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拂子茅

2020-10-16

大叶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大拂子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大拂子茅

学名Calamagrostis macrolepis

所 属 科禾本科

所 属 属拂子茅属

分布 北京见于密云县。生于山地沟谷草甸。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青海等省、区。苏联中亚也有。

描述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秆直立,高75-120厘米。叶鞘无毛;叶舌膜质或较厚,先端尖,长5-7毫米;叶片长达40厘米,宽5-8毫米,扁平或边缘稍内卷。圆锥花序,紧密,劲直,狭披针形,有间断,长达25厘米,最宽处达3厘米,被微小短刺毛;小穗长7-10毫米;颖披针状锥形,脊上及先端粗糙,第一颖具1脉,第二颖较第一颖短1-1.5毫米,具1脉或有时下部具2-3脉;外稃质较薄,长3.5-4毫米,先端2裂,背部被微细刺毛,中部以上或近裂齿间伸出一细直芒,芒长3-3.5毫米,基盘之长柔毛长5-7毫米;内稃长约为外稃的2/3。颖果。花、果期7-9月。

用途 植株可作饲料。

扩展阅读

斑茅


植物名称斑茅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片莽、大密、大水茅、笆茅、大叶芒秆
学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华南;东南亚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较粗。秆直立,高3~6m,粗达2cm。叶舌短,长1~2mm,先端截平,叶鞘长于节间,鞘口有毛;叶片扁平,条状披针形,长60~150cm,宽2~2.5cm,边缘有细锯齿。圆锥花序稠密大形,卵形或矩圆形,长20~100cm,主轴无毛;穗轴逐节断落,节间有长丝状纤毛;小穗成对生于各节,一有柄,一无柄,均结实且同形,长3.5~4mm,含2小花,第1颖卵状矩圆形,有1脉,第2颖披针形,具1~3脉,第1外稃矩圆形,具1脉;第2外稃较小,披针形,透明膜质,顶端仅有小尖头,内稃长矩圆形。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斑茅属多年生地面芽高秆粗质性的禾草。为喜温性的中生植物,适应性较强,能耐旱耐涝,多生于潮湿生境,在土质疏松肥沃的溪流边、山间谷地、河漫滩的沙土地上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5.5~6的酸性红壤和在徽碱性土壤上均可生长,在四川凉山海拔1400~2000m的山地草地上,也有斑茅生长。在云南南部的红河、澜沧江、怒江下游的广阔河谷地带,海拔700~1200m处,气候干热,多为高大禾草形成优势种群落,斑茅常同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菅草(Themeda gigantea var.villosa)等混生。

饲用价值
斑茅属粗质性高秆禾草,在野地仅水牛采食部分嫩叶,抽茎以后叶缘有细锯齿,家畜多不采食,因而饲用价值很低。

河南群众利用斑茅的经验是将幼嫩叶割下晒干贮藏作牛的越冬饲料,或者是秋季将茎叶割下,放火烧掉残茬,第二年新发嫩叶适口性大大提高,并可促进再生。

其他用途 茎叶由淡绿变为黄褐色时,茎可编席,通称斑茅席;茎叶可造纸,也可以作人造棉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 斑茅生长力强,群众多用分篼繁殖,或者用带根的单株繁殖。

采制
全年四季可采。采后洗净鲜用;或晒干研粉备用。

性能
味淡、涩,性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广西《兽医中草药处方选编》:群众有用其鞘毛配方治疮疽。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斑茅嫩时可作牛马饲料。

用量
猪羊250~500克,牛马500~1000克,外用无定量。

附方
治牛马痈疮、生蛆方:取斑茅(刮取茎上刚毛)、大叶山蚂蟥(取叶)各适量。共同捣溶,塞入疮内(广西《兽医中草药处方选编》)。

备注
本品老后可作遮蔽物,也可作造纸原料;花序将抽出之前,剥取包于花序外的嫩叶编制草鞋。

羊茅


植物名称羊茅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酥油草
学名Festuca ovina L.

