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枇杷叶柯Lithocarpus eriobotryoides Huang et Y. T. Chang》,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枇杷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eriobotryoidesHuangetY.T.Ch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分布区域产自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

枇杷叶柯(学名:Lithocarpuseriobotryoide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地沟谷杂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当年生枝及叶背被黄棕色星状及二分叉的长柔毛,幼嫩时红褐色,有纵沟棱。叶硬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有时兼有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4-7厘米,顶部突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而下延,或宽楔形,全缘,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12-16条,在叶面凹陷,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有部分与相邻侧脉连接,支脉明显,两面同色;叶柄长1-2厘米。雄穗状花序多穗集生成圆锥花序。下部的花穗较长,向上部渐短;雌花每3朵一簇。壳斗碟状,基部甚增厚,木质,高5-8毫米,宽18-22毫米,小苞片三角形或四边菱形,覆瓦状排列,紧贴,略增厚,被灰色微柔毛,坚果高略过于宽的圆锥形,或顶部略平坦的椭圆形,高25-30毫米,口径10-15毫米。花期5-6月,果次年8-10月成熟。

生长环境ZW59.Com

生长于海拔1000-1500米山地沟谷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

小编推荐

细柄柯Lithocarpus himalaicus Huang et Y. T. Chang


    中文学名细柄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himalaicusHuangetY.T.Chang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细柄柯分布区域分布于西藏墨脱。印度、缅甸东北部也有。

细柄柯,LithocarpushimalaicusHuangetY.T.Chang,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25米,小枝粗壮,具棱,无毛,干后黑褐色,散生淡棕色皮孔。产西藏墨脱。生于海拔2000-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印度、缅甸东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

叶干后颇硬且脆,全缘,两面同色,无毛,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连叶柄长7-16厘米或更长,宽3.5-7厘米,顶部骤狭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尖,沿叶柄下延,侧脉每边6-10条,近叶缘处弧形急向上弯,与上一侧脉分生的支脉连接,中脉在叶面凸起,但侧脉及支脉明显凹陷,故侧脉与支脉间之叶肉常隆起;叶柄长1-2厘米,基部增粗呈枕状,干后黑褐色。雌花每3朵一簇,雌花序长达15厘米,其顶端常着生少数雄花,花序轴粗约5毫米,有浅的纵槽棱。果序长5-15厘米,果序轴比其着生之小枝稍粗壮或几等粗,成熟壳斗集生成丛,壳斗每3个一簇,其中1或2、稀3个同时结果,浅碗状,高4-7毫米,口径17-22毫米,包着坚果约1/4或基部,小苞片阔三角形或四边菱形,端尖,紧贴,覆瓦状螺旋排列,干后灰棕色,密被短毛;坚果阔圆锥形至略扁圆形,高12-15毫米,宽15-20毫米,淡茶褐色,顶端圆或钝,柱座突起1/2-1毫米,无粉霜,果脐凹陷,口径8-15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0-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藏墨脱。印度、缅甸东北部也有。

大苗山柯Lithocarpus damiaoshanicus Huang et Y. T. Chang


    中文学名大苗山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 damiaoshanicus HuangetY.T.Ch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大苗山柯分布区域产广西大苗山。

大苗山柯,LithocarpusdamiaoshanicusHuangetY.T.Chang,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或很少灌木,常绿。叶片先端镰刀形;叶柄1.5-2厘米。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5-9米,胸径约15厘米,芽细小,芽鳞及各部均无毛,当年生枝有槽棱,二年生枝干后暗灰褐至褐黑色,散生淡至棕黄色皮孔。叶革质,颇厚,通常为两侧不对称的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连叶柄长7-15厘米,宽2-6厘米,顶部渐狭长尖,向一侧偏斜,基部楔尖,沿叶柄下延,全缘,叶面的中脉中段以下稍凸起,但中间凹陷呈裂槽状,上半段平坦或有微凹陷,侧脉每边6-9条,在近叶缘处急向上弯,互不连接,支脉甚纤细至不显,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叶面与叶柄压干后常有灰白色粉霜;叶柄长1.5-2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花序轴被褐锈色、细片状、颇松散的鳞秕,果序长稀超过10厘米,壳斗3个一簇,通常1-2个结实,果序轴粗4-8毫米,近基部一段无果,散生明显可见的皮孔,壳斗宽陀螺状,顶部近于平坦,全包坚果或有时有少数包着坚果的绝大部分,宽2-3厘米,高2-2.5厘米,近顶部的小苞片三角形,紧贴壳壁,覆瓦状或近于环状排列,下部的仅有痕迹,成熟的壳斗壳壁中部厚3-5毫米,坚果略宽而扁的陀螺状,被粉末状细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一半至3/4,凸起。花期11-12月,果次年10-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1800米山地山脊密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西大苗山。

