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植物

2020-01-13

植物吊灯植物的养护。

卧室养花好不好?卧室养花可以吗?风水上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常用植物来调节环境气场。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依兰植物》,希望您喜欢!

  • 中文学名依兰

依兰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千米,东距佳木斯市76千米,南距七台河市91.2千米,总面积4672平方千米。 依兰县地处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延伸地带。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依兰原名三姓,满语为“依兰哈喇”(即:依兰为“三”,哈喇是“姓”)。据《三姓志》载:清初,松花江中游胡尔哈河(今牡丹江)口、汤旺河口、汤旺河口顺流而下玛那哈地方及胡尔哈河正东倭和地方分别有赫哲人数十户或百余户居住。天聪年间,挑选胡尔哈河一带赫哲1000人,前往山东征剿。于顺治二年(1645年),对未出“天花”赫哲人等由军营全行撤回,“因为出力,将此赫哲人等一并作为新满洲,国语依册(伊彻)满洲,随将卢业勒、葛依克勒、胡什哈哩、舒穆鲁等四族长编为世管佐领。”又据伪满《依兰纪略》记载,“嗣以胡氏徙居宁古塔,只余卢、葛、舒三姓,遂呼斯地为三姓”,简称“依兰”。

历史沿革

周朝、秦朝,均属肃慎族部落。

汉朝,晋为挹娄部。

北魏,依兰是勿吉国中心。

隋朝,时勿吉改称靺鞨。

唐朝,靺鞨共七部,其中粟末部日趋强大,于圣历元年,698年,创立震国,唐于开元元年,713年,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国名渤海。

辽朝,继承渤海领土主权,废除州县建制。

金朝,设路治,称胡里改路。

元朝,建立后,依兰初属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后由开元路划出归合兰府水达达路管辖。

明朝,属三万卫辖区。

清朝,顺治三年(1645年),为加强三姓地方驻防兵力,将从征山东的三姓部分兵丁千余人撤回三姓。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初设三姓城。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撤宁古塔将军,三姓副都统改山吉林将军统辖。

清光绪八年(1882年),设富克锦协领衙门,属三姓副都统,统归吉林将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置依兰府,撤三姓副都统衙门。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吉林将军上奏:“三姓一城,为吉江(吉林、黑龙江的简称)门户,又为松花、牡丹两江汇流东下之区,地多沃壤,户口殷繁”,请求设置府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02月,设置依兰府,隶于滨江关道。知府于同年8月2日(农历六月十三日)启用依兰府关防。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革东北行政制度划分三省,依兰辖于吉林省。

宣统元年(1909年)06月,清廷批准,于依兰府城设置东北路兵备道,管理依兰、密山、临江(今同江)一带边务及东北沿边兵备事宜,并管理依兰等处关税、交涉事宜,同时裁撤三姓副都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03月,将依兰府改为依兰县。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06月,将东北路道改为依兰道,依兰县隶属依兰道管辖。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02月,撤销依兰道,由吉林省直辖。全县总人口16.4万人,时为二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改隶三江省管辖。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0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依兰县隶属合江省管辖。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03月,将土龙山、宏克力一带划出,于土龙山设置依东县;将双河一带划出,于双河区设置双河县;将刁翎、三道通一带划出,于刁翎区设置刁翎县。原依兰全境“一分为四”。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06月,撤销依东县,将其北部宏克力一带划归依兰县,将其南部土龙山一带划归桦南县。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05月,撤销合江省,依兰县改隶松江省管辖。

1954年08月,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划入合江专区。

1985年01月,正式撤销合江地区,改由佳木斯市领导。

1991年04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12月,依兰县辖6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依兰镇、达连河镇、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团山子乡、愚公乡、迎兰朝鲜族乡。

县人民政府驻依兰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依兰县地理位置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千米,东距佳木斯市76千米,东南距七台河市91.2千米。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5°50′40″~46°39′20″,东经129°11′50″~130°11′40″之间。

地质地貌

下元古界地层

依兰县境内,最古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元古界晚期属震旦纪)之黑龙江群地层。集中分布于县境东北部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东岸,倭肯河西岸各地区。其出露岩性,以燕山运动华力西期花岗岩与下元古界结晶质片岩为主。

古生代地层

依兰县在松花江北岸,虽亦零星出露华力西期花岗岩体,但其中主要为角岩、角岩化石岩及白色颗粒状大理岩等,属于古生代之二迭纪地层。

中生代地层

1、中生代侏罗纪地层,出露在四块石和牡丹江两侧地带。岩石种类,大多为深灰色流纹斑岩和凝灰溶岩等。

2、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分布在红星、土城子乡及牡丹江两岸和松花江北岸,岩石为具有各种颜色的粗、细砂岩及安山玢岩、气孔状安山、玄武岩等。

新生代地层

1、新生代第三纪地层,除以黑色岩石为主外,并有各种颜色的粗、细砂岩及砂砾岩等。其分布区域在达连河镇、道台桥镇一带。达连河煤田即属于此种地层。

2、新生代第四纪地层,是最晚形成的地层。其分布区域在全县境内各干、支河流两岸。其中主要岩石为角闪安山岩、气孔玄武岩、亚粘土矿,以及砂砾、黄土等。

地貌特征为远近高低起峰峦,泥泽漫岗绕平原;深沟洼浴江河网,五山一水四分田。

水文条件

依兰县河流较多,河网密布,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勃利河等大小河流18条,山涧小河112条。有大小河沼、坑塘83个。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44亿立方米。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323.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埋深在5一20米,总储量为72亿立方米。其中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3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依兰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差异显著,干湿悬殊,寒暑俱烈。

