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蕨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棕毛轴脉蕨Ctenitopsis setulosa (Bak.) C. Chr. ex Tard.-Blot》,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棕毛轴脉蕨拉丁文名Ctenitopsissetulosa(Bak.)C.Chr.exTard.-Blot门蕨类植物门亚门真蕨亚门纲薄囊蕨纲目水龙骨目科叉蕨科属轴脉蕨属

棕毛轴脉蕨(学名:Ctenitopsissetulosa)为叉蕨科轴脉蕨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粗壮,直立,粗约2厘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阔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膜质,深棕色,边缘淡棕色。叶簇生;叶柄长60-80厘米,基部粗约1厘米,褐棕色,上面有浅沟,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而开展及稍卷曲的鳞片,向上部及叶轴基部的鳞片渐稀疏并缩小;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1,5米,基部宽70-8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心脏形,三回羽状至四回羽裂,向上部三回羽裂;羽片约15对,下部几对对生,间隔约2厘米,斜向上,基部最大一对羽片的柄长4-5厘米(向上部的有短柄),斜三角形,长40-45厘米,基部宽30-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而近对称,其下侧一小羽片稍伸长;第二对羽片三角状卵形,长35-40厘米,基部宽25-3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基部下侧最大的一回小羽片阔披针形,长16一20厘米,基部宽7-9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并有1对分离的二回小羽片,向上部深羽裂达有阔翅的一回小羽轴;二回小羽片约15对,互生,间隔6-8毫米,斜向上,基部与一回小羽轴合生,基部较大一对披针形,长4-5厘米,基部宽1-1.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下侧明显下延并于缺刻上侧有一斜三角形的粗齿,中部以下的边缘深羽裂达1/2,向上部的边缘有浅钝齿至近全缘;裂片约10对,间隔1-1.5毫米,斜向上,镰状椭圆形,长与宽为3-4毫米,钝头,全缘。叶脉分离,羽状,小脉5-7对,单一或二叉,两面均稍隆起并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纸质,干后褐色,上面疏被贴生的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几光滑,叶缘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睫毛;叶轴、羽轴、各回小羽轴及主脉淡褐色,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有3-5对,生于小脉顶端,稍接近叶缘;囊群盖圆肾形,全缘,光滑,膜质,棕色,宿存。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600米山谷林下潮湿的岩石旁。

分布范围zw59.coM

产自于广东(信宜、英德,滑水山)、广西(上思,十万大山、平南,瑶山、明江、武鸣,大明山)、云南(麻栗坡)。越南及印度北部也产之。

扩展阅读

边缘鳞盖蕨Microlepia marginata (Houtt.) C. Chr.


    中文学名边缘鳞盖蕨拉丁文名Microlepiamarginata(Houtt.)C.Chr.门蕨类植物门亚门真蕨亚门纲薄囊蕨纲目水龙骨目科碗蕨科属鳞盖蕨属种边缘鳞盖蕨

边缘鳞盖蕨,姬蕨科鳞盖蕨属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物高可达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可入药。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越南、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也有。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灌丛中溪水边沙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物高可达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片短圆

三角形,长达55厘米,宽15—25厘米,1—2回羽状裂,有短硬毛;孢子囊群每小裂片有1—6个,囊群盖半半杯形。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60-100cm。根茎长而横走,密被锈色长毛。叶远生;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几光滑;叶片纸质,上面多少被毛,长圆状三角形,长达55cm,宽13-25cm,一回羽状;羽片20-25对,基部对生,远离,上部互生,近生,有短柄;羽片披针形,长10-15cm,宽1-1.8cm,基部不等,上侧稍呈耳状凸起,下侧楔形,边缘缺刻状或浅裂,裂片三角形,偏斜,全缘或有少数齿牙;叶脉羽状。孢子囊群生于羽片边缘的小脉先端;囊群盖半杯状,黄绿色,有毛,以基部及两侧着生。

生长环境

边缘鳞盖蕨性喜温暖,潮湿,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培养土均能生长了好。与一般的蕨类植物比较,稍喜阳光。冬季应保持稍干,越冬温度应该在5℃以上。边缘鳞盖蕨枝叶茂盛,栽培容易。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越南、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也有。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灌丛中溪水边沙地。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在长江以南可以种在溪边、池旁及林缘,也可作为观叶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稍阴湿处,甚少盆栽。

同名药物

【药名】:边缘鳞盖蕨

【来源】:为碗蕨科植物的全草。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闪挫扭伤、金伤、瘀血肿胀、痈疽疮疡、疖肿等。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2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鲜品为优。

【别名】:边缘鳞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小叶山鸡尾巴(浙江)、黑鸡婆、冷蕨萁(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拉丁名】:Microlepiamargihaea(Houee)C.Chr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栽培技术

分株法繁殖。

杯盖阴石蕨Humata griffithiana (Hook.) C. Chr.


