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果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四果野桐Mallotus tetracoccus (Roxb.) . Kurz》,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四果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tetracoccus(Roxb.).Kur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四果野桐分布区域云南南部和西藏,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5-15米,小枝被锈色星状绒毛。叶互生,革质,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9-25厘米,宽9-2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5-15米,小枝被锈色星状绒毛。叶互生,革质,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9-25厘米,宽9-2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平,稀心形,边全缘或波状,有时具2裂片或3粗齿,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灰黄色或灰白色星状绒毛,叶脉上常被叠生星状毛;基出脉3条,侧脉4-6对,基部有斑状腺体2至多个;叶柄离叶基部3-10毫米处盾状着生,长6-15厘米,被锈色绒毛。

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密被锈色星状毛,花序轴有槽纹;雄花序长12-28厘米;苞片钻形,长2-3毫米,密被星状柔毛,苞腋有雄花3-8朵;雄花:花梗长3-5毫米;花萼裂片3-4,卵形,长约2.5毫米,急尖,外面密被星状绒毛和红色颗粒状腺体;雄蕊60-80枚,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卵形,药隔宽。雌花序长12-14厘米,分枝粗壮;苞片卵状披针形,长3-5毫米,顶端渐尖。密被褐色星状毛;雌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裂片4-5,卵形,长3-4毫米,顶端渐尖,外面密被绒毛;花柱3-4(-5),基部稍合生,往头长4-5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

蒴果扁球形,具3-4(-5)分果爿,直径8-10毫米,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和长1-2毫米具毛的钻形软刺;种子椭圆形,钝三棱状,长3-6毫米,直径约3.5毫米,黑色,具瘤状突起。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300米山谷林中。

分布范围

四果野桐产于云南南部和西藏,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扩展阅读

东南野桐Mallotus lianus Croiz.


    中文学名东南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lianusCroiz.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东南野桐分布区域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等地

东南野桐(学名:MallotuslianusCroiz.),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小乔木或灌木,小枝圆柱形,有棱,被红棕色星状短绒毛。叶互生,卵形或心形,有时阔卵形。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蒴果球形,密被黄色星状毛和橙黄色颗粒状腺体;种子球形,黑色或深褐色。花期8-9月,果期11-12月。产于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部山区。生于海拔200-1100米荫湿林中或林缘。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树皮红褐色;小枝圆柱形,有棱,被红棕色星状短绒毛。叶互生,纸质,卵形或心形,有时阔卵形,长10-18厘米,宽9-14厘米,顶端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平,稀心形,近全缘,嫩叶两面均被红棕色紧贴星状短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下面被毛和疏生紫红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5条,近基部的两条常不明显,侧脉5-6对,近叶柄着生处有褐色斑状腺体2-4个;叶柄离叶基部2-10毫米处盾状着生或基生,长5-13厘米。

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雄花序长10-18厘米,被红棕色星状短绒毛;苞片卵形,长约3毫米,外面密被星状毛,苞腋有雄花3-8朵;雄花:花梗长3-5毫米;花萼裂片4-5,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密被黄色星状柔毛;雄蕊50-80枚,药隔宽;雌花序长10-25厘米;苞片卵形,长1.5毫米,外面密被毛;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外面密被星状毛;花柱3,基部稍合生,柱头宽扁,长5-8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和被黄色星状毛。

蒴果球形,直径8-10毫米,密被黄色星状毛和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具长约6毫米线形的软刺;种子球形,黑色或深褐色,直径约5毫米,常有皱纹。花期8-9月,果期11-12月。

(注:东南野桐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东南野桐生长于海拔200-1100米荫湿林中或林缘。

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翁源。

长叶野桐Mallotus esquirolii Levl.