春季,3一5月,冷暖空气交替激烈,气温回升快,天气多变,风力强,降水少,蒸发量大。

夏季,6一8月,暖空气活动强盛,由于气温气压变化,造成高温多雨现象,山区多对流雨,平原多锋面雨。

秋季,9一10月,暖空气减弱,北方冷空气增强,气温降低快,风力增大,雨量大减。

冬季,11一2月,在强大的冷空气控制下,气温低,降水少,寒风凛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依兰县土地总面积46,157.91公顷,利用现状是4、4、一、一、即耕地和森林各占四份,半利用土地和其他用地各占一份。各类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占地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水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率93.5%,土地垦殖率42.8%。全县土壤有8个土类,23个亚类,26个土属,48个土种;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河淤土和泥炭土。现有耕地中黑土、草甸土占70%。

水利资源

依兰县河流较多,河网密布,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勃利河等大小河流18条,山涧小河112条。有大小河沼、坑塘83个。地表水多年平均迳流量为9.44亿立方米。客水多年平均迳流量323.1亿立方米。

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埋深在5—20米,总储量为72亿立方米。其中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一、林木类有松、杨、榆、桦、桑、柞、椴、棠槭、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等。二、花草类花类:有秋菊、丁香、月季、海棠、芍药、灯笼、绣球。对红、兰草、吊兰、玻璃翠、山玫瑰、桃柳、凤仙、草类:有靰鞡草、大叶樟、小叶樟,卷毛红、芦苇、草木犀、油包草、马兰草、野苜蓿、香蒲、锉草等。

动物资源

兽类:有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黄鼬、灰鼠、狐狸、麝鼠、貉、獾、狼、野猪、山兔、山羊、狍子、熊、蝙蝠、刺猬、蜥蜴等。

鸟类:有燕、麻雀、小雀、鸿雁、鹞鹰、乌鸦、布谷、雉、乌雉、喜鹊、鹳、裂、鸥、鸽、雕、翠雀、苏雀、鸬鹚、鹧鸪等。

虫类:有蛇、晰蜴、蜜蜂、蜘蛛、蚁、萤、麦奴、粘斯虫、蛾、螺、蛴螬、尺蠖、蟋蟀等。

鱼类:有银鲴鱼、甲鱼、哲罗鱼、细鳞鱼、雅巴沙鱼、虫虫鱼、川丁子鱼、青根鱼、鳊花鱼、板黄鱼、葫芦子鱼、花鲢鱼、白莲鱼、嘎牙子鱼、黑鱼、鳌花鱼等。

矿产资源

依兰县境内已发现矿产31种,产地104处。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61处,其余为矿点。矿产总类有褐煤、油母叶岩、铁、砂金、石英、石棉、大理石、蛇纹岩等7种。

黑色金属,有变质水成岩形成的铁矿,岩浆岩构成的铬铁矿。有色金属型有铜矿、砂金、镁矿。

蛇纹岩矿、热液型石英矿、石棉矿,结晶岩体之水晶石、沉积型磷灰石、热液型滑石,沉积变质之大理石和白云岩、金云母。

县境内埋藏着大量沉积型褐煤和油母页岩,煤炭为2.31亿吨,油、炭页岩为7,805.58万吨,合计为3.09亿吨。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依兰县户籍总户数14.67,总人口40.9万人,农业人口27.95万人,非农业人口12.93人。男性人口20.94万人,女性人口19.95人,全县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9:100.0。

民族

依兰县居民,自肃慎族起,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至2010年由满族、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赫哲族、锡伯族、鄂温克族、壮族、土族、俄罗斯族构成,除赫哲族、满族外,余者均来自其它各省。

政治

县委

书记:尹承云

副书记:王克帅、尚瑞

常委:郭本刚、张国臣、张淑秋、刘国胜、刘远志、孙玉坤、宁军昌

人大

主任:张文

副主任:张树文、丁长林、王国柏、田芳

政府

县长:王克帅

副县长:张国臣、杜建国、荣海涛、董威江、李颖、瞿卫中

政协

主席:杨晓春

副主席:王迎春、王守君、陈建忠

经济

综述

2013年,依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比2003年增长5.8倍,现价增幅年均增长21%;财政总收入实现13.6亿元,比2003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25.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7.4亿元,比2003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6亿元,比2003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4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44.2亿元,比2003年增长8.2倍,年均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39元,比2003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48元,比2003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15.7%。

第一产业

2013年,依兰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5.6亿元,比2003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16.8%;粮食总产达到40亿斤,比2003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16.6%;累计转移劳动力77.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9.5亿元;投资6.8亿元,建设重点水利工程57项;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3.9亿元,比2003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14.8%;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61个,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25家;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森林覆盖率由35.5%上升至41.5%。

第二产业

2013年,依兰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税金分别完成137.7亿元、29亿元和3.8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6.3倍、6倍和7.3倍,年均增长22%、21.6%和23.6%。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6户,其中亿元以上10户。初步形成了以煤化工、新能源、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建材、医药为代表的特色工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35.5:22.0:42.5调整到2013年的29.7:29.9:40.4。

第三产业

2013年,依兰县实际利用域外资金实现62.3亿元,比2003年增长11.3倍,年均增长28.5%,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10个。先后引进了国电、大唐、华润、福田雷沃等多家国内500强企业,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达22户。

累计接待游客39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实现19.8亿元。城乡商贸服务业发展迅速,农家店发展到369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配送覆盖率达90%。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11年,依兰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个,全年总产值实现1.25亿元,全年申请专利31个,专业技术人员6254个,其中农业技术人员45个,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45个。

