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巴的养护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粽巴箬竹Indocalamus herklotsii》,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粽巴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herklotsii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粽巴箬竹

粽巴箬竹(学名:Indocalamustessellatus(Munro)Kengf.):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

形态特征

竿直立或近于直立,通常高2米,直径5-6毫米,全体无毛,光亮,竿壁厚,近于实心。箨鞘易破碎,光亮,有时沿边缘具有稠密的纤毛;箨耳无或极微弱;有时鞘口具少量黑棕色、粗糙的繸毛;箨舌极短,截平形或微突起,背部被有粗硬毛,边缘或具微纤毛;箨片宿存性、直立,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尖,基部扩大而抱竿,两面均无毛,嫩时玫瑰色。小枝通常具3叶;叶鞘上部或稍有肋纹,边缘生密集褐色纤毛;叶耳通常无,鞘口繸毛黑棕色至稻草黄色,坚硬,粗糙,数目少或有时无繸毛;叶舌极短,背部被有粗硬毛,先端凸出,边缘具微纤毛;叶柄长1-4毫米,基部向上生有小刺毛;叶片长14-29厘米,宽10-50毫米,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具长渐尖的芒状尖头,无毛,上表面常为淡灰色,嫩时先端有时被短柔毛,次脉6-9对,小横脉形成长方格状。圆锥花序紫色,生于枝条或小枝的顶端,开展或近于开展,长7-8厘米,花序柄无毛,长达8.5厘米,花序轴和分枝细长,无毛;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达15毫米,稍扁,含小花4朵;小穗柄长3-15毫米,基部具枕瘤;小穗轴节间在近小花一侧扁平无毛,另一侧则粗糙,易逐节脱落;颖2,无毛;第一颖长5-5.5毫米,先端钝;第二颖长6.5-8毫米,先端急尖;外稃薄纸质,易破碎,无毛,长约6.5(7)毫米,披针形,钝头或急尖,背部无毛,具5脉;内稃稍长于外稃,但有时可较短,脊上除先端具纤毛外,余处无毛。鳞被透明,前方的2片长约1.25毫米,后方的1片则稍长;花药长约5毫米;子房无毛,近于纺锤形,背腹扁,花柱2。果实未见。

分布范围

广东、香港、广西、湖南。浙江、江西有引种栽培。海拔500米,野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新界烂头岛。

主要价值

用途同阔叶箬竹,作观赏亦佳。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扩展阅读

矮箬竹Indocalamus pedalis (Keng) Keng f.


    中文学名矮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pedalis(Keng)Kengf.别名矮苦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矮箬竹

矮箬竹(学名:Indocalamuspedalis(Keng)Kengf.)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形态特征

竿高30厘米左右,直径2毫米;下部节间长1-5厘米。箨鞘长2-4.5厘米,有纵肋,无毛;箨耳无;箨舌截形,质坚,高约0.3毫米,边缘无毛。

小枝有2-4叶;叶鞘重叠包裹,上部近边缘处有棕色伏贴毛,边缘有淡棕色纤毛。

叶耳无;叶舌截形,高约0.5毫米,边缘有流苏状棕色长繸毛;叶柄长1-4毫米;叶片革质兼纸质,披针形,长6.5-15厘米,宽9-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无毛或幼时于下表面被微毛,次脉4-6对,小横脉长方形,叶缘上部具小锯齿,下部的近于平滑。花枝通常单生于竿下部节上,(连花序在内)共长20-25厘米,但仅具2节,其节间长达9厘米,被长达2.5-5厘米不具叶片的叶鞘所包围,节处生柔毛。

