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沙田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 cv. Shatian Yu.》,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沙田柚拉丁文名Citrusmaxima(Burm.)Merr.cv.ShatianYu.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柑橘属亚属柑橘亚属种柚亚种沙田柚分布区域中国广西、四川遂宁

沙田柚(学名:Citrusmaxima(Burm.)Merr.cv.ShatianYu.)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乔木。嫩枝、叶背、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柔毛,嫩叶通常暗紫红色,嫩枝扁且有棱。叶质颇厚,色浓绿,阔卵形或椭圆形。果梨形或葫芦形,果顶略平坦,有明显环圈及放射沟,蒂部狭窄而延长呈颈状,果肉爽脆,味浓甜,但水分较少,种子颇多。果期10月下旬以后,属中熟品种。沙田柚因广西容县沙田村最先种植故称做沙田柚。沙田柚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消食、解酒毒等功效。

植物学史

物种起源

沙田柚因广西容县沙田村最先种植故称做沙田柚。沙田柚原名杨核子,发源于广西容县。

种植历史

沙田柚原名羊额籽。相传旧时容县沙田村有个在外地做官的夏纪纲带回两株杨核子苗,种植于塘边肥沃的土壤上,并嘱家人精心护理。杨核子本来又酸又涩,为了改变果子品质,经过苦心栽培,终于培育成脆嫩香甜、蜜味可口的果子。资料记载,容县松山公社沙田大队沙田柚的栽培,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形态特征

乔木。嫩枝、叶背、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柔毛,嫩叶通常暗紫红色,嫩枝扁且有棱。叶质颇厚,色浓绿,阔卵形或椭圆形,连冀叶长9-16厘米,宽4-8厘米,或更大,顶端钝或圆,有时短尖,基部圆,翼叶长2-4厘米,宽0.5-3厘米,个别品种的翼叶甚狭窄。

总状花序,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蕾淡紫红色,稀乳白色;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长1.5-2厘米;雄蕊25-35枚,有时部分雄蕊不育;花柱粗长,柱头略较子房大。

果圆球形,扁圆形,梨形或阔圆锥状,横径通常10厘米以上,淡黄或黄绿色,杂交种有朱红色的,果皮甚厚或薄,海绵质,油胞大,凸起,果心实但松软,瓢囊10-15或多至19瓣,汁胞白色、粉红或鲜红色,少有带乳黄色;种子多达200余粒,亦有无子的,形状不规则,通常近似长方形,上部质薄且常截平,下部饱满,多兼有发育不全的,有明显纵肋棱,子叶乳白色,单胚。花期4-5月,果期9-12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气温在摄氏13-6度,雨量年平均在1000-2000毫米的地带,都适宜它的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1-29度。对地势要求不严,平原、沙滩、丘陵、低山、海拔500米以下,坡度不超过25度的山地均可栽植。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土壤pH值以5.5-6.5为宜。冲积土、红黄壤、紫砂土、菜园土,只要土层深,排水好,均可栽植。土质以沙壤土最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最北限见于河南省信阳及南阳一带,全为栽培。东南亚各国有栽种。

物种提示

类别

沙田柚以果肉风味分为酸柚与甜柚两大类,或以果肉的颜色分为白肉柚与红肉柚两大类,也有以果形分为球形柚或梨形柚两大类。

不论酸柚与甜柚都包括有白肉与红肉、球形与梨形柚类,甚至还有乳黄色果肉的。至于红肉柚的果肉有淡红至紫红色。酸柚的果形通常多为扁圆形或圆球形,果皮较厚,含油份较多,果肉味酸至甚酸,有的尚带苦味及麻舌味。酸柚常用作砧木嫁接柚类。

特性

沙田柚有自花不育倾向,故种植园栽种某一品种时,应适当地混种一些酸柚,以提高其结果率。柚花有趋于单性花的倾向,即雄蕊不育,即使在两性花中的雄蕊,也有相当比例的花粉是发育不全的。据观察,这类花结成的果是无子的,例如湖南省安江的无核柚。

近种区别

中国文字记载的柚与橘同时见于约于公元前3至4世纪,其时长江一带已有橘和柚种植,并都被选为贡品。但是,中国古书记载的柚是否与现今所称的柚同属一种植物,曾有争议。日本的田中长三郎以日本一些古书和日本民间都叫香橙为“Yuzu”来推论认为中国古代所称的柚是香橙而非现今习称的柚。日语的“Yu”与汉语的“柚”同音,Yuzu即汉语的柚子。其实,汉语的柚是柚,日语的“Yuzu”是日本民间叫的香橙,二者有别。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始于秦汉而盛于汉唐。然而,早在秦汉以前的中国古书已有柚的记载了(见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就是说,柚一名先于香橙。

十六世纪时,一些医学著作,还有少数本草,把柚与橙混淆了,将柚误认为酸橙以至宽皮橘类。因而《本草唐本志》(公元1578年)特为这个问题作了澄清。至于4世纪时裴渊的《广州记》,九世纪时柳宗元的诗文中提到的柚,以及12世纪时《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等著作中提及的柚无疑都是与现今所称的柚同为一个物种。因为南方不产香橙。

繁殖方式

综述

沙田柚苗的培育,有嫁接法,驳枝(圈枝)法和扦插法几种,但生产实践中,都以嫁接苗优于驳接苗和扦插苗,故目生产实践中多采用嫁接法繁殖柚苗,驳枝法和扦插法逐步淘汰。

播种

沙田柚的砧木要选用酸柚树(红肉柚或白肉柚均可),到霜降季节柚子已以成熟,果实采后取出种子,及时处理,防止堆积发霉,影响发芽。先用草木灰水洗去种子外面的胶质,再用清水洗妆,然后放入福尔马林一分,清水五十份(或硫酸铜一份,清水一百六十份)的稀释液中,浸洗十分钟,取出放置五分钟,随即用清水洗净,在通风的地方阴干,即可播种。

10月下要收后经处理过的种子,随即播种,播种时在畦面上先开好横行小沟,行距10厘米,每亩用种量约15-18公斤,可出苗木大约6万株。播种后盖上10厘米左右的细土,然后用蕨萁草、稻草等其他杂草覆盖畦面,淋水保湿,在方便灌水的地方也可灌1次“跑马水”渗湿地面。干旱时要注意淋(灌)水,经常保持苗圃地湿润,促进种子发芽,幼苗出土后揭去覆盖的草。

嫁接

为了加速苗木的繁殖,以适应发展沙田柚生产的需要,要尽可能利用较小的砧木苗嫁接,嫁接方法有:小芽切接法,枝切接法和”T”字形芽接法,小芽切接法对小砧木更为适用,能提早嫁接,提早出圃。嫁接时期,小芽切接法和”T”字形芽接法宜在3月下旬到6月下旬(气温在摄氏15-20度),嫁接的苗木成活率最高,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现,枝条上幼芽萌发的迟早也不同,要看物候的变化情况灵活掌握。

栽培技术

建园

沙田柚是常绿果树,树形高大,根系发达,在疏松、肥沃、湿润、通气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因此,种植沙田袖,应选取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良好的红壤土、沙砾土。山地一般宜选30度以下山坡地,在向南或东南的山坡开梯田种植,山窝冲积土较理想,河边、溪旁冲积地带等排灌方便的地方,建园最适宜。

种植前应先做好规划,采用撩壕或开大穴,施足基肥,使其早生快发。平地一般采用穴植,开长×宽×深为1×1×1米的大穴;山地宜采用撩壕,沿等高线开宽1-1.5米、深1米的撩壕。壕、穴经过一个星期的暴晒后填土,复土时结合分层压入草料、腐熟土杂肥。也就是在底层落青肥,中层落腐熟的猪牛栏粪,表层盖上较精细的肥沃土。壕穴填平后,定点起1米宽0.3米高的植墩待植。