教育

截至2016年,依兰县共有各类学校48所,义务教育学校38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非义务教育学校9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5所);特殊教育1所。现有在校生总数29,399名,其中,普通高中4,558名,职高545名,初中8,217名,小学16,035名,特教学生44名。现有在职教师总数3,116名,其中,高中355名,职高54名,初中972名,小学1576名,特教21名,幼师138名。

卫生

截至2013年,依兰县人民医院新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成为二级甲等医院;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9所。

城建

截至2013年,依兰县城镇化率达到32.3%。启动总投资6.8亿元的城南出城口改造项目,完成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新建通乡通村公路867公里、365万平方米,通乡通村率达到100%;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危桥50座。投资2.5亿元,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示范村29个,新建农民住宅楼27栋、11.1万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45公里、43.5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28500户、240万平方米。

改造棚户区54.36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27平方米;完成老旧楼节能改造46栋、18.7万平方米。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宜居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整治小区100个、成立业主委员会70个。完成5个公园广场建设。绿化总面积达到303万平方米,主街区亮化率达到100%,街巷亮化率达到95%。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依兰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22.67万人、参合率99.6%;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4.26万人,参保率83%。国有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范围参加住院统筹;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纳入统筹范围,企业拖欠工资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累计安置公益性就业岗位157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建设廉租房210套、10500平方米,1859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补贴;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204户、11832平方米。

交通运输

公路

沈海高速公路,(G15)

依七高速公路,(依兰-七台河)

哈同公路(221国道)

铁路

哈佳铁路

航运

宣统元年到中华民国四年,依兰码头过港船只累计为,俄国机船2601只,中国机船214只,帆船2911只,客运量累计为:发乘346579人;到港234356人。其中民国4年的统计是:俄国汽船834只,载重297325吨,中国汽船134只,载重18945吨;帆船762只,载重12146吨,发乘108698人,到港76913人。

历史文化

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弘扬抗联精神,发展省内外生态游和红色游主要目的地。

东方萨满神

赫哲族民间舞蹈“东方萨满神”,于1994年8月,由“中国黑龙江民族民间艺术团”携带参加了在日本福井举办的’94福井国际艺术节。其北方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令参加艺术节的各国艺术家及广大日本观众为之倾倒。

开江乐

赫哲族舞蹈“开江乐”通过一对年轻的赫哲夫妇开江捕鱼前和下江捕鱼后的一段生活场景,较为鲜明的反映了有着丰富鱼文化的赫哲人的生产生活特点,表现了赫哲族渔民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也用艺术的手法说明了纯朴的赫哲人,对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风景名胜

靖边营遗址

靖边营遗址,是依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位于依兰县东北部松花江南岸的巴彦哈达群山环抱之中,距县城15千米。

1880年5月为加强三姓地区防御清朝督办吉林边务钦差大臣吴大澂会同吉林将军建的绥字军兵营,营房有五座。营址呈正方形,边长200米,围墙现存高度3至4米,顶宽2米,跺口间距2米。

五国城遗址

五国城遗址,沿依兰县城杨柳成荫的通江路北行二里许,路左侧矗立着一座两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金代五国城遗址”七个大字。再西行数步即踏入800年前的辽金国土。据史书记载,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就在这里。

防洪纪念塔

防洪纪念塔,修建于1985年。三面环水的依兰县历史上曾多次受洪水侵袭,为了纪念抗洪的勇士们,依兰县人民政府建此纪念塔。

慈云寺

慈云寺,创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东北抗日名将、奉系军阀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为其胞姐在龙王庙基础上修建的,”慈云寺”三个鎏金大字是中国著名佛学专家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汪道涵、候宝林、李光羲、曲啸等著名人物,陈雷、孙维本、邵奇惠等各级领导都曾在此驻足;台湾圆光佛学院教务长慧空大师也曾到此给尼众班的学员传经讲学,提供赞助,”多办一所佛学,少设十座监狱”,是她给予慈云寺的评价。

依兰财神庙

依兰财神庙,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盛京通志》记载原财神庙“正殿为三楹,东西配庑各五间,大门三楹,钟鼓楼各一”。民国时,配殿为商会所占,伪满时期又被法院所占,解放后在财神庙旧址建立了县第四小学,文革期间财神庙的建筑全部被拆毁。2000年,民营者王庆林先生将财神庙复建。

财神庙占地约6000平方米,整个庙宇方向坐北朝南。庙内建筑布局由门殿、正殿、后殿和东西配殿构成。门殿结构集山门、戏楼、钟楼、鼓楼于一体。一层门殿共三大间,长24米,宽7.5米,总计180平方米。钟楼的铸铁大钟重1.3吨,鼓楼的大鼓直经1.3米,这两件吉祥之物为镇庙之宝。

门殿中门西侧供俸的“四大金刚”,也称“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这四大天王脚下踩着恶鬼等人间的小人。

巴兰河

巴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全长108千米,是由山间泉水汇聚而成。漂流区内已经开通15千米的巴兰河漂流和12千米的巴兰河源头漂流。巴兰河漂流有三奇:一奇沿途风光美,古人所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漂流至此,体会更深;二奇水质清洌,巴兰河是中国北方内陆河流中,屈指可数的未受到污染的河流之一,即使是在炎热盛夏,河水最高水温也只有8-9℃;三奇水流速适中。巴兰河漂流一向以全省景色最美、河道最宽、落差最好而著称,已唱响中国北方第一漂的品牌,成为依兰旅游业的龙头项目。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依兰县城江北45千米处,占地面积4275亩,交通方便,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景色宜人,风景秀丽,是全省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环城公园

环城公园,依江、依河而建,以护城堤为主体,环城大堤全长10千米,环抱整个县城,堤上有凉亭12座,路灯100盏,堤脚绿化带宽30米。亭阁错落有致,雕塑栩栩如生,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特别是松花江与牡丹江的汇合处–三江口,水域宽大,烟波浩渺,夕阳西下,美不胜收。