    中文学名杯盖阴石蕨拉丁文名Humatagriffithiana(Hook.)C.Chr.别名杯状盖骨碎补、杯状盖阴石蕨二名法Humatagriffithiana(Hook.)门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亚门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纲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目水龙骨目Polypodiales科骨碎补科Davalliaceae属阴石蕨属Humata种杯盖阴石蕨分布区域产台湾、云南西北部。也分布于印度北部

杯盖阴石蕨是骨碎补科的物种,产台湾、云南西北部。也分布于印度北部。分类系统:蕨类植物>>科:Davalliaceae>>属:阴石蕨属Humata>>种:杯盖阴石蕨H.griffithiana,名称状态:Humatagriffithiana(杯盖阴石蕨)植株高达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6毫米,密被蓬松的鳞片。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6毫米,密被蓬松的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7-8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以红棕色的圆形基部盾状着生,黄棕色或棕色,老时渐变为浅灰褐色。叶远生;柄长10-15厘米,粗约1毫米,浅棕色,上面有浅纵沟,光滑;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6-25厘米,宽14-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为四回羽裂,中部为三回羽裂,向顶部为二回羽裂;羽片10-15对,互生,基部一对近对生,斜向上,彼此接近,基部一对最大,长8.5-11厘米,宽4-8厘米,长三角形,渐尖头,基部不对称,柄长3-5毫米,三回深羽裂;一回小羽片约10对,互生,上先出,有短柄(长2-3毫米),羽轴上侧的略较短,基部一片与羽轴平行或覆盖羽轴,基部下侧一片最大,长4-5.5厘米,宽2-2.5厘米,椭圆形或长卵形,先端短渐尖,斜展,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5-7对,互生,上先出,上侧的有时略短,下侧的长8-15毫米,宽5-6毫米,椭圆形,钝头,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下延,深羽裂;裂片全缘,先端尖或有小缺刻;从第二对羽片起为椭圆披针形,羽轴基部上侧一片为深羽裂,其余的下侧为全缘,上侧有2-3个裂片。叶脉不甚明显,侧脉单一或分叉,几达叶边。叶革质,干后上面浅褐色,下面棕色,无毛。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侧小脉顶端,每裂片1-3枚;囊群盖宽杯形,高稍过于宽,两侧边大部着生叶面,棕色,有光泽。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云南西北部,于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印度。

主要价值

【僳僳药】四亚打俄:根茎治骨折,扭伤,腰腿痛等《怒江药》。

相关品种

长叶阴石蕨Humataassamica(Bedd.)C.Chr.云南阴石蕨Humatahenryana(Baker)Ching马来阴石蕨Humatapectinata(Sm.)Desv.半圆盖阴石蕨Humataplatylepis(Baker)Ching阴石蕨Humatarepens(L.f.)J.SmallexDiels鳞叶阴石蕨HumatatrifoliataCav.圆盖阴石蕨HumatatyermanniiT.Moore热带阴石蕨Humatavestita(Bl.)T.Moore

薄叶牙蕨Pteridrys cnemidaria (Christ) C. Chr. et Ching


    中文学名薄叶牙蕨拉丁文名Pteridryscnemidaria(Christ)C.Chr.etChing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亚纲薄囊蕨亚纲目真蕨目科叉蕨科属牙蕨属种薄叶牙蕨

薄叶牙蕨,Pteridryscnemidaria(Christ)C.Chr.etChing,叉蕨科牙蕨属植物。国内分布于贵州(罗甸)、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河口、蒙自、金平、沧源)、台湾(台中)。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越南、老挝、缅甸。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3米。根状茎粗壮,斜升,粗2.5-3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1厘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达1米,基部粗约1厘米,淡禾秆色,上面有深沟,光滑无毛,下部偶有鳞片;叶片椭圆形,长达2米,基部宽约6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二回深羽裂;羽片达30对,互生,下部的相距7-8厘米,近平展,基部一对柄长约2厘米,阔披针形,长约30厘米,基部宽7-9厘米,先端长渐尖至近尾状,基部截形并稍下延,其两侧对称或下侧斜切,深羽裂达羽轴两侧的阔翅;裂片约25对,互生,彼此以2-3毫米宽的间隔分开,缺刻圆形并有一尖齿,近平展,镰状披针形,长2-4厘米,基部宽6-8毫米,短尖头,边缘有浅钝锯齿。叶脉羽状,小脉15-18对,稍斜向上,通常三叉,两面稍隆起;主脉两面均隆起。叶薄纸质,干后淡绿色,两面无毛;叶轴淡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光滑无毛;羽轴淡禾秆色,两面隆起。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上侧分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有1列,每个裂片有10-16对;囊群盖圆肾形,灰白色,薄膜质,光滑。染色体2n=8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800米的山谷密林下。

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南部(罗甸)、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河口、蒙自、金平、沧源)、台湾(台中)。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越南、老挝、缅甸。模式标本产地:贵州。

薄叶轴脉蕨Ctenitopsis dissecta (Forst.) Ching


    中文学名薄叶轴脉蕨拉丁文名Ctenitopsisdissecta(Forst.)Ching别名薄叶拟肋毛蕨(台湾植物志)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亚纲薄囊蕨亚纲目真蕨目科叉蕨科属轴脉蕨属种薄叶轴脉蕨C.dissecta分布区域台湾中南部

