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果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 (Kurz) Markg.》,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木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xylocarpus(Kurz)Markg.别名木壳柯、木壳石栎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木果柯分布区域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印度和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木果柯,Lithocarpusxylocarpus(Kurz)Markg.,壳斗科柯属的一种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9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龟裂状浅裂。新生枝具纵沟棱,被棕黄色绒毛,二年生枝散生微凸起的皮孔。叶革质,狭长椭圆形,有时倒披针形,长9-15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或微凸起,常被短毛,侧脉每边12-15条,支脉甚纤细或不明显,嫩叶背面被卷柔毛,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成长叶背面灰绿色;叶柄长约1厘米。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长5-10厘米,常雌雄同序,花序轴被绒毛;雌花每3朵1簇,花柱长达2毫米;壳斗近圆球形,顶端略狭窄,横径30-45毫米(2-3个壳斗同时结实的横径60-70毫米),全包坚果,壳斗壁厚3-5毫米,小苞片为弯钩的粗短线状体,长2-3毫米,被灰色微柔毛,密生,将壳斗壁全部遮蔽;坚果近圆球形或宽椭圆形,横径20-30毫米,顶部平坦或尖,果壁厚2-3毫米,果脐占坚面积的4/5-5/6。花期5-6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2300米较干燥的坡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印度和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文献来源

中国植物志第22卷,3.木果柯(新拟)木壳柯、木壳石栎图版23:5-8

Lithocarpusxylocarpus(Kurz)Markg.inBot.Jahrb.59:66.1924;A.Camus,Chenes3:604.1954,Atlaspl.363,f.8-19.1948.——QuercusxylocarpusKurzinJourn.Asiat.Roy.Soc.Bengal44(2):190.t.14,f.5-8.1875;KinginAnn.Bot.Gard.Calc.2:84,pl.79.1889.——Pasaniaxylocarpa(Kurz)Hick.etA.CamusinLecomte,Fl.Gen.Indo-Chine5:995,f.113.1929.

小编推荐

包果柯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中文学名包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leistocarpus别名包槲柯,猪栎树(湖北)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包果柯分布区域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福建、湖北、浙江等地

包果柯(学名:Lithocarpuscleistocarp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福建、湖北、浙江、四川、安徽、江西、陕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地乔木及灌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米,树皮褐黑色,厚7-8毫米,浅纵裂,芽小,芽鳞无毛,干后常有油润的树脂,当年生枝有明显纵沟棱,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5厘米,萌生枝的较大,顶部渐尖,基部渐狭尖,沿叶柄下延,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或稍凸起,但有裂槽状细沟下延至叶柄,全缘,侧脉每边8-12条,至叶缘附近急弯向上而隐没,或有时位于上半部的则与其上邻的支脉连结,支脉疏离,纤细,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二年生叶干后叶背带灰白色,当年生新出嫩叶干后褐黑色,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5-2.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或数穗集中成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细片状蜡鳞;雌花3或5朵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花序轴的顶部有时有少数雄花,花柱3枚,长约1毫米。壳斗近圆球形,顶部平坦,宽20-25毫米,包着坚果绝大部分,小苞片近顶部的为三角形,紧贴壳壁,稍下以至基部的则与壳壁融合而仅有痕迹,被淡黄灰色细片状蜡鳞,壳壁上薄下厚,中部厚约1.5毫米;坚果顶部微凹陷、近于平坦、或稍呈圆弧状隆起,被稀疏微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1/2-3/4。花期6-10月,果次年秋冬成熟。

生长环境

见于海拔1000-1900米山地乔木或灌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长江北岸山区向南至南岭以北各地,即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东北部。

变种

峨眉包果柯(变种)

var.omeiensisFang,Ic.Pl.Omeien.2(1):pl.117a.1945.——L.cleistocarpusvar.fangianaA.Camus,Chenes3:653.1953,Atlaspl.379,f.12-14.1948.