本种提示

本种与包果柯很近缘,但本种的叶片顶部常呈镰刀状弯钩且长渐尖,壳斗通常全包坚果,有时兼有少数坚果的绝大部分。

盈江柯Lithocarpus jenkinsii (Benth.) Huang et Y. T. Chan


    中文学名盈江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jenkinsii(Benth.)HuangetY.T.Chan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盈江柯分布区域盈江柯产自云南西南部(盈江)。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

盈江柯(学名:Lithocarpusjenkinsii(Benth.)HuangetY.T.Chang)为乔木,高约10米,枝、叶无毛。叶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叶柄长约3厘米。雌花序长约24厘米,雌花序单朵散生。果序长约15厘米,果序轴基部皮孔多,几无毛;壳斗近圆球形,全包坚果,果壁厚约4毫米,果脐占坚果面积的3/4以上。果期6-8月。产云南西。生于海拔约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较湿润地方。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10米,当年生枝粗壮,散生皮孔,枝、叶无毛。叶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30厘米,宽8-10厘米,顶端短突尖,弯向一侧,基部阔楔形,两侧对称,全缘,中脉在叶面微凸起,但中央裂槽状凹陷,侧脉每边12-16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而隐没,在叶面稍凹陷,支脉彼此近于平行,两面同色,叶背被紧实鳞秕;叶柄长约3厘米,基部粗约4毫米。雌花序长约24厘米,雌花序单朵散生,花后不久小苞片呈粗厚的片状体。果序长约15厘米,果序轴基部粗9-14毫米,皮孔多,几无毛;壳斗近圆球形,全包坚果,横径35-45毫米,壳壁厚4-6毫米,干后近木质,小苞片为木质的多角形的钻状体,高6-10毫米,基部粗4-8毫米,顶端有甚短的锐尖头;顶端近圆形或顶部平坦且被毛的宽圆形,横径25-35毫米,果壁厚约4毫米,果脐占坚果面积的3/4以上。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盈江柯生长于海拔约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较湿润地方。

分布范围

盈江柯产自云南西南部(盈江)。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

峨眉柯Lithocarpus oblanceolatus C. C. Huang et Y. T. Cha


    中文学名峨眉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oblanceolatusC.C.HuangetY.T.Ch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峨眉柯分布区域峨眉柯产自四川西部(峨眉山一带)。

峨眉柯(学名:LithocarpusoblanceolatusHuangetY.T.Chang)为乔木,高达15。叶硬纸质,倒披针形,有时兼有长椭圆形,全缘,两面同色。雄花序为穗状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灰黄色短柔毛;雌花序长达20厘米,其顶部常着生少数雄花;壳斗碟状或浅碗状,包着坚果不到1/3,小苞片三角形或菱形,紧贴,覆瓦状排列;坚果通常为高过于宽的长圆锥形,淡褐色。花期7-8月,果次年8-9月成熟。产中国四川。生于海拔约2000米左右山地疏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二年生枝散生淡黄灰或灰白色皮孔,枝、叶无毛。叶硬纸质,倒披针形,有时兼有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4-7厘米,顶部渐尖,基部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9-11条,在叶面常略凹陷,支脉明显,两面同色,叶背在高倍放大镜下可看见白灰色粉末状鳞腺;叶柄长2-3厘米。雄花序为穗状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灰黄色短柔毛;雌花序长达20厘米,其顶部常着生少数雄花,雌花每3朵,很少5朵一簇,花柱1-1.5毫米,果序轴粗6-10毫米;壳斗碟状或浅碗状,高5-8毫米,很少达13毫米,宽15-30毫米,基部厚木质,包着坚果不到1/3,小苞片三角形或菱形,紧贴,覆瓦状排列,密被灰色微柔毛;坚果通常为高过于宽的长圆锥形,高24-30毫米,宽18-28毫米,淡褐色,果脐深达4毫米,口径12-18毫米。花期7-8月,果次年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2000米上下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峨眉柯产自四川西部(峨眉山一带)。

薄叶柯Lithocarpus tenuilimbus H. T. Chang


    中文学名薄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 tenuilimbus H.T.Chang别名薄叶石栎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分布区域中国南部,越南东北部