种植

种植时应选好种苗。宜选取结果多、品质好、丰产稳产、无病虫害的软枝沙田柚品种嫁接苗。接口要露出土层面。种植时间以枝梢充分老熟时进行,一般是在2米4月春植较好。植距,应根据地势和土质的不同而异,山地因较瘦瘠,但通风透光较好,可种密些,亩植30米40株,土壤肥沃的连片平地,宜种疏点,亩植20株左右。

由于沙田柚自花授粉比不上异花授粉好。为提高结果率,增加柚果产量,在种植时要有计划间种10%左右的酸柚或水晶袖作授粉树。种时应注意根系不能接触肥料,复土应稍加压实,树盘上应铺草覆盖,淋足定根水,做好防旱保湿。

幼树

沙田柚的幼年期是指定植后至第一次结果前的这一段时期。

淋水与施肥:沙田柚定植后,如遇天旱每天要淋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促其成活,雨天则要注意排除积水,以防烂根。植后15-20天开始萌发新根,应开始施腐熟人粪尿,每担水加入人粪尿3-4千克,每月1-2次。肥料浓度随着树体的增大而逐渐加浓。新梢期应采用一梢两肥方法,即抽梢前1-15天和新梢抽出后展叶期各施一次肥。春、夏、秋季施肥宜浅施,如盘施或浅沟施。冬肥和较重的肥要深施,分层施。总之,幼年树因树小,根系吸收力较弱,施肥应以“勤施灌施”为原则,保证每次梢前和生长期有1-2次重肥(速效水肥为主),以促进枝梢健壮充实,早日形成丰产树冠。

抹芽控梢培养丰产树冠。定植成活后,首先要做好定干工作,柚树从距离地面算起主干达40-45厘米高时剪顶,促发新梢。在顶部留2-3条方向不同分布均匀的新梢,作为主枝。第二次来梢时在主枝上各培育3条副主枝,第三次在副主枝上培育侧枝群,每枝梢长15-20厘米,角度不够的可拉线整形。幼年树一年可放3-4次梢,即春梢(雨水前后),夏梢(小满前后),秋梢(大署后),晚秋梢(白露一秋分)。每次放梢前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注意抹芽控梢,打零留整,促发多、整齐、健壮的新梢。放梢期间应做好除虫防病的保梢工作,为早结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深翻改土,逐年扩大植穴。一般要求在植后3-4年内全园深翻完毕。每次深翻均必须压入绿肥或腐熟有机质肥,达到增肥改土目的,创造根系生长良好的条件,使柚树长寿丰产。深翻时间,在每次新梢老熟后进行,挖沟(穴)要有出口处,以防久雨积水烂根。

中耕除草覆盖。通过中耕达到土壤疏松,调节土壤水份、空气、促进肥料分解。春夏季中耕主要是除草,宜浅。秋冬季在雨后中耕,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力。杂草多的地方可以终年盖草,以利保湿防旱防冲刷。

施肥

沙田柚树进入结果后,植株便从纯营养生长状态转入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存,肥水需要大大增加,合理的水肥管理是获得沙田柚丰产稳产的关键。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做到有机肥与无机化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每株的具体施肥量应以树龄和挂果量而定。施肥原则是重施花前、果后肥,巧施稳果、壮果肥,辅以根外追肥。

花前肥:春梢是沙田柚主要的结果母枝,重视施好花前肥利于柚花的发育和春梢的抽生。花前肥以腐热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氮肥结合,在花蕾出现前沿树冠滴水线浅沟施下。施肥量:五年生以上结果树,一般每株施磷酸二氢钾0.5-1千克,尿素0.5千克、腐熟人畜禽粪15-25千克。施后遇旱应及时灌水。

采果前后肥:正常结果树一般在采果后施下。丰产树、弱树应在采果前15天左右施下,采果前后肥,以腐熟有机质肥和速效氮肥为主,五年生结果树,每株施复合肥0.5千克,尿素0.5千克,腐熟人畜粪30千克;采果后再补施0.3千克尿素,淡粪水50吨,以恢复树势。

稳果肥:在谢花后施下。以磷、钾肥为主,五年生以上结果树,每株施腐熟粪水30-50千克,复合肥0.5-l千克,或花生麸2.5千克(应与粪水沤腐熟后使用)。

壮果促梢肥:秋梢是沙田柚重要的结果母枝。在秋季施好壮果促梢肥,可达到壮大果实、促秋梢生长的效果。此肥应采用完全肥料。它可分两次施:第一次在秋梢前10天,五年生以上结果树,一般株施尿素0.5千克,钾肥0.3千克,腐熟麸水50-100千克,第二次在秋梢自剪后,株施复合肥0.5千克,腐熟粪水50-100千克。

水分

原则是春湿、夏排、秋灌、冬控。全年做到湿而不涝,旱而不缺科学用水。

疏花

可分三个步骤,

疏花穗:在花蕾有绿豆大时进行。即对在一个结果母枝上的花穗(序),疏头去尾,留中间2—3束发育健壮的花序。

疏花蕾:在花蕾露白时,每枝花穗疏去头尾部病虫、弱小花蕾,留中间4-5个健壮饱满的花蕾。

疏花朵:在开花时摘去弱花、病花、畸形花,每穗留3-4朵健壮花供授粉用,留花幅度一般花:果为5:1。

授粉

沙田柚自花授粉果小,座果率低,必须采用人工异花授粉以提高产量。

授粉方法:

进行果园放蜂,借蜜蜂授粉。

人工异花授粉。在晴天早上8-10时,下午3-4时,将杂抽花粉轻抹沾在沙田柚雌花柱头上。人工授粉应在疏花后进行。

疏果

在柚果长至拇指大小时开始首次疏果,摘去弱小叶。在冬季应结合清园埋施过冬有机质肥,提高土壤肥力。五年生以上结果树,每株可埋入腐熟猪牛粪或土杂肥100千克,磷肥或复合肥1.5千克,石灰1千克,微肥欠缺的地方,可结合埋施冬肥时一起施下。

病虫防治

综合阐述

沙田柚主要病虫害有溃疡病、疮痂病、疫病、黄龙病、天牛、介壳虫、潜叶蛾和螨类。

危害防治

溃疡病和疮痂病:它主要危害枝、叶、果。

防治方法:

做好冬季清园;

新梢期、台风雨后喷0.5-1%波尔多液或胶铵铜500倍等。

流胶病:它主要为害树干树枝。防治方法是刮除病部,涂50%托布津液或100倍多菌灵液。

疫病:它主要危害袖果。阴湿果园发生多。

防治方法:应从幼果开始至果实膨大期,用防病药物如800倍托布津,或500倍铜氨合剂喷射果面,并做好冬季喷药清园。

黄龙病:它属危险性传染性病害。

防治方法:一经发现应连根挖除烧毁,植穴洒上石灰。同时注意做好蚜虫、木虱防治。

天牛:它为害树干树枝。

防治方法:

刮除虫卵和初孵幼虫;

用钢丝钩杀幼虫或用带农药棉球塞入洞内,用泥封洞口。

介壳虫:它为害枝、叶、果。

防治方法: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40%速扑杀乳油800倍喷杀。

潜叶蛾:它主要为害新梢。

防治方法是:

抹芽控梢,绕一放梢;

在新梢期喷25%杀虫双500-800倍或速灭丁8000-10000倍。

螨类:有红蜘蛛、锈蜘蛛,主要为害叶片和果皮。

防治方法:可用5%尼索朗乳剂3000倍或水胺硫磷800-1000倍或石硫合剂0.2-1度(按季节使用浓度)或双甲睐1000-2000倍喷杀。

主要成分

柚的叶、花和果皮都含有与香橼及柠檬类大致相同的芳香油。柚花的芳香油主要为nerol、methylanthranilate和decanal,柚皮尚含苦味黄酮甙类化合物,以naringin含量较多,次为poncirin和neohesperidin,又含rhoifolin及synephrine和生物碱:左旋及消旋stachydrine、puterescine及N-methyltyramine等,种子含油39%,以油酸占多,约占55%,次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油酸。

