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土壤多厚。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厚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 (Thunb.) Makino》,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厚叶石斑木拉丁文名Rhaphiolepisumbellata(Thunb.)Makino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斑木属种厚叶石斑木分布区域产自中国浙江(普陀、天台)。日本广泛分布。

厚叶石斑木(学名:Rhaphiolepisumbellata(Thunb.)Makino)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枝粗壮极叉开,枝和叶在幼时有褐色柔毛,后脱落。叶片厚革质,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圆锥花序顶生,萼筒倒圆锥状,萼片三角形至窄卵形;花瓣白色,倒卵形,果实球形,黑紫色带白霜,有1个种子。分布于中国浙江和日本。中文学名厚叶石斑木拉丁学名Rhaphiolepisumbellata(Thunb.)Makino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枝粗壮极叉开,枝和叶在幼时有褐色柔毛,后脱落。叶片厚革质,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2-)4-10厘米,宽(1.2-)2-4厘米,先端圆钝至稍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疏生钝锯齿,边缘稍向下方反卷,上面深绿色,稍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叶柄长5-10毫米。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密生褐色柔毛;萼筒倒圆锥状,萼片三角形至窄卵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长1-1.2厘米;雄蕊20;花柱2,基部合生。果实球形,直径7-10毫米,黑紫色带白霜,顶端有萼片脱落残痕,有1个种子。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浙江(普陀、天台)。日本广泛分布。

近种区别

厚叶石斑木和全缘石斑木(R.integerrimaHook.&Arn.)相近,但前者枝极叉开,叶片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叶柄长5-10毫米,可以区别。

主要价值

园林应用

厚叶石斑木能自然成伞形,且耐修剪,花姿、果实都可供观赏,适合作盆景、庭园树、药用树、防风树和切花材料等。厚叶石斑木最大的特点为花朵刚盛开时,雄蕊为黄色,后逐渐转为红色,因此花心常同时呈现黄色及红色,生长型态颇为奇特,可用为盆栽、庭园及公园绿地的景观植物。其由于适应性强,还适宜用作普通园林绿化树种,种于阳光充足处,以充分展示其朵刚盛开时的变化美与硕果累累的的丰实感,创造季相景观,突出不同季节的特色。厚叶石斑木也可培育成独干不明显、丛生形的小乔木,替代大叶黄杨,群植成大型绿篱或幕墙,在居住区、厂区绿地、街道或公路绿化隔离带应用,当树篱或幕墙花朵盛开之际,非常艳丽,极具生机盎然之美。此外厚叶石斑木还可用于与秋色叶树种搭配,在植物造景中形成独特的对比效果。

盆景制作

厚叶石斑木还适宜于盆景制作,一方面因其枝叶分布均匀、一致,有利于绑扎造型,另一方面生长相对较缓,修剪量小,可减少修剪次数,便于维持枝叶均匀、整齐,可赏花、观叶。这类盆景观赏效果好,观赏期长。厚叶石斑木的盆景制作有两条途径:用厚叶石斑木扦插苗造型培养小型盆景,用厚叶石斑木桩头嫁接并造型培养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盆景。

延伸阅读

光叶石楠Photinia glabra (Thunb.) Maxim


    中文学名光叶石楠拉丁文名Photiniaglabra(Thunb.)Maxim别名扇骨木,光凿树,红檬子,石斑木,山官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蔷薇亚科属石楠属种光叶石楠分布区域产中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海拔500-800米。分布日本、泰国、缅甸

光叶石楠(学名:Photiniaglabra(Thunb.)Maxim.)蔷薇科石楠属的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老枝灰黑色,无毛,皮孔棕黑色,散生。叶片革质,幼时及老时皆呈红色,两面无毛,侧脉10-18对;叶柄无毛。花顶生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直径7-8毫米;萼无毛,杯状;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有柔毛;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3-5米,可达7米;老枝灰黑色,无毛,皮孔棕黑色,近圆形,散生。叶片革质,幼时及老时皆呈红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生浅钝细锯齿,两面无毛,侧脉10-18对;叶柄长1-1.5厘米,无毛。

花多数,成顶生复伞房花序,直径5-10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直径7-8毫米;萼筒杯状,无毛;萼片三角形,长1毫米,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反卷,倒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圆钝,内面近基部有白色绒毛,基部有短爪;雄蕊20,约与花瓣等长或较短;花柱2,稀为3,离生或下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顶端有柔毛。果实卵形,长约5毫米,红色,无毛。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产中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海拔500-800米。分布日本、泰国、缅甸。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近种区别

光叶石楠和石楠(P.serrulataLindl.)及椤木石楠(P.davidsoniaeRehd.&Wils.)近似,但石楠的叶柄较长,叶片较大,花瓣近基部无毛;椤木石楠的花序有柔毛,花和果较大,易于区别。

繁殖方法

播种

播种于11月采种,将果实堆放捣烂漂洗,取籽晾干,层积沙藏,至翌春播种,注意浇水、遮荫管理,出苗率高。

扦插

扦插于梅雨季节剪取当年健壮半熟嫩枝为插穗,长10-12厘米,基部带踵,上部留2-3叶片,每叶剪去2/3,插后及时遮荫,勤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极易生根。南方以石楠为绿篱,常直接插条营成。

栽培技术

土壤

种植地土壤以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至中性为好,且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翻耕深度在25厘米以上、同时施用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翻耕后将土壤整平,开排水沟,做苗床,床面宽度为1米左右。