地理分布羊茅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南、西北各省区的高山地、可升至亚高山地。东北和内蒙古草原也有分布,在四川西部山地垂直分布范围从2800米到4700米左右;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及美洲的温带区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密丛型。根须状。秆瘦细,直立,高15~35厘米,仅近基部具1~2节。叶鞘开口几达基部,无毛。叶片内卷呈针状,质较软,长2~6厘米,分蘖叶片长可达20厘米。圆锥花序紧缩,有时几成穗状,长2.5~5厘米,小穗绿色或带紫色,长4~6毫米,含3~6小花,颖披针形,第一颖长1.5~3毫米,第二颖长3~4毫米;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3~4.5毫米,先端具短芒。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羊茅春季萌发较早,分蘖力强,基生叶丛发达,营养枝的叶片比生殖枝的叶片长两倍多,形成较为紧密的株丛。分蘖幼芽受发达的叶丛保护,不易受霜冻危害,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7~8月份),其茎秆迅速生长,开花结实,再生性能尚好。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6~7月中旬刈割后,还可形成一次放牧再生草。

羊茅为中早生植物,耐低温,抗霜害,适于沼泽土以外的中等湿润或稍干旱的土壤生长。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常见的草种之一。草毡土、黑毡土及山地棕壤均能生长,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土壤pH5~7均能适应。耐瘠薄,但在肥沃土壤上生长更好。

饲用价值
羊茅适口性良好,牛、羊、马均喜食,特别为绵羊所嗜食。羊茅为密丛型下繁草,基生叶丛发达,形成具有弹性的生萆土,因此,耐践踏和耐牧。

羊茅虽矮小,但分蘖力强,营养枝发达,茎生叶丰富,耐低温,返青早,枯黄晚,冬季地上部不全枯黄,茎基部带青绿色。不仅如此,而且在夏末秋初,尚能第二次再生。羊茅相继形成两次高的可食草和较好的氮碳比例,对于牲畜脂肪的沉积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牧民们把它誉为硬草、上膘草和酥油草。

其他用途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海拔3500米的地带人工种植羊茅,亩产鲜草达900公斤。如进一步加以人工培育,可用作放牧地的补播材料。

野青茅


植物名称野青茅

学名Calamagrostis arundinacea

所 属 科禾本科

所 属 属拂子茅属

分布 北京见于门头沟区妙峰山、房山县上方山。生于山坡草地或沟谷荫蔽地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苏等省、区。

描述 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50-60厘米。叶鞘除上部外长于节间;叶舌长2-5毫米,先端常撕裂;叶片长5-25厘米,宽2-7毫米,两面粗糙,带灰白色。圆锥花序,紧缩似穗状,长6-10厘米,宽1-1.5厘米,草黄色或带紫色,分枝和小穗柄均直立;小穗长5-6毫米;颖披针形,先端尖,点状粗糙,二领几等长或第一颖稍长;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4-5毫米,点状粗糙,先端常具微齿,基盘两侧的毛长达外稃的1/4-1/3;芒自近外稃基部至下部1/5处伸出。长5-7毫米,近中部膝曲;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延伸小穗轴长1.5-2毫米,具1-2毫米长的柔毛,小穗轴和毛长达内稃的2/3或近等长。花药长2-3毫米。颖果。花、果期7-9月。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野青茅为温带和暖温带山区分布较多的一种暖温性中生禾本科上繁草。植株中等高大,粗壮。在东北、华北多生于湿润的中山与亚高山之间的林缘、林间草地、缓坡、雏谷等地。一般多在海拔1400~1900m的山地,土壤多为山地棕壤及部分灰褐土。如在五台山阳坡分布很广,数量大。野青茅草地的形成多为森林破坏后的一种次生植被。在山西省的五台山、太岳山、吕梁山及太行山的高海拔亚高山以上海拔愈高分布量愈少,如在五台山1900m以上就很少见。在暖温带或部分亚热带主要是在高海拔、温度低的山地出现。野青茅为这些地区建群植物之一,常大片成群生长于山地。总盖度很大,可达95%。野青茅抽穗较晚,整个营养期较长,可利用时期也较长。

华北中山地区由野青茅所形成的群落,其伴生种大多为中生草本植物,一般没有森林及灌丛,个别地区有小量胡枝子属的小灌木。最常见的中生草本植物以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en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短颖鹅观草(Roegneria breviylumis)、紫羊茅(Festuca rubra)、披针叶苔(Carex lanceolat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等为多。南方亚高山如滇东北乌蒙山地、海拔3000~3300m高地也有大面积分布,盖度也很大,以中生野青茅为主要建群种,其他科草本植物有穗序野古草(Arundinella chenii)、紫羊茅(Festuca rubra)、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山地紫菀(Aster oreophilus)等混生。

