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希望您喜欢!

水稻二化螟,又名钻心虫,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常发性虫害,有着发生时间长、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了水稻种植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需要及时防治。现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间介绍如下。

一、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zw59.com

二化螟在稻桩、稻草和其它田间禾本科等作物残体内越冬,5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它以幼虫蛀茎危害,侵害水稻时,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破坏叶片的输导组织,造成枯鞘,然后,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开始蛀食心叶和茎秆,并由群集危害变为分散转移危害。由于水稻生育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前期,被害水稻形成枯心苗,水稻生长后期则形成枯孕穗、白穗(俗称白鞘)和虫伤株。枯心苗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损失主要是减少每亩有效穗数,虫伤株对水稻的危害则是明显降低千粒重和增加空瘪粒,受二化螟危害后的水稻还易引起倒伏,造成减产。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时间

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防治时间是在7月上旬。由于二化螟越冬场所、成虫羽化时间不同,发生时间拉得很长。一般年景一代成虫从5月上旬到7月下旬,二代从8月中旬开始到9月中旬,因此,每一代别一次防治很难控制其危害。根据二化螟发生期长的特点,防治上必须贯彻狠治一代压低基数,决战二代保丰收的策略。主要依据:一是一代发生在秧田和水稻生长前期,此时用药,由于水稻群体较小,药剂很容易喷到水稻全株,到了二代,水稻已进入生长后期,群体较大,喷药的质量很难保证。二是一代防治容易掌握适期,只要看到田间枯鞘开始增多时就可用药防治,并且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二化螟的防治必须抓住7月上旬一代发生的有利时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编结语】为了保证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推荐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会重复发生吗?


【常见问题】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会不会重复发生?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建章答: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纹枯病在水稻拔节期开始用药,一般用已唑醇、戍唑醇等三唑类药剂;卷叶螟在水稻中后期(分蘗期)大约7-8月份发生严重,可用丙溴磷、氟铃脲、阿维菌素等防治;飞虱从分蘖期到破口期都有发生,可用啶虫咪、功夫、噻嗪酮、异丙威等防治。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病。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趋光性强,且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其田间盛发期均在水稻穗期。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田间为害期虽比白背飞虱迟,但仍以穗期为害最烈。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年发生1-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一般每雌产卵40-70粒;卵多单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气温22-28-C、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90%以上。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l-3龄食叶量仅在10%以内,幼虫老熟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在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猖獗。

小编总结: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多是水稻常见病害,小编对三种疾病的发病特征以及防病时间多为大家做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核桃果象的发生有哪些规律及防治方法


核桃果象又名核桃长足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引起落果,严重甚至绝收;成虫咬食芽苞,使其枯萎脱落,次年形成枯梢。

一、危害

核桃果象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被害果上有明显产卵孔,由此流出汁液,孔口变为黑褐色;幼虫蛀入果内食害种仁,果内充满宗褐色粪便,果实变为空壳,6--7月造成大量落果,后期受害则成为黑褐桃,漂洗不白,商品价值低;成虫咬食芽苞,使芽枯萎脱落,次年形成枯梢,故有一年受害两年减产之说。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黑褐色略有光泽,密布棕色短毛,头管较粗,其上密布小刻点,长3.5--5mm,触角膝状有纵沟,着生于头管1/3处,前胸背板密布黑色瘤状突起,鞘翅上有明显的条状纵带,鞘翅基部明显向前凸出。

卵。长1.2--1.4mm,椭圆形,半透明,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4--16mm,弯曲,肥大,头部棕褐色,其余部分淡黄色,全体呈镰刀状弯曲。

蛹。长约12mm,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三、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据观察,该虫在山地主要分布于海拨500--1500m地段,每年仅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阳面的粗皮缝中或向阳处的杂草、表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上树取食芽苞,以补充营养。成虫行动迟缓,飞翔力弱,具有假死性,喜光,多在阳面取食活动,5月初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前先在果面咬约3mm深的卵孔,然后产卵于孔口,并调头用头管将卵送入孔底,再用淡黄色的胶状物将孔封闭,每孔一粒,每果着卵1--2粒,到了黄昏便停在枝条或叶柄上,每头雌虫可产卵10--195粒,平均122粒,卵期5--7天,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内。4月底--5月上中旬发生的幼虫百要皮硬化前主要取食种仁,蛀道内充满黑褐色虫粪,仁变黑,6--7月引起大量落果。6--7月发生的幼虫多在中果皮取食,果面留有条状凹黑色虫疤,种仁瘦小,品质下降。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后在树上取食芽苞,后寻找场所越冬。