圆锥花序较简单,或为总状花序,长8-11厘米,有小穗4-8枚,花序主轴和分枝有淡棕色短柔毛;小穗柄微扁,直立或上举,长约2毫米;小穗含小花4-11朵,长2-6厘米,宽3-5毫米,淡棕色或深棕色;小穗轴节间长4-5.3毫米,近小花一面扁平,边缘有淡棕色纤毛;颖3或4片,厚膜质,上部被微毛,第一颖4-5毫米,3-5脉,第二颖长5.5-6毫米,7脉,第三或第四颖长7-8毫米;外稃革质兼纸质,卵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先端具芒状尖头,11脉,基盘长约0.5毫米,密被灰色柔毛,毛长0.8毫米;内稃长8-9毫米或等长于外稃,披针形,具2脊,脊缘有微毛,脊的顶端具小刺毛,下部微粗糙,余处则平滑;鳞被红棕色,长圆状披针形,或侧方2片半卵圆形,长约3毫米,下部具脉纹,上部具纤毛;花药黑色或紫色,长5-6毫米;柱头灰白或乳白色,长约3毫米,羽毛状。果实未见。花期2月,笋期不详。

分布范围

产四川江北、永川等县。模式标本采自江北县磐溪。

主要价值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是泰州传统名点,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芳香诱人,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t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对S-180的抑瘤率达到99.6%,消瘤数达7/9。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采取综合提取技术,制造的箬竹酒,不仅气味青香,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

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鄂西箬竹Indocalamus wilsoni (Rendle) C. S. Chao


    中文学名鄂西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wilsoni(Rendle)C.S.Cha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鄂西箬竹

形态特征竿高30-90厘米许,直径2-4毫米,空腔径0.5-1毫米,全竿共7-9节;节间平滑无毛或幼时有白色柔毛,长4-12厘米;箨环平,竿

形态特征

竿高30-90厘米许,直径2-4毫米,空腔径0.5-1毫米,全竿共7-9节;节间平滑无毛或幼时有白色柔毛,长4-12厘米;箨环平,竿环亦平或稍隆起。箨鞘紧抱竿,长约为节间之半,淡棕红色或稻草色,厚纸质,背部密生易脱落的白色绒毛,纵脉清晰,有时可见明显的小横脉,近外缘处密生纤毛或脱落为无毛;箨耳无;箨舌短,高约0.6毫米;箨片微小,长卵状披针形或长三角形,基部稍收缩,先端尖锐,长2-15毫米;枝箨干后呈橙红色,背面无毛,枝箨的箨舌高1.5-4毫米,箨片披针形或窄卵状披针形,长2.5-4厘米。每枝条之顶端生有3叶,稀4或5叶;叶鞘黄绿色稍带红,无毛或有白色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缺如;叶舌发达,高达2.5-9毫米;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7厘米,宽1.5-4.7厘米,干燥后常作波状曲皱,先端渐尖成一细长之尖头,基部呈圆形或宽楔形,收缩成叶柄,上表面黄绿色,无毛,下表面灰绿色,有疏毛,次脉4-8对,在叶两面均甚明显,小横脉作方格状密集。圆锥花序长5-10厘米,其基部为叶鞘所包裹,花序分枝纤细,斜升,无毛,腋间有枕瘤;小穗常带紫色,含3-7朵小花,长1.5-2.6厘米;小穗轴节间长约4毫米,密被黄白色绒毛;颖通常2片,无毛,第一颖长2-3毫米,具明显或不明显的3脉,第二颖长3-5毫米,具明显或不明显的5-7脉;外稃先端渐尖呈短芒尖,具7-9脉,被微毛,其基盘密生白色绒毛;内稃长6-7.2毫米,被微毛;花药黄色;花柱多为2枚,稀有3枚(惟其中1枚较细);柱头呈羽毛状。果实未见。花期8-9月。

生长环境

海拔2300-3000米。

分布范围

产湖北神农架、四川南川和巫溪、贵州江口。模式标本采自湖北房县。

主要价值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是泰州传统名点,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芳香诱人,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t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对S-180的抑瘤率达到99.6%,消瘤数达7/9。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采取综合提取技术,制造的箬竹酒,不仅气味青香,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

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硬毛箬竹Indocalamus hispidus H. R. Zhao et Y. L. Yang


    中文学名硬毛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 hispidus H.R.ZhaoetY.L.Y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硬毛箬竹

硬毛箬竹(学名:IndocalamushispidusH.R.ZhaoetY.L.Yang)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