主要价值

营养

沙田柚所含的糖类主要是果糖,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它特别适宜病人、产妇、小孩和老年人食用。其核能提炼油脂,是制造肥皂和润滑油的原料。其皮可加工凉果蜜饯,也可制作菜肴,名菜“柚皮扣”即有“雪盖五层楼”之美誉。

其制作方法为:先用蜂蜜涂在扎了眼的肉皮上,炸至红黄,再以腐乳、盐、酱油、白糖、胡椒粉、三花酒等调料腌制半小时,再将柚皮用清水浸泡多时除去苦味,切成块夹在五花肉中放碗内,上笼蒸制两小时即成。此菜绵软而不烂,甘腴而不腻,色泽绛红、清香溢口,并能健脾和胃、利湿止呕。

药用

中医认为沙田柚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解酒除烦的作用。

果肉,性寒、味甘,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解酒除烦的作用。

果皮,性温,味苦、辛,有理气化痰宽中、健脾消食、散寒燥湿的作用,并可烹调成菜或制作蜜饯,独具风味。

果表皮、柚叶,含挥发油,有消炎、镇痛、利湿、提神醒脑等功效,治乳腺炎、关节疼痛和头风病等病症。

沙田柚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由于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对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祖国医学也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帮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气散结。

其它

果肉含维生素C较高。有消食、解酒毒功效。

挑选方法

品质上乘的沙田柚外表美观、皮薄、肉厚,味甜蜜,打开一个刚采摘下来的沙田柚,此时的果肉是白色的,即能尝到清甜可口的味道。不过新鲜采摘的果糖分并没有经过贮藏的果那么多,经过适当时间贮藏的沙田柚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此时的果肉已经充分地回糖,果粒和包着的皮相对分离,果粒粒粒透明水分充足抱成团并呈好看的淡红色。而一般沙田柚的这种转化不是很明显,糖分、水分、口感、味道和优质的沙田柚相比都有差距。

如何鉴别优质沙田柚和一般的沙田柚,鉴别优质沙田柚有几个招数:

掂重量。特级沙田柚一般重为0.9公斤至1.2公斤,果型端正,外皮金黄,无机械损伤、日灼伤、病虫斑等,果肩较短,果皮厚度适中(拍几下果皮听声音较闷者为厚),同样体积的柚果,拿上手掂量,手感较重者为佳,说明该果皮薄,果肉部分占的比重大,水分相对多,口感好,比特级果重或轻者为一级、二级果。略经贮藏的柚果,用手轻捏果实,手感果实应稍有软感且有弹性。

闻气味。果面可略闻到香甜气味;若刺破果面油胞,其气味的刺激性不那么大,这样的果实风味香甜。

看果肉。品质优良的沙田柚果肉水分足,颗粒饱满,不存在干虾、渣多的情况。沙田柚,其成熟的果面应该是呈略深色的橙黄色。果形以果蒂部呈短颈状的葫芦形或梨形为好,果面油胞又较细小、光滑的果多数为皮薄、肉清甜脆口。反之,蒂部高大,油胞粗糙而硬的,或有严重病虫斑、甚至流胶的果,多数为皮厚、肉硬或木栓化、味道较差。

挑小不挑大。柚果并不是越大越好,在特别标准的特级果外挑选又是自家吃的情况下,是宁要小果不要大果。因为在肥水控制得当的果场,产出的果都比较均匀,不存在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情况,而相对小的柚果也是非常地道的,糖分、口感往往比相对大的要好。

小编推荐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


    中文学名椪柑拉丁文名CitrusreticulataBlancocv.Ponkan别名芦柑、白橘、勐版橘、梅柑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无患子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柑橘属分布区域原产我国浙江、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省

椪柑又名芦柑,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色,汁多、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且有药用功效。适合南方各省生长。椪柑分硬芦和有芦。硬芦因果顶部有数条放射状沟纹而又称八卦芦,果实扁圆或高扁圆形;有芦,果顶部一般无放射状沟纹,果实扁圆形,单果重和果实风味不如硬芦。橙柑的主要特点:树势中等,树性直立,骨干枝分枝角度小;果实扁圆形,较大,单果重125~150克,大的可达250克以上,果面橙黄色或橙色,果皮稍厚,易剥;果肉脆嫩、多汁,甜浓爽口,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糖含量11~13克/100毫升,酸含量0

分布情况

柑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水果之一,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广的果树,它包括的种类很多,主要栽培的有甜橙、宽皮柑桔、柚、金桔、柠檬等,而每一种类又有许多优良品种。

历史

公元三世纪,古籍《禹贡》一书就载有“淮海惟扬州,厥包橘柚锡贡。”当时衢州属扬州地域。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我国的广西、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江西有诸如靖安,全南,湛田井源等知名椪柑生产基地。

浙江衢州,有“中国椪柑之乡”美称。

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云:“瀫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文中信安即为今日衢州)如果从《水经注》记载算起,那么衢州的柑橘历史至少有1400多年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衢州柑橘生产发展迅速。衢州是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

广西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也是著名的椪柑产地,这里采用科学种植的方法,推广使用沼气液肥、沼渣及农家肥,具有果大皮薄,色泽鲜艳、肉质脆嫩、汁多化渣、清甜可口、风味独特等优点。可食率高达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以上。据测定:100毫升果汁含糖量11-13克,酸0.5-1克,维生素C25-35毫克,100克果肉含热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富含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新需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排泄体内的有害物质,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1996年恭城获”中国椪柑之乡”荣誉称号。现栽培面积9万亩,商品量12万吨。

湖北

湖北清江椪柑:主产于湖北长阳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脂肪头村、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因清江河谷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7.5℃,最低气温-3℃,年有效积温5500℃,在这种独特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清江椪柑果形端正、色泽鲜艳、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单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到达13.5%以上,是长阳柑桔中的极品,分别于1985年、1987年、2000年三次获得湖北省优质水果称号,长阳清江椪柑采用本地选育并经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华柑二号”作为主栽品种,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其果型美观,香甜可口,脆嫩化渣,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次获得宜昌名果、湖北省优质水果等称号,并获于2002年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名扬荆楚,畅销九州,堪称果中精品。

青神

青神椪柑于70年代初开始种植,至今已发展了30多年,全县椪柑面积达10.7万亩,年产量8万多吨,总产值超亿元,全县农民种植椪柑人均收入56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是我县“东果西茶,南竹北菜”种植业结构布局中的龙头老大,是丘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1999年10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椪柑之乡”。青神椪柑于2001年获得了IPM产品称号,2002年上半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椪柑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县,2003年3月绿色食品标志申请成功。

湖南泸溪是全国最著名的椪柑之乡之一,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椪柑。千百年来,泸溪柑桔为历代朝庭贡品,解放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出口俄罗斯曾一度卖到6元/斤。八十年代,由高级农艺师杨胜陶主持选育出的“8304”、“8306”两个椪柑优良株系,1990年获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泸溪椪柑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椪柑)评比“金质奖”;2002年被评为湖南名牌农产品;2003年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2004年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1999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湘西自治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泸溪椪柑具有早结、丰产特点。并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8年元月6日,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正式公告“泸溪椪柑”地理标志商标。2009年12月12日,第五届中国·泸溪椪柑节开幕式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泸溪》大型文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