苗期

待树苗基本出齐时(约经过30天),应小心揭去覆草,防止将树苗拔出。树苗密度过大的应及时间苗,时间在5月份,密度过小的应及时移栽或补种。将间下的苗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随栽随浇水,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每半个月施1次尿素或三元复合肥,每亩用量约为4千克。天旱时及时灌溉,涝时及时排水。苗床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蛴螬、地老虎等,应及时防治。还要防止鸟兽为害树苗。

插后

扦插后1周,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70%,空气相对湿度以95%为宜。扦插15天以后,多数插条开始生根,应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逐步揭膜通风,有50%以上插条萌发出新叶时可除去薄膜。每隔20天喷1次福·福锌和多菌灵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根腐病,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在插条全部生根展叶后,喷施水溶性化肥(0.2%尿素)促进生长。

肥水

栽前施足基肥,栽后及时浇水。在定植后的缓苗期内,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如遇连续晴天,在移栽后3-4天要浇—次水,以后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如遇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约15天后,种苗度过缓苗期即可施肥。在春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尿素,用量约5公斤/亩,夏季和秋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用量为5公斤/亩,冬季施—次腐熟的有机肥,用量为1500公斤/亩,以开沟埋施为好。施肥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不可一次用量过大,以免伤根烧苗,平时要及时除草松土,防土壤板结。

防寒

新移植的石楠一定要注意防寒2-3年,入冬后,搭建牢固的防风屏障,在南面向阳处留一开口,接受阳光照射。另外,在地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以防根部受冻。

修剪

石楠修剪时,对枝条多而细的植株应强剪,疏除部分枝条;对枝少而粗的植株轻剪,促进多萌发花枝。树冠较小者,短截一年生枝,扩大树冠;树冠较大者,回缩主枝,以侧代主,缓和树势。如石楠生长旺盛,开完花后将长枝剪去,促使叶芽生长。冬季以整形为目的,疏除部分密生枝以及无用枝,保持生长空间,促进新枝发育。对于用作造型的树种一年要修剪1-2次,如用作绿篱,更应该经常修剪,以保持良好形态。

病虫防治

病害

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石楠叶片上,初期病斑褐色,扩展后病斑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稍显轮纹状;后期病斑干枯,着生黑色颗粒,严重时可引起落叶。病菌一般从伤口和皮孔侵染,病叶可作为病源引起再侵染。该病常年发生,梅雨季节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清理病叶;二是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100-150倍液、60%-75%代森锌500-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每半个月喷1次,或用5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主要有介壳虫、石楠盘粉虱、白粉虱和蛀干害虫。防治介壳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洒处理。石楠盘粉虱的防治:人工摘除有虫叶片,杜绝其大量繁殖和蔓延;利用其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在羽化前两天,于植株旁布置黄板进行诱杀,杀灭效果很好;利用其主要天敌如细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进行生物防治。防治白粉虱,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树冠喷雾,能迅速杀灭白粉虱群体;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毫升/株根施,不仅能保护天敌,而且防效很好。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幼虫、吉丁虫等,可用40%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喷洒,以喷至树干流液为止;成虫出现时,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9月下旬在树干基部喷洒80%敌敌畏或辛硫磷200倍液毒杀成虫。

主要价值

观赏

石楠枝繁叶茂,枝条能自然发展成圆形树冠,终年常绿。其叶片翠绿色,具光泽,早春幼枝嫩叶为紫红色,枝叶浓密,老叶经过秋季后部分出现赤红色,夏季密生白色花朵,秋后鲜红果实缀满枝头,鲜艳夺目,是一个观赏价值极高的常绿阔叶乔木,作为庭荫树或进行绿篱栽植效果更佳。根据园林绿化布局需要,可修剪成球形或圆锥形等不同的造型。在园林中孤植或基础栽植均可,丛栽使其形成低矮的灌木丛,可与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扶芳藤、俏黄芦等组成美丽的图案,获得赏心悦目的效果。

光叶石楠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是著名的庭院绿化树种。

药用

根:辛、苦,平。有小毒。祛风止痛,补肾强筋。

经济用途

光叶石楠种子榨油,可制肥皂或润滑油。木材坚硬致密,可作器具、船舶、车辆等。

枇杷树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中文学名枇杷树拉丁文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别名又名金丸、芦枝二名法Eribotryajaponic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枇杷属分布区域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日本、澳大利亚亦有少量栽培。

枇杷树,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蔷薇科、枇杷属、鸟果树常绿小乔木,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一般树高3至4米;树冠呈圆状,向内收敛,树干颇短。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19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顶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在苏北地区枇杷树基地进行栽培驯化过的枇杷树年平均气温在-10~30℃,无特殊严寒天气的地区都可以种植。

枇杷花期在秋末冬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滞缓而不良,果实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温,很容易产生日灼伤害,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

枇杷与大多数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早,因此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等多数北方地区,冬季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并不宜种植枇杷树,除非在苏北地区的盐城大丰、宿迁沭阳枇杷基地已经驯化过的枇杷树。经过苏北低温的过度,移栽到北方,有非常好的耐寒性,成活率较高,基本没有死苗现象。

分布范围

产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效

1、治肺燥咳嗽:每次吃鲜枇杷果肉4枚,每日2次。

2、治肺癌热性咳嗽、咳脓痰与咳血者:枇杷叶15克(鲜品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佐膳服用。