形态特征

竿高1-2(3.5)米,直径3-10(12)毫米,全竿计8-13节;节间圆筒形,在分枝一侧则微扁,最长者长30-35厘米,最短者长10-15厘米,鲜时绿色,有白粉,被红棕色伏贴疣基刺毛,尤以节间上部为多,毛脱落后在竿面留有印痕,竿壁厚2.5-4毫米;竿环平;箨环略高,有箨鞘残留的木栓环;竿上部每节分1枝,稀可2枝。箨鞘短于节间,厚革质,紧抱竿,黄绿色,并密被红褐色伏贴疣基刺毛;箨耳和鞘口繸毛俱缺;箨舌高1-3毫米,截平形,无毛;箨片直立,以后可外翻,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6-3厘米。叶耳和繸毛皆不存在;叶舌高1.5-3毫米,无毛;叶柄长0.5-1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先端短尾尖,长11-28厘米,宽4-6.5厘米,干时呈波状曲皱,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灰绿色,被短柔毛及苍白色微小的乳头状突起,次脉8-15对,小横脉方格状。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9-20厘米许,下部托有长9-15厘米、宽2-3厘米的叶片,分枝直立,花序主轴与分枝皆被白色长柔毛;小穗被短毛,灰紫绿色或灰绿色,几呈圆柱形,含4-5朵小花;小穗轴节间密被白色绒毛;第一颖长仅为第二颖长的2/3,通常具3脉,先端具芒尖,第二颖通常具5脉,小横脉明显,先端亦具芒尖;内箨具2脊,被短柔毛,长为外箨的1/4(未发育)。果实未见。笋期7-8月,花期8月中旬。

分布范围

产四川东部。海拔1600—1900米。模式标本采自丰都县七耀山林场冷箐山丫口。

主要价值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是泰州传统名点,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芳香诱人,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t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对S-180的抑瘤率达到99.6%,消瘤数达7/9。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采取综合提取技术,制造的箬竹酒,不仅气味青香,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巴山箬竹Indocalamus bashanensis (C. D. Chu et C. S. Chao)


    中文学名巴山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bashanensis(C.D.ChuetC.S.Chao)别名巴山赤竹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巴山箬竹

形态特征竿高2-3米,直径1-1.5厘米,全株被白粉呈粉垢状;节间圆筒形,中空,竿中部的节间长38-42厘米,每节间中部以上密被易落

形态特征

竿高2-3米,直径1-1.5厘米,全株被白粉呈粉垢状;节间圆筒形,中空,竿中部的节间长38-42厘米,每节间中部以上密被易落的疣基刺毛,毛脱落后在竿面留有凹痕,竿壁厚2-3毫米;竿环较箨环略高。箨鞘宿存,短于节间,干后黄棕色带红色,紧密贴生棕色疣基刺毛,毛脱落后亦在表面留有凹痕,基部有栓质圈;箨耳和繸毛均不存在;箨舌高2-4毫米,近截形,边缘有齿裂,无毛;箨片短,窄披针形。每枝有6-9叶;叶鞘肋纹显著,无毛;叶耳和鞘口繸毛俱无;叶舌发达,高(2)4-8毫米,棕色,拱形,边缘近全缘或呈浅波状,无毛,背部被污粉;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叶缘之一侧粗糙,另一侧平滑;下表面无毛,有粉状微小乳凸,上表面无毛;次脉10-13对,小横脉形成近方格状。花枝未见。

生长环境

产陕西镇巴、紫阳、太白山和湖北秭归。生于石灰岩山坡沟谷。模式标本采自陕西镇巴。

主要价值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是泰州传统名点,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芳香诱人,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t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对S-180的抑瘤率达到99.6%,消瘤数达7/9。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采取综合提取技术,制造的箬竹酒,不仅气味青香,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半耳箬竹植物