    中文学名长叶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esquiroliiLevl.别名白叶野桐科大戟科属野桐属种长叶野桐分布区域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越南也有分布。

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小枝稍扁,被星状短柔毛,老枝圆柱形,灰色,无毛叶厚纸质或纸质,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生于海拔300-2200米山地林中或灌丛中。越南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小枝稍扁,被星状短柔毛,老枝圆柱形,灰色,无毛叶厚纸质或纸质,对生或下部的有时互生,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稍不同至很不同,大型叶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稀倒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小型叶椭圆形或卵形,长6-10厘米,宽4-6.5厘米,顶端急渐尖或急狭尾尖,尖头长1-3厘米,基部楔形或渐狭而钝,有时阔楔形,边缘波状或具疏离粗齿或细齿,稀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被长柔毛,具稀疏橙黄色颗粒状腺体;羽状脉,侧脉8-12对,基部的一对最短;基部常具褐色斑状腺体1-3个;叶柄长3-8厘米,小型叶有时近无柄,被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脱落。花雌雄异株,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雄花序长5-25厘米;苞片阔卵形,长约3毫米,顶端急尖,密被褐色星状柔毛,苞腋有雄花2-8朵;雄花:花梗长3-15毫米;花萼裂片3,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雄蕊20-50枚,长约3毫米,药隔宽;雌花序长10-15厘米;苞片卵形,长约3毫米;雌花:花梗长5-10毫米;花萼裂片4-5,卵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花后外折;子房近球形,花柱近基部合生,柱头长2-8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扁球形,钝三棱,直径1.2厘米,具细长软刺,被短柔毛和黄色颗粒状腺体;种子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浅棕色,平滑。花期5-10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200米山地林中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尼泊尔野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 Arg.


    中文学名尼泊尔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nepalensisMuell.Arg.别名日本野桐科大戟科属野桐属种尼泊尔野桐分布区域西藏和云南。尼泊尔、锡金

尼泊尔野桐(拉丁学名:MallotusnepalensisMuell.Arg.),是大戟科、野桐属灌木或乔木植物,高3-8米,被棕黄色星状毛。生于海拔17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或杂木林中。分布于西藏和云南。

形态特征

叶互生,具长3-20厘米之柄;叶片卵圆形、卵形、菱状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10-22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G形,边缘全缘或具波状粗齿,下面被金红色油点,基部三出脉。5-6用开花,花序顶生,直立,雄花序长10-18厘米,雌花序在结果时长达22厘米。蒴果密被棕黄色星状毛和金红色腺点以及柔软皮刺。种子黑色,近于半球形,直径约4毫米。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7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或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藏和云南。尼泊尔、锡金也有。

圆叶野桐Mallotus roxburghianus Muell. Arg.


    中文学名圆叶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roxburghianus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圆叶野桐分布区域云南(沧源、盈江、勐海)。分布于印度、锡金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体干后有零陵香味;嫩枝密被黄色星状毛或单生长柔毛。叶子形态叶互生,生于小枝上部的有时对生,纸质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体干后有零陵香味;嫩枝密被黄色星状毛或单生长柔毛。

叶子形态

叶互生,生于小枝上部的有时对生,纸质,卵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8-20厘米,宽7-18厘米,顶端急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稍心形,边缘波状或具疏齿,齿端常具角质突出,上面被糙伏毛和疏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

掌状脉7-9条,侧脉4-5对,基部有长圆形褐色斑状腺体2-4个;叶柄离叶基部1-2厘米处盾状着生,长5-12厘米,被黄色星状毛或柔毛;托叶线形,长约7毫米,被白色长柔毛。

花朵形态

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顶生,长4-13厘米,下部有时有分枝,密被长柔毛;苞片线形,长约5毫米,被长柔毛,每苞腋内有雄花3-5朵;

雄花:花梗长2-2.5毫米;花萼形裂片4,长圆形,长约2毫米,顶端尖,花后外折,被长柔毛和颗粒状腺体;雄蕊25-35枚,药隔宽;

雌花序总状,顶生,长10-20厘米,苞片披针形,长3-5毫米,苞腋有雌花1朵;

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佛焰苞状,宿存,最后裂开成6片,裂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子房球形,密被毛和软刺;

花柱长1.5-2毫米,中部以下合生,柱头长约2.5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

果实种子

蒴果长约7毫米,直径约12毫米,密被长柔毛和软刺;

种子近球形,直径约4.5毫米,灰褐色。

花果期

花期5-6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1300米山谷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沧源、盈江、勐海)。分布于印度、锡金。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竹蔗Saccharum sinense Roxb.