芽、嫩枝及未开放的雌花干后无半透明树脂,嫩叶干后无油润光泽,嫩叶背面无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叶侧脉在叶缘附近隐没,在叶面不凹陷或微凹陷,支脉不明显或仅少数隐约可见;叶柄长1-2厘米,稀更长。壳斗每3个一簇,陀螺状,近顶部最宽,宽2-2.5厘米,被灰棕色毛状蜡鳞,小苞片三角形,覆瓦状排列,位于下部的略连生,包着坚果2/3-4/5;坚果栗褐色,无毛,花柱座四周多少被微柔毛及微凹陷,果脐占坚果面积的一半至2/3。花期6-7月,果翌年8-9月。

产四川西部(峨眉、峨山、凉山等)、云南东北部(昭通等)、贵州西北部(习水、仁怀等)。生于海拔1500-2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树皮黑褐色、颇厚、内皮浅红褐色,聚合射线密接而窄长,不甚凸起。材身稍圆滑,槽棱细小,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浅灰棕色,略坚重,不甚耐腐,属白椆类。

菱果柯Lithocarpus taitoensis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菱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taitoensis(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菱果柯分布区域产于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

菱果柯,Lithocarpustaitoensis(Hayata)Hayata,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20米,胸径70厘米,小枝有灰黄至灰棕色薄片状蜡鳞层,当年生新枝无毛或有稀疏的微柔毛或密被短柔毛。产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生于海拔约1500米以下山地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叶略厚而质稍硬,卵形,宽或长椭圆形,有时兼有倒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厘米,顶部突狭尖,短尾状,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常一侧略短,有时楔尖,全缘,中脉在叶面微凹陷或有时平坦,侧脉每边7-10条,在叶面常呈裂槽状,支脉不明显,稀纤细网状,嫩叶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有薄片状蜡鳞层);叶柄长1.5-3.5厘米。雄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长4-6厘米;雌花序长达20厘米;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不及1毫米。果序轴粗3-7毫米;壳斗浅碟状或为上宽下窄的短漏斗状,宽10-15毫米,上部边缘薄,向下部甚增厚,硬木质,小苞片细小,三角形,紧贴,通常横向连生成环状,仅顶部的略呈覆瓦状排列;坚果圆锥形,高12-18毫米,宽10-15毫米,顶端短尖,稀平坦,栗褐色,常有白色粉霜,果脐深1-2毫米,口径5-9毫米。花期5-9月,果次年8-12月成熟。大树的树干挺直,树皮褐黑色,厚5-7毫米,轻度浅纵裂,内皮淡褐色,脊棱状的木射线疏离,略凸起。木质部的心边材分明,心材淡红褐色。材质颇坚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1500米以下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

本种提示

模式标本的当年生枝的上半段及雌花序轴均密被短柔毛,嫩叶背面尤以中脉两侧和叶柄均被长柔毛。这性状也见于采自广东东部和福建西部地区的标本,这类毛,随着枝叶稍为成长即脱落无遗。大量标本,其幼嫩枝叶和花序轴均不被毛,但介于被密毛与无毛之间,鉴于上述器官的毛被,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有切不断的连续现象,而其它器官形态,都较稳定地趋向一致,其中最为稳定而有别于其它种的一个特征是:小枝、嫩叶叶柄,通常还有叶面和花序轴都有灰黄至灰棕色薄片状蜡鳞层。嫩叶压干后叶面常油润有光泽。

本种曾被误认是L.glaber(Thunb.)Nakai的同物异名,但后者的叶片通常在近顶部有少数裂齿,稀兼有全缘,它的中脉在叶面明显肋状凸起,很少上半段稍微凹陷;它的坚果常为长椭圆形,长远过于其宽,壳斗外壁被灰白色微柔毛,而本种只被灰黄色微毛状蜡鳞。

分布于两广西南部的其叶片常较狭长,两端长渐尖,嫩叶的支脉较明显,呈细网状,果序轴较粗壮,壳斗浅碗状。

本种曾被认为PasaniarandaiensisHayata[=QuercusrandaiensisHayata]的同物异名,经研究后者是Castanopsisuraiana(Hayata)Kanehira&Hatusima的同物异名。

