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Don》,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川梨拉丁文名PyruspashiaBuch.-Ham.exD.Don二名法Pyruspashi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梨属种川梨分布区域产四川、云南、贵州。印度、缅甸、不丹、尼泊尔、老挝、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2米,常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幼嫩时有绵状毛,以后脱落,二年生枝条紫褐色或暗褐色;冬芽卵形,先端圆钝,鳞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2米,常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幼嫩时有绵状毛,以后脱落,二年生枝条紫褐色或暗褐色;冬芽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有短柔毛。叶片卵形至长卵形,稀椭圆形,长4-7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边缘有钝锯齿,在幼苗或萌蘖上的叶片常具分裂并有尖锐锯齿,幼嫩时有绒毛,以后脱落;叶柄长1.5-3厘米;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不久即脱落。伞形总状花序,具花7-13朵,直径4-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绒毛,逐渐脱落,果期无毛,或近于无毛,花梗长2-3厘米;苞片膜质,线形,长8-10毫米,两面均被绒毛;花直径2-2.5厘米;萼筒杯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三角形,长3-6毫米,先端急尖,全缘,内外两面均被绒毛;花瓣倒卵形,长8-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或啮齿状,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5-30,稍短于花瓣;花柱3-5,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有斑点,萼片早落,果梗长2-3厘米。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山谷斜坡、丛林中,海拔650-3000米。

分布范围

产四川、云南、贵州。印度、缅甸、不丹、尼泊尔、老挝、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本种与豆梨P.calleryanaDcne.很近似,后者花柱2-3,雄蕊20,果形较小,是其主要异点。

本种在云南有少量栽培,果实品质不好,常用作栽培品种梨的砧木。

变种

川梨大花变种

P.pashiaD.Donvar.grandifloraCard.inLecomte,Not.Syst.3:346.1918.

花形特大,直径约3厘米;幼叶、叶柄、花梗及萼片内面均被锈色绒毛。

产贵州、云南。

川梨无毛变种光梨(中国树木分类学)

P.pashiaD.Donvar.kumaoniStapfinCurtis’sBot.Mag.135:t.8256.1909.

叶片和花序均无毛,萼片卵形,先端圆钝。

产云南。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川梨钝叶变种

P.pashiaD.Donvar.obtusataCard.inLecomte,Not.Syst.3:346.1918;Hand.-Mazz.Symb.Sin.7:465.1933.

叶片先端圆钝,稀急尖或渐尖,嫩枝和花序常被绒毛。

产云南、四川。

小编推荐

单色鱼木Crateva unilocularis Buch.-Ham.


    中文学名单色鱼木拉丁文名CratevaunilocularisBuch.-Ham.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罂粟目亚目白菜花亚目科山柑科属鱼木属种单色鱼木分布区域中国南部各省区,亚洲热带及大洋洲。

单色鱼木,CratevaunilocularisBuch.-Ham.,山柑科鱼木属植物。

形态特征

树皮灰褐色,有横皱纹。三出复叶,叶柄长4.5-8cm,有槽;小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3-5cm,顶端急尖或渐尖,中央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略偏斜;侧脉8-11对,或更多。伞房花序顶生;花瓣有爪,绿白色转淡紫色。浆果球形,直径2.5-4cm,熟时橙黄色,具淡黄色或乳白色小凸点。

保护等级:一般保护植物

生长环境

林中湿润地,路边,平地,湿润地。

分布范围

中国南部各省区,亚洲热带及大洋洲。

主要价值

观赏植物,株型优雅,花冠漂亮,果实独特。

小芸木Micromelum integerrimum (Buch.-Ham.) Roem.


    中文学名小芸木拉丁文名Micromelumintegerrimum(Buch.-Ham.)Roem.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小芸木属种小芸木分布区域东南亚

形态特征植株高达8米的小乔木,胸径10-15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当年生枝、叶轴、花序轴均绿色,密被短伏毛,花萼、花瓣背面及嫩

形态特征

植株

高达8米的小乔木,胸径10-15厘米。

树皮灰色,平滑,当年生枝、叶轴、花序轴均绿色,密被短伏毛,花萼、花瓣背面及嫩叶两面亦被毛,成长叶无毛。

叶有小叶7-15片,小叶互生或近对生,两面同色,深绿,叶片平展,斜卵状椭圆形,斜披针形,有时斜卵形,位于叶轴基部的较小,长约4厘米,位于叶轴上部的长达20厘米,宽8厘米,边全缘,但波浪状起伏,两侧不对称,一侧圆,另一侧楔尖,侧脉稍凹陷,不分枝;叶柄基部增粗;小叶柄长2-5毫米。

花蕾淡绿色,长椭圆形,花开放时花瓣淡黄白色;花萼浅杯状,裂片长1毫米;花瓣长5-10毫米,盛开时反折;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约与花瓣等长;子房初时被直立的柔毛,花后毛脱落,基部有明显凸起的花盘,花柱几与子房等长或稍长,柱头头状,子房柄伸长,结果时尤明显。

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7-12毫米,透熟时由橙黄色转朱红色,有种子1-2粒;种皮薄膜质,子叶绿色,有油点。

花期2-4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在海南见于离海岸不远的砂地灌木丛中,在较内陆的省区,见于海拔400-2000米山地杂木林中较湿润地方。

分布范围

产广东西南部、海南南部、广西西部、贵州南部及西南部、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等也有。

主要价值

全株用作草药,多用其根。味辛,苦。性湿。行气、祛痰、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治感冒、咳嗽、风湿骨痛、胃痛、跌打肿痛。

叶含香豆素:scopoletin、micropubescin、micromelin等,据报道,后者有抗癌作用。

植物变种

毛叶小芸木(变种)(植物分类学报)月橘(云南)

树高6-8米。枝、叶、萼片及花瓣外面均密被棕至褐色直或扩展的粗长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的形状及质地与小芸木相同但较大,长10-24厘米,宽4-8厘米,生于叶轴下部的较小,常为阔卵形,长3-5厘米。花蕾及花瓣与小芸木相似。幼果橄榄形,中间宽,两端窄,幼时有毛,成熟时毛脱落,椭圆形,长约1厘米,横径6-7毫米,朱红色。花果期与小芸木同。

产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00-600米沟谷密林中。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也有。

与小芸木的区别主要是小叶片较大且两面密被扩展或劲直长毛。

红算盘子Glochidion coccineum (Buch.-Ham.) Muell. Arg.