3、治胃癌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20克,陈皮2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水煎服用,每日2次。

4、治胃癌肺转移呕哕、咳嗽、自汗:新鲜枇杷叶若干张,糯米250克。将糯米清水浸泡一宿,新鲜枇杷叶去净叶上绒毛,洗净后包粽子,蒸熟后即可食用。每日1-2次,连服3-4天。

5、枇杷叶(刷净毛)60克,水煎分两次服,治咳嗽,黄疸,防治流感。

6、枇杷根60克,水煎服,治糖尿病。

7、枇杷根120克,水煎加入红糖适量,温服,每日一次,连续四日,治黄疸。

用法

【用法用量】生食,煎汤。每次10-35克。

【宜忌】脾虚腹泻者不宜服。

临床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果胶、钙、磷、铁、维生素(B1、C)、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

化学成分

树皮含白桦脂醛(betulinaldehyde),白桦脂醇(betulin),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杨梅树皮素(myricetin),3β-羟基羽扇烷-13β,28内酯(3β-hydroxylupane-13β,28-lactone),消旋二氢异鼠李素(dihydroisorhamhetin),山柰酚葡萄糖甙(kaempferolglucoside)及槲皮素(quercetin)衍生物等。

叶子含环木菠萝烯酮(cycloartenone),正三十一醇(n-hentriacontanol),白桦脂酸及β-谷甾醇等。

果实、心材含白桦脂醇,β-谷甾醇。果实还含酸性多糖。果皮含五桠果素(dillenetin)。

园林价值

园林绿化的一种树种,喜阳,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最好为肥沃土壤,常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事业单位,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

栽培技术

施采果肥

枇杷成熟后,树体营养水平相对较低,采果后必须及时施足肥料,要求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施肥量应占全年的50%左右。特别是丰产园更要加大施肥量,每亩可施农家厩肥1000—1500公斤,速效复合肥50公斤、饼肥(油枯)100—150公斤。

施肥以树冠滴水为界环状沟施,必须在采果后一周施完,并及时灌水,以利根系吸收营养,早促夏梢的萌发。

二、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必须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前提条件。修剪疏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枯枝。对结果枝则要短截:对衰弱结果枝要进行更新,对已萌芽的春梢侧枝,保留1—2个枝梢,疏除过多的弱枝:对徒长枝,则视树冠的空间大小酌情间疏,短截或拉枝保留:对伤口过大的主枝要及时用石硫合剂涂抹伤口、以防伤口被病菌侵染影响树势的生长。

三、病虫害防治

夏梢抽发形成结果母枝期间,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红蜘蛛、黄蜘蛛、举尾虫、黄毛虫、天牛、枇杷灰蝶、梨小食心虫和枝干腐烂病、叶班病等的危害。

叶班病类要加强肥水管理、完善排灌设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夏季高温多雨时,叶面喷施30%爱苗3000倍液+2%加收米300倍液防治叶斑病、炭疽病等,用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防治虫害。用1:2冠菌铜和绿风95调成糊状,每隔4—5天涂抹树干1次,连抹3次,防治枝干腐烂病。4—5月和8—11月是红蜘蛛、黄蜘蛛发生的高峰期,用1.8%易斩乳油或40%库龙1500倍液防治。

举尾虫每年发生2次,幼虫具有具有群居性,可以人工捕杀,用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防治黄毛虫。6月中旬—8月,天牛在分技的基部表面产卵,产卵后分枝表面是“川”字,人工挑刺刚产下卵粒,若幼虫已蛀入枝干时,用注射器往也里灌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并用粘土封堵洞口。在幼果套袋前,喷施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或用红糖1份,醋2份,水10—20份,加少量白酒和90%敌百虫晶体制成糖醋液诱杀,防治灰蝶和梨小食心虫。蛾类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园区安装频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

物种分类

可分为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

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枇杷蜜”质优。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

植物文化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形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出自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观音竹Rhapis excelsa (thunb.)Henry et Rehd


    中文学名观音竹拉丁文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tRehd别名筋头竹科棕榈科分布区域中国南部

观音竹,又叫筋头竹,是棕榈科(palmae),棕竹属。原产于我国南部,喜温暖、阴湿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常用分株繁殖。其竹株丛挺拔,叶形秀丽似扇状,美观清雅,适合装饰客室,还可用来制作精巧盆景。

形态特征

丛生、秆高1-3m,径0.5-1cm、梢头微弯、节问长16-20cm,壁薄、竹秆深绿色、被稀疏白色短刺、幼时可见白粉、秆环不明显、箨环具木栓环而显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长绒毛。分枝多数,呈半轮生状,主枝不明显。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5-6.5cm,宽0.4-0.7cm。箨鞘厚革质、短于节问、背面密被黄棕色刺毛、鞘口略呈弧形隆起、两肩稍隆起;箨耳缺、隧毛发达、长达10mm;箨叶披针形至三角状披针形,中上部边缘内卷、顶端是锥状。笋期较长,从4月至10月不断萌发新笋,出笋期可以延续3-6个月。

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繁殖。在春季换盆时进行,将生长过密的株丛,从盆中挖出,扒开匍匐茎分栽。

栽培技术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宁湿勿干。除浇水外,每天喷雾几次,每月施肥1次。夏季要避免阳光直射。并随时剪除枯叶和断叶。一般2-3年换盆1次。

病虫防治

主要有叶枯病、褐斑病和灰斑病危害。发病前用波尔多液喷洒预防,发病时,喷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另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灭杀。