    中文学名竹蔗拉丁文名SaccharumsinenseRoxb.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黍亚科属甘蔗属种竹蔗分布区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竹蔗(SaccharumsinenseRoxb.)禾本科甘蔗属植物。秆直立粗壮,实心,高达3-4米,直径3-4厘米,具多数节,灰褐色。叶鞘较长于节间;叶片线状披针形,长达1米以上,无毛,带灰白色。颖果卵圆形。花果期11月至翌年3月,大多不开花结实。中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有种植,过去云南栽培比较普遍,在纬度偏北、海拔较高的地方生长。竹蔗含糖分较高,为制糖的原料;但纤维多,蜡层厚,不利于出糖澄清。在栽培育种上,竹蔗根状茎发达,宿根性好,分蘖力强,长势好,耐旱瘠力强,能粗放栽培

形态特征

秆直立粗壮,实心,高达3-4米,直径3-4厘米,具多数节,灰褐色,节下被蜡粉,花序以下的部分秆具白色丝状柔毛。叶鞘较长于节间,鞘口具长柔毛,顶端较宽于其叶片基部;叶舌长约2毫米,紧贴其背部密生细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达1米以上,宽3-5厘米,无毛,带灰白色,边缘具锯齿状粗糙,中脉白色,粗壮。

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厘米,主轴被白色丝状柔毛,分枝细长,下部多少裸露,腋间密生柔毛;总状花序轴节间长6-8毫米,顶端稍膨大,边缘疏生长丝状毛;小穗柄长约4毫米,无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约4.5毫米,带暗褐色,基盘具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柔毛;颖几等长,上部为膜质,与其边缘均具纤毛;第一颖侧脉短;第二颖具3脉,上部生微毛;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具1脉,边缘具纤毛,第一内稃长约0.5毫米或不存在;第二外稃窄线形,长1.2-3毫米或退化;第二内稃宽卵形或长圆形,长1.5-2毫米,顶端2裂,钝圆或截平,具纤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毫米;柱头紫褐色,长1.5-2毫米,自小穗中部两侧伸出。

颖果卵圆形,长约1.2毫米,胚长为果体之半;鳞被2,长及宽为0.5毫米,顶端截平,无毛。花果期11月至翌年3月,大多不开花结实。染色体2n=116-118(Bremer,1931-1934),118-120(Price,1957)。

分布范围

中国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有种植,过去云南栽培比较普遍,在纬度偏北、海拔较高的地方生长。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秆粗壮高大,含糖分较高,为制糖的原料;但纤维多,蜡层厚,不利于出糖澄清。在栽培育种上,本种根状茎发达,宿根性好,分蘖力强,长势好,耐旱瘠力强,能粗放栽培。竹蔗的综合利用价值大,秆供生食并可入药,蔗梢与叶片为牛等家畜的饲料,蔗渣纤维是造纸原料以及压制隔音板材料,副产品还有糖浆、酒精等。

药用价值

茎杆(甘蔗):甘,寒。清热,生津,下气,润燥。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

椴叶野桐Mallotus tiliifolius (Bl.) Muell. Arg


    中文学名椴叶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tiliifolius(Bl.)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椴叶野桐分布区域泰国南部经马来西亚至大洋洲北部和斐济

形态特征椴叶野桐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稍扁,被黄色或灰色星状绒毛。叶对生,纸质,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

形态特征

椴叶野桐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稍扁,被黄色或灰色星状绒毛。叶对生,纸质,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稍不相同,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肾状卵形,长4.5-21厘米,宽与长近相等,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稀截平,全缘或边缘波状,上面被疏微星状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和疏生褐红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3条,侧脉5-6对,基部有黑色斑状腺体2至多个;大型叶的叶柄长5-12厘米,小型叶的叶柄几短一半。

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总状,顶生或近腋生,基部有时有分枝,长6-19厘米,被灰黄色柔毛;苞片钻形,长1.5-2毫米,外折,早落,苞腋有雄花3-8朵;雄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裂片3-5,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3毫米,顶端急尖,两面均被微柔毛,内面具颗粒状腺体;雄蕊80-100枚,药隔宽。雌花序总状,顶生,长3-15厘米;苞片钻形,密被灰黄色星状毛;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裂片3-5,卵状披针形。长2.5-4.5毫米,渐尖,密被星状柔毛,外折;子房具软刺和密被毛;花柱长3-5毫米,中部以下合生,柱头密生乳头状突起。

