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芒洽草

2020-10-15

芒种植物养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短芒洽草》,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短芒洽草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郦氏洽草、芒洽草
学名Koeleria,litwinowii Domin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省区;在国外,中亚地区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禾草,密丛型,秆高30~60cm,花序下被绒毛;叶鞘多长于节间或稍短于节间,密被柔毛;叶舌膜质,边缘须状,长1~2mm,叶片扁平,长3~6cm,宽2~4mm,两面被短柔毛。圆锥花序穗状,灰绿色或淡棕色,有光泽,长5~12cm;小穗长5~6mm,含2~3小花,小穗轴密被长柔毛;颖矩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尖,边缘宽膜质,第一颖具1脉,长4~4.5mm,第二颖长约5mm,具3脉,外稃披针形,具5脉;先端有短芒,长1.5~2mm,内稃较短于外稃。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本种悬横断山区高寒草甸的重要牧草之一,耐寒、耐旱能力较强。生于海拔2500~4600m的亚高山草甸或灌丛草甸中。从100个样方统计分析,其中86%集中分布于海拔3000~4000m的范围内。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6℃,10℃积温在1000℃以下,无霜期仅20天左右。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且返青时间较一般禾本科牧草早,枯黄时间则较迟,青绿期较长。

在四川省甘孜、阿坝州的天然草场上广泛分布,常出现在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羊茅(Festuca ovin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委陵菜(Potentilla sp.)等为建群种的禾草、杂类草草甸;或出现在以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为建群种的嵩草草甸,群落特征表现为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大,总盖度可达60~95%,层次分化不明显,高30~35cm,短芒洽草作为重要伴生种常出现在以上群落中。

短芒洽草也生长于宽谷洼地灌丛杂类草沼泽草甸,它与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胎生早熟禾(Poa bulbosa var.vivipara)、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等灌木杂草混生。土壤多为亚高山草甸土,土层较深厚、湿润。

短芒落草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引种试验观察,3月18日返青,4月15日分蘖,30日开始拔节,6月15日抽穗,7月1日开花,8月15日种子成熟。年产鲜草24.5~30.0t/ha,干鲜比为1∶4。

饲用价值
短芒洽草叶量丰富,柔软,质优,适口性好,为各种牲畜所喜食。据四川省巫溪县四年引种试验中观察,在参试的50种野生牧草中,只有短芒落草和素羊茅(Festuca modesta)长势逐年旺盛,分蘖力越长越强,且返青比当地禾草早10天左右,枯黄时间则又晚10天左右。

短芒落草在天然草场中,虽不是群落的建群种,但由于它草质柔软,适口性好,密丛型,青绿期比较长,耐牧性能好,可作为建立放牧型人工草场的优良草种利用。
再从化学成分看,短芒落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无氮浸出物丰富,而灰分含量较低。它的蛋白质品质,从各种氨基酸含量看,属中等水平。综合评价。短芒洽草应列为良等或良等以上的饲用植物。

栽培技术要点
短芒洽草种子较小,要求整地精细。一般覆土1~2cm,播深不易出苗,造成缺苗。单播每公顷播种量15kg,如与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播量每公顷9~12kg,白三叶播量每公顷3.0~4.5kg。

短芒落草的播种期,春、夏、秋都可播种。在四川巫溪地区以7月底8月初为宜,青藏高原最晚不能超过7月中旬。条播行距25~35cm,播种深度1~2cm,播后镇压。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注意清除杂草,并严禁牲畜采食和践踏,以利幼苗生长,第二年可放牧利用。

扩展阅读

短芒三毛草


植物名称短芒三毛草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丽氏洽草、芒洽草
学名Trisetum livinowii(Domin.)Novski