东山怪坡

东山怪坡,全长120米,呈5度斜坡,西高东低走势。汽车在坡下熄火后自动上行,且越跑越快;而骑自行车的人下坡蹬起来,却比平时费劲,不用力蹬车,自行车就要倒行,上坡时却不用蹬就自动滑行。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吸引了无数游人到此驻足,亲身体验怪坡的怪异蹊跷。

倭肯哈达洞

倭肯哈达洞,是古依兰人居住的洞穴,位于倭肯河东岸,倭肯哈达山的山腰上,离地面约85米,虽因年久而塌陷,但遗迹尚存。经考古鉴定证明,此洞穴距今已有近六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家庭居住使用后改为墓穴的。穴内发现蹲坐屈肢人骨架、石器、陶片、琢磨玉石、玉佩、玉坠、石斧等珍贵文物。

原始森林和冰川峡谷所在的丹清河林场,是全省闻名的森林之乡。原始森林人迹罕至,植被保护良好,树龄300-400年的古树随处可见,秋季此处的五花山色绚丽多姿,景色壮观,是寻幽、探险、野游的绝佳胜地。原始森林附近的冰川峡谷景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冬季连绵不断的山水在幽静的山谷里不断冲刷,结成了数十米的冰川,故称”冰川峡谷”,此奇特景观可一直持续到七月中下旬。

依兰清真寺

依兰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由于金玉旺哈吉步行前往麦加朝圣,他的这次朝圣是三姓乃至东北地区第一人,所以,清真寺名声大振。该寺还存放着乾隆皇帝钦赐的龙凤棺罩、康熙皇帝的圣旨牌、洪武皇帝的百字赞。清真寺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中国庙宇式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四块石抗联遗址

四块石抗联遗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依兰县北境。四块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980米。这里山势险峻,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抗日联军第三、四、五、六、八、九、十一军都在此地活动过。1936年,抗联第三、六军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驻地。由于四块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省委曾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36年9月,第二次是1937年6月,第三次是1938年5月。这几次会议均讨论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问题。其中1937年6月的会议是北满省委扩大会议,被称为“帽儿山”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赵尚志、冯仲云、李兆麟、周保中、戴鸿宾、李熙山、黄成植、张兰生、魏长魁、黄吟秋、吴玉光、白江绪、杨爻、于保合、徐文彬等。这里有阻击石、抗联第六军医院、抗联第一哨位、第二哨位、山羊道、军马场、抗联井、中共北满省委临时会议室和烈士墓地等遗址。

珠山滑雪场

珠山滑雪场,位于依兰县东山景区(怪坡道南),距县城边仅有2千米,总投资120万元,于2003年12月25日开业,滑道全长450米,宽50米,进口道具100套,并设高级托牵索道。”三山逶迤南北呼应万般气象成一统,四水磅礴东西奔涌千里波涛归正流。”

依兰民俗馆

依兰民俗馆,是对原财神庙的修复和再生,座北朝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山门、财神殿和民俗馆三部分组成。

依兰博物馆

依兰博物馆,建于1958年,2000年重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外型为古堡式建筑,内有展厅3个,现有各类馆藏文物总计4263件,其中珍贵文物1216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古城依兰千年历史脉络,堪称北方历史的缩影。

著名人物

陈明顺,别名“大旗”笔名“二月”等,陈明顺是中国内地资深音乐制作人、唱作人。创作与制作流行歌曲近300首,生于80年代初的东北黑龙江三姓古城“依兰”陈明顺出道乐坛近15年多次获得音乐创作和制作类奖项;多年来在圈内行事低调做事沉稳,在音乐圈业界口碑很好有一定影响力。

赵崇礼,字静字,清戊子科举人,因与考官同名犯讳,更名为澄瀛。赵崇礼为满洲三姓正黄旗,原系都京忠好佐领下人,依尔根觉罗氏。是依兰县的一名清朝举人。

吴大澄,1835-1902年,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官至湖南巡抚。光绪六年(1880年),清政府曾派他到东北督办三姓、宁古塔、珲春等地屯垦和防务事宜。吴到东北后,立即进行”移民实边”试办屯田和编练近代化边防军的措施。

杨永,绰号快马杨五,清咸丰五年(1855年)生地河北省束鹿县,杨永继承祖传医术秘方,专治黑红伤,尤擅长骨外科,其整骨手法高超,其内服外用药物均采用上等药材精制而成,服敷后可速见功效。

zw59.com扩展阅读

依兰香Cananga odorata


  • 中文学名依兰香
  • 拉丁文名Canangaodorata
  • 别名香水树、依兰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木兰目
  • 科番荔枝科
  • 属依兰属
  • 种依兰香
  • 分布区域原产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依兰香又名香水树,热带木本香料植物。高10~20米,花期5~11月,果熟期12~3月。花朵较大,长达8厘米,一般单株产花5~10公斤。

形态特征

属番荔枝科常绿大乔木依兰香,晴天清晨采花,以黄绿色的花品质最优。有很浓的香味。

依兰香为常绿大乔木,高达20米以上。枝稍下垂。叶长卵圆形,先端尖,基部圆,边缘呈微波状,叶柄短。花腋生,一朵或数朵呈丛生状,形似鹰爪,下垂,芳香,初开时呈绿色,后转黄色,全年均有开放,盛花期5~8月。果实为紫黑色浆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内含3~12粒褐色、扁圆形种子,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成熟。