蒴果扁球形,钝三棱,长约6毫米,直径11-14毫米,密被星状毛和疏生短软刺;种子球形,直径5-6毫米,褐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椴叶野桐产于台湾和海南。生于海滨沙地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泰国南部经马来西亚至大洋洲北部和斐济。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粗毛野桐Mallotus hookerianus (Seem.) Muell. Arg.


    中文学名粗毛野桐拉丁文名Mallotushookerianus(Seem.)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粗毛野桐分布区域产于广西南部、广东南部和海南。越南也有分布。

粗毛野桐(学名:Mallotushookerianus(Seem.)Muell.Arg)为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极不相同,边近全缘或波状;羽状脉,侧脉8-9对;叶柄长1-1.5厘米,两端增厚;托叶线状披针形,宿存。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苞片钻形或披针形,被毛;花萼裂片4,椭圆形或近圆形。雌花单生,有时2-3朵组成总状花序;花萼裂片5,披针形;子房球形,具刺。蒴果三棱状球形,密生稍硬而直的软刺,被灰黄色星状毛;种子球形,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8-10月。产越南及中国广西、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5-6米;嫩枝和叶柄被疏生黄色长粗毛。叶对生,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极不相同,小型叶退化成托叶状,钻形,长1-1.2厘米,疏被长粗毛,大型叶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钝或圆形,边近全缘或波状,上面无毛,下面中脉近基部被长粗毛,侧脉腋部常被短柔毛,其余无毛;羽状脉,侧脉8-9对,叶基部有时具褐色斑状腺体;叶柄长1-1.5厘米,两端增厚;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疏被长粗毛,宿存。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生于小型叶叶腋,长4-10厘米;苞片钻形或披针形,长1-5毫米,被毛,苞腋有雄花1-2朵,雄花:花梗长3-4毫米,中部具关节;花萼裂片4,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4毫米;雄蕊60多枚。雌花单生,有时2-3朵组成总状花序;花梗长3-4毫米,果梗长达5厘米;花萼裂片5,披针形,长约5毫米,被粗毛;子房球形,具刺,花柱近基部合生,柱头长10-15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三棱状球形,直径1-1.4厘米,密生稍硬而直的软刺,被灰黄色星状毛;种子球形,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800米山地林中。

分布范围

粗毛野桐产于广西南部、广东南部和海南。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海南野桐海南野桐(学名:Mallotus hainanensis S. M. Hwang)为小乔木或灌木,高


    中文学名海南野桐拉丁文名海南野桐(学名:MallotushainanensisS.M.Hwang)为小乔木或灌木,高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海南野桐分布区域产于海南东部和南部。

海南野桐(学名:MallotushainanensisS.M.Hwang)为小乔木或灌木,高1-2.5米。叶纸质,对生,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淡黄色颗粒状腺体;托叶卵状披针形或钻形,红褐色或棕色。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或钻形,苞腋有雄花3-6朵;子房球形。蒴果近球形,钝三棱状;种子球形,褐棕色,平滑具斑纹。花果期4-10月。产于中国海南。生于海拔50-100米灌丛中。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1-2.5米;小枝纤细,被星状柔毛,老枝无毛。叶纸质,对生,同对的叶形状和大小稍不等,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4厘米,宽5-6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稍心形,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淡黄色颗粒状腺体,沿叶脉被长柔毛;羽状脉或稍具掌状脉,但其向下伸的脉短且细,侧脉5-7对,基部的一对较长;大型叶的叶柄长1-3厘米,小型叶的叶柄短一半,被褐色星状毛和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或钻形,长2-3毫米,渐尖,稍被毛,红褐色或棕色。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腋生,长2-6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或钻形,长约3毫米,稍被毛,苞腋有雄花3-6朵;雄花:花蕾球形,直径约1.5毫米,顶端急尖,被白色长柔毛;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裂片3-5,卵形,长约5毫米。外面被淡黄色柔毛,两面均有颗粒状腺体;雄蕊35-40枚,药隔宽。雌花序长6-8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雌花:花梗长1-2毫米;花萼裂片5,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3毫米,顶端渐尖,外面被淡黄色长柔毛;子房球形,直径约2毫米;花柱基部稍合生,柱头长3-4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近球形,钝三棱状,由3个分果爿组成,直径约8毫米;被淡黄色长柔毛和刺,具稀疏黄色颗粒状腺体;种子球形,直径约3毫米,褐棕色,平滑,具斑纹。花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100米灌丛中。