地理分布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中亚细亚及土耳其也有。

形态特征
本种为禾本科多年生密丛型草本,高30~50cm,直立,具2~3节,在花序以下被绒毛。叶片扁平,长3~5cm,宽1~2mm,边缘具较长的纤毛,两面被短柔毛。圆锥花序穗状,灰绿或浅棕色,具光泽,长圆形,长3~12cm,主轴及分枝密生短毛。小穗长5~6mm,含2(3)花;颖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尖,边缘宽膜质;第一颖长4~4.5mm,具1脉,第二颖长约5mm,具3脉。小花外稃披针形,具5脉,先端及边缘宽膜质,有短芒,长1.5~2mm,内稃较短于外稃,先端2裂。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短芒三毛草返青早,一般4月下旬返青,6月中、下旬抽穗,7月上旬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为115~120天。生长期为200天左右。根系发达,耐旱性稍差。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幼苗能耐低温霜冻,冬季气温在-38℃时,植株能安全越冬,越冬率为94.6%。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耐瘠薄,在pH值7.1~8.3的微碱性土壤中生长茂密,能抗病虫害。分蘖力强,一般当年实生苗可分蘖2~4个,第2年后为15~18个;栽培者当年分蘖12~25个,第2年后为30~45个。短芒三毛草植株不高大,再生力差,一般亩产再生干草仅25~35kg。

短芒三毛草喜生于青藏高原海拔3200~3800m的阴坡、平滩及低湿地,散生在各类草甸中。

短芒三毛草能适应青藏高原的土壤、地形条件及夏季多变的气候,并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在天然草地上,常以伴生种出现于各种禾草及莎草科植物组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地上。在海拔2500~4800m的滩地和阴坡,作为常见种与高山蒿草(Kobresia pygmaea)、针茅组成草甸,在滩她、阳坡与羊茅组成草甸。有它分布的草地,在海拔3400m以下,一般作为冬春草场,3400~5200m的草地为夏秋草场,亩产干草40~60kg。

饲用价值
短芒三毛草枝叶柔软,种子成熟后茎秆亦不变坚硬,地上部分化学成分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有一定饲用价值。

在开花前期,短芒三毛草马、牛、羊喜食,绵羊、山羊最喜食。枯黄后全株茎秆仍柔软,地面10cm以上部分马、牛、羊喜食。调制的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为牛、羊的抓膘和保膘草。

短芒三毛草的叶和花序占全株总重量的比例,一般为36.76%,每公斤种子有29.5万粒。

短芒三毛草在天然草地上的小片群落,一般亩产干草为40~55kg,栽培的当年亩产干草为50~62kg,第2年以后亩产干草1750~2900kg,种子10~20kg。从第4年后产量一般开始下降,产量高峰期为第2、3年,第6年则下降为150kg左右。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因短芒三毛草种子轻易被风吹走,要求整地细碎,播后要进行镇压。

青藏高原上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较暖地区,春、夏、秋均可播种。千粒重0.3~0.34g,每亩播量0.6~0.75kg,条播,行距30cm,播深2~3cm。

播种当年的短芒三毛草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故要及时除草。在营养期灌水1~2次,可以提高亩产40~69%。

调制青干草的短芒三毛草宜在开花期收获;种子应在60~75%成熟时收获。

茳芒香豌豆


植物名称茳芒香豌豆

别名 山豇豆
拉丁名Lathyrus davidii Hance

英文名David Vetchling

科属豆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生于林缘草坡或疏林下。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80~100cm,有时可达3m,多分枝。羽状复叶,具卷须;小叶4~8,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cm,宽1.8~6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无毛,下面苍白色;叶轴具狭翅;托叶大,半箭头状。总状花序腋生;萼斜钟状,萼齿5,下面3个较长,三角形,无毛;花冠黄色,长约2cm;雄蕊(9+1)二组,子房具短柄,无毛,花柱扁平,里面有髯毛。荚果圆筒形,长达llcm,灰棕色;种子近圆形,棕褐色。

