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植物如何养护管理。

阳台种花需要注意哪些?人都有爱美之心,对于女士朋友们尤为如此。很多朋友喜欢在阳台上种花,这样可以让阳台更加的美观。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矮菜棕Sabal minor (Jacq.) Pers.》,希望您喜欢!

  • 中文学名矮菜棕
  • 拉丁文名Sabalminor(Jacq.)Pers.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 目初生目Principes
  • 科棕榈科Palmae
  • 亚科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
  • 族贝叶棕族CORYPHEAE
  • 属菜棕属Sabal

学名:Sabalminor(Jacq.)Per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初生目Principes棕榈科Palm

形态特征:

矮小灌木状,无茎或具短茎,高约1米或更高。叶掌状分裂,淡蓝绿色,约呈3/4圆形,分裂成20-38个裂片,叶柄顶端至裂片先端长60-90厘米,中央的裂片较长,宽2-3.5厘米甚至更宽,先端渐尖,短2裂,在裂片弯缺处具细长早落的丝状纤维;叶柄长约90厘米,约与叶片等长,上面近基部具宽的沟槽,背面凸起;叶柄顶端具近三角形的戟突;叶轴短或无。花序生于叶间,直立,长达1.5米,花序梗长约1米,序梗和序轴被多个管状佛焰苞包着;花序具3-4级分枝,上面着生10-14个分枝花序,长10-25厘米或更长,其上有8-15个或25个以上的5-10厘米的小分枝,小分枝上着生小花枝;花黄白色,螺旋状着生;花萼杯状,3半裂,裂片三角形,花瓣长于花萼1.5-2倍,卵状椭圆形,基部合生成短管状;雄蕊等长,钻状,花药小,为极宽的心状箭头形;子房为狭三稜状金字塔形,长2.5-2.8毫米,具3沟槽,柱头头状,3裂,具乳头状突起。果实球形,成熟时亮黑色,直径8-9毫米,基部具宿存柱头的痕迹。种子近球形,基部稍扁平,直径约6毫米,种脐偏离中心,胚乳均匀,胚位于一侧的中部或稍下面。花果期11月。

产地分布:

原产美国东南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有栽培。

zw59.com扩展阅读

矮琼棕


品种名称矮琼棕

学名Chuniophoenix nana

异名小琼棕

植物种类 观叶树木
生物分类棕榈科

产地原产于海南陵水县吊罗山;越南亦有分布;云南、福建引种栽培。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灌木状,茎丛生,圆柱形,高约1.5-2m,直径约1cm,向上部渐增粗,紫褐色,被残存的褐色叶鞘。掌状叶,叶裂片4-7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24-26cm6-7cm,最外侧的裂片最小,为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23-27cm2-5cm,深裂几达基部;叶柄长26-55cm,具深沟。花序自叶腋抽出,长20-27cm,花序轴上有苞片(一级佛焰艺)3-5枚,管状;个分枝或2-3分枝,白苞片内抽出,长15-20cm,被覆多数淡棕色、斜漏斗状的小苞片(小佛焰苞),每一小苞片内有花1-2朵花淡黄色,直径约7mm,略有香气;花萼膜质,筒状,长约5mm,顶端2-3浅裂;花瓣3,披针形,5mm2mm。果实扁球形,约1.2cm1cm,成熟时鲜红色。种子近球形,直径0.9-1cm,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凸沟槽纹,淡棕色,胚乳均匀,胚基生。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喜荫湿环境,稍耐荫,亦耐轻霜冻。

繁殖方法:种子或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叶形似棕竹,树形优美,果实鲜红色,挂果时间长,可作庭园绿化、盆栽材料

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Jacq.) R.Br.