又本种的模式标本与L.rhombocarpus(Hayata)Hayata(=QuercusrhombocarpaHayata)的模式完全一致。

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Hance) Chun


    中文学名木姜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litseifolius(Hance)Chun别名甜茶、甜叶子树、胖椆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木姜叶柯

木姜叶柯(学名:Lithocarpuslitseifolius(Hance)Chun)是壳斗科,柯属乔木,高可达20米,枝、叶无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很少狭长椭圆形,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中脉在叶面凸起,支脉纤细,两面同色或叶背带苍灰色,雄穗状花序多穗排成圆锥花序,有时雌雄同序,花柱比花被裂片稍长,干后常油润有光泽。果序轴纤细,壳斗浅碟状或上宽下窄的短漏斗状,小苞片三角形,覆瓦状排列,坚果为顶端锥尖的宽圆锥形或近圆球形,栗褐色或红褐色,5-9月开花,次年6-10月成熟结果。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枝、叶无毛,有时小枝、叶柄及叶面干后有淡薄的白色粉霜。

叶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很少狭长椭圆形,长8-18厘米,宽3-8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全缘,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8-11条,至叶缘附近隐没,支脉纤细,疏离,两面同色或叶背带苍灰色,有紧实鳞秕层,中脉及侧脉干后红褐色或棕黄色;叶柄长1.5-2.5厘米。

雄穗状花序多穗排成圆锥花序,少有单穗腋生,花序长达25厘米;雌花序长达35厘米,有时雌雄同序,通常2-6穗聚生于枝顶部,花序轴常被稀疏短毛;雌花每3-5朵一簇,花柱比花被裂片稍长,干后常油润有光泽。果序长达30厘米,果序轴纤细,粗很少超过5毫米;壳斗浅碟状或上宽下窄的短漏斗状,宽8-14毫米,顶部边缘通常平展,甚薄,无毛,向下显明增厚呈硬木质,小苞片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或基部的连生成圆环。

坚果为顶端锥尖的宽圆锥形或近圆球形,很少为顶部平缓的扁圆形,高8-15毫米,宽12-20毫米,栗褐色或红褐色,无毛,常有淡薄的白粉,果脐深达4毫米,口径宽达11毫米。花期5-9月,果次年6-10月成熟。

主要变种

嫩枝顶部被微柔毛,嫩叶的侧脉在叶面凹陷,果序轴密被短柔毛,壳斗高5-8毫米,宽12-15毫米。果期4-5月。

分布于中国广西天峨县。生于山地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天峨。

生长环境

为山地常绿林的常见树种,喜阳光,耐旱,在次生林中生长良好,生长最高限约在海拔2200米(见于四川西部和云南中部的城镇附近),在东南部和中部,它常与苦槠、青冈和某些樟科植物混生组成常绿阔叶林,在海南,它常与竹类及省藤等混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秦岭南坡以南各省区,缅甸东北部、老挝、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海南(红毛山)。

主要价值

树皮暗褐黑色,不开裂,厚约5毫米,内皮淡红褐色,脊棱明显突出,木质部的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淡红褐色,年轮菊花心状,材质颇坚重,不甚耐腐。

嫩叶有甜味,嚼烂时为粘胶质,长江以南多数山区居民用其叶作茶叶代品,通称甜茶。

木姜叶柯甜茶,看似普通的绿色树叶,但甜茶中根皮苷的含量高达5%以上,远高于苹果皮中的含量。

小果柯Lithocarpus microspermus A. Camus


    中文学名小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microspermusA.Camu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小果柯分布区域广东省

小果柯(学名:LithocarpusmicrospermusA.Camus)为乔木,高10-15米,枝、叶无毛。叶长椭圆形,两端尖,全缘;叶柄长1-1.5厘米。雌花每3或2朵一簇,至结果时呈短柄状,花柱彼此靠合,挺直,常有不育雄蕊;壳斗浅碗状,较细小;小苞片甚细小,三角形,隐约可见,呈圆环状;坚果小,扁圆形,果脐凹陷。花期10-12月,果次年同期成熟。产老挝、越南和云南南部。生于海拔800-15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形态特征