薄叶柯(学名:Lithocarpustenuilimb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芽鳞无毛,嫩枝顶部及嫩叶叶柄被稀疏早脱落的长柔毛,二年生枝散生明显凸起的皮孔。叶硬纸质,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4-7厘米,萌生枝的叶更大,顶部长或短尖,基部楔尖,常一侧稍短或歪斜,全缘,中脉在叶面稍凸起或近于平坦,但近于基部的一段中央呈裂沟状凹陷,在嫩叶期尚有细短毛,侧脉每边12-16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而逐渐隐没,支脉尚可见,较密,彼此近于平行,嫩叶叶背中脉在下半部常被甚稀少的长柔毛,成长叶干后叶背略带苍灰色,有紧实的细片状蜡鳞层;叶柄长1-2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灰黄色微柔毛;雌花每3朵或5朵一簇,果序轴粗9-10毫米,有皮孔;壳斗陀螺状,顶部最宽且通常平坦,基部甚窄,呈柄状,高20-30毫米,宽20-28毫米,通常包着坚果绝大部分,但尚未透熟的壳斗通常全包坚果,壳壁厚2-3.5毫米,小苞片粗厚,分明,位于壳斗上部的三角形,密接,下部的增大,略与壳壁愈合,幼嫩壳斗外壁被甚短的微柔毛及略松散的蜡鳞,成熟壳斗的毛则脱净;坚果近圆球形,顶部略平坦且被细伏毛,高15-22毫米,果脐占坚果面积3/4-5/6。花期5-6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12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新丰县以西)、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富宁、麻栗坡等地)。越南东北部也有分布。

相似种群

本种的壳斗与产越南南部的L.kontumensis(Hick.etA.Camus)A.Camus很相似,但后者的嫩叶叶面中脉及叶背均密被短柔毛,叶背兼被棕红色易抹落的糠秕状鳞秕,嫩叶干后叶背有油润光泽,质地较厚。

本种与截果柯也近似,但本种的壳斗因小苞片增厚且分明而显得壳壁甚粗糙,嫩枝、嫩叶叶柄及叶背中脉的下段被早期脱落的的稀疏长柔毛,叶质地较薄。

挺叶柯Lithocarpus ithyphyllus Chun ex H. T. Chang


    中文学名挺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ithyphyllusChunexH.T.Ch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挺叶柯分布区域产自广东东部(龙门、紫金、新丰等地)。

挺叶柯(学名:LithocarpusithyphyllusChunexH.T.Chang)为乔木,高达15米;托叶较迟脱落。叶硬革质,狭长椭圆形,两侧边缘近于平行,全缘,叶缘向背卷。有时雌雄同序,花序轴密被微柔毛,雄花序常多穗集生于枝顶部;雌花每3朵一簇。壳斗碟状或浅碗状;坚果长椭圆形或高略过于宽的圆锥形,栗褐色,常有淡薄的白色粉霜,果脐深达2.5毫米。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产广东东部。生于海拔400-9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次生林较常见。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胸径10厘米;托叶较迟脱落,当年生枝有明显的纵沟棱,枝、叶无毛。叶硬革质,狭长椭圆形,两侧边缘近于平行,长为其宽度的5-10倍,宽1-2厘米,顶部狭而钝,基部圆或浅耳垂状,全缘,叶缘向背卷,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12-18条,纤细,在叶面凹陷,支脉不明显或极纤细,两面同色,二年生叶干后叶面常有白色粉霜;叶柄很少达3毫米。有时雌雄同序,花序长稀达10厘米,花序轴密被微柔毛,雄花序常多穗集生于枝顶部;雌花每3朵一簇。壳斗碟状或浅碗状,高2-4毫米,宽5-8毫米,小苞片三角形,甚小,紧贴,覆瓦状排列,有时连生成3-4个圆环,干后略油润;坚果长椭圆形或高略过于宽的圆锥形,高12-18毫米,宽10-12毫米,顶端尖,基部略平坦,栗褐色,常有淡薄的白色粉霜,果脐深达2.5毫米,口径3-4毫米。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9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次生林较常见。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东部(龙门、紫金、新丰等地)。

绒毛叶轮木Ostodes kuangii Y. T. Chang


    中文学名绒毛叶轮木拉丁文名OstodeskuangiiY.T.Ch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巴豆亚科族花戟族属叶轮木属种绒毛叶轮木分布区域中国云南

形态特征乔木,高5-9米;嫩枝密被黄棕色贴伏柔毛,后毛渐脱落。叶常聚生枝顶,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22