  • 中文学名蒲葵
  • 拉丁文名Livistonachinensis(Jacq.)R.Br.
  • 别名扇叶葵、葵树、华南蒲葵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初生目
  • 科棕榈科
  • 亚科贝叶棕亚科
  • 族贝叶棕族
  • 属蒲葵属
  • 种蒲葵
  • 分布区域中国南部、中南半岛

蒲葵(拉丁学名:Livistonachinensis(Jacq.)R.Br.)为棕榈科蒲葵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基部常膨大,叶阔肾状扇形,果实椭圆形橄榄状。

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5-20米,直径20-30厘米,基部常膨大。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1米余,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宽4-4.5厘米,顶部长渐尖,2深裂成长达50厘米的丝状下垂的小裂片,两面绿色;叶柄长;1-2米,下部两侧有黄绿色(新鲜时)或淡褐色(干后)下弯的短刺。

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1米,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厘米,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厘米。花小,两性,长约2毫米;花萼裂至近基部成3个宽三角形近急尖的裂片,裂片有宽的干膜质的边缘;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裂至中部成3个半卵形急尖的裂片;雄蕊6枚,其基部合生成杯状并贴生于花冠基部,花丝稍粗,宽三角形,突变成短钻状的尖头,花药阔椭圆形;子房的心皮上面有深雕纹,花柱突变成钻状。

果实椭圆形(如橄榄状),长1.8-2.2厘米,直径1-1.2厘米,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厘米,直径0.9厘米,胚约位于种脊对面的中部稍偏下。花果期4月。

分布情况

蒲葵产中国南部,多分布在广东省南部,尤以江门市新会区种植为多。中南半岛亦有分布。

生长习性

蒲葵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旱,能耐短期水涝,俱怕北方烈日曝晒。在肥沃、湿润、有机质丰富的工壤里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蒲葵均由播种繁殖,一般15个月开始结果。结果当年底.种子虽然成熟,但播种后需4至5月才能发芽。如是冬天采种,则宜沙土埋藏,待春末再浸种催芽后播种。最好将种子留在树上越冬,5月气温上升到的30°C左右,种子在树上全部发芽,这时采种后即时播社最佳,萌发率可达100%。

播种宜浅,窝深2-3公分,窝距约1平方尺.每窝播4粒,浇水后以筛过的生活垃圾粉末盖中,以便种子出苗。幼苗出土时需刨土,使幼苗出土整齐。

栽培技术

施肥

种子全部出苗后即可用0.2%的尿素催苗,每周一次。进人冬天,施一次腐熟的人畜粪,以补充土壤中约有机质,为幼苗育壮打下基础。每窝施量一瓢。第二年开春间苗移栽后氮、磷、钾混合施,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之比为2:2:1,浓度为0.5%,每月2一3次。每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有杂草及时中耕。照这样管理,值株平均每月都能长出一片新叶。一年是否长出12片新叶是检验水肥管理是否得当的标志。

移栽定植

播种后第二年春天,间苗移栽,每平方尺保留1株(最多2株)。第四年春天每2平方尺保留1株,其余均另行移栽。移栽时须根极少,起苗时要尽量保护主根,以免折断。第五年春,主干已经形成,主根也形成众多须根,起苗定植要带土,而且要尽量保留须根,以确保成活。定值坑深1立方米,填人生活垃圾或其他底肥,约占坑2/3,盖上土再植树。定植后浇足水(每窝一桶,以后酌减)。移栽或定植都勿剪割叶片,以免影响树形,而且成活后生长快。如遇晴天,则采用人工喷水,避免叶片萎蔫。如晴天叶片正常则不必再浇水、喷水。

剥棕摘叶剥棕摘叶的时间都在移栽、定植的月份进行。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植株从小就受到播种、移栽、定植的锻炼,可以避免因剥棕(苞片)受到伤害而死亡。第一次剥棕要在定植后5年进行,这样形成的主干粗壮,剥早了容易造成主干上大下小。每一次剥棕都必须留第三年的叶片不剥,如果留得太少,伤其心,植株必定死亡。如果没有剥棕,对枯黄的叶片及时将贴苞片割掉,使植株一年四季都呈现出青翠的热带风光,南国景色。

防治虫害

从幼苗出土就着手进行,主要防治缕姑和钻心虫。缕姑啃食植株地下部分造成蒲葵整株死亡,钻心虫为害幼苗心叶,造成枯心。对这两种害虫都可用800-1000倍液的氧化乐果,以施肥的方式浇于植株窝内杀灭。春、夏、秋三季共用药4-5次,当发现有一株幼苗遭到危害即可用药,效果极佳。