叶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5-8厘米,两端尖,全缘,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16-22条,支脉较明显,彼此近于平行,叶背有紧实蜡鳞层,干后通常稍带苍灰色;叶柄长1-1.5厘米。雄花序与L.bacgiangensis的一致,雌花每3或2朵一簇,花簇的基部有甚短的垫伏凸体,花后伸长,至结果时呈短柄状,花柱3或2枚,彼此靠合,挺直,长达3毫米,下部被疏毛,基部为花被片包围,常有不育雄蕊;壳斗浅碗状,较细小,高3-5毫米,宽8-10毫米或稍大,小苞片甚细小,三角形,隐约可见,覆瓦状排列或基部排列一致,呈圆环状;坚果小,扁圆形,高5-7毫米,宽很少超过10毫米,被稀疏粉末状细毛,顶部通常平坦,果脐凹陷,口径4-6毫米。花期10-12月,果次年同期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5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小果柯产云南南部(河口、金平、西双版纳各地)。老挝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瘤果柯Lithocarpus handelianus A. Camus


    中文学名瘤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handelianusA.Camus别名大叶橼、大脚板(海南岛)、大叶石栎、瘤果石柯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Bl.)种瘤果柯分布区域海南

瘤果柯,LithocarpushandelianusA.Camus,壳木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28米,胸径80厘米,芽鳞被灰黄色伏贴的短毛,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当年生枝粗壮,有明显纵沟棱,被灰棕色短毛,一年生枝无毛,与叶柄、叶背(通常叶面也有)相同均有蜡黄色紧实而厚的鳞秕层,干后常油润有光泽。叶厚革质,常聚生于枝顶部,椭圆形,很少卵形,长15-20厘米,宽6-9厘米,萌生枝的叶长达45厘米,宽17厘米,顶部突尖或长尖,基部阔楔形或短尖,全缘,侧脉每边12-19条,支脉甚密接,彼此近于平行,叶面仅中脉

形态特征

雄穗状花序单穗顶生,很少腋生,常雌雄同序,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被短伏毛,毛较稀疏,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2毫米,被短毛。果序轴粗壮;壳斗近圆球形,有时顶部较窄,高20-30毫米,宽20-32毫米,全包坚果,小苞片增厚,分明,干后坚实,三角形钻尖状,横切面多呈四角菱形,长2-4毫米,顶端略弯卷,覆瓦状排列;坚果圆锥形,顶部较窄,比壳斗稍小,被灰黄色细伏毛,果脐位于坚果底部,浅凹陷,但中央部分明显隆起。花期5月及8-10月,果次年成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000米常绿阔叶林中,为上层树种,较湿润地方常见。

分布范围

产海南。模式标本采自海南五指山。

树干通直,板根显著,生长慢,据报道在海拔900米山地缓坡的密林中生长69年的树其高度为20.5米,胸径29.5厘米。

主要价值

树皮甚厚,树高15米的树皮厚8-10毫米,粗糙,纵浅裂,内皮暗褐色,略有腥酸气味。散孔材,木质部的宽木射线甚窄,心边材略明显。心材大,深红褐色,边材暗红棕色,木材纹理交错,结构密致,材质坚重,加工困难,干后稍爆裂,变形,很耐腐,属工业强材,适作水工,车船,梁柱,器械等用材,当地多用作船板、舵骨、桥板、梁柱,亦用于建筑上的楼板、桁、柱等材。果实含淀粉34%。

糙果柯Lithocarpus trachycarpus A. Camus


    中文学名糙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trachycarpusA.Camu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糙果柯分布区域产自云南南部及西南部(西双版纳、镇康等地)