形态特征

乔木,高5-9米;嫩枝密被黄棕色贴伏柔毛,后毛渐脱落。叶常聚生枝顶,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22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尖头尾状,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锯齿,齿端有腺,嫩叶密被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侧脉7-8对;叶柄长3-7厘米,密被黄褐色绒毛,顶端有2枚腺体。花未见。果序轴、果梗密被绒毛或毛渐脱落;蒴果略扁球状,长约2.5厘米,直径约3厘米,疣突星散或不明显;卵子椭圆状,长约1.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栗褐色,灰黄色斑纹常不明显,有光泽。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400-2000米的疏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中国云南西南地区。

物种区别

与云南叶轮木(OstodeskatharinaePax)的区别在无花期,嫩叶密被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

曼哥龙巴豆Croton mangelong Y. T. Chang


    中文学名曼哥龙巴豆拉丁文名CrotonmangelongY.T.Chang目金虎尾目科大戟科属巴豆属分布区域云南南部(耿马)

曼哥龙巴豆(Crotonmangelong),是金虎尾目、大戟科、巴豆属类生物,分布于云南南部(耿马)。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嫩枝、花序和果均密被紧贴鳞腺;老枝的鳞腺渐脱落。叶纸质,椭圆形,长10-14厘米,宽4-6厘米,顶端短尖,尖头钝,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腺,干后榄绿色,两面近同色,成长叶仅下面具稀疏的鳞腺;羽状脉,侧脉每边10-13条;下面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枚盘状腺体;叶柄长1-2(-3.5)厘米。

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多花;雄花:开花时直径达5毫米,萼片5枚,卵形,长约2毫米,密被鳞腺;花瓣长圆形,稍长于萼片,密被绢质绵毛;雄蕊10-15枚,长为萼片的2-3倍;雌花未见。幼果椭圆状,长约1厘米。花期1-3月。

生长环境

曼哥龙巴豆生长于海拔500-600米的密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耿马)。

窄叶柯Lithocarpus confinis Huang


    中文学名窄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onfinisHuang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窄叶柯L.confinis分布区域贵州、云南等地

窄叶柯(学名:LithocarpusconfinisHuang)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较干燥山坡次生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小枝干后褐黑色,枝、叶无毛。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3厘米,宽1.2-3.5厘米,很少较宽,顶部短渐尖或狭而钝,基部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中脉下半段的中央明显裂槽状凹陷,侧脉每边12-16条,甚纤细,其走向与上、下脉之间的距离常不规则,有时远离叶缘即行分枝,支脉更纤细或不显,背面有干后略油润的紧实蜡鳞层,成长叶背面带苍灰色或灰白色;叶柄长稀达1厘米,基部略呈枕状。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或几无毛,雌花序轴被或多或甚稀疏的微毛状灰黄色蜡鳞,2-6穗聚生于枝顶部;雌花每3朵一簇。果序轴粗4-7毫米;壳斗近于平展的碟状,高1-3毫米,宽10-16毫米,小苞片甚小,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有干后稍油润微毛状蜡鳞;坚果扁圆形,少有略长的圆锥形,高10-18毫米,宽14-20毫米,顶部近平坦且中央微凹陷,很少短尖,淡棕黄色或灰黄色,有时有淡薄的白粉,果壁薄,果脐深1-1.5毫米,口径5-8毫米。花期6-8月,果次年8-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窄叶柯生长于海拔1500-2400米较干燥的山坡次生林中。常呈灌木状。

窄叶柯分布在中国贵州西部(兴义、兴仁、安龙等地)、云南中部以东(嵩明、禄劝、寻甸、砚山等地)。

黄毛漆Toxicodendron fulvum (Craib) C. Y. Wu et T. L. Min


    中文学名黄毛漆拉丁文名Toxicodendronfulvum(Craib)C.Y.WuetT.L.Min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无患子目亚目漆树亚目科漆树科族漆树族属漆属种黄毛漆分布区域产于云南南部,分布于泰国北部。

黄毛漆(学名:Toxicodendronfulvum(Craib)C.Y.WuetT.L.Ming),漆树科的一种植物,乔木,高约10米;枝粗壮,径约1厘米,幼枝被锈色绒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10米;枝粗壮,径约1厘米,幼枝被锈色绒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70厘米,有小叶4-6对,叶轴和叶柄被锈色柔毛,叶轴上面略具槽;叶柄基部上面扁平;小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长圆形,长8-14厘米,宽3.5-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偏斜,圆形或截形,全缘或稀上部具不明显细锯齿,叶面干后暗绿色或变褐色,中脉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背密被锈色绒毛,侧脉约25对,在叶背突起,细脉在叶面微凹,叶背明显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上部小叶近无柄。圆锥花序腋生,长20-33厘米,与叶近等长,密被锈色绒毛,果时近无毛,总梗粗壮,长8-20厘米;苞片线形,早落,长达1.7毫米;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裂片长圆形或阔卵形,长约0.5毫米,外面疏被毛或近无毛,花瓣长圆形,比萼片略长,无毛。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5-6毫米,外果皮薄,黄色,具光泽,疏被微柔毛,成熟时不规则开裂,裂片外卷,中果皮厚、蜡质,具纵向褐色树脂道条纹。