    中文学名红算盘子拉丁文名Glochidioncoccineum(Buch.-Ham.)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叶下珠族属算盘子属种红算盘子分布区域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

红算盘子(学名:Glochidioncoccineum)为大戟科算盘子属下的一个种。常绿灌木或乔木,通常高约4米,最高可达10米;枝条具棱,被短柔毛。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通常高约4米,最高可达10米;枝条具棱,被短柔毛。叶片革质,长圆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急尖,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干后呈褐色;两面叶脉被疏短柔毛,后变无毛,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3-5毫米,被柔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被柔毛。花2-6朵簇生于叶腋内,通常雌花束生于小枝的上部,雄花束则生于小枝的下部;雄花:花梗长5-15毫米,被柔毛;萼片6,倒卵形或长卵形,3片较大,长3-4毫米,另3片较小,长2.5-3毫米,黄色,外面被疏柔毛;雄蕊4-6;雌花:花梗极短或几无;萼片6,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稍短于雄花的,外面均被柔毛;子房卵圆形,10室,密被绢毛,花柱合生呈近圆锥状,长约1毫米。蒴果扁球状,高6-7毫米,直径约15毫米,有10条纵沟,被微毛;果梗几无。花期4-10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50-1000米山地疏林中或山坡、山谷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

褐梨Pyrus phaeocarpa Rehd.


    中文学名褐梨拉丁文名Pyrusphaeocarpa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桃金娘目科蔷薇科属梨属分布区域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5-8米;小枝幼时具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紫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具绒毛。叶片椭圆卵形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8米;小枝幼时具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紫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具绒毛。叶片椭圆卵形至长卵形,长6-10厘米,宽3.5-5厘米,先端具长渐尖头,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齿尖向外,幼时有稀疏绒毛,不久全部脱落;叶柄长2-6厘米,微被柔毛或近于无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稀疏腺齿,内面有稀疏绒毛,早落。伞形总状花序,有花5-8朵,总花梗和花梗嫩时具绒毛,逐渐脱落,花梗长2-2.5厘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很早脱落。花直径约3厘米;萼筒外面具白色绒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约2-3毫米,内面密被绒毛;花瓣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基部具有短爪,白色;雄蕊2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3-4,稀2,基部无毛。果实球形或卵形,直径2-2.5厘米,褐色,有斑点,萼片脱落;果梗长2-4厘米。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山坡或黄土丘陵地杂木林中,海拔100-1200米。

分布范围

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滇梨Pyrus pseudopashia Yü


    中文学名滇梨拉丁文名PyruspseudopashiaYü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梨属种滇梨分布区域云南、贵州

乔木,高5~10米;小枝圆柱形,幼嫩时具稀疏黄色绵毛,不久脱落,老枝紫褐色,具有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渐尖,鳞片边缘有毛。产云南、贵州。生杂木林中,海拔550–30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兰坪。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米;小枝圆柱形,幼嫩时具稀疏黄色绵毛,不久脱落,老枝紫褐色,具有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渐尖,鳞片边缘有毛。叶片卵形或长卵形,稀披针状卵形,长6-8厘米,宽3.5-4.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有钝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黄色绵毛,逐渐脱落近于无毛,侧脉7-12对,在干制后网脉显明;叶柄细长,有黄色绵毛或近于无毛,长1.5-3.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有花5-7朵,被稀疏黄色绵毛,不久脱落近于无毛;总花梗和花梗幼时具绵毛,不久脱落,花梗长2-3厘米;萼筒在幼嫩时稍有绵毛,不久脱落;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钝,边缘有稀疏腺齿,长约2厘米,外面被稀疏绵毛,内面被细密绵毛,与萼筒近于等长;花瓣宽卵形,长6-8毫米,先端全缘或有不规则开裂,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5,约等于花瓣长度之半;花柱3-4,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2.5厘米,褐色,基部近圆形,梗洼稍微下陷,先端具有宿存直立或内曲萼片。外面有斑点,3或4室;果梗长3-4.5厘米;种子倒卵形,微扁,长5-6毫米,深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杂木林中,海拔550–3000米。

分布范围

产云南、贵州。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兰坪。

相似物种

本种和川梨P.pashiaD.Don的原变种很相近似,唯后者叶片较小,先端渐尖或急尖,花梗密被绒毛,果形较小,萼片脱落甚早,易于区别。

栽培技术

建园

园地选择:梨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栽培。PH值在5-8.5均可,但以5.5-6.5为最佳。由于梨属深根性果树,且根的水平伸展力强,对土层较瘠薄的园地最好先实行壕沟改土或大穴定植,才能获得最佳产量与品质。就地势而言,山地、平地或丘陵均可。但在沿海地区和山区应注意适当避风或设置防风林。

整形修剪

1、整形:在整形上,我们采用主干双层形,树高控制在4米左右,全树留5个主枝,第一层3个,其中1个顺行向延伸,另2个斜行向延伸,不能垂直行间。第二层主枝2个,以对生为好,并要求垂直伸向行间,与下层主枝插空排列,为下层让开光路。层间距离1—1.2米。下层每主枝留2—3个侧枝,上层每主枝留1—2个侧枝。第一个侧枝与主干距离40cm为宜,侧枝间相互距离40cm左右,主枝角度60—70度,腰角50—60度,侧枝与主枝夹角约50度左右。

2、修剪:梨发枝力强成枝力弱,大多以短果树结果为主,修剪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结果枝组数量合理布局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对容易成花的品种,可采用先短截后放或短截一回缩的方法,对不易成花的品种,可以先长放后回缩,培养结果枝组。对盛果前期和进入盛果期的树,对结果枝组进行精细修剪,同一枝组内应保留预备技,轮换更新,交替结果,控制结果部位外移。要充分利用轻剪长放和短剪回缩调节和控制枝组内和枝组间的更新更壮与生长结果,使期既能保持旺盛的结果能力,又具有适当的营养生长量。

