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植物的养护。

在种植多肉植物时,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种植的方法,种植多肉植物需要提供提供哪些方法呢?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乌木的种植配土》,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众所周知的,乌木算得上是多肉中的贵族...所以不少人在乌木的种植上也花尽心思,下文的作者Mr_CDN为了选配适合种植的乌木的配土,下了不少功夫,也许可以给各位种植乌木,或者景天类多肉一点参考。PS:原文有点长,精简了一些,看完会对你的配土选择有些启发。先简单介绍一下乌木原产地的状况,便于我们建立乌木配土的基本思路。于1992年正式发表的乌木,是在墨西哥北部的科阿韦拉州山谷里的砂质地表和岩石上被植物学家发现并采集到的。此区域日光充沛,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属于干旱的半沙漠气候,只在春、夏、秋三季出现短暂的降雨时节。由此可得,单就乌木的配土而言,“砂质”、“干旱”是关键词,这意味着同时拥有良好的持水力和透气性的颗粒介质,是乌木天然的爱。

既然多肉的根系长期工作在持水性能较差的砂石环境里,就多半不能适应持水力过强且透气性差的基质,例如大比例的泥炭、椰糠、园土等。这些基质的共性是持水力强、蓄水期长、且微环境空间小、含氧量低。除了不利于根系健康生长之外--根系的健康生长依赖性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充足的空气--也不便于控水,易造成植株不可逆转的徒长现象,俗称“伸脖子”、“摊大饼”。尤其是乌木这类生长在日照充足,常年干旱少雨的环境中的品种。因此,韩国人明智的选择了大比例颗粒(成长土)甚至是全颗粒(上色土)配方。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韩国人是如何给乌木配土的。韩国人手里的乌木,基本源自美国,而配土,早年间则依赖日本进口。后来大棚开始成规模种植,土的进口渠道受阻,无奈之下韩国人只好弃用日本人的土,依葫芦画瓢研制出了自己的乌木土配方,逐渐改进,到现在已有近3年历史。通过搭讪、色诱、抱大腿、威逼利诱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卑鄙手段从韩国人手里搞来的乌木专用种植介质的样本。他们会在苗期使用成长土,在植株长到亚成(冠幅5cm)以后,更换上色土。通过样本分析,得知了它们大概比例:韩国使用的乌木成长土:麦饭石(35%),轻石(20%),珍珠岩(20%),植物腐质(10%),龙泉赤玉土(3%),黑色火山岩(2%),杂志(10%)韩国使用的乌木上色土:轻石(35%),麦饭石(30%),龙泉赤玉土(20%),黑色火山岩(10%),火山岩(5%)先来看看韩国使用的乌木成长土:杂质10%忽略,大棚往往大批量配土,难免会夹带大量杂质,因此可不做考虑。龙泉赤玉3%、黑色火山岩2%,由于比例太小,对介质整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倾向于理解成配土时无意中混进去的,忽略。就算不忽略,我们为其寻找到的优质替品虹彩石,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稍后再介绍。珍珠岩20%,优质替品有的是,无非就是个质轻无菌保水透气,只要你不贪便宜,就没有理由用它(易粉碎)。植物腐质10%,是否能等同于杂质?暂时保留意见,多少会在保水、保肥方面做出些贡献,椰糠、泥炭都是很好的替品。接下来就剩下两位主角浮石和麦饭石了。浮石被视为一种质轻无菌保水透气且结构稳定的典范级基质,在我们将要用到的虹彩石里也颇具比例。而麦饭石,用途则很不一样。在物理属性如此不尽人意的压力下,它就像一个土壤牧师一般,发挥着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专长。稍后会详细介绍。再来看看韩国使用的乌木上色土:全颗粒,无杂质,无腐质,有意削弱了介质的保水性、保肥性,应正了乌木控型、上色的“虐”字诀。也没有了珍珠岩,多了个龙泉赤玉,而且都是20%。龙泉赤玉刚好是珍珠岩的一种优质替品:容重适中,保水透气,且具有优秀的导水性和亲根性,物理稳定性也完胜珍珠岩。猜测韩国人可能考虑上色土服役期远长于成长土,为了确保介质更长久的维持稳定的结构,他们只好选择龙泉赤玉土而放弃了种植时间长了容易粉碎的珍珠岩。龙泉赤玉土相比其他赤玉土更坚固,粉碎周期更长。黑色火山岩10%、(常见的红色)火山岩5%,相对于成长土来说更多的火山岩含量,这意味着我们在上色土中要加入更多的虹彩石(含火山岩)。更多的浮石,作为一种相对贫瘠的基础介质,应该意在削弱介质的养分供给,单纯保留其保水透气性及坚固的结构,虹彩石里也有浮石。剩下的就是被削弱了比重的土壤调节大师麦饭石了。综上,我们基本摸清了韩国人给乌木配土的思路。1.颗粒为主,兼顾持水力和透气性;2.肥力低,但不失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3.确保不俗的亲根性和导水性;4.相对稳定的物理结构。5.弱酸性介质环境;6.适中的容重(田间自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称为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土壤肥瘦和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容重高说明土壤紧实,孔隙数量少,土壤的水分、空气、热量状况较差)。作者做了些持水性测试和导水性测试后,最终选择了以下5种介质:麦饭石、虹彩石、仙土、龙泉赤玉、高位泥炭。这里简单提一下高位泥炭,泥炭土根据分布情况被分为3个亚类。简单说低位泥炭属富营养型,有机质含量较低,偏碱性。而高位泥炭正好相反,属于贫营养型,有机质含量较高,偏酸性,造炭植物主要为地表苔藓类植物,因苔藓类机体构造,能更好的兼顾持水与透气的需求。中位泥炭就是高、低二者的过渡层,兼顾二者的属性,PH值呈中性。这些介质中持水力时间最长的是虹彩石,我想这和虹彩石里大量保有的多孔质火山岩及浮石有着直接关系。接下来是龙泉赤玉,这一点也不奇怪,熟悉赤玉土的人都知道。但它的持水时间只位居第三,排在第二的则是持水量表现适中的,水分蒸腾缓慢的仙土。最不给力的是麦饭石,持水量、持水时间都出奇的低,但在我们无法抛弃它在微量元素、水质平衡、土壤改良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前提下,将它视为一种有效削弱介质持水力的调节剂,也是它的第二意义所在。此外,这些介质种的虹彩石,龙泉赤玉土,高位泥炭都有比较好的导水性。良好的导水性(包括自下而上吸水的能力)能确保水分在介质内部均匀的扩散、存储,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和平衡。最终我们得到了一张比较全面的介质属性表,如下图:

正题来了!有了以上参考、分析、测试等工作,问题变得明朗而精确,再经历数次尝试和调整,我们最终确定了这样的配置比例。乌木成长土介质构成:虹彩石(20%)、龙泉赤玉土(20%)、仙土(20%)、麦饭石(20%)、高位泥炭(20%)乌木上色土介质构成:虹彩石(30%)、龙泉赤玉土(30%)、仙土(20%)、麦饭石(20%)首先要说明,本文意在分享乌木的家庭种植土配方,乌木又是贵货中的战斗机,所以这里用到的介质都是不计成本的。换句话说,选用的都是同类可替换介质中的最优选择,就当是豪华版吧,乌木完全配得上这样的介质阵容。关键在于优质的介质确确实实能给养护者带来很多助益和额外的收获,所谓精养,配土是个绕不开的环节。至于大棚用土,则可根据刚才谈到的原则和原理,结合大棚湿热的特殊环境,自行确定性价比更高的廉价替品,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先来看看经过我们改良的本土化了的乌木上色土的配置。1.基质:选用持水、透气性俱佳且少量含有长效缓释肥,弱酸性,无菌,结构、性质稳定的虹彩石作为基础介质,为配方定性。2.基质增益:为了全面提升基质的导水性和亲根性,龙泉赤玉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义无返顾的加入了队伍。以上两种介质的混合体占据了配方60%的比重,作为培养基,同时确保了持水力、透气性、导水性、亲根性,也维持了适中的土壤容重,奠定了弱酸的介质环境。3.主肥来源:前面已经介绍过,因原生地客观因素和乌木上色、控型的特殊要求所致,乌木在生长时仅需要适可而止的肥力。虹彩石里缓释肥的比例看来太小了,我们找来了最适合乌木的天然肥源介质:仙土。相对于其它富营养介质,它具有坚固且稳定的颗粒状结构,能兼顾持水力和透气性,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等主要肥力,再加上它的亲根性、弱酸性、无菌、防虫等优势,这一切都令它很难被取代。4.补足和调节:例数麦饭石的优势,可能十个指头都不太够。首先为植株提供了丰富的微量元素补给,其次改善水质、活化土壤、供氧,同时也具有长期稳定的物理结构,不影响介质的透气性。还有刚才提到的,在过于潮湿的环境里,加大麦饭石比重能对介质的持水力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在上色土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看看专供小苗(冠幅5cm以下)使用的成长土配置。小苗茁壮成长对介质的需求有什么不同?简单说就是更充足的养料供给和源源不断的水、空气。但有得必有失,为此可以放弃甚至是必须放弃的,是对紧凑株型过分的强调和过早因施虐上上的漂亮颜色。那么如何改造呢?加缓释肥?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既提升介质的持水力,又不能过多损失透气性,还要保肥和适度提升肥力,选择富含有机物又保水透气的高位泥炭土,看来是不二的选择。考虑到虹彩、龙泉赤玉在保水、亲根方面是同样优秀的介质,看来和泥炭有些重复,于是我们适当降低了二者的比例,为泥炭的参与腾出一席之地。而麦饭石、仙土作为介质供给的主要来源,比例维持不变。关于铺面、垫底介质:1.铺面——麦饭石麦饭石是饮用水滤材的主要原料,是因为它蕴含的那些矿物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氨基酸、氧分是“过水溶出”的,它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动作也是通过“过水”完成的。考虑到浇水时自上而下的流动性,这是麦饭石铺面的主要原因。另外两点好处,一是美观,二是麦饭石容重大,压在上面有利于稳固介质的物理结构,降低因搬动、震荡所导致的颗粒介质内部位移、摩擦引起的伤根风险。而且还能非常有效的避免介质表层的轻质材料(如浮石、泥炭等)被风吹跑。2.垫底——大颗粒浮石盆栽底石,是个老话题了,实践证明对于精养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要求质轻,颗粒大而坚固,孔隙多,贫瘠,能迅速散失水分,在植器底层形成一个水分调节层,便于空气顺利进入它之上的根系发达区域帮助根系健康代谢、生长。我们认为大颗粒浮石(粒径约8-20mm)是个不错的选择,一直用它给种植乌木的植器垫底,可以根据大小分分类,把最大的放在最底层,然后往上依次变小,最后和乌木配方土平顺衔接(大颗粒的火山石也是不错的替品)。当然,也要借此稍作提醒:严格来说,北方干燥、日照充沛,而南方湿热多雨,晴天相对较少,这样的差异性的确会对介质属性造成一定影响。那么在干燥的地区,介质中应更加强调虹彩石、赤玉土等持水力强的介质的保有量,甚至可以考虑为介质加入少量高位泥炭;而在潮湿的地区,则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保水材质的比重,用更多的麦饭石取而代之。也可以选择一样的配土,在浇水频率上有所调整。关于颗粒大小的问题:栽培介质中,颗粒大小一直被认为和亲根性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有必要最后说明一下粒径的选择。虹彩石,只有一种规格。当中颗粒大小相对丰富,能够合理的相互堆砌,填充。龙泉赤玉,3-6mm规格。仙土,小号,粒径大约在3-10mm之间。麦饭石,3-6mm规格。提醒:所有介质(除泥炭外)使用前应过1mm筛,清除粉尘,确保良好的透气性。应该有人会问,用于苗期的成长土,要不要使用比上色土更细的颗粒?这一点我们一开始也很当回事。后来经过大、小颗粒种植的比对试验,我们发现,与上色土大小一致的成长土颗粒种出来的苗子,反而比小颗粒种的苗子成长得更加健康、茁壮。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在成长土中添入的高位泥炭,本就已经靠它细碎、易散的特殊构造,适度填充了颗粒间的孔隙,让介质变得更加紧实,等于变相缩小了介质的粒径。如果再缩小成长土的粒径,则有一点操之过激,介质持水力过剩,而透气性又不足了。至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最初敲定下来的配土思路,是它指引我们最终找到了答案。1.颗粒为主,兼顾持水力和透气性;2.肥力低,但不失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3.确保不俗的亲根性和导水性;4.相对稳定的物理结构;5.弱酸性介质环境;6.适中的容重。我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配土这件事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万变不离其宗的。只要抓住了这个“宗”,其实形式上怎么变都可以。还有仅靠浇水技巧就能把纯泥炭栽的祖宗伺候好的呢,没法说。但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还是老老实实把土配好,才能弥补我们日常养护方面的粗糙和笨拙,养出更精致的乌木来。这些工作,仅仅代表我们自己的思路和经验,而不是唯一答案,在此奉上,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近年园艺渐热,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栽培介质品牌多样,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假货盛行。肉友们挑选配方原料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多方咨询。网路上也能找到不少关于各种介质真假好坏鉴别的经验贴,多看多学,适当时交点学费,才能找到上等的原料,养出精致的乌木来。有机会我们一起把经验分享一下,好好讨论讨论好坏真假的问题。

小编推荐

玉露配土(南方北方的差异)


关于玉露配土有很多不同的配方,有的配方也比较极端(过于追求透水),但是对于普通花友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尤为重要,但是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呢?本文是一位北方花友通过自己一年来养护玉露总结的一些有关玉露配土的心得。

养玉露也有1个年头了,虽然时间真的很短,但做了很多实验,刚开始养玉露的时候我就用的泥炭土,90%的纯泥炭兑了一些沙子什么的,后来听圈里的朋友说需要纯颗粒土,颗粒土通风不会烂根,那样玉露会养的更肥一些,于是我又把一部分玉露换成纯颗粒土,但是养了几个月发现玉露却是在退化,生根很慢长的也慢,过于通风叶子也不断受伤,再次换土的时候发现玉露的根都枯萎了,所以今天才跟大家分享下。

我无论做什么,都比较喜欢研究。所以我个人觉得养玉露,用什么土,还是分地区的,地区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养法也不一样,这就跟养孩子一样,什么条件,造就什么样的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野生玉露呢,归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会跟我们见到草一样,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换,不断是枯萎复苏,造就了它自然的美。

我是东北人,东北无论什么季节,空气都比较通透,所以不太适合用纯颗粒土,夏天过于通风会有伤玉露的根,就照成了玉露不生长(也就是所谓的休眠期,其实是自我保护),而用泥炭土呢会更快的让玉露发根,更会存储一些水分,确保玉露根部的吸收,不会担心过于通风过于闷热,因为东北不会有闷热气候。冬天的话现在我住楼,东北这边冬天需要交取暖费,我所在地区室内会达到25度以上,也完全适合玉露生长,没事的时候还可以给它通通风。在东北的这个地方,养功犀利的话,玉露就很难会有休眠期(自我保护期),因为东北可以每年换2次土,每次换土都需要修根,不修根的话玉露会停止生长,我母亲喜欢养花,她告诉我修根是为了让它更好的生长,现在我懂了,根部老化它吸收营养也会慢,那样基本就等于停止生长,所以东北只有在换土那2个月才是所谓的休眠期,其他时间都可以概括到生长期。

而南方气候不同,湿度比较大一些。夏天的时候南方过于闷热,去过南方或在南方生活的人应该深有感受的,记得前几年去广州,这是一个要命的事件,感觉无法呼吸,白天只能在宾馆打着空调躺在床上喘息,晚上才能出去娱乐。我相信花跟人是一样的,它们也会无法呼吸,如果用泥炭土养玉露的话,在夏天闷热的时候,玉露无法呼吸,会把它闷死,所以用纯颗粒土更适合它。南方冬天的时候跟北方不同,南方的冬天是湿冷,所以玉露的休眠期会比北方时间更长,因为它需要自我保护。

所以个人觉得,养好玉露,需要分析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土去养它,寻找最适合你的养法,最适合它的生长条件。胡乱的去跟随他人的养法是不正确的。

多肉植物配土的回收利用


家庭栽培的条件限制,配的再好的多肉植物配土也有使用寿命。由于浇灌用水的长期冲刷,配土里原先团粒状的结构会因为有机质的大量流失而被破坏。配土会逐渐粉化、板结。相比大自然中土壤依靠空气、落叶、有机体的死亡腐化等形式进行自我更新来说。家庭栽培中的盆土是需要人为给予更新的。

但是换下来的配土中,其中有很多材料还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形状。(比如兰石等)全部倒掉明显是不符合环保和节约精神的。所以,对于这种比大米还贵的土,很多同学选择了回收再利用。