生活习性:生于林缘、草坡、疏林及灌丛中。喜光,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

繁殖栽培:播种繁殖。管理粗放。

应用价值:叶绿花黄,可作绿篱、地被。茎叶可作畜饲料或绿肥。

大芒鹅观草


植物名称大芒鹅观草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乌日图曹日图朱日敏苏勒(蒙古族名)
学名Roegneria turczaninovii(Drob.)Nevski var.macratherav Ohwi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80~120厘米,栽培者高100~130厘米。秆较粗壮,基部径约3mm,两颖几等长,长10~15mm,等长于或其第二颖长超过第一外稃。叶片扁平,条形,长10~16厘米,宽0.3~0.9厘米。上面无毛或疏生柔毛,叶下面密生微毛,叶缘具短硬纤毛。叶鞘光滑无毛,叶鞘长为节间长的一半。叶舌截平,长0.6~1毫米。穗状花序直立,长6~8厘米,宽0.7~1厘米,穗轴间长1.5~3.5毫米,小穗呈覆瓦状排列,每小穗含4~7小花,颖卵状长圆形,无毛或主脉被柔毛,先端具渐尖或具短尖头,第一颖具3脉,长4.5~6毫米,第二颖具4脉,长5~7毫米;外稃具5脉,被长硬毛,先端延长成芒,芒长2.5~6毫米,劲直或稍反曲。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纺锤形,红棕色。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大芒鹅观草为疏丛型禾草,中生草甸种,喜光,抗逆性强。在东北,大芒鹅观草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返青,7月开花,8~9月籽实成熟。

大芒鹅观草多零散生长,很少能成单群落的优势种;从典型草甸到山地草甸都有分布。习见于森林采伐迹地、林缘、林间空地等地形平缓、坡度较小的山地杂类草草甸,常与地榆(Sanguisorba spp.)、蓬子菜(Galium verum)、日阴菅(Carex pediformis)、唐松草(Thalictrum spp.)、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白头翁(Pulsatilla spp.)、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等混生。在平缓山坡以野青茅(Calamagrostis arundinacea)、早熟禾(Poa spp.)、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羊草(Leym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等为优势种的山地禾草草甸中,大芒鹅观草也是习见的伴生种。

饲用价值
大芒鹅观草植株高大,适应性强,返青早,各种家畜均喜食,尤以牛、马喜食,也可刈制干草,是有驯化前途的良等牧草。其茎、叶、穗比为50∶28.57∶21.43,叶量占1/3,结实后,粗纤维也不太高,粗蛋白质含量偏低,经在锡林浩特试种,株高达130cm,生长良好。

曲芒鹅观草


植物名称曲芒鹅观草

科属 禾本科
学名Roegneria tschimyanica(Drob.)Nevski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天山、阿拉套山、塔尔巴哈台山及帕米尔;国外分布于中亚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稍斜升,高45~60(88)cm。叶片扁平,灰绿色,干后常内卷,宽1~3mm。穗状花序稀疏,穗轴下垂或倾斜,长6~15cm,小穗具4~7花,颖显著短于外稃,长4~8mm;外稃被短刺毛,芒长20~35mm,于结实期常显著向外反曲,花药长2.5~3.5mm。

细胞染色体:2n=28。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曲芒鹅观草为寒中生半上繁禾草。生于海拔1500~3800m的草甸草原、草甸及高寒草原。其自然条件是气温较低,无霜期短,降水量可达300~350mm。土壤为富含养分的山地草甸土及山地暗栗钙土。这类土母质多为粗骨性洪积冲积物。腐殖质厚约20~25cm,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4%。

曲芒鹅观草在天山东端南坡2900~3100m的高寒草原上,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冷蒿(Artemisia frigida)、苔草(Carex sp.)等组成群落。盖度15~25%;在北部山地草原的局部地区可成为建群种,形成曲芒鹅观草+赖草(Leymus spp.)+羊茅(Festuca ovina)的草场型,伴生种有短芒鹅观草(Roegneria schrekiana)、冰草、早熟禾(Poa sp.),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hii),盖度达60~85%,产鲜草9415.5kg/ha。
曲芒鹅观草通常5月返青,7~8月为花果期,9月底开始枯黄。茎叶丰富,柔软。据盛花期测定:茎叶穗比例为40.54∶43.24∶16.22。