(2)辅养技的修剪:由于梨树的成枝力弱,整形修剪时,在骨干枝之间的空隙处,要适当多留一些辅养枝,以增强树势,利用其结果。当其影响主枝生长时,应及时回缩,直至疏除。

(3)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可采用对上部和外围的强枝进行疏剪,减少上部和外围枝数量,疏去直立强枝,留庸枝并缓放,使其成花挂果,以减弱生长势。对下部和内膛弱枝多留少疏,并适当短剪以促发分枝并复壮更新,对弱枝回缩到壮枝、壮芽处,以增强树势。对伸向行间的枝要适当回缩,使行间保持0.5米左右的过道。

(4)盛果期应加重冬剪,对内膛弱更新复壮,使内膛和下部枝培养丰满后,再轮换效替结果,同时预防结果部外移,保持树体结构。夏季修剪作为辅助修剪,主要采用摘心、扭梢、拉枝等技术,以促进花芽分化。

果实管理

1、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

(1)疏花疏果:一般在进入盛果期后采用。

①疏花:对花过多的植株应进行疏花,可提高花的质量,从而提高座果率。疏花时间以花序伸出到初花为宜。但有晚霜危害的地区以谢花后疏果较为稳妥。疏花量因树势、品种、肥水和授粉条件而定,旺树旺枝少疏多留,弱树弱枝多疏少留,先疏密集和弱花序,疏去中心花,保留边花。

②疏果:疏果可增加单果重,并提高果实品质,一般在早期落果高潮之后进行,以落花后两周左右进行为宜。每花序留1-2个果即可,首先疏去病果、畸形果,保留果形端正着生方位好的果。

③化学疏除:在开花末期,估计能达到丰产时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可喷0.5%的波尔多液和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40PPM萘乙酸钠(注意:为了安全保险,最好不采用化学药剂疏花疏果)。

(2)增施磷、钾肥。

(3)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2、防治裂果、锈果和采前落果的措施:

(1)在5月上、中旬施足磷、钾肥,并用杂草覆盖树盘,抗旱保墒可防裂果。

(2)采用1个月喷1次50PPMGA3(九二零)或喷10—100PPM蔡乙酸

(3)不要一次必施过多速效氮肥,使果肉果皮发育均衡,以减少果实表皮的角质龟裂而形成的锈斑。同时少喷波尔多液,以减轻锈果产生,并加强梨锈病的防治。

3、果实套袋:根据果实大小,选用国产双层或单层含药的纸袋为好。于5月中旬果面果点形成之前,对果面喷一次广普性杀菌剂和杀虫剂,然后及时套袋。双层纸袋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拆开外层纸袋,以利于果实感光。单层纸袋,在采果时取袋。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梨黑星病:别名疮痂病,为梨最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梨树的果实,果埂、叶片、叶柄和新梢等。

防治措施

(1)消灭病源:早春落花后至6月,注意病梢发生情况,及时摘除烧毁,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梢。

(2)药剂防治:①临近花期和高谢花70%左右各喷一次1:2:244波尔多液或1:2:200—244波尔多液或800倍“大生M”保护花序、嫩梢和新梢;②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喷1次800倍杜邦福星,1200倍多霉清,或800倍大生M。

梨黑斑病:侵害梨树叶片、新梢、花及果实,幼嫩叶片易受害。

防治措施

(1)结合黑星病和其它病害的防治,一并进行。

(2)注意田园清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3)喷1000倍优得乐药液防治。

虫害

梨大食心虫

防治措施:

(1)结合冬季修剪,剪去虫芽,开花后检查受害花簇(受害花簇鳞片脱落)并及时摘除。在5月下旬以前(成虫羽化前)摘除、拾净虫果,防治效果显著。

(2)在越冬幼虫转芽和转果期喷5000-7000倍10%高效灭可乳油,800倍4%胺硫酸或40%胺硫酸或40%氧化乐果。

梨茎蜂

防治措施:

(1)结合清园,将老翘树皮刮除烧毁,消灭越冬若虫。

(2)春季,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尚未散到枝梢以前和夏季群栖时可喷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或10%灭扫利3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

金缘吉丁虫

防治措施:冬季清除翘枝,以除去虫卵,夏季经常检查。及时捕捉幼虫。

耳叶柯Litthocarpus grandifolius (D. Don) Biswas


    中文学名耳叶柯拉丁文名Litthocarpusgrandifolius(D.Don)Biswas别名粗穗柯、粗穗石栎、耳叶稠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Bl.)种耳叶柯分布区域中国云南省

耳叶柯(学名:Lithocarpusgrandifoli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或较湿润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耳叶柯为乔木,高10-15米,枝叶无毛。叶长15-40厘米,宽5-15厘米。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枝粗壮,枝、叶无毛。叶革质或硬纸质,倒卵形,倒披针形,有时兼有长椭圆形,长15-40厘米,宽5-15厘米,顶部短突尖,基部浅耳垂状或近于圆,稀短楔尖,常一侧略短,全缘,两面同色,侧脉每边13-20条,在叶缘处彼此不连接,支脉明显,叶基部楔尖,或近于圆的叶柄长5毫米(新叶)或达3厘米(成长叶),叶基部浅耳垂状的其叶柄长0.5-1厘米。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偶有三数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绒毛,稀几无毛;雌花序常成对生于枝顶部,长达20厘米。果序轴基部粗10-16毫米;壳斗每3或5个一簇,通常1或2个结实;成熟壳斗浅碗状,高6-10毫米,宽22-28毫米,上部边缘薄,向下明显木质增厚,小苞片不规则的宽卵形或宽的斜菱形,近基部的常横向连生成不连续的粗肋状,粗厚且略隆起,故壳壁显得粗糙不平,密被淡黄色微柔毛;坚果扁圆形,高15-22毫米,宽20-26毫米,通常顶部平缓而微凹陷,少有圆而端尖,无毛,果脐深1-3毫米,口径16-20毫米,有时中央部分稍隆起。花期4-5月,果次年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19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较湿润地方多见。

分布范围

产自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澜沧、顺宁等地)及西南部(云龙、龙陵、瑞丽等地)。印度、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均有分布。

麻梨Pyrus serrulata Rehd.