饲用价值
野青茅的适口性中等,如华北山地野青茅草场中放牧家畜,常多采食蓝花棘豆、苔草、披碱草等,而野青茅遗留很多。放牧量小时,在冬季常见覆盖很厚一层野青茅和硬质早熟禾等的枯叶层,尤其利用作为放牧羊群更是这样。一般家畜也采食,以马匹采食率最高,牛次之,绵羊和山羊采食率低,尤其在秋季更低。但再生草质量较高,各种家畜均喜食,刈割青贮或调制干草则各种家畜更喜采食,有机物质消化率在60%以上,而本草又系上繁草,故宜于刈割利用。

野青茅虽然也有大量的分蘖,但草质稍粗糙,养分含量在中等以上,粗蛋白质稍低。

野青茅种子较小,着生长芒,能附着动物体上借以传播繁殖。野青茅适口性中等,宜于大家畜采食。其地上部产量结构,0~20cm层内产量很低,而且茎的比例大,70%以上的产草量均在20cm以上部位,故宜于刈草利用。在野青茅群落中产量高的每亩可达300~400kg青草,茎叶比为1.12∶1。山地野青茅草甸群落的地上部与地下部植物量之比为1∶3.64,而且细根量为粗根的5.61倍。群落的茎叶比为1∶1.78。根据在五台山测定的野青茅群落草甸,地上、地下部植物量结构及野青茅草的地上结构。

按月测定的产草量表明,不论是野青茅群落还是野青茅本身,均以7月份为最高。群落产草量高达每亩789.5kg,野青茅单种产草量达264kg;月增长量及月增长率均以5月份为最高,这是其生长关键的月份。因此,应严格控制5月份的放牧利用率,以达到草地高产不衰。

野青茅为山区冬草的主要来源之一,应重视提高调制手段以增加共饲用价值。

西山羊茅


植物名称西山羊茅

科属 禾本科
学名Festuca olgae(Rgl.)Krivot.

地理分布分布于天山、帕米尔、昆仑山的3200~4000m处,阿尔泰山的中山及亚高山草原带;国外苏联中亚地区、喜马拉雅西部山区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禾草。具下伸的根状茎,疏丛型。叶层高20~30cm,生殖枝高40~65cm。须根具砂套,秆直立,平滑,基部具密集残存的褐色叶鞘;叶片坚硬、内卷。圆锥花序紧缩,长4~10cm,具10~20枚小穗;小穗倒卵形,银白色,含3~6小花,单性,雄蕊中有不育雌蕊,雌花中有不育雄蕊;颖膜质透明,外稃无芒;具贴生微毛,颖果长4mm。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西山羊茅生长于壤质亚高山草原土上,是一种冷旱型牧草,成团丛状,团丛直径20~40cm。多分布坡度大于15℃的阴坡、半阴坡。在中山、亚高山较平缓的地段或相类似的阳坡上,生长稀疏矮小。

在昆仑山的中山带、亚高山带多成为高寒草原的重要优势种之一,常与穗状寒生羊茅(Festuca ovina L. Subsp.sphagnicota)、晚苔草(Carex serotina)、窄果蒿草(Kobresia stenocarpa)等优势植物组成昆仑山高寒草原的主要草地植被型。以西山羊茅为优势种的草地型,季节特征明显,盛夏之际,西山羊茅花穗在阳光照射和微风吹动下,闪射出波浪起伏的缕缕银光。

西山羊茅5月初开始萌发,6月开始抽穗,7月下旬结果,8月下旬成熟,阴雨季节生长迅速旺盛。抗逆性强,在干旱年份仍然正常生长。冷季残存量多。

饲用价值
西山羊茅适口性良好,抽穗前叶片嫩绿,各种家畜喜食,抽穗以后,叶片及茎秆较坚硬,家畜不愿采食。对马、绵羊、山羊的适口性春季为良等,夏季为中等,而冬季为优等。特别是牦牛全年喜食。

在昆仑山山地缺乏高草型的割草地,西山羊茅成为贮备冬草的主要牧草之一。

素羊茅


植物名称素羊茅

科属 禾本科
学名Festuca modesta Steud.