糙果柯(学名:LithocarpustrachycarpusA.Camus)为乔木,高达20米。叶硬纸质,披针形或椭圆形,全缘;雌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被微柔毛,雌花3朵一簇。壳斗圆或扁圆球形,有时顶部略呈短的乳头状,全包坚果,干后红褐色。坚果稍呈扁圆形,栗褐色,无毛,果脐位于底部。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次年同期成熟。产越南、老挝和中国云南。生于海拔800-1300米山地疏或密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芽鳞及新生嫩枝、嫩叶叶柄、叶背中脉均有早脱落的疏长毛,幼嫩部分干后常有光润的油脂溢出,新生枝有沟棱,二年生枝干后暗褐色,皮孔甚多但细小。叶硬纸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6厘米,顶部长或短尖,基部楔尖,全缘,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12-16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互不连接,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明显;雌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被微柔毛,雌花3朵一簇,花柱3或2枚,长约1毫米。壳斗圆或扁圆球形,有时顶部略呈短的乳头状,径15-20毫米,全包坚果,干后红褐色,壳壁厚约0.5毫米,透熟时自顶端裂缝状开裂,有紧实、干后油润的芽腺,小苞片钻尖状,斜展,长1-1.5毫米,坚果稍呈扁圆形,比壳斗略小,栗褐色,无毛,果脐位于底部,微凹陷或有时近于浑圆。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次年同期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300米山地疏或密林中。

分布范围

糙果柯产自云南南部及西南部(西双版纳、镇康等地)。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钦州柯Lithocarpus qinzhouicus


    中文学名钦州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qinzhouicu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钦州柯分布区域中国贵州、广西等地

钦州柯(学名:Lithocarpusqinzhouicus)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与马尾松、山谷常绿阔叶林或锥属植物混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钦州柯,乔木,嫩枝、嫩叶叶背、叶柄及花序轴均密被甚短的毡状柔毛,一年生枝的毛较稀疏且变污黑色.叶硬革质,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3厘米,两端狭尖,基部沿叶柄下延,全缘或中部以上叶缘波浪状起伏,中脉在叶面平坦或上半段微凸起,侧脉每边9-14条,在叶面微凹陷,支脉不显或甚纤细,叶背的毛早脱落,有紧实的蜡鳞层,干后灰白或黄灰色;叶柄长1-1.5厘米。

钦州柯花雌雄同序,近顶部部为雄花,或雌花常成对生于枝顶部,长10-15厘米;雌花每3或5朵一簇,花后不久壳壁上的小苞片呈短而直的针尖状体,壳斗成熟时长3-5毫米,呈粗线状向下弯垂,顶部又稍弯钩,被灰白色短细毛;成熟壳斗近平展的浅碟状,口径15-22毫米,包着坚果底部;坚果扁球形,高不过10毫米,宽15-20毫米,栗褐色,有灰白色粉霜,无毛,果脐凹陷,口径10-12毫米。果当年成熟,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约200米山谷常绿阔叶林或与马尾松和锥属植物混生。

分布范围

钦州柯产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和贵州省(荔波)。

物种鉴别

槟榔柯、菴耳柯和本种组成小自然群,其特征是壳斗的小苞片线状或针状,自近于平展的碟状壳斗向下弯垂;坚果的果脐深凹陷,但三者各有其明显的区别特征。

愉柯Lithocarpus amoenus


    中文学名愉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amoen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分布区域福建西南部、湖南西南部(通道)、广东、贵州南部

愉柯(学名:Lithocarpusamoenus),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贵州、湖南、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胸径20-30厘米,芽鳞被棕黄色丝光质长毛。当年生枝粗壮,有明显纵棱,嫩叶叶柄、叶背及花序轴均密被泥黄色或灰棕色长绒毛,嫩叶叶面亦被绒毛及易抹落的粉末状鳞秕,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叶厚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18厘米,宽4-8厘米,顶部短突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背面有稍疏松的鳞片状腊鳞层,成长叶变苍灰色,侧脉每边12-16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彼此不连接,在叶面常微凹陷,支脉密接,彼此近平行,通常甚明显;叶柄长2-3厘米。