生长环境

黄毛漆生于海拔1000米石灰山疏林中。

分布范围

黄毛漆产于云南南部,分布于泰国北部。

灰背叶柯Lithocarpus hypoglaucus (Hu) Huang


    中文学名灰背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hypoglaucus(Hu)Huang别名粉背石栎、粉背椆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盐边、冕宁)、云南西北部(邓川、鹤庆、盐源、剑川等地)。

灰背叶柯(学名:Lithocarpushypoglauc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7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20米,枝、叶无毛。叶厚纸质,卵形,披针形,有时兼有中部稍上处最宽的叶,长7-15厘米,宽2-6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狭楔尖,下延,全缘,侧脉每边8-11条,末端常分枝,支脉甚纤细,有时不明显,嫩叶两面同色,成长叶叶背干后带苍灰色,有略油润的糠秕状的紧实蜡鳞层;叶柄长1.5-2厘米,新生嫩叶的较短。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长6-15厘米;雌花序成对生于枝顶部,长7-15厘米,花序轴被糠秕状蜡鳞;雌花每3朵一簇,偶有一壳斗内有雌花3或2朵,花柱,1-1.5毫米。壳斗发育至中期时为碗状,成熟时为近于平展的浅碟状,高1.5-5毫米,宽12-18毫米,壳斗薄,小苞片细小,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被蜡黄色略油润的糠秕状鳞秕;坚果扁圆形或宽圆锥形,高10-15毫米,宽8-20毫米,顶部微凹陷或急尖,果壁薄,淡褐色,无白粉,果脐深1-1.5毫米,口径8-12毫米。花期7-9月,果次年8-10月成熟。本种偶有在一个壳斗内有成熟的坚果3或2个的现象。

生长环境

灰背叶柯主要生长于海拔1700-3000米山地杂木林中。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较干燥坡地,常与云南松、云杉等针叶树混生。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盐边、冕宁)、云南西北部(邓川、鹤庆、盐源、剑川等地)。

主要价值

灰背叶柯的主要价值为可以做木材,多用作农具、家具、文具或商板用材。

炉灰柯Lithocarpus cinereus Chun & Huang


    中文学名炉灰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inereusChun&Huang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分布区域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一带)、云南东南部(屏边)

炉灰柯(学名:Lithocarpuscinere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枝、叶无毛,当年生新枝有纵沟棱,芽鳞无毛,干后有油润光泽的树脂。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11厘米,宽2-3.5厘米,顶部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顶部边缘略显浅波浪状,叶缘稍背卷,中脉平坦或下段稍凸起,中央细裂沟状,侧脉每边11-15条,在叶面甚浅的细沟状凹陷,支脉不明显,叶背灰绿色,干后暗灰棕色,被稍紧实而较厚的蜡鳞层;叶柄长1-1.5厘米。果序长8-10厘米,果序轴较其着生的小枝粗壮,粗6-8毫米,基部有灰棕色皮孔,壳斗稀少,每3个一簇,仅1个结实,深碗状,中部稍上最宽,向下渐窄,基部有时呈短柄状,高16-22毫米,宽20-25毫米,口部宽约15毫米,包着坚果约2/3,壳壁厚2-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位于壳斗上部的小而密接,覆瓦状排列,位于下部的仅顶端钻尖部分稍明显,有干后暗灰棕色颇松散的蜡鳞;坚果宽圆锥形,顶端尖,宽约与高相等,高16-20毫米,果壁厚1-1.5毫米,密被黄灰色细伏毛,果脐凸起,占坚果面积约1/3,四周边缘稍凹陷。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10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一带)、云南东南部(屏边)。

本种提示

本种与屏边柯很相似,屏边柯的嫩枝、叶均被红锈色或褐色松散的鳞秕及短柔毛。壳斗的颜色也相同。本种的枝、叶均无毛,但被暗灰黄色松散的蜡鳞,与壳斗的颜色一致。

《枇杷叶柯Lithocarpus eriobotryoides Huang et Y. T. Chang》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叶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