分布范围

海南野桐产于海南东部和南部。模式标本采自陵水。

水生薏苡Coix aquatica Roxb.


    中文学名水生薏苡拉丁文名CoixaquaticaRoxb.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玉蜀黍族Trib.Maydeae属薏苡属Coix

多年生。秆高达3米,直径约1厘米,具10余节,下部横卧,并于节处生根;叶鞘松驰,较短于其节间,平滑无毛或上部者被疣基糙毛;叶舌长约1毫米,顶端具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70厘米,基部圆形,宽1-3厘米,两面遍布疣基柔毛,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上面稍凹而在下面隆起。

形态特征:

多年生。秆高达3米,直径约1厘米,具10余节,下部横卧,并于节处生根;叶鞘松驰,较短于其节间,平滑无毛或上部者被疣基糙毛;叶舌长约1毫米,顶端具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70厘米,基部圆形,宽1-3厘米,两面遍布疣基柔毛,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上面稍凹而在下面隆起。总状花序腋生,具较粗的总梗。雌小穗外包以骨质总苞,总苞长10-14毫米,宽约7毫米,先端收窄成喙状;雌小穗约等长于总苞;第一颖质较厚而渐尖;雌蕊之花柱甚长,伸出于总苞之外。雄性总状花序之无柄雄小穗长约1厘米,宽5-6毫米;颖草质,具多数脉,第一颖扁平,两侧具宽翼,翼边缘生纤毛,顶端2裂;第一外稃与内稃均为膜质;雄蕊3枚,花药紫褐色,长约4毫米,狭窄,顶端尖。有柄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但较窄而退化。染色体2n=10(Reeves,Mangelsdorf,1935;Larsen,1963;VenkatesWarluetChaganti,1966);n=20,2n=40(Sapreetal.,1985)。花果期8-11月。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云南(六顺、小勐养);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生长于水中及水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

植物图片:

野梧桐Mallotus japonicus


    中文学名野梧桐拉丁文名Mallotusjaponicu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野梧桐分布区域江苏,台湾,浙江

野梧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Mallotusjaponicus(Thunb.)Muell.Arg.的树皮、根和叶。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血尿,带下,疮疡,外伤出血。

异名

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

植物形态

野梧桐

小乔木。茎干粗30厘米左右,树皮平滑。叶互生,丛集于枝端;嫩叶红色,叶片卵形或菱形,先端尾状而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多为全缘,成浅3裂,膜质,长15~18厘米,宽略相等,下面散生黄色小腺点,老时两面平滑,中肋及侧脉两面凸起,叶基具有2蜜腺;叶柄长,被褐色茸毛。雌雄异株,为顶生的圆锥形穗状花序,花轴密生细毛,雄花序较雌花序为细长;雄花疏生,萼3~5裂,无花冠,雄蕊多数;雌花密生,萼片3~5裂,子房2~4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4分歧。蒴果球形,有细软刺。花期6月。果期9月(江苏)。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树皮含岩白菜素,叶含芸香甙、野梧桐烯醇和它的亚麻酸酯。

药理作用

叶的水提取物以及从叶中提得之芸香甙在适量时20~20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促进胆汁排出(犬或兔),大量反而无效。岩白菜素无促进胆汁排泄及镇痛作用。叶的水提取物对蛙腹淋巴囊注射100毫克/10克、小鼠皮下注射100毫克/10克、腹腔注射20毫克/10克或静脉注射5毫克/10克才可致死,故毒性不大F水提取物(15克/公斤)能预防大鼠的幽门结扎性溃疡,并能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心动徐缓素所致的血管渗透性增加。大量还能抑制右旋糖酐、5-羟色胺、巴豆油及甲醛性大鼠足躁浮肿,但不能抑制鸡蛋清所致水肿;它对鼠膀胱内的实验性结石,也能减少其数目及缩小其体积,并能增加尿中镁、钙的排出。

功用主治

《中国药植图鉴》:”调整消化功能,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为散。

绒毛苹婆Sterculia villosa Roxb.