椪柑特色

椪柑华柑2号树形较开张,树势中强,10年生树东西冠径3.5m,南北冠径3.8m,树高3.3m。叶片长椭圆形,叶钝尖,有凹口。萌芽率中,枝梢顶端芽易成丛状抽发,成枝力弱。在宜昌3月上旬萌芽,4月上、中旬现蕾,盛花期4月下旬,一般为单花,以顶花、有叶花着果为主,座果率超过13%。结果母枝以长12-36cm、结果枝以长7-15cm为主。树体内、外结果枝在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下座果情况均良好。主要结果母枝为春梢和早秋梢,以春梢结果较好。果扁圆形,有短颈和平蒂两种类型,以平蒂为主,果皮橙黄有光泽,油胞细密有凹点,平均果纵径6.13cm,果横径7.42cm,皮厚0.30cm,单果重149.6g,大小较均匀,可食率超过78%,中心柱充实度中,在适栽区充分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一般高于13%,含酸量为0.7%,风味浓郁,爽口化渣,维生素C含量33.2mg/100g果汁,果实种籽6粒左右,成熟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与枳壳、温州蜜柑、甜橙等柑橘类嫁接亲和性好。

栽培技术

椪柑华柑2号适宜于积温在5300~6500℃范围的柑橘产区栽培,最适宜种植区为清江流域海拔在550m以下的地区,株行距以3×4m较适宜。高接时应注意选择基砧与中间砧,酸性土壤基砧以含枳壳的类型为好,碱性土基砧红橘较为适应,中间砧以本砧、温州蜜柑及普通甜橙为佳。由于座果率高要注意适当疏花疏果。由于椪柑具顶端结果的习性,应注意培养内膛和下部结果枝组,控夏梢避免梢果矛盾和结果部位外移,壮果肥以6月中旬施为佳。

柑橘联合体应运而生浙江衢州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美称,为我国椪柑最大产区。农村经济以种植和销售柑橘为产业,《中国柑橘网》、《衢州柑橘协会》和《衢州柑橘合作社》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划船塘柑橘园区,创建于2006年12月1日,由柑橘技术员销售大户骨干吴根土牵头相关人员组织创建,以网络信息为市场窗口导向,为中国柑橘在全国的市场流通及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种植

要求土壤土层深厚(60㎝)、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园地势坡度低于25度。园地规划时,应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属建筑设施。在具体规划时,尽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园。

时间

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密度

采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进行栽植,亩植55-60株。

栽植技术

土挖栽植穴:拉线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宽各80cm,然后压绿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垄栽植:8米带沟(沟宽60-80㎝,深40-60cm)开厢,每厢起2垄(垄宽1.5m,垄中心距4m,垄高20-30cm)。栽植时将苗木的根系适度修剪后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浇足定根水,在树苗周围做1m的树盘,用糠壳覆盖。

土壤管理

应搞好深翻扩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园内种植玉米、小麦等高杆植物,搞好果园合理间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肥水管理施肥原则

应充分满足血橙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和配方肥料。并根据叶片分析结果、果园土壤分析结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导施肥。

施肥方法

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3)幼树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春、夏、秋梢抽发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铵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400g,氮、磷、钾比例以1.0:(0.4-0.5):1.0为宜。成年树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壮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担粪水;保果肥1-2斤磷钾肥+1斤化肥;壮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钾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株施50-100斤有机肥+1-2斤化肥。(4)水分:土壤干旱时灌水,积水时排水。整形修剪1、原则。因地制宜,因树修剪,促抑得当,通风透光,立体结果。2、整形(自然开心形)。干高20-40cm,主枝(3-4个枝)在主干上分布错落有致,主杆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留副主枝2-3个。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后,即将类中央干剪除扭向一边作结果枝组。

修剪

(1)幼树:轻剪为主。选定类中央的延长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长枝后,对其进行中度甚至重度短截,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的平衡。除对过密枝群作适当疏删外,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一般应保留。

(2)初结果期:继续选择短截处理各级骨干延长枝,抹除夏梢,促发健壮秋梢。秋季对旺长树采用环割、断根、控水等促花措施。

(3)盛果期: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结果枝组和衰退枝组、剪除挡光枝、枯枝、病虫枝。

病害

病虫害炭疽病

加强栽培管理,防止偏施氮肥;春、夏梢抽发期和果实成熟前,可选用代森锰锌、松枝酸铜、代森锌、百菌清等喷布树冠,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3-4次。

脚腐病

及时排水,改善园内透光通风条件,加强对天牛和其他树干害虫的防治;选用枳、枳橙、香橙等抗病砧木,对已感病植株,可用抗病砧木接换砧。药剂防止:刮除病斑后涂药,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螨类

(柑桔红蜘蛛、四斑黄蜘蛛锈壁虱)。开花前后(3-5月)和秋季(9-11月)是防治红蜘蛛的重点时期:花前虫口密度达1-2头/叶,花后和秋季达5-6头/叶即需进行防治。春梢抽发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锈虱防治主要时期:当年生春梢叶背初现铁锈色;叶或果上虫口密度达每叶2-3头时即时防治。常用药剂有噻螨酮、达螨灵、炔螨特、溴螨酯、双甲眯等,注意保护长须螨、钝螨、食螨瓢虫、日本方头甲和草蛉等天敌。

蚧类

(矢尖蚧、红蜡蚧、吹棉蚧等)。药物防治重点时期:矢尖蚧为第一代若虫期,红蜡蚧为幼虫期大量上梢为害时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吹棉蚧为幼虫盛发阶段。常用药剂阴噻嗪酮、杀扑磷、苦参碱+烟碱、乐斯本、机油乳剂等。注意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保护和利用日本方头甲、红点唇瓢虫、草蛉、黄金蚜小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

蚜虫

新梢被害率达25%,应即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叮虫脒、乐果、丁硫克威等。应注意保护七星瓢虫、大草蛉、食蚜蝇、蚜小蜂等,剪除越冬虫卵,减少害虫基数。

潜叶蛾

防治的重点时期为夏、秋梢抽发期(7月上中旬)。及时抹除零星抽发的夏秋梢,结合肥水管理,促使植株抽发的新梢健壮整齐。药剂防治:新梢抽发至1-2cm时喷药,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杀螟丹、氯氟氰菊酯等。

天牛类

5-8月,晴天中午人工捕杀星天牛和绿桔天牛成虫,傍晚捕杀褐天牛成虫;及时削除虫卵、初孵幼虫和剪除被害枝梢;用棉花或棉纱浸湿乐果等杀虫剂原药后堵塞虫孔,再将虫孔用泥土封闭,以毒杀幼虫。

花蕾蛆

现蕾时选用甲敌粉、二嗪农颗粒等加细土混匀后撒施于树盘土面,每7天一次,连续2-3次;当花蕾直径为2-3mm时(现白时)选用硫磷、敌百虫等喷树冠;尽早摘除受害花蕾,集中深埋或煮沸;冬季深翻园土,可消灭部分越冬害虫蛹。