地理分布素羊茅在我国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青海、湖北等省;国外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具粗短根头,秆疏丛,光滑无毛,高约1m,茎粗约3mm,通常2~3节。叶鞘平滑或微糙涩,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4mm。叶片扁平、无毛,长10~20cm,宽5~9mm,基生叶及分蘗上叶长可达60cm,宽达1.5cm。圆锥花序开展,长约20cm,每节具1~2分枝。小分枝粗糙,着生多个小穗,小穗灰绿色,长8~12mm,成熟后淡褐色,含2~5个小花。第一颖披针形、渐尖,长2~3(4)mm,具1脉;第二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较钝,边缘及顶端膜质,长3.5~4.5mm,具3脉。第一外稃长7~8mm,披针形,具5脉,先端无芒,边缘膜质,微糙涩。内稃等长于外稃,顶端2裂。花药长约2.5mm。颖果长圆形,红棕色,长3~4.5mm,顶端有毛。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素羊茅在青海省同德巴滩地区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抽穗,8月下旬种子成熟,生育期约110天。种子千粒重为8g。本种性喜爱冷凉潮湿气候,肥沃土壤,具有一定耐旱性和较强的抗寒能力。在-30℃的低温下,可以安全越冬,越冬率达90%以上。分蘖力强,栽培的第二三年,分蘗枝可达30个。一般栽培情况下分蘗枝为10个左右,干旱年份或自然环境下生长的仅2~3个。

自然状况下素羊茅分布在海拔1500~3600m的山坡林下,高山灌丛中,通常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eus)、鹅观草(Roegneria spp.)、羊茅、(Festuca spp.),糙野青茅(Deyexia scabrescens)混生,土壤以暗粟钙土为主,富含有机质,湿度较大。在青海常栽植于以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菭草(Koeleria cristat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等植物组成的高山草原地带,土壤为淡栗钙土,pH7~8.5,年降水量为370~420mm,年均温为0.2℃,生长期110~130天。7月的大暑天往往雨雪交加或枯霜早临。在耕作制度粗放,无灌溉,无施肥的条件下,素羊茅生长发育良好。由此可见,素羊茅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在各种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存。

饲用价值
素羊茅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期限可达10年之久。但一般利用年限约为5~6年。它可作单一的人工草场,也可与其他禾本科牧草或豆科牧草如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混播,提高牧草质量。在青海高寒牧区,当年实生苗生长缓慢,植株低矮,达不到利用要求。生长第二年植株的高度为:分蘖期5.4cm,拔节期9.2cm,孕穗期17.3cm,抽穗期64.6cm,开花期88.3cm,乳熟期114.6cm,蜡熟期114.3cm。刈制青干草以乳熟初期收割为好,此时青草产量每公顷13.55t,折合干草4.69t,干草率为34.6%。种子产量为0.52t/ha。

素羊茅植株高大,青草期草质柔软,马、牛、羊常年均喜采食;青干草粉碎后可喂鸡和猪;刈割后的残茬是牛、羊冬季的很好放牧地。素羊茅是高寒牧区刈牧两用牧草、但叶量较少,种子收获后的黄干草,茎秆粗硬,饲用价值降低。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素羊茅成长较慢,生长年限长,适于种植在利用年限较长的草地里。由于种子小,苗期生长缓慢。播种地块应于前一年夏季翻耕,随即进行重耙两遍,入秋前待杂草长到20~30cm时,再进行耙耱,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杂草少。秋季翻耕的土地,要及时耙耱,平整地面,有利保墒。春季解冻后,无论是夏秋翻耕的土地,还是春季翻耕的土地,在播种前半个月应进行耙耱,诱发田间杂草种子萌发,播种时再进行轻耙灭草。素羊茅的播种期在春、夏、秋季均可,但在寒冷地区,因生长期短,最好在5月下旬播种,以利于播种前灭草和实生苗越冬。播种量每公顷22.5~30kg,条播行距30cm,播深3~4cm。播种时如果以磷二胺或三料过磷酸钙作种肥,可与种子拌匀,混和播入,这样既省工,又能保证播入的种子分布均匀,播量也得到保证。不会产生烧种子的现象。播种后,若土壤墒情不好,要及时镇压。

素羊茅种子发芽率高,但苗期易受杂草抑制。播种当年的苗期和生长第二年以后,在返青时用2,4-D丁酯除草剂喷雾1~2次,即可达到除草的目的。

栽培多年的老龄素羊茅草地,长势衰退,在返青时,用重耙纵横切破草皮,并施入氮、磷、钾等肥料,可以达到草地更新的目的。

《大拂子茅》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叶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