条件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亲本经过催芽后同期播种。母本行,不得重播、漏播,行向要正直不交叉。行距多为35~60cm。

5、玉米人工辅助授粉

有机米自交系花粉量小而且散粉较为集中,加上目前生产上母本行比例加大,花粉往往不足,为了提高花粉利用率,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母本结实率。在父本花粉量非常充足,母本比例不大,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母本吐丝非常整齐,持续时间不长的条件下,一般采取用细秆拨动父本茎秆果穗上部或用手摇动植株,使花粉散落下来。这种方法省工,效率高,但花粉利用率很低,而且易受自然条件制约,无风或空气湿度过大均会缩小散粉距离,一般以微风最好。

6、玉米田间管理

根据玉米各生育阶段特点,加强田间管理,是夺取玉米制种高产的重要环节。田间管理总的要求是:促苗、控秆、攻穗。施肥应掌握基肥足、苗肥早、穗肥重、粒肥补的原则,做到前轻、中重、后补,并通过其他管理措施,使玉米前期青秀矮壮不落黄,中期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有力,后期穗大粒饱满,青秆黄熟不早衰,才能夺取制种高产。

7、有机米安全隔离

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不应少于300m,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应在400m以上。另外,还应根据风向和地势等因素,适当调整隔离距离,如果制种田处于上风向或地势比其他玉米花粉源低,则须加大距离,以免串粉。采用时间隔离时,错期应在40d以上,先播早熟的组合,后播生育期长的品种或组合。此外,必须考虑到气候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做到隔离区内外的玉米,其群体的散粉终期与吐丝始期相距10~15d以上,确保安全隔离。

8、玉米去杂去劣

玉米在播种前,根据种子形状、颜色、粒型剔出杂粒、异型粒,并检出霉粒、病粒、虫蛀粒和过小的粒。田间生育期间是去杂的关键时期,应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散粉前至少进行三次去杂。

9、玉米及时彻底去雄

有机米人工去雄母本去雄是制种工作的中心环节,去雄的要求是及时、彻底、干净,在母本株的雄穗刚露出顶叶而尚未散粉前就及时拔除,并且不能留下雄穗基部的小枝梗。拔除的雄穗,应立即埋入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

10、玉米杂交制种科学收获

玉米制种田的收获应该在种子完熟后进行。父母本单收,以免种子混杂。果穗成熟后收获要及时。父母本同时成熟的制种区,应先后分收父、母本果穗,运回一亲本果穗,再收另一亲本果穗,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行收获。落在地上的果穗如不能分清父、母本应单独收作粮食处理,运回的果穗要严格分堆晾晒,去杂穗、劣穗脱粒,还应在晒场进行穗选、去杂、去劣,然后脱粒晒干(烘干),扬净储藏,种子含水量应不高于13%,含水量达标的种子,脱粒的同时进行精选包转,随时入库。

《种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