生长环境

依兰香为热带海岛性阳性树种,喜高温潮湿环境,以年均温22~25℃、年雨量1800~2000毫米、微酸性砂壤土为宜。用种子养殖。苗高约1米时定植,植距7~8米。为便于采花,生产上多采用截顶矮化栽培。种后2~3年始花,10年后进入盛产期,产花期可长达25~50年之久。

分布范围

依兰香原产东南亚的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热带地区,国内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有栽培,但在国内首次发现它却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20世纪60年代一个百花盛开的五月,一些植物学工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调查植物,一天,他们刚走到边境上一个傣族寨子寨门时,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走进寨子,感觉整个寨子都弥漫在芬芳之中,调查队员们都觉得惊奇,于是便四处寻找,后来才发现几乎每幢竹楼旁都种有几株开满黄绿色花朵的大树,走到树下,捡起花瓣一闻,香气袭人,而且还发现寨子里的姑娘们把这种香花穿成串,戴在发结上,虔诚的佛教信徒们把香花放在圣洁的水碗里,敬献在佛前,调查队员们随后采集了这种植物的标本,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最后才确定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依兰香。

主要价值

依兰香主要用新鲜花瓣来蒸油,称依兰油。鲜花出油率达2~3%,具有独特浓郁的芳香气味,是珍贵的香料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等。用它提炼的“依兰依兰”香料是当今世界上最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和高级定香剂,所以人们称之为“世界香花冠军”、“天然的香水树”等。依兰香的发现引起了香料厂家的重视,随后便大面积地推广种植,并在西双版纳建立了依兰香基地。目前,在市场上以依兰香加工而成的化妆品、洗涤品层出不穷,而且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用40℃温水将新鲜种子浸泡24小时后,每天再用30℃温水换洗浸泡5-8天好可播种,25天后发芽,苗高达15-20厘米,即可移植。

病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有毒蛾、毛虫、蚜虫为害叶子,可用敌百虫喷杀

依米花的传说 依米花的花语


关于依米花,相信许多人都比较陌生,据传生长在非洲的戈壁滩上。小编今天就为大家讲述一下依米花的花语和依米花的传说。

依米花花语

依米花的花语是转瞬即逝的爱,瞬间的绚烂,奇迹。它代表的含义是:瞬间的美丽。这个世界上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上苍赐给万物的权利。只有心中有爱,世界才会变的祥和和快乐多彩。绽放的依米花,是生命的智慧。

依米花的传说

在传说中,一朵依米花要等待五年的时候才开放,而开花时间只有两天,正因如此,依米花显得特备珍贵。它在没有开花之前,是非常平凡的,也不引人注意,一旦开花,便是绚丽缤纷。而另一种传说是依米花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煞是娇艳绚丽。

依米花的象征

依米花是生命一次,美丽一次。所以依米花有着传说中无比的坚强和信念,依米花虽仅有两天花期,却依旧散发出不一样的美丽。十年扎根,一朝吐蕊,这份坚定其他花朵岂能相比。所以依米花具有通过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的奋斗,使伙伴获得身心幸福,让人们拥有幸福的生活和美的精神。

依米花的花语和依米花的传说就是以上这些了。依米花非常的奇特,每朵花有四或五片花瓣,一片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煞是娇艳绚丽,中间的花蕊好似羞涩的姑娘。

异型兰植物


  • 中文学名异型兰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纲百合亚纲
  • 目天门冬目
  • 科兰科
  • 属异型兰属
  • 种异型兰

异型兰(学名:ChiloschistayunnanensisSchltr.):茎不明显,通常无叶,至少在花期时无叶。花序1-2个,下垂,不分枝,疏生多数花;

形态特征

异型兰植物茎不明显,通常无叶,至少在花期时无叶。花序1-2个,下垂,不分枝,长达26厘米,密布茸毛,绿色带紫色斑点;花序轴长约为花葶全长的4/5-1/2,疏生多数花;花序柄被数枚膜质鳞片状鞘;花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短急尖,具1条脉,背面疏生短硬毛;花梗和子房长约4毫米,密布短毛;花质地稍厚,萼片和花瓣茶色或淡褐色,除基部外周边为浅白色,具5条脉,背面密布短毛;中萼片向前倾,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形;侧萼片卵圆形,与中萼片等大,先端圆形。

花瓣近长圆形,等长于萼片而稍较窄,先端近截形;唇瓣黄色,贴生于蕊柱足末端,3裂;侧裂片直立,狭长圆形,较大,长约4毫米,中部扭曲,先端圆形,边缘具淡褐色斑点,内面具红色条纹;中裂片很短,先端钝并且凹入,上面在两侧裂片之间凹陷呈浅囊状,并且被覆着海绵状的附属物;附属物淡褐色,V字形;蕊柱浅白色,很短;蕊柱足长约4毫米,具2条褐色纵条纹;蕊喙浅白色,很短;药帽浅白色或黄色,前端收窄呈三角形,两侧各具1条丝状附属物。

蒴果圆柱形,稍弧形弯曲,长约4厘米,粗4-5毫米。花期3-5月,果期7月。

产地生境

产云南东南部至南部(蒙自、思茅、景洪、勐海、沧源)、四川中部(天全)。海拔700-2000米,生于山地林缘或疏林中树干上。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思茅)。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播种

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C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术

兰棚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背西朝东方向的场所,东南方向空旷,西背方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气清洁,有一定湿度保证的院落。注意透风、受露、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顶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叶。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气潮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装盆