    中文学名半耳箬竹科禾本科属箬竹属

半耳箬竹,约30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菲律宾等地,我国约20种,产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竿通直,可作毛笔杆或竹筷;叶片可制斗笠、船蓬等防雨用品的衬垫材料。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0.84-1米,基部直径3.5-8毫米;节间长(8)10-55厘米,暗绿色有白毛,节下方有一圈淡棕带红色并贴竿而生的毛环,竿壁厚1.5-2毫米;竿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高;竿每节分1枝,惟上部则有时为1-3枝,枝上举。箨鞘厚革质,绿色带紫,内缘贴竿,外缘松弛,基部具宿存木栓状隆起环,或具一圈棕色长硬毛,背部被褐色伏贴的疣基刺毛或无刺毛,有时有白色微毛;箨耳大,镰形,长3-55毫米,宽1-6毫米,绿色带紫,干时棕色,有放射状伸展的淡棕色长繸毛,其长约1厘米;箨舌高0.5-1毫米,截形,边缘有长为0.3-3毫米的流苏状繸毛或无繸毛;箨片长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直立,绿色带紫,先端渐尖,基部收缩,近圆形。叶鞘坚硬,无毛或幼时背部贴生棕色小刺毛,外缘生纤毛;叶耳镰形,边缘有棕色放射状伸展的繸毛;叶舌截形,高1-1.5毫米,背部有微毛,边缘生粗硬繸毛;叶片大型,长10-35.5厘米,宽1.5-6.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无毛或有微毛,次脉5-12对,小横脉形成长方格形,叶缘粗糙。圆锥花序形细长,长8-15.5厘米,花序轴密生白毛毡毛;小穗长1.5-3.7厘米,淡绿色或成熟时为枯草色,含4-6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6.8-7.2毫米,呈扁棒状,有纵棱,密被白色绒毛,顶端截平;颖2,先端渐尖成芒状,第一颖长3-5毫米(包括芒尖长1毫米在内),3-5脉,第二颖长6-8毫米(包括芒尖长1.2毫米在内),7-9脉;外稃长圆形兼披针形,先端有芒状小尖头,第一外稃长10-14毫米(包括芒尖长2-2.5毫米及基盘长0.2-0.5毫米在内),11-13脉;第一内稃长7-10毫米;脊上生有纤毛;花药长约5毫米;柱头2,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花期5-7月,笋期4-5月。

14c.半耳箬竹(变种)(植物分类学报)图版213:8-11

var.semifalcatusH.R.ZhaoetY.L.YanginAct.Phytotax.Sin.23(6):464.1985.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箨耳和叶耳均为半截的镰形。叶片下表面之中脉两侧均无成行的微毛。

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竹,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或复丛生,直立,节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粗度与主秆相若;秆箨宿存;圆锥花序生于核顶;小穗具柄,有数至多朵小花;小穗轴具关节;颖常2片;外稃近革质,内稃具2脊,顶端常2齿裂;鳞被3片;雄蕊3,花丝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其基部分离或稍有连合,柱头2,羽毛状。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杭州有栽培。

分布范围

产福建、广西、四川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灌县。

相关物种

矮箬竹

巴山箬竹

半耳箬竹

多毛箬竹

多毛箬竹(原变种)

峨眉箬竹

鄂西箬竹

方脉箬竹

光叶箬竹

广东箬竹

广东箬竹(原变种)

衡山箬竹

湖南箬竹

金佛山箬竹

锦帐竹

锦帐竹(原变种)

具耳箬竹

阔叶箬竹

毛鞘箬竹

美丽箬竹

密脉箬竹

髯毛箬竹

柔毛箬竹

箬叶竹

箬叶竹(原变种)

箬竹

箬竹属

胜利箬竹

水银竹

同春箬竹

巫溪箬竹

益阳箬竹

硬毛箬竹

粽巴箬竹

香糯蛋黄粽的做法


午时节,龙舟会热闹非凡,同时,更不能错过的,是香糯美味的各式粽子。今年,就来品尝蛋黄肉粽吧!