观赏价值

观音竹株丛挺拔,叶形秀丽似扇状,美观清雅,适合装饰客室,也适合会议成排成置,还可用来制作精巧盆景。

植物文化

风水观音竹是我国传统的阴生观叶植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常种在庙宇附近,就像是庙宇的守护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观音棕竹。观音竹在民间被认为是一种吉祥植物,能够化煞驱邪、保住宅平安,人们常在房前屋后和庭院中种植。在风水学上,棕竹也属于“吉利之物”,种植、摆放在阳台上,可辟邪、保居室平安。观音竹有强大的生旺作用,风水上有生旺作用的阳台植物均高大而粗壮,愈厚大愈青绿则生旺效果愈佳。观音竹是很典型的例子,把它放在门口,相信财气会不请自来。观音竹乃是护宅驱邪植物,如果觉得家人总是生病,工作总是不顺利,学习总是退步,可以应该放一棵观音竹在门前,让观音竹把邪气赶走,还你一个幸福的家。观音竹属水性植物,门口向东的房子可以摆放一棵观音竹,可改善肾和肝的健康状况。

花语节节高升,此外,观音竹还有辟邪、平安之意。观音竹比一般的竹子更具有观赏价值,竹子也是象征着一种高尚的精神,在自己的家里面摆放一盆观音竹,能够很好的提升一个人的品位。

锈毛石斑木Raphiolepis ferruginea Metcalf


    中文学名锈毛石斑木拉丁文名RaphiolepisferrugineaMetcalf别名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斑木属种锈毛石斑木分布区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以上,树皮暗灰黑色;小枝圆柱形,密被锈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向下方反卷,全缘,上面幼时被绒毛,以后无毛,中脉下陷,下面密被锈色绒毛,中脉及侧脉稍凸起;叶柄长1-2.5厘米,密被锈色绒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3-5.5厘米,直径约5.5厘米;花梗长2-4毫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以上,树皮暗灰黑色;小枝圆柱形,密被锈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向下方反卷,全缘,上面幼时被绒毛,以后无毛,中脉下陷,下面密被锈色绒毛,中脉及侧脉稍凸起;叶柄长1-2.5厘米,密被锈色绒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3-5.5厘米,直径约5.5厘米;花梗长2-4毫米,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锈色绒毛,花直径8-10毫米;萼筒外面密被锈色绒毛,长约4毫米;萼片卵形,长约3毫米;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长约4毫米,先端圆钝;雄蕊15,长短不等;花柱2,基部连合,无毛,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直径5-8毫米,黑色,幼时被黄色绒毛,成熟后近于无毛或仅在顶端散生少数锈色绒毛,2室,萼片脱落。果梗粗短,长4-7毫米,密被锈色绒毛。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600米的山谷或路旁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

毛桐Mallotus japonicus (Thunb.)Muell. Arg.var. ochrace


    中文学名毛桐拉丁文名Mallotusjaponicus(Thunb.)Muell.Arg.var.ochrace别名山桐子、臭樟木《贵州民间药物》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属野桐属种毛桐分布区域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毛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绒毛野桐Mallotusjaponicus(Thunb.)Muell.Arg.var.ochraceo-albidus(Muell.Arg.)S.M.Hwang的根或茎皮。植物绒毛野桐,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骨折,骨结核,狂犬咬伤。

入药部位

根或茎皮。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

骨折,骨结核,狂犬咬伤。

相关配伍

1、治骨折,山桐子根60-90g。捣烂,包于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2、治巴骨癀(骨结核),山桐子根60-90g。捣烂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3、治狂犬咬伤,山桐子内皮30-60g。煮糯米粥吃。(《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

绒毛野桐,别名黄白尼泊尔野桐《云南种子植物名录》。小乔木。幼枝、叶柄及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长3-lOcm;叶片宽卵形或菱形,长l0-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形或宽楔形,不分裂或先端3浅裂,全缘,幼叶被毛并略显红色,老叶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褐色星状柔毛,并散生黄色腺点。花单性异株,为顶生总状花序;雄花序通常分枝呈圆锥状,长8-20cm;雌花序不分枝,较雄花序稍粗短;雄花疏生,花萼3裂,雄蕊多数;雌花密生,子房3室,偶有2-4室,密被星状毛,花柱3,偶有2或4。蒴果球形,直径约lcm,密被星状毛并有软刺,散生黄色腺点;种子球形,黑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阳性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治骨折,狂犬咬伤,巴骨癀(骨结核)。”

2、《贵州草药》:“生新解毒。”

厚叶柯Lithocarpus pachyphyllus (Kurz) Rehd


    中文学名厚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pachyphyllus(Kurz)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厚叶柯分布区域厚叶产自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景东、顺宁等地)