物尽其用,当然是好事,但是也该知道旧土的危害。

首先旧土里有大量的酸性物质,恐怕大家也知道,这个酸性物质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新陈代谢的产物。有教科书上还讲这是植物根系用来中和土壤碱性的一种自我保护。总之这个酸性物质不仅仅是"酸性"这么简单,要不然,酸性的土壤岂不是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又何来换土一说?土壤中的腐植酸和代谢出来的酸是两码事,前者是养分后者是废物。虽然都是PH值小于7,但是后者的化学成分要复杂的多,对于植物健康的影响也是未知的。

其次是盐分的堆积,养护的过程中难免有施肥打药的时候,平时浇的水里也或多或少会有盐分沉淀。这些最后都会渗透进土壤中堆积起来,虽然浇花的时候会冲掉一点,但是浇进去的水同时又会带入新的盐分。所以盆土里的盐分只会越来越多。

再次就是枯叶烂根,这两样东西在自然界是绿色堆肥,而在花盆里就变成了细菌的温床,有时候我们翻盆(特别是深盆)会看到盆土内有成片的菌毛生长,颜色有黄色、蓝绿色,这就是植物自己的根系腐烂后滋长的细菌。多肉植物不比草花,根系不太会分泌抑菌物质,一点杂菌都可能造成盆土的污染,轻则烂根滞长,重者传染全身。自己的烂根尚且如此,换做旧土里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烂根,后果可想而知。

最后就是养分的缺失,旧土在花盆里长期受到浇灌冲刷,加上养多肉的同学都喜欢把土弄的非常通透,所以,相比养草花,多肉植物用土承受的水流流速更快,相应营养物质流失也更加严重。相比新土,旧土里可溶于水的,也就是可供植物吸收的有效成分,会少的多。

不过,旧土也有个好处。

以赤玉为例。一年以上的盆中旧土,其中尚未粉化的部分在长期的浇灌下,颗粒中的空隙会大幅增加,颗粒会更加通透,这样的土从物理的透气、透水角度来讲,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材料能够与之媲美。应该也算是一种时间积累出来的特性吧。

鉴于以上,旧土必须被正确处理后才可以再次使用。针对以上几点缺陷,给出了如下处理方案,请大家探讨。

(1)用2毫米孔径筛子先进行过滤,因为颗粒土在植物的根系伸展、挤压下会碎裂、粉化,所以根系周围的土一般都是碎的,去除2毫米以下的碎末,也就等于去除了根系排泄物最多的部分。

(2)倒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达到消毒和去除多余的盐分的目的,并利用兰石、赤玉等材料密度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离,方便后续区别处理。分离的同时注意漂浮在水面上的枯叶烂根,务必处理干净。

(3)捞出晾晒,如果混合土分离的不干净,晒干后可以反复进行浸泡--晾晒的步骤,但是不必用高锰酸钾,用清水即可。

(4)晾干后,兰石可以直接混入新土中使用,比例不变,而处理后旧赤玉土应该混入相同体积的新赤玉与一半体积颗粒泥炭,(比例折算为2:2:1)装袋待用,正常使用时,按照前面讲的赤玉土比例掺入(也就是说把这个混合土当做全部是赤玉土来用,原因是旧赤玉很通透但是缺养分,颗粒泥炭有养分但是不通透,混在一起正好相互抵消)。

二木的多肉植物配土(新)


许多种植多肉植物的朋友都非常重视配土的选择,配土么,说简单也简单,但真要讲究起来也可以蛮讲究的,因为许多土都可以用来种植多肉植物,但真要说最合适的就很难有个定论了,因为每个种植多肉植物的老手,通常配土的配置都会有所不同,可是种出来的都很美啊。但他们肯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他们现在用的配土比之前的好。譬如下文的作者二木,两年的时间,配土的配置也有所变化,变得更好。距离最近一篇关于多肉植物配土的文章近两年时间,这两年对土壤做了许多实验和观察,得出了现在使用的配土方法。原则是简单、原材料容易找到、容易自己配比、适合于大部分多肉植物。配土方式:松软的土壤(泥炭土70%+椰糠30%):粗砂 = 1:1(体积比)也可以简化为:泥炭土:粗砂 1:1(体积比)为什么使用这样的配土方式?以下开始分解。珍珠岩的作用是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颗粒”作用。而粗砂本身就带有颗粒,所以这里可以代替珍珠岩。并且珍珠岩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混土都知道)吸入肺部后是无法排除的,对人体有极大危害,所以大量拌土时尽量少用珍珠岩。粗砂是什么呢?大家装修家里的时候会买很多水泥和沙子吧~ 用来抹水泥贴瓷砖的沙子是筛过的细沙,粗砂是筛细沙后淘汰下来的,一般沙场会直接扔掉,不过也有直接卖粗砂的。直接问卖沙的人就知道啦!一定要河沙,不要用海沙!国内部分地区河流边上也会有很多粗砂,甚至山上的风化岩也可以直接用来当粗砂使用。但这些材料由于采集自大自然,难免会有许多的微生物和病菌,所以在混土时尽量加入一些百菌清一起混合,比例随意。(注意百菌清起预防作用,多菌灵有治疗效果没预防效果。)为什么要用椰糠和泥炭土混合物,直接用泥炭土不行吗?大家都知道泥炭土不环保(采集自湿地),全球都在减少用量。经过几年使用后发现它的效果的确比椰糠要好很多,如果单用椰糠,多肉植物的后期生长会有很多局限。根系脆弱,容易僵苗,夏季容易腐烂等。使用泥炭土则会好很多。两者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用泥炭土更加,但是椰糠比例不能太多,所以变成了现在的椰糠30%+泥炭土70%的混合方式。以下是椰糠、泥炭土、珍珠岩的混合物。

粗砂,这是经过筛网后的颗粒粗砂。

两种混合后的效果。

关于多肉植物的配土我认为非常关键,许多花友的多肉植物在生病后要进行修根,或者本身就脆弱需要养根,这时候如果土壤再出问题,根系长不出来,家里的肉肉就悲剧了。所以对于土壤一定要认真!就像给自己的孩子选择食物一样!如果直接使用松软的土壤(椰糠+泥炭土)栽种,与加入粗砂后的土壤栽种有什么区别呢?经常在花市或者大棚购买多肉植物(带盆带土)的童鞋们会发现,许多土壤都只是泥炭土+珍珠岩混合物(非常轻),拿回家后养一段时间植物就会出现腐烂,或者不健康缺水的表现。特别是在夏季,非常难养护。这样的土壤生根虽然快,但是根系非常脆弱细小,植物也就变得虚胖起来。而加入粗砂的土壤生长出的根系非常强壮,特别是沙子比例加大后,能够看到肥壮的根系,植物也变得更加强壮。关于这点是通过在野外观察植物们后发现的,在大自然里没有那么多肥沃的泥炭土,大部分多肉植物都是生长在沙土里的,有的甚至长在泥土上却非常健壮,并且没有一点蚧壳虫害。那么到了我们的家里,虽然不能够还原大自然的环境,但放在窗台、阳台、露台上,只要通风环境良好,使用较为贫瘠一些的土壤也是能够模拟自然环境的。多肉植物并不需要太多肥料噢!以下为两种土壤不同的红宝石,左:泥炭土+椰糠+珍珠岩 右:泥炭土+椰糠+珍珠岩+粗砂

配土:泥炭土+椰糠+珍珠岩根系非常脆弱,轻轻一扯就断了。

配土:泥炭土+椰糠+珍珠岩+粗砂根系强壮,能够从图片明显看出来。

另一组,熊童子配土:泥炭土+珍珠岩 (目前国内大部分大棚生产都采用这种配土方式,主要是便于管理,素材采集方便,节省人工)

根系情况:熊自身的根系就属于较粗壮的,但在泥炭土里却变得很纤细。

花月夜,这一盆土壤里加入超过60%比例的粗砂,由于才浇水过,看不太清,根系是非常强大的,扯不断理还乱~

那么关于生根方面呢?粗砂加的越多生根速度就越慢,所以才要使用松软的土壤(泥炭土+椰糠)+粗砂 1:1 的配土方式。泥炭土生根有奇效,下图是小伙伴买回来的切根多肉植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很大损伤,拿到后晾干3天,再放到配好的土壤上浇水一次,一周时间已经生根不少。(请无视底部黑掉的叶片,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叶片损伤,清理拿掉就可以了,不是黑腐神马的。)