食材糯米1000g

前臀尖300g

咸蛋黄20个

绍兴黄酒4汤匙(60ml)

老抽80ml

白砂糖2汤匙(30g)

白胡椒粉1茶匙(5g)

盐3茶匙(5g)

箬叶及棉线适量

处理肉粽的外衣箬叶

市场买回的新鲜箬叶浸泡入冷水中,清洗干净表面的灰尘杂质。

大火煮开锅中的水,放入箬叶煮3~5分钟,煮时需用筷子将箬叶完全压入水中。

取出煮过的箬叶放入冷水中浸泡,这样可以保持绿色。

如果使用干燥的粽叶,需要事先将粽叶泡软,新鲜箬叶则不需特别的浸泡。两种粽叶都需要先煮软,然后再进行包制。

准备肉粽的内心馅料

把糯米放入容器中,加入冷水,快速掏洗几遍。

加入50ml老抽、2茶匙盐,然后加入冷水使全部糯米浸没在水中,搅拌均匀后浸泡10小时。

蛋黄放入盘中,淋上2汤匙绍兴黄酒。

大火煮开蒸锅中的水,放入咸蛋黄蒸20分钟,取出晾凉备用。

开开心心包粽子

从水中取出两片箬叶,将光滑的一面向上,两片箬叶横向叠放。

从箬叶尖端向后1/3处弯成漏斗状,使漏斗底部封闭,箬叶光滑的一面向内。

在漏斗中放一点米,并压实。

巴氏龙竹Dendrocalamus parishii Munro


    中文学名巴氏龙竹拉丁文名DendrocalamusparishiiMunro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牡竹族属牡竹属种巴氏龙竹

形态特征竿高10米,直径10厘米。竿箨未能见到。叶鞘无毛,无叶耳,叶舌显著,高2毫米;叶片长17厘米,宽3厘米,无毛,次脉9对。

形态特征

竿高10米,直径10厘米。竿箨未能见到。叶鞘无毛,无叶耳,叶舌显著,高2毫米;叶片长17厘米,宽3厘米,无毛,次脉9对。花枝无叶,节间有中空,圆筒形,不在一侧具沟槽,长7-8厘米,每节着生20-35枚假小穗,其簇团的直径为2.5-3.2厘米;小穗卵圆形,长1.3厘米,宽5毫米,略扁,紫褐色,近于无毛,含2或3朵小花,成熟时在小花之间略疏离而各自张开;颖1或2片,先端具小尖头;外稃长1-1.2厘米,宽7.5-8.5毫米,先端具长为0.5-0.8毫米的芒刺小尖头,纵脉间有小横脉,边缘生纤毛;内稃长5-9毫米,两脊相距1.5毫米,脊上疏生纤毛,先端钝;花药长3-5毫米,先端具较钝的小尖头和笔毫状的毛茸;雌蕊全长0.8-1厘米;柱头1或有时可裂为2枝。果未见。

地理分布

本种在云南福贡县新发现。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模式模本采自印度旁遮普邦,是一有花而无叶的不完整材料。

物种区别

本种原发表时仅有花部的简略描述。我们在云南所得到的一份标本也不完整,因此亦未能列入分种检索表中。有必要等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采集工作。

花卉害虫同型灰巴蜗牛防治方法


又名蜓蚰螺、水牛。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陕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江西、四川、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危害多种花卉,如菊花、兰花、鸡冠花、一串红、扶桑、美人蕉、八仙花、大丽花、蜡梅、金橘、柑橘、佛手、月季、紫薇、玫瑰、蔷薇、金银木、紫荆、芍药、牡丹、海棠等。

危害特点

初孵幼贝仅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茎造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幼苗咬断,造成缺苗。蜗牛斧足腺体能分泌黏液,凡爬过的叶、茎、干上留有带状、银灰色发亮痕迹。

形态特征

体长2cm左右,爬行时2.5cm左右。头部和体前段背部淡灰黄色,体后段灰白色。体表有较密的略隆起的灰白色斑块。头部发达,头上有2对触角,前1对长1mm左右,颜色与体色相同或淡灰黑色,后1对长4mm左右,灰黑色。眼生在后触角顶端,黑色。触角能伸缩,眼也能缩入体内。口位于头部腹面,具有触唇。足在身体腹面,面宽,适于爬行。体外有螺旋形硬壳,呈扁圆球形,壳高12mm,宽16mm,有5~6层螺层。壳质较硬,黄褐色或红褐色。螺旋部低矮,体螺层较宽大,周缘中部有1条褐色带。壳口马蹄形或卵行形,脐孔呈圆孔状。平时体藏在螺壳内,活动及觅食爬行时,从螺口钻出,将螺壳背伏于体背。