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集成圆锥状花序,花甚多且密接;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2毫米。壳斗圆球形,通常全包坚果,径20-25毫米,壳斗幼嫩时的鳞片粗线状,略向内弯卷,长3-6毫米,粗约1毫米,横切面圆或近于圆形,被灰色微柔毛,坚果成熟时,鳞片多退化而仅具痕迹,但壳斗上部的鳞片仍为短线状;坚果近球形,高16-22毫米,宽16-20毫米,密被灰黄色细伏毛,果脐凸起,位于坚果的下部,最多约占坚果面积的1/4,有时四周边缘微凹陷。花期5-6月,果次年8-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愉柯生长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福建西南部、湖南西南部(通道)、广东(北回归线以北)、贵州南部。

本种提示

愉柯与瘤果柯很近缘并相似,但毛被与果脐均有区别,分布区也不同。

台湾柯Lithocarpus formosanus


    中文学名台湾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formosan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台湾柯分布区域台湾

台湾柯(学名:Lithocarpusformosanus)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台湾特有植物。分布在台湾海拔100米至500米的坡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高大乔木,胸径达40厘米,树皮不开裂,新生嫩枝稍具棱,枝、叶无毛。叶颇厚,革质,干后硬而质脆,椭圆形,或有时为倒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顶端圆,基部狭楔形,沿叶柄下延,边全缘,稍背卷,叶背灰色,干后灰棕色,有紧实的蜡鳞层,中脉在叶面平坦,侧脉每边7-11条,在叶背稍明显,微凸起或不凸起,支脉不明显或甚纤细;叶柄长10-13毫米,基部稍增粗。雄穗状花序生于枝的顶部,密集,长3-6厘米,位于稍下部的多数为单朵散生;雌花序单朵散生于花序轴上,果序长约3厘米,果序轴与其着生的枝条约等粗,壳斗浅碟状,高约3毫米,口径宽约12毫米,小苞片甚小,紧贴,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被灰白色甚短的毡状细毛;坚果宽圆锥形,高约13毫米,宽16毫米,顶部锥尖,栗褐色,无毛,果脐深约1毫米,口径约8毫米。花期2-3月,果9-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台湾柯生长于海拔100-500米坡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台湾柯产台湾恒春半岛,最南见于老佛山、出风鼻,向北分布至台东浸水营及大武一带。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是否中国特有是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国内分布台湾省

该种概述

Skan引用的另一号标本A.Henry1995,是具幼嫩壳斗,它们是3个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看来不可能是本种植物。

粤北柯Lithocarpus chifui


    中文学名粤北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hifui别名粤北石栎、粤北椆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分布区域产广东东北部(乳源)、贵州南部(雷公山)

粤北柯(学名:Lithocarpuschifui)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1,400米的地区,见于山谷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50厘米,各部无毛。新枝有浅的纵沟棱,干后暗褐色。叶革质,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6-12厘米,顶部渐尖,基部狭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中脉在叶面稍凸起,侧脉每边10-14条,在近叶缘急弯向上,常与相邻侧脉的支脉连结,支脉纤细且疏离,彼此近于平行,叶背有细片状颇紧实的蜡鳞层,干后灰棕色;叶柄长15-28毫米。雄穗状花序多穗聚生成圆锥花序,位于下部的穗状花序长3-4厘米,渐向顶部渐缩短,花序轴被棕黄色微毛状鳞秕;雌花序长10-18厘米,位于花序轴中段以下的通常3花一簇,位于其上部的5花一簇,花柱3枚,长约1毫米。果序长达17厘米,果序轴基部粗6-10毫米,基部无果的一段散生棕色细皮孔,幼嫩壳斗的小苞片鳞片状,成熟壳斗有3-5个细肋状圆环,壳斗圆球形,径25-30毫米,全包坚果,壳壁厚约1毫米,近顶部的圆环上有时尚有裂齿状的鳞片;坚果近圆球形,顶部被灰黄色细伏毛,果壁木质,厚2-2.5毫米,果脐占坚果面积的绝大部分。花期5-6月,果次年8-10月成熟。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乳源县。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200-1400米的山谷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东北部(乳源)、贵州南部(雷公山)。