主要价值

药用

蒲葵子为蒲葵种子,性味平、淡,具有败毒抗癌、消淤止血之功效。民间常用其治疗白血病、鼻咽癌、绒毛膜癌、食道癌。

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生活

可用其嫩叶编制葵扇;老叶制蓑衣等,叶裂片的肋脉可制牙签。

园林

蒲葵四季常青,树冠伞形,叶大如扇,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绿化树种。常列植置景,夏日浓荫蔽日,一派热带风光。

工艺

在广东新会,除蒲葵树干未作加工利用外,葵叶已作加工簑衣、船篷、盖房顶的遮盖物和制成精美的蒲葵扇以及高级工艺品。如葵席、花篮、画扇、织扇等,远销日本、欧美和南洋等地。

植物文化

古代诗词

《白羽扇》(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立秋夕有怀梦得》(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飙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水长洲城。

美术作品

《蒲葵三鸡》

作者:任伯年

创作年代:1891年

规格:215.4×49.3cm

物种区分

蒲葵和棕榈二者都属于棕榈科植物,因为长得像,常常难以区分,主要区分方法:

区别蒲葵棕榈

体型蒲葵叶较大,茎杆较粗,生长较快,可长至二十米高。较矮,最高仅十米左右。

外形蒲葵叶柄上是相互分离的尖锐倒刺。叶则较大,叶裂较浅,叶片尖端自然下垂。蒲葵茎杆上的纤维较棕榈的少,且易脱落而露出树干。

棕榈叶柄上有许多连续分布的小钝刺,叶片不仅小,并且叶片裂缝较为明显,因此不适合做扇子。自然状态下,棕榈叶片末端挺直坚硬;棕榈茎杆上的纤维浓厚而密,不易脱落。

分布蒲葵耐寒力差,中国内仅分布在南方地区。棕榈可耐-10°C低温,北到陕西南部、黄河中下游,南到华南、越南均产。

性别雌雄异株雌雄同株

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 中文学名栌兰
  • 拉丁文名Talinumpaniculatum(Jacq.)Gaertn.
  • 别名土人参、假人参、参草、土高丽参,红参,紫人参、煮饭花,力参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中央种子目
  • 科马齿苋科
  • 属土人参

栌兰,(拉丁文名Talinumpaniculatum(Jacq.)Gaertn.)又名土人参,马齿苋科植物,原产热带美洲。中国中部和南部均有栽植,有的逸为野生,生于阴湿地。
栌兰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高30-100厘米。主根粗壮,圆锥形,有少数分枝,皮黑褐色,断面乳白色。
中文学名土人参拉丁学名Talinumpaniculatum(Jacq.)Gaertn.别称栌兰,假人参、参草、土高丽参,红参,紫人参、煮饭花,力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

形态特征

茎直立,肉质,基部近木质,多少分枝,圆柱形,有时具槽。叶互生或近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稍肉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急尖,有时微凹,具短尖头,基部狭楔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较大形,常二叉状分枝,具长花序梗;花小,直径约6毫米;总苞片绿色或近红色,圆形,顶端圆钝,长3-4毫米;苞片2,膜质,披针形,顶端急尖,长约1毫米;花梗长5-10毫米;萼片卵形,紫红色,早落;花瓣粉红色或淡紫红色,长椭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2毫米,顶端圆钝,稀微凹;雄蕊
(10-)
15-20,比花瓣短;花柱线形,长约2毫米,基部具关节;柱头3裂,稍开展;子房卵球形,长约2毫米。蒴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3瓣裂,坚纸质;种子多数,扁圆形,直径约1毫米,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土人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在20℃以上。植株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可耐36℃的高温,不耐寒,15℃时生长缓慢,遇霜冻即枯死。喜光耐阴,对日照要求不严,但阳光充足时植株生长旺盛。适应各种土壤种植,但要获得优质丰产,宜选择保水力良好、中等以上肥力的砂质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土人参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3种。

1、种子繁殖。用种子播种是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方法,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选择阳光充足、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施入基肥,做成1.2米宽的畦,开排水沟,畦长不限。春季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横沟,沟距30厘米,深5厘米。因种子细小,播时拌入细土或草木灰,均匀地播入沟内,覆盖细土1厘米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量100-150克。播种后约10天左右即可出苗。