防治方法

(1)铲除保护地及其附近的杂草。

(2)傍晚在蜗牛常活动的地方,撒石生灰粉或茶枯粉等,毒杀成、幼贝。

(3)人工捕捉成、幼贝,或用杂草、树叶、菜叶等做成诱集堆,引诱蜗牛潜伏其中,再捕杀。

(4)将氨水用水稀释70~100倍,夜间喷洒,可毒杀蜗牛兼施肥。

(5)药剂毒杀。可选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20%菊杀乳油1200倍液;撒施6%密达(四聚乙醛)颗粒剂,用量7~10kg/平方公里并混沙土150kg;20%蜗牛敌(四聚乙醛)1∶磨碎豆饼或玉米粉20,配成毒饵,于傍晚撒入发生地进行诱杀;喷洒20%蜗牛敌液剂等,每15天喷1次,连喷2次。

同型巴蜗牛介绍与防治技巧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similaris)属柄眼目,蜗牛科。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分布于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等。寄主于紫薇、芍药、海棠、玫瑰、月季、蔷薇、白蜡以及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多种蔬菜。

同型巴蜗牛成虫

【为害特点】

初孵幼螺取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个体则用齿舌将叶、茎秆磨成小孔或将其吃断,严重者将苗咬断,造成缺苗。

【形态特征】

成虫体形与颜色多变,扁球形,成体爬行时体长约33mm,体外一扁圆形螺壳,具56个螺层,顶部螺层增长稍漫,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部螺层生长迅速,膨大决。头发达,上有2对可翻转缩回之触角。壳面红褐色至黄褐色,具细致而稠密生长线。

卵圆球状,初乳白后变浅黄色,近孵化时呈土黄色,具光泽。

幼贝体较小,形似成虫。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l代,以成贝、幼贝在菜田、绿肥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及房前屋后等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第2年3月初逐渐开始取食,45月间成贝交配产卵,可为害多种植物幼苗。夏季干旱或遇不良气候条件,便隐蔽起来,常常分泌黏液形成蜡状膜将口封住,暂时不吃不动。干早季节过后,又恢复活动继续为害,最后转入越冬状态。每年以45月和9月的产卵量较大。11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防治方法】

1、采用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排干积水等措施。

2、秋季耕翻,使部分越冬成贝、幼贝暴露于地面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卵被晒爆裂。

3、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在菜田做诱集堆,天亮前集中捕捉。

4、撒石灰带保苗,在沟边、地头或作物问撒石灰带,用生石灰5075kg/亩,保苗效果良好在为害初期,施用6%杀螺胺颗粒剂0.50.6kg/亩,拌细砂510kg,均匀撒施,最好在雨后或傍晚。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药粒易冲散,需酌情补施。也可用10%四聚乙醛颗粒剂400500g/亩撒于田间。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时,用硫酸铜8001000倍液,或氨水70100倍液,或1%食盐水喷洒防治。

柑橘同型巴蜗牛虫害的防治


为害特点:

分布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为害西红柿、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禾谷类、花生、甘茹、柑桔、桃、李、(木奈)、梨、风景树等作物。初孵幼贝仅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和枝条皮部,分泌出的粘液干燥后有亮光,能使皮层腐烂。

13.2形态特征:

雌雄同体,成螺螺壳扁球形,黄褐色至红褐色,螺壳高约12毫米,宽约16毫米。螺层5.5-6层,底部螺层较宽大,螺层周缘及缝合线上常有1条褐色带。壳口马蹄形,脐孔圆形。头上具3对触角,上方1对长,眼着生其顶端,下方1对短小。头部前下方着生口器。体色灰白,长约35毫米,腹部腹面有扁平的足。卵球形,直径0.8-1.4毫米,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近孵化时为土黄色,卵壳石灰质。幼螺形态与成螺相似,但体较小。外壳较薄,淡灰色,半透明。内部的螺体乳白色,从壳外隐约可见。