饲用价值 曲芒鹅观草茎叶柔软,在抽穗前营养价值颇高。各类牲畜喜食,尤以马、牛最喜食,抽穗后适口性有所下降,牛、马喜食全株,羊采食。冬季残留较好,羊只采食叶片及花序,牛、马均乐食。

五节芒


植物名称五节芒

拉丁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 Warb.ex Schum. Et Laut

英文名Fivenodes Awngrass

科属禾本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口本、马来西砸、菲律宾及其它各地。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常绿多年生草本,丛生,多分蘖成大丛生,连接为群生,适应性强,繁殖力快速,根茎短,茎高2m,直立,不分枝,节间长,叶互生,线形,锐尖头,锐粗涩缘,能割伤人体,偶叶背粉白,长90~100cm,宽22~2.5cm。圆锥花,长达30cm以上,花带淡紫色,熟时全穗呈淡黄色。秋季为盛花期。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五节芒性喜温暖湿润,最适宜的气温为25~30℃,在这段时间里,每天平均可长4cm。在贵州雷山县年平均温15.4℃,无霜期302天,可四季常青。抗寒力强,在贵阳地区常年气温条件下,五节芒冬季大部分叶可保持绿色,1984年春贵阳地区出现-9.7℃低温,五节芒心叶仍然保持绿色。五节芒能抗旱,耐肥力也强,据试验:冬前施用尿素和不施用尿素的比较,施用尿素者越冬性良好,叶始终保持绿色。五节芒可耐pH4的酸性土壤,也有一定耐荫性。依靠走茎和分蘖繁殖,走茎伸向那里,蔸发到那里,具有较强竞争力。在贫瘠土壤上生长不良,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能很快成为优势种。一个种根,一年内可分蘖到1m2的面积,五节芒成片的地区,其他草类,甚至木本树种亦难于入侵。根据贵州农学院引种试验,1974年12月引入老蔸越冬,3月18日分蔸定植,5月22日开始分蔸,当年可分蔸100个。

生长时间较长的五节芒,根系庞大盘根错节,有很强的保持水土的能力,而且再生力也很强,根据贵州农学院1975年在贵州雷山县的调查:9月6日刈割亩产鲜草12945kg,10月20日第二次刈割再生草,亩产鲜草达5431.5kg。

五节芒最适刈割期是孕穗期,株高1~1.5m左右,这时产草量虽然较低,但叶量大,茎秆也较柔软,适口性好,消化率也较高,一年可以刈割3~4次,株高2m以上则粗纤维显著增加。

饲用价值
五节芒经人工管理后,在贵阳地区4月份可开始刈割,10月份以后生长才逐渐缓慢,供草期长达6个月左右,全年可刈割3~4次,亩产鲜草1~1.5万kg。五节芒开花以后,草质粗硬,叶缘有细锯齿,家畜多不喜采食。开花前刈割,茎叶柔软而嫩,叶量多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

在南亚热带地区,五节芒可四季常青,群众多采取随用随割的利用方式,一亩地大致可供6~7头牛的越冬青饲料,贵州中亚热带地区,群众多在旺草季节,将嫩草割下来晒干,扎成捆贮藏作越冬饲草。

其他用途
在我国中亚热带地区,作为饲料供应期长,同时它又是山区良好的保持水土的材料,贵州、湖南等省将五节芒栽培在河岸,沟边,在坡度较大的土山上,用以保持水土,防冲刷效果很好。群众还栽培用来作围篱、编草席和盖房等。

食用:新芽及嫩笋同竹笋类煮食,亦可生食:但不可多食,恐引起腹痛。

保健:《纲目》同:煮汁服,散血。茎用为利尿、解热、解毒药;根治咳嗽,白带,小便不利。

成分:同属植物芒M.sinesis茎有抗癌作用;含多糖成分,主为戊糖和已糖。茎、叶另含苜蓿素(麦黄酮)。花穗含洋李苷樱桃苷等。

综合利用:完熟花穗,人家普遍采作扫帚。

《短芒洽草》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芒种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