2、分株繁殖。在春季气候较温和时进行成活率较高,分株前先将母株上的分枝培土,促使生根后分割出单株,如不带根则不易成活。

3、扦插繁殖。用嫩枝扦插。

露地扦插:宜于春季进行,在拱棚内以气温在20-30℃时进行较为适宜。扦插材料要选择健壮的枝梢,长约6-8厘米,带2对叶片,于叶节下约0.5厘米处剪下,保湿备插。苗床要用细沙土,不加肥料,按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先用竹枝插小孔后再把插穗插入,入土深约为插穗长度的1/3,或斜向入土2/3。扦插完后浇水,适当覆盖遮光,保温保湿,但也不宜浇过多的水。

清水扦插:插穗长以7厘米左右最合适。插穗截取后,放在阴凉处1-2天,使切口愈合,然后插于清水中,浸水深度2-3厘米。在25-30℃的条件下,2-4天即长出1厘米左右的白根10条以上,及时把根长的插穗移植在细砂土中。经此处理后植株生长繁殖较直接扦插于土中快,且成活率高。

移栽

育苗移栽的畦,按行距28-30厘米,株距25厘米种植。苗高8-10厘米时移栽,每亩定植7000株。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确保定植成活率。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缓苗后即可进行中耕除草,之后每隔1个月中耕除草1次,共中耕除草3次。

2、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后进行1次追肥,肥料以腐熟人粪尿或复合肥为主。每亩每次淋施人粪尿1.5-2吨或三

元复合肥50千克,复合肥对水50倍淋施。

3、采收加工。土人参以根入药,于秋季采收。将根部挖出后洗净、除去泥沙,然后刮去表皮,蒸熟晒干即可。一般亩产干品50-75千克。

病虫害防治

土人参幼苗期间易发生地老虎、金龟子等地下害虫咬断嫩苗,可用辛硫酸乳油液灌根,防效不错。

主要价值

花为紫色和粉色,具有观赏价值。

根为滋补强壮药,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叶消肿解毒,治疔疮疖肿。

细叶黄乌头Aconitum barbatum Patrin ex Pers.


  • 中文学名细叶黄乌头
  • 拉丁文名AconitumbarbatumPatrinexPers.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毛莨目
  • 科毛茛科
  • 属乌头属
  • 种细叶黄乌头

细叶黄乌头(学名:AconitumbarbatumPatrinexPer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直立,圆柱形,茎高55-90厘米,生2-4枚叶,叶片肾形或圆肾形,三全裂,顶生总状花序,具密集的花。

形态特征

细叶黄乌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直立,圆柱形,长达15厘米,粗约8毫米。茎高55-90厘米,粗2.5-5毫米,中部以下被伸展的短柔毛,上部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毛,生2-4枚叶,在花序之下分枝。基生叶2-4,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长4-8.5厘米,宽7-2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三深裂近中脉,末回小裂片狭披针形至线形,表面疏被短毛,背面被长柔毛;叶柄长13-30厘米,被伸展的短柔毛,基部具鞘。

顶生总状花序长13-20厘米,具密集的花;轴及花梗密被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狭线形,长4.5-7.5毫米,中部的披针状钻形,长约2.5毫米,上部的三角形,长1-1.5毫米,被短柔毛;花梗直展,长0.2-1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附近,狭三角形,长1.2-1.5毫米;萼片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圆筒形,高1.3-1.7厘米,粗约3.8毫米,直,下缘近直,长1-1.2厘米;花瓣无毛,唇长约2.5毫米,距比唇稍短,直或稍向后弯曲;花丝全缘,无毛或有短毛;心皮3。蓇葖长约1厘米,疏被紧贴的短毛;种子倒卵球形,长约2.5毫米,褐色,密生横狭翅。7-8月开花。

分布范围

状态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西部。生海拔450-900米间山地草坡或多石处,林下或林缘草地。在苏联西伯利亚区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块根、全草:止痛消肿,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栽培技术

1、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草乌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草乌,小苗留一个,其余的草乌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上半草乌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草乌及所保留的大草乌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草乌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

2、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除草、浇水、施肥。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3、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
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4、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5、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6、壮茎强根:在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7、病虫防治:草乌病虫使植株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准备,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菜棕Sabal palmetto (Walt.) Lodd. ex Rome. et Schult.f.