厚叶柯(学名:Lithocarpuspachyphyllus(Kurz)Rehd)为乔木,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产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及中国云南西、西藏。在西藏生于海拔850-1000米河谷两岸阔叶林中;在云南生于海拔2400-3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胸径50厘米,枝、叶无毛,新生嫩枝被褐锈色细片状蜡鳞,有纵沟棱。叶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7厘米,稀较小,萌生枝的叶长达30厘米,顶部突窄的长尖,尾状,钝或圆头,常有凹口,基部宽楔形,略下延,全缘,叶面中脉的下段微凸起,侧脉每9-15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并有分支与相邻侧脉连接,在叶面裂缝状凹陷,嫩叶的支脉亦凹陷,叶背幼时褐红色,成长叶带灰白色,有初时呈棕色细片状紧实的蜡鳞层,嫩叶干后叶面有时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2-1.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聚生于枝顶部;雌花序2-3穗聚生,长达15厘米,雌花每3-5朵一簇。壳斗碗状,嫩时包着坚果绝大部分,成熟时包着坚果1/2-1/3,大小差异较大,高5-25毫米,宽15-46毫米,顶部边缘通常唇状增厚且略隆起,有时较薄而紧贴坚果,小苞片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四或五边形,轮廊分明,与壳壁愈合而仅有痕迹,被红锈色细片状颇紧实的鳞秕;坚果扁圆形,高12-20毫米,宽15-30毫米,顶部圆或略尖,无毛,淡栗色,柱座高约1.5毫米,果脐凸起,但四周边缘明显凹陷,位于坚果的底部,径12-15毫米。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在西藏生长于海拔850-1000米河谷两岸阔叶林中;在云南生长于海拔2400-3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厚叶产自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景东、顺宁等地)、西藏东南部(墨脱),印度和缅甸东北部、尼泊尔、锡金也有。

主要价值

厚叶柯树皮灰黑色,浅纵裂,木材较坚实,干燥过程中不扭曲,不爆裂,在国外用作楼板、天花板等建筑材。

厚叶算盘子Glochidion hirsutum


    中文学名厚叶算盘子拉丁文名Glochidionhirsutum别名丹药良(云南傣语),赤血仔(台湾),大云药,朱口沙,出山虎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叶下珠族属算盘子属种厚叶算盘子分布区域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西藏等省区;印度也有。

厚叶算盘子(学名:Glochidionhirsutum),为大戟科算盘子属下的一个种。高1.5米,少数可达8米。枝密被锈色长柔毛或粗毛。生于河边水旁或湿土上。分布于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其根、叶可供药用,有收敛固脱、祛风消肿的功效。根治跌打、风湿、脱肛、子宫下垂、白带,泄泻、肝炎。叶治牙痛等。此外,该种木材坚硬,可作特殊用材。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8米;小枝密被长柔毛。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长圆形,长7-15厘米,宽4-7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浅心形、截形或圆形,两侧偏斜,上面疏被短柔毛,脉上毛被较密,老渐近无毛,下面密被柔毛;侧脉每边6-10条;叶柄长5-7毫米,被柔毛;托叶披针形,长3-4毫米。聚伞花序通常腋上生;总花梗长5-7毫米或短缩;雄花:花梗长6-10毫米;萼片6,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4毫米,其中3片较宽,外面被柔毛;雄

蕊5-8;雌花:花梗长2-3毫米;萼片6,卵形或阔卵形,长约2.5毫米,其中3片较宽,外面被柔毛;子房圆球状,直径约2毫米,被柔毛,5-6室,花柱合生呈近圆锥状,顶端截平。蒴果扁球状,直径8-12毫米,被柔毛,具5-6条纵沟。花果期几乎全年。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1800米山地林下阳处湿土上或河边、沼地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西藏等省区;印度也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其它用途

木材坚硬,可供水轮木用料。

化学成分

茎、叶中含算盘子酮(glochidone),算盘子二醇(glochidi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等。

银柴大沙叶、甜糖木、山咖啡、占米赤树、厚皮稳


    中文学名银柴拉丁文名大沙叶、甜糖木、山咖啡、占米赤树、厚皮稳科大戟科属银柴属分布区域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银柴(海南)大沙叶(海南东方),甜糖木(海南那大),山咖啡(海南儋县),占米赤树(广西上思),厚皮稳(广西玉林),香港银柴、异叶银柴。隶属于大戟科、银柴属。乔木,高达9米,在次森林中常呈灌木状,高约2米;小枝被稀疏粗毛,老渐无毛。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地疏林中和林缘或山坡灌木丛中。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9米,在次森林中常呈灌木状,高约2米;小枝被稀疏粗毛,老渐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6厘米,顶端圆至急尖,基部圆或楔形,全缘或具有稀疏的浅锯齿,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初时仅叶脉上被稀疏短柔毛,老渐无毛;侧脉每边57条,未达叶缘而弯拱联结;叶柄长5-12毫米,被稀疏短柔毛,顶端两侧各具1个小腺体;托叶卵状披针形,长4-6毫米。雄穗状花序长约2.5厘米,宽约4毫米;苞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顶端钝,外面被短柔毛;雌穗状花序长4-12毫米;雄花:萼片通常4,长卵形;雄蕊2-4,长过萼片;雌花:萼片4-6,三角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睫毛;子房卵圆形,密被短柔毛,2室,每室有胚珠2颗。朔果椭圆状,长1-1.3厘米,被短柔毛,内有种子2颗,种子近卵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5.5毫米。花果期几乎全年。

分布范围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大沙叶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vettahongkongensisBremek.[p.indicaauctnon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4m。小枝常有棱角,无毛。叶对生,薄纸质;叶柄长1-2cm;托叶阔卵状三角形,长约3mm,内面被白色长毛;叶片长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8-15cm,宽3-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散生多数点状菌瘤,下面近无毛或沿中脉上被短柔毛。聚伞花序顶生,稠密而多花;总花梗长1-4cm;花大,白色;花梗长3-6cm;萼简钟形,长约1mm;先端不明显4裂,花冠简长约15mm,先端4裂,裂片卵开,长4-5mm,内面基部被疏柔毛;花药伸出,线形,开花时部分旋扭。果球形,直径约6mm,花期3-4月。