    中文学名麻梨拉丁文名PyrusserrulataRehd.别名麻梨子、黄皮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梨属种麻梨分布区域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

麻梨(学名:PyrusserrulataRehd.)是一种乔木,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生灌木丛中或林边,海拔100-1500米。麻梨果实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8-10米;小枝圆柱形,微带稜角,在幼嫩时具褐色绒毛,以后脱落无毛,二年生枝紫褐色,具稀疏白色皮孔;冬芽肥大,卵形,先端急尖,鳞片内面具有黄褐色绒毛。

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11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齿尖常向内合拢,下面在幼嫩时被褐色绒毛,以后脱落,侧脉7-13对,网脉显明;叶柄长3.5-7.5厘米,嫩时有褐色绒毛,不久脱落;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内面有褐色绒毛,早落。

伞形总状花序,有花6-11朵,花梗长3-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褐色绵毛,逐渐脱落;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内面具褐色绵毛;花直径2-3厘米;萼筒外面有稀疏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具有腺齿,外面具有稀疏绒毛,内面密生绒毛;花瓣宽卵形,长10-1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有短爪,白色;雄蕊20,约短于花瓣之半;花柱3,稀4,和雄蕊近等长,基部具稀疏柔毛。

果实近球形或倒卵形,长1.5-2.2厘米,深褐色,有浅褐色果点,3-4室,萼片宿存,或有时部分脱落,果梗长3-4厘米。花期4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灌木丛中或林边,海拔100-1500米。

温度:梨树喜温,生育需要较高温度,休眠期则需一定低温,适宜的年平均温度秋子梨约为4-12℃,白梨及西洋梨约为7-15℃,沙梨约为13-21℃。

光照:梨树为喜光果树,年需日照在1600-1700小时之间,梨叶光补偿点约为1100勒克斯,光饱和点约为54000勒克斯。

水分:梨树需水量较多,蒸腾系数为284-401,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分约40克左右,低于10克时,即能引起伤害,秋子梨、白梨、西洋梨类耐湿性差,沙梨类耐湿性强,在沙壤土中当土壤水分含量在15-20%较适于根系生长,降至12%则根系生长受抑制。

土壤:梨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水和保水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对土壤酸碱适应性较广,pH值在5-8.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以pH5.8-7为最适宜,耐盐碱性也较强,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生长正常,达0.3%以上时,根系生长受害,生育明显不良。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

主要价值

功效作用

梨有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干咳、咽干舌燥、噎嗝反胃、大便干结等症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另外,梨还有清热、镇静的功效,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患者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是肝炎、肾病患者的保健食品,有较好的保肝、养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干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食用禁忌

梨虽然是佳果,但也不宜多食,过多则伤脾胃,助阴湿,所以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以及产妇都要慎食。另外,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要少吃梨。梨含果酸多,胃酸较多的人不可多食。梨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也不要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

繁殖方法

采用条播方法。根据床面大小,每床播2-4行。播种时需先开10-15厘米的浅沟.要求沟底平直,深度一致。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2-3厘米,播种后用细土理盖和略加镇压。播种量一般为22.5-34.5公斤/平方公顷。播种后最好在床面上覆盖地膜,以利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

选择交通方便、向阳性较好、离柏树较远的地方建园,梨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仍以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ph值在6-6.5左右的微酸性沙壤土最好。

改土

由于梨根系较浅,须根发达,所以应对土壤进行改土,可采用挖长、宽、深各0.6米的定植坑,压绿施基肥,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对于平地或粘性土,应每隔4行开40厘米宽、50厘米深的排水沟。

定植

苗木以落叶后秋栽为宜,秋栽苗木成活率高,缓苗期短,第二年生长旺盛,如遇冬旱缺水,则宜春栽,选择生长健壮,主干端直,高度80厘米以上,整形带有8个以上饱满芽苗木,剪掉主根将根系分布均匀,放入坑内,压土应盖到根颈部为宜,浇足定根水,栽后若长处于干旱应继续浇水。栽植密度依树冠大小而异。

整修

整形

采用主干双层形,树高控制在4米左右,全树留5个主枝,第一层3个,其中1个顺行向延伸,另2个斜行向延伸,不能垂直行间。第二层主枝2个,以对生为好,并要求垂直伸向行间,与下层主枝插空排列,为下层让开光路。层间距离1-1.2米。下层每主枝留2-3个侧枝,上层每主枝留1-2个侧枝。第一个侧枝与主干距离40厘米为宜,侧枝间相互距离40厘米左右,主枝角度60-70度,腰角50-60度,侧枝与主枝夹角约50度左右。

修剪

梨发枝力强成枝力弱,大多以短果树结果为主,修剪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结果枝组数量合理布局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对容易成花的品种,可采用先短截后放或短截一回缩的方法,对不易成花的品种,可以先长放后回缩,培养结果枝组。对盛果前期和进入盛果期的树,对结果枝组进行精细修剪,同一枝组内应保留预备技,轮换更新,交替结果,控制结果部位外移。要充分利用轻剪长放和短剪回缩调节和控制枝组内和枝组间的更新更壮与生长结果,使期既能保持旺盛的结果能力,又具有适当的营养生长量。

辅养技的修剪:由于梨树的成枝力弱,整形修剪时,在骨干枝之间的空隙处,要适当多留一些辅养枝,以增强树势,利用其结果。当其影响主枝生长时,应及时回缩,直至疏除。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可采用对上部和外围的强枝进行疏剪,减少上部和外围枝数量,疏去直立强枝,留庸枝并缓放,使其成花挂果,以减弱生长势。对下部和内膛弱枝多留少疏,并适当短剪以促发分枝并复壮更新,对弱枝回缩到壮枝、壮芽处,以增强树势。对伸向行间的枝要适当回缩,使行间保持0.5米左右的过道。

盛果期应加重冬剪,对内膛弱更新复壮,使内膛和下部枝培养丰满后,再轮换效替结果,同时预防结果部外移,保持树体结构。夏季修剪作为辅助修剪,主要采用摘心、扭梢、拉枝等技术,以促进花芽分化。