上盆(或翻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2-3年后方可换人紫砂盆或瓷盆。兰花种植(在盆中)的方法与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种兰花,翻种移盆必须洗根。方法足将根浸入清水中,用旧牙刷或毛笔轻轻洗刷,切勿用力过大伤根;用剪刀将残叶、黄叶、断裂根、发黑腐烂根剪去,注意勿伤幼芽。然后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待根部发白并显细小皱纹柔软时,再植入盆中。方法一准备好兰盆及植料后,将兰株倒拿(根在上,叶在下)放于水龙头下以慢水冲洗,但水压切忌过强,以免伤兰根及叶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兰头,小指抵住盆缘,用竹筷将根固定,当放入盆内时,尽量不要让根接触到盆壁。将豆粒大的混合石砾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处。然后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处,填实和尽量不要留下空间。将竹筷拔出,并摇实盆中植料。填实植料后,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缘1.5厘米处。最后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将假鳞茎全部埋入土中为度,然后充分摇实。用压土工具轻压植料,并将表面弄平。种植完毕后,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为好。方法二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须用穿孔尼龙纱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内铺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养土,厚3-5厘米,然后放入兰草。上盆时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卷曲。种植名种兰草时一定要将老草靠边,新草放在中心,这样再发新草就有余地。种植时,左手握持兰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贯入叶心),再将兰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后边加土边摇盆,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将茎部四周的泥土按紧,最后使盆面略显馒头状(即中间四周略低)。上面铺覆一层青苔或细石子,这样盆土不易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上完盆,立即浇水。第一次浇水水量要充足。最后将兰盆放置阴处。一个月内不宜直接晒太阳,并控制浇水,不宜太湿,以后放置地点宣选择在半阴半阳、通风透气,早上照到太阳的地方。

浇水

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红砖粒、浮水石等硬质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强的植料,则可两三天供水1次。浇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浇水和当头倾注。应以清洁无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为好。兰花烂根,叶面出现黑点,叶芽腐烂等病态,多与供水不当有关。花卉植物栽种后,第一次浇水被称为“定根水”。定根水必须浇足浇透。一般上盆后要连续浇水两次,第一次浇水,见水从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浇一次。选择适宜的浇水方法。通常采用喷浇法,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又能冲洗叶面灰尘。但对于叶片有绒毛或正在开花的花卉,不宜喷浇,而应将整个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渗水,使盆土湿润。注意水温。如果水温与土壤温度相差较大(超过6℃),冬季先将水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或稍加温水,使水温升到15℃左右再浇花;夏季应避免在烈日暴晒下和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时间。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以后是浇花的最适宜时间。

施肥

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叶艺苗要控制叶绿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因为锰、镁元素能加速叶绿素的合成对花艺兰,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适量增施氮肥。以叶面喷肥为主,叶面喷肥既可通过兰叶吸收补充兰株的营养,又不会使肥接触根部引起肥害,对兰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长发育期,坚持10天左右进行一次叶面喷肥,完全可以养好兰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氢钾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芦荟液。因为芦荟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可满足兰花所需要的养分,且芦荟里含有遥芦荟酊几乎可杀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无需再施农药防病。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兰花在发育生长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对生长旺盛的健壮兰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机物为主。天然有机肥营养元素比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对植物没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质板结,且化肥大多为酸性,长期施用,会造成基质过酸,引起病害。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阿沙依椰子Euterpe edulis Mart.


  • 中文学名阿沙依椰子
  • 拉丁文名EuterpeedulisMart.
  • 别名可食埃塔棕
  • 科棕榈科

一种森林底层植物。

学名

EuterpeedulisMart.

别名:可食埃塔棕

科:棕榈科


未知

生长在森林底层。

植物公园栽植区域:热带雨林温室

长苞无柱兰植物


  • 中文学名长苞无柱兰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微子目
  • 科兰科
  • 属无柱兰属

长苞无柱兰是兰科无柱兰属的植物,植株高3.5-9厘米。块茎小,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肉质。茎纤细,直立,光滑,基部具2枚筒状鞘。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600米至42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9厘米。块茎小,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肉质。茎纤细,直立,光滑,基部具2枚筒状鞘。叶基生,具1枚叶,叶片线形或狭长圆形,长1.5-5厘米,宽1.5-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多少成抱茎的鞘。花苞片狭披针形,先端急尖,长常常为子房长的2倍,有时还过之;子房纺锤形,稍扭转,无毛,连花梗长4-5毫米。花单生于茎顶端,较大,粉红色;萼片长圆形,长5.5-8毫米,宽4-5毫米,先端钝,具3脉;中萼片直立,凹陷呈舟状;侧萼片上举,偏斜;花瓣直立,斜长圆状卵形,较萼片稍宽和稍短,与中萼片靠合,边缘略波状,先端钝,具3脉,有时侧脉还具支脉;唇瓣向前伸展,轮廓为倒卵形,基部宽楔形,具距,近中部3裂,长7-12毫米,两侧裂片先端之间宽为5-10毫米,内面无毛,侧裂片斜三角形,先端截形,尖,边缘具细圆齿,中裂片外形为肾形或倒卵形,中部宽5-9毫米,前部近圆形,先端中部具深的凹深,在缺口中间具1枚小齿,边缘具细圆齿;距圆筒状,下垂,长3-4毫米,几乎直的,距口几乎不增大,向末端略增粗,末端钝,与子房近等长;蕊柱粗短,直立,长约2.5毫米;花药椭圆形,先端钝,药室卵球形,并行;花粉团卵球形,具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椭圆形;蕊喙直立,三角形;柱头2个,隆起,长圆形,从蕊喙之下伸出;退化雄蕊2个,小,椭圆形。花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600-4200米的山坡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长柄贝母兰植物


  • 中文学名长柄贝母兰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纲百合亚纲
  • 目天门冬目
  • 科兰科
  • 属贝母兰属
  • 种长柄贝母兰