沙田柚病虫综合防治措施


围绕柚类优质、高产栽培,落实农业防治措施。冬春季修剪清园,于12月至翌年2月剪除病枯枝,清除落叶(果),并结合喷药,减少病虫源;做好抹芽控梢、统一放梢,减少潜叶蛾为害,一般掌握大暑至立秋,潜叶蛾处于低峰期放梢;适时环割环扎,疏花疏果;做好柚园肥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并以有机肥和根际施肥为主,化肥和叶面肥为辅,做到氮、磷、钾肥与镁、锌、硼等微肥合理搭配使用。促进沙田柚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抑制病虫发生为害。 科学用药,及时控制为害。根据柚园生物群落季节性的自然变化规律和防治指标,抓准防治适期,选好高效对口有选择性农药或配方进行挑治兼治,控制病虫为害。 ①冬季防治:结合冬春季清园,根据冬春病虫发生种类和为害轻重决定是否用药,如冬春季柚园病虫发生较重,可因病虫用药进行防治,以减少病虫源。一般在沙田柚开花前,用0.6~0.8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95%机油乳剂200~3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40%灭病威400倍液喷雾。病虫发生轻的,可在翌年春季新梢抽发至开花前视病虫发生情况用药防治。 ②抓紧在3~6月关键时期用药防治:3~6月柚园生态环境利于黑斑病、溃疡病、疮痴病、红蜘蛛、介壳虫、桔小实蝇等多种病虫发生为害,这时要针对病虫发生种类及数量,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适期用药进行防治,一般在4月中、下旬用第一次药,主要防治黑斑病、红蜘蛛、介壳虫,兼治溃疡病;第二次用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防治锈蜘蛛、溃疡病、褐腐疫霉病为主,兼治介壳虫等。防治黑斑病使用世高浸果,溃疡病可用铜大师2000倍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用20%绿乳酮乳油600倍液;防治介壳虫可用蚧杀特1000倍液,或用蚧宝1500倍液,或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对螨类可用20%虫螨光3000倍液,或杀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病虫。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


    中文学名茶枝柑拉丁文名Citrusreticulatacv.Chachiensis科芸香科属柑橘属种茶枝柑分布区域广东等地

形态特征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果形种种,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果皮

形态特征

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果形种种,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果皮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黄色,朱红色或深红色,甚易或稍易剥离,橘络甚多或较少,呈网状,易分离,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实,瓢囊7-14瓣,稀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颇韧,汁胞通常纺锤形,短而膨大,稀细长,果肉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异气味;种子或多或少数,稀无籽,通常卵形,顶部狭尖,基部浑圆,子叶深绿、淡绿或间有近于乳白色,合点紫色,多胚,少有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分布范围

产秦岭南坡以南、伏牛山南坡诸水系及大别山区南部,向东南至台湾,南至海南岛,西南至西藏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广泛栽培,很少半野生。

广东省以柑桔类水果闻名,江门新会所产的茶枝柑(也称新会柑)是制作“广陈皮”的主要原料。是陈皮中的上等品。

主要价值

果实可食,果皮可做陈皮,有重要的食疗价值。

沙田柚主要病虫的综合防治


随着沙田柚生产面积扩大,柚树又具有多年生、常绿、年发梢次数多、挂果时间长等特点,使柚园的生态环境条件,利于沙田柚病虫的滋生繁殖。

据调查,目前沙田柚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红蜘蛛、锈蜘、介壳虫、橘实霉瘿蚊、潜叶蛾、潜叶甲、溃疡病、炭疽病、黄龙病、疮痴病、褐腐疫霉病等,其次有木虱、椿象、蚜虫等。其发生特点是病虫种类多、病虫并重、发生为害时间长。

(1)红蜘蛛:是沙田柚常发性害虫。年发生面积达17366.7hm2,年损失达456.2t。该虫以为害柚树叶片为主,为害果实较轻。该虫一般在3月中、下旬由柚树老叶转到当年新梢繁殖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中旬和9月出现两次高峰。据梅县舍江镇1994年4月28日调查,虫口密度达46。3头/叶,5月上、中旬无用药防治果园虫口密度高达100头/叶以上,6月下旬至9月中旬,由于气温偏高,该虫处于低峰期,据7月12日调查,虫口密度只有0.3头/叶。常年9月份出现一个高峰期,9~10月调查,虫口密度不足0.5头/叶。

(2)橘实雷瘿蚊:该虫是广东省新发现的沙田柚害虫,梅县年发生面积288.9hm2,受害严重果园被害株率高达100%,被害果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3%。该虫在梅县1a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上中或成熟柚果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羽化。据1995~1996年观察,成虫始见期分别在4月12日和4月9日。

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较整齐,幼虫自然死亡率高,一般在90%以上。成虫飞翔力弱,寿命短,一般2~5d。成虫在柚果表面产卵,幼虫孵化后开始至食柚果白皮层,形成至道,果表面出现流胶,逐渐呈褐色腐烂状,柚果黄化脱落。幼虫历期长,一般为15~25d,耐湿不耐旱,老熟幼虫离果人土化蛹,蛹期一般6~15d。

(3)介壳虫:介壳虫类(红圆阶、褐圆蚧等)是沙田柚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在该市发生面积达9193.3hm2,为害损失达269,9t。该虫主要为害沙田柚梢和果。一般虫果率为3%~4%,高的达10%。该虫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为害柚树新梢。据梅县南口镇1994年4月14日调查,有虫梢率为16%,5月份开始上果为害,5月12日调查,有虫梢率为21%,虫果率为21%;梅县程江镇7月29日调查,有虫梢率达59%,虫果率为36.5%,8月28日调查有虫梢率76%,虫果率高达54.5%。

(4)溃疡病:是沙田柚主要病害之一。年发生面积7hm2,为害损失达186.3t。该病主要为害新梢叶片和果实,一般4月份新梢病叶率0.4%~2%,高的达15.5%,5月份病梢率50%~70%,幼果病果率73.3%。该病一般在3月下旬新梢叶片上开始发病。据梅县舍江镇3月30日调查,新梢叶片病叶率为31.5%,5月中旬开始为害果实,据5月16日调查,病果率高达65.9%,造成严重落果。一般在幼果膨大期遇高温多湿天气,加上放梢和防病工作没有做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鉴于沙田柚病虫种类多,且常年辗转为害,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过去单靠化学农药防治,每年用药一般达20多次,多的达30多次,这不仅伤害自然天敌,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且农药成本增加,污染环境,影响果品质量、降低产品价值。

病虫害防治沙田柚黑斑病


沙田柚黑斑病又称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特别是近成熟期果实,也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后影响外观,下降商品价值,品格变差,贮藏期病害延续发展,使果肉变黑、糜烂。

沙田柚黑斑病病原为柑果茎点霉菌,属半知菌目,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春季气候适宜时借风雨或昆虫传染,病菌侵入后不会立刻表现症状,当果实或叶片近成熟时才现病斑。春季暖和高湿发病重,树势弱,树冠郁密,低洼积水地,通风透光差的柚园发病重。1993年以前,此病在柚园很少发生病害,1994年开端在个别沙田柚园局部发病,以后发病领域逐步扩展,发病为害程度越来越重,1998年以来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为了有效节制沙田柚黑斑病的不断发展,除了抓好目前黑斑病显症期的药剂防治之外,应仔细落实各项办法:①做好冬、春季清园,剪除枝、病叶,减少病源;②加强柚园管理,采取配方施肥技巧,调节氮、磷、钾比例,增施有机肥,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③药剂防治:依据本病菌是在幼果期侵染的特点,喷药保果应节制在谢花后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内进行,通常在谢花2/3时用治疗性药剂喷第1次药,以后隔半个月左右喷1次,延续喷23次;在幼果膨大期用保护性药剂施12次药;911月是沙田柚黑斑病的发病盛期,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刻。

经两年多各地运用表明10%世高水分散粒剂是治疗沙田柚黑斑病的特效药。用世高防治沙田柚黑斑病推荐使用浓度为1000倍,保护性药剂以达科宁600倍或氧氯化铜500倍较好。

弯尾冬青Ilex cyrtura Merr.