另一株实验品

一周时间根系一大把~

另外还有许多小伙伴是不是连黄金万年草都养不好呀~ 哼哼~ 多肉植物配土心得 草就是草嘛~ 真的非常喜欢沙质性土壤,并且很喜水~ 以下土壤沙子比例超过70%,在地面非常保水,光线也不是很强烈,所以生长迅速。养不好草的大家自己参考这个环境吧~

另一组80%以上粗砂比例的小景观区,黄金草疯了似的蔓延生长~

这是一盆粗砂比例60%的草~ 随便浇水,无视土壤干湿度。

昨天又在花园里种了许多草~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景天草很适合呆在花盆里,土壤也不需要用太好的,直接用废弃下来的多肉植物土混合了花园中的园土(北方地区花园里沙子比较多)就可以长很好了~还有许多珍珠吊兰养不好的小伙伴们看过来~ 同样是用废弃的多肉植物用土(里面还有好多蚧壳虫)混合花园里的沙土。关于虫子方面,在花园里难免会有,每天都有大量蝴蝶飞来,地里还有蜈蚣、各种昆虫等,大家就把自己的花园想成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就好了~ 比较有趣的是,去年发现的被蚧壳虫爬满恶心得药都不想用的矾根、长生草,被拿到户外过冬后,今年新长出来的叶片上一点虫子的痕迹都木有了,并且偶尔还发现一些昆虫在搬运蚧壳虫尸体回家吃,哈哈!好开心!这也说明蚧壳虫这种虫子,在我们这里只能成为其他虫子的食材多肉植物配土心得(户外)这样的土估计大家都不敢想象吧!怎么可能种活!但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多肉植物配土心得 其实花园生活还是蛮随意自在的,会让人觉得更轻松,而不是负担。剪下来的珍珠吊兰留出一段埋在土里。

最后再捡点碎石铺面,嚯嚯~

这是在二木花园里南非多肉植物景区的屁股们,这里的土壤使用了100%的粗砂,没有任何泥炭土痕迹。开始许多人都说不可能活下来,但它们就是活得好好的~ 在南非不也这样嘛~ 虽然会有少量死亡,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都会变成大群的~同样,景观里的许多其他番杏科多肉植物都生长得很好,有的生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种在泥炭土里的同类生长速度。现在都变成草一样,拔都拔不出来。。。特别是那种巨大的枝干番杏,以前买来就一丢丢,现在已经砍出无数的子子孙孙了~ 还有五十铃玉,经常看我博客和微博的小伙伴知道,百战百败,百败百战的我,终于能把五十铃玉养好了。。。地栽沙土里完全不管~ 哈哈!

除此之外,莲花掌一类也是非常喜欢沙质性土壤的,所以栽种它们时也用了超过60%比例的粗砂~ 下面自己看看状态和效果吧!

可能是最简单的多肉配土


春天来了,又是种多肉的黄金季节,种多肉,土很重要,最好可以满足以下两点,1是排水透气性,2是无菌无虫。所以不建议直接挖园土使用,消起毒来也麻烦,还真不如淘宝直接买成品的多肉配土省事,也不如自己买来各种介质调配省心。其中最省钱也最简单的配土方案,无疑是椰糠+珍珠岩,椰糠砖都是那个椰糠砖,珍珠岩也都差不多是那么一回事,所以直接淘宝上找最便宜的就对了(算上运费),配置的时候椰糠和珍珠岩的比例大概2:1到3:1就可以了,因为珍珠岩本身保水性不是很强,这个比例已经够透气了,如果比例达到1:1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珍珠岩和椰糠契合度不够好,大量的珍珠岩浇水后会浮于表面。升阶版则可以考用泥炭土(最好是外国的泥炭土,品氏之类的)取代部分椰糠,珍珠岩可以考虑用火山石/麦饭石或各种便宜的颗粒土替代,现在淘宝上有大量的那种5斤几块还包邮的,可以说是非常划算了,或者考虑用赤玉土替代,赤玉土如果购买的话建议直接买一大袋,13那种,二本线,颗粒大小3-6mm,一般60块左右(不含运费),泥炭土和颗粒土的比例大概在3:2,或者1:1左右,还可以考虑加入少量的蛭石,基本上就够适合大部分多肉植物了。

每个刚种植多肉的爱好者,总会想要寻得一份最完美或者理想的多肉植物配土。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最完美的配土,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只要能够达到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具一定团粒结构,无菌无虫,一般都能适宜多肉植物生长的,当然,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对配土的要求也会有些微不同,但是大原则把握住了,问题一般都不会太大。PS:配方种出现的什么腐殖土、园土、煤渣、腐叶土等都是因为当初前辈没赶上目前这么好的多肉土淘宝时代,就近取的材,所以不用刻意模仿。