【性状】性状鉴别嫩枝黑色或浅褐色,有棱及明显的节。叶对生,薄纸质,争缩,展平后呈椭圆状宽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浅灰绿色,下面色稍浅,叶面隐约可见黑色小点,对光照视小点清晰;叶柄长约1cm;托叶三角形,多脱落。枝顶偶见残留的伞诚心诚意太聚伞花序。气微味微苦。以枝嫩、叶多色灰绿、不带花者为佳。

【化学成份】叶含有,氨基酸,糖类,γ-谷甾醇(γ-sitosterol),槲皮醇(quercusalcohol)和一低熔点的羰基化合物(carbonylcompound)

【性味】苦辛;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主感冒发热;中暑;肝炎;跌打损伤;风毒疥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疥癞。2.《岭南采药录》:治风毒,痧胀。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发热,肝炎,跌打损伤,防治中暑。

【摘录】《中华本草》

果实种子

果实于5—7月成熟,成熟时果皮曝裂,果皮较厚,约0.5—1mm,果核(内含种子)脱落于地,果浆鲜红。种子卵形或扁椭圆形,胚乳肉质、白色,子叶淡绿色,大而扁平,薄,倒卵形。从生长状况良好的树株中采集果实,当果皮曝裂、果核脱落时,即可采种。果实采收有两种方法:一是果实成熟时,摇动树干或果枝,让果核自然跌落收集;二是用高枝剪剪断果实已熟的果枝。摘取果实后置于袋中堆沤3—4天,切记不宜曝晒,待果皮腐烂软化后,在竹筛中用瓦片或木棒搓擦至果皮和果核分离,清水冲洗果肉,除去果皮,即得到种子。

因采种季节在盛夏(7月)时节,银柴种子宜随采随播。种子忌曝晒,否则丧失种子生命力。7月份我们曾经做过试验,用混沙贮藏,但第4天已发现种子萌芽,说明种子发芽能力保持天数极短。考虑到种子调拔和苗木生产,可以冷藏种子于冬末春早播种育苗。

从6月21日开始,进行随采随播的发芽试验,日温幅26℃—36℃,日均温约30℃,室外测定,用沙盘和润沙作材料,6月30日开始发芽,7月2日达到发芽的高峰期。

种植育苗

将新采的果实,不做任何处理随即播种,在一个月内仍然未见发芽现象。虽然在银柴树底也有飞播生长的小苗,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这个方法育苗。可靠的育苗方法是播种育苗,包括沙床催芽和营养袋育苗等步骤。我们做过的育苗试验表明,袋苗的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分钟,捞起晾干;沙床也用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洒淋消毒。沙床以中颗净沙为佳,利于沙床疏水和种子透气;种子均匀撒播,注意种子不要紧挨重叠;均匀覆沙,厚度约为1~1.2cm,不宜太厚否则不利于种子的出芽。

营养育苗

1、育苗材料的准备用12cm高、8cm宽的塑料营养袋;营养土配制的比例为67%的黄心土、30%的火烧土和不多于3%的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堆沤10天以上。

2、营养土装袋先整好苗床,苗床宽约1.1—1.2m,以可放13—15个营养袋为宜;苗床高0.1m,床间距0.5m,苗床长视圃地情况而定;畦面打碎平整。装袋一半时震实一次;装满后再震实一次,营养土平袋面即可。每畦装完袋后,用花洒浇水一次。上述工序在移苗上袋前做好。

3、移苗上袋当幼苗有3—4片幼叶、苗径半木质化时可以移苗上袋,但此时苗根较长,剪断部分主根保留须根,进行消毒和ABT生根剂催根处理后移苗上袋;或幼苗有2片幼叶主根不长时上袋,幼苗入袋部分平至或略高于苗的根颈部,扶直,压实,淋足定根水。

4、移后保护由于移苗上袋时是夏季,烈日高温,特别要注意遮荫保水。移苗后用75%的遮光网遮盖,早晚各淋水一次,以免幼苗失水萎蔫。

1、施肥当年7—8月、次年3—7月份施肥以尿素为主、复合肥为辅,以促进苗木的高生长;当年9—10月份以复合肥或钾肥、磷肥为主,有利苗木木质化、茎生长和防霜冻。薄肥多施,5、6次/月。如黄心土质差、有机质含量少,适当增施有机肥,防止袋土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10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停止施肥。

2、病虫害防治银柴幼苗病害较少,以预防为主,以70%甲基托布津粉剂、70%百菌清粉剂、50%多菌灵和40%硫悬乳剂等农药交替使用,按苗圃常规用量,3次/月喷淋即可;虫害有蟋蟀、金龟子等为害现象,农药用90%的敌百虫乳剂、80%敌敌畏乳剂和40%氧化乐果等效果较好,但喷药时注意操作安全。

3、其它管理措施生长初期和盛期注意拔草、遮荫、淋水。拔草要及早;生长初期要遮荫,生长恢复期过后,袋苗生长稳定,则不必遮荫;晴天早晚各淋水一次,阴雨天可不淋水并注意疏积水。

盾叶木植物


    中文学名盾叶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血桐属分布区域广东中部和西部、广西、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