疏花

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疏花疏果:一般在进入盛果期后采用。

疏花:对花过多的植株应进行疏花,可提高花的质量,从而提高座果率。疏花时间以花序伸出到初花为宜。但有晚霜危害的地区以谢花后疏果较为稳妥。疏花量因树势、品种、肥水和授粉条件而定,旺树旺枝少疏多留,弱树弱枝多疏少留,先疏密集和弱花序,疏去中心花,保留边花。

疏果:疏果可增加单果重,并提高果实品质,一般在早期落果高潮之后进行,以落花后两周左右进行为宜。每花序留1-2个果即可,首先疏去病果、畸形果,保留果形端正着生方位好的果。

肥水

在开花末期,估计能达到丰产时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并增施磷、钾肥,浇水。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不要一次必施过多速效氮肥,使果肉果皮发育均衡,以减少果实表皮的角质龟裂而形成的锈斑。同时少喷波尔多液,以减轻锈果产生,并加强梨锈病的防治。

采收

根据果实大小,选用双层或单层含药的纸袋为好。于5月中旬果面果点形成之前,对果面喷一次广普性杀菌剂和杀虫剂,然后及时套袋。双层纸袋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拆开外层纸袋,以利于果实感光。单层纸袋,在采果时取袋。

近种区别

麻梨与沙梨(学名:Pyruspyrifolia(Burm.f.)Nakai)颇为相似,但后者的特点为叶形较大,具有刺芒锯齿,花形较大,常具5花柱,萼片具长渐尖头,果形一般也较大,浅褐色,易于区别。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梨黑星病:别名疮痂病,为梨最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梨树的果实,果埂、叶片、叶柄和新梢等。

防治措施:

消灭病源:早春落花后至6月,注意病梢发生情况,及时摘除烧毁,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梢。

药剂防治:临近花期和高谢花70%左右各喷一次1:2:244波尔多液或1:2:200-244波尔多液或800倍“大生M”保护花序、嫩梢和新梢;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喷1次800倍杜邦福星,1200倍多霉清,或800倍大生M。

梨黑斑病:侵害梨树叶片、新梢、花及果实,幼嫩叶片易受害。

防治措施:

结合黑星病和其它病害的防治,一并进行。

注意田园清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喷1000倍优得乐药液防治。

虫害

梨大食心虫

防治措施:

结合冬季修剪,剪去虫芽,开花后检查受害花簇(受害花簇鳞片脱落)并及时摘除。在5月下旬以前(成虫羽化前)摘除、拾净虫果,防治效果显著。

在越冬幼虫转芽和转果期喷5000-7000倍10%高效灭可乳油,800倍4%胺硫酸或40%胺硫酸或40%氧化乐果。

梨茎蜂

防治措施:

结合清园,将老翘树皮刮除烧毁,消灭越冬若虫。

春季,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尚未散到枝梢以前和夏季群栖时可喷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或10%灭扫利30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倍液。

金缘吉丁虫

防治措施:冬季清除翘枝,以除去虫卵,夏季经常检查。及时捕捉幼虫。

细圆齿火棘Pyracantha crenulata (D. Don) Roem.


    中文学名细圆齿火棘拉丁文名Pyracanthacrenulata(D.Don)Roem.别名法皂荚、甘肃火棘、细齿火棘、细缘齿火棘、圆齿火棘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火棘属种细圆齿火棘分布区域分布于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中国四川、贵州、广东、江苏、陕西、湖北、湖南、云南、广西等地。

细圆齿火棘(学名:Pyracanthacrenulata(D.Don)M.Roem.)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有时具短枝刺,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稀卵状披针形,复伞房花序生于主枝和侧枝顶端,萼筒钟状,无毛;萼片三角形,花瓣圆形,有短爪;花药黄色;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梨果几球形,熟时桔黄色至桔红色。花期3-5月,果期9-12月。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有时具短枝刺,嫩枝有锈色柔毛,老时脱落,暗褐色,无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稀卵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1.8厘米,先端通常急尖或钝,有时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或稍圆形,边缘有细圆锯齿,或具稀疏锯齿,两面无毛,上面光滑,中脉下陷,下面淡绿色,中脉凸起;叶柄短,嫩时有黄褐色柔毛,老时脱落。复伞房花序生于主枝和侧枝顶端,花序直径3-5厘米,总花梗幼时基部有褐色柔毛,老时无毛;花梗长4-10毫米,无毛;花直径6-9毫米;萼筒钟状,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微具柔毛;花瓣圆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有短爪;雄蕊20,花药黄色;花柱5,离生,与雄蕊等长,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梨果几球形,直径3-8毫米,熟时桔黄色至桔红色。花期3-5月,果期9-12月。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陕西、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生于山坡、路边、沟旁、丛林或草地,海拔750-2400米。印度、不丹、尼泊尔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医药:【彝药】细圆齿火棘,阿棘,阿金,硪补扎吉,瓦不得吉,红籽树,火把果,红果:根皮,叶或果实用于晕山,火眼,腹泻,月经不调,疔肿疮毒,肠炎下血,跌打损伤,肺结核,外伤出血等,同属植物全缘火棘P.atalantioides(Hance)Stapf和火棘P.fortuneana(Maxim.)Li等亦可作“阿棘”药用《彝植药续》。【土家药】功用同P.fortuneana(MaXim.)Li[109]。

近种区别

细圆齿火棘与火棘(P.fortuneana(Maxim.)Li)是近缘种,分布地区也相似。两者区别在于本种叶片多长圆形,最宽部分居中,先端常急尖或有刺尖,边缘锯齿不甚明显,花和果实均稍小,而火棘的叶片多倒卵形,最宽部分在中段以上,先端多圆钝,锯齿较明显,花朵较大,可以区别。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火棘果实10月成熟,可在树上宿存到次年2月,采收种子以10~12月为宜,采收后及时除去果肉,将种子冲洗干净,晒干备用。翌年3月上旬,将种子和细沙一起均匀地撒播于冬前准备好的苗床,覆盖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因种子较小,覆土不可过厚,并在苗床上覆盖稻草,浇足水。约10天左右开始出苗,此时去除稻草,并视苗床湿度进行水分管理。播种出苗率为80.6%。用0.2‰的赤霉素处理能够提高火棘种子的发芽率。

火棘适宜第二年春季播种,种子贮存时间太长,种子萌发率明显下降,并且火棘不宜在20℃以下的环境中播种。火棘秋播为好,播种前可用万分之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种子,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30cm,开深5cm的长沟,撒播沟中,覆土3cm。