四、防治

1、注药。4月下旬扒开树干根部表土,分别选择与树干主枝伸展方向相同的主根,用直径为1.50m的木工手钻钻取1--2个孔洞(深度因树体大小而异),掏尽洞内木屑。按树干直径,选择适宜浓度药液进行注药,再用棉球封住孔口并覆土以利伤口愈合。间隔一周后再进行第2次注药。

2、树冠喷药。为了有效防治,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期,成虫出蛰盛期、产卵期、幼虫孵化期(海拨600m地段在五一前一周至五一后两周)。最佳药剂为40%乐氰乳油3000倍,2.5%功夫乳剂2000倍,其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也可采用每升含孢子量,2亿的白僵菌液喷雾,其相对湿度在80%。

3、人工灭杀。及时拾尽地上落果,摘除树上被害果,集中处理以消灭幼虫、蛹和未出果的成虫,也可在成虫发生盛期振动树干,树下铺置塑料布,收集并处理落地成虫。

4、冬季深挖树盘清除杂草和灌木,并用0.5kg辛硫磷兑水50--100kg喷洒地面,杀死土中越冬成虫。

5、从地面拾得的被害果中观察发现,一些蚂蚁、寄生蝇是核桃果象的天敌,但对其保护、招引、有待进一步研究。

菜蚜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常见问题】菜蚜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专家解答】

1、选用种植抗虫品种:

同一种蔬菜中,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抗虫力。如一些多毛的品种,蚜虫多不喜食,各地可据情选用。

2、清洁蔬菜地田园:

及时多次的清除田间杂草,清理越冬场所,尤其是在初春和秋末除草,可消灭很多虫源。生长期及时拔除带虫较多的苗,减少虫口数量。

3、保护和利用天敌:

蚜虫的天敌很多,应保护利用。在用药剂防治时,应采用尽量少伤害天敌的药物。作用较大的捕食性天敌有六斑月瓢虫、七星瓢虫、横斑瓢虫、双带盘瓢虫、十三星瓢虫、大绿食蚜蝇、食蚜瘿蚊、普通草蛉、大草蛉、小花蝽等,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微生物天敌有蚜霉菌等。

4、纱网育苗栽培:

利用纱网进行栽培,可在苗期有效阻挡蚜虫侵入作物幼苗和为害。进行蔬菜育苗时,播种后在育苗畦上覆盖40-45筛目的白色或银灰色网纱,可杜绝蚜虫接触菜苗,减少青菜的蚜害,对秋季白菜减轻病毒病也有明显效果。

5、消灭越冬虫源:

在越冬菠菜、十字花科的留种株、桃树等蚜虫越冬的场所,在春季蚜虫尚未迁移的时候,用较强的药剂进行防治,减少当年的虫源。在保护地生产发达的地区,一定及时消灭内部的蚜虫,防止越冬蚜虫迁入大田。

6、适期早播:

适当提早播种,使受害期在植株长大后,可减轻蚜虫的为害程度。

7、银灰膜驱避:

菜蚜对银灰色有负趋性,在蔬菜生长季节,可在田间张挂银灰色塑料条,或插银灰色支架,或铺银灰色地膜等,均可减少蚜虫的为害。

8、黄板涂油粘蚜:

利用蚜虫对黄色有强烈地趋性,可在田间插上一些高60~80厘米、宽20厘米的木板,上涂黄油,以粘杀蚜虫。

9、药剂防治:

目前蚜虫的防治主要是药剂防治。由于蚜虫繁殖速率快;蔓延迅速,因此在药剂防治中,应本着早防的原则,及时及早防治。常用的药物有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该药对菜蚜有特效,且不伤天敌;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菜蚜对拟菊酯类农药易产生抗药性,应慎用或与其他农药混用。常用的有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6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15002000倍液。

【小编总结】

菜蚜又称萝卜蚜、蜜虫,主要寄生在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会传播病毒病,对蔬菜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给您介绍了菜蚜的发生与防治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瓜化瓜怎么回事?南瓜化瓜的原因与防治


南瓜化瓜,是指南瓜长到拳头大小就枯萎死掉的现象。引起南瓜化瓜的原因有很多,如气温过高、肥水过多、病虫害等,南瓜化瓜会严重影响南瓜的产量,造成经济损失,需要及时防治。那么,南瓜化瓜是怎么回事?现将南瓜化瓜的原因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南瓜化瓜的原因

过高的气温不利于南瓜坐果和果实膨大,引起化瓜;肥水过多,特别是南瓜采收后,整枝又跟不上,往往会造成南瓜藤长势过旺,植株徒长,容易引起化瓜;病虫为害植株,也会引起南瓜化瓜。