盾叶木是一种中药,《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中有对盾叶木进行了详细记载。

形态特征

乔木,高3-10米;嫩枝粗壮,平滑,被白霜。嫩叶被黄褐色绒毛,成长叶纸质,阔卵形,长13-20厘米,宽10-19厘米,盾状着生,顶端骤短渐尖,基部通常截平,具斑状腺体2-4个,边全缘,两面无毛,叶下面具颗粒状腺体,有时沿脉序被疏毛;掌状脉9条,侧脉6对;叶柄长10-14厘米;托叶三角状卵形,长6-10毫米,宽6毫米,无毛或仅顶端被疏毛,脱落。

雄花序圆锥状,长11-20厘米,小花序轴呈之字形,被微柔毛,苞片线形,长3-6毫米,近顶部具1个盘状腺体,或呈鳞片状,无腺体,苞腋具多朵花集成的团伞花序;雄花:萼片3枚,卵形,长约1毫米,无毛;雄蕊5-7枚,花药4室;花梗长1毫米,被疏柔毛。雌花序圆锥状,长5-7厘米;苞片线形,长2-6毫米,具盘状腺体1-3个,小花序轴上的苞片小,无腺体;雌花:萼片4枚,三角形,长1.5毫米,被疏毛,宿存;子房2室,花柱2枚,长约2毫米,扁平,具乳头状突起。

蒴果双球形,长4毫米,宽7-8毫米,具颗粒状腺体;果梗长约8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本种与印度血桐近似,但小枝和成长叶下面呈粉绿色,无毛,子房2室,花柱2枚,扁平。

生长环境

盾叶木生于海拔300-1300米山谷常绿阔叶林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中部和西部、广西、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分布于越南北部。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主要价值

【药名】:盾叶木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盾叶木的根。

【功效】:行气消胀、止痛。

【主治】:治疗腹胀、肝郁气滞之两胁胀痛。

【性味归经】:辛、甘,平。入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2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广西。

【拉丁名】:MacarangahenricorumHemsl.

【考证】: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科学研究

简介

【题名】盾叶木化学成分及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a分泌抑制作用

【作者】马明尚小雅王素娟李帅杨永春石建功熊泽波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刊名】中国中药杂志,2007(12):1175-1179

【关键词】盾叶木化学成分巨噬细胞TNF-a分泌抑制作用

文摘

目的:研究盾叶木Macarangaadenantha枝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a分泌抑制活性筛选。方法:用各种硅胶和凝胶色谱分离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a分泌抑制活性。结果:从盾叶木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leomiscosinA(1)、cleomiscosinB(2)、鞣花酸-4-O-a-D-吡喃鼠李糖苷(3)、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4)、香草酸(5)、(24R).豆甾4-烯-3-酮(6)、(24R)-豆甾-3,6-二酮(7)、(24R)-6β-羟基-豆甾-4-烯-3-酮(8)、胡萝卜苷(9)和β-谷甾醇葡萄糖苷石-6′-O-十七烷酸酯(10);在10μmol·L^-1浓度下,化合物1,3和4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a分泌的抑制率分别为57.4%,57.0%和64.4%。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大戟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化合物1,3和4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a分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业平竹Semiarundinaria fastuosa (Mitford) Makino


    中文学名业平竹拉丁文名Semiarundinariafastuosa(Mitford)Makin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 倭竹族 倭竹亚族属业平竹属

业平竹:竿高3—9米,箨鞘无毛,末级小叶具3-7(10)叶,花枝上的佛焰苞卵形至披针形。原产日本本州西南部。我国台湾省庭园中栽培较早,供观赏。我国其他大城市的植物园中也有栽培。

形态特征

竿

竿高3-9米,幼竿绿色,老则为紫褐色;节间长10-30厘米,直径1-4厘米,中空,无毛,圆筒形,但在有分枝之一侧稍扁平;竿壁薄;节处隆起;竿每节通常具3枝,以后可增至8枝簇生。

箨鞘无毛,但在基底处生有向下的短柔毛;箨耳不发达;箨舌矮,高仅1-1.5毫米,先端截形,具长为3毫米的纤毛而呈流苏状;鞘口繸毛存在,其数少;箨片狭长披针形,先端锐尖。

末级小叶具3-7(10)叶;叶鞘长约4厘米,疏生短柔毛;叶耳不显著;鞘口繸毛多条;叶舌高1-1.5毫米,先端截形;叶片窄披针形,长8-20厘米,宽1.5-2.5厘米,厚纸质,无毛或有时在下表面近基部处被柔毛,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次脉6-8对,再次脉5或6条,小横脉存在,叶缘具粗糙的小锯齿;叶柄短。

花果

花枝上的佛焰苞卵形至披针形。,革质,无毛,长3.5-4厘米,其顶端的缩小叶呈锥状,长约5毫米,佛焰苞托着假小穗1(2)枚;小穗细窄圆柱形,长5-10厘米,共生有3-6朵小花,惟在基部还托有1苞片;小穗轴节间长约1厘米,多少被毛;颖通常不存在,稀可1或2片;外稃卵形至广披针形,长1.5-3厘米,革质,被微毛,具多脉(约为20条),并有小横脉,先端具芒状小尖头;内稃广披针形,长18-20毫米,先端2齿裂,背部2脊间具3脉,脊外至边缘各有5脉,脊上及齿裂边缘均生有纤毛;鳞被倒卵形,长约5毫米,后方的1片较窄,边缘均生纤毛,基部有脉纹3或4条;花丝长达2厘米,花药黄色,长约11毫米;子房圆柱形,先端渐细,无毛,长约4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3,羽毛状。颖果未见。