梨果柯Lithocarpus howii Chun


    中文学名梨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howiiChun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梨果柯分布区域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海南等地

梨果柯(LithocarpushowiiChun)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胸径20-40厘米,树皮暗灰色浅纵裂。芽鳞披针形,当年生枝浑圆,密被短柔毛,二或三年生枝粗糙,有明显的环状芽鳞痕和叶痕及散生皮孔。叶厚纸质,干后质脆,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4-7厘米,间有较小的,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尖,叶缘浅波状或有钝裂齿,中脉及侧脉在叶面均凹陷且幼嫩时略被短毛,叶背初时被星状毛,脉腋上的毛较密,侧脉每边15-18条,直达齿端,支脉明显,两面同色、叶背被甚细小、圆形的鳞腺;叶柄长15-35毫米。花雌雄同序,穗状,花序长达10厘米,雌花少数,每3朵(有时5朵)一簇,很少兼有单朵散生,花柱长约2毫米,壳斗梨形或半球形,高50-60毫米,连刺横径45-55毫米,全包坚果,壳斗壁厚1-2毫米,小苞片为粗而短的鸡爪状,疏离,位于壳斗中部以下的向下弯钩,上部的或劲直、或向凹陷的壳斗顶部下弯;坚果高30-35毫米,宽约40毫米,顶部近于平坦,果壁厚6-10毫米,基部达15毫米,硬角质,果脐占坚果面的绝大部分。花期5月,果7-8月成熟。模式标本采自海南保亭县。

生长环境

梨果柯生长于海拔1000-14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见于较干燥的阳坡。

分布范围

梨果柯主要产于海南。

文献来源

中国植物志第22卷,4.梨果柯(海南植物志)山林春木(海南)图版24:1LithocarpushowiiChuninJourn.Arn.Arb.28:235.1947;A.Camus,Chenes3:585.1954,Atlaspl.515,f.1-8.1948;海南植物志2:348.图471.1965.

基本信息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门英文名Angiospermae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纲英文名Dicotyledoneae目中文名牻牛儿苗目目英文名Geraniales科中文名壳斗科科拉丁名Fagaceae属中文名石栎属属拉丁名Lithocarpus种中文名梨果柯种拉丁名LithocarpushowiiChun生境本种没有生境资料是否中国特有是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国内分布海南省

向阳柯Lithocarpus apricus


    中文学名向阳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apric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     种向阳柯分布区域产自云南南部(新平、景东)。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景东县。

向阳柯(学名:Lithocarpusapricus)是壳斗科柯属的一种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的地区,常生于较干燥的坡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树高2~5米,新生枝顶部被灰色微柔毛,小枝干后暗褐黑色,有甚多灰色小皮孔。叶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5~6厘米,顶部长尖或尾状,基部急尖,全缘,中脉在叶面稍凸起,但中央细裂沟状,侧脉8~12条,在叶缘附近常分枝且上下连结,在叶面稍凹陷,嫩叶背面被红褐色或黄棕色粉末状可抹落鳞秕;叶柄长1.5~2.5厘米。果序长5~12厘米,果序轴粗6~12毫米;壳斗每3个一簇,碗状,高6~12毫米,宽18~22毫米,包着坚果约一半或稍多,小苞片宽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被红褐色细片状鳞秕及甚短的微柔毛,上部边缘质薄,向下增厚呈木质;坚果扁圆形,高11~16毫米,宽14~22毫米,顶部近平坦,果壁薄,常有纵裂缝,栗褐色,无毛,果脐稍凸起,位于坚果的底部,口径12~16毫米。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2500米较干燥的坡地,常与矮竹和蕨类混生,阳坡较多见。

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南部(新平、景东)。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景东县。

《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 (Kurz) Markg.》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果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