种下后,使用颗粒土进行铺面看起来更简洁,对多肉植物下部的叶片也只一种保护

下面是大叔刚接触多肉植物的时候,网上搜索了多位肉友的配土方案,你会发现使用的介质五花八门,比例也各有不同,大概也可证明只要满足大原则排水透气性和无菌无虫,多肉配土也就那么一回事了,你可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并在实践中加以改善,配置出最适合自己的多肉植物配土,不过,我还是觉得上文说的方法其实是最省事的方法。一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无论选择哪种植料、如何配制,都要满足植物的基本要求,并要考虑各方面情况,灵活把握。1.根据栽培场地来配制:如地栽和盆栽的土壤就有所不同。地栽的要更多地考虑排水环节,应增加排水性强的材料,如沙砾。而盆栽要在保证疏松透气的原则上适当补充有机质。如是在南阳台上栽植,还要考虑比较干燥、光照充足的特点,适当加些保水性强的基质,如蛭石、椰糠等。2.根据不同种类来配制:不同种类在土壤配制上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附生种类需要一定的腐殖质,而一些原产地土壤贫瘠、根系不发达的陆生种类,对腐殖质的要求就没前者高。不光是不同科的种类所需土壤不同,就连同科不同属的种类对土壤要求也不一样。拿百合科的中国芦荟和卧牛来说,前者系芦荟属,习性强健,生长快,可在盆底加上充足的基肥。而后者为沙鱼掌属植物,生长缓慢,基本上不需要基肥。3.根据不同栽培地区来配制:北方气候于燥,对土壤的保湿能力有一定要求;南方雨水充沛,空气湿度高,对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要求更高。4.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来配制:幼苗期根系不发达,有机质含量要稍少,土壤以轻质材料配合一些细沙为主,以后再慢慢增加有机质含量。5.关于多肉植物介质。二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土壤配制并不是简单的几条大道理就能说清楚的。下面几个配方可供参考:1.植金石8份+仙土2份+少许贝壳粉(适合栽培生石花)。2.粗沙10份+木屑2份+基肥1份+园土1份(适宜地栽使用)。3.腐叶土1份+泥炭1份+粗沙2份+轻质材料1份+少许基肥(适合栽培附生类)。4.塘基石3份+仙土2份+轻质材料1份+泥炭1份(适合栽培十二卷硬叶系品种)。5.园土2份+腐叶土1份+粗沙4份+轻质材料1份+砻糠灰半份(适合栽培普通陆生类)。三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培土材料,珍珠岩,草泥炭,草木灰,1~2mm的煤渣粒,赤玉,漉沼,细河沙,蛭石。越多种越好。1、首先底层,大粒石头垫底,众所周知2、用珍珠岩塞缝隙3、开始铺层,记住,每一层颗粒,要铺一层泥炭塞缝隙4、每一层要超级薄,刚好遮住下一次。一层一层,不能偷懒把某层加厚了这方法是利用介质的镶嵌性,主要的就是泥炭和1~2mm的煤渣粒要多用,煤渣粒是生石花扎根最好的介质,泥炭可以在煤渣粒中供营养。镶嵌性使介质湿水后的凝结性,不同的介质层层铺使个体的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体,植物发出来的主根挺粗壮的,毛细根也挺好的!(个人觉得多种介质铺层反而影响了介质间的配合度,这个方法要求的铺层超级薄,其实也只是变相让各介质混合更充分,到不如一开始就混合了。)四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对于苗苗类肉肉,比较合理的配土方法为:泥炭土60% + 沙子20% + 颗粒20% 如果找不到河沙,全部换成颗粒也可以颗粒可以是珍珠岩、火山岩、蜂窝煤、陶粒、石子等。对于成年老株(指2年以上的肉肉),配土方法也差不多,只是把沙子和颗粒的比例加大一点泥炭土+沙子+颗粒 1:1:1 这样的比例就很合适了~ 如果想让肉肉长得更肥,就需要换更深更大的花盆。五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1.园土、腐殖土。最普通的栽培基质,有点是便宜,缺点是太细,需要过筛,而且有虫卵和细菌。2.珍珠岩,轻石。用来透气,这俩是完全可以互换的,价格更高的效果更好,普通货没必要用。3.兰石,植金石。同样用来透气利水。也是前者更实惠,后者效果更好。4.陶粒,碎砖,煤渣。都差不多是粘土经过烧结制成的,比较透气,吸水,便宜,缺点是坚硬。5.泥炭、水苔。都是苔藓或者沼泽植物制成的,吸水性比较强,同样也透气,太多了容易烂,适量的话很好用。还可以专门用来发根,也不错。其中1和4的量要少235的比例可以接近。6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景天类配土,觉得泥炭土或草炭土的比例可以稍大些,附注以腐植土、河沙、珍珠岩、蛭石等,为了有利于生根和健壮生长,土中加适量稻壳炭,骨粉、灭菌灵等;浇水要据天气和植物生长情况决定,见干见湿。重点关心那些长势好的去管理。那些长势不好的大多数其实是在休眠期,当然以少管为妙。配土:蜂窝煤渣过筛后+园土+仙土+沙+骨粉+贝壳粉+蛋壳+陶粒+兰石+活性炭,筛去微尘种植。全光照养护,浇水见干见湿。盆底加腐熟鸡粪。盆要小,土要少要疏松。土干透后几天再浇,多晒。盛夏少浇,景天科多肉,多半夏季要休眠或半休眠。金琥这类强刺球,普通花泥+煤球灰+骨粉即可,浇水嘛,一个月浇一次就可以了。球类:普通花泥+煤球灰(经筛选后成颗粒状的)+蛭石+适量骨粉有粗大肉质根的多肉类(如玉扇):兰石+仙土+适量骨粉其余多肉类:普通花泥+腐叶土+蛇木+蛭石+适量骨粉7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景天30%泥炭,30%浮石(就是轻石,包含黄沙壤土)+30%破砖(杂碎的砖头,取直径1 - 4毫米的颗粒)+肥料。喜多水。石头的配图中没有泥炭,只需要很少的的肥料。只是浮石,沙子和破砖,注意少水,但是喜欢明亮的光线和空气流通。个人觉得火山石煤渣什么的应该可以代替碎砖块,只是个人感觉。8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自配的播种植料使用后感觉还行,发上来与大家交流。植料由6种不同介质组成:1、煤碴;2、爱兰多(一种火山岩石);3、轻石;4、麦饭石;5、谷壳碳(过筛后的微粒);6、丹麦品氏泥炭土(1-3mm)。参见超精巧多肉播种教程9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最廉价的就是煤渣草炭珍珠岩了大量煤渣+少量泥炭煤渣,沙子和腐殖土,煤渣的比例很大2泥炭+7煤渣+1稻壳碳+少量骨粉10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泥炭:珍珠岩:小粒轻石=1:1:1,再加入少量木炭粒、草木灰、骨粉、缓释肥。铺面配土配方如下,粒径均为3~6mm:虹彩石:赤玉土:鹿藻土:柱状泥炭土=1:1:1:1此铺面配土兼具美观及透气的要求,给大家推荐一下11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3mm兰石+泥炭 2:1 养任何多肉植物。12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土:保水透气,找个平衡点,不积水,要透气,我常用的配方(济南),草炭,珍珠岩,蛭石,轻石 1:1:1:1,比例并不严格。如果这些东西找不到,可以用翠筠靓土掺小颗粒兰石或者植金石或者其他颗粒性的东西,靓土是种复合介质,但是对于多肉来讲有点太保水了,所以掺些颗粒平衡一下。那种两块一包的营养土要谨慎购买,那玩意质量没保证的。13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煤渣是普遍用的一种配料,但几乎所有的炉渣都含硫,多肉植物对硫不过敏,硫有杀菌和灭虫的效果。从多年的种植对比来看,用煤渣的植物要比不用的抗性更强,不容易产生根腐病和根粉蚧。用的煤渣以充分燃烧后的颗粒原煤渣为上(是否含有未充分燃烧的煤无关紧要),蜂窝煤渣为次。蜂窝煤渣中有大量的土,如果要用应该要粉碎后过筛。煤渣用前过水,以去掉粉灰和碱性。关于煤渣还可以参看 煤渣种植多肉的优缺点以及用煤渣种植生石花的全过程。使用鸡蛋壳,蛋壳比例在1/4,效果很好。蛋壳是一种很好的透气利水植料,对增加土壤透气性很有用,当然也能增加钙含量。蛋壳要碾碎成2-3mm.植料里一般是园土约占1/4,沙子约占1/3.但园土和沙子都有微尘,还有砖粒、蛭石、珍珠岩、兰石、炉渣,这些在使用前定要筛掉微尘,反复清洗。植料成份并不是非要按专家所列的那些东西不可,也并不是要单一的成份,而是成份越多越杂越好。如砖粒、蛭石、珍珠岩、兰石、炉渣这些手上都有的话,那就各种都用,总量控制在1/3左右就行。再比如鸡蛋壳、蚌壳、骨粉、旧石灰、碳化稻壳等一些含钙质的东西也都有,那就各种都用一些,总量控制在10-20%左右就行。不同的植料有不同的物理功能和不同的营养成分,用的杂一些比单一成份肯定要好。无论哪种配料,使用前最起码都要在阳光下爆晒几日才可使用。在花盆底部多加非土壤填充物做排水层,可安排水物颗粒大小放几层,最大的放最底层。排水物放好后先放粗粒配料再放细粒配料,放上植株后一边加土一边把植株略往上提使根舒展,土不要一次加得太满,沿盆边将土均匀捣实,最后把盆轻墩几下使盆土平整。14号肉友多肉植物配土:配土比例是:泥炭土10%-20% + 沙子20% + 颗粒60%-80%比例并不要求太严格,总之就是加大土壤中颗粒的占有率,但是我也不太推荐完全使用颗粒总感觉有点土壤,有些养分,对肉肉会好一些,仅个人观点。关于多肉配土中颗粒太大可能导致的问题:颗粒介质太大,不保水,加上泥炭细小,都沉在盆底,导致盆里两极分化,上层的颗粒不保水,根好不容易发出来,却无法附着,浇水次数又少,导致根反复发,又无法吸收营养,植株一直消耗营养,叶子逐个枯萎。颗粒增多后,水分流失较快,肉肉吸收能力下降,就会消耗自己的叶片来供应养分。所以这时候最底层的叶片就会慢慢干枯脱落掉,时间一长自己就长成小树桩了,又因为底部叶片一直不停的脱落,造型上越来越接近椰树,嗯嗯~ 就这么回事啦~这时候的解决方法的问题有两种,1是调整介质,2是多浇水。以上是在多肉植物论坛上一些肉友分享的多肉植物配土的配方,可以参考一下,撷取这些配土中的共性,因地制宜,配置出适合自己的土壤,不过,我还是觉得文章一开始说的方法其实是最省事的方法。

想了解更多关于多肉的养护问题,点击观看小问小答。春回万物,多肉正生长,点击观看春季养肉专题。想随时随地阅读植物59网的精彩文章?那就下载植物59网app吧————>点击到达。