分布范围

原产日本本州西南部。中国台湾省庭园中栽培较早,供观赏。中国其他大城市的植物园中也有栽培。

主要价值

中国台湾省庭园中栽培较早,供观赏。

寒竹Chimonobambusa marmorea (Mitford) Makino


    中文学名寒竹拉丁文名Chimonobambusa marmorea (Mitford)Makino别名观音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寒竹属种寒竹

寒竹,拉丁文名:Chimonobambusamarmorea(Mitford)Makino),禾本科、寒竹属灌木状竹类,基部数节环生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绿色并带紫褐色,竿壁厚,基部节间近实心;

形态特征

寒竹是一种灌木状竹类,竿高1-1.5(3)米,基部数节环生刺状气生根,径粗0.5-1厘米;节间圆筒形,长10-14厘米,绿色并带紫褐色,竿壁厚,基部节间近实心;竿环略突起;箨环起初有一圈棕褐色绒毛环,以后渐变无毛;竿每节分3枝,以后可成多枝。箨鞘薄纸质,宿存,长于其节间,背面的底色为黄褐色,但间有大理石状灰白色色斑,无毛,或仅基部疏被淡黄色小刺毛,鞘缘有不明显而易落的纤毛;箨耳缺;捧箨舌低矮,截形或略作拱形;箨片呈锥状,长2-3毫米,其基部与箨鞘相连处几无关节。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鞘近革质,鞘缘具少量纤毛;鞘口繸毛白色,长3-4毫米;叶舌低矮;叶片薄纸质至纸质、线状披针形,长10-14厘米,宽7-9毫米,次脉4或5对。花枝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末级花枝细长,基部宿存有数片由小到大的苞片,中、上部具假小穗1-4枚;假小穗细线形,长2-4厘米,苞片0-2片,腋内具芽或否;小穗含4-7朵小花,最下1或2朵不孕而具微小的内稃及小花的其它部分;小穗轴间长3-4毫米,平滑无毛;颖1或2片或偶可无颖,膜质,淡褐色,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8毫米,先端尖或渐尖,具5-7纵脉;外稃纸质,绿色或稍带紫色,先端渐尖,平滑无毛,卵状披针形,长6-7毫米,具5-7纵脉和小横脉;内稃薄纸质,与外稃约等长,先端截平或微具2齿裂,背部具2脊,脊上无毛,脊间及脊外至两边缘均各具2脉;鳞被卵形,近内稃一侧的较窄而呈宽披针形,长约2毫米,边缘近上端疏生纤毛;花药长3.5-4毫米;子房细长卵形,顶端冠以短花柱,后者近基部即分裂,柱头2,羽毛状。颖果圆柱形,呈坚果状,长约6毫米。

生长环境

本种习性暂无详细描述。

分布范围

产浙江和福建等省。日本也有。模式标本系自从日本移栽到英国邱园的植株上所采得。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庭园观赏竹种,世界各地多已有引种栽培。

立花橘Citrus tachibana (Makino) Tanaka


    中文学名立花橘拉丁文名Citrustachibana(Makino)Tanak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亚目芸香亚目科立花橘科亚科柑橘亚科属柑橘属亚属柑橘亚属种立花橘分布区域产台湾。日本南部也有。

形态特征小乔木,树高约3米。分枝多,刺短小。叶椭圆形,长6—7厘米,宽3.5—4厘米,顶部狭而钝端,凹头明显。基部阔楔形,叶缘

形态特征

小乔木,树高约3米。分枝多,刺短小。叶椭圆形,长6—7厘米,宽3.5—4厘米,顶部狭而钝端,凹头明显。基部阔楔形,叶缘有细钝裂齿,侧脉不明显,冀叶线形;叶柄长8—10毫米。单花腋生,花蕾近圆球形;花梗长约2毫米,花径1.2—1.4厘米;花瓣白色,顶端略反折;雄蕊约20枚;柱头略低于花药。果扁圆形,纵径2—2.5厘米,横径2.5—3.4厘米,果面平滑,淡黄色,果皮厚1.5—2毫米,瓤囊7—9瓣,果肉淡黄色,甚酸且苦;种子5—6粒,阔卵形,长约1厘米,近平滑,子叶淡绿色,多胚。

果期

立花橘果期是秋后转黄。

生长环境

野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中。

分布范围

产台湾。日本南部也有。

本种提示

模式标本未见。对照台湾植物的插图,立花橘与产海南岛山地上的小果黄皮酸橘很相似,叶片短而阔,顶部狭而钝且有明显凹口,叶缘的裂齿疏而明显,叶柄相应较长;种子阔卵形。甚饱满,顶端急尖。看来是一野生性状较强的黄皮酸橘。

资料来源

Citrustachibana(Makino)TanakainBult.Sci.Fak.Terkult.KjusuUniv.2:52.1926;SwingleinWebb.etBatc.CitrusIndust.1:421.1943;Tan.Sp.Probl.Citrus135.f.3-46.1954;台湾植物志3:510.图706.1977.——C.aurantiumvar.tachibanaMakinoinNilonEnger-KweiZasshi75:2.1896.——C.aurantiumsubsp.nobilisvar.tachibanaMakinoinBot.Mag.Tokyo15:167.1901.

《厚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 (Thunb.) Makino》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种植土壤多厚”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