苗期3个月内每天要查看温、湿度。若低于20℃或高于30℃,均应采取升温或降温措施,主要措施有控制遮荫、喷雾等。若无异常情况,每周浇水1次即可。雨季要注意防水、排水。

扦插繁殖

春插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取一、二年生的健康丰满枝条剪成15~20厘米的插条扦插。夏插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选取一年生半木质化,带叶嫩枝剪成12至15厘米的插条扦插,下端马耳形,并用ABT生根粉处理,在整理好的插床上开深10cm小沟,将插穗呈30度斜角摆放于沟边,穗条间距10cm,上部露出床面2~5cm,覆土踏实,注意加强水分管理,一般成活率可达90%以上,翌年春季可移栽。

压条繁殖

春季至夏季都可进行,进行压条时,选取接近地面的1~2年生枝条,预先将要埋入土中的枝条部分刻伤至形成层或剥去半圈枝皮,让有机养分积蓄在此处以利生根,然后将枝条刻伤至形成层埋入土中10~15厘米左右,1~2年可形成新株,然后与母株切断分离,于第二年春天定植。

栽培技术

果用林选择地势平坦,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按株行距2m×2m挖0.6~0.8m深的坑,填入基肥和表土,栽和穴中,踏实,浇足定根水。

移栽可于秋冬或早春进行,带土球并重剪才能保证成活。定植前施以磷为主的农家肥做基肥,则生长旺盛。每10天或半月施一次1%腐熟的豆饼或麻酱渣肥水,中、后期追施一次磷钾肥,以利花美果丰。

适生场所

火棘属亚热带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而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的环境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30℃。另外,火棘还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16℃仍能正常生长,并安全越冬。如在冬季气温高于10℃的地方种植,植株休眠不利,就会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火棘虽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了植株生长发育良好;还是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较肥沃,排水良好,pH5.5~7.3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好。

施肥

火棘施肥应依据不同的生长发育期进行。移栽定植时要下足基肥,基肥以豆饼、油柏、鸡粪和骨粉等有机肥为主,定植成活3个月再施无机复合肥;之后,为促进枝干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尽早成形,施肥应以氮肥为主;植株成形后,每年在开花前,应适当多施磷、钾肥,以促进植株生长旺盛,有利植株开花结果。开花期间为促进坐果,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可酌施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冬季停止施肥,将有利火棘度过休眠期。

浇水

火棘耐干旱,但春季土壤干燥,可在开花前浇肥1次,要灌足。开花期保持土壤偏干,有利坐果;故不要浇水过多。如果花期正值雨季,还要注意挖沟、排水,避免植株因水分过多造成落花。果实成熟收获后,在进入冬季休眠前要灌足越冬水。

整形

火棘自然状态下,树冠杂乱而不规整,内膛枝条常因光照不足呈纤细状,结实力差,为促进生长和结果,每年要对徒长枝、细弱枝和过密枝进行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和促进新梢生长。火棘成枝能力强,侧枝在干上多呈水平状着生,可将火刺整成主干分层形,离地友40cm为第一层,3~4个主枝组成,第三层距第二层30cm,由2个主枝组成,层与层间有小枝着生。

整枝

在开花期间为使营养集中,当花枝过多或花枝上的花序和每一花序中的小花过于密集时,要注意疏除。火棘易成枝,但连续结果差,自然状态下仅10%左右,因此应对结果枝年进行整枝,对多年生结果枝回缩,促使抽生新梢。对果枝上过密的果实也要适当疏除,这样,既可保证果大、质好,又可避免因当年结果过多,营养消耗过大而出现“大小年”。火棘成花能力较强,对过繁的花枝要短戳促其抽生营养枝,并于花前人工或化学疏除半数以上的花亭以及过密枝、细弱枝,使光线能直接照进内膛,年修剪量以花枝量为准,叶和花亭比为70:1为佳。结果后,果枝在每年结果后都要进行修剪,特别要注意短截长枝只留3~4个节,促其形成结果母枝,提高第2年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另外,果实成熟后就要及时采摘,以免继续消耗植株营养,不利翌年开花结果,影响产量。

三叶漆Terminthia paniculata (Wall. ex G. Don) C. Y. Wu e


    中文学名三叶漆拉丁文名Terminthiapaniculata(Wall.exG.Don)C.Y.Wu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漆树科属三叶漆属种三叶漆分布区域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三叶漆:产红河流域中部的石屏、新平、元江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向阳干燥的山坡草地、稀树草地、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不丹、印度和缅甸北部。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圆柱形,无毛,疏生小皮孔。掌状3小叶,叶柄长2.5-4厘米,无毛,上面具槽;小叶坚纸质至薄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上部,侧生小叶长3-7厘米,宽1.5-3厘米,顶生小叶长6-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略成浅波状,侧脉两面突起,网脉在叶面突起;小叶通常无柄。

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宽大,被黄色微柔毛,长12-20厘米,多分枝,总梗及分枝纤细,下倾;苞片小,钻形,长1-2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淡黄色,花梗短,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无毛,裂片卵圆形,长约0.5毫米,先端钝,无毛;花瓣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无毛,两端钝,具褐色羽状脉;花丝细线形,长约0.5毫米,花药卵圆形,长约0.3毫米;花盘10裂,无毛;子房球形,径0.5-0.8毫米,无毛,花柱3,分离,近顶生,不等长,约0.5毫米,细线形,柱头头状。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毫米,外果皮橙红色,无毛,具光泽,与中果皮分离,中果皮暗红色胶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向阳干燥的山坡草地、稀树草地、灌丛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红河流域中部的石屏、新平、元江和云南西南部;分布不丹、印度和缅甸北部。

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 D. Chu


    中文学名合江方竹拉丁文名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D.Chu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簕竹超族属寒竹属种合江方竹