多肉植物种植之工具、药剂、花盆、配土篇


夏天了,对新手来说种植多肉植物是件有考验性的事情,不妨看看多肉植物种植的一些基本知识,为秋天而筹备,下文的作者星球小泡泡用通俗的语言科普了新手种植多肉植物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工具到药剂,从花盆到配土,让你明白如何种好多肉植物前要先做哪些准备。引言:之前看我的帖子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喜欢发表一些心得体会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帖子,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硬货也不好意思发点炫耀贴,这个贴的主要内容是用最直白的语言和最简单的操作把新手常遇到的和提出过的问题集中回答一下,力求做到新手想知道的问题在这里都能解决!说的有点自大了。哈哈,直接写吧(昨天晚上才要决定写这贴的,思绪没整理,也没草稿,字里行间可能会跳跃,怕写不全,分为多期刊吧,看官们欢迎跟帖交流)一、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多朋友在接触家庭养花时都会忽略这一点,养花也好,养肉也好,手头没有点得心应手的工具和一些简单的防治病虫害的药物是不行的,下面分别叙述:1.多肉植物工具的选择:镊子、腮红刷、喷壶、放大镜(育苗期用)A.镊子,这个绝对是养肉的神兵利器,好多时候需要镊子的协助操作,直头、弯头都可。例如养景天时发现底部叶子有干瘪死亡的,小手进不去,或者叶子上披白粉怕蹭花,这时镊子就能派上用场了。我用镊子还习惯拨来表层土看植株的根系情况,此外镊子还可以协助栽植生石花,好处多多,必入的工具!B.腮红刷,这个也是我喜爱的工具之一,我原来是在小学门口买的水彩画刷子,发现那个毛还是比较硬,适合刷牡丹类的(我自己刷牡丹用刷金刚菩提的刷子,请勿模仿,嘿嘿),腮红刷不同,毛多且柔软,刷起肉肉来别提多带感了。这里推荐腮红刷和毛刷都买,不同植物不同工具,两把刷子价格在15元左右,值得入手C.喷壶,这个大家都知道,打药、增加湿度都需要,买大买小无所谓。D.放大镜,播种期观察小苗时使用,选择性购买吧2.多肉植物常用药剂的预备:杀菌剂、杀虫剂杀菌剂:A.甲基托布津: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提示:甲托是内吸的,吸收到植物体内即转化为多菌灵。实际应用:杀菌剂B.多菌灵:广谱性杀菌剂,对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具有内吸性,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实际应用:杀菌剂C.百菌清:广谱、保护性杀菌剂。特别提示:百菌清无内吸传导,为触杀剂,到植物体上之后,能在体表上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药效期较长杀虫剂:A.毒死蜱、蚧必治:防治介壳虫(兑好的药液中可加洗衣粉,增加附着力,也可加风油精,增加渗透力)B.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喷雾用)、根粉介(灌水用)C.吡虫啉、啶虫脒:防治白粉虱写到这,感觉有点深了。大家肯定不会这么麻烦的去买一堆杀虫药放家里的,对小孩子和宠物也不安全,直接说重点吧:我相信很多肉友在养肉的过程中最厌恶的虫子无非是:小黑飞,根粉、介壳虫吧,现在直接告诉你们最简单直接了当的方法:呋喃丹!关于呋喃丹对环保的影响,我想说下自己的观点,这个是推荐,你用你不用,药就在哪里,产量不会减少,你们可以看看当地的园林绿化在用多少,有的朋友提到对动物的危害,我想说的是,这个一定要埋!不要放在盆土表面,那样是危险的,小鸟,宠物,小孩子都有可能碰到,一定要埋后浇水,不要让颗粒扩散,有的朋友还提到了下水污染,在这我强调下!如果您是大面积养殖或者是地栽要注意,谨慎使用,要是阳台的盆花无所谓的,我还要说下,呋喃丹没有那么可怕,吃的香蕉、咖啡、稻子里都会用的,中国人的毒还少吗?别大惊小怪的,自己去辨别!只能说从我做起,如果你是环保爱好者就生物防治,尽量不用,从我做起。(都知道抽烟害人害己,怎么还都抽,一个意思的,自己去判断!)呋喃丹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具有内吸剂,兼有触杀作用,能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多施于土壤防治害虫。杀虫谱广持效期长,残药期半年左右。剂型主要是颗粒剂。特别提示:呋喃丹为高毒药剂!(毒性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铁灭克,话说铁灭克已经被和谐了。再无争锋者了),用药方法,盆土表面距离根茎5cm左右开环状沟,均匀撒上,不需要多,几克就够,然后浇水,用剩下的药物一定收拾好!放在小孩和宠物碰不到的地方,以后你的肉肉就百虫不侵了。什么小黑飞,介壳虫的都见阎王去吧!啰嗦科普下小黑飞:学名尖眼菌蚊,看到的黑飞是成虫,不具备杀伤力,且寿命3-6天,真正危害多肉植物的是其藏在土壤中的幼虫,幼虫喜潮湿和含有腐殖质的土壤(这就是为什么国产的泥炭黑飞那么多的原因),已啃食植物根茎为主,伤口感染容易造成真菌性感染。

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可以聊下土壤了。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社会急速发展,植物养殖也是迅猛发展,早期的“粗砂煤渣走天下”已被今天的各种华丽“贵族土”所取代,土壤的品种就不多描述了。1.多肉植物容器的选择现在很多的玩家一般都使用的是黑方、白方、万象盆、兰花盆这四种,播种的玩家一般是9宫格、12宫格的育苗盒,高端量产玩家用S5。容器的选择还是要看栽植植物的大小、根系长度和生长速度,其实我还是推荐瓦盆和红陶盆(更喜欢紫砂,估计买的到都是假的,真的也买不起),这类的盆透气性极好,红陶盆美观大方,瓦盆差一些,但瓦盆比红陶更透气,适合栽植块根类和高档球类。这里我还想说不推荐陶瓷盆,除了租摆是必须要整体好看以外,什么植物、什么地方我也不喜欢陶瓷盆,最大的弊病是不透气(黑方和万象盆都比陶瓷的强,最起码底部有很多透气孔,陶瓷的只有一个排水口还得用瓦片盖上。。),很多人养景天喜欢用陶瓷的,感觉造型多变,颜色鲜艳,试问你们的景天黑腐时有没有想过和容器有关系呢?重点说下多肉植物容器大小的选择:植物的生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合适的花盆是很重要的条件,各个生长阶段的植物应该匹配适当尺寸的花盆,有些人为了图省事,在肉肉幼苗阶段就会配上较大尺寸的花盆(看过好多人养扇子侧芽和万象侧芽),认为这样可以省去不断换盆的麻烦,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对。因为小的植株栽到大花盆里会影响到植物营养的吸收。大盆里虽然土壤较多,但肥力比较分散,而小植株的根系较小,只在盆土中占据了上部的位置。每次浇水施肥后,营养都会随着水分逐渐的沉淀在盆底的位置,较小的根系所能“抓住”的营养有限,造成很大的营养流失。小肉种大盆的另外一个弊端是,由于盆土较多且深,花根不透气,得不到正常的氧气供应,很容易产生烂根现象。此外,较大的植株栽入小花盆里也会生长不良。因为花盆小、盆土少,营养也就不足,植株就会生长缓慢。而且植株根系的生长受到花盆的限制,盘绕在盆壁周围,在高温季节里,这样的根系就很容易受伤,从而影响到整棵植株的生长。说下如何选择合适自己植物的盆(自己经验,仅供参考):球类,花盆深度是球直径的1倍,越大的球,消耗的养分和水分就越小,其他类:盆口直径是植物冠幅的0.5-1.5倍(玉扇就遵循这个规律了,大一两圈就行了)。2.多肉植物配土的选择配土一直是很多刚接触肉多玩家常谈的话题“这么多种颗粒买哪个”“用多少颗粒”“怎么配土”,中国广袤无垠,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立的气候特点,我认为全完照搬照就的学习他人的配土是不可取的,每个人的栽植环境、容器选择、养殖手法都是不一样,只有根据自己的环境特点再微调自己的配土为上策。特别提示:颗粒流和泥炭流都有自己的存在意义,且谁也无法完全代替谁(你非得用5-6的颗粒播石头我也就无语了)现在的配土两大流派:颗粒流&泥炭流 注:一下观点全部个人的,不代表任何流派,姑妄说之,姑妄听之。A:颗粒流我原来是颗粒流的簇拥者,赤玉、鹿沼、植金石、日向土、桐生沙、轻石、虹彩石、硅藻土、火山岩、蛭石、珍珠岩、腐殖酸颗粒、一应俱全,严格按照学来的配比严格控制每种颗粒的比重(达到了黄金比例的标准了),好多人都崇尚颗粒流,当时不懂,盲目的跟风了。认为前辈们的经验是实践出来的,能少走一些弯路,可是在自己的莳养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是那么好,首先感觉到的是植物生长很慢,不好扎根,且很多种颗粒土如赤玉、鹿沼类在温差大的时候非常容易碎,看到植物的日渐憔悴,一日我狠心拔除植物,发现根系上只是附着了很少的颗粒土,大家都知道,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是靠侧根上的须根(毛系根),主根(大萝卜)只起到支撑的作用,颗粒土多了,加上我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中露养,刚发出来的毛系根由于抓不到土且空气干燥全都死亡回去了。就这样,我的植物在发根、死根、发根、死根中渡过,当我拔出植物时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后话了。拔出来植物时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盆土下半部分没有根系的位置,土壤板结相当严重!你试想,颗粒土和颗粒土粉末加上水的介入,和混凝土路面有什么区别?混凝土不就是凝胶材料(水+颗粒粉末就成了)和颗粒集料组成的吗?那坚硬程度。。。我用镊子扎不动,而且倒扣花盆土竟然丝毫没有塌落。。最近我和同事也在探讨颗粒流栽植者成功的原因,才疏学浅,不得其中的真谛,有的人说颗粒土变成粉末状了根系就可以吸附住了。可是我想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粉末经过浇水时的冲击应该都在花盆的底部啊,事实证实我的颗粒土里(我不是全颗粒流的,我有20%的泥炭)的泥炭和颗粒粉末都沉到盆底了,坚如磐石。也许是井底之蛙吧,颗粒土不适合我。我从此改变战略了。B:泥炭流在天津,我去过的大棚,几乎都是泥炭流的成功者,根系非常发达,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开始尝试转变思路试试泥炭流里的奥妙所在。虽然是泥炭流,但是我的配土也不是全是泥炭,只不过是纤维状材质的比例较大。奉上我的配土:品氏泥炭+颗粒泥炭+轻石+硅藻+稻壳炭+颗粒蛭石+珍珠岩+改良颗粒土(类似于有机肥)铺面不是火山岩就是硅藻。 现在我的12卷一般都是这样的配土。因为都是小苗,根系弱,现在组培12日渐增加,植物抗性根系活力大不如实生苗,再用颗粒土折腾它们着实受不了,经过改良,我的12都在慢慢恢复。根系吃的到土了,状态当然有所好转啦。结语:还是那句话,网上的资料都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没有对与错。只有用错地方,看你如何使用了,你养大龟就得用颗粒土,你要播种就得纤维土,不要较真,不要循规蹈矩,你用瓦盆还露养也用全颗粒吗?那就得累死,结合自己,摸索的过程中是玩肉最享受的。