长柄贝母兰(学名:CoelogynelongipesLindl.):根状茎粗壮,粗5-7毫米,具较短节间,密被近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近圆柱形,向两端略变狭,顶端生2枚叶,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近长圆状披针形。花葶从已长成的假鳞茎顶端两叶中央发出,通常长于叶;总状花序通常具5-7朵花;花白色至浅黄色;萼片卵状长圆形,具5脉;花瓣狭线形或丝状,向先端渐狭,长约1厘米,宽约0.3毫米;唇瓣近宽卵形,长约1厘米,宽8-9毫米,3裂。蒴果狭倒卵状长圆形。花期6月,果期次年3月。生于林中树上,海拔1600-200

形态特征

长柄贝母兰根状茎粗壮,粗5-7毫米,具较短节间,密被近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彼此相距3-4厘米,近圆柱形,向两端略变狭,长3-7.5厘米,宽8-12(-15)毫米,干后有光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亮黄色,有光泽。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近长圆状披针形,长(10-)15-23厘米,宽(1-)1.8-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长2.5-6厘米。

花葶从已长成的假鳞茎顶端两叶中央发出,通常长于叶,在花序基部下方、花序轴顶端以及有时花序轴中部(由于连年发出新花序)均具二列套叠的革质颖片;总状花序通常具5-7朵花;花序轴下部有时稍粗厚;花苞片长约1.8厘米,在花开放后脱落;花梗和子房长7-10毫米;花白色至浅黄色;萼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5-6毫米,先端短渐尖,具5脉。

花瓣狭线形或丝状,向先端渐狭,长约1厘米,宽约0.3毫米;唇瓣近宽卵形,长约1厘米,宽8-9毫米,3裂;侧裂片近卵形,边缘全缘;中裂片宽长圆形或近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截形或微凹,边缘多少皱波状,中部有2条狭的纵褶片,向唇盘延伸并逐渐变窄并消失于唇盘下部;蕊柱稍向前倾,长5-6毫米,两侧除基部一段外有宽翅;翅延伸并围绕蕊柱顶端,整个宽度达4毫米。

蒴果狭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厘米,粗约6毫米。花期6月,果期次年3月。

产地生境

生于林中树上,海拔1600-2000米。产中国云南西南部至南部(镇康、瑞丽、勐海)和西藏东南部(墨脱)。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老挝、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栽培技术

兰棚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背西朝东方向的场所,东南方向空旷,西背方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气清洁,有一定湿度保证的院落。注意透风、受露、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顶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叶。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气潮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装盆

上盆(或翻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2-3年后方可换人紫砂盆或瓷盆。兰花种植(在盆中)的方法与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种兰花,翻种移盆必须洗根。方法足将根浸入清水中,用旧牙刷或毛笔轻轻洗刷,切勿用力过大伤根;用剪刀将残叶、黄叶、断裂根、发黑腐烂根剪去,注意勿伤幼芽。然后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待根部发白并显细小皱纹柔软时,再植入盆中。

方法一准备好兰盆及植料后,将兰株倒拿(根在上,叶在下)放于水龙头下以慢水冲洗,但水压切忌过强,以免伤兰根及叶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兰头,小指抵住盆缘,用竹筷将根固定,当放入盆内时,尽量不要让根接触到盆壁。将豆粒大的混合石砾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处。然后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处,填实和尽量不要留下空间。将竹筷拔出,并摇实盆中植料。填实植料后,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缘1.5厘米处。最后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将假鳞茎全部埋入土中为度,然后充分摇实。用压土工具轻压植料,并将表面弄平。种植完毕后,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为好。

方法二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须用穿孔尼龙纱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内铺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养土,厚3-5厘米,然后放入兰草。上盆时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卷曲。种植名种兰草时一定要将老草靠边,新草放在中心,这样再发新草就有余地。种植时,左手握持兰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贯入叶心),再将兰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后边加土边摇盆,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将茎部四周的泥土按紧,最后使盆面略显馒头状(即中间四周略低)。上面铺覆一层青苔或细石子,这样盆土不易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上完盆,立即浇水。第一次浇水水量要充足。最后将兰盆放置阴处。一个月内不宜直接晒太阳,并控制浇水,不宜太湿,以后放置地点宣选择在半阴半阳、通风透气,早上照到太阳的地方。

浇水

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红砖粒、浮水石等硬质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强的植料,则可两三天供水1次。浇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浇水和当头倾注。应以清洁无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为好。兰花烂根,叶面出现黑点,叶芽腐烂等病态,多与供水不当有关。花卉植物栽种后,第一次浇水被称为“定根水”。定根水必须浇足浇透。一般上盆后要连续浇水两次,第一次浇水,见水从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浇一次。选择适宜的浇水方法。通常采用喷浇法,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又能冲洗叶面灰尘。但对于叶片有绒毛或正在开花的花卉,不宜喷浇,而应将整个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渗水,使盆土湿润。注意水温。如果水温与土壤温度相差较大(超过6℃),冬季先将水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或稍加温水,使水温升到15℃左右再浇花;夏季应避免在烈日暴晒下和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时间。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以后是浇花的最适宜时间。

施肥

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叶艺苗要控制叶绿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因为锰、镁元素能加速叶绿素的合成对花艺兰,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适量增施氮肥。以叶面喷肥为主,叶面喷肥既可通过兰叶吸收补充兰株的营养,又不会使肥接触根部引起肥害,对兰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长发育期,坚持10天左右进行一次叶面喷肥,完全可以养好兰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氢钾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芦荟液。因为芦荟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可满足兰花所需要的养分,且芦荟里含有遥芦荟酊几乎可杀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无需再施农药防病。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兰花在发育生长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对生长旺盛的健壮兰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机物为主。天然有机肥营养元素比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对植物没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质板结,且化肥大多为酸性,长期施用,会造成基质过酸,引起病害。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叉枝牛角兰植物