    中文学名弯尾冬青拉丁文名IlexcyrturaMerr.二名法Ilexcyrtur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卫矛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弯尾冬青分布区域分布在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弯尾冬青(学名:IlexcyrturaMerr.)为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50~1,8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地阔叶林中。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当年生幼枝较细,具纵棱及浅沟,无毛或沟内疏被短柔毛。二年生以上小枝平滑,无毛,具新月形叶痕,无皮孔。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近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常镰状尾尖,渐尖头长15~20毫米,基部钝或楔形,边缘具浅锯齿,齿尖变黑色,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除沿主脉上面疏被微柔毛外,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7~8对,在叶面不明显,背面显著,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7~12毫米,上面具狭槽,被微柔毛,上部具叶片下延而成的狭翅。花序簇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内,被短柔毛,花序的单个分枝具单花;苞片阔椭圆形,具缘毛;花黄色,4基数;雄花:花梗长约1毫米,具2枚近基生小苞片,卵形,具缘毛,长约1毫米;花萼盘状,无毛,4深裂,裂片三角形,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6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3毫米,具疏缘毛,基部稍合生;雄蕊与花瓣近等长,花药长圆形;退化子房近卵球形,先端钝。雌花:花梗长约4毫米,被短柔毛,近中部具2枚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与雄蕊相似;花冠直径约5毫米,花瓣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稍合生,无缘毛;退化雄蕊与花瓣近等长,败育花药箭头形;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柱头盘状,极凸起,4裂。果梗长5~6毫米,近中部或中部具2枚宿存小苞片;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宿存花萼平展,四角形,直径约2.5毫米,具缘毛;宿存柱头薄盘状;分核4,椭圆形,长约3.5毫米,宽约2.5~3毫米,背部具掌状条纹,而几无沟,内果皮木质。花期4月,果期6~9月。

本种近似与榕叶冬青,惟后者之网状脉在叶片背面显著,果梗较短,长2~4毫米,果之宿存柱头厚盘状,分核背部沿中线具槽并稍凹陷,侧面具皱纹及洼点,内果皮石质而不同。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50~18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从化)、广西(桂林、凌云、全州、瑶山)、贵州(息烽、绥阳)和云南西北部(贡山)等省区;

臀果木Pygeum topengii Merr.


    中文学名臀果木拉丁文名PygeumtopengiiMerr.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李亚科属臀果木属种臀果木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形态特征株: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深灰色至灰褐色;枝:小枝暗褐色,具皮孔,幼时被褐色柔毛,老时无毛。叶:叶片革质,卵

形态特征

株: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深灰色至灰褐色;

枝:小枝暗褐色,具皮孔,幼时被褐色柔毛,老时无毛。

叶: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短渐尖而钝,基部宽楔形,两边略不相等,全缘,上面光亮无毛,下面被平铺褐色柔毛,老时仍有少许毛残留,沿中脉及侧脉毛较密,近基部有2枚黑色腺体,侧脉5-8对,在下面突起;叶柄长5-8毫米,被褐色柔毛;托叶小,早落。

花:总状花序有花10余朵,单生或2至数个簇生于叶腋,总花梗、花梗和花萼均密被褐色柔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小,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具毛,早落;花直径2-3毫米;萼筒倒圆锥形;花被片10-12,长约1-2毫米,萼片与花瓣各5-6枚;萼片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花瓣长圆形,先端稍钝,被褐色柔毛,稍长于萼片,或与萼片不易区分;子房无毛。

果:果实肾形,长8-10毫米,宽10-16毫米,顶端常无突尖而凹陷,无毛,深褐色;种子外面被细短柔毛。

花期6-9月,果期冬季。

生长环境

常见于山谷、路边、溪旁或疏密林内及林缘,海拔100-1600米。

分布范围

产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生于山野间,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主要价值

种子可供榨油。

非洲臀果木对前列腺的作用

非洲臀果木(PrunusAfrican)原产于非洲国家,属蔷薇科李亚科野生乔木,树皮及果实的提取物能抑止人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并能减缓表皮生长因子生成,对前列腺疾病具有明显疗效。非洲臀果木的提取物中含有-——甾醇、萜类化合物,可以减少病人体内过量的前列腺素,减少前列腺中沉积的胆固醇,改善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脆性,同时还有利尿和抗水肿的作用,可以大大改善男性前列腺和性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生长因子抑制剂具有同时作用于前列腺和膀胱的双重功效,能有效地抑制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所导致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因而能有效抑制前列腺中纤维组织的增生,从而抑制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同时乐观抑制膀胱壁纤维化,改善膀胱壁弹性,对膀胱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另外,还具有消炎和抗水肿的活性。

非洲臀果木是一种传统的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草药。所含有的植物成份,可以消除炎症,并且减轻前列腺因受到刺激所发生的肿胀。可减少夜尿以及排尿中断的情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前列腺内的主要生长因子,bFGF的增多可导致前列腺细胞的增生。非洲臀果木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膀胱壁的继发性bFGF分泌增加所造成的代偿性增厚,使膀胱壁的纤维化进程减慢,并能降低膀胱逼尿肌的敏感性,并且具有抗炎作用。

黑毛冬青Ilex melanotricha Merr.


    中文学名黑毛冬青拉丁文名IlexmelanotrichaMerr.别名多花冬青(四川植物志)二名法IlexmelanotrichaMerr.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亚目卫矛亚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亚属冬青亚属分布区域产于四川南部(南川金佛山)、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察隅);分布于缅甸北部。 

黑毛冬青,学名IlexmelanotrichaMerr.,冬青科冬青属植物。产于四川南部(南川金佛山)、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察隅);分布于缅甸北部。?

形态特征

植株

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稍粗壮,褐色或深褐色,具纵棱及槽,无毛或被真菌感染后出现黑色笔直的硬毛,二年生枝具三角状圆形突起的叶痕,皮孔无;顶芽狭圆锥形,芽鳞具缘毛,急尖。

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近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5-13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细锯齿,齿尖黑色,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亦无光泽,主脉在叶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10-13对,在叶面稍明显,背面明显,网状脉在叶面几不明显,背面略明显;叶柄长10-17毫米,上面具浅槽,无毛,背面半圆形,具皱纹,顶部具叶片下延而成的狭翅。

雄花淡绿色,芳香;由聚伞花序组成假圆锥花序,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总花序梗粗壮,长约3毫米,无毛;花序轴长3-7毫米,每个聚伞花序具3-4花,苞片卵形,具缘毛,早落,总花梗长2-3毫米,花梗长3-4毫米,两者均被微柔毛,花梗近中部具2枚卵状披针形小苞片,具缘毛;花4基数;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钝或圆形,具缘毛;花冠直径约6毫米,花瓣4,倒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具疏缘毛,基部稍合生;雄蕊4,略短于花瓣,花药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纵裂;退化子房近球形,直径约0.5-0.75毫米,顶端钝,微4裂,具乳突。雌花未见。

果序假总状,生于二年生枝叶腋内,几无总梗,果序轴长3-5毫米,果梗长4-7毫米,均被微柔毛,中部具2枚卵形、具缘毛的宿存小苞片;果球形,直径4-7毫米,成熟时红色,具纵沟纹,无毛;宿存柱头平盘状,微4裂;宿存花萼直径约2毫米,近四方形,平展,裂片具缘毛;分核4,长圆状椭圆体形,长3.5-4.5毫米,宽2.5-3毫米,背面具掌状6-7条纵棱沟,两侧面具1宽浅沟或具1纵棱及2沟,内果皮木质。

花果期

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2700—3200米山地沟谷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南部(南川金佛山)、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察隅),

模式标本采自缅甸北部(F.K.Ward9331.A)。

本种提示

本种与山枇杷相似,但本种的雄花组成假圆锥花序,多数,总花梗及花梗均被微柔毛,果序假总状,果柄与果直径几相等;而后者之花序簇生于叶腋内,不为假圆锥状或假总状,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果柄短于果径,而易区别。

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中文学名菲岛福木(台湾植物志)拉丁文名GarciniasubellipticaMerr.别名福木,福树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侧膜胎座目亚目山茶亚目科藤黄科亚科藤黄亚科族藤黄族属藤黄属分布区域中国台湾南部(高雄和火烧岛)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枝坚韧粗壮,具4-6棱。树冠圆锥形,叶簇坚挺健美,雌雄异株,雄花具有特殊香味生长习性:耐旱抗风,幼树可大型盆栽。