乌木怎么养好看及乌木种类


当一个东西很贵的时候...真相可能就离它很远,譬如说燕窝、冬虫夏草...还有乌木,几年前乌木动辄几百几千,一个二三厘米的小苗也可以卖到几十上百,当时有各种乌木的热门讨论,什么样的乌木才是美丽好的(玉底黑边颗粒纹),什么原始种、纯种、1930、黑檀汁、乌木杂,迄今大叔都还有点懵。(PS,一些野外原生的多肉未必比得上园艺优育种的好看,野外原生的多肉好(看),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过多年自然界的历练和淘汰,就好比你虐养多年,它还健壮则必然美丽,而现在很多所谓的原始种的真相只是因为它好看,只要配上原始种、纯种,价格就会更贵。)前两天微信收到了一条信息...​从天而降的感觉...已经是人人养得起的普货,想一想多肉的江湖真不容易,谁要敢嚣张到天价,授粉播种组培就敢把你弄到谷底已经是人人养得起的乌木了,不妨看看过去乌木的文章,下文作者镜无尘,转载自仙珍园,原文发布于14年3月,当时的乌木也还挺火的,他已道出了今天的真相。

今天主要讲一下乌木的养植与发色,顺便再谈一谈本人对于乌木种类的认识。以下观点皆来自个人观察和养植经验,没有参考其它文献,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同好们一起探讨。图片全部来自个人实物跟踪。本人坐标南京,考虑地域不同,大家仅可参考,具体情况还要自己摸索。正文开始前,发几张网上的乌木图片分析一下,不当之处,恳请高手指正。图片都是网上的,甚至都是大家看烂了的,没啥新鲜的地方,关键是我们要能够从这些图中得到一些信息。上面两张图是对比,前一张明显是人工养植的,后一张则是野生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叶片的饱满程度和多少程度。前一张看起来比后一张要霸气不少,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下面的老叶子支撑,这种霸气会是什么感觉?根本霸不起来。而后一张由于在野外的艰苦条件,且不说水份,营养、肥肯定是跟不上的,所以,它的小叶生长是以牺牲老叶为代价的,就在这种循环中徘徊,这就是为什么要上水、要加肥。

上面一张也是野生的,其中反映了几个信息:一是它是偏长的,说明享受阳光是侧光,而发色不错,更说明,光线即使不是特别强也能养出好的乌木;二是看它周围的环境,肯定是冬天,墨西哥的北部也就和江浙差不多,草已枯黄,结冰与否看不出来,说明乌木的发色是在冷的季节,所以等各位的乌木养了一年之后,根好了,扔外边,让它冷吧,哈哈;三是它有花茎,上面不是花就是果,说明了这个季节是应该有花茎的。

上面这张则反映了前面三张的综合特点,不同的地方,周围有藓类植物,说明它的生长季节应该是比较潮湿而凉爽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它适合于生长的时候水可以大一点(这一点自己掌握,本人不负责,浇水十年功,无法一一指导)。

最后一张图,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还显现了当地在发色的季节,仍然是比较潮湿的,应该是湿冷,不过如果干些的话,发色可能变是黑的了。这说明了乌木是比较皮实的,前提是根要发好,看看这些图,就知道,拳头大小的盆子就别玩乌木了,白瞎了它的身价,也可惜了您的心血。正文开始:一、乌木怎么养乌木并不难养,但由于价位比较高,很多朋友拿它太过于精心了,以至于不敢浇水、不敢用一般的配土、不敢猛晒、不敢冻。这一系列的“不敢”导致您的乌木很难适应您的“精心”,所以,长时间不服盆、不发根、不发色、不肯长,等等一系列的“不”。其实,就拿它当普货养就差不多了。至少我本人是这么认为的。首先讲讲配土问题。(一)乌木的配土乌木的配土无什么特别的,也没有一定的“配方”,更没有什么“秘诀”。但是配土绝对有原则:一是保水。有些人过于强调透水,试想,如果全部用河沙,不是最透水么,但显然养不好。根系没有水份,它用什么“长”?或者是一晒就干,那么再浇水,根部始终在迅速的“干”与“湿”之间转换,想想,能长好么?二是透气。如何才算透气?完全不用泥炭?全部用颗粒?其实,那样不叫透气,叫“通风”。不一定非要用泥炭,但是一定要加些细的植料。但不要太多。大体上,本人认为颗粒要占总数的70%即可,余下的要用些细植料。当然,颗粒也不一定都是同等大小的,如赤玉、鹿沼之类的,并不一定好。在这里建立两种植料颗粒,一是仙土,二是树皮。我本人的配土很杂,有泥炭、羊粪、河沙、竹炭、仙土、树皮、缓释肥、椰土,总之,我是手头有的东西,基本上是往里扔,但控制好颗粒和细土的比例。配土合适与否的检验标准有两个:一是把你想用的盆里装满土,然后从上面浇透,不仅要下面流水,而且要泡在水里,彻底泡透,之后拿出来放到你的养植环境中,七天之后从上往下慢慢地挖,看看土的干湿程度,这样你就了解了你的配土的保水性。二是把你的盆里装满土,然后把下面放个托盘,托盘里放上水,让它自己往上“吸”,看看多久可以“吸”干,“吸”干了再加水,直到水不再往上吸了为止,这里就从上往下慢慢地挖,看看湿到了什么程度,到哪里才是“和泥”,这样就可以知道你盆土上下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盆子下面的含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支持到你乌木的根部。大家都知道,大地上养的植物比较好,最重要的就是有“地气”,地气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大地所提供的“潮”气。花盆里根下面的部分可以提供这种“潮”气,也是非常有益于植物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配土中最好要加些肥料。肥料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品,加的不要太多,但一定要加些,控制在总土量的10~20配羊粪,我是这么干的,如果是其它的肥,过于烈的要少加,温和一些的可以多加些。原则是宁少勿多,烧了根就不好了。举一个例子:索马里难民生活环境过于贫乏,但不是他们不想吃饭,而是没得吃。我们既然有条件,为啥不让他们吃饱呢?乌木的原产地也不全是贫瘠的土地,既有石头缝,也有肥沃的地方,还有些是沙土,更多的则和我们的园土差不多。可参考上面的野生乌木图。除配土外,也应考虑花盆和栽种方式乌木的用盆:在材质上,个人认为要看地区和个人爱好以及财力,上个塑料、红陶还是紫砂。但是在大小上,应该比你所买的乌木,至少要大2厘米,也就是乌木栽到里面之后,叶片的外缘距离盆边要有2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它能有充分的空间发根、生长,并且考虑到一年、两年后的情况。特别是有些乌木来的时候是包着的,一旦打开了,要大1/3以上,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乌木的栽种:对于有根的,不要把根窝在一起埋上,一般要把根理顺了,分开,斜向30度或45度(与垂直方向),我一般是先在盆里弄个小土包,小一点的,把乌木座上面,把根分开,这样可以让根充分地展开,将来长大以后根也能比较好地分布开。然后再把土徐徐的填好,压实,当然也不是压到压不到,适当的压一下就行。对于没根的,直接坐土上就行。