    中文学名绒毛苹婆拉丁文名SterculiavillosaRoxb.别名白榔皮(耿马),榔皮树、色白告(思茅)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锦葵目科梧桐科属苹婆属种绒毛苹婆分布区域中国云南,印度等。

绒毛苹婆(拉丁学名:SterculiavillosaRoxb.)锦葵目、梧桐科、苹婆属乔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粗壮,并有叶痕,幼时有褐色星状短柔毛。种子长圆形,黑色。花果期2~10月。产于云南西南部的耿马,南部的景洪等县,生长在海拔540~1500米的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印度北部至热带马拉亚山脉也有分布。树上可采取树胶,可用于食品,纺织,医药,化妆品,香烟等工业。树皮的纤维可制绳索和作造纸的原料。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粗壮,并有叶痕,幼时有褐色星状短柔毛。叶掌状3-7裂,基部广心形,长17-22厘米,长宽几相等;中间的裂片广卵形,尾状渐尖,长达8厘米,基部宽约8厘米,叶的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密被黄褐色星状茸毛;叶柄粗壮,长约16厘米,有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厘米。圆锥花序生于小枝上部,腋生,密被锈色茸毛;花黄色;萼阔钟状,长约1厘米,5裂,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裂片披针形,先端急尖,长6毫米,向外开展;雄花的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10个;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花柱向下弯曲,被毛。蓇葖果长椭圆形,长3-5厘米,顶端略有短喙,内外均密被锈色长茸毛;种子矩圆形,黑色。花期2月,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40-1500米的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南部的耿马,南部的景洪等县,印度北部至热带马拉亚山脉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本种的树于上可采取树胶,叫做梧桐胶,可用于食品,纺织,医药,化妆品,香烟等工业。树皮的纤维可制绳索和作造纸的原料。

牛蹄豆Pithecellobium dulce (Roxb.) Benth.


    中文学名牛蹄豆拉丁文名Pithecellobiumdulce(Roxb.)Benth.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杜鹃花目科含羞草科种牛蹄豆分布区域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牛蹄豆,常绿乔木,中等大;海拔150~1500,林中,路边,山坡。非中国特有,人工引种栽培,有景观用途。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中等大;枝条通常下垂,小枝有由托叶变成的针状刺。羽片1对,每一羽片只有小叶1对,羽片和小叶着生处各有凸起的腺体1枚;羽片柄及总叶柄均被柔毛;小叶坚纸质,长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宽2-25毫米,大小差异甚大,先端钝或凹入,基部略偏斜,无毛;叶脉明显,中脉偏于内侧。头状花序小,于叶腋或枝顶排列成狭圆锥花序式;花萼漏斗状,长1毫米,密被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长约3毫米,密被长柔毛,中部以下合生;花丝长8-10毫米。荚果线形,长10-13厘米,宽约1厘米,膨胀,旋卷,暗红色;种子黑色,包于白色或粉红色的肉质假种皮内。花期3月;果期7月。

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

美洲大陆;美洲热带;中美洲;墨西哥

国内分布

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主要价值

木材可为箱板和一般建筑用材;树皮含单宁30%;荚果可作饲料;假种皮在墨西哥用来制柠檬水。

栽培技术

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生育适温:23~32℃生长特性:生长快。耐热、耐旱、耐瘠、耐碱、抗风、抗污染、易移植。

景观用途

枝叶浓密,适作遮荫树、行道树、园景树。幼树可作绿篱树。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均美观。尤适于海岸造林绿化。因有锐刺,幼儿园不宜栽植。

《四果野桐Mallotus tetracoccus (Roxb.) . Kurz》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果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