叶片对生,椭圆形,全缘,厚革质长7-20厘米,宽3-7厘米,顶略钝、圆形或微凹。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上面深绿色,具光泽,下面黄绿色,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纤细,微拱形,12-18对,两面隆起,至边缘处连接,网脉明显。叶柄粗壮,长6-15毫米。

花杂性,乳黄色,夏季开花,同株。雄花和雌花常常混合在一起,腹生或单生于叶腋部,有时雌花成簇生状,雄花成假穗状,长约10厘米;雄花萼片近圆形,革质,内方两枚较大,外方三枚较小;花瓣倒卵形,黄色,长约为萼片的两倍多,雄蕊合生成5束,每束6-10枚,束柄长约2毫米,花药双生;雌花通常具长梗,退化雄蕊合生成5束,花药萎缩状,副花冠上半部具不规则的啮齿;子房球状,外面有棱,3-5室,花柱极短,柱头钝形,5深裂,无瘤突。

核果球形,表面光滑,有臭味,几乎无柄,熟时金黄色。

种子3~4粒,色褐而光滑。

生长环境

福木性喜高温,耐旱。生育适温为23–32摄氏度,土质以中性土壤为佳,日照需充足,半日照亦可。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南部(高雄和火烧岛),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斯里兰卡、爪哇岛等也有种植。

繁殖栽培

可用播种或高压法,但以播种为主,春至夏季为适期。栽培重点: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佳,日照需充足,生长速度缓慢,少修剪,幼株每年施用3-4次追肥,性喜高温,生育适温约23℃—32℃。

英文名称:CommonGarcinia

‧茎:高可达20公尺,径20~30公分;树干粗状,树皮带黑色,具有乳汁;枝条粗壮,直立或斜上升,幼时为四稜形,随即变为圆柱形,有柔毛,枝干密生,树形呈圆锥挺立。

‧叶:叶对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0~14公分,宽5~8公分,先端钝而微凹,基部钝,革质,全缘而略向后反卷,表面呈有光泽的暗绿色,背面颜色较淡,表里两面皆光滑无毛;中肋于表面略凹下而于背面隆起,侧脉较不明显;叶柄粗壮,长0.5~2.5公分,有角稜,微凹,带有柔毛。

花:花多数,较小,开放时径0.8~1.2公分,单性,雌雄异株,多丛生于叶腋或无叶的枝条上,每丛约有花5~10枚;黄色或淡黄色;花梗长0.6~1公分,光滑无毛;雄花:萼片5枚,外列2枚,近似圆形,长0.2~0.4公分,宽0.2~0.35公分,先端圆,内列3枚,近似肾形,长0.3~0.4公分,宽0.4~0.5公分,先端圆,有柔毛或仅外面光滑无毛,毛缘;花瓣椭圆形或椭圆状圆形,长0.8~1公分,宽0.6~0.8公分,先端圆,边缘反卷且为毛缘;雄蕊5束,每束间不相连,每束有雄蕊6~12枚;花药近似球形,纵裂;花丝离生,长约1公分;不孕性雄蕊束常形成海绵质先端有裂片的块状物,与孕性雄蕊束互生;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束有3枚退化雄蕊,子房近似球形,带5稜角,先端有很短的花柱,花柱先端有5枚盾形柱头。

果实:果实为浆果,扁球形或近似球形,径2~5公分,熟时橙黄色,带有光泽,内有种子5枚,外观有如柑桔,味道有浓郁的香味,腐熟后有像瓦斯的臭味,因此有「瓦斯弹」的雅称。

‧特性:福木为常绿中乔木,高可达20公尺,枝干密生,树形呈圆锥挺立。整年常绿,春天新出之嫩叶常带褐黄色,其叶形、叶色极似古时日本之货币「小判」,因此取名为「福木」,表示栽种此树易发财得福。福木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初丛生于叶腋,而后渐次伸长为数公分长的穗状花序,雌花略大于雄花,花色黄白,八、九月间可见雌株上结橙黄色熟果,虽状似柑桔,但不可食。通常福木以种子育苗繁殖,因其为直根性,移植稍难,中苗、大苗之移植须带土球,否则不易成活。性喜阳光强烈而气候温暖的地方,故庭园中栽植宜考虑长日照及较干燥的地方较为适宜。依据叶片厚薄、光滑的程度,在植物学上将叶区分为像皮革一般的像皮革一般的「革质」,像纸一般的「纸质」,以及薄得像层膜的「膜质」三大类。而福木便是「革质」叶的最佳代表。日本人特别喜欢在寺庙庭园种植福木,除了它叶色碧绿、树观整齐有序,让人有谧静庄严之感外,最重要的是其落叶甚少,可免于扫地之苦!

用途

可用于作行道树,耐暴风和浪潮侵袭,根部稳固;树脂颜料。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幼树可做盆栽。由于它抗旱、抗盐,适于海岸绿化。

用途:1.盆景、行道树、庭园树、木材可供建材用:树姿优美,枝叶茂密且树性极为强,极易栽植,故常见于庭园、校园,为优良的园景树及防风、防音树种。

2.树脂可供黄色染料。

3.药用:性味:根:酸、涩、凉。效用:根:收敛。治肠炎,痢疾。

单叶豆Ellipanthus glabrifolius Merr.


    中文学名单叶豆拉丁文名EllipanthusglabrifoliusMerr.别名鬼荔枝;知荆;门被子植物门科牛栓藤科属单叶豆属种单叶豆分布区域产广东海南岛,是海南特有种

形态特征灌木或乔木,高4-10米,有高至25米者;树皮灰褐色,枝与小枝为圆柱形,枝幼时被锈色短绒毛,后脱落无毛。单叶互生,叶薄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4-10米,有高至25米者;树皮灰褐色,枝与小枝为圆柱形,枝幼时被锈色短绒毛,后脱落无毛。单叶互生,叶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4-7对,细脉网状明显;叶柄长1-2厘米,两端稍膨大。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少分枝,长1.5-5厘米,被淡黄色短绒毛;花两性,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2毫米,外被短绒毛,花瓣5,白色,长圆状披针形,长6-7毫米,两面被短绒毛;雄蕊10,5枚发育,5枚极退化,花药淡棕色,花丝被长柔毛;心皮1,扁卵形,被长柔毛,1室。蓇葖果卵形,长12-20毫米,有喙,密被锈色绒毛;种子1,长1.5毫米,深褐色,稍有光泽,基部为2裂的假种皮所包围。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低海拔山地密林中,为季雨林中常见树种,又是海南特有种。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海南岛。

主要价值

树皮含有鞣质,可提取栲胶。木材质坚重、耐腐,可作家具和建筑用材。

风尾竹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


    中文学名凤尾竹拉丁文名Bambusamultiplexcv.Fernleaf.别名观音竹、米竹科禾本科

凤尾竹又名观音竹,该竹子原产中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摄氏度。

简介

学名:Bambusamultiplexcv.Fernleaf.