另:据资料称:“墨西哥气候算是四季如春”,所以,用肥、水要考虑到度夏的问题,特别是炎热地区,不太适合加太多肥。所以肥还是要自己琢磨一下。

(二)乌木的浇水“浇水十年功”,养君子兰的都知道这句话。养乌木也是这样,虽然不用十年,但也需要细心地琢磨,慢慢地品味,从中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地域特征、养植环境、盆子材质、配土情况的浇水频率和方法。一般而言,刚上盆的可以大水,完全没根的可以大大水,这样过十天左右,温度在低温10度以上,高温在28度以下,十天肯定能出小白根,在1~2厘米之间,这样就要稍微控水了,否则根子遇水太大也不好。微微控水,但也要保持潮湿。具体湿度自己用手抓下能够感觉到潮气为宜。这样一个月左右,就能发的比较好的根了,下面有图为证。之后进入正常养护。正常养护中的浇水,原则是“见干见湿”,就是要干到七八成,再浇透它,让它“锻炼”一下。总体上而言,以干一些为主,不要过湿,特别是温度高、湿气重、通风差的地方。

(三)乌木所需的光照乌木喜欢强光,在正常养护中,光线强些没问题。但能否扛得住夏天南方的烈日,我还没有实践过,准备今年夏天试一下,到时候再来个实验报告。但是,没有完全服盆的,尽量不要在太强的光线下,最好是早晚见光,其它时间强散光,免得消耗老叶子来长小叶子。冬天的时候,我用过几个月的陆龟用的全光谱UVB灯,感觉效果有一些,但是不大。其它的补光灯没用过,不知道效果如何。如果是干、虐条件下再加补光灯,发出来的色,我并不看好。只有在快速生长的情况下,用补光灯,仍然能够发色,我才认为灯确实用处比较大。否则,那一部分投入不太值得(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四)适合的温度这个天气上盆(12月份),不适合于再冻、冷,乌木经过运输,再快也得在路上几天,对于植物而言,相当于人的大病一场,此时不要再让它接受挑战,最重要的是恢复和缓根!这个过程中,温度要合适,江浙一带目前在室内南阳台就非常好,10~20度左右,我的封闭阳台目前中午有时候还超过35度,没问题的。在缓根的过程中,植物的状态,特别是发色状态会变差,这不是主要的,因为你在买的时候就要看清楚,那时候才应该是最佳状态时期,至少你知道它曾经达到那种状态水平,今后能不能再把那种状态养出来,就看你的功夫了,但绝不是上盆之后就让它保持。保持发色状态,一般需要低温、光照、少水,而这些条件都是不适合发根的。缓根适应至少要7天,真正的开始发根并生长了,以乌木而言,一般要一个月左右。但是这个时候的根也是开始长了,并没有强大起来,要强大的根系,没有3、4个月是建立不起来的。到那时,你想让它发色,无论怎么虐,它能承受,也就出色了。记住,让它出现最佳的状态是它完全适应了之后的任务,而不是你拿到时候的任务,切勿本末倒置。

二、让乌木发色在本人的养植过程中,至少有两种情况会刺激乌木的发色。(一)“虐”待出色“虐”待出色,就是说采取一些比较恶劣的条件,令乌木停止生长,为了对环境作出反应(此说确否不清,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乌木会发色。“虐”的方法,不外乎是控水和加大温差,让它“干”,巫女的实验中,乌木不上盆,就扔一边,慢慢地它们都会发色。论坛里也有这种例子。加大温差,在合适的温差区间内(不是指夏天的变态温差),乌木会发色。“虐”待出色的办法适用于发根比较完全,长势比较好的乌木,如果本身比较弱,或者是刚到手、刚上盆,本人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这是以牺牲乌木的正常生长为代价的。早晚都要让它服盆、发根、生长,到时候会迅速退去这种“虐”出来的色,本人有太多这种经验了。但是,如果是生长状态非常良好的乌木,在度夏前、过冬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它好好地发一发色。这种发色的一个判别方式就是下面的老叶子要么发干,要么颜色泛黄,明显地在下面的老叶子中缺少一种“生命力”的感觉。(二)“变化”发色“变化”发色,是说乌木在高速生长期,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刺激”发色。我本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少,但是却经历了一次,而且正在经历着。后面很多图片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其实,乌木的发色,完全是它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只要是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是不断地变化,它都会发色。单纯的温差是不行的。我的乌木冬天在封闭阳台养植,昼夜温差在20度左右,白天能达到30度,晚上也就10度,但仍然不发色(看来隔着玻璃还是不行的,虽然用了UVB补光,用处不大)。但是那一段时期却快速地生长,长的非常快。明显地是进入了高速生长期,在今年2月25日那天,我把它们都扔到了外面露养,阳光直晒,生长依旧,温差变化不仅仅是在10~30之间变化,而是毫无规律地“乱变”,天气好了,一天比一天高,阴天了,突然会降10度,变成1~15度,两三天后,又会迅猛地升高,毫无规律。但是刺激它们猛发色。这种在快速生长期间的发色,也非常容易判断。也是看下面的老叶子,老叶子的底色与中间的叶片没有大的区别,而且非常饱满,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整个植株给人一种生长的“劲儿”,这才是一般玩家需要的发色,既看到它长,又看到它的美。(三)两种发色的运用商家一般更喜欢用“虐”的方式比较长期地保持发色状态,便于出货。我在出货时为了保持边色,也曾经长期不上盆,结果边色一个月都没有变化,但是一上盆之后,一个月会猛退色。如果您是商家,我建立新进的货尽量别上盆,否则退了色就不好卖了。玩家我建议用“变化”的发色,这种发色能够坚持多久,我还不清楚,没有走过这样一个周期,但想来人为控制的能力会弱一些,更多的是依赖于环境变化。所以,如果你是玩家,我建议先让乌木长起来,这才是硬道理!如果你的乌木为了一直保持“发色”状态,而一年长不了多少,估计您也会郁闷吧。

三、乌木的种类目前,对乌木的分类也比较乱,至少我还没有看到过能够让人信服的分类。什么黑檀汁、1930、墨西哥种、美国种等等。乌木只是ebony的汉译,中国的四川乌木出口到国外也叫ebony,黑檀汁只是ebony翻译为汉语的一个比较直白的译法而已。而1930,译成汉语也不过是一九三零而已,谁能把1930直译为“乌木”?(1930指的可能是乌木杂交的母本编号)所以,不要迷信于什么这个、那个,说到底,实物为准。不过,我称乌木为“百变天君”,说明这东西确实有很多变化的空间,同一株有变化空间,不同植株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点。个人对手里乌木的观察,乌木按底色分,确实有偏黄底、偏绿底、偏白底、偏蓝底几类;按边色分(指边色完全出来的状态下,不是发色过程中),有紫红边、紫黑边、墨黑边几种;按叶型分,有窄叶、宽叶之分,叶型中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叶子的长宽比,有的过长而过窄,显得单薄,有的过短而过宽,显得短胖,最好的是长宽比协调,我的观察,在成株时,达到2.5:1时最为好看,当然,好看与否,还看个人审美,也要看乌木的大小而论,此一比例不适合于小苗和小株,甚至直径10以下的不适用。我们所说的棒子种、美国种、墨西哥种,不过是这一乌木的来源而已,棒子本身不产乌木,棒子来的也不是棒子的专利,墨西哥才是原产地,但也不代表其它地方的就都是“园艺种”,棒子也从墨西哥进乌木,到家一转手,就成了“园艺”了?而墨西哥的是不是野生。再次提醒:买乌木要以实物为准,不要迷信于什么“种”,黑人中也有美女,华人中也有东施之类。片面地提高某一个种类的价值而贬低其它种类的价值,是不客观的,毕竟我们买到的只是“个体”而言,无论那一种类多好,你买的这个“个体”差了,对你而言,它就是全部。以下是一棵乌木的变化,从13年9月养到14年3月。同样是一颗乌木的变化,13年9月养到14年3月另一颗乌木的变化13年11月养到14年3月美国来的乌木,13年9月养到14年3月韩国来的乌木变化,13年11月养到14年3月

《乌木的种植配土》由植物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多肉种植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乌木植物的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