二、南瓜化瓜的防治方法

1.前期肥水管理在开花坐果前,一般不施肥水。出现瓜蔓徒长,可用浓度为200毫克/公斤-250毫克/公斤的矮壮素溶液浇灌根部。生长中期,结住一两个幼瓜时,应在封行前及时重施追肥,施肥量应按南瓜植株的发育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来决定,如瓜蔓的生长点部位粗壮上翘、叶色深绿时不宜施肥。如果叶色淡绿或叶片发黄,则应及时追肥。

2.天和昆虫少时,进行人工授粉选择晴天上午8时前进行,以早晨4时-6时授粉最好,如无南瓜雄花,也可用西葫芦的花粉代替授粉。授粉以后,顺手摘张瓜叶覆盖。在南瓜长出三四片真叶时,用浓度为10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的乙烯利处理,间隔10天-15天再喷1次,直接喷洒瓜苗,促使瓜苗雌花早开,幼瓜早结。

3.整枝等田间操作细致,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压蔓前要先行理蔓,当蔓伸长0.6米左右时第一次压蔓,以后每隔0.3米-0.5米压蔓1次,先后进行三四次。当它进入开花结瓜期,在已经有一两个瓜时,可以选择一个瓜个大、形状好、无伤害的瓜留下来,顺便摘去其余的瓜,同时摘除侧蔓,并打顶摘心。

4.对有病虫害为害的植株,要对症下药,蚜虫可用吡虫啉、康复多、杀虫素等药剂喷治,同时,要防治好蚜虫传播的病毒病;白粉病可用福星、粉锈宁、世高等药剂防治;患有枯病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然后全部植株用瓜枯宁等药剂进行灌根预防。

【小编结语】做好南瓜化瓜的防治工作,需要根据原因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南瓜化瓜的原因与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防治水稻发生白叶枯病?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病害比较多,水稻白叶枯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近几年抗病害水稻比较多,但是病症还是时不时的爆发,水稻白叶枯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防治的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菌从叶尖或叶缘侵入,最初形成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随后扩展为水渍状短条斑,沿叶缘向下延伸,加宽加大形成波状或长条状病斑,最后变灰白色病斑而枯死。感病植株容易倒伏,结实率低,谷粒不饱满,减少千粒重。高温多湿、暴风雨天气、稻田受水浸、偏施氮肥等都会加重发病,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首先要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在播种时,先用1000倍80%三氯异氰脲酸水溶液,或600倍25%咪鲜胺水溶液浸泡种子2-3小时,捞起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以消灭吸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在秧苗4-5叶期,要叶面喷洒一次500倍25%叶枯唑水溶液,或5000倍74%农用硫酸链霉素水溶液、5000倍水合霉素水溶液。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暴风雨天气,在暴风雨过后,要抓住晴天及时喷洒一次600倍20%噻菌铜水溶液或600倍20%噻森铜水溶液、5000倍新植霉素水溶液。在孕穗期和破口期,还要各叶面喷洒一次600倍25%咪鲜胺水溶液,或800倍50%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液,600倍20%喹啉铜水溶液。

葡萄黄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叶病是我市木纳格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自2000年在阿图什木纳格葡萄上发现黄叶病以来,该病害迅速扩大蔓延,危害葡萄生产,对葡萄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发生原因

黄叶病是缺铁所致,主要表现在幼叶失绿,刚抽出的嫩梢叶片和新梢顶端叶片呈鲜黄色,叶脉两侧呈绿色脉带,严重时叶面变成淡黄色或黄白色,后期叶缘和叶尖发生不规则的坏死斑。花穗变黄色,致使葡萄坐果率低,果粒少,产量和品质下降。

缺铁褪绿的原因是:碱性土壤或灌溉水碳酸根离子较多,会降低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根系对铁的吸收,从而影响了葡萄体内酶的活性,阻碍了叶绿素的生成。另外,土壤中营养元素不平衡也会诱发缺铁病加重。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春天新梢抽出后低温时间长,地温回升缓慢;晚春温湿度适宜,葡萄生长迅速,根对铁的吸收量满足不了葡萄生长的需要,也将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葡萄黄叶病在我市一般5月中旬局部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

二、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深耕改良土壤,防止土壤盐碱化和过分粘重。

2.深施硫酸亚铁,在葡萄的每株两侧开沟施入,每株施硫酸亚铁250~300克、复合肥150克,再加农家肥1500~2000克。

3.老皮刮去后,用30~50倍的硫酸亚铁涂刷枝蔓。

4.葡萄叶片刚出现黄叶病时,喷施1%~3%硫酸亚铁加0.15%的柠檬酸混合液。每隔7~10天喷1次。喷药时以阴天为宜,或者尽量避开烈日,在早晨10时前下午4时后喷施为宜。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