  • 中文学名叉枝牛角兰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纲百合亚纲
  • 目天门冬目
  • 科兰科
  • 属牛角兰属
  • 种叉枝牛角兰

叉枝牛角兰(学名:CeratostylishimalaicaHook.f.):附生草本,具粗短根状茎和许多纤维根。茎丛生,长2-7厘米,呈2叉状分枝,全部为鳞片状鞘所覆盖。

形态特征

叉枝牛角兰是附生草本植物,具粗短根状茎和许多纤维根。茎丛生,长(1.5)2-7厘米,呈2叉状分枝,全部为鳞片状鞘所覆盖;鞘红棕色或浅红棕色,膜质,卵状披针形,长5-10毫米或更长,先端长渐尖。叶1枚,生于分枝顶端,线形或狭长圆形,长3.5-6.5厘米,宽3-7毫米,先端略为不等的2浅裂或裂口不明显,基部收狭为柄;叶柄长4-6毫米。

花序生于分枝顶端,通常具2-3朵花,有时仅1朵;花苞片很小;花序柄和花梗长约4毫米,多少被短柔毛;花小,白色而有紫红色斑,蕊柱黄色;中萼片长圆状卵形,长5-6毫米,宽2-3.5毫米,背面被短柔毛;侧萼片宽卵形,长3.5-4.5毫米,基部仅一部分着生于蕊柱足上,另一侧延伸为萼囊并围抱唇瓣基部,背面亦被短柔毛;花瓣线形,长3.5-4.5毫米,宽约1毫米,无毛;唇瓣着生于蕊柱足上,近长圆形,不裂,长2-3毫米,肥厚,凹陷成舟状,基部呈深囊状,顶端靠背面有1个垫状胼胝体,唇盘上有少量毛;蕊柱短,顶端臂状物貌似牛角,基部有蕊柱足。

蒴果椭圆形,长6-7毫米,粗3-4毫米。花果期4-6月。

产地生境

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900-1700米。产中国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镇康、景洪、屏边)和西藏东南部(墨脱)。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播种

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C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术

兰棚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背西朝东方向的场所,东南方向空旷,西背方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气清洁,有一定湿度保证的院落。注意透风、受露、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顶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叶。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气潮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装盆

上盆(或翻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2-3年后方可换人紫砂盆或瓷盆。兰花种植(在盆中)的方法与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种兰花,翻种移盆必须洗根。方法足将根浸入清水中,用旧牙刷或毛笔轻轻洗刷,切勿用力过大伤根;用剪刀将残叶、黄叶、断裂根、发黑腐烂根剪去,注意勿伤幼芽。然后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待根部发白并显细小皱纹柔软时,再植入盆中。方法一准备好兰盆及植料后,将兰株倒拿(根在上,叶在下)放于水龙头下以慢水冲洗,但水压切忌过强,以免伤兰根及叶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兰头,小指抵住盆缘,用竹筷将根固定,当放入盆内时,尽量不要让根接触到盆壁。将豆粒大的混合石砾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处。然后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处,填实和尽量不要留下空间。将竹筷拔出,并摇实盆中植料。填实植料后,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缘1.5厘米处。最后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将假鳞茎全部埋入土中为度,然后充分摇实。用压土工具轻压植料,并将表面弄平。种植完毕后,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为好。方法二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须用穿孔尼龙纱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内铺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养土,厚3-5厘米,然后放入兰草。上盆时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卷曲。种植名种兰草时一定要将老草靠边,新草放在中心,这样再发新草就有余地。种植时,左手握持兰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贯入叶心),再将兰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后边加土边摇盆,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将茎部四周的泥土按紧,最后使盆面略显馒头状(即中间四周略低)。上面铺覆一层青苔或细石子,这样盆土不易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上完盆,立即浇水。第一次浇水水量要充足。最后将兰盆放置阴处。一个月内不宜直接晒太阳,并控制浇水,不宜太湿,以后放置地点宣选择在半阴半阳、通风透气,早上照到太阳的地方。

浇水

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红砖粒、浮水石等硬质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强的植料,则可两三天供水1次。浇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浇水和当头倾注。应以清洁无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为好。兰花烂根,叶面出现黑点,叶芽腐烂等病态,多与供水不当有关。花卉植物栽种后,第一次浇水被称为“定根水”。定根水必须浇足浇透。一般上盆后要连续浇水两次,第一次浇水,见水从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浇一次。选择适宜的浇水方法。通常采用喷浇法,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又能冲洗叶面灰尘。但对于叶片有绒毛或正在开花的花卉,不宜喷浇,而应将整个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渗水,使盆土湿润。注意水温。如果水温与土壤温度相差较大(超过6℃),冬季先将水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或稍加温水,使水温升到15℃左右再浇花;夏季应避免在烈日暴晒下和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时间。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以后是浇花的最适宜时间。

施肥

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叶艺苗要控制叶绿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因为锰、镁元素能加速叶绿素的合成对花艺兰,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适量增施氮肥。以叶面喷肥为主,叶面喷肥既可通过兰叶吸收补充兰株的营养,又不会使肥接触根部引起肥害,对兰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长发育期,坚持10天左右进行一次叶面喷肥,完全可以养好兰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氢钾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芦荟液。因为芦荟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可满足兰花所需要的养分,且芦荟里含有遥芦荟酊几乎可杀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无需再施农药防病。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兰花在发育生长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对生长旺盛的健壮兰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机物为主。天然有机肥营养元素比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对植物没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质板结,且化肥大多为酸性,长期施用,会造成基质过酸,引起病害。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依兰植物》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吊灯植物的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