合江方竹(学名:ChimonobambusahejiangensisC.D.Chu)是禾本科、寒竹属植物体木质化乔木。竿高可达7米,基部数节环生一圈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竿环稍隆起。箨鞘早落性,鞘缘密生整齐的纤毛,箨舌低矮,箨片呈锥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叶鞘紧裹,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小横脉甚清晰。花枝反复分枝呈圆锥状排列,每节具假小穗;苞片无芽,小穗含小花;外稃纸质,卵状三角形,内稃薄纸质,鳞被膜质;花丝纤细,子房卵状椭圆形,花柱极短,柱头羽毛状。颖果肾形或椭圆形,淀粉丰富。合江方竹分布于

形态特征

合江方竹植物体木质化乔木。竿高5-7米,粗2-3厘米,基部数节环生一圈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在具分枝的一侧略扁平且具沟槽,长16-20厘米,密被小疵基而粗糙;竿环稍隆起。

箨鞘早落性,厚纸质或近革质,短于其节间,背部贴生棕色粗硬毛茸,向箨鞘基部尤为密集,呈毡状,此等毛茸易脱落,但在鞘表面留下凹痕,鞘缘密生整齐的纤毛,纤毛长2-2.5毫米;箨舌低矮,高约1毫米;箨片呈锥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7-13毫米。

末级小枝仅具1叶;叶鞘紧裹,不易剥离;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6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狭楔形,次脉4或5对,小横脉甚清晰。

花枝反复分枝呈圆锥状排列,若生于顶端具叶的枝条之各节时则常不再分枝,每节具假小穗1(3)枚;假小穗长10-12厘米,基部具1片先出叶及5-6片向上逐渐增大的苞片,除下方的1或2苞片无芽外,其余苞片腋内具芽或生有次生假小穗;小穗含。或1颖片及8或9朵小花;小穗轴节间细弱,长10-14毫米;外稃纸质,卵状三角形,先端具长尖头,纵脉7-9条;内稃薄纸质,几乎与其外稃等长,先端微凹,纵脉不明显;鳞被膜质;花丝纤细,花药基部呈箭镞状;子房卵状椭圆形,花柱2,极短,柱头2,羽毛状。

颖果肾形或椭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3-5毫米,花柱残留于果实顶端成喙,果皮厚约0.5毫米,淀粉丰富。

产地生境

合江方竹是中国四川(合江)和贵州(赤水)两省邻近处的特产。模式标本采自合江县福宝。合江方竹性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在未经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合江方竹主要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以上的高山,与常绿、落叶阔叶林组成复层混交林。

繁殖方法

合江方竹人工造林可采用种子直播造林、实生苗造林和母竹移栽造林。前两种为有性繁殖,后一种为无性繁殖。母竹移栽是传统造林方法,在生产上应用最广。母竹的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造林成败。优质的母竹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成林快,劣质母竹不易成活,有的即使成活,亦难以成林。母竹应选用2-3年,地径3-4厘米,生长旺盛的合江方竹;4年和4年以上的母竹,因鞭根老化,生命力弱,造林成活率低于1年生竹,组织幼嫩养分不足,亦不宜选做母竹。

母竹的处理:挖取母竹时一定要细致,绝不能伤及鞭根和鞭芽,挖取的母竹来鞭至少保留30厘米,去鞭至少保留40厘米,鞭上有4-5个饱满的芽;秆基(俗称锣丝钉)与竹鞭结合完好,并带适量宿土。母竹挖取后留3-4盘枝叶,砍去顶梢,砍口要求平滑,成马耳形,不得破裂。

母竹起运:在造林前2-3天,从造林地周围的合江方竹林分中选择秆龄为2-3年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合江方竹,从地下挖取时,运输距离近的尽量3-5株/丛,距离较远的可选择单株母竹,要求来鞭30厘米以上,去鞭50米以上,保证竹鞭上的根系和笋芽完好,将竹秆上部稍端截去,保留2-3轮活枝。

母竹移栽:造林关键在于“穴大、根舒、浅栽、紧固”的技术要点。所谓穴大,就是定植穴一定要大于定植母竹的鞭根范围,决不能露根。根舒,就是定植母竹的鞭根和根系一定要舒展,不可人为造成卷曲。浅栽就是不要栽得太深,以母竹原种植深度为准。紧固就是拣净穴内石块,草木根系,回填表土,分层踏实踩紧。最后浇足定根水,再复一层土,略高于原入土部分,成馒头形。四周开出排水沟,以防积水。

栽培技术

林地选择:合江方竹造林地宜选择在中亚热带海拔500-1500米的丹霞地貌区或800米以上喀斯特地貌区可造林地带(包括荒山荒地、退耕地、林中空地等)。以在丹霞地貌区500-1500米区林分郁闭度在0.3以上的杉木纯林或混交林作为更新造林地林下造林或该区内退耕地造林效果更好。

造林季节:海拔800-1500米,可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造林。海拔1500米以上,因严冬时期冰雪覆盖,不易操作,而且气温低、凝冻大,容易发生冻害,影响成活率,造林季节可在10月中旬-11月下旬和翌年3月上旬-4月下旬。在郁闭条件较好的林下,除严冬和盛夏,其他时间都可造林。

造林密度:母竹移栽造林每公顷840穴(株行距3×4米)或每公顷110穴(株行距3×3米)。每穴定植2-3株,发鞭快,成林早,效果好。单株苗造林远远不及。密度可按2米×3米的株行距进行打窝,每公顷造林株数视林分状况而定(一般每公顷1200-1800窝)。

整地方法:合江方竹造林均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造林地现有植被复盖率高,为减少整地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最好采用等高带状整地,定植带和保留带宽度根据造林密度而定,一般2-3米。首先,将定植带内杂草灌木和艨网刺丛全部砍除,乔木树种全部保留,带内全面翻挖扦细,然后根据造林密度挖定植穴,定植穴长80-10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直播造林的点播穴直径40厘米,深30厘米。亦可采用块状整地,点播穴径80厘米,深40厘米。

造林:合江方竹林,一般在4-6年即可成林,成林以后主要以伐除5年以上的老竹为主,砍除的老竹必须及时移出林外集中堆放,以便保持林内卫生和便于采笋作业,亦可预防森林火灾。时期掌握在新竹展叶以后2-3个月内,一般在6月底以前或者在每年11月采笋后应完成。

施用追肥:有条件的地方应每年结合除草等作业追施有机肥30000千克/公顷以上,也可施钙镁磷肥750千克/公顷,或者过磷酸钙375-450千克/公顷,或者复合肥375-450千克/公顷,沟施。