  • 中文学名菜棕
  • 拉丁文名Sabalpalmetto(Walt.)Lodd.exRome.etSchult.f.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 目初生目Principes
  • 科棕榈科Palmae
  • 亚科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
  • 族贝叶棕族CORYPHEAE
  • 亚族菜棕亚族SABALINAE
  • 属菜棕属Sabal

乔木状,单生,高9-18米甚至更高,直径约60厘米,常常被覆交叉状的叶基,浅裂成不规则的间断的裂缝,茎基常被密集的根所包围。叶为明显的具肋掌状叶,长达1.8米,具多数裂片(可达80片),长1.3-1.4米,裂片先端深2裂,具细条纹和明显的二级和三级脉,两面同色(绿色或黄绿色),裂片弯缺处具明显的丝状纤维;叶柄长于叶片;粗壮,上面平扁,背面凸起,基部劈裂,叶柄顶端上面的戟突披针形;叶轴粗壮,下弯而延伸几达叶的顶端。花序形成大的复合圆锥花序,

形态特征:

乔木状,单生,高9-18米甚至更高,直径约60厘米,常常被覆交叉状的叶基,浅裂成不规则的间断的裂缝,茎基常被密集的根所包围。叶为明显的具肋掌状叶,长达1.8米,具多数裂片(可达80片),长1.3-1.4米,裂片先端深2裂,具细条纹和明显的二级和三级脉,两面同色(绿色或黄绿色),裂片弯缺处具明显的丝状纤维;叶柄长于叶片;粗壮,上面平扁,背面凸起,基部劈裂,叶柄顶端上面的戟突披针形;叶轴粗壮,下弯而延伸几达叶的顶端。花序形成大的复合圆锥花序,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开花时下垂,分枝花序形成二级圆锥花序,长30-40厘米,每分枝花序有6-10个分枝,长12-15厘米,着生于各自的佛焰苞内,分枝上有10-20个螺旋状排列的小花枝,平展,稍弓形,细;花螺旋状排列,每小花枝上约有30-40朵花,每朵花基部有一个大的苞片和一个较小的小苞片;花萼短钟状,几裂至中部而成3个三角形的裂片;花冠2倍长于花萼,下部管状;雄蕊与花瓣等长或略长,花丝钻状,花药丁字着,卵状箭头形;子房连花柱约长3毫米,花柱延长,柱状近三棱,基部稍粗,柱头细头状。果实近球形或梨形,黑色,直径11-13毫米,基部有花柱残留物,外果皮薄,脆,易与中果皮分离。种子近球形,基部稍扁平,宽约7毫米,种脐略偏离中心,胚乳均匀,胚约位于一侧的中部。花期6月,果期秋季。

产地分布:

原产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至佛罗里达。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一些园林单位有栽培。

植物价值:

据文献记载,本种树干在原产地用作码头的木桩;幼叶鞘的硬纤维用于制洗衣刷,幼叶用于编睡席、帽子和篮子等用品,叶子也可盖屋顶;顶芽是一种美味的蔬菜。

矮琼棕Chuniophoenix nana Burret


  • 中文学名矮琼棕
  • 拉丁文名ChuniophoenixnanaBurret
  • 别名小琼棕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初生目
  • 科棕榈科
  • 亚科贝叶棕亚科
  • 族贝叶棕族
  • 属琼棕属
  • 种矮琼棕
  • 分布区域产中国海南。中国南方省区常有引种。耐阴性极强。

矮琼棕(学名:ChuniophoenixnanaBurret)为棕榈科琼棕属下的一个种。丛生灌木状,高约1.5-2米;茎圆柱形,直径约1厘米,向上部渐增粗,紫褐色,被残存的褐色叶鞘。叶扇状半圆形,裂片4-7片,中央的裂片较大,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花序自叶腋抽出,花序轴上有苞片3-5枚;不分枝或2-3分枝,自苞片内抽出,被覆多数淡棕色、斜漏斗状的小苞片;花两性,淡黄色,略有香气;花萼膜质,筒状;花瓣披针形,基部合生;花丝基部连合;雌蕊1枚,柱头3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鲜红色,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