别名:观音竹、米竹科属:禾本科、箣竹属

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稍耐阴。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冬季温度不低于0度,耐寒性稍差。

形态特征:为孝顺竹的变种。为禾本科竹亚科凤尾竹属多年生木质化植物。植株丛生,叶细纤柔,弯曲下垂,宛如凤尾。叶细小,长约3厘米,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

分布: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江、浙-带也有栽培,地栽、盆栽均可。

繁殖:多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在2—3月间选一二年生母竹3~5株为一丛带土分栽。扦插,在5—6月进行,将一年生枝剪成有2~3节的插穗,去掉一部分叶片,插于沙床中,保持湿润,当年可生根。

移栽:需在2-3月进行。盆栽,每2-3年换盆1次,将老竹取出,扒去宿土,剪除细小地下茎和老竹,加入肥土。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放半阴处养护,勤向叶面喷水,每月施肥1次。冬季搬入室内向阳处。

病虫害:常发生叶枯病和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叶枯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锈病。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施肥:为使每年能生长健壮竹子,应施用氮,磷,钾,硅肥和有机肥。幼苗培土兼有保墒,初栽期使用腐叶土和草木灰打底,固竹抗摇曳之功能,简单而有效。

应用: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

介绍

凤尾竹四季常青,苍翠可爱,竿细而矮,叶狭而小,制作成微型盆景,娇小玲珑,体态闲雅,置之阳台、案头、窗前,十静幽观感,所以人们对它作了“不可一日无竹”的极高品价。凤尾竹性喜半荫半阳、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肥沃的微酸性土壤。繁殖大部分地区都以分株为主,四至五月进行,成活率极高。如需大量繁殖,或只需十厘米以内的微小凤尾竹,只有在梅雨天用扦插的方法才能使你得到满意的效果。六月份剪取腋生冒出的茂盛细枝,从节下五毫米处剪下,用800PPm的萘乙酸湿泡半分钟,晾干后扦插在纯谷糖灰中,(如剪取簇生枝效果更佳)浇足水,植于湿度较好的荫凉处。一定要保持盆内湿润,半月后开始生根,立秋后用普通培养土上盆,旁配玲珑剔透的英石或湖石,渐见阳光,秋末便可成一盆理想的微型盆景。凤尾竹从四月至十月不断萌发新笋长枝出叶,因此盆内要保持充分的水份,盛夏炎热,严忌太阳直射,还应常向枝叶喷水,以防叶尖发焦。冬季气温低于0℃必须搬进室内养护,因盆小土少经不起严寒霜冻,否则轻则枝枯叶落,重者难发新笋,甚至枯死。风尾竹喜肥,生长期每周应施一次千分之零点五的复合肥,或十比一的粪肥即可。凤尾竹病虫害极少,长期氮肥过多,通风不良,容易发生白粉病,生长期不可通风不良。

栽培与养护

凤尾竹喜向阳高爽之地,有“向阳则茂,宜种高台”之说;但也能耐阴,可作为室内观叶赏姿的理想装饰。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风处,入冬放置在向阳处,就可良好生长。地栽的凤尾竹,春后抽长新叶(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则四季常青。春、夏、秋生长季节,由根茎部数次长出小笋,富有生机,颇为有趣。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老竿逐渐枯萎,可随时剪去,以保持姿态的优美。总之,凤尾竹管理较简易,除盆干时浇水外,生长期每月施入1-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松的沙质土就可以了。

管理

凤尾竹亦称“观音竹”。禾本科。杆丛生,枝叶细小,四季常青,为盆栽佳品。凤尾竹性喜深厚、肥沃、疏松、偏酸壤土。盆栽一二年就得来一次换土。培养土最好用腐植土6份,菜地表层熟土2份,河砂1份,苔醇或锯末(发酵)过磷酸钙共1份上盆,盆要逐渐加大,竹丛则逐年壮旺,春秋季节,不断发生新叶,色泽翠绿,玲珑异常。凤尾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民间有“早浇复苏水,控浇拔节水,巧施行鞭肥”的说法。早春浇1遍复苏水可减少早春竹叶干黄,还可促进受冻竹丛迅速复壮。小满过后是新笋生长盛期,水份过大,竹茎陡长,破坏株形。待新笋生长足再浇大水。新笋展叶后正是根鞭生长旺盛季节,每间隔2周施1次饼肥液。10月底再施1次有机物,促冬笋肥大健壮。竹丛更新,民间有:“存三去四莫留七”的竹谚。每年冬初或早春,结合换盆,对幼年茎杆保留不动,对多年老茎杆或另栽或剪去。保持竹丛处于青壮才能枝繁叶茂。繁殖方法有分株、根插、杆插。分株在晚冬或早春进行。首先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将丛生状的茎杆分割成若干株,再进行盆栽或地种。只要保持湿润,五六月份会萌发新叶。根插在早春进行。先从基部将幼嫩根鞭刨出,切成4?5个节1段,埋人土中踏实,浇足定根水,覆一层薄土掩墒。苗盆置于疏荫下,套塑罩保湿,介质表层发白时喷雾水。茎杆扦插,早春选2?3年生茎秆作插穗,去掉基部和杆梢留中间1节,分别节上1厘米,节下2厘米,垂直插于砂质中、深至上部与床面平齐为止。(大型竹类扦插可在节中间钻1小孔,灌人清水,以补充水分)竹类是比较难发根植物,只要管理精细,在一定程度上发根有望。病虫害防治,早春起,陆续有竹林蚜虫危害竹叶,有金针虫危害嫩根和竹笋。防治蚜虫用1500倍液的氧化乐果或甲胺磷。金针虫可于早春每盆埋5?6克映喃丹或30-50粒铁灭克于土内。药效可持续40-50天。

药用价值

药名:凤尾竹来源:为禾木科植物凤尾竹的叶、叶芽。

功效:清热除烦,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神昏谵语,手足心热、心烦,小便不利,淋涩不通。

性味归经:甘,凉;心、膀胱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别名:观音竹(《广州常见经济植物》)

拉丁名:凤尾竹Bambusamultipiex(Lour.)Raeusch.Var.Nana(Roxb.)Keng.F.

中药化学成分:同属植物Bambusamultiplex含有茁长素(auxins)。

考证:《植物名实图考》谓:“现音竹,饶州山坡有之,以千层喜。春时短叶中抽细葶,发小叶,梢开绿花,长柄如石斛。一瓣长圆如小指甲,向上翘如首,下有三细尖瓣,下垂如足;复有一长瓣,弯曲如尾。白心点点,颇似青蛙翻肚。茎花齐发,长六七寸,殊状罕俪。”与图对照,此观音竹实为本种。

琴丝竹Bambusa multiplex cv. Alphonse-Karr


    中文学名琴丝竹拉丁文名Bambusamultiplexcv.Alphonse-Karr别名花孝顺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孝顺竹属分布区域四川、广东

琴丝竹,禾本科孝顺竹属下的竹类植物。指小琴丝竹或大琴丝竹,分别为孝顺竹的变种“花杆孝顺竹(小琴丝竹)'Alphonsekarr'”与慈竹的变种“大琴丝竹'Striatus'('Flavidorivens’)”丛生竹。秆高2-8m,径1-4cm。新秆浅红色,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

形态特征

小琴丝竹,拉丁文名:Bambusamultiplexcv.Alphonse-Karr,别名为花孝顺竹,是丛生竹。秆高2-8m,径1-4cm。新秆浅红色,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产于长江以南各省,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识别特征:杆高3-6米,径2-4cm。竹竿多为金黄色,纵槽为绿色,茎杆上有数条绿色纵纹。本种为孝顺竹的变种,其区别在于秆与枝金黄色,并间有粗细不等的纵条纹,初夏出笋不久,竹箨脱落,秆呈鲜黄

形态特征:慈竹属,为慈竹的变型,节间有淡黄间深绿色纵条纹,颇美观。在阳光照耀下显示鲜红色。为著名的观赏竹品种,分布范围与孝顺竹相同。

生长环境

生态习性:适应性强,可耐-20度低温,较耐干旱贫瘠。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生长低矮。

分布范围

适宜地区:原产中国,我国南北多有栽培。

产地分布:分布四川、广东,浙江南部舟山有栽培。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彩色竹竿,色彩鲜艳夺目,丛态优美且秆色秀丽,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

园林应用:广泛栽植于公园及庭院。

《沙田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 cv. Shatian Yu.》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