13.3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1年发生1代,以成螺在草丛、落叶、树皮下和土石块下越冬。越冬成螺于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并取食为害,4月间开始交配产卵。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任一个个体均能产卵。一生可多次产卵,每次产卵30-60粒,成堆,每一成螺一生可产卵30-200粒。卵多产于疏松而又潮湿的土壤里或枯枝落叶下。田问4-10月均可见到卵,但以4-5月和9月卵量最大。卵期14-3l天,若土壤干燥,则卵不孵化。如果将卵翻至地面接触空气,则易爆裂。蜗牛喜潮湿,阴雨天昼夜均能活动为害,在干旱条件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至盛夏干旱季节或遇严重不良的气候条件,便隐蔽起来,通常分泌黏液形成蜡状膜将口封住,暂时不吃不动。气候适宜后又恢复活动。主要为害期是5-7月份和9-12月份。蜗牛行动迟缓,凡爬行过的地方,均可见分泌有黏液的痕迹。

13.4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橘园杂草,及时中耕,排出积水。②在蜗牛发生期放鸡鸭啄食。③药剂防治应在蜗牛大量出现又未交配产卵的4月上中旬和大量上树前的5月中下旬进行。药剂每亩可用6%密达颗粒剂(灭蜗灵)465~665克,或10%多聚乙醛(蜗牛敌)颗粒剂1千克,拌土10~15千克,在蜗牛盛发期的晴天傍晚撒施。其他还可用2%灭旱螺颗粒剂330~400克、45%百螺敌颗粒剂40~80克,或用5%~10%硫酸铜液,或1%~5%食盐液于早晨8时前及下午6时后对树盘树体等喷射。

巴旦木和杏仁有什么区别?你还傻傻分不清?巴旦木和杏仁的区别介绍!


巴旦木和杏仁都是十分美味的坚果,并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能很多人家里都会备一些,每天都吃。但是许多人都分不清巴旦木和杏仁,甚至会认为它们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是不同的叫法而已,真的是这样吗?NO!绝对不是的!快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吧!

(巴旦木)

巴旦木与杏仁的区别:一、外貌区别

巴旦木与杏仁在外貌上是比较容易辨别的。巴旦木的果实通常扁而长,很像椭圆。

(杏仁)

巴旦木的果实果壳比较薄,无需工具,徒手就能打开。巴旦木的果实果皮呈土黄色。杏仁外形上则呈扁平卵形,它一头尖,另一头圆,个头比巴旦木要小。它的果实果皮颜色呈褐色。杏仁的果壳要比巴旦木硬许多,不易剥开。外皮通常比较光滑。

此外,巴旦木果实具有特殊的香甜味道,而杏仁的味道则是芳香微苦。

二、种类分布区别

巴旦木为扁桃的内核,而杏仁则为杏的内核,而扁桃和杏从植物学上来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巴旦木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而杏仁属于蔷薇科植物。全球80%的巴旦木产自美国加州,中国新疆也有产巴旦木。杏仁原产于中亚、西亚、地中海地区,后引种于暖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等热带地区,此外还有河北、东北、华北、辽宁和甘肃等地。

三、功效区别

杏仁富含脂肪、胡萝卜素、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C、钙、磷等营养成分。抗癌之果其实就是说的杏仁呢。此外杏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杏仁对于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作用;传统中医中药理论认为,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通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

巴旦木是一种营养密集型健康零食,含有蛋白质、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成分,比其他种类的坚果营养高出许多,且不含胆固醇,在中国通常把它当作零食来吃。巴旦木有解饥、清肺、散寒、驱风、止泻的性能,通常可以用来止咳去痰,治疗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听完小编讲的,有没有想去吃巴旦木和杏仁的冲动?那你现在可以区分出巴旦木和杏仁了吧?下次别再傻傻分不清巴旦木和杏仁了!

《粽巴箬竹Indocalamus herklotsii》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巴的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