形态特征

丛生灌木状,高约1.5-2米;茎圆柱形,直径约1厘米,向上部渐增粗,紫褐色,被残存的褐色叶鞘。叶扇状半圆形,裂片4-7片,中央的裂片较大,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4-26厘米,宽6-7厘米,最外侧的裂片最小,为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3-27厘米,宽2-5厘米,深裂几达基部;叶柄长26-55厘米,上面具凹槽,背面凸起;叶鞘包茎,长5-8厘米,宽1.5-3厘米,嫩叶鞘草绿色,有紫褐色纵条纹,老时两褐色,叶落后残存于茎上。

花序自叶腋抽出,长20-27厘米,花序轴上有苞片(一级佛焰苞)3-5枚,管状,顶端一侧开裂,急尖,背面具骨龙突起;不分枝或2-3分枝,自苞片内抽出,长15-20厘米,直径3-4毫米,被覆多数淡棕色、斜漏斗状的小苞片(小佛焰苞),每一小苞片内有花1-2朵;花两性,淡黄色,直径约7毫米,略有香气;花萼膜质,筒状,长约5毫米,顶端2-3浅裂;花瓣3,披针形,长5毫米,宽2毫米,基部合生,先端反卷几与基部相接;雄蕊6枚,花药丁字着,纵裂,花丝基部连合,与花瓣对生的3枚雄蕊的花丝基部扩大且与花瓣贴生;雌蕊1枚,柱头3裂。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1.2厘米,高1厘米,成熟时鲜红色,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质。种子近球形,直径0.9-1厘米,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凸沟槽纹,淡棕色,胚乳均匀,胚基生。花期4-5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产地常年高温多湿,年平均温为21-23℃,年降水量达2200-2400毫米,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生于山地雨林或沟谷雨林的林下,常见于山坡下部、沟谷两旁的阴湿环境中。其主要伴生树种有红花天料木、瘤果柯、石碌含笑等。果期8月。

分布范围

产中国海南陵水县吊罗山。南方省区常有引种。越南亦有分布。

主要价值

本种树形优美,可作庭园绿化材料。适于庭园栽培,供观赏,也可作绿篱或园林配置,或大盆栽植作室内摆设。

繁殖方式

除种子繁殖外,可用分株或不定芽繁殖。

分株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分株方法是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播种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把种子放到基质中进行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在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栽培技术

基质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厘米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厘米,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厘米,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厘米,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湿度

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0-8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叶尖干枯。

温度

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环境,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低于10℃时生长缓慢,开始进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当低于5℃时就不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当温度高达35℃以上时也能忍受,但生长会暂时受到阻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0℃。

光照

对光线要求不严,喜欢阳光充足,也耐半荫,但光照充足时生长得更好。

肥水

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琼棕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水-水-花宝”-水-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30-100厘米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厘米。沟内撒进25-50斤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修剪

冬季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换盆

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厘米。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厘米,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厘米,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厘米即可。

保护级别

濒危等级:属国家二极保护植物。

巨菜棕


品种名称巨菜棕

学名Sabal causiarum

异名巨箬棕、海地菜棕

植物种类 观叶树木
生物分类棕榈科

产地产于阿根廷、波多黎各、佛吉尼亚群岛和海地岛;中国华南、东南及西南省区引种栽培。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乔木状,茎单生,矮壮,高9-15m,粗50cm,灰色。叶掌状深裂,扇形,宽1.5-2m;裂片线状披针形,劲直,裂口处有许多丝状纤维,中肋明显,两面暗绿色,或开花结果时浅蓝色。花序长。果球形或扁圆形,直径0.8-1.2cm,熟时深褐色至黑褐色,往往成串伸出叶冠之外。

生活习性:喜温暖、潮湿环境。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应用价值:树形优美,茎干挺拔,果序长,果小,熟时深褐色至黑褐色,往往成串生于叶冠之外,庭园栽培供观赏或作行道树;嫩芽可作蔬菜;叶编织成日用品(如斗笠)与工艺品。

《矮菜棕Sabal minor (Jacq.) Pers.》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棕地植物如何养护管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