留养母竹与采笋:合江方竹从造林到成林投产,一般需要4-6年的时间,因此对母竹的留养很关键,一般在造林的前4年中均不进行采笋,除非个别特别密的竹丛需要采笋外,所以予以全部保留,使其林地具有一定的立竹度(2-3株/平方米),当立竹度达到要求时即开始逐步进入采笋年龄,每年笋盛期(大约10月中下旬)的竹笋应予以适当保留作留养母竹。前期笋价格高且竹笋细小,后期也因生长期短而应全部采去,一般采笋高度为30-60厘米,根据笋体大小而定,采笋时注意不能将竹鞭翻起。

主要价值

合江方竹笋营养丰富,竹笋笋味更鲜美,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09.04毫克/100克,干笋氨基酸总量达11.1797克/100克。

四川冲菜怎么做?教你学做四川有名小菜四川冲菜!


四川这个地方,仿佛一切都是辣的,那里的朋友是无辣不欢的。去那里旅游,吃东西就叫一个爽。现在能吃辣的朋友也是越来越多了,今天小编就为这些朋友准备了四川的一道小菜,四川冲菜,有没有朋友听说过呢?一起来学习下四川冲菜的做法吧!

四川冲菜怎么做准备

先将青菜苔洗净,再准备一个密封性比较好的盒子或者瓶子,要将盒子用开水烫过、晾干,不能见油。

开火

当水滚开后,火调小迅速将青菜苔放入开水中,保证每一根菜都烫到,但时间不能长。尤其不能将菜薹烫熟。

出锅

即下即捞,随即将菜薹捞出锅,用刀切成小碎粒,把水分挤干,趁热迅速盛进密封盒,盖紧盖子一夜后,经过其自然轻微发酵后,就会有淡淡的“冲味”了。

制作冲菜一定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就是趁热,快速,密封,这就是美味冲菜的小窍门,大家做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冲菜做好以后,调味的话就是按个人喜好啦,爱吃辣的,喜欢吃酸的,就可以做成自己喜欢的口味,美食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接下来和大家饮食小常识。

饮食小常识

1、四川有一种小菜叫冲菜,冲念四声。吃到嘴巴里类似吃青芥末的感觉,有点小冲。

2、做这个冲菜,可以用很多菜来做,有用芥菜苔的,也有用青菜脑壳的,还可以用普普通通的青菜来做,青菜最好选取冒苔的略带花蕾的菜芯为佳,过开水烫一下,不要烫很熟,然后拿另一个碗扣上再拿保鲜膜密封,或者直接装到密封盒中,第二天拿出来,就有冲冲的芥末味了。

今天介绍的两个内容都是围绕四川冲菜的,四川冲菜怎么做,怎么才能把冲菜做出冲味。大家有没有学到呢,有的朋友表示和他们的腌咸菜很像呢,那下次小编会多介绍一些地方小吃。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

中华大节竹IndosasasinicaC.D.ChuetC.S.Chao


    中文学名中华大节竹拉丁文名IndosasasinicaC.D.ChuetC.S.Chao别名大眼竹,大节竹科大节竹科属大节竹属

中华大节竹(学名:Indosasasinica)为禾本科大节竹属下的一个种。竿高6—10m,径3—6cm。新竿绿色,具紫色细脉纹,疏生小刺毛,因面略粗糙,老竿带褐色或深绿色,节下有白粉。叶片通常为带状披针形。笋期4月

形态特征

竿高达10米,直径约6厘米,新竿绿色,密被白粉,疏生小刺毛,因而略粗糙,老竿带褐色或深绿色;竿中部节间长35-50厘米,竿壁甚厚,中空小;竿环甚隆起,呈曲膝状;竿每节分3枝,枝近平展,枝环隆起。箨鞘背面绿黄色,干后黄色,具隆起纵肋,并密被簇生的小刺毛,在下半部尤密;箨耳发达,较小,两面均生有小刺毛,繸毛卷曲,长1-1.5厘米;箨舌高2-3毫米,背部有小刺毛,先端微呈拱形,其上具纤毛;箨片绿色,三角状披针形,外翻,两面密被小刺毛,粗糙。末级小枝具3-9叶;叶耳发达,或有时不明显,繸毛带紫色,长达8毫米,早落;叶片通常为带状披针形,长12-22厘米,宽1.5-3厘米,位于叶枝顶端的叶片有时宽达5-6厘米,两面绿色无毛,次脉5-6对,小横脉明显。假小穗以2或3枚集生或单生于具叶小枝的下部各节,形粗壮,长4.5-13厘米,无柄;苞片数片,逐渐增大,最后与颖或外稃相似,无毛,基部1-3片腋内无芽;小穗含小花多数;小穗轴节间粗壮,有关节,中空,长约7毫米,无毛;外稃近革质,长1.2-1.5厘米,先端尖,有光泽,无毛,但被明显的白粉,具多脉,小横脉不明显;内稃短于其外稃,长约1厘米,先端钝,背部具2脊,近无毛,纵脉不明显;鳞被长圆状,上半部透明膜质,下半部肉质,白色;花药紫色,长达7毫米,花丝白色;花柱1,柱头3裂。颖果褐色,卵状椭圆形,长8毫米,宽2毫米,基部圆形、先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月。

生长环境

适应性较强,但抗寒较差。

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南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多生于低海拔地区。

主要价值

采用移植母竹法种植,亦可埋鞭。此竹在浙北地区易受冻,开春后仍发新叶,宜种避风向阳处。

观赏应用

枝叶繁茂,其叶在小枝上两侧排列,如大羽状复叶,叶形大,幼竿为紫色,节间节环形状奇特,姿态甚为美观。宜小片栽植,配置于假山水榭及建筑角隅。

药用

【药名】:大节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节竹的杆内伤流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功效】:清热豁喉定惊安神。

【主治】:用治高热、中风痰热壅盛,神昏谵语、小儿抽风抽搐。

【性味归经】:辛,凉。肝、心、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广西地区。

【拉丁名】:大节竹IndosasacrassifloraMcOlure

【考证】:始载于《岭南大学科学丛刊9号》。

《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Don》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