薄叶轴脉蕨(学名:Ctenitopsisdissecta)为叉蕨科轴脉蕨属下的一个种。植株高约1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厘米,顶部密被鳞片,产台湾中南部,分布于印度中部、东南亚至波利尼西亚。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1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厘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渐尖,全缘,膜质,褐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40厘米,基部粗4-5毫米,暗棕色,上面有浅沟,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下部疏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片三角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0-60厘米,基部宽30-4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脏形,三回羽裂,向上部二回羽裂;羽片6-8对,下部的近对生,近平展,间隔约2厘米,基部一对羽片最大,柄长8-10毫米(向上的近无柄),斜三角形,长16-20厘米,基部宽12-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而不对称,下部有几对分离的小羽片,基部下侧小羽片明显伸长,向上部深羽裂达有阔翅的羽轴;第二对羽片披针形,长15-18厘米,基部宽5-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并有一对近分离的裂片,向上部深羽裂达有阔翅的羽轴;基部下侧最大的小羽片披针形,长10-12厘米,基部宽2.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深羽裂达有阔翅的小羽轴;裂片10-12对,间隔2-2.5毫米,稍斜向上,椭圆形,长1.5-1.7厘米,宽6-7毫米,钝头,边缘有小圆齿。叶脉分离,羽状,小脉二叉。叶薄纸质,干后暗褐色,上面疏被有关节的棕色短毛;叶轴、羽轴及小羽轴均为暗棕色,上面均被有关节的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上侧小脉顶端;囊群盖圆肾形,近全缘,被疏毛,淡棕色。

产地分布

产台湾中南部。广泛分布于印度中部、东南亚至波利尼西亚。

半圆盖阴石蕨Humata platylepis (Bak.) Ching


    中文学名半圆盖阴石蕨拉丁文名Humataplatylepis(Bak.)Ching别名白毛蕨、树蕨萁(云南)、倒水莲、白龙鸡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亚纲薄囊蕨亚纲目真蕨目科骨碎补科属阴石蕨属分布区域广西;贵州;云南

半圆盖阴石蕨是一种骨碎补科、阴石蕨属类生物,根状茎横走,木质,两侧稍压扁,密被蓬松的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基部卵圆形,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叶片阔三角状卵形,羽片互生,斜向上,小羽片互生,裂片椭圆形,叶革质,干后棕色,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缘。生林中树干上。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35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1厘米,木质,两侧稍压扁,密被蓬松的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宽约1.5毫米,基部卵圆形,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柄长12-14厘米,粗约2.5毫米,棕色,无鳞片;叶片阔三角状卵形,长18-25厘米,宽12-18厘米,渐尖头,基部近圆形,三回深羽裂或三回羽状;羽片10-15对,互生,斜向上,彼此接近,基部一对较大,长10-12厘米,宽约4厘米,长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近对称,上侧紧靠叶轴,具短柄(长3-5毫米),二回深羽裂或二回羽状;小羽片10-12对,互生,上先出,有极短柄或近无柄,略斜向上,彼此接近或略疏离,基部一对或上侧一片略较大,椭圆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7-1.2厘米,急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上侧与羽轴平行,羽状或深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椭圆形,基部上侧一片较大,长3-4毫米,宽约2毫米,全缘或上缘有一角状浅裂;从第二对羽片起向上逐渐缩短,披针形,二回浅羽裂,裂片全缘。叶脉不明显,小脉单一或分叉。叶革质,干后棕色,光滑。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缘,通常每裂片1-2枚;囊群盖半圆形,宽过于高,全缘,棕色,以阔基部着生,两侧分离。

生长环境

生林中树干上,海拔1400-1530米。

分布范围

产广西(凌乐)、贵州(三合、安龙)、云南(蒙自、广南、佛海、南娇、勐海)。

主要价值

药名,半圆盖阴石蕨

功效,祛风解痉、利水化湿、续筋接骨。

功效分类,祛风药;利水药

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

主治,用于锁口风、水肿、腰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解痉,利水化湿、接骨续筋的功能。用于破伤风、扁桃体炎、肾炎;外用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

性味归经:苦涩,凉。入肺、肝、脾、肾四经。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彝药】咪申丝:全株治尿路感染,黄疸,便秘,肠梗阻《滇省志》。【基诺药】哲它搭瞥把墨:根状茎外用治骨折《滇省志》。【景颇药】肋过得览坐:根状茎治风湿,腰痛《滇省志》。【拉祜药】奢打哈:根状茎治跌打,刀伤,风湿,骨折《滇省志》。【纳西药】机始:根状茎治跌打损伤,腰痛;全株治中暑,头晕。【布朗药】打哇互苦:鲜根茎捣敷疮疖《滇省志》。

根状茎:苦、涩,凉。祛风解痉,除湿利水,续筋接骨。用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

《棕毛轴脉蕨Ctenitopsis setulosa (Bak.) C. Chr. ex Tard.